小儿诸汗门
小儿直诀 【 宋?钱乙】
汗论
喜汗者,厚衣卧而额汗出也;盗汗者,肌肉虚而睡中汗出也,用止汗散。遍身汗,用香瓜丸。胃虚汗者,上至项下至脐也,用益黄散。六阳虚汗者,上至头,下至项,难治。
【 注 按前证因小儿元气未充,腠理不密,或因饮食停滞郁热,或厚衣温暖,脏腑生热而津液妄泄也。其喜汗属心经血热用导赤散,血虚用团参汤。其盗汗属肾经,虚热用五味异功散,气血虚弱用人参养荣汤。若寒水侮土,用益黄散。设泛行施治,误损脾胃,多成疳瘵。其六阳虚汗,乃禀赋不足,若用参附、芪附二汤,亦有生者。大凡汗多亡阳,必至角弓反张,颈项坚强,用十全大补之剂,多有生者。】
幼科发挥 【 明?万全】
头汗
汗者,心之液也。惟头汗不必治。小儿纯阳之体,头者诸阳之会,心属火。头汗者,炎上之象也。故头汗者,乃清阳发越之象,不必治也。
自汗
自汗者,昼夜出不止,此血气俱热,荣卫虚也,宜当归六黄汤主之。其方以黄芪以补其卫,当归、生地黄以补其荣,芩、连、蘗以泻其气血之火,用浮小麦为引入肺,以泻其皮毛之热,此治诸汗之神方也。
盗汗
盗汗者,梦中自出,醒则干也,其病在肾,宜当归六黄汤加止汗散主之。
婴童百问 【 明?鲁伯嗣】
盗汗骨蒸
仲阳云:盗汗出者,乃睡而汗自出,肌肉虚也。团参汤治小儿盗汗虚汗。或心血液盛,亦发为汗,此药收敛心气。汤氏云:汗者血也。血虚亦能自汗作热,宜服团参汤、牡蛎散、龙胆汤,治小儿一切盗汗。又有通神丸治通身多汗。小儿精气未盛,性体多热,若衣裘伤厚,过食热物,或犯时气大病之后,重亡津液,阳气偏盛,水不胜火,腑脏积热,熏灼肌体,甚则销烁骨髓,是为骨热之病。久而不已,变成骨蒸,日晡发热,肌瘦颊赤,口干,日夜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热,四肢困倦,饮食减少,瘥后余毒不解,生犀散主之。
自汗
议曰:凡初生至周晬之儿,不可自汗。自汗则亡阳气怯,脉虚神散,惊风有作。凡乳幼自汗,切勿止之,宜用白朮二钱半,小麦一撮,煮令干,去麦为末,煎黄芪汤调与服,以愈为度。有伤寒热证自汗,当以小柴胡加龙胆治之。夏月自汗多,宜白虎汤主之。热多自汗而喘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证治准绳 【 明?王肯堂】
汗
汗者,心之所藏,在内则为血,发外则为汗。盖汗乃心之液,故人之气血平则宁,偏则病。经云:阴虚阳必凑则发热而自汗,阳虚而阴必乘则发厥而自汗,皆由阴阳偏胜而致也。小儿血气嫩弱,肤腠未密,若厚衣温暖,熏蒸脏腑,脏腑生热,热搏于心,为邪所胜,故液不能内藏,熏出肌肤,则为盗汗也。又或伤于冷热,冷热交争,阴阳不顺。津液走泄,亦令睡中汗自出。其间有虚实之证:虚者谓诸病后大汗后血气尚弱,液溢自汗,或潮热或寒热发过之后,身凉自汗,日久令人黄瘦,失治则变为骨蒸疳劳也。丹溪云:盗汗者,谓睡而汗出也,不睡则不出汗。方其睡熟也,濈濈然出焉,觉则止而不复出矣,亦是心虚,宜敛心气、益肾水,使阴阳调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钱氏云:上至头,下至项,谓之六阳虚汗,不须治之。
自汗
自汗者,汗不待发表而自出也。经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又曰:阴虚而阳必凑则发热而自汗,阳虚而阴必乘则发厥而自汗。东垣曰:表虚自汗,秋冬用桂,春夏用黄芪。丹溪云:汗者心之液也。自汗之证,未有不由心肾俱虚而得之者。巢氏云:虚劳病,若阳气偏虚,则津液发泄为自汗。夫心为主阳之脏,火也。阳主阴,人身津液随其阳气所在之处而生,亦随其火所扰之处而泄,则为自汗矣。治法当用参、芪甘温益气之药,使阳气外固而津液内藏,则汗止矣。若元气虚者,夏用六君子汤加山药、山茱萸,冬月用加减八味丸、十全大补汤。血虚者,四物加参、芪。有热者当归六黄汤。气血俱虚者,十全大补汤。心肾虚热者,六味丸。虚寒者八味丸。心经血虚者,团参汤。胃经气虚者,六君子汤。饮食劳倦者,补中益气汤。嗜卧倦怠者,升阳益胃汤。热伤元气者,清燥汤。暑干心包络者,清暑益气汤。外伤风邪者,惺惺散。虚劳羸瘦者,人参养荣汤。思虑伤脾者,归脾汤。怒动肝火者,小柴胡汤。肝经虚热者,加味逍遥散。肝经湿热者,龙胆泻肝汤。泄泻脉微者,人参理中汤。手足汗者,补中益气汤。胷腹汗者,四君子汤。当心一片汗者,茯苓补心汤。黄汗者,茵陈五苓散。血汗者,血余散敷之。此皆去汗之**也。仍推五脏相胜主之。若汗出如油,喘而不休,此为命绝;柔汗发黄,此为脾绝;汗出不流,如贯珠者,为绝汗。数者并不治。若六阳虚,则汗出上至头下至项,亦多主难治。
