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兴安白芷 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et Sav. 或川白芷Angelica anomalaLallem. 和杭白芷 Angelica taiwania- na Boiss.或云南牛防风(滇白芷)Heracleum scabridum Franch. 的根。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功能: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主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白芷全草含挥发油,川白芷共鉴定出69种化学成分,其未经硫磺熏过的川白芷含59种,主要成分为:3-亚甲基-6(1-甲乙基) -环己烯[3-Methylene,6-(1-Methylethyl) cyclohe- xene]、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等;硫磺熏过的川白芷含39种,主要成分为:3-亚甲基-6(1-甲乙基) -环己烯、壬烯醇(Nonanol)等。白芷挥发油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甲基环癸烷(Methylcyclodecame)、1-十四碳烯(1-Te- tradecene)等。
兴安白芷根含白当归素(Byak-angelicin)、白当归脑(Byak-angelicol)、氧化前胡素(Oxypeuce- danin)、欧芹属素乙(Imperatorin)、异欧芹属素乙(Isoim- peratori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一种类似当归酸(Angelic acid)的酸、一种致痉挛的毒素白芷毒(素)(Angelicotoxin)。根中还含花椒毒素(Xanthotoxin)、东莨菪素(Scopoletin)、异白当归脑(Isobyakangelicol或Anhydrobyakangelicin)和新白当归脑(Neobyakangelicol),又曾分离出别异欧芹属素乙(Alloisoimperatorin)及5-甲氧基-8-羟基补骨脂素(5-Methoxy-8-Hydroxypsoralen)。
川白芷还含白芷灵(Anomalin)、川白芷素(Angenomalin)、佛手柑内酯(Bergaptene)和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
杭白芷根含6种呋喃香豆精(Furocoumarin):异欧芹属素乙、欧芹属素乙、佛手柑内酯、珊瑚菜素、氧化前胡素、水化氧化前胡素(Oxypeuce- daninhydrate)。
此外,尚分出二种白色结晶:C11H10O5(熔点159~160℃)和C14H14O4(熔点187~188℃)。
从滇白芷根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4种香豆素:异佛手柑内酯(Isobergapten)、虎耳草素(Pim- pinellin)、异虎耳草素(Isopimpinellin)和6-甲氧基当归素(Sphondin);尚鉴定有欧芹属乙素(Imperatorin)及前胡苷元(Marmesin)。
从白芷根中分离出的呋喃香豆精有新白芷醚(Senbyak-angelicole)及7-去甲基软木花椒素(7- Demethylsuberosin)。
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 体外初步试验,川白芷水煎剂对大肠杆菌、宋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白芷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及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1:3)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2. 对脂肪细胞的作用 白芷呋喃香豆精单独应用不具促进脂肪作用,但与肾上腺素、ACTH 共存则对这些激素有活化作用,对胰岛素从糖合成脂肪起抑制作用,因此可知白芷香豆精能够活化交感系激素,是拮抗副交感系激素的药物。
3. 光敏作用 白芷中线型呋喃香豆素具光敏作用。白芷制剂加黑光照射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与 8-甲氧基补骨脂素相当。对局部外用 50%白芷酊剂加长波紫外线(PUVA)照射对豚鼠二硝基氯苯(DNCB)接触过敏及(或)激发是否影响以及与表皮郎格罕细胞(LC为表皮的免疫细胞)有无关联的实验提示:
