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黄附子汤方

    【方剂组成】大黄9克,炮附子9克,细辛6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大黄伍以附子细辛等热药,此即所谓温下法而治寒于里而宜下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第15条: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注解:胁下偏痛,指偏于一侧的胁下痛,紧弦为寒实的脉应。今虽发热而脉紧弦,故知为寒实,宜大黄附子汤以下其寒。

    按:本方不仅治胁下偏痛,无论那一体部,凡偏于一侧痛者,大多属于久寒结聚所致,用之均验。寒疝腹痛,有宜下者,本方亦有效。

    【辨证要点】寒湿偏注而见身体某侧、某处痛疼者。

    【验案】刘某,男性,36岁,某厂门诊病历号3683,1966年5月6日初诊。左小腿腨部痛疼,腰亦强急不适,或痛,经中西药治疗一年多不效,口中和,不思饮,苔白润,脉弦迟。证属寒饮阻滞、经筋失养,治以温通化滞,兼养筋和血,与大黄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

    大黄6克,赤白芍各10克,细辛6克,炙甘草10克

    结果:上药服六剂,腰强急减,遇劳则腨痛,上方加苍术12克,服六剂,腰强急基本愈,腨部痛亦减,继服一月诸症不复作。

    二、走马汤方

    【方剂组成】巴豆一枚(去皮心,熬去油),杏仁二枚

    【用法】以绵缠捶令碎,热汤少许,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量之。通治飞尸鬼击病。

    【方解】巴豆为一温性峻下药,合以杏仁尤能开通闭塞而得快下,此为卒病暴疾胀满闭塞的急救方。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附方(三):《外台》走马汤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注解:中恶、飞尸、鬼击,都不外是卒然发作的暴病。其实凡剧烈的心痛、腹胀、大便不通,无热候者,即可用之,不必眩惑于此等病名也。

    【辨证要点】胃腹剧烈痛疼、大便不通无热者。

    三、三物备急丸方

    【方剂组成】大黄9克,干姜9克,巴豆(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用法】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内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合丸亦佳,密器中贮之,莫令泄气。

    【方解】大黄、巴豆合用攻下至猛,伍以干姜更利驱寒,故治里实满无热而有寒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杂疗方》第3条:(三物备急主方)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苦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差。如未差,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差;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注解:大意是说,凡突然发作的暴病,若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或呼吸迫促,或口噤不开,或甚至假死者,本方均治之。

    按:巴豆为吐下快药,古人于卒暴诸病多利用之,以上二方药味虽有出人,但主治很相似。凡卒中风、急惊风,脚气冲心,痘疮内陷、癣疥内攻、干霍乱、以及一般杂病,若病势险恶迫于胸咽不得息者,均可用之。《千金方》于走马汤更加代猪石、赤石脂末糊为丸命名紫圆,虽下之不至虚人,更属用广良方。

    【辨证要点】心腹诸暴百病、心腹胀满卒痛、里寒实者。

    四、桔梗白散方

    【方剂组成】桔梗9克,贝母9克,巴豆3克

    【用法】以上为细末,白饮和服,强人1克,羸人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稀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方解】桔梗、贝母排脓,伍以温下的巴豆,故不但治痰饮凝结的寒食结胸,即如肺痈、白喉以及其他咽喉肿痛、痰阻胸咽、或有痈脓之变,以至呼吸困难饮食不下而无热证者,亦均治之。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41条: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注解:寒实结胸,即指寒饮聚结成实的结胸证,若确审其无热证者,宜与白散温下其寒饮。

    按:三物小陷胸汤当是三物白散之误,因小陷胸汤治热不治寒,其中必有错简。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附方(五):《外台》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注解:咳而胸满即因咳而致胸满之意。振寒脉数为有痈脓之候,多咳唾故咽干。但无热故不渴。时吐浊痰腥臭,以至吐脓如米粥故宜本方祛其痰和脓。

    按:此与桔梗汤条为文同,当以证有虚实,此以实宜攻,彼以虚则不可攻,临证须细辨。

    【辨证要点】胸满、胸痛、咽痛、咳唾脓浊而属寒实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