小儿脾虚自汗,多出额上,沾粘人手,速救胃气,全蝎观昔散,用姜枣煎汤调服,及沉香饮为治。
脾虚泻自汗,遍身冷而出,有时遇泻则无,泻过即有,此候太虚,急当补脾,投益黄散、参苓白朮散、附子理中汤。
肺虚自汗,其候右脸色多晄白,肺脉按之无力。盖久因欬嗽,连声不已,痰少不活,乃肺经虚气上壅,致令汗出。宜令补肺散为治,及以藿香饮调脾,此又益母救子之义也。
慢惊自汗,遍体俱有,其冷如冰,此证已危,金液丹、固真汤主之。
有实证自汗,外因感冒风邪发热,无间昏醒,浸浸汗出,当救表解肌,用百解散,水煎服;或间投五苓散,温白汤调下。
胃怯,汗上至项下至脐,此胃虚,当补胃,益黄散主之。六阳虚汗上至项,不过胷也,不须治之。
喜汗,厚衣卧而额汗出者,止汗散主之。
海藏云:一婴童盗汗凡七年矣,诸药不效,予与凉膈散、三黄丸,三日病已。盖肾为五液,化为五湿,相火逼肾,肾水上行,乘心之虚而入手少阴,心火炎上而入肺,欺其不胜己也。皮毛以是而开,腠理元府不闭而为汗出也。出于睡中者为盗汗,以其觉则无之,故经曰:寝汗憎风是也。先以凉膈散泻胷中相火,相火退;次以三黄丸泻心火以助阴,则肾水还本脏,元府闭而汗为之自已。
有小儿无疾,睡中遍身汗出如水,觉而经久不干,此名积证盗汗,脾冷所致,用三棱散,煨姜水煎服,次投益黄散、参苓白朮散。
有时时冷汗微出,发根如贯珠,面额上濈濈然,此为惊肝证,宜镇惊丸,或琥珀抱龙丸,及茯神汤,加麻黄根,水煎服,取效。
盗汗
睡则汗出,寤则自收也。钱氏曰:小儿睡而自汗出者,肌肉虚也,止汗散主之。遍身汗出者,香瓜丸主之。上至胷,下至脐,此胃虚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
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盖阳为卫气,阴为荣血。血之所主心也,所藏肝也。热搏于心,故液不能内敛而外泄于皮肤。人卧则静而为阴,觉则动而为阳,故曰自汗属阳,盗汗属阴也。多因心肾不交,水火不能既济,肾虚则闭藏之令失守,故有是证。宜用六味丸、十全大补汤。血虚内热者,当归六黄汤。心经有热者,导赤散。肝经虚热者,六味地黄丸。血脱盗汗者,当归补血汤。肝胆风热者,柴胡清肝散。食积内热者,二陈、枳实、山栀。胃气虚热者,六君子汤及浮麦散。血气俱虚者,人参养荣汤。余证见自汗,当参览之。
有夜睡中而汗自出者,名盗汗,此因阴虚所致。久不已者,令人羸瘠枯瘦,心气不足,津液妄出故也。用茯神汤加黄芪,水姜烧枣烧盐服。
方
二物通汗散 【 《千金方》,下同】 治少小有热不汗。
粉半斤 雷丸四两
右捣为细末,治下筛,以粉儿身。
二物茯苓粉散 治少小头汗。
茯苓 牡蛎各四两
右件筛,以粉八两,合捣为散,有热辄取粉,汗即止。
二物黄连粉散 治少小盗汗。
黄连 牡蛎 贝母各十八铢
右以粉一升,合捣下筛,取粉儿身,佳。
止汗散 【 《小儿直诀》,下同】 治睡而自汗。
败蒲扇烧灰存性
右研细,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无时。
香瓜丸 治遍身汗出。
胡黄连 川大黄煨 柴胡 鳖甲醋炙黄 黄连 黄蘗 芦荟 青皮各等分
右为末,将黄瓜一个,去穰纳药,煨熟杵和面糊丸菉豆大,每服三五丸,新水下。薛己曰: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若心经血虚用团参汤,肾经虚热用地黄丸,血气虚用人参养荣汤之类。胃气虚用六君子汤,或用一味白朮炒为末,以浮麦炒,浓煎汤调服。
当归六黄汤 治血气不足,虚火内动,盗汗不止。
当归 熟地黄 黄芪炒 黄蘗已上俱炒黑 黄芩 黄连 生地黄各等分
右,每服二钱,水煎。
团参汤 治心血虚热,自汗盗汗。
人参 当归各等分
右用猪心一片,每服三钱,水煎服。
芪附汤 治禀赋气虚阳弱,自汗不止,肢体倦怠;或大病后阳气亏损,并急服之,多有生者。
黄芪蜜炙 附子炮等分
右,每服一钱,姜水煎。
参附汤 治禀赋不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或病久阳气脱陷,急宜服之。
