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豆科多年生落叶亚灌木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 的根。味苦,性寒。入肝、肾、大肠、小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主治:
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内服:煎汤,4.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多种生物碱及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生物碱中以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为主,尚有异苦参碱(Isomatrine)、槐果碱(Sophocarpine)、异槐果碱(Isosopho-carpine)、槐胺碱(Sophoramine)、氧化槐果碱(Noxysophocarpine),微量的d-槐醇碱(d-Sophoranole)、l-臭豆碱(l-Anagyrine)、l-甲基金雀花碱(l-Methylcytisine)、赝靛叶碱(Bapti- foline)、l-槐根碱(l-Sophocarpine)等。
黄酮类化合物中有苦醇C(kushenol C)、苦醇G(Kushenol G)、异苦参酮(Isokurarinone)、苦参醇(Kurarinol)、新苦参醇(Neokurarinol)、降苦参醇(Norkurarinol)、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苦参啶醇(Kuraridinol)、苦参素(Kurarinone)、次苦参素(Kuraridin)等。
药理作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a. 对心脏的作用:多种动物实验表明:苦参对心脏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其减慢心率、延缓传导、降低心肌兴奋等作用不受预先注射阿托品的影响,其对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脏兴奋无影响,说明苦参对肾上腺素能β-受体无阻滞作用,也没有明显的拟胆碱作用。氧化苦参碱对离体家兔心房有正性肌力作用。氧化苦参碱也能减慢心律,与苦参注射液不同之处是对离体蟾蜍心脏不但无抑制作用,而且当浓度高于1%时,还能逐渐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和收缩幅度增加。肌注氧化苦参碱具有明显延长小鼠异体游离移植心肌存活期的作用,其作用随剂量加大而增强。苦参碱可减慢豚鼠右心房自动频率,增加右心房收缩力和降低左心房最大驱动频率(MDF),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其负性频率、正性肌力和负性 MDF 作用均呈直线相关。
b. 抗心律失常作用:实验前给予小鼠腹腔或大鼠、兔静脉注射苦参注射液,对氯仿-肾上腺素、乌头碱及哇巴因等所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尤其是对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其对抗作用远较曼陀罗、阿托品更为快速而持久。苦参碱、苦参总碱、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给小鼠腹腔注射,大鼠、兔静脉注射,均有明显对抗由氯仿-肾上腺素、乌头碱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大鼠静脉注射苦参碱能显著对抗乌头碱、氯化钡和结扎冠脉所致的心律失常。苦参碱还可抑制乌头碱诱发大鼠左心房自律性作用或延长乌头碱诱发自动节律的潜伏期和减慢其初始频率;也可提高在哇巴因诱发豚鼠右心房心律失常和肾上腺素诱发豚鼠右心房自律性的阈浓度,并对哇巴因的正性肌力作用有增强效应。苦参总碱对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猫室性纤颤的对抗作用较弱,但对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室性纤颤有较明显的对抗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苦参总黄酮对乳鼠自发性心肌细胞搏动心律失常及有哇巴因诱发的节律失常都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并能减慢自发性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对抗由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频率加速作用。有报道指出,给麻醉大鼠静脉注射苦参总黄酮30g/kg和60g/kg,呈现明显负性自律性作用、负性频率作用和负性传导作用。这些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报告者认为它们可能是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理基础。
