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菊科植物奇蒿 Artemisia anomala S. Moore 的全草。味苦,性温。入心、脾经。功能:破血通经、敛疮消肿。主治:经闭癥瘕、胸腹胀痛、产后血淤、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内服:煎汤,3~10g;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刘寄奴含挥发油0.45%,油显黄绿色,有刺激性香气。从奇蒿(即南刘寄奴)的醇溶部分分得:香豆素(Cumarin)、7-甲氧基香豆素(Herniarin)、棕榈酸(Palmitic acid)、莨菪亭(Scopoletin)、反式邻羟基桂皮酸(trans-O- Hydroxycinnamic acid)、反式邻羟基对甲氧基桂皮酸(trans-O-Hydroxy-p-methoxycinnamic acid)、苜蓿素(Tricin)、环己六醇单甲醚(Cyclohexanehexol monomethyl-ether)。
药理作用:
1. 对肝脏的作用 阴行草(即北刘寄奴)浓缩煎液可使醋酸棉酚引起的大鼠高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明显下降;对麻醉犬和大鼠有明显利胆作用。刘寄奴总生物碱和总黄酮均能防治醋酸棉酚肝损害引起的大鼠高SGPT,是刘寄奴煎剂防治棉酚肝损害的有效成分。
2. 抗菌作用 阴行草对宋内痢疾杆菌、志贺痢疾杆菌有杀菌作用,对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有抑菌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芦蒿全草(干品)500g,洗净切碎,水煎2次,每次1小时,合并药液,浓缩至500ml。加适量防腐剂。成人日服2次,每次50~100ml,儿童酌减。治疗黄疸型及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25例,均获效果。其中近期治愈23例,明显好转2例。平均治愈时间20天。治愈病例在出院后3个月内有13例进行肝功能复查,其中12例正常;1例在出院后1个月复查,谷丙转氨酶在119单位以上(可能与过早停药及立即进行强体力锻炼有关),再用芦蒿治疗后又恢复正常。个别患者在短期服用上述剂量的芦蒿煎剂后,肝功能恢复不快,经加倍服用后则很快恢复正常。〔新医药学杂志 1973;(6):18〕
2. 治疗丝虫病象皮肿 刘寄奴新鲜根120g,煎服。10~15天为1疗程,总量为120~180g。治疗15例,除1例腿围增大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93.3%,组织松软率73.3%。〔江西中医药 1960;(1):12〕
3. 治疗烧伤 刘寄奴(品种未详)全草40g,冰片1g。分别研细后混合,加入香油60ml(用干热灭菌处理),调成稀糊状外用。治疗Ⅱ度、Ⅲ度烧伤24例,有的敷2~4次,经3~5天即愈;有的换药6~10次,经2~3周始愈。对严重烧伤患者应注意对症处理。〔北京医学院学报 1959;(1):136〕
4. 治疗脚癣 刘寄奴、艾叶、蒜各120g,加水2500ml,浸泡后煮沸5~10分钟,取药液浸洗脚,每日1次,6次为1疗程。每剂药可用2~3次。治疗21例,其中趾间糜烂型7例,浸洗3次痊愈;水泡型合并感染7例,用药1个疗程后显效3例,减轻4例;鳞屑型7例,浸洗4~5次全部痊愈。〔新医药学杂志1975;(8):24〕
5. 治疗痔疮 刘寄奴、荆芥各12g,蝉蜕3g。上药加水3000ml,浸泡2小时,煎煮至沸半小时后去渣取药液,盛入盆中,先熏3~5分钟,再坐浴30分钟。每日2次,第二次用时再加热。一般3日1剂,夏天1~2日1剂。治疗106例,结果:治愈92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治疗时间最短7天,最长19天,平均13天。〔中国肛肠病杂志 1990;(4):38〕