人参五钱 附子炮,一两
右,每服一钱,姜水煎。
人参养荣汤 治脾肺俱虚,发热恶寒,肢体瘦倦,食少作泻;或久病虚损,口干食少,欬而下痢,惊热自汗。
白芍药一钱五分 人参 陈皮 黄芪蜜炙 桂心 当归 白朮土炒 甘草炙,各一钱 熟地黄 五味子杵炒,各七分 远志五分
右,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扑汗方 【 《婴童百问》,下同】 治表虚自汗。
黄连 牡蛎粉 贝母各半两 米粉一升
右末,敷于身上。
牡蛎散 治血虚自汗;或病后暴虚,津液不固自汗。
牡蛎煅,二两 黄芪 生干地黄各一两
右剉散,每服二钱,水半盏,煎五分,去滓,不拘时服;或为末,米汤下;或加小麦煎。
龙胆汤 治小儿血虚自汗。
龙胆草 钓藤 柴胡 黄芩 桔梗 芍药 茯苓 甘草各六铢 蜣蜋二枚,去翅俱炙 大黄一两,煨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一升,取五合为剂也。服之如后节度。药者有虚实,药宜足数合水也。儿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为三服;儿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为三服。以渐加服,皆得下即止,勿再服也。《直指方》为末,每服一钱,北枣煎服。或加防风、麦门冬以导心热,黄芩减半。去蜣螂亦可。
通神丸 治小儿白日精神欢悦,至夜卧,通身多汗。
龙胆草不拘多少
右为末,米酢煮糊丸椒目大。每服五七丸,用饭饮下。一方,加防风等分,水煮糊丸。
生犀散 治小儿骨蒸潮热,盗汗肌瘦。
犀角屑 鳖甲酥炙 柴胡 知母 地骨皮 胡黄连各一钱 大黄 桃枝各半钱
右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五分,去滓服,无时。
十全大补汤 【 《证治准绳》,下同】 治诸虚不足,自汗不食,时发潮热等证。
白茯苓 人参 当归 白朮 黄芪炒 川芎 肉桂 白芍药炒 熟地黄 甘草炒,各等分
右,每服三五钱,加姜、枣,水煎服。
血余散 治汗不止。
男子乱发一握,煅存性为末
右以绢袋盛置,干扑之。
黄芪散 治虚热盗汗。
牡蛎煅 黄芪 生地黄各等分
右为末,煎服,不拘时。
白朮散 治自汗盗汗。
白朮三两 小麦一合,炒
右用水一钟半,煮干,去麦为末,以黄芪煎汤,量儿大小调服。忌萝卜辛辣炙煿之类,乳母尤忌。
沉香鳖甲丹 治潮热盗汗。
沉香 草龙胆 当归洗焙干 绵黄芪剉 鳖甲童子小便浸一宿,去裙襕,酥炙黄,各一两 川黄连 川大黄微炮,各半两
右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用麦门冬去心,煎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苁蓉丹 治血少肌瘦盗汗。
肉苁蓉无灰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炭火炙令干 鳖甲涂酥炙黄去裙襕,各一两 当归 绵黄芪 何首乌各半两
右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温米饮下,食前,量儿大小加减。
升麻汤 治肌热盗汗。
川升麻 绵黄芪蜜炙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熟干地黄半两,已上捣罗为末,次用 天竺黄 牡蛎粉各半两,研匀
右件通拌匀,每服半钱至一钱,煎竹叶汤调下。
牡蛎散 止盗汗。
牡蛎粉二两 麻黄根为末 赤石脂细研 糯米粉各一两 龙脑一钱,研
右件再研拌匀,每用一匙头,新绵包,每日及夜,常常扑身体头面有汗处。
虎杖散 治实热盗汗。
虎杖水煎服,量多少与之,无时。
单方
小儿盗汗身热:龙胆草、防风各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亦可丸服,及水煎服。 【 《婴童百问》】
小儿盗汗:麻黄根三分,故蒲扇灰一分为末,以乳服三分,日三服;仍以干姜三分扑之。 【 《古今录验》】
