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一身,自顶至踵,俱有痛病。其始也,或因于风,或因于寒,或因于火,或因于气,病各不同,而其为气凝血滞则一也。气能捍卫,则外感何由而入;营能流灌,则内病何自而生。不通则痛,理固宜然。兹将痛病略举其凡。其咽痛、疝痛、肢节痛,见于肺病、疝病、痹病中者,不复赘。

    头痛

    头痛有因于风者,肌表不固,太阳受风,巅顶作痛,鼻窍微塞,时流清涕,香芷汤主之。

    香芷汤(自制)

    香附(二钱) 白芷(六分) 当归(一钱五分) 川芎(八分) 防风(一钱) 桑叶(一钱) 菊花(二钱) 蝉衣(一钱) 蔓荆子(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 黑芝麻(三钱)

    本方以白芷、防风、桔梗升清阳而去风邪,因桔梗力小而加香附。以蝉衣、蔓荆、桑、菊清利头目,而以芎、归、黑芝麻养血。芎本血分中风药,治风寒头痛,是其特长。而桑、麻合作,本是养脑之古方,乃用风药而不忘养血之原则。祖怡注。

    有因于火者,肝阳上升,头痛如劈,筋脉掣起,痛连目珠。当壮水柔肝,以熄风火,不可过用风药。盖风能助火,风药多则火势更烈也。羚羊角汤主之。

    羚养角汤(自制)

    羚羊角(二两) 龟版(八钱) 生地(六钱) 白芍(一钱) 丹皮(一钱五分)柴胡(一钱) 薄荷(一钱) 菊花(二钱) 夏枯草(一钱五分) 蝉衣(一钱)红枣(十枚) 生石决(八钱打碎)本方以羚羊、龟版、石决清肝火而潜风阳;以地、芍、丹皮、夏枯草养血凉血;加柴胡、薄荷蝉衣、菊花,发抑遏之火;红枣则恐其血寒而凝,以反佐地、芍、丹皮也。大队清凉之中,加一味红枣温药,制方巧不可言。祖怡注。

    有血虚头痛者,自觉头脑俱空,目眊而眩,养血胜风汤主之。

    养血胜风汤(自制)

    生地(六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 枸杞(三钱)五味(五分) 枣仁(一钱五分) 柏仁(二钱) 杭菊(二钱) 桑叶(一钱)红枣(十枚) 黑芝麻(三钱)本方以芎、归、地、芍四物为君,辅以枸、菊、桑、麻、枣仁、柏仁大队养血。再用五味、红枣者,所以佐芎、归而收耗散之气血也。理法双清,是名大家之特色。 以上三方,第一方风药多,第二方清药多,第三方养血药多,而桑、菊二味,兼有去风熄风之长。三方鼎立,确不可移。祖怡注。

    眼痛

    眼目之疾,本有专科,致病多端,非可枚举。兹因痛病,姑拈虚实两条,以发其凡。

    目睛红肿,眵泪多而目中如有沙子者,风火盛也。黄连清火汤主之。

    黄连清火汤(自制)

    黄连(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归尾(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 丹皮(一钱五分) 贝母(二钱) 荆芥(一钱) 防风(一钱) 桑叶(一钱) 蝉衣(一钱) 前胡(一钱) 菊花(二钱) 竹叶(十张) 灯芯(三尺) 芝麻(三钱)

    本方以黄连、元参对荆、防,以芝麻、归尾、赤芍、丹皮对蝉衣、前胡、桑、菊,以贝母、竹叶、灯芯清心火。头痛之火专属肝,眼痛之火,心肝俱有,黄连、归尾、赤芍、丹皮,俱是心肝同治之药。祖怡注。

    目睛不肿,微红羞明,眼珠作痛,此为阴虚夹火,滋阴降火汤主之。

    滋阴降火汤(自制)

    生地(六钱) 女贞(二钱) 山药(三钱) 丹皮(二钱) 茯苓(二钱)料豆(三钱) 沙参(四钱) 麦冬(二钱) 贝母(二钱) 杏仁(三钱) 谷精珠(一钱五分) 蝉衣(一钱) 生石决(六钱打碎)

    本方以生地、女贞、料豆、沙参、麦冬滋阴。以茯苓、山药合生地、丹皮,得六味三分之二,滋肾即所以降火。

    以石决、丹皮、谷精、蝉衣清肝明目,作眼痛之引经。杏、贝所以宣肺。眼与五脏皆有关系,而肝肾是其重心。祖怡注。

    齿痛

    齿痛实症,阳明风火上升也,葛根白虎汤主之。

    葛根白虎汤(自制)

    葛根(二钱) 石膏(五钱) 花粉(三钱) 石斛(三钱) 连翘(一钱五分) 薄荷(一钱) 防风(一钱) 桔梗(一钱) 淡竹叶(二十张) 白茅根(五钱)