苦参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原理可能是一种非特异性“奎尼丁”样效应机制,即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钾、钠离子传递系统降低心肌应激性,延长绝对不应期,从而抑制异位节律点的作用。苦参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则与中枢有关。脱氢苦参碱能对抗氯化钙诱发小鼠室性心律失常、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哇巴因诱发家兔心律失常以及冠脉阻塞再灌流诱发犬心律失常的作用。脱氢苦参碱对哇巴因诱发在体兔心律失常有效,对离体兔心则无效。脱氢苦参碱在对抗氯化钙和冠脉阻塞-再灌流心律失常模型中都具有交感神经作用,提示脱氢苦参碱可能通过神经系统(降低交感神经冲动的发放)间接作用于心脏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
c. 对血压的作用:给猫、兔静脉注射苦参注射液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重复注射无急性耐受现象。阿托品与H2受体阻滞剂甲氰咪胍均不能对抗其降压作用。兔静脉注射苦参注射液2ml/kg,在给药初期血压呈一过性降低,后逐渐上升,但对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血压下降无影响。此外,苦参注射液还能增加冠脉流量,使离体兔耳及肾血管扩张,但对后肢血管无明显影响。静脉注射氧化苦参碱有微弱扩张血管作用和快速降压效果。认为其降压作用之机制是神经节被阻断引起。
2.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1%苦参碱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乙型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醇浸膏在体外尚有抗滴虫作用,强度弱于黄连,而与蛇床子相近。在试管中,苦参煎剂高浓度(1:100)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8%)、水浸剂(1:3)在体外对某些常见的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 平喘及祛痰作用 苦参流浸膏0.25g/kg 灌服,对组胺引起的豚鼠哮喘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该作用可维持2小时以上。实验性哮喘豚鼠灌服苦参煎剂(15g/kg)、苦参总碱(100~200mg/kg)、苦参结晶碱(即苦参总碱经丙酮处理后所得之结晶)(75~100mg/kg)后,第一小时平喘率达 90%以上,其作用强度与 75~100mg/kg 的氨茶碱相似。苦参主要是通过兴奋β-受体,尤其是兴奋中枢的β-受体,解除支气管痉挛及抑制抗体和慢反应物质的释放而产生平喘作用的。苦参碱在有钙或无钙克氏营养液中,都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兴奋离体豚鼠、大鼠气管和肠管的作用。苦参总碱和氧化苦参碱溶液(1~2mg/ml)抑制大鼠脑和气管中的磷酸二酯酶活性,从而提高细胞内 cAMP 水平,表现有对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作用。酚红排泄法证明,小鼠灌服苦参总碱、黄酮0.8g/kg,有明显的祛痰作用。
4. 升白细胞作用 苦参总碱(30mg/kg)和氧化苦参碱(100mg/kg )静脉或肌肉注射,对正常家兔外周血白细胞有明显升高作用。对家兔经X线 600伦琴全身照射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而苦参碱似无治疗作用。氧化苦参碱对正常家兔升白作用的显效时间、维持时间和白细胞计数峰值与苦参总碱相比,在给药后的 18 天内是一致的;与升白西药鲨肝醇实验比较,初步印象,氧化苦参碱优于鲨肝醇。氧化苦参碱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可能有一定疗效。氧化苦参碱与环磷酰胺合用可提高环磷酰胺的代谢激活,并使环磷酰胺减少剂量的1/2,其抑瘤的作用仍相当于原剂量,而环磷酰胺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毒性明显降低。
5. 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苦参碱注射于家兔,出现中枢神经麻痹现象,同时发生痉挛,终则呼吸停止而死亡。注射于青蛙,开始呈兴奋,继则麻痹,呼吸变为缓慢而不规则,最后发生痉挛,以至呼吸停止而死亡;其痉挛的发作,可能起因于脊髓反射的亢进。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 0.4g/kg。
苦参总碱(50~200mg/kg)与腹腔注射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20~25mg/kg)合用,可使小鼠入睡;分别与硫喷妥钠(腹腔注射40mg/kg)、水合氯醛(腹腔注射200mg/kg)合并应用,能显著加强其中枢抑制作用。亦能明显对抗中枢兴奋药苯丙胺(腹腔注射4~6mg/kg)及咖啡因(50mg/kg)所致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苦参总碱对药物性致惊厥剂士的宁及戊四氮所致的惊厥不但无对抗作用,反而使其惊厥增强和增加其动物数,另外,对电休克小鼠无保护作用。苦参总碱单独使用有轻度的镇痛作用,与阈剂量吗啡合并应用,可显著增加其镇痛百分率。
