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根。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功能:活血祛淤、凉血消痈、止痛、养血安神。主治: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带下、癥瘕、积聚、淤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熬膏涂,或煎水熏洗。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脂溶性成分,如丹参酮(Tanshinone)Ⅰ、ⅡA、ⅡB,隐丹参酮(Cryptotanshi- none),异隐丹参酮(Isocryptotanshinone),羟基丹参酮(Hydroxytanshinone),降丹参酮(Nortanshi- none),异丹参酮(Isotanshinone)Ⅰ、Ⅱ,丹参新酮(Miltirone),左旋二氢丹参酮[(-)-Dihydrotan-shinone],丹参酸甲酯(Methyltanshinonate),丹参醇Ⅰ(Tanshinol A),丹参醇Ⅱ(Tanshinol B),丹参醇Ⅲ(Tanshinol C),紫丹参甲素(Przewatanshinquinone A),紫丹参乙素(Prze- watanshinquinone B),丹参醌(Tanshiquinone)A、B、C,亚甲基丹参醌(Methylenetanshinquinone)

    以及丹参酚(Salviol),丹参醛(Tanshialdehyde)等。

    亦含水溶性成分,如丹参素(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丹参酸甲、乙、丙(Danshensuan A、B、C),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原儿茶醛(Proto- catechuic aldehyde)。

    从丹参制成的注射液中分离得到了黄芩甙(Baicalin )、β-谷甾醇(β-Sitosterol)、隐丹参酮、熊果酸(Ursolic acid)、胡萝卜甙(Daucosterol)、原儿茶醛、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二氢丹参酮Ⅰ (Dihydroisotanshinone Ⅰ)。

    药理作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a. 对心脏的作用:实验表明:低浓度丹参给离体蟾蜍心脏灌流,能抑制心肌收缩,减少能量消耗而不损伤心肌。丹参煎剂对蟾蜍在位心脏可呈现房室传导阻滞;但对离体蛙心有加强收缩力的作用。丹参注射液及煎剂,均能使麻醉猫和犬的心率减慢。白花丹参、紫花丹参注射液对豚鼠离体心脏给药,多数动物均有初期心脏收缩力抑制、心率减慢,然后心脏收缩力逐渐增强。丹参酮ⅡA磺酸钠给麻醉犬静脉注射20mg/kg,能出现轻度的血压升高,使心输出量和左室作功量稍有增加,但心率和外周血管阻力并无显著变化。对豚鼠、家兔、猪的离体心肌进行的实验表明:丹参酮ⅡA 磺酸钠可抑制心肌收缩力;缩短动作电位时程,而对0相上升速率影响较小;可降低慢反应电位的除极速率,减慢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提示该药可影响钙离子向细胞内流。

    b. 对冠状动脉的作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注射液均能使豚鼠和家兔的离体心脏冠脉扩张,冠脉流量增加。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离体心脏,也有同样作用。甚至在电刺激引起心室颤动时,白花丹参仍可使冠脉流量显著增加,提示白花丹参可能有直接的扩冠作用。给麻醉猫和犬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4g/kg),能使冠脉流量明显增加,冠脉阻力明显下降,但心肌耗氧量有所增加。有报告指出,丹参的不同单体化合物对冠状动脉的效应不尽一致。丹参素可能为其有效成分之一,用丹参素给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犬和猫、离体猫、猪的冠状动脉恒速灌注,能明显扩张冠状动脉,使冠状动脉血流量显著增加,并能对抗吗啡、心得安的缩冠效应。但是原儿茶醛则可引起冠状动脉的明显收缩。丹参酮ⅡA磺酸钠静脉注射,能使心肌梗死区的无血供面积明显缩小或消失。在心脏的缺血区和非缺血区间,侧枝吻合血管开放,提示其抗心肌缺血的机制与增加侧枝循环对缺血区血液供应有关。复方丹参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电图 T 波改变。复方丹参 0.1ml(相当于成人每次口服量的 3 倍)、0.2ml 均有显著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其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复方丹参可使缺氧灌流液所致心力衰竭的冠脉流量增加 18.6%。曾有报道,冠心病人在丹参液注射后,冠脉流量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c. 对心肌缺血的作用:丹参的煎剂、注射液以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心肌缺血、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心肌缺血梗死、给犬结扎冠状动脉分支引起的心肌梗死等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使心电图的病理表现减轻,或促进病变区心肌细胞的再生,或使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活性升高程度有所减轻、存活率提高。实验表明:丹参水提取物(5g/kg)给大鼠腹腔注射,能明显预防因结扎冠状动脉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使左室心肌缺血面积显著缩小。复方丹参注射液用于冠状动脉结扎后之犬,有减轻心肌缺血损伤程度和加速恢复的作用。给结扎左冠状动脉后48小时内的家兔反复静脉注射丹参,能使其缺血心肌间盘的损伤明显减轻,术后死亡率亦较低。有报告指出,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心肌梗死后即期的ST段抬高,左心室功能的损伤及24小时后的心肌梗死范围均有良好的影响。