50%的白芷酊剂可提高皮肤对 PUVA 的敏感性,加强紫外线的作用;50%白芷酊剂外用加小剂量PUVA照射能影响 LC及体内的细胞免疫反应; 处理侧皮肤反应强度及组织学炎症变化显著弱于对照侧,表明50%白芷酊剂加PUVA对豚鼠DNCB接触过敏传出支的抑制作用是对受处理皮肤的本身的局部效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表皮LC的数量减少及功能改变、效应淋巴细胞的活性及功能改变以及真皮微血管或其他皮肤成分对炎症介质的反应能力改变等有关。
4. 其他作用 小量白芷毒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都有兴奋作用,能使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大量使用能引起强直性间歇性痉挛,继以全身麻痹。川白芷的醚提液、醇提液、水提液和煎液有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抗炎镇痛的有效部位是脂溶性部位。
滇白芷有平喘作用,随剂量增加作用加强。对大鼠实验性蛋清性关节炎及甲醛性关节炎有抗炎作用。滇白芷还有镇痛作用;对抗乙酰胆碱对家兔离体及原位小肠的兴奋作用;对豚鼠离体子宫正常收缩有松弛作用,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或麦角新碱对豚鼠离体子宫的兴奋作用;对原位子宫的正常收缩有松弛作用,出现张力下降,收缩振幅变小,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或麦角新碱对家兔原位子宫的兴奋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头痛a. 白芷18g,制川芎、制草乌、全蝎各6g,白僵蚕10g,生甘草5g。共研细粉,每次3~5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7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止痛药,以便观察疗效。治疗顽固性头痛95例,痊愈76例,显效 15例,好转4例。〔陕西中医 1991;12(10):473〕
b. 白芷30g,川芎、川乌、甘草各12g,将药混匀,取一半炒黄轧细,另一半生的同样轧细,再过90~120目筛,两者和匀,分成10包,也可制成水丸。
每日早晚各服1包,开水冲服,或以薄荷、茶叶各3g,水200ml 煮沸,取汁送下。治疗风寒湿热、气郁、痰饮、血淤引起的血管神经性头痛130 例,治愈84例,显著好转25例,好转21例,一般服至 6包后疼痛减轻。全部病例经半年以上观察未复发。〔浙江中医杂志 1983;18(6):252〕
c. 白芷30g,水煎,分2次服。治疗腰麻后头痛73例,痊愈69例,好转3例,无效1例。服药1剂痊愈者13例,2剂痊愈者20例,1~3剂痊愈者56例。〔新医学 1976;(3):128〕
1. 治疗面瘫a. 白芷、番木鳖各等份,再配以1/10的冰片,共为细末,取0.3~0.6g 撒于直径约2cm 左右的胶布或伤湿止痛膏上,贴于患侧下关穴。治疗123 例,疗效满意。〔江苏中医 1990;11(7):26〕
b. 牛蒡子30~40g,煎沸1小时后加入白芷6~10g,同煎3次,每次30分钟,煎取药液600ml,每次内服200ml,每日3次,直至痊愈。治疗20例,皆愈,治愈天数15~30天,平均服药25剂。可根据病情,剂量由小逐渐加大。〔中医杂志 1983;24(6):44〕
2. 治疗胃脘痛a. 白芷30~60g,甘草15~3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40例(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效果良好,剂量低于30g 则影响疗效。〔山东中医杂志 1982;(3):165〕
b. 白芷、白芍、白芨各10~30g,白豆蔻6~12g。随证加减,水煎服,日1剂。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患者57例,结果:显效21例,好转35例,1例溃疡病穿孔转外科手术。认为白芷长于芳香化浊,温中散寒,祛淤生肌,消肿止痛,故可为治疗胃痛之主药。〔中医杂志 1983;(12):34〕
4. 治疗白癜风 白芷30g,补骨脂、沙参、防风各15g。制成糖浆(白癜1号)口服,外用15%白芷酊。治疗白癜风53例,总有效率为81.5%。〔湖北中医杂志 1983;(6):12〕
5. 治疗银屑病 川白芷冲剂(每克相当于生药 5.6g),体重50kg 以下者服20g,50~60kg者服25g,60~80kg者服30g。服后2小时照黑光,照光前配合外用川白芷酊(川白芷粉置密闭容器中,用75%乙醇制成含量为30%的酊剂,浸泡1周,即得,供外用)。治疗银屑病50例,完全治愈24 例,基本治愈15例,显效7例,总显效率92%,有效2 例,无效2例。〔辽宁中医杂志 1982;(8):43〕
6. 治疗鼻窦炎a. 白芷、黄芩各30~60g,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9~12g;兼后头痛者加葛根20~30g,舌质红绛者加赤芍15~30g;舌质紫暗或有淤斑淤点者加川芎9~15g。治疗额窦炎72例,以症状消失和窦底壁无压痛为指标,单用中药3~9剂治愈率为95.16%。〔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3(5):284〕
