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所言,包括多数急性热病,并非专论肠伤寒。其论太阳不可下,乃指有表证者而言,非谓起病三日以内。其用承气,亦指有下证者而言,非谓肠伤寒二三周之候。是伤寒论之下法,与肠伤寒之禁下,本不相悖。近人误认伤寒论专论肠伤寒,遂发生宜下与禁下之疑问。汤本之《皇汉医学》,即坐此失。至就临床实验而言,则肠伤寒者,市医所谓湿温(宋以前所谓温湿者,乃别是一病,非肠伤寒)。其病初起多不见太阳,病久亦不见阳明下证,乃多数始终属少阳部位。既是少阳,则不发汗,亦不攻下,实际上与西医之治法更不相悖矣。
西医于初起病时用泻药,被就其生理病理知识而论,则荡涤肠内容物,宜与病体有益无损。不知病有表证者,误下则大坏事。盖用药治疗,无非助人体自然疗能之抵抗,非药力自能敌病也(多数如此,亦有少数直接除病之药)。表证者,自然疗能欲祛病毒外出于肌肤之现象。例如肠伤寒虽无真正表证,然初病时,菌不在小肠而在血。菌既在血,则祛之使从汗解,较为直接简便。若强欲下解,则扰动内脏,伤元气矣。譬如盗在大门口,当驱之从大门出,勿令通过内室,若驱之从后门出,通过全屋,则多少不免有损坏也。若谓涤除大便,与自然疗能之趋势无关,则正复不然,身体是整个**,此呼彼应,关系极灵敏而密切。当大便之时,纵令安坐于便桶而前置桌子,决不能同时搦管作书,或饮啖食物。非嫌其臭秽,作书饮啖则大便不下,大便下时自不能做书咽物也。可知身体专注意于一种工作时,他种工作必暂时停止。若勉强从事他种工作,必影响其原工作。古人有五官并用者,乃少数之少数,非可论于一般之人。由是言之,施用泻药,必妨碍表证无疑。初病时有表证用泻药,是与自然疗能故意相左,违反治疗之原则矣。彼不依表证,故用泻药如此。其治通常之急性热病,每不如中医之稳而速,其原因不止一端,而轻易用泻药,要为最大原因之一。不然,中医所治之湿温,肠穿孔者绝少。西医治之,则惴惴然惟恐穿孔,防之无所不至,而时或仍不能不穿,此初病时误用泻药之故也。又西医书称,欧美人患肠伤寒者多下痢,故易穿孔。华人多便秘,故穿孔者少。岂知欧美人所以下痢,正因初病即求西医,或用泻药之故。华人初病时多就中医,故无由误下,乃免于下利穿孔之危耳。肠伤寒虽不多见表证,然未有下证而下之,乃是损伤正气之事也。至发表之主要作用是祛毒,然解热亦无损于病。
【附】施惠民问
中西医相反的理论,祈夫子解释:伤寒,西医遇此病,在起病三日内,必用甘汞泻之。过三日以后,则绝对不得用泻剂。但中医遇此病,有恶寒发热时(太阳时)则用发汗解热剂治之。至稽留热时(阳明),用承气辈下之。岂非两者适得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