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之脉,以血为本。血旺易胎,气旺难孕。少阴动甚,谓之有子。尺脉滑利,妊娠可喜。滑疾而①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必。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女腹如箕,男腹如釜。欲产之脉,其至离经。水下乃产,未下勿惊。新产之脉,缓滑为吉。实大弦牢,有症则逆。

    注释

    而①:原作“不”,今据《脉经》“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的原文改。

    此段讲妇人胎产脉法。

    诊察妇人的脉象,最基本的是要从营血的虚、实、寒、热几方面来分辨它。人体内的气和血都很重要,但妇人的营血比起男子来尤为重要。所以对于妇女的营血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的认识,在临床上更有特殊的意义。例如:妇人营血旺盛,便容易受精成胎;如果阳气偏旺而营血不足,便难于受孕。这是因为阴血偏虚,便不能养精;阳气偏旺,更足以伤精的缘故。正因为血能养精成胎,所以一般妇女怀孕以后,首先从脉象方面反映出来的,就是手少阴心经的脉搏,也就是左手寸部脉的搏动,往来流利,颇带滑象,进一步尺关脉也流利而滑,那就是妊娠的征象了。因寸脉属心,尺脉属肾,心主血脉,肾主藏精,精血调和,便能养胎。胎成三个月以后,尺脉来更显得滑而疾数,惟稍加重按,便略带软散,这是胎气初成,还没有至于壮实的征象。胎成五个月以后,胎气逐渐壮实起来,尺脉只是滑而疾数,便没有软散的现象了。胎儿的男女不同,在孕妇的脉象和腹部的形状方面,也有点区别。男胎左尺脉来多滑疾,腹部胀大有似釜(锅)底,圆而尖凸;女胎右尺脉来多滑疾,腹部胀大呈簸箕形,圆而稍平。前人虽有此说,但并不完全如此,只供参考。

    孕妇快到临产的时候,脉象也有较大的改变。因为它与平常(经常)所见的脉象有区别、有距离,所以把这种脉叫做“离经”脉。凡孕妇临产,已见“羊水”的,说明生产就快了。如未见“羊水”,说明生产还要稍待时刻,不要遽然惊慌忙乱,造成不必要的紧张。生产以后,胎去血虚,但脉来犹见缓滑,是气血没有大伤的表现。若脉来见实、大、弦、牢,或者更出现风病、痉病种种症状时,是正气初虚,邪气又盛,正虚邪实,便为“逆”症。这是所谓“逆”,仅与脉来缓滑、没有病症的情况相对而言,并不是什么危险。

    小儿之脉,七至为平。更察色症,与虎口文。

    此段讲小儿脉法。

    诊小儿脉只须用一个指头,遍诊寸、关、尺三个部位。小儿脉的搏动比成年人的快,三至五岁以下一呼一吸脉来七至,便算是正常的。八、九至为有热,四、五至为寒。小儿脉法,不如大人复杂,只须分辨出强、弱、缓、急就行了。强为实,弱为虚,缓为正,急为邪,这就是小脉诊的大纲。除切脉以外,还可以观察小儿的面色,大概是:青白色,主阴邪;黄赤色,主阳热;青色主风、主肝邪、主脾胃虚寒、主心腹疼痛、主暴惊、主惊风;白色主气虚、气脱、主脾肺不足、主寒泻、主慢惊;赤色主火、主痰热、主急惊、主闭结、主伤寒热症;黑色主水湿、主阴寒、主厥逆、主痛极;黄色主积聚、主畜血、主脾病胀满;两颧鲜红,时显时隐,这是虚阳外越,为阴虚,不同于实热症。诊察小儿疾病,还有诊察“虎口”脉纹一法。大指和食指的交叉处叫“虎口”,所谓诊“虎口”,实际上是看食指的脉纹,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在这里主要是观察指纹的顔色,紫色为热,红色为寒,青色为风,白色为疳,黑色为中恶,黄色为脾胃病。指纹见于“风关”,病轻;见于“气关”则稍重;见于“命关”为严重。疳,多为小胃肠病,饮食减少、气血虚衰的总称。习惯上对这种病在十五岁以上的患者叫做“劳”,十五岁以正的便称为“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