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病名     心中动悸

    歌诀     心中动悸惕筑筑、怔忡倦怠气短促、流注八法上中脘、泻南补北平肝木。

    穴位介绍      八法:公孙,内关是也。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心下筑筑惕惕,怔怔忡忡,谓悸病之状也,饮水多而小便少,水停心下之悸也。

    【分析二】:旧称怔忡,心动悸,今谓之心脏扩大,多因热性病引起,患者多为三十岁以上,身心过劳者,本病之主征,为心悸亢进,呼吸迫促,间有咳嗽,眩晕失神,喘息不安等,(见针灸学)。

    医疗案例

    【案例一】:蔡君,五十三岁,河北人,住台北县板桥镇文化路,经医院检查,系患心脏扩大病,身体瘦弱,倦怠不堪,气喘迫促,呼吸似难接续,颜面失色,行动困难,动则须人扶持.民国五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求予诊治,经用流注八法、公孙、内关、上脘、中脘、神门、小海、复溜、委中、丘墟、阳辅、行间、太冲、各穴轮流施针,继续施治数次,即告痊愈。

    【案例二】:康小姐,十五岁,河北人,住台湾省桃园县南门里南华巷。经医院检查,系患心脏扩大,历时二年,脉博速度,一分钟一百三十跳,以致肌黄容枯,骨瘦如柴,行动困难,因此失学年余,经崔先生之推荐,民国五十五年十月十一日,求予诊治,即照上穴施针,先后治疗数次,而告痊愈,复得就读原校行动如常矣。

    【案例三】:周君,三十八岁,台湾人,住台北市爱国西路四十八巷。患心脏跳动病,历时三年余,最近加剧似已至极点,言语无音,呼吸迫促,行动困难,左胸部跳动不安,有时吐血盈碗,经住医院,照片检查发现,除心脏扩大以外,靠心房另生一瘤,形似鸭卵,西医云,倘动大手术,危险性很大,经其至友吴先生介绍,民国五十六年十月十五日,求予诊治,即针前穴,四次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