    丹参酮有防治心肌梗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嗜中性粒细胞的溶酶体酶释放、吞噬及黏附。丹参对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心肌脂质过氧化和局部血流量有一定的影响,在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形成时,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显著增高,而丹参则能有效地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长时间(60分钟)缺血后再灌注可见无复流现象存在于缺血区,而通过增加再灌注缺血区的局部血流量恢复防止了无复流现象的出现。

    d. 对血压和血管的作用:丹参煎剂、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给麻醉兔或犬静脉注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该降压作用能被阿托品所阻断,但不影响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则有使血压轻度升高的作用。丹参能明显增加兔肾动脉血流量。丹参煎液给蟾蜍全身血管及兔耳血管灌流,均有显著扩张血管的作用。丹参水煮酒沉剂对犬股动脉给药,亦有微弱的直接扩张血管作用。

    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a. 对外周循环的作用:丹参煎剂有扩张蟾蜍全身血管及兔耳血管的作用。煎剂和注射液均能使麻醉犬及兔的血压产生短暂的降低,但此作用可被阿托品所阻断,可能具有拟 M-胆碱样作用。丹参注射液对实验性微循环障碍的家兔,能使微循环血流显著加快,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增多,60%以上的动物有血液流态改善,表现为血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分聚现象,血液流动由粒状或断线状变为正常。实验证明:丹参有增加微循环血流的作用。不同剂量的丹参注射液和丹参素给微循环障碍兔的病理模型静脉注射,均能增加微循环障碍眼球和肠系膜微血管的交点数,有利于增加局部组织微循环的血液灌流及侧枝循环的建立。研究表明:丹参既可增加冠心病患者和动物的血流速度,亦可增加全血和红细胞 2,3-二磷酸甘油含量,明显改善缺氧动物的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但是不改变血压、心率和微血管管径。在体外循环中,丹参酮ⅡA 磺酸钠可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丹参具有改善冠心病人外周微循环障碍的作用。丹参能使治疗前流动缓慢或淤滞的血细胞加速流动,并在不同程度上使聚集的血细胞发生解聚。经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的冠心病患者,可见红细胞电泳速度变快或恢复正常,红细胞压积和全血黏度下降或恢复正常。研究结果提示,改善微循环是丹参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机制之一。

    b. 抗凝血及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实验证明:丹参对多种凝血因子有抑制作用,同时能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促使纤维蛋白溶解。丹参煎剂能抑制肾上腺素所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丹参乙醇提取物也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 )和胶元诱导的大鼠及家兔的血小板聚集。丹参亦能提高血小板内 cAMP 的含量。正常家兔在注射丹参后,可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凝血功能、促进纤溶活性,对体外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较强。实验证明:丹参水提醇沉剂能明显地延长特异性血栓形成时间和纤维蛋白血栓形成时间,减轻血栓的重量(干重和湿重)。丹参酮ⅡA 磺酸钠给大鼠和小鼠静脉注射,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血栓长度缩短,血栓干重和湿重减轻,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降低,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呈现明显抑制。作用高峰出现在注射后30分钟,作用时间可维持2小时以上。

