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在一息的时间内,脉的搏动仅有三至,说明这脉搏的起落过程是极其缓慢的,所以叫做“迟”脉。

    【体状诗】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迟脉的搏动,在一呼一吸之间仅有三次。它之所以搏动得这样迟缓,主要是由于阳气衰弱,敌不过阴寒邪气;或者是气血不足的虚寒病变所造成。同是一个迟脉,还须从浮、沉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脉浮而迟,是寒邪在表;脉沉而迟,为寒邪在里。要想消除这种阳虚阴盛的病变,必须首先把阳气旺盛起来,才是根本的治疗,这就是“益火之原”的意思。

    【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①。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注释

    持①:这里作“看待”解释。

    脉来一息三至,叫做“迟”脉。如果比迟脉稍微快一点(一息四至),便叫做“缓”脉。如果迟脉还显得细小无力,并有一种滞涩而不流利(难)的感觉,这叫做“涩”脉。如果迟脉显得浮大而软,就应理解(推求)为“虚”脉了。前人所谓“浮大迟软,四合为虚”,就是这个道理。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癓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迟脉的出现,一般都属于脏气方面所发生的病变。例如:脾阳虚,痰湿盛大,就往往会见到迟脉。至于沉寒痼疾,癓瘕、积聚等,也能见到迟脉。但再经仔细观察,若是迟而有力,常见于积寒疼痛的里寒实症;若是迟而无力,则多为阳气亏损的虚寒症。

    【分部诗】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寸主上焦,心胸部寒邪凝滞,两寸多见迟脉。关主中焦,如属积冷伤脾,癓结、挛筋等寒痛症,两关多见迟脉。尺主下焦,凡是肾虚火衰,腰脚重痛,溲便不禁,睾丸疝痛等,两尺多见迟脉。

    按:辨别迟脉的要点,在于脉搏的至数,“脉来三至号为迟”,这是极明确的。大体说来,沉脉与迟脉的病变颇有相似之处,但沉脉主要的病变是:阴邪内积或阳气补遏,所以在治疗上还有宜攻宜散的不同方法。至于迟脉,主要是阳虚阴盛,大多都适合用温补,“消阴须益火之原”,就是一种温补阳气的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