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金木水火土之五行。以营运不息。名曰五运。人秉之而生五脏。所以应五运也。义详卷首。兹不再赘。天有风寒湿燥火热之六气。以充塞万物。人秉之而有六经。脏腑各有一经。合为六经。所以应天六气也。名太阳者。因天有此太阳之气。名太阴者。因天有此太阴之气。六经之名。皆本于天非由人强名之也。必知经气之所主。而后病情可识矣。此等气化。乃生人所以然之理。见病之原委。皆尽于此。西医全不能知。其治病多误。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中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天有六气。人秉之而有六经。六经出于脏腑。脏腑各有一经脉。游行出入。以布其化而经脉中所。络之处。名为中见也。足少阳胆经。由胆走足。中络厥阴肝脏。手少阳三焦经。由三焦走手。中络厥阴包络。故少阳经中见厥阴。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同司相火。是相火者。少阳之本气也。故曰少阳之上火气治之。谓二经之脏腑。以火为主是本气也。中见厥阴。是其中有风。气居之也。而其标为少阳经。则又主阳气之初动也。足阳明胃经。属燥土。手阳明大肠经。属燥金。此雨经。皆燥气主治。(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行络太阴肺。而后走手足阳明胃经脉。循行络太阴脾而后走足。故阳明经。中见为太阴。)也。足太阳膀胱经。属寒水。手太阳小肠经。属君火。手从足化。以寒水为主。故太阳之上。统称寒水治之。手太阳经脉。循行络少阴心。而后走手。足太阳经脉。循行络少阴肾。而后走足。故二经中见少阴也。足厥阴肝经。属风木。手厥阴包络经。属相火。子从母化。以风为主。故厥阴之上风气治之。手厥阴经中络少阳三焦。足厥阴经。中络少阳胆。故二经中见少阳也。足少阴肾经属水阴。手少阴心经属火热。心为君主肾从其化故少阴两经。统是热。气主治手少阴心经中络太阳小肠。足少阴肾经。中络太阳膀胱。故曰中见太阳足太阴脾经。属湿土。手太阴肺经。属清金。二经子母。同气故太阴之上。湿气治之。手太阴肺经络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经。络足阳明胃。故曰中见阳明。所谓本也。句总结上文。谓六经之上。其主治者。皆其本。气也本气根于脏腑。是本气居经脉之上也。由本气循经下行。其中络者。中之见也。由中见之下。而经脉外走手足。以成六经。又各有太少阳明厥阴之不同。则又系六气之末。故曰气之标也。或标同于本。或标同于中。标本各有不同。而气化之应。亦异象矣。故六经各有病情好恶之不一。仲景伤寒论。全根于此。不可不详究焉。

    再按六经之名。太者阴阳之至大。少者阴阳之初生。明者阳气之极盛。厥者阴气之竭尽也。先知五行以为体。又知六气以为用。然后可以读伤寒金匮然后可以治男女百疾。西医于六经名目。从未得知。于气化安能梦见。乃云人是 铁养炭等。共十四质。凑合而成。夫彼所谓十四质。皆经剖割锻炼。然后取得其质。而人之未死者。岂止此块然之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