    c. 对红细胞膜的作用:丹参能增加冠心病患者和急性缺氧大鼠全血和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的含量,有利于红细胞的收缩蛋白对细胞的双凹稳定性、形态可塑性、耐久性和坚韧性的维持。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稳定红细胞膜抗溶血作用和抑制钙调蛋白功能有相关性。其对大鼠红细胞溶血的抑制率为100%,对钙调蛋白的抑制率为71.8%。丹参酮ⅡA磺酸钠还有保护蛋白变性的作用。并提高红细胞膜的机械强度,从而发挥保护红细胞作用。

    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丹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丹参0.5g/kg 腹腔注射能使小鼠自主活动减少,4g/kg时更为明显,该作用强度与剂量大小成正比。丹参与氯丙嗪和眠尔通合并应用时,使其作用增强:氯丙嗪0.5mg/kg时自主活动抑制率为16%,与丹参0.5g/kg合用时为69%;眠尔通100mg/kg时自主活动抑制率为30%,与丹参0.5g/kg合用时为 74.5%。丹参20g/kg腹腔注射后,动物仅活动减少,但不引起睡眠。但与戊巴比妥钠合用时,却能增加睡眠的百分率,其睡眠百分率的增加与丹参用量成正比。丹参能显著地对抗苯丙胺的精神运动兴奋作用,但抗惊厥作用不明显。在家兔脊髓损伤后的不同时间应用丹参,其作用亦不相同:早期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既可加重脊髓的损伤和出血,亦可促进神经元的坏死。但在脊髓损伤后4~8小时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改善微循环,抑制脊髓后晚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减少血栓形成,并使部分神经元免于变性。因此,在脊髓损伤后4~8小时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较为合适。有报告指出,丹参素为丹参引起中枢镇静的有效成分之一。

    4. 抗菌、抗炎作用 体外抑菌实验表明:丹参1:1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试管内,丹参能抑制霍乱弧菌的生长。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酯及丹参酮Ⅱ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耐药菌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丹参酒精浸剂1:100 000对结核菌有抑制作用,对实验性结核病小鼠的治疗有效,但对患该病的豚鼠无效。丹参酒浸剂、丹参酮对某些癣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丹参注射液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肿胀抑制率达 51%;丹参注射液对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及吞噬酵母多糖时溶酶体酶的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丹参酮灌胃,对组胺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对蛋清所引起的大鼠急性关节肿、对渗出性甲醛腹膜炎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明胶所致的小鼠白细胞游走和亚急性甲醛性关节肿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丹参煎剂给小鼠肌注每日0.2ml,连续5日,能增加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丹参注射液能降低小鼠腹腔注射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能使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下降并抑制正常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丹参注射液与环磷酰胺合用具有协同抑制效应。但对小鼠的血清溶菌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抗体形成细胞无明显的影响。

    5.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a. 对肝脏的作用:丹参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实验表明:丹参 6~15g/kg 肌注能明显增加正常大鼠和小鼠肝脏血流量,而使急性和慢性四氯化碳中毒小鼠和大鼠肝脏血流量明显减少。使用丹参可使降低的肝血流量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丹参注射液对四氯化碳引起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肝脏血流量,改善肝脏的微循环,防止和减轻肝脏变性和坏死来实现的。丹参对肝硬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降低SGPT 作用,可使肝细胞坏死和炎症明显减轻。丹参对体外培养肝细胞 DNA 合成有增强作用,其对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功能有临床意义。