小儿自汗盗汗,潮热往来:胡黄连、柴胡等分为末,蜜丸芡子大,每用一二丸,水化开,入酒少许,重汤煮一二十沸,温服。 【 《保幼大全》】
医案
《小儿直诀》曰:张氏三子,大者汗出遍身,与香瓜丸;次者上至项,下至胷,与益脾散;小者但额有汗,与石膏汤,各五日而愈。若概用麦煎散治之,误矣。
李梴《医学入门》曰:晋郎中子自婴至童盗汗,凡七年矣,诸药不效。予与凉膈散、三黄丸,三日病已。盖肾为五液,化为五湿,相火逼肾,肾水上行,乘心之虚而入手少阴,心火炎上而入肺,欺其不胜己也,皮毛以是而开,腠理元府不闭而为汗出也。出于睡中者盗汗,以其觉则无之,故经曰:寝汗憎风是也。先以凉膈散泻胷中相火;相火退,次以三黄泻心火以助阴,则肾水还本脏,元府闭而汗为之自已。
万氏《幼科发挥》曰:本县江兰峯一子七岁,头面出汗如流,用人参、当归二味,同豮猪心煮汤服之,安。
薛氏《保婴撮要》曰:一小儿面色或白或青,或恶寒,或发热,鼻间微黄兼白,盗汗自汗,胷膈不利,饮食少思,常怀畏惧。余以为脾肺气虚,不信;又用朱砂安神之类,前证益甚,更往来寒热,泄泻不食,余用六君子汤加黄芪、当归为主,佐以八珍汤之类而痊。
一小儿五岁,腹痛泄泻,盗汗,鼻间右顋皆白,此属脾肺气虚而食积所致。用六君子加山楂、神曲四剂,腹痛顿止;去二味,又四剂而便调;用四君、归、芪二剂而盗汗止。
一小儿十二岁,形气瘦弱,右顋白,两颏赤,鼻间隐青,盗汗久不愈,此禀足三阴虚而然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丸而愈。
一小儿三岁盗汗少食,闻药即呕,此胃伤也,用浮麦炒为末,每服少许,以乳调服,旬余呕止乳进,佐以六君子汤而愈。
一小儿停食腹痛,夜间盗汗,此脾虚食积所致,用六君子汤数剂,腹痛渐愈,盗汗亦止。后复停食,服消积丸,作泻不止,自汗盗汗,饮食甚少,睡而露睛,四肢发搐,此脾土虚而肝木所胜,用六君子少加柴胡治之,饮食渐进,诸证渐愈;但盗汗不止,属肾虚也,佐以地黄丸愈。
一小儿发热,呵欠烦闷,咬牙盗汗,属肝胆火证,用小柴胡汤加山栀二剂,又用地黄丸料煎服而愈。
小儿阴病门
平治会萃 【 元?朱震亨】
脱囊肿大
脱囊者,阴褒肿大,坠下不收上之证,用木通、甘草、黄连、当归、黄芩等煎服。
脱囊,紫苏叶为末,水调敷上,荷叶裹之。
幼科发挥 【 明?万全】
(疒颓)疝
(疒颓)疝,此厥阴肝经病也,与肾无干,皆寒所致。有肿而不痛者,名(疒颓);痛而不肿者名疝;有肿又痛,名(疒颓)疝。茱萸内消丸主之。
婴童百问 【 明?鲁伯嗣】
阴肿疝气
巢氏云:足少阴为肾之经,其气下通于阴。小儿有少阴之经虚而受风邪者,邪气冲于阴,与血气相搏结,则阴肿也。然儿有大小壮弱,起止中节可也。苟肾经气虚,或坐石不起,冷气凝之,或近地经久,风邪湿气伤之,不为阴肿者,几希矣。间有啼叫怒气,闭击于下,给聚不散,加以水窦不行,亦能发为此疾。治法,桃仁丸。如小儿外肾肿大,茎物通明,牡蛎粉研极细,鸡子清调敷为佳。又有疝气名偏坠,急宜下药。小儿生下亦有如此者,不疼不痛,此皆不须攻击,不治而自愈。若肿痛甚,急当服药,宜五苓散、青木香丸、汤氏化生丸,并疏气药。《济生方》:牡丹皮、防风为末,酒调服,极效。五苓散加防风、牡丹皮亦效。此证有热甚者,三黄丸治之。
保婴撮要 【 明?薛铠】
阴肿疝气
小儿阴肿疝气者,多属肝肾气虚,及坐卧寒湿之地,或风邪所伤,血气相搏,或啼叫气逆,水道不行,或禀父肝经虚热,或姙娠肝气郁结,或乳母怒动肝火而致者。若儿肝经热,用栀子清肝散。儿啼躁怒,用匀气散。乳母恚怒,用柴胡清肝散。肝火气逆,用加味逍遥散。小腹作痛,小便濇滞,用龙胆泻肝汤。久坐冷地,小便不利,用四苓散加柴胡、山栀、车前子。不时寒热者,加味小柴胡汤。经云:肝气热则茎痿,宗筋弛纵,肾茎肿胀,或出白液痒痛,或里急筋缩,挺纵不收,或精随便下者,此名筋疝,俱属肝火,不系于肾,宜详治之。
证治准绳 【 明?王肯堂】
疝
《内经》大奇论曰: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证。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盖疝者寒气结聚之所为,故令脐腹绞痛者是也。又巢元方曰:诸疝者,阴气积于内,复为寒气所伤,荣卫不调,二气虚弱,风冷入腹而成。故《脉经》云:急者紧也,紧则为寒、为实、为痛。血为寒泣则为瘕,气为寒聚则为疝,皆因本脏气虚,外感于寒湿,内伤于生冷,遂使脐腹绞刺,激搏而痛,无有定处,仓卒之际不堪忍者,谓之疝也。并宜先用五苓散,沸汤调服和解。轻则但以白芍药汤、乌梅散、钓藤膏为治;重者金茱丸、散气丸,未有不愈也。
