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温冬温热病同治参叶案)

    烦劳多欲之人。阴精久耗。适遇冬月非时之暖。感而即病者。冬温也。春时木火司令。天道温暖。新邪引动。温从内发者。春温也。夏令炎热。感之即病。壮热烦渴。

    而不恶寒者。热病也。大抵温热之症。阴精内耗。强阳无制。新邪一触。则燎原之势。直从里发。故初起即见壮热烦渴。口干舌燥等症。而主治以存津液为要旨。

    凡遇伤寒过经不解。或发汗不彻。反致昏剧者。皆温热误治之证也。前阳明少阳条内。已见大意。而兹专以手三阴立言。治宜互参。

    邵评∶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阴亏是温病之原。故治温热病。以保阴存津为首务。

    若春温夏热二症。亦俱有之。冬月受邪。伏藏不发。至春时天暖。外感时邪。引动伏邪而发病者。名为伏气春温。若其人内无伏邪。春天感受温邪而即病者。此即发之春温也。夏令受热而即病者。此即发之热病也。内有伏邪。春令不发。至夏至后壮热而病者。此伏气所发之热病也。如此辨症。方可明晰。内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热。温病发出之途自少阳。热病发出之病由阳明。温病主以黄芩汤。热病主以白虎汤。至于伤寒延久。邪已化热。与温热治法相通。所谓伤寒与温热。始异而终同也。

    又评∶伏气所发之温热病。与感而即发之温热病。见症稍异。伏气之病。其邪从里而达于外。表上无邪。故初起即热。无一毫恶寒之象。即发之温病。邪由肺受。肺主皮毛。故初起微寒。继即纯热不已。

    如此辨认。庶无错误。

    手太阴气分 凡温邪入肺。症见头疼。恶寒发热。口燥舌干。脉数。胸满气喘。治宜辛凉轻剂。栀豉、橘红、桑杏、连翘、薄荷、枳桔、黄芩之类。嗽加前胡、苏子、象贝、羚羊角之类。

    邵评∶此受而即发之温热病。首先入肺。肺主皮毛而在表。故见表症。宜辛凉轻清。以宣泄上焦肺卫之邪。

    手少阴营分 温邪吸入。由卫及营者。其舌先白后绛也。或竟入营分。则舌必绛赤。或红中兼微白。夜烦不寐。神呆谵语。宜犀角尖、鲜生地、淡竹叶、麦冬、连翘、石菖蒲、川斛、丹皮之类。兼痰者。加川贝母、天竺黄之类。

    邵评∶此承上条由卫而入营。亦受而即病之温症也。白苔邪在肺卫。绛苔邪入心营。自卫入营。故舌先白后绛。绛。深红色也。红中兼微白。气分之邪未尽也。若热扰心营。则神蒙不能自主。上条邪在肺卫。其病尚浅。此条由卫及营。邪气自外入内。其病较深。下条温邪传入心包络中。痰潮内闭。其病尤深。此皆受而即病之温热症。宗心营肺卫主治。故以宣营清热达邪一法。

    手厥阴内闭 如温邪传于膻中。即干心包络。痰潮内闭。则神昏谵语。舌苔纯红起刺。此重症也。

    急宜清心开闭。用犀角、连翘、川贝、天竺黄、川郁金、石菖蒲、净银花、钩藤钩、西黄之类主之。

    邵评∶膻中为心之宫城。邪入于此。干犯心包。热逼心中。挟痰浊互结。致神昏谵语。而邪陷内闭。内闭则外脱。正不胜邪之候也。宜清心化痰。开闭达邪之法。再加芳香宣窍之品。如紫雪、至宝丹之类尤妙。

    以上三条。感而即发之温热。病邪由口鼻吸受。先入肺卫。由肺传入心营。甚至逆传入心包。自外入内。一层递深一层。三条当合参之。

    温邪劫液 如发热不退。烁干胃中津液。以致口糜气秽。当用甘露饮、玉女煎之类。

    邵评∶热久阴伤。灼干胃液。不拘伏气温热。与受而即发之温热。俱有此候。口糜气秽。阴虚火旺也。二方滋阴液以清胃火为治。

    热久烦渴少气。竹叶石膏汤效。兼脘中痞闷不饥。加半夏。

    邵评∶中虚胃热而作虚烦。用养正清胃除烦降火为治。

    足厥阴液涸 若温邪误治。邪必深入厥阴。神昏音涩。舌绛裂纹。欲寐不寐。午间烦躁。形象畏冷。心中如焚。此正气久虚。阴液已涸。宜复脉汤加减。如生地、麦冬、炙草、白芍、阿胶、丹皮、梨汁之类。

    邵评∶温热误治。邪入极深。陷于肝经。肝属木而有火。木火内燔。阴液枯涸。液涸风动。故见症如此。故用滋阴以清肝火为治。

    邪气血分 风温之邪。入于营分不解。以致舌赤音低。神呆潮热。脉数左甚。或发丹疹。此邪过营。已及血分也。夫心主血。邪干血分。渐成内闭。风药燥血。固宜大禁。

    即苦寒直走肠胃。亦非温邪逆入膻中心主所宜。须犀角、元参、鲜生地、川郁金、菖蒲、丹皮、银花、西黄之类主之。

    邵评∶邪初入肺则在卫。不解。则入气分。气分不解。则传心营。营不解。则入下焦血分矣。邪在血分。入里极深。中焦俱病。阴液受戕。每多液涸内闭之候。宜救阴达邪清营凉血治之。至于膻中。是包络所居。在于上焦。用药宜清轻而忌重浊。

    此种药味。治邪入心包之剂。若入血分。当用地黄、阿胶、复脉汤。方是血分治法。

    气血两伤 若感温邪。治不中 。热毒内燔。必至气血两伤。如脉左数右大。烦渴口糜。舌赤唇焦。是也。宜玉女煎。

    邵评∶温邪误治。热入阳明。灼伤少阴阴液。此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病在中下二焦也。宜滋肾阴。以清胃火。

    邪结上焦 温邪从口鼻吸入。则上焦先受。气血与热邪混处胶固。必致清窍不利。凡寒热后。颐颔肿胀。咽喉疼痛。牙关紧闭。脉左小右搏指者。皆邪结上焦所致也。当照疫症施治。宜连翘、牛蒡、射干、马勃、滑石、银花、赤芍、薄荷、夏枯草、人中黄之类选用。

    邵评∶温热疫毒。口鼻吸受。蕴结上焦。不得宣散。发为大头风毒、颐肿、咽痛等症。

    此温邪兼风毒而成。治宜清热解毒之法。

    胃中不和 若热退后。不饥不纳者。此胃气不和也。宜香豉、山栀、半夏、枳实、陈皮等和之。

    邵评∶热退而余邪不净。胃气不和。故不饥不纳。当清化余邪。以和胃气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