6. 治疗崩漏 刘寄奴、贯众炭、大蓟、小蓟各15g,杭芍、续断各12g,藕节3枚。水煎分服。适用于崩漏早期,表现为阴虚证候或虚热类型的患者,证见崩漏血色紫黯有血块,心烦不眠,午后潮热,口干喜凉饮,头晕面赤,尿黄,舌红苔黄,脉沉细数等。治疗12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止血效果明显。
〔中医杂志 1964;(8):9〕
方剂选用:
1. 治疗血气胀满:刘寄奴穗实为末。每服三钱,煎酒服。(《卫生易简方》)2. 治疗赤白下痢: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加梅,白加姜。(《如宜方》)
3. 治疗大小便血:刘寄奴为末,茶调,空心服二钱。(《濒湖集简方》)
4. 治疗汤火疮:刘寄奴为末,先以糯米浆,用鸡翎扫伤显著处,后掺药末在上,并不痛,亦无痕。大凡伤显著,急用盐末掺之,护肉不坏,然后药敷之。(《本事方》)
5. 治疗被打伤破,腹中有淤血:刘寄奴、延胡索、骨碎补各一两。上三味细切,以水二升,煎取七合,复内酒及小便各一合,热温顿服。(《备急千金要方》)
6. 治疗产后百病血运:刘寄奴、甘草。上二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先以水二盏,入药煎至一盏,再入酒一盏,再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圣济总录》刘寄奴汤)
【注意事项】
宜忌:气血虚弱,脾虚作泄者忌服。
毒副作用:临床应用芦蒿(狭叶艾)煎剂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成人剂量加大至200g(生药),未见不良反应。曾有1例患者日服煎剂 250ml(含生药250g),亦无副作用发生(正常剂量为每次 50~100ml,每日2次)。
【医家论药】
“刘寄奴草,其味苦,其气温,揉之有香气,故应兼辛。苦能降下,辛温通行,血得热则行,故能主破血下胀。然善走之性,又在血分,故多服则令人痢矣。昔人谓为金疮要药,又治产后余疾、下血止痛者,正以其行血迅速故也。”(《本草经疏》)
“刘寄奴,入手少阴、足太阴经。通经佐破血之方,散郁辅辛香之剂。按刘寄奴破血之仙剂也,其性善走,专入血分,苦味归心,而温暖之性,又与脾部相宜,故两入。盖心主血,脾裹血,所以专疗血证也。”(《本草汇》)
“刘寄奴,下气止心腹急痛,下血消肿,解痈毒,灭汤火热疮,并治金疮。《本草》诸书言其能解产后余疾,则误之甚矣。寄奴性善走,迅入膀胱,专能逐水,凡白浊之症,用数钱同车前、茯苓利水之药服之立时通快,是走而不守可知;产后气血大亏,即有淤血,岂可用此迅逐之乎?”(《本草新编》)
“刘寄奴,因何而有是名?据书载是刘裕小字寄奴,曾射一蛇。目见童子捣药,问之,答为寄奴所伤。被裕骂而收药。每与金疮敷之,即愈。故以刘寄奴是名。但此虽非属真,而药味苦微温,多能破淤通经,除癥下胀及止金疮血出,大小便血,汤火伤毒。缘血之在人身,本贵通活,滞而不行,则血益滞而不出,而癥瘕胀满愈甚;行而不止,则血亦滞而不收,而使血出益甚,寄奴总为破血之品,故能使滞者破而即通,而通者破而即收也。”(《本草求真》)
附注:商品刘寄奴,各地所用品种不一致。上述之品与《本草》所载相近,但仅使用与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习称“南刘寄奴”。另一种“北刘寄奴”,系玄参科植物阴行草 Siphono- stegia chinensis Benth. 的带果全草,主产河北、山东、河南、吉林、黑龙江等地。虽与本草所载者不同,但亦有较长的使用历史。
四川所用的刘寄奴为菊科植物狭叶艾 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的全草,亦名红陈艾、芦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