(疒颓)疝者,阴核气结,肿大而钓痛也,多因小儿啼怒不止,动阴气,故阴气下系,结聚不散而得之;或胎妇啼泣过伤,令儿生下,小肠气闭,亦变此证。惟是阴气不得流行,加以风冷入焉,白水聚焉,故水气上乘于肺,先喘急而后疝痛。其状有如李者,亦有稀软者,亦有并肾肿大者,亦有大硬者,脐下痛楚,皆不能忍。用药行心气,逐肾邪,利其大小二便,更无补法。
偏坠
小儿狐疝气,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者,蜘蛛十四枚熬焦,桂枝半两,二物为散,每服八分,日再,酒调下;蜜丸亦可。
阴肿
小儿阴肿核肿者,由儿啼怒气逆不顺,乘虚而行,阴核偏大;又因甘肥不节,生冷过度,致生疳气,气结不行,流入阴中;或伤暑毒,或触风邪,使血气与邪气相搏,停结不散,则成阴肿也。
若肾经气虚,或坐石不起,冷气凝之,或近地经久,风邪湿气伤之,不为阴肿几希矣。间有啼叫,怒气闭系于下,结聚不散,加以水窦不行,亦能发为此疾。治用桃仁丸主之。丹溪谓脱囊肿大,坠下不收,用紫苏茎叶为末,水调荷叶包之。一人传此方,用野白紫苏为末,湿则掺之,干则香油调傅,虽皮溃子坠,皆有神效。此用紫苏,盖亦同功也。
诸筋会于阴器,邪客于厥阴少阴之经,与冷气相搏,则阴囊肿痛而引缩。经中虽分四证:曰肠(疒颓)、气(疒颓)、水(疒颓)、卵(疒颓),然小儿患此,若治之不早,则成痼疾。如腰曲腹痛,冷汗自出,而阴囊二子吊缩入腹,痛止方出,名为内吊,用乌梅散、匀气散、金茱丸、金铃散为治。
有**全缩不见,有阴囊光肿不痛,此因肝肾气虚,宜以橘子仁煎汤,调下金铃散、匀气散,皆可投之。《内经》曰:(疒颓)癃疝肤胀者,阴亦盛而脉胀不通,故曰(疒颓)癃疝。由是观之,乃阴气盛而致有此。吊缩者,筋急也。筋遇寒则引缩,遇热则弛张,故《三因》所用方法,以宽小肠气疏风为治。然小儿此证,多因坐阴润之地,感风湿而得。用当归散加槟榔、苍朮,水姜煎服,并青木香汤、钓藤膏,外以立消散傅之。
有外肾无故而肤囊肿大,不燥不痛,光亮如吹,此名气虚所致,以匀气散调治。《三因方》家韭子丸主之。
一证,外肾肤囊赤肿通明,及女儿**肿胀,乃心热之所传,皆以木通散、导赤散为治。或用薏苡仁煎汤调五苓散,及以外消散敷之。并投天花散,用无灰酒煎下;不能饮者,水煎少入酒同服亦好。张涣曰:小儿足少阴之经虚而受风邪者,冲于下经,则成阴肿病,桃仁丹主之。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宋?撰人未详】
(疒颓)疝论
小儿(疒颓)疝,由怒啼,躽气冲击,肾经气下通于阴囊,故令肿大坚硬。又偏肿者,气乘偏虚而作也。其有水者,肾主水,下通阴,因怒啼躽气,肾水随气而下作。
方
五等圆 【 《千金方》】 治小儿阴偏大,又卵核坚(疒颓)。
黄蘗 香豉 牡丹 防风 桂心各二两
右五味为末,蜜丸如大豆,儿三岁饮服五丸,加至十丸。儿小,以意酌量,着**上服之。
茱萸内消丸 【 《片玉心书》】 治偏坠膀胱疝气,及内吊,惊啼哭不止。
山茱萸 小茴香炒 白蒺藜炒去刺 陈皮 青皮 川楝子去核 大腹皮酒洗 海藻 元胡索炒,各五钱 桔梗 桃仁去尖 肉桂 吴茱萸炒 川芎藭各三钱 广木香二钱 枳实炒 五味子一钱 共为末,酒糊丸如粟米大,茴香汤下。久不愈,盐汤下。一方,无川芎、陈皮、枳实、肉桂,有川乌、桂心。
桃仁丸 【 《婴童百问》,下同】 治肾经气虚,或坐石不起,冷气凝之,或近地经久,风邪湿气伤之而成阴肿。间有啼叫,怒气闭系于下,结聚不散,加以水窦不行,亦能发此疾。
桃仁微炒 辣桂 黑牵牛 白蒺藜炒香去刺 牡丹皮 大黄各一钱 右为末,炼蜜丸麻子大,每服五丸或七丸,青皮、木通、葱白,入盐少许,煎汤灌下,或煎大流气饮,研青木香灌下亦可。
五苓敢 治水道不分,以成疝气。
泽泻二两半 猪苓 白朮 茯苓一两半 桂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拘时服。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又治湿热在里,身发黄疸,浓煎茵陈汤下,食前服。疸病发渴,及中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小儿加白朮末少许。如发虚,加绵黄芪、人参末少许服之。