    本方兼采白虎、竹叶石膏意,而加葛根、防风,使在腑之火由经而外达。石斛、花粉所以生津清热,薄荷、连翘、桔梗所以散郁火,茅根、竹叶清心即所以清胃也。祖怡注。

    齿痛虚症,肾亏而夹有胃火也。齿为后天所生之骨,亦属于肾。况肾为胃关,水不制火,故浮阳作痛也。清热胃关煎主之。

    清热胃关煎(自制)

    生地(六钱) 龟版(八钱) 花粉(三钱) 石斛(三钱) 薄荷(一钱) 葛根(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 甘蔗(三两同煎)

    本方以生地、龟版为主药,所以滋肾。以甘蔗、石斛、花粉为辅佐,所以清胃。薄荷、连翘散郁火。葛根、桔梗使已发之火,从肺胃表份而解。祖怡注。

    舌痛

    舌卷而肿,塞口作痛,难于语言,此心阳炽盛也。先用生蒲黄三钱,泡汤频漱,再服黄连清心饮。

    黄连清心饮(自制)

    黄连(五分) 蒲黄(一钱五分) 犀角(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丹参(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蒌皮(三钱) 茯苓(二钱) 薄荷(一钱) 竹叶(二十张) 灯芯(三尺)本方以黄连、犀角为主药。以蒲黄、竹叶、连翘、灯芯佐黄连,以丹参、元参佐犀角。以薄荷合连翘散郁火。

    以茯苓合灯芯,导之从小肠膀胱而去。蒌皮利大肠,又所以佐茯苓、灯芯也。祖怡注。

    舌色绛红,边尖破碎,舌有血痕而痛者,乃阴液大亏,心火上炽也,大泽汤主之。

    大泽汤(自制)

    天冬(二钱) 生地(六钱) 人参(一钱五分) 龟版(八钱) 麦冬(一钱五分) 茯神(二钱) 柏仁(二钱) 蛤粉(四钱) 丹参(二钱) 石斛(二钱) 灯芯(三尺) 藕(五大片)

    本方以三才养阴,以龟蛤潜阳,以丹参、柏仁、茯神、藕、灯芯养血凉心,以麦冬、石斛佐地、冬生津养胃,阴血充而虚火自熄矣。祖怡注。

    肺气胀痛

    营卫不调,肺气满则肺叶皆举,微喘胁痛,泻肺汤主之。

    泻肺汤(自制)

    全栝蒌(一个) 桑皮(三钱) 苏子(一钱五分) 沉香(五分) 茯苓(二钱) 郁金(二钱) 杏仁(三钱) 枳壳(一钱) 苡仁(四钱) 橘红(一钱) 姜(二片)

    本方与胀门温肺桂枝汤同用栝蒌、沉香、桑皮、苏子、橘红、茯苓、姜,而去桂枝、当归、半夏,加郁金、枳壳、杏仁、苡仁。彼是寒重,但胀而不痛;此是气满,胀痛而且喘。所以去寒药轻,而侧重泻肺降气。祖怡注。

    心气厥痛

    心本纯阳,寒邪上犯,阴阳相争,厥逆作痛,双解泻心汤主之。

    双解泻心汤(自制)

    黄连(五分) 附子(八分) 远志(五分甘草水炒) 丹参(二钱) 茯神(二钱) 郁金(二钱) 广皮(一钱) 沉香(五分) 合欢花(二钱) 灯芯(三尺) 姜(三片)

    本方用附子泻心汤意,去大黄、黄芩,加沉香、姜以佐附子,丹参、茯神以安本脏,远志、郁金、合欢以通心气,广皮以佐沉香,而以灯芯为之引。祖怡注。

    肝气作痛

    肝为将军之官,其体阴,其用阳,故为刚脏。一有郁结,气火俱升,上犯胃经,痛连胁肋,加味左金汤主之。

    加味左金汤(自制)

    黄连(五分) 吴萸(二分) 瓦楞子(三钱研) 毕澄茄(一钱) 蒺藜(三分) 郁金(二钱) 青皮(一钱) 柴胡(一钱醋炒) 延胡索(一钱) 木香(五分) 广皮(一钱) 砂仁(一钱) 佛手(五分)

    本方治肝实法也。不但连、萸之苦降辛开,为肝家正药;如柴胡之疏肝,瓦楞之柔肝,乃至郁金、蒺藜、青陈皮、香砂、佛手,何一不是肝家利气之药,肝气和而脾胃无贼克之虞矣。祖怡注。

    肝虚作痛

    肝主藏血,故为血海。操烦太过,营血大亏,虚气无归,横逆胀痛,调营敛肝饮主之。

    调营敛肝饮(自制)

    归身(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川芎(八分) 枸杞(三钱) 五味(五分) 广皮(一钱) 枣仁(一钱五分炒研) 茯苓(二钱) 木香(五分) 阿胶(一钱五分蛤粉炒) 大枣(二枚) 姜(三片)