b. 白芷、金银花、川芎、薄荷、辛夷、黄芩各15g,用开水冲泡,取其热气熏鼻,一般熏10分钟左右,每天2次,7天为1疗程。治疗急性副鼻窦炎26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治疗慢性副鼻窦炎34例,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1例。〔中医杂志 1991;32(1):26〕
7. 治疗面黯 桃花250g,白芷30g,白酒1000ml。三者共浸,1个月取用。早晚各饮酒1盅,并以药酒少量擦两手掌,至发热后揉擦面部患处。治疗面色晦黯、黑斑、黑褐斑、妊娠斑患者20例,效果显著。一般用药30~60天见效。〔浙江中医杂志 1986;21(2):68〕
8. 治疗鼻息肉 白芷20g,川芎、防风、细辛各20g,辛夷、苍耳子、石膏各30g,牙皂、羌活、苏叶、荆芥各10g。共研细末,每次10g,日服3次,21天为1疗程。治疗23例,痊愈21例,好转1例,无效1例。〔福建中医药 1991;22(6):17〕
9. 治疗角膜火焰性烧伤 白芷和紫草、白蜡、忍冬藤、冰片及香油(麻油)配制成白芷油滴眼,每次1滴,每日4次。能使遭受火焰性烧伤的角膜早日愈合,免于穿孔。〔中华医学杂志 1962;48(4):241〕
方剂选用:
1. 治疗鼻渊:辛夷、防风、白芷各八分,苍耳子一钱二分,川芎五分,北细辛七分,甘草三分。白水煎,连服四剂。忌牛肉。(《疡医大全》)
2. 治疗眉框痛,属风热与痰者: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3. 治疗大便风秘:香白芷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入蜜少许,连进二服。(《十便良方》)
4. 治疗肠风:香白芷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5. 治疗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须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芍药根(白者)、白矾各半两(矾烧枯,别研)。为末,同以蜡丸如梧桐子大,空肚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俟脓尽,仍别以他药补之。(《本草衍义》)
6. 治疗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敷之。(《卫生易简方》)
配伍效用:
白芷配伍石膏 白芷辛温芳香,上达通窍,入肺胃二经,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系治疗风寒外袭所致头面诸证之要药;石膏辛甘大寒,亦入肺胃二经,其外能解肌肤之热,内能清肺胃之火,为清泄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相伍为用,白芷之性温可被石膏之大寒所制;石膏沉降,得白芷则引经上行。二药共奏祛风清热、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之前额痛、眉棱骨痛以及牙龈肿痛、面颊肿胀因风热入于阳明,循经上攻所致者。
白芷配伍苍术、海螵蛸 白芷燥湿止带,苍术燥湿健脾散寒,海螵蛸固涩止带。三者合用,共奏散寒燥湿止带之功效,用于治疗寒湿带下。
白芷配伍黄柏、车前子 白芷燥湿止带,黄柏清热燥湿,车前子清利湿热。三者伍用,白芷之性温热,但可被黄柏、车前子寒凉之性所监制,共奏清热燥湿止带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带下。
白芷配伍金银花、当归、穿山甲 白芷消肿排脓;金银花清热解毒,善治热毒疮疡;当归活血散淤止痛;穿山甲既透经络,又溃坚排脓,与白芷伍用,排脓之力更胜。四者相伍,共奏清热解毒、散淤止痛、排脓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疮疡肿毒,肿疡、溃疡皆可。
白芷配伍羌活、川芎 白芷辛香升散,祛风除湿止痛,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骨、额骨痛);羌活苦辛性温,发表散寒、除湿止痛,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前额痛);川芎辛温芳香,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性善走散,为血中之气药,善治少阳经头痛(头项两侧痛)。三药合用,其疏风散寒止痛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风寒之邪引起之各个部位的头痛。