    丹参亦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能使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发生显著的形态学改变,并能抑制细胞的核分裂和增殖。动物实验证明:丹参注射液用于治疗已有肝硬化形成的大鼠,有促进已形成的胶原纤维化降解及肝纤维重吸收的作用。有报告认为,丹参对肝脏微循环障碍有良好的纠正作用,其促使肝窦血流的恢复时间接近酚妥拉明阳性对照组,亦可以观察到,滴入丹参后,肝窦广泛开放,部分原先休止的肝窦也可开通。

    b. 抗胃溃疡作用:丹参水溶液和水煎液对药物性利血平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乙酸性慢性溃疡有促进愈合作用。丹参能增加胃黏膜血流和电位差,减少氢离子的逆扩散,有保持黏膜屏障完整性,增强其防御机能的作用,在胃黏膜受阿司匹林损伤的病理情况下,可延缓病变的发展,但不能使损伤逆转。

    6. 其他作用 复方丹参20g/kg、丹参酮ⅡA 磺酸钠200mg/kg 、丹参素300mg/kg和450mg/kg 腹腔注射,均能显著延长小鼠耐缺氧的生存时间。丹参素延长耐缺氧时间与氯丙嗪相似。丹参能防止或减轻缺氧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丹参对喜树碱、环磷酰胺的抗癌活性有增效作用。丹参对肉瘤180 细胞有细胞毒作用。从丹参中分离出的有明显抗肿瘤活性成分紫丹参甲素,对小鼠Lewis肺癌、黑色素瘤1316和肉瘤180 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丹参对肿瘤的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报告:有实验发现,丹参有促进癌转移的作用。单独应用丹参对 Lewis 肺癌小鼠自发肺转移有明显促进作用;单独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含丹参和降香)对大鼠 Walker256 癌细胞血行扩散有促进作用。亦有实验表明:丹参等组成的活血化淤方在临床上并未促进食道癌和鼻咽癌病人癌瘤的远部位转移;丹参等组成的活血化淤复方也不促进食道癌大出血与穿孔。

    丹参注射液可使部分病人的胆固醇下降。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大鼠,口服丹参煎剂未见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对主动脉病变亦无保护作用。但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可降低血和肝中的甘油三酯。复方丹参对高血脂家兔模型血清胆固醇、中性脂肪、β-脂蛋白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丹参及白花丹参能抑制家兔实验性冠状动脉大分支粥样斑块的形成。

    丹参有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对人工骨折的家兔,能减轻局部淤血,改善局部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与其提高血清锌含量、加强骨折断端邻近骨组织中锌的动员以及通过提高骨痂中锌含量、锌/铜比值来加速骨痂组织生长和钙化过程有关。

    丹参可改善诱导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尿毒症症状。能明显降低尿素氮、肌酐、甲基胍、胍基丁二酸的血清浓度,既改善高磷酸血症,又改变了血中游离氨基酸的晶型,能促进肾功能恢复。

    此外,丹参煎剂给家兔肌注,有降血糖作用。丹参酮有温和的雌激素样活性,并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丹参对兔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丹参制剂对结缔组织病变可抑制胶原的合成,促进分解,可用于治疗硬皮病及瘢痕性疾病。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脑血管病 丹参、川芎、红花、赤芍、降香按 2:1:1:1:1 的比例配伍,制成注射液,每支5ml(含生药 10g),每次5~10ml,溶于5%~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50 例,痊愈13例,显效18例,好转18例,死亡1例。有效率为97%,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新医药学杂志 1978;(11):18〕

    3. 治疗高脂血症a. 丹参45kg,山楂22.5kg,草决明42.5kg,粉碎,水煎3次,浓缩成膏,放冷至60℃,入草决明粉2.5kg制片,每片含浸膏 0.25g,相当于生药2.9g,每次2~4片,日服3次,4周为1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治疗77例,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河南中医 1983;(4):44〕

    b. 丹参20g,首乌10g,葛根10g,寄生10g,黄精10g,甘草6g,为1剂量,制成糖衣浸膏片20片(每片含生药3.3g),每日分3次口服,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治疗140例,其降胆固醇显效率为80.85%,有效率为87.20%;降甘油三酯显效率为68.9%,有效率为80%;脂蛋白电泳显效率为56.36%,有效率为70.91%。〔江西中医药 1983;(4):46〕

