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

    【释名】虱。

    时珍曰∶ 从KT ,从KT 。KT 音迅,KT ,音昆, 行迅疾而昆繁故也。俗作虱。

    【集解】慎微曰∶按∶《酉阳杂俎》云∶人将死,虱离身。或云取病患虱于床前,可卜病。

    时珍曰∶人物皆有虫,但形各不同。始由气化,而后乃遗卵出虮也。《草木子》言其六足,行必向北。《抱朴子》云∶头虱黑,着身变白。身虱白,着头变黑,所渐然也。又有虱症 人。用败篦败梳,各以一半烧末,一半煮汤调服,即从下部出也。徐铉《稽神录》云∶浮梁李生背起如盂,惟痒出虱斗余,即日体轻。但小窍不合,时时虱出无数,竟死。《予记唐小说》载滑台一人病此。

    贾魏公言∶惟千年木梳 瘤,痒不可忍,惟以火炙。

    痕。此虱瘤也。又今人阴毛中多生阴虱,痒不可当,肉中挑出,皆八足而扁,或白或红。古方不载。医以银杏擦之,或银朱熏之皆愈也。

    【气味】咸,平,微毒。畏水银、银朱、百部、菖蒲、虱建草、水中竹叶、赤龙水、大空。

    【主治】人大发头热者,令脑缝裂开,取黑虱三五百捣敷之。又治疔肿,用荻箔绳作炷,灸虱上,即根出也。又治脚指间肉刺疮,以黑虱敷之,根亦出也(藏器)。

    眼 毛倒睫者(拔去毛,以虱血点上,数次即愈【附方】新一。

    脚指鸡眼∶先挑破。取黑、白虱各一枚置于上缚之,数用自愈也。(《便民图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