白芷配伍羌活、防风 白芷散寒止痛,羌活祛风散寒胜湿止痛,防风祛风胜湿止痛。三者合用,有发汗解表、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骨节酸痛者。
【注意事项】
宜忌:阴虚血热者忌服。
毒副作用:小鼠灌服白芷煎剂和醚提取物,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43g(生药)/kg和54g(生药)/kg。滇白芷总香豆素给小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 2 110±22mg/kg;白芷有效成分欧芹属素乙给小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 1 009±92mg/kg。
给小鼠口服欧芹属素乙200mg/kg及40mg /kg,连续用药40天后对动物重要器官无损害,不影响动物的凝血时间、出血时间、出血量;该药亦无雌激素和抗雄激素活性。
动物实验表明:川白芷浸膏和硬胶囊剂,对动物无毒副作用,而煎剂的毒性强于乙醚提取物。
曾有采挖白芷者患接触性皮炎的报告,发病率为65%。主要症状为红斑、浮肿、丘疹、渗液、瘙痒、灼痛、胀木感及结膜充血水肿等。亦有用白芷加黑光照射治疗银屑病时出现头晕、恶心、上腹部不适、皮肤瘙痒和转氨酶升高等症状的报告。
白芷内服过量,可致中毒。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大量汗出、血压升高、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前区痛,甚者惊厥,最终死于呼吸麻痹。
中毒救治:
1. 内服中毒的救治a.用1:2 000的高锰酸钾液洗胃;并用硫酸镁导泻(亦可用玄明粉冲服)。以加速毒物从体内排出。
b.用5%的葡萄糖氯化钠液静脉点滴,以稀释毒素。
c. 如出现烦躁不安、惊厥者,可给予安定、苯巴比妥或氯丙嗪等镇静剂。并给予必要的输液和吸氧。
2. 接触中毒的救治a.立即去除病因。
b. 病情轻者可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如扑尔敏、异丙嗪等),维生素及钙剂。
c. 病情重者可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5~1mg;亦可用0.1~0.5mg缓慢静注(以生理盐水10ml稀释)。或用肾上腺素4~8mg溶于5%葡萄糖液500~1000ml中静脉点滴。
d. 局部酌情敷用外用药。
【医家论药】
“白芷,味辛气温无毒,其香气烈,亦芳草也。入手足阳明、足太阴,走气分,亦走血分,升多于降,阳也。性善祛风,能蚀脓,故主妇人漏下赤白。
辛以散之,温以和之,香气入脾,故主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辛香散结而入血止痛,故长肌肤。芬芳而辛,故能润泽。辛香温散,故疗风邪久泻,风能胜湿也。香入脾,所以止呕吐。疗两胁风痛,头眩目痒,祛风之效也。”(《本草经疏》)
“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经祛风散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眉棱骨痛,暨牙龈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风热乘肺,上烁于脑,渗为渊涕;移于大肠,变为血崩血闭,肠风痔瘘痈疽;风与湿热,发于皮肤,变为疮疡燥痒;皆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风悉去,留结之痈肿潜消,诚祛风上达散湿之要剂也。”(《本草求真》)
“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如头风头痛,目眩目昏;如四肢麻痛,脚弱痿痹;如疮溃糜烂,排脓长肉;如两目作障,痛痒赤涩;如女人血闭,阴肿漏带;如小儿痘疮,行浆作痒,白芷皆能治之。其性味辛散,如头痛、麻痹、眼目、漏带、痈疡诸症,不因于风湿寒邪,而因于阴虚气弱及阴虚火炽者,俱禁用之。”(《本草汇言》)
“白芷辛温,芳香燥烈,疏风散寒,上行头目清窍,亦能燥湿升阳,外达肌肤,内提清气,功用正与川芎、藁本近似。”(《本草正义》)
“白芷,去头面皮肤之风,除周身燥痒之痹。惟其性温而走于肌肉,故能治足阳明头痛。与辛夷细辛同用,则治鼻病。与蒲公英同用,则能排脓。与内托散同用,则去腐烂而长肌肉。与续命汤同用,则治口眼而去歪斜。外散乳痈背疽,内托肠风痔瘘。诚诸疮疡痘疹必要之药也。又为手太阴引经之剂,意者味辛但入肺耳。当归为使,恶旋复花。”(《药鉴》)
“白芷,燥能耗血,散能损气,有虚火者忌。凡呕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由阴虚火炽,血热所致者勿用。痈疽已溃,宜渐减。”(《本草害利》)
附注:白芷,因其香气浓郁,又称香白芷。产于四川的兴安白芷或库页白芷的根,条长皮细,粗壮挺直,香气馥郁,为道地正品,称川白芷;产于杭州苋桥的杭白芷的根,称杭白芷,为通用正品,但药力较川白芷略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