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脏腑功能失常时,通过刺激体表相应的穴位,就能调节脏腑功能,达到缓解症情、治疗疾病的目的。当脏腑功能正常时,刺激特定穴位,就能够强化脏腑功能,取得养生保健的效果。

    我们可以把人体看成一个网络系统,这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隐藏在体内的脏腑器官,比如心、肝、脾、肺、肾,以及大小肠、膀胱、胃、胆等。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是完成各项生理活动的主体。

    第二部分则是分布于体表的穴位,这些穴位就像一个个指示灯一样,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显示体内脏腑的工作状况。

    第三部分就是经络。一方面,经络像网线一样,把内在的脏腑和外在的穴位连接起来。正是有了这样的连接,体内脏器的信息才能传输到体表的穴位。因此,通过诊察穴位就可以推测体内脏腑的状况。另一方面,经络的连接使穴位和脏腑之间能够相互感应。当脏腑功能失常时,通过刺激体表相应的穴位,就能调节脏腑功能,达到缓解症情、治疗疾病的目的。当脏腑功能正常时,刺激特定穴位,就能够强化脏腑功能,取得养生保健的效果。全身的经络纵横交错,分布的穴位有近千个,有些穴位具有明显的防病治病效果。可以这样说,经络穴位的调节功能,是维护人类健康,攻克许多慢性病疑难病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经络穴位,既能养生治病,还能减少吃药打针之苦。

    从《伤寒杂病论》看疾病的经络疗法

    到医院看过病的朋友都知道,医院是分科的,以内科为例,就有消化科、呼吸科、心脏科、肾科、风湿科、内分泌科、血液科等。中医院也分科,比如脾胃病专科、脑病专科、肾病专科。每一个专科针对一个系统的病症,明显有脏腑辨证体系的痕迹。

    在《伤寒杂病论》里面,中医的病证体系却不是这样的,它是以六经为分类纲领的。这个分类方法,非常重视经络的辨证。不管是什么样的病,都可以归属到六经里面。比如您得了颈椎病,脖子和背部僵硬疼痛,很不舒服——熟悉《伤寒杂病论》的医生,会辨别出您得的是太阳病。因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颈背部,您的症状表明,是这个地方的经络出了问题。怎么办呢?想办法让它通畅,把入里的寒气祛除。用桂枝加葛根汤或者葛根汤,大多数一剂药见效,七剂药就治得差不多了。如果不从六经辨证,一看是颈椎病,局部血流不畅,用活血化淤的方法(大部分医生都会这样做),不是不见效,但没有十天半月不会有大的效果。这就是与经络相关的六经辨证的魅力。

    从《伤寒杂病论》一书可以看出,医圣张仲景是十分重视经络疗法的。临床上能够根据病情的需要,有的先用针刺的方法,疏通经络,打开通路,再服中药祛除病邪;有的则针、药同时应用,提高治疗效果;有的则在相应穴位,用灸法、熨法。选取穴位少而精,针对性很强,对于一些特定穴位,有特殊功效的,更是善于取而用之。

    有人总结了《伤寒杂病论》经络疗法的特点,很有见地。第一是阳证用针法,阴证用灸法。阳证多热,用针法可以疏通经络,解郁清热;阴证多寒,用灸法则能温通经络,驱散寒气。第二是既重视治疗,更重视预防。有些病症有传变的可能,可以针刺相应的穴位,截断病邪传导的通路,达到防止疾病迁延、恶化的目的。第三是针、药不可偏废,针灸与药物并用相得益彰。看看现在的中医,会针灸的不会开中药,会开药的又不会针灸。这也是当前中医治病临床疗效欠佳的原因之一。

    温经通络是祛寒排毒的不二法门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网络系统,必须保持畅通,人的各项生理活动才能正常。一旦出了差错,经络不通了,人就会生病,感到痛苦不适。中医常说,“不通则痛”,大凡疼痛不适,都是由于不通所致。而中医治病的目的,很多时候就是要找到这个不通的地方,通过各种方法使它畅通,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引起经络不通的原因很多,寒气是其中最常见的。我们看汉字“疼痛”的造字,就能品出一定的道理。“疼”、“痛”均以“疒”为偏旁,说明疼痛与疾病有关,许多疾病都会使人疼痛。“痛”里面是一个“甬”字,“甬”是道路的意思,提示痛的原因是“道路出了问题”,不通畅了。“疼”里面是一个“冬”字,提示疼的原因与“冬”季有关,冬季的主气就是寒气,它是造成经络不通、发生病痛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也发现,以寒气为主因的病证越来越多,因而温经通络、祛寒排毒,是防治疾病、特别是疑难病证的不二法门。

    温经通络的具体方法有多种,我最喜欢用的是温经驱寒的中药方剂,比如麻黄汤、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桂附理中汤等,这些方药应用得当,就能祛除深在的寒气,并有温补阳气的作用。

    中药熏洗或熏蒸也是常用的方法。对于寒邪淤滞在体表、风寒湿侵袭关节的病变,比如肩周炎、颈椎病、慢性腰腿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性肥胖等,效果不错。

    灸热贴和中国灸,是一种能够发热的膏药,可以贴敷在疼痛的局部,或者相应的穴位,能起到温通经络的作用。我们曾用灸热贴治疗痛经:将两张分别贴在两侧膝盖内上方的血海穴,一张贴在小肚子上的关元穴,可以防治小腹凉痛、手脚冰凉为主症的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