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诀]寒热阴阳细品详,总因气逆呕斯生。降冲安胃开邪拒,气不奔腾呕自平。

    呕吐不食,水饮不得入口者,火热相拒隔也。宜人参干姜汤。

    人参(三钱) 黄连(三钱) 黄芩(三钱) 干姜(五分)

    歌曰:呕时拒隔水难尝,多用芩连少用姜。

    惟有人参能养液,主方重使却无妨。

    呕吐能食,食入实时吐出者,两热相争冲也。宜酒蒸大黄汤。

    大黄(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呕吐虽能纳水浆,实时吐出胃脾伤。

    只缘两热相争竞,酒水同烹草与黄。

    食久乃吐,兼见大腹胀满者,脾经乏火化也。宜姜附六君汤。

    人参(二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甘草(一钱) 半夏(二钱) 陈皮(一钱) 干姜(一钱) 附子(二钱)

    歌曰:食饭经时呕吐频,更兼腹满病原真。

    人参附片姜和术,半夏云苓甘与陈。

    食久乃吐,兼见胸前胀满者,胃府之虚寒也。宜香砂养胃汤。

    木香(二钱) 砂仁(二钱) 白术(二钱) 云苓(三钱) 陈皮(一钱) 半夏(二钱)人参(二钱) 甘草(一钱) 大枣(四枚) 生姜(三片)

    歌曰:食久胸前胀满增,香砂治呕有奇能。

    参苓枣夏俱同煮,术草姜陈也共蒸。

    食久乃吐,吐出多带水液者,肾部之虚寒也。宜仲景真武汤。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白芍(三钱) 生姜(三片) 附子(三钱)

    歌曰:肾寒呕吐水津多,术芍云苓姜附科。

    姜附散寒为主药,术苓平胃共调和。

    (伯未按:若呕吐苦水,或酸水,或绿水,而不能饮食者,吴萸,黄连浓煎,缓咽。)

    食久乃吐,吐出多带酸水者,肝藏有寒热也。宜仲景乌梅丸。

    乌梅(三个) 人参(二钱) 黄柏(二钱) 黄连(二钱) 当归(三钱) 干姜(一钱) 细辛(五分) 桂枝(一钱) 附子(二钱) 花椒(一钱)

    (伯未按:蜀刻本作“宜吴茱萸原方”,方用吴萸、生姜、人参、大枣。)

    歌曰:食已经时吐带酸,梅连桂附善平肝。

    姜辛椒柏当归研,再入人参裹作丸。

    单吐痰涎,或兼咳嗽头痛者,胃中有痰饮也。宜加味二陈汤。

    陈皮(二钱) 半夏(二钱) 云苓(三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竹沥(一勺)黄芩(三钱)

    (伯未按:蜀刻本无黄芩。)

    歌曰:单吐痰涎用二陈,夏陈苓草竹姜匀。

    黄芩加入兼清热,热净痰除效若神。

    单吐酸水,或兼头痛如破者,肝寒气上逆也。宜加味左金丸。

    吴萸(二钱) 黄连(一钱) 人参(二钱) 云苓(三钱) 细辛(五分) 苡仁(三钱)

    歌曰:单吐酸宜用左金,参苓细苡共连寻。

    辛温独取吴萸性,肝气平时病不侵。

    (伯未按:一味吴萸浓煎服亦效,肉桂粉亦佳。)

    呕吐不止,兼见腹痛下利者,脾气之虚脱也。宜附子理中汤。

    附子(二钱) 白术(三钱) 人参(二钱) 甘草(一钱) 干姜(一钱)

    歌曰:吐兼下利责脾虚,参草和中是急需。

    附术干姜仍合用,理中汤服病当除。

    呕吐发热,或兼口苦胸满者,少阳之逆气也。宜原方柴胡汤。

    黄芩(三钱) 柴胡(一钱) 人参(二钱) 生姜(三片) 半夏(三钱) 甘草(一钱) 大枣(四枚)

    歌曰:吐兼发热用柴芩,只为三焦逆气侵。

    夏草姜参同大枣,长沙旧法细推寻。

    卒然呕吐,兼见发闷恶心者,感瘴厉异气也。宜藿香正气散。

    白术(三钱) 半夏(三钱) 云苓(三钱) 白芷(二钱) 腹皮(二钱) 生姜(三片) 砂仁(二钱) 浓朴(一钱) 陈皮(一钱) 桔梗(一钱) 紫苏(一钱) 藿香(一钱) 甘草(一钱) 大枣(四枚)

    歌曰:卒吐还兼发恶心,瘴乡芷朴急当寻。

    术苓夏腹砂陈桔,藿草姜苏枣共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