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三四日不吐下,见芤乃汗之,此条据《千金翼》本补。

    **: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皆周至,漐漐一时间益佳,但不欲如水流离。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则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凡服汤药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凡云可发汗而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濡弱。浮者热自发。濡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浙浙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属桂枝汤证。

    桂枝汤方 桂枝辛温 芍药苦平 生姜辛温,各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甘平 大枣二十枚,擘,甘平右五味,{口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汗出一时许,益善。若不汗,再服如前。复不汗,后服小促其间,令半日许三服。病重者,一日一夜乃差,当晬时观之。服一剂汤,病证犹在,当作服之。至有不汗出,当服三剂乃解。

    桂枝汤本为解肌,其人脉浮紧,发热无汗,不可与也。常识此,勿令误也。

    酒客。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酒客不喜甘故也。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即于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余依前法。

    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

    太阳病,外证未解,其脉浮弱,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属桂枝汤证。“救”字,当是“攻”字之讹。

    救’字未必就是讹字,因为‘救’字本有‘阻止’的意思。)本条以荣卫立论且无低格书写者,整本杨本伊尹汤液经中只有本条。其余不是小字为杨氏所作注,就是低两格书写。所以此处不以低两格书写。按康平本伤寒论,凡论及荣卫之处也都低格书写。此处虽以太阳病起首,仍不能不疑。)病常自汗出,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而外不解,此卫不和也。荣行脉中,为阴主内。

    卫行脉外,为阳主外。复发其汗,卫和则愈,属桂枝汤证。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病,自汗出而不愈,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属桂枝汤证。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若恶寒,属桂枝汤证。

    太阳病,脉浮而数者,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一作麻黄汤。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一作麻黄汤。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表为未解,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太阴病,四肢烦疼之病。脉浮者,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与饮之即愈。手足厥寒,脉为之细绝,当归四逆汤主之。

    若其人有寒,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甘温 桂心三两,辛温 细辛三两,辛温 芍药三两,苦平 甘草二两,炙,甘平 通草二两,辛平 大枣二十五枚,擘,甘平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于前方中加吴茱萸二两,生姜八两,切。以水四升,清酒四升和,煮取三升,去滓,分温四服。一作酒水各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