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从哪里入侵,我们就从哪里把它驱逐出境。同样,寒邪入侵的途径,也就是寒邪排出的途径。弄清了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有重点地进行自我保健,防止寒邪的侵入,做到未病先防,而且还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 自疗。
寒气最喜欢人体的哪些部位
敌人从哪里入侵,我们就从哪里把它驱逐出境。同样,寒邪入侵的途径,也就是寒邪排出的途径。弄清了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有重点地进行自我保健,防止寒邪的侵入,做到未病先防,而且还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自疗。
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部位。而寒邪容易侵袭人体的阳气,因此,感受风寒邪气,头部首当其冲。有的朋友在户外行走,突然遭遇大雨,头部就会感受寒湿。加上头部阳热气盛,毛孔常处于开张状态,寒邪就更容易侵入。大多数朋友如果因感受风寒而感冒,都会有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这就是寒气入侵的反映。假如寒气长期从头部侵入,就会形成顽固性头痛、偏头痛。
从养生角度讲,保护好头部使其不受寒气侵袭尤其重要。出门在外,特别在寒冷或多雨的季节,一定要注意携带雨具,下雨时及时把头部保护起来。晚上最好不要洗头,洗完头一定要用干毛巾擦干或者用吹风机吹干,以防寒气入侵头部,引起头痛。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当地老农喜欢在头上戴个白羊肚手巾,就起到了保护头部不受寒气入侵的作用。
背部:人体背部有膀胱经和督脉循行,也是阳气旺盛、容易感受寒气的部位。背部受寒,日久渐积,可以引起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以及慢性腰腿痛。而从背部排除寒邪,就可以根治这些病症。拔火罐、刮痧、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疗法,常选择背部作为治疗部位,就是这个道理。
口鼻 :口是饮食进入的第一关,冰冷的饮料、寒凉的食物,都可以通过口把寒气带入胃部。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随呼吸侵入肺部。恶心、呕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喷嚏等,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现。而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流行时,人们戴上口罩,就是为了防止寒气的侵入。
肚脐:小孩和老人的腹部,特别是肚脐,也是寒气容易侵入的通道。夜间睡觉,不小心蹬开了被子,腹部受凉,寒气就会从肚脐进入,引起腹痛、腹泻。有经验的老年人,会给孩子做个兜肚,戴在腹部以保护肚脐,能预防受凉所致的腹泻。如果在兜肚中加入合适的中药材,还能治疗许多疾病。
毛孔:全身的毛孔张开时,若不注意保护,寒邪会乘虚而入。剧烈活动后大汗淋漓的人,如果遭遇暴雨、空调冷风,最容易得病,甚至得重病。及时喝生姜红糖水,使寒气从毛孔排出,可以防止这些疾病。
脚底:脚底的涌泉穴也是容易受风寒的地方。长期在冰冷潮湿的地方行走、鞋袜潮湿后不及时更换、睡觉时脚底正对着空调吹,都可以招致寒气的入侵。经常按摩足底,用热水浴足,则可以将寒气从足底排散出去。
前后二阴 :迎着寒风大小便,性生活之后吹空调,此时寒邪就可以从前后二阴悄然入侵。这是许多男性疾病的根源所在,值得引起注意。
总之,寒气是“无孔不入”,要防止寒气入侵,就得保护好我们的五官和这“九窍”。
受寒受风与空调综合征