青木香丸 治宽中快膈腹胁痛,心下坚痞,肠中水声,及阴肿等证。
黑牵牛炒,一两半 木香 补骨脂炒 荜澄茄 槟榔各四钱
右先将粟米饭包槟榔,仍用湿纸包裹,煨焦去饭,用槟榔同前药为末,滴水丸菉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汤送下。
杨氏化生丸 治疝气心腹痛,上引腰脊,饮食不节,面色萎黄,身不能直,百药俱试,经涉年岁,已在膏肓,宜服此药,灸脊俞三壮痊。
木香一两 三棱煨 莪朮湿纸裹煨 生槟榔 青皮同巴豆炒,去巴豆 陈皮炒 川楝子去核 芫花各半两,米醋浸炒
右为细末,面糊丸如黍米大,熟水下,日进三服。
牡丹皮散 治小儿(疒颓)卵偏坠。
防风去芦 牡丹皮去骨等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如不饮酒,盐汤点服亦可。加入五苓散、木通汤尤妙。
三黄丸 治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濇,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背疮疖毒。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治疝气效。
黄连去芦 黄芩去芦 大黄煨,各十两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三十丸,滚汤下。如脏腑壅实,加服丸数。小儿积热可服。
当归散 【 《证治准绳》,下同】 治小儿(疒颓)疝。
牵牛微炒取仁 辣桂各半两 全蝎一钱半 当归 大黄 桃仁汤泡去皮尖,各二钱半
右剉碎,每服三钱,水一钟,入蜜半匙,煎至五分,食前服,以利为度。
川楝丸 治小儿(疒颓)疝,小腹痛,引腰脊挛曲,身不能直。
木香 槟榔 三棱 蓬莪朮炮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川楝肉 芫花米醋浸炒,各半两 辣桂 生牵牛取末,各三钱 巴豆去油,一钱
右为细末,飞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用生姜汤送下。
白芍药汤 治冷疝腹痛,及误汗误下,即坏证伤寒是也,并宜先服,次投对证之剂。
白芍药 泽泻去粗皮,七钱半 甘草二钱,炙 薄桂去粗皮,一钱半
右件(口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误汗误下,加人参、南木香各二钱;脐下痛,入生姜及盐同煎,或加钓藤亦好。
乌梅散 治腹痛,及初生婴孩脐下冷痛疝气等证。
乌梅去核 元胡索 粉草半生半炙,各五钱 ** 没药 钓藤各二钱半
右件(口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金铃散 治疝气腹痛,投诸药后愈而复作,宜服。
金铃子肉六钱 三棱炮剉 莪朮醋煮剉 青皮 陈皮去白,各二钱半 赤茯苓去皮 茴香各半两 南木香二钱 甘草炙四钱 槟榔 枳壳去瓤麸炒黄 钓藤钩各三钱
右除槟榔、木香不过火,余剉焙,仍同槟榔、木香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仍用炒茴香煎无灰酒,空心调服。不饮酒者,煎炒茴香汤调下。
金茱丸 治冷疝气痛及肤囊浮肿。
金铃子肉一两 家园茱萸半两
右研末,酒煮面糊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儿小者丸粟米大,空心温盐汤下;温酒亦可。
散气丸 理诸疝气、小便利或不通,脐下作痛不可忍者。
海藻汤浸洗七次焙干 泽泻去粗皮 茴香炒 车前子焙 萝卜子瓦上慢火焙干 大腹皮净洗焙,各一两 川楝肉九钱,螌蝥九枚去翅足,同炒少时,去螌蝥
右剉焙为末,酒煮面糊丸菉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南木香煎酒空心下,或防风牡丹皮煎酒下。不能饮者,于木香汤、防风丹皮汤中,各少入酒,并空心投亦可。再用盐炒茴香煎汤,尤妙。