    本方治肝虚法也。四物用归、芎、酒芍,加蛤粉炒阿胶;不用熟地,嫌其滞也。枸杞、枣仁、五味,虚肝在所必用。而以茯苓、广皮、木香、姜、枣,调营卫而和气血,补而不滞,润而不腻,通而不破,温和而不燥、不苦寒。虚肝为病,脾胃必更弱于实肝。近代趋势,虚肝患者之多,几欲超实肝而过之。祖怡治一妇人,心痛彻背,痛至那里,肌肉胀至那里,肤外亦痛,夜不成寐。曾用麻醉剂止痛安神,不见寸效。用先生此方,一服而病减大半,夜即能寐。方信先生所云,营血大亏,虚气无归,横逆胀痛,完全从临床经验得来,的是虚肝为病最合理之治法。嗣后凡遇类似此症者,悉以此方变通用之,莫不应手而愈。先生对于各种虚症,制方独出心裁,真醇乎其醇矣。祖怡注。

    脾湿胀痛

    脾本湿土,寒邪乘之,寒与湿凝,是为重阴。脘下至当脐胀满作痛,悦脾汤主之。

    悦脾汤(自制)

    白术(一钱) 茅术(一钱) 茯苓(二钱) 附子(八分) 砂仁(一钱) 木香(五分) 乌药(一钱) 青皮(一钱) 神曲(三钱炒) 苡仁(四钱) 姜(三片)

    本方与胀门姜术二仁汤,同用白术、茯苓、木香、砂仁。姜为主药,不用炮而用生。去当归、半夏、厚朴、广皮、生熟谷芽,加附子、茅术、神曲、青皮、乌药,其温燥之力,当在姜术二仁汤之上。祖怡注。

    肾气厥痛

    肾为水脏,寒邪相犯,水寒成冰,少腹厥痛,开阳汤主之。

    开阳汤(自制)

    附子(八分) 故纸(一钱五分) 益智(一钱) 当归(二钱) 杜仲(二钱) 乌药(二钱) 木香(五分) 广皮(一钱) 青皮(一钱) 茯苓(二钱) 姜(三片)

    本方与胀门温泉汤,同用姜、附、故纸、当归、杜仲、乌药、木香、青皮、陈皮,而去小茴、核桃肉、牛膝,加益智、茯苓。彼治腰髀痛,此则以益智助附子、故纸补命火,以茯苓助姜、附去水气也。祖怡注。

    胃虚作痛

    胃为谷海,其实而痛者,当消当攻,于结胸症内已详言之。其胃气虚弱,脘中作痛者,养胃汤主之。

    养胃汤(自制)

    白芍(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甘草(四分) 山药(三钱) 黄芪(二钱) 党参(四钱) 木香(五分) 砂仁(一钱) 广皮(一钱) 大枣(二枚) 姜(三片)

    本方以香砂六君去半夏,加黄芪、山药、白芍。黄芪益脾肺之气,山药补脾阴,白芍补脾血,只得一味酸寒,全方化为中和。脾胃为夫妻,养胃必当顾脾,是历代治胃虚之典型。祖怡注。

    胃寒作痛

    胃气虚寒,不能纳谷,呕吐作痛,桂朴汤主之。

    桂朴汤(自制)

    肉桂(四分) 厚朴(一钱) 当归(二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丁香(五分) 砂仁(一钱) 白芍(一钱酒炒) 广皮(一钱) 郁金(二钱) 枣(二枚) 姜(三片)

    本方取胀门温中平胃散以白术易茅术,以肉桂易炮姜,以丁香易生姜,同样用厚朴、广皮、砂仁,而去神曲、枳壳、青皮、香橼、谷芽,加当归、红枣、白芍、茯苓。彼是消药多,此则温药多,而兼顾血分。祖怡注。

    桂丁定痛散

    肉桂(五分) 丁香(一钱) 澄茄(一钱五分) 磁石(三钱)研令极细,分作十二服。又食人乳加烧红枣乘热 之。乡村农民,夏秋两季,劳动口渴,多饮冷水,心腹作痛,诸药不效。此方温之以桂、丁、澄茄,恋之以磁石,使药力不至一过就了,不论男妇老幼可服。(曾孙子婿)徐相任添加并帮助。

    胃中虫痛

    胃气反逆,长虫不安,其作痛也,陡然而来,截然而止,返蛰汤主之。

    返蛰汤(自制)

    当归(二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苡仁(四钱) 广皮(一钱) 鹤虱(一钱五分) 雷丸(一钱) 乌药(一钱) 砂仁(一钱) 厚朴(一钱) 开口花椒(二十四粒)

    本方以归、术补脾,苓、苡去湿以顾正,以花椒、雷丸、鹤虱杀虫,以厚朴、乌药、砂仁运中枢,乃攻补兼施之正法也。祖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