南京的天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阳光普照,突然间便起风了,接着便是大雨倾盆。路上的行人行动很快,迅速拿出随身携带的雨衣、雨伞。一眨眼工夫,各色雨衣、花伞便开满了大街小巷。
我没有准备,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惊慌失措。待找到避雨的地方时,衣裤全被打湿了。刚才还浑身出汗,现在一下子就变得凉凉的。
不知那场大雨淋病了多少人,反正我是感冒了。回家后,便头痛、身困,发低烧。
淋雨受风是寒气侵入人体的常见方式。特别是在您出汗后,毛孔大开,一身大热,再突遇冷风暴雨,寒气便会长驱直入,侵入人体。
寒气虽然是冬天的主气,但一年四季皆可受寒。三九隆冬寒气凛冽,春寒料峭秋风凉,都会引导寒气入里。炎热的夏季,本来属于阳热外散的季节,但家里、办公室、商场,到处都是空调,人们又习惯于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从暑气逼人的室外一进入室内,凉气“嗖嗖”直透入骨。这样一热一冷,也最容 易受寒。
以下几种情况,也容易受寒。
剧烈运动、强体力劳动之后,大汗淋漓,阳气随汗而外泄,寒气可乘虚而入。这时,最忌受风寒。
进行比较复杂的脑力劳动时,需要耗费心血。凝神静思之时,心血暂亏,抵抗力下降。这时空调不宜过低,风扇不宜过猛,因为风寒可能在您不知不觉间侵入机体。
洗浴之后,特别是蒸桑拿、洗热水澡之后,汗孔张开,不宜对着凉风直吹,也不宜马上进入空调房间。此时,风寒入内的通路已经打开。
有的女性朋友洗头后,不注意把长发吹干,湿漉漉的头发贴在头部、肩后,就迫不及待地进入梦乡。而睡眠中,人的阳气内敛,抵抗力会下降,寒湿之气很容易侵入。
性生活之后,周身放松,体表卫气暂时虚弱,也不宜吹电扇空调。否则,风寒会悄然侵入。
老年人、体质虚弱的人、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是寒气侵害的主要对象。睡觉时一定要注意避风保暖,不要把头和脚正对着空调、电扇。足部特别怕冷的人,睡觉时不妨穿上短裤和袜子,小孩则可以用兜肚护住肚脐,避免腹部受凉。
青壮年常自恃身体壮实,不易受寒,其实不然。那些长期工作在空调办公室的白领阶层,平时可能并没有感冒受寒的症状,但时间久了,体内积存的寒气就会以空调综合征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困顿、疲乏,失眠,胸闷,不会出汗;女性朋友还会发生痛经、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这样的寒气比较深,祛除较难,因而更应当注意防微杜渐。较为可行的办法,就是不要把空调开得太低,一般比外面的温度低两三度即可。同时,在办公室最好备一件外套,凉时及时穿上。
一旦感受了风寒,即使有轻微的症状,也要迅速处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熬一碗生姜红糖汤,趁热大口喝下,再蒙头睡一觉,发点汗,便可以把寒气祛除。最忌讳的是,一见感冒,就不分青红皂白,用抗菌素,用消炎解热药,用清热解毒药。这些药物虽然可缓解一时的症状,却会使寒气进入体内的更深处,埋下健康隐患,必须慎重。
熬夜内耗气血,是寒气入侵的内应
广州人有吃夜茶的习惯。每天从晚上8点左右开始,一直到午夜,甚至到凌晨,各家茶楼和酒家,都是顾客盈门。在这里,人们除了品茶、吃点心外,还可以吃炖品、海鲜、山珍,闲聊神侃,可谓别有情趣。
其他大城市的年轻人,也很少在11点以前睡觉。夜幕降临之后,他们常呼朋唤友,在迪厅、歌厅、酒吧和茶社消遣,一直到深夜。
看来,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只能在农村找到了。然而哥哥嫂子从老家来,带来的消息却是——农村现在也变了。吃过晚饭后,人们要么串门聊天,要么打麻将。遇有红白喜事,更是饮酒猜拳,直到深夜不醉不散。
家里有中学生的朋友,都曾经为孩子的健康而担心。繁重的作业逼着孩子挑灯夜战,第二天早上又不得不早早起床。年轻的父母都感到很累,孩子吃得消吗?
