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他就怕你拿这个,见到腹满时痛你就用这个,是不行地。他要是真正的太阴病啊,这脉一定是弱的,这个弱也挺概括,他就是虚弱之脉了,脉沉微呀,沉弱呀,都属于脉弱之类的。其人续自便利,头前说这个自利益甚类的太阴病,继续他自下利,你也看到这个腹满时痛了,假设这个腹满时痛像着头前那个样子,而可以用这个芍药大黄,你可不要用,宜减之,不是减量,不要用。什么道理呢,真正要里头有寒到那个分上,这也一定虚,胃气弱,这种苦寒药呀,搁上就是下利不止,易动故也。

    所以这一段正是给上一段,让你对去,对照着看,所以上边那一段哪能并不是属于太阴,那么这个太阴病到这就完了,是吗?其实他不是,头前讲了那么很多,你像这个下利清谷啊,咱们用头前讲的那个四逆汤啊,那个全属于太阴,这个太阴人的死亡啊就在这个阶段,这个太阴病要是不治,这个胃气衰败到极,是不可恢复的,是非死不可。那么这些病他都没搁到太阴里头,为什么呢,他有他用意思的。这个太阴病啊同阳明病一样,都是从表,或半表半里转属而来的。他把太阴病的死证啊都搁到下一篇,都搁到少阴篇里头了。他这个也有大道理的,他这个少阴病共太阳病全在表啊,他这个是人素虚,或者是老年人,气血虚衰的人,得了外感,一发作就是少阴病,脉微细。……这个表证 就是邪气交争在骨肉啊,在体表,体力虚衰现这个少阴病,支持在表时间最短,他支持不了,所以我们讲了少阴病就好了。少阴病,二三日无里证可发汗,可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二三日他就是两三天,无里证,就是在表了,无里证就是在表嘛,现在一般人都不认为少阴病在表,不在表这一段怎么讲啊,他就在表,他在表的时间最短,你看我们讲的太阳病七八天,才传里,六七天,甚至于十余天还有时候在表呢,这个少阴病不行,他几天就是并发里证,一并发里证就是太阴病,呕吐下利,四肢厥冷都来了,这个马上就死亡,所以他把太阴病的死亡证啊全摆到少阴篇里头了,干什么?那就是警告医家呀,说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这个表证,真正是脉微细人但欲欲寐的这种情况,不可轻视呀,转瞬就可死亡,他一病里就危险,所以得抓紧时间,就是两三天的时间,他是这个表证,那你用这个麻黄附子细辛,那或者麻黄甘草附子呀,这就是还可以望其生,能够有救,你们看这个报上啊有的是,这个老人得感冒死亡最多,他为什么他就是这个关系,就是几天他就转变到太阴病,转到太阴病这个死亡的机会是最多的,他本来就虚,又转为太阴病,那个卫气败那是最快的,所是他这个书是得好好读是吧!他太阴病呢他不讲这个,这东西都在后头呢,头前他也讲一讲,讲里虚的重要性,所以在太阳篇也讲了,他说下利清谷,虽然有表证,当救其里,不要管表,因为胃气一败就有死亡的可能,虽然讲了但不详细,那么在太阴病呢,他把太阴病正面的证候指出来了,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那么这个病是不能下的,若下必胸腹结硬,这是正面上的证侯,那么也有些是是而非的,如方才讲的桂枝加芍药,桂枝加芍药大黄,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太阴病,但临床上要辨,必须要鉴别,那么如果真是太阴病的那个腹满时痛,则不能用芍药大黄,这是很清楚,那么太阴病的一切危险证侯和治法,一句话就说明白了,什么宜服四逆辈,所以这一章别看它短,都全了。

    少阴病下利,只是用四逆辈,它这个是不对的,它这个只是略略的说,如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是顺差下利一证而说的,这就是照应头前的葛根汤,而且少阴病还有一个白通汤,那么主要的证侯在这里,所以在下面凡四逆辈就是太阴病,那还有说的吗?不能说是在这是太阴病的治法,后头越要用它就不是太阴病,哪有那个事呀,那就没法可寻了,寻还怎么辨证呀,所以它这个书是一贯的,既提出四逆辈,你们后头看吧,凡是用四逆辈者,都是太阴病里虚寒,它精神在这。所以这几节看者,但无一不备。

    所以会读这个书的,你就能够读出这些问题来,不然的话不行。所以尤其是这本书,古人是通过实践发现疾病的规律和治疗的一种方法,这些都是通过实践来的,这个东西永远存在的,客观存在的,可是古人对它是认识呀,有些是不足的,你看象六经,这个六经是自然而然的六个疾病的类型,怎么来认识它,相信我们再讲一讲,讲一讲六经和八纲等等情况,那么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它就这么几个类型,就这么来认识就对了,古人也是这么认识的,他就要发挥这个里头的理了,为什么就这么六个类型了,所以就想到针灸经络之说了,就起了六经来名之,这个就害人不浅了,所以立来这个注家呀,就是在六经上啃,这个六经的名字又来之于内经,就拿内经来附和,来解释伤寒,这是坏透了,王叔和是首先,咱们这本伤寒论没有,你看成无已本伤寒论就有,头前有个伤寒例,这是王叔和作的,王叔和采集仲景遗论,这是功垂千古呀,要没王叔和恐怕这本书传不下来,但是他没认识这本书,他也没法认识这本书,他是古人嘛,他就认为这本伤寒,就说的内经上的伤寒,所以就在头前写一个伤寒例,伤寒例头一句话就是阴阳大论曰,整个用内经上论伤寒的这些都抄来了,那后世的注家受王叔和的影响很大,也认为这本书来自于内经,咱们现在还说,这个伤寒论从内经发展起来的,你们想象可能不可能,内经不是个方书,它也没多少方子,一个人就通过内经,就能作出这么旨意,这么样肯定,我们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它正确,不会有的,谁有那么大的聪明,那除非圣人,现在咱们就不信有圣人,没有嘛,那怎么可能,那内经还有呢,你根据内经搞一搞,不可能的事,可是大家现在都这么说,所以一提起这个经,就是经病,又是腑病,又是腑病都出来了。所以这本书真正辨证的体系、经义,反而灰而不彰,那么现在你问一个人这个伤寒论这个辨证呀,怎么一个方法体系呀,说不上来,注家都没在这个上下手,所以这个古人的认识有时候是错的,就是对经络的认识,张仲景也不例外,它也没改嘛,仍然搁太阳病太阴病,所以这个给后世影响比较大。咱们今天就讲到这儿,我讲的这些大家可以琢磨琢磨,我讲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