汤氏家传秘方 治小肠疝气。
芫花醋浸炒 木香 槟榔 三棱各半两 白茯苓 青皮 全蝎去毒 桂枝 附子 硇砂各二钱半
右为末,将硇砂浸澄去土,顿在汤瓶上,候成膏子,和糖醋打面糊为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未效再服。
匀气散 主调补通利后,及冷疝腹痛,气滞不和。
桔梗二两,剉炒 陈皮去白,一两 缩砂仁 茴香各半两 白姜二钱半,炮 粉草四钱炙
右剉焙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空心百沸汤调服。冷疝腹痛,烧盐汤调下。
木香饮 治小儿小肠气痛。
川楝肉十个,用巴豆七粒,同炒令黄,去豆不用,入 茴香半两 元胡索半两 南木香末,二钱 使君子十枚,去壳
右为极细末,用米饮食前调服。
龙胆泻肝汤 治肝经湿热不利,下部生疮,两拗肿痛,或腹中作痛,小便濇滞等证。
龙胆草酒拌炒黄 泽泻 车前子 木通 生地黄酒拌 当归酒拌 山栀 黄芩炒 甘草各三分
右,水煎,食前服。
黑散
黄连 黄芩 黄蘗 大黄各二钱
右同烧存性为极细末,雄猪胆汁同蜜调敷。
桃仁丹
桃仁七钱半,汤浸去皮尖双仁者麸炒微黄 牡丹皮 白蒺藜微炒去刺 桂心各半两 (木郁)李仁二钱半,汤浸去皮微炒
右件药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以温酒下,乳食前,量儿大小加减。亦可水煎服。
胡连散 治阴肿生疮。
胡黄连去须 胡粉各半两 白矾枯,二钱半
右捣罗为细末,每用少许,以生油调涂患处。
海蛤散 小儿阴肿,由啼叫怒气闭纵于下成此疾,宜服此。
海蛤三钱 茴香炒,七钱半 薏苡仁 白朮 槟榔各半两
右为细末,食前,温酒调下,大小加减。
桃仁丸
桃仁去皮尖麸炒,三钱 桂枝去皮 牵牛头末 蒺藜 牡丹皮各二钱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黍米大,用青皮、木香、葱白,入盐少许同煎汤,食前服。
三白散 治小儿初中肿疾,四肢肤囊浮胀,大小便不利,皆因膀胱蕴热风湿相乘。
桑根白皮炒 白朮 木通去皮节 陈皮去白 白牵牛半生半炒 甘草炙,各五钱
右(口父)咀,用水煎,食前服。
敷药方 治小儿囊肿如升。
牡蛎粉二分 干地龙碾末,一分
右用津唾调敷,外肾热者,鸡子清调敷。
牡蛎散 治小儿外肾肿大,茎物通明。
牡蛎粉研十分细
右先以唾津涂肿处,次以牡蛎粉掺。
又方 治小儿卵肿。
研桃仁,唾调敷。
牡蛎大黄散 治三五岁小儿感受温湿之气,侵袭膀胱,致**肤囊,浮肿作痛。
牡蛎用熟黄泥包裹炭火煅透出地上候冷用 大黄纸裹水浸透煨过候冷用二味,各一两
右剉研为末,每服一钱,无灰温酒空心调服,不能饮者,温汤调少入酒,同服。
青木香汤 治小儿**无故而肿,或痛缩,因阳明经有风热湿气相搏,法当宽此一经自愈。盖阳明受病,不能养其宗筋故也。欬嗽痰喘亦宜服之。
青木香去芦 枳壳浸去穰麸炒黄,各半两 甘草二钱半
右,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立消散 治膀胱久受热毒,致阴器肤囊赤肿胀痛。
赤小豆 赤芍药 生枳壳去穰炒 商陆 风化(石卜)硝另研后入各半两
右件不过火,剉晒为末,柏枝煎汤候冷,调二钱或三钱,涂肿处,仍服(口父)咀五苓散,加车前子、薏苡仁,水煎。
天花散 治外肾肤囊肿痛。
天花粉二两 甘草三钱
右剉,每服二钱,无灰酒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不能饮,用水煎少入酒,同服。
单方
小儿偏坠:用防风、官桂等分为末,酒调二钱,服讫,以食压之。 【 《中藏经》】
治小儿卵肿:取鸡翅六茎,烧灰服之,随卵左右取翮。《古今录验》云:治阴大如斗。 【 《千金方》,下同】
治小儿(疒颓):用蜥蜴一枚,烧末酒服之。
治小儿气(疒颓):用土木瓜、芍药、当归各一两,三味(口父)咀,以水二升,煎取一升,服五合,日二。
又:三月上除日,取白头翁根捣碎,随偏处敷之,一宿作疮,二十日愈。
治小儿狐疝,伤损生(疒颓):用桂心十八铢、白朮一两十八铢、地肤子二两半为末,以蜜和丸,白酒服如小豆大七丸,日三。