有的朋友说,熬夜是年轻人的专利,因为年轻人精力过剩呀!不是说“20岁的人下班后想玩一玩,30岁的人下班后想歇一歇”吗?仔细想想却不是这样,我所认识的40岁上下的中年朋友,都有熬夜的习惯——查资料、写标书、做论文……常常忙乎到子时。
老年人也有喜欢熬夜的。有的朋友喜欢看韩剧,而韩剧剧情感人,故事冗长,不把您拖到深夜它绝不会结束,许多老年人还因此得了失眠症。
观察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在的人不管自愿还是被动,经常熬夜却是事实。夜生活在丰富我们人生的同时,也在悄悄伤害着我们的身体。
夜间的活动,不管是耗力气的还是动脑筋的,都是以气血为物质基础的。各种活动后,人会感到劳累,头晕晕的,有点思维不清,那是由于消耗之后,气血供应不上的缘故。熬夜偶一为之倒不会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但时间久了,就会引起各种紊乱症候:时间节律的紊乱、睡眠周期的紊乱、神经兴奋抑制过程的紊乱,以及内分泌系统的紊乱等。
熬夜,本身就是一个损耗气血的过程,而且又占用了人体营造气血的时间,因此气血的耗散远远大于白天。本来,到了夜里,劳累了一天的身心该休息了,睡眠中,身体能得到休整,气血会得到补充。睡好后,第二天才会精力充沛。而现在,该休息时不休息,却在疯狂地活动,必然会导致体内气血人困马乏,军心涣散。气血亏虚了,寒气便会乘虚而入。有熬夜经验的人都有类似的遭遇,一到凌晨三四点,就会手脚冰凉,发冷,脑子不听使唤,这就是过多损耗气血、人体热量流失的结果,这时寒气就极容易入侵。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老朋友相聚时,狂欢了一夜,次日就病倒了。这就是熬夜内耗气血,寒气入侵、阻塞经络的结果。经络不通,自然就会生病了。
冰冷的饮料和寒凉的食物,使寒邪直接伤胃
昨天在超市,看到有推销员将清肠茶推荐给小孩品尝,被孩子的母亲大骂了一通。
留意一下,您会发现,现在的饮料中有很多都是清一色的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凉茶。表面上,现在的人好像特别容易上火,冰凉的饮料喝下去,能使人精神为之一振,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本来热烘烘的胃,一下子变得清爽起来,痛快、过瘾!然而,从保健的角度讲,这是不利于健康的。冰冷的饮料最容易伤胃。一杯冷饮下去,可以使成千上万的胃黏膜细胞“为国捐躯”。细胞死亡过多,必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有的朋友喝了冰凉的饮料后,会立即胃痛、腹痛,甚至拉肚子。有的朋友长期饮用冰冷的饮料或者吃寒凉的食物,积寒郁中,导致脾胃虚寒,胃里面凉凉的,像灌了冷水,一吃凉的东西就不舒服。一检查,是胃炎,甚至是萎缩性胃炎。
有一些食物,本身的温度并不像冰块、冷饮一样低,但却是凉性的,甚至是大寒的,能够伤胃。比如,螃蟹、梨、柿子、西瓜以及所谓的凉茶等,吃多了,就会引起脾胃虚寒。比如,吃了柿子又喝凉水,引起肠梗阻,在农村屡见不鲜;月经期间吃西瓜、吃梨,引起痛经、闭经,也很常见;长期服用寒凉的中药大黄、决明子、黄连等,引起肠道黑变病的病例也不少见。
为了健康,您必须警惕冰冷的饮料和寒凉的食物,它们是导致寒邪伤胃的直接原因。因此,建议您少喝冰冷的饮料,包括碳酸饮料,喝凉茶要适可而止;必要时咨询一下中医,不能不加辨证地清热泻火;适当喝些暖性的饮料,比如红茶、生姜汤、红枣汤,有利于温暖脾胃;饮料适当加热饮用,如牛奶、杏仁露等,可减少其寒性……总之,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痛快,丢掉了一生的健康。
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都会内生寒湿
只要稍一留意,就会发现我们周围有两类体质不佳的人。一类人形体肥胖,动不动就气喘吁吁,精力不充沛,懒洋洋光想睡觉,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另一类人则面黄肌瘦,气短乏力,抵抗力很差,容易伤风感冒,甚至一天到晚病容满面。如果考察其营养状况,则会发现,第一类人营养过剩,第二类人则往往是营养明显不足。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都可以导致体质下降,容易患上慢性病。
所谓营养过剩,主要是脂肪、蛋白质等高能量物质的摄入过多,超出人体所需。营养不足,则是指钙、铁、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营养缺乏,主要是由于追求过分精致的食品、不注意营养均衡而引起的。