6. 其他作用 苦参煎剂、苦参注射液及苦参碱给兔灌服、皮下、静注、腹腔或肌肉注射,皆可产生利尿作用,尿中氯化钠含量有显著增加。
氧化苦参碱肌注与氢化考的松相似,能明显对抗巴豆油、角叉菜胶(大鼠)和冰醋酸(小鼠)诱发的渗出性炎症。试管内实验证明其作用机制是直接抑制炎症反应。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某些实验性动物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资料对苦参碱类与丝裂霉素C的抗肿瘤作用进行对比,发现在同等抗肿瘤作用的剂量下,丝裂霉素能使体重减轻,苦参碱类却能使体重增加。氧化苦参碱的化疗指数是丝裂霉素的7.8倍。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急性发热 用50%苦参注射液2~3ml肌肉注射,每日2次。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急性乳腺炎、牙周炎、急性气管炎、急性肾盂肾炎、外科感染和疖肿等病所致发热 220例,有效率90%,治愈率74%。〔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2):108〕
2. 治疗失眠症a. 苦参500g,加冷水1 000ml,泡12~20小时,煎1小时,取汁400~600ml,再加水1000ml,煎取300~500ml,再加水1 000ml,煎取500ml。将3次煎液混合,浓缩成1 000ml,加糖。成人每次20ml,小儿每次5~15ml,每日1次口服。治疗101例,速效51例,显效31例,良效14例,无效5例,有效率达95%。〔中草药通讯 1979;(2):38〕
b. 苦参30g、酸枣仁20g,加水100ml,浓煎至15~20ml,每晚睡前20分钟冲服,10~15天为1疗程。治疗20例,痊愈6例,显效7例,好转7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4;(10):440〕
3. 治疗癫痫 紫参片:苦参配紫金锭(山慈菇60g、五倍子60g、续随子30g、大戟45g、朱砂 22.5g、腰黄22.5g、麝香9g),按1:4的剂量比例,共研末,制成片剂,每片0.3g。口服。治疗40例,治愈17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5%。经对照观察,加苦参以后较单用紫金锭疗效好。〔中医杂志 1983;(1):48〕
4. 治疗心律失常a. 苦参30g、丹参30g、党参30g、炙甘草15g、柏子仁10g、常山10g,每日 1剂,水煎2次服,30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早搏35例,显效12例,进步16例,无效7例。〔福建中医药 1983;(6):26〕
b. 苦参10~30g、鹿衔草10~15g、炙甘草10~15g 为基本方。水煎,日服1剂,30~60日为1疗程。治疗以过早搏动为主的各种心律失常72例,显效(心电图过早搏动消失,无复发)42例,好转15 例,无效15例。〔天津医药 1980;(7):432〕
c. 生苦参水煎3次,合并煎液,浓缩,加单糖浆调味,每100ml含苦参生药30g。每次50ml,每日2次,连服2~4周。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32例,总有效率达90.6%,疗效稳定。〔新医药学杂志 1978;(7):41〕
d. 苦参片(每片含生药2g),每次3~10片,每日3次,疗程平均为11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67例,对期前收缩有效率为62%,(室性早搏为59.5%,房性早搏为80.8%),对以感染和过度疲劳引起的过早搏动疗效较好。〔新医药学杂志 1977;(7):24〕
5. 治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苦参素肌肉注射,一般先给200mg(12ml),后增为400mg。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后白细胞降低者25例,21例白细胞回升,其余4例的白细胞未升也未降,都完成了放疗。〔天津医药 1979;(4):154〕
6. 治疗食管炎 苦参30g、黄连10g、大黄6g。加水150ml 煎至60ml,每次内服20ml,日3次。服药后禁食1小时。治疗10例,均于7日内症状消失。其中6例用药10天后胃镜检查,有5例食管黏膜基本恢复正常。〔甘肃中医杂志 1992;(1):42〕
7. 治疗肝炎 苦参、茵陈各10g,秦艽、泽泻各15g,水煎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0例,痊愈 23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93.3%。〔浙江中医杂志1987;(12):533〕
8. 治疗滴虫性肠炎 马齿苋25~30g(鲜品 150~250g),扁蓄、苦参各25~40g,水煎分2次早晚空腹温服。治疗16例,临床治愈15例,中断治疗1例。〔中医杂志 1991;(12):46〕