又:以芍药、茯苓各十八铢,防葵一作防风、大黄各半两,半夏、桂心、蜀椒各六铢,为末,蜜和服,如大豆一丸,日五服,可加至三丸。
治小儿阴肿:以狐茎炙捣末,酒服之。
又:研桑木白汁涂之。
又:捣芜菁敷上。
又:捣垣衣敷之。
又:以衣中白鱼敷之
又:用猪屎五升,水煮沸,布裹安肿上。
小儿卵肿:用地龙连土为末,津调敷之。 【 钱乙方】
小儿阴肿赤痛,日夜啼叫,数日退皮,愈而复作:用老杉木烧灰,入腻粉,清油调敷,效。 【 《危氏得效方》,下同】
小儿阴肿,多因坐地风袭及虫蚁所吹:用蝉蜕半两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
小儿卵肿:取田中地龙粪,以薄荷汁和涂之。
小儿阴肿:以葱椒汤暖处洗之,唾调地黄末敷之;外肾热者,鸡子清调,或加牡蛎少许。
小儿疝气,并内吊肾气:以葛袋盛盐,于户口悬之,父母用手捻料尽即愈。 【 《日华子本草》】
小儿阴囊虚肿:用甘草浓煎汁,调地龙粪轻涂上。 【 《琅嬛记》】
小儿冷疝气痛,肤囊浮肿:金铃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半为末,酒糊丸黍米大,每盐汤下二三十丸。 【 《全幼心鉴》,下同】
小儿囊肿:天花粉一两,炙甘草一钱半,水煎入酒服。
小儿卵(疒颓)作痒:用桃仁炒香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仍捣敷之。 【 《外台》】
小儿寒疝腹痛,大汗出:用梨叶浓煎七合,分作数服饮之,大良。此徐玉经验方也。 【 《图经本草》】
小儿肾缩,乃初生受寒所致:用吴茱萸、硫黄各半两,同大蒜研涂其腹,仍以蛇床子烟熏之。 【 《圣惠方》】
小儿阴(疒贵),肿大不消:硼砂一分,水研涂之,大有效。 【 《集元方》】
小儿阴肿,阳明经风热湿气相搏,**无故肿或痛缩,宜宽此一经自愈。广木香、枳壳麸炒二钱半,炙甘草二钱,水煎服。 【 《曾氏小儿方》】
吹火筒,主治小儿阴被虹蚓呵肿,令妇人以筒吹其肿处,即消。 【 《本草纲目》】
小儿阴囊忽虚热肿痛:取蚯蚓泥,以生甘草汁入轻粉,水调涂之。
针灸
《千金方》曰:治小儿阴肿,灸大敦七壮。
治小儿气(疒颓),灸足厥阴大敦,左灸右,右灸左,各一壮。
《古今医统》曰:小儿禀胎疝卵偏肿者,灸囊下十字缝中三壮,春灸夏效,冬灸春效。
小儿阴肿,灸内昆仑二穴各三壮,在内踝后五分筋骨间陷中。
《证治准绳》曰:小儿偏坠,令儿坐放土中,午时灸印下偏坠之处七壮。
小儿偏坠,若非胎中所有,在后得者,于茎下肾囊前中间弦子上,灸七壮,立愈。
医案
万氏《幼科发挥》曰:本县大尹梁公子病疝,右边睪丸肿大如鸡卵,长约五寸,上络脐傍,下抵阴囊,直硬痛疼,大小便不通,急召全治。用当归、川芎、木香、青皮去穰、山栀仁、山楂子、小茴香、川楝子、泽泻二剂而安。
薛氏《保婴撮要》曰:一小儿阴囊赤肿,余作胎毒治,瘥后发热痰盛等证;诊其母,素有郁热,用加味归脾、逍遥二药,子母俱服而愈。后吐泻,小便赤濇,两目瞤动,视其寅卯二关脉赤,此属肝经风热也,用柴胡清肝散加钓藤钩、木贼草而愈。
一小儿**作痒,小便频数,此属肝火之证,反服五苓散,颈间结核,余用柴胡栀子散、四味肥儿丸,诸证稍愈;又用虾蟆丸而痊。
一小儿茎痿湿痒,后阴垂焮肿,茎中作痛,时出白津。余诊之,肝火也,用龙胆泻肝汤、六味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睪丸作痛,小便赤濇,寒热作呕,乃肝脾之疝,用小柴胡汤加山栀并芦荟丸而消。
一小儿茎中作痒;一小儿下疳溃烂,作痛发热;一小儿茎中溃痛,小便秘濇,日晡尤盛;一小儿目痒出水连札,项间结核,阴囊搔痒,俱属肝火之证,俱用九味芦荟丸而愈。
一小儿小便濇滞,阴囊肿痛,寒热,此肝经湿热也,用龙胆泻肝汤而消。但热内倦怠,此兼脾气虚也,用四君、柴胡、山栀、芎、归而愈。
一小儿阴囊赤肿,因乳母怒气及饮酒而发。余审之,因于怒则用加味消遥散,因于酒则用加味清胃散并加漏芦、干葛、神曲,与母子服之随愈。
一小儿阴囊肿痛,小便赤濇,用加味小柴胡汤加漏芦,母子并服而愈。
一小儿禀肝肾虚弱,睪丸常肿,用六味地黄丸料加柴胡,母子并服,两月余而痊。
刘武库子睪丸作痛,小便赤濇,寒热作呕,用小柴胡汤加山栀、车前子、茯苓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