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吐、下,是古人常用的治病方法。邪在表者宜用汗法,邪在上焦者,宜用吐法,邪在中、下二焦者,宜用下法。但汗、下二法世人常用之,惟吐法,今人已很少使用。《素问·阴阳应像大论》中说:「其高者,因而越之。」并有「在上者涌之」的记载,金元时代张子和又有「以吐发汗」的方法。本章介绍两张有涌吐作用的药方,以存其法。

    涩固之剂是用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药品,或合扶正药以救脱泄的方法。北齐徐之才曰:「涩可固脱。」例如:久嗽气泄于上者,宜固其肺,同时更宜固其肾,兼固其气;汗泄不止者,宜固其皮毛。总之,脱泄在上、在表者,除用酸收固涩之品外,还宜固气。脱泄在下、在里者,除用酸涩、质重、收固、升提之品外,还宜固精。凡因寒而脱泄者,当兼用温补之品,有火而滑利脱泄者,当佐以凉药清火,要随证而变通之。用固涩剂常在「急则治其标」时使用,并且要在无大实邪之后用之,故宜先治其本,方为万全。

    人腹内如有寄生虫,则可为痛为呕,为嗽为嗜,种种烦苦,须仗医药治疗。但自古杀虫之剂,常常药性猛烈,每多险峻。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杀虫疗疾之目的,须同时兼用养胃益血、理中健脾之药,才较为妥善,不可过用攻伐,克伤气血,反致虫疾难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