9. 治疗霉菌性肠炎 苦参粉2g,云南白药1g,混匀内服,早晚各1次;或按以上比例制成丸剂内服。30天为1疗程。治疗40例,结果痊愈28例,好转12例。〔中医杂志 1983;(6):57〕
10. 治疗血吸虫病腹水 每天用苦参6~8g 煎服。治疗25例,大多在服药后2日内小便次数增多,腹围减小,为进行脾切除术创造了条件。〔江苏中医杂志 1959;(8):8〕
11. 治疗蓝氏贾第鞭毛虫病a. 苦参浸膏制成的片剂或糖浆,成人每日30g(生药),分3次口服,小儿酌减,连服7日为1疗程。观察100例,治愈92例。大多数于治疗后1~4日症状消失,粪便恢复正常,粪检转阴。部分病例随访3~9个月,除1 例外,其余未见复发。〔中华内科杂志 1965;13(7):614〕
b. 用25%苦参煎剂保留灌肠,成人每次100~200ml,每日1次,连续5天,治疗61例,治愈53 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92%。少数病例服药后感恶心,个别手指发麻,但均不影响继续治疗。〔中华内科杂志 1964;12(9):874〕
12. 治疗梨形鞭毛虫病 苦参子、炙百部各 6g,甘草1.5g,水煎服,日1剂。 3~6日为1个疗程。治疗15例,皆愈。〔福建中医药 1984;(4):
14〕
13. 治疗蛲虫病 苦参200g, 百部150g,川椒 60g,明矾10g。加水500ml,煮沸20~30分钟,去渣过滤,每晚睡前用40ml 灌肠,儿童酌减。治疗50例,用药2~4次,均愈。〔湖北中医杂志 1981;(3):37〕
14. 治疗皮肤病a. 100%苦参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4ml,每日1次;或苦参片,每次5片(每片含生药0.3g)口服,每日3次。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脂溢性湿疹皮炎、阴部湿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等148例,有效率为79%。〔中草药通讯 1976;(1):35〕
b. 苦参30~60g、当归10g、丹皮10g、茯苓皮15g、生白术10g、生苡仁15g、白茅根20g、连翘15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湿热型荨麻疹和药疹20例,痊愈19例,无效1例。一般服药2~6天即有疗效,3~14天可痊愈。〔中医杂志 1983;(3):41〕
c. 苦参30g、斑蟊4g、雄黄、铜绿、冰片各6g,共研细末,加75%酒精500ml,密封7天。用时蘸搽患处,每日2~3次。治疗神经性皮炎21例,疗效满意。〔河南中医 1983;(3):19〕
d. 苦参60g、鹤虱、地肤子各30g,白藓皮、蛇床子各40g,大风子、大黄各20g,蜂房、生杏仁、枯矾、黄柏各15g。煎水1 000~2 000ml,外洗患部,日1次,每次1小时,每剂可用3~4次,洗后避风。必要时可续用1剂。治疗瘙痒性皮肤病68例,痊愈48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4例。〔山东中医杂志1984;(3):51〕
e. 苦参200g,加入陈醋500ml 内浸泡5天,备用。先用温水洗净患处,再用消毒棉签蘸药液涂搽。每日早晚各1次。一般用药3~5天见效。治疗神经性皮炎52例,痊愈45例,显著进步7例。无不良反应。〔湖北中医杂志 1985;(6):20〕
f. 苦参、百部各30g,黄柏20g。加入50%的酒精至全部淹没药物,密封1日后即可使用。用前先用温开水将病变部位洗净,用干净毛巾揩干水分,再用消毒棉球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3日为1疗程。治疗疥疮32例,痊愈31例,好转1例。〔陕西中医 1990;11(9):419〕
g. 苦参粗末50g,新鲜榆钱100g,75%酒精 500ml,密封浸渍3昼夜,倾出上清液,再压榨残渣,二次取液合并,用细纱布过滤,装瓶备用。清洁患处后涂药,每日3~5次。治疗癣症51例,痊愈44 例,一年后随访,复发3例。疗程最长30天,最短 5 天,平均14天。〔浙江中医杂志 1991;26(6):
270〕
15. 治疗烫伤 苦参60g,连翘20g。共研细末,过80目筛,除渣用麻油200g 调匀。患处用凉开水洗净揩干后涂药,每日2次。治疗Ⅰ度、Ⅱ度中小面积烫伤36例,除12例原用四季青治疗,结痂后痂下化脓,改用本药治疗外,其余24例,均在10天内治愈。〔中级医刊 1983;(7):31〕
16. 治疗滴虫性**炎 用苦参粉0.5g 与等量葡萄糖、硼酸粉及枯矾粉混合作为1次量,行局部治疗。用时先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灌洗**,擦干后撒入药粉。每日1次,连续3次为1疗程。临床观察176例,总成功率为71.5%。其中追踪3月症状消失、**分泌物无滴虫者属有效,占45.4%。〔中华妇产科杂志 1958;6(6):544〕
17. 治疗宫颈糜烂 苦参、龙骨、龙胆草、黄柏各等份,研细末高压消毒,或装胶囊。使用时可将药粉或胶囊放入**,隔日1次,6次为1疗程。治疗234例,痊愈224例。〔赤脚医生杂志 1976;(10):17〕
18. 治疗淋病 苦参、黄柏各50g,加水 1500ml,浸泡10~15分钟,煎熬45分钟后过滤,浓缩至500ml(使100ml 中含生药10g)。每日1剂分3次服完,连服7~10天。治疗93例,痊愈69例,无效24例。意大利进口壮观霉素治疗组93例,痊愈60例,无效33例。〔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1;24(5):347〕