    3. 治疗传染性肝炎 丹参9g,当归9g,桃仁9g,郁金9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2个月为1疗程。治疗60例,其降絮疗效为:用药后完全正常者16例,基本正常者10例,显效3例,恢复正常率为43.3%,总有效率为70%。〔新医药学杂志 1975;(1):25〕

    4. 治疗肝脾肿大a. 丹参根晒干后切片,水煎2次,过滤,滤液合并煎成30%~50%的煎剂,临用时酌加糖浆。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43 例,肝肿大缩小者占44.4%,变软者为55.5%;脾肿大缩小者占48.8%,变软者占53.6%。且肝功能也得到改善。〔中华医学杂志 1958;(6):54 2〕

    b. 丹参30~50g,当归15~30g,川芎9~15g,柴胡9~15g,青皮9~12g,炒三棱9~15g,莪术9~15g,水煎2次,浓缩至300ml,晚上空腹服1次,15天为1疗程。治疗门脉性肝硬化脾功能亢进7例,治愈5例,肝脾缩小2例。〔中医杂志 1980;(7):31〕

    5. 治疗肾炎a. 丹参9~30g,郁金、川芎各9g,赤芍、红花各9~15g,小蓟15g,黄芪、车前子各15~3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肾小球肾炎60例(急性48例,慢性12例),其中单用本药治疗者35例,加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25例。结果:对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的有效率均为91.7%,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山西医药杂志 1983;(5):286〕

    b. 丹参20~30g,当归15~20g,川芎15~20g,益母草30g,赤芍15~2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慢性肾炎20例,完全缓解13例,基本缓解2例,部分缓解5例。〔中医杂志 1983;(12):37〕

    6. 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 丹参15g,麝香 0.06g,川芎6g,血竭6g,赤芍9g,桃仁9g,红花 9g,**9g,没药9g,三棱9g,莪术9g,香附9g,土鳖虫9g,麝香、血竭另包冲服,其他药物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治疗13例,全部治愈。〔新医药学杂志 1978;(10):19〕

    7. 治疗外伤性胸胁痛 丹参20g,当归尾、大黄各15g,**、没药各10g,三七末(冲服)3g。水煎2次,分早、中、晚3次服。加减:右胸胁痛加青皮10g,左胸胁痛加丝瓜络10g,身体壮实者加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各109g,年老体弱者改当归尾为全当归。治疗68例,结果痊愈66例,显效2例。最少服药1剂,最多服药5剂。〔新中医 1997;29(2):48〕

    方剂选用:

    1. 治疗心腹诸痛,属半虚半实者:丹参一两,白檀香、砂仁各一钱半。水煎服。(《医学金针》丹参饮)

    2. 治疗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并治之。兼治冷热劳,腰脊痛,骨节烦疼:丹参(去芦)不以多少,为末。

    每服二钱,酒调下,经脉不调食前,冷热劳无时。(《妇人良方》丹参散)

    3. 治疗妊娠胎堕,下血不止:丹参十二两,细切,以清酒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备急千金要方》)

    4. 治疗妇人乳肿痛:丹参、芍药各二两,白芷一两。上三味,以苦酒渍一夜,猪脂**,微火煎三上下,膏成敷之。(《刘涓子鬼遗方》丹参膏)

    5. 治疗小儿汗出中风,身体拘急,壮热苦啼:丹参半两,鼠粪三七枚(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浆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太平圣惠方》丹参散)

    配伍效用:

    丹参配伍丹皮 丹参味苦微寒,活血祛淤、凉血消痈、养血安神;丹皮苦辛性凉,清热凉血、和血消淤。丹参功擅活血化淤,祛淤生新;丹皮长于凉血散淤,除阴分伏火。二者伍用,共奏清热凉血、活血祛淤之功效,用于治疗热入营血之斑疹热毒、吐血、衄血、下血、皮下淤斑;热壅血淤之经闭、痛经、月经不调、腹中包块以及阴虚发热、低热不退、夜热早凉等症。