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都会导致气血亏虚,内生寒湿。营养缺乏造成内生寒湿倒不难理解,可是为什么营养过剩也会造成寒湿内生呢?原来中医历来强调“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不仅过量的饮食可以导致脾胃损伤,而且“肥甘厚味”摄入过多,也会给脾胃造成极大的负担,久则损伤脾胃。脾胃一伤,其化生气血的能力便大打折扣,其转运水湿淤浊等代谢产物的能力也明显下降,造成痰湿滞留,何况“肥甘厚味”本身就是助湿生痰之物。而营养缺乏时,生成气血的原料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气血因生化乏源而亏虚,造成抵抗力下降,无力排出寒邪。
总之,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是造成内生寒湿的重要原因,也是各种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的原因。看看我们的身边,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骨质疏松、肥胖、高脂血症等病人越来越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不过,我们也没必要惊慌,只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饮食均衡,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营这些问题。
疾病最伤正气,不可姑息养奸
同事小李大病初愈,人整整瘦了一圈,说话也不像以前那样中气足,走起路来还有点颠簸,一副少气无力的样子。
小李得的是脑梗死,不过发现和治疗都很及时,所以没有留下什么严重的后遗症,真是万幸。不过,这样的一场大病,免不了会损伤正气,完全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
不管什么样的病,都会损伤人的正气。人有病时感到少气无力,一走路便气喘吁吁,动不动就出汗,耐力很差,就是疾病伤了正气的缘故。俗话说,“好小伙抵不住三泡稀屎”,意思就是像拉肚子(现代医学称为水土不服或急性肠胃炎)这样的小毛小病,都能把一个壮小伙搞垮,疾病伤人威力的巨大由此可见一斑。一些急危重病,包括外伤、大失血等,对正气的损伤更快更重。而一些慢性病,则会通过经年累月的慢性损耗,使人的正气日渐消弱。
疾病最伤正气,而正气损伤的人,更易招致寒气的侵袭,引发新的疾病。中医有“因病致虚,因虚致病”的说法,体虚与疾病,两者常互为因果。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对所谓的寻常小病置之不理、姑息养奸,而应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防微杜渐,在病后、手术后做好防护,防止寒气的侵入。
用药不当,是损伤阳气的罪魁祸首
学术会上,从北京来的老同学谈起了这样一个病例。一个20多岁的女孩,因白血病在一家知名大医院住院两个多月,低热不退。经治疗,病情不仅没有得到控制,而且又增加了拉肚子的毛病。这可不是一般的拉肚子,她拉得非常厉害,每天都在20次以上,并且日夜不停,全是稀水便。拉得她气息奄奄,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来找中医,看看有没有办法,说是死马当做活马医。女孩面色苍白,体质很弱,当时天气并不很冷,她却穿着很厚的衣服,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老同学诊脉看舌,详细询问病情以及用药情况,得知这位患者朋友此前的两个月内,一直在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医生认为发热、腹泻都可能是细菌感染,因此便变换着花样,把各种抗生素都用到了,最后没有效果,才答应患者朋友找中医诊治。老同学叹了口气,这是明显的脾肾阳虚。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固然与患者朋友的体质和疾病有关,但抗生素的长期不当使用,也是损伤阳气的罪魁祸首。根据辨证,老同学给她开了3剂四逆汤,用到了附子、干姜、炙甘草等。二诊时,症状就明显减轻,一天大便的次数减到了七八次,并且感觉有些力气了,晚上也能够睡一会儿觉了。半个月下来,腹泻基本上控制,体力明显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