19. 治疗慢性唇炎 苦参30g,地肤子30g,川槿皮10g,蛇床子10g,白藓皮15g。每日1剂,置砂锅内煮沸约10分钟,离火之后,去除药渣待温,浸患唇于药液内,每次15分钟。治疗20例,痊愈17例,显效3例。疗程平均为17天。〔中医杂志 1980;(6):32〕
20. 治疗急性扁桃腺炎等 用50%苦参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3ml,每日2次,治疗急性扁桃腺炎、急性结合膜炎、急性乳腺炎、牙周炎、外科感染和疖肿、肾盂肾炎、急性气管炎、急性淋巴结炎等10余种急性炎症疾病220例,平均有效在90%以上,治愈率在74%以上。〔赤脚医生杂志 1971;(6):
15〕
方剂选用:
1. 治疗瘰疬:苦参四两,捣末。生牛膝和丸如梧子。食后暖水下十丸,日三服。(《随身备急方》)
2. 治疗心肺积热,肾脏风毒攻于皮肤,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一切风疾:苦参三十二两,荆芥(去梗)十六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好茶吞下,或荆芥汤下,食后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苦参丸)
3. 治疗旋耳疮初起:苦参、黄柏各五钱,苍术、海螵蛸各三钱。各研极细,和匀。用温开水调敷患处,每日早晚各换药一次。〔《浙江中医杂志》1958;(6):27〕
4. 治疗痔瘘出血,肠风下血,酒毒下血: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炒黄为末,净)一斤,地黄四两(酒浸一宿,蒸熟,捣烂)。加蜂蜜为丸。每服二钱,白滚汤或酒送下,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
5. 治疗汤熨火烧疼痛:苦参不拘多少,为细末,用香油调搽。(《卫生宝鉴》绿白散)
6. 治疗齿缝出血:苦参一两,枯矾一钱。为末,日三揩之。(《普济方》)
【注意事项】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反藜芦。
毒副作用:各种苦参制剂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苦参煎剂灌服43±2.2g/kg;苦参浸膏灌服14.5g/kg、肌注14.4g/kg;苦参粗制总碱灌服1.18±0.1g/kg;苦参结晶碱皮下注射297±18mg/kg;苦参总碱腹腔注射546.6±65.43mg/kg;苦参注射液腹腔注射15.03g/kg;苦参注射液静脉注射7.43g/kg。
用结晶碱给犬肌注0.5g(体重为9~14kg),每日1次,连续14天,非蛋白氮有升高趋势和体重略有减轻,余未见明显异常。动物实验中所见苦参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症状。小鼠中毒先是抑制,随后产生间歇性抖动和惊厥,进而中枢深度抑制和呼吸麻痹,数分钟后心跳停止而死亡。
临床应用本品,口服用药,少数可见消化道症状,如胃疼、胃烧灼感、恶心、便秘和食欲下降等。注射用药,个别可有手指麻木、头晕、恶心、呕吐、荨麻疹及局部疼痛等。
配伍效用:
苦参配伍荆芥 苦参清热燥湿;荆芥宣散透发、祛风止痒。二者伍用,有燥湿祛风、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肺积热、肾脏风毒攻于皮肤而引起的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渗流黄水、大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等皮肤疾患。
苦参配伍麻黄 苦参祛风燥湿;麻黄发汗利水。二者伍用,共奏祛风除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蕴结引起之遍身痒疹。
苦参配伍木香 苦参清热燥湿;木香行气止痛。二者伍用,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腹痛、泻下、里急后重因湿热所致者。
【医家论药】
“苦参,能峻补阴气,或得之而致腰重者,因其气降而不升也,非伤肾之谓也。其治大风有功,况风热细疹乎。”(《本草衍义补遗》)
“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本草纲目》)
“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
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亦嫌其峻厉而避之也。然毒风恶癞,非此不除,今人但以为洗疮之用,恐未免因噎而废食耳。”(《本草正义》)
“除热祛湿,治痈肿疮疡,肠澼下血,兼能利水,固齿明目,祛风杀虫。”(《本草害利》)
“苦参,主治痈肿,杀疥虫,消热毒。破癥瘕、散结滞。养肝气安五脏,定诸志。同菊花明目,止泪益精;同麦冬解渴,生津利窍。赤癞眉脱者,君诸药祛风甚捷;黄疸遗溺者,主利药逐水立效。同槐花除肠风下血及热痢刮痛难当;同茵陈疗湿病狂言,致心燥结胸垂死。少入麻黄,能扫遍身痒疹;佐以山栀,能止卒暴心疼。使玄参,反藜芦,恶贝母、菟丝。”(《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