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石为蛇纹大理岩石。主产于陕西、河南、浙江等地,形成于石灰岩变质后。味酸、涩,性平。入肝经。功效化瘀止血。临床用名有花蕊石、煅花蕊石、醋花蕊石。

    【本草汇言】

    《本草图经》:花蕊石,古方未有者。近世以合疏黄封固,煅研末,敷金疮,效如神。

    《本草纲目》:花蕊石,气平,味涩而酸,盖厥阴经血分药也。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酸以收之也。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悉血化则胎与胞无阻涟患矣。东垣所谓胞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故赤石脂亦能下胞胎,与此同义。葛可久治吐血出升斗,有花蕊石散;《和剂局》治诸血及损伤金疮胎产,有花蕊石散,皆云能化血为水,盖此石之功,非寻常草木可比也。

    治一切失血伤损,内漏目翳。

    《本草蒙筌》:颜色彷佛硫黄,黄中间有白点。因名花蕊,最难求真。得之煅研粉霜,治诸血证神效。男子以童便搀半酒和,女人以童便搀半醋调。多服体即疏通,瘀血渐化黄水。诚为劫药,果乃捷方。金疮血流,敷即合口。产后血晕,舐不立安。

    《药性解》:花蕊石,性味经络,诸书不载。主金疮止血,产妇血晕。火煅用。

    按:花蕊石之功,专主血症,能化瘀血为黄水,服之令人大虚。不宜轻用。若多用,服后当以补剂培之。

    《景岳全书》:此药色如硫黄,黄石中间有淡白点,故名也。李时珍曰:此药旧无气味,今尝试其气平,其味涩而酸,盖厥阴经血分药也。其功专于止血,则不必制,但刮末敷之则合,仍不作脓,及治一切损伤失血。又疗妇人恶血血晕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血去而胎胞自落也。

    《本经逢原》:石蕊明目益精气,润咽解热化痰。同生姜,能解阳明头额眉棱骨痛,本乎天者亲上也。

    《本草求真》:﹝批﹞通瘀止血。

    花蕊石专入肝。虽产硫黄山中,号为性温,然究味酸而涩,其气亦平,故有化血之功耳。是以损伤诸血,胎产恶血血晕,并子死腹中,胞衣不下,服之体即疏通,瘀血化为黄水。

    金疮血流,敷即合口,诚奇方也。颂曰:近世以合硫黄同煅,研末敷金疮,其效如神。人有仓卒金刃不及煅治者,但刮末敷之亦效。但此原属劫药,时珍曰:花蕊石尝试其味酸涩,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酸以收之也。东垣所谓胞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盖赤石脂亦能下胞胎,与此义同。下后止后,须以独参汤救补,则得之矣。若使过服,则于肌血有损,不可不谨。

    《得配本草》:酸涩,平。入厥阴经血分。化血为水,掺金疮,跌扑损伤,犬咬至死者。

    得川芎、甘菊、防风、白附子、大力子、炙甘草为末,每服腊茶下五分,治多年障翳。配黄丹,掺脚缝出水;配童便,治产妇恶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

    内火逼血妄行者禁用。

    《本草分经》:酸、涩,平。专入肝经血分。能化瘀血为水,下死胎,止金疮出血。

    【现代药理研究】

    ·花蕊石粉外用具有迅速止血功能。

    ·内服花蕊石后能增加血中钙离子浓度,使血管和淋巴管壁致密,有防止血浆渗出和促进血液凝固作用。还具有收敛、祛瘀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