    丹参配伍三七 丹参活血化淤、凉血消痈止痛,化淤而不伤正;三七止血散淤、消肿定痛。二者伍用,共奏活血化淤、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腹疼痛、胸痹、癥瘕等因血淤所致者以及跌打损伤之肿胀疼痛。

    丹参配伍生地、黄连 丹参安神除烦而凉血;生地清热养阴而生津;黄连清心除烦。三者伍用,共奏清热除烦安神、养阴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生热之手足心热、口渴、心烦失眠等症。

    丹参配伍五味子 丹参安神除烦而凉血;五味子宁心安神而生津。二者伍用,有安神除烦、凉血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心经有热所致之心烦失眠等。

    丹参配伍香附 丹参活血祛淤、凉血消痈、止痛、养血安神;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二者伍用,有疏肝解郁、活血通络、调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不舒、气滞血淤之胸胁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注意事项】

    宜忌:无淤血者慎服。

    毒副作用:丹参毒性较小。水提乙醇溶解部分,给小鼠一次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80.5±3.1g(生药) /kg;丹参或复方丹参注射液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36.7±3.8g/kg和61.5±5.3g/kg。丹参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48小时内,剂量为43g/kg组未见动物死亡,而64g/kg组10只动物死亡 2只。丹参注射液用临床剂量的20~30倍,连续给家兔注射2周,未见毒性反应,体重、血象及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异常改变。2%丹参酮混悬液给小鼠灌胃0.5ml/只/天,连用14天;大鼠灌胃2.5ml/只/天,连用10天,均未见毒性反应。

    临床应用本品及其复方制剂,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口干、咽干、头晕、乏力、心悸、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等,多可自行缓解或消失,不影响继续治疗。亦有应用丹参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皮肤过敏和肝损害各1例、休克2例的报告。

    【医家论药】

    “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藭、芍药故也。”(《本草纲目》)

    “丹参……当是味苦平微温。入手、足少阴,足厥阴经。心虚则邪气客之,为烦满结气,久则成痼疾;肝虚则热甚生风,肝家气血凝滞,则为癥瘕,寒热积聚;肾虚而寒湿邪客之,则腰脊强,脚痹;入三经而除所苦,则上来诸证自除。苦能泄,温能散,故又主肠鸣幽幽如走水。久服利人益气,养血之验也。”(《本草经疏》)

    “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主男妇吐衄、淋溺、崩血之证,或冲任不和而胎动欠安,或产后失调而血室乖戾,或淤血壅滞而百节攻疼,或经闭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郁结而寒热无时,或癥瘕积聚而胀闷痞塞,或疝气攻冲而止作无常,或脚膝痹痿而痛重难履,或心腹留气而肠鸣幽幽,或血脉外障而两目痛赤,故《明理论》以丹参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淤生新,性倍芎藭,妇人诸病,不论胎前产后,皆可常用。”(《本草汇言》)

    “丹参,《本经》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等疾,皆淤血内滞而化为水之候。止烦满益气者,淤积去而烦满愈,正气复也。”(《本经逢原》)

    “丹参,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达脏腑而化淤滞,故积聚消而癥瘕破,外之利关节而通脉络,则腰膝健而痹著行。详核古人主治,无一非宣通运行之效,而其所以能运行者,则必有温和之气,方能鼓荡之,振动之,所谓主心腹邪气,肠鸣痼疾,其义已隐隐可见。然走窜有余,必非补养之品,即《本经》所谓益气,《别录》所谓养血,皆言其积滞既去,而正气自伸之意,亦以通为补耳。惟苦味泄降,故所主各病,皆有下行为顺之意,此则于行气行血之中,又必含有下达性质,而世俗以为补血之用及以之止崩中带下,皆非古人真旨矣。”(《本草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