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荣针灸验案汇编
作者:上师
主治病名 头痛异常
歌诀 头痛异常疾因多,昏沉痴呆久成屙,须针关元有奇效,太冲丘墟病即瘥。
特效主治 头痛异常
特效穴道 关元奇效,太冲,丘墟
穴位介绍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趾缝间以上寸许。
丘墟:在足外踝下微前陷中,骨缝中。 关元:在脐下3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头痛异常病,经余医治者众,其原因不一,患者多自感脑中似有乱草一握,刺扎难忍,似麻非木而难以形容,晕眩疲惫,二目难展,精神不振,昏沉痢呆,经年累月不愈,此症与各种头痛不同。
【分析二】:难经日:头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谓也,然手三阳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分析三】:厥者逆也。真者无他杂也。手之三阳从手至头,风寒客于头,则雍逆而不流通,所以作痛,谓之厥头痛。厥头痛有六种,头痛而若肿起而烦心一也;头脉痛心悲善泣二也;真头痛重而痛三也;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四也;头先痛而腰脊应者五也,耳前后脉涌有热六也,灵枢言之详也。脑为髓海,风寒之气,入于泥丸宫,而连于脑,谓之真头痛。
【分析四】:古人谓:此痛或属内伤,或属外感,其外感头痛,多属三阳络,太阳头痛,在正中与项部,少阳头痛,多在两侧,阳明头痛,多在项部。内伤头痛,多见气怯精衰,遇劳即发,或头痛如破:或时常作痛,昏重不安。外邪袭入三阳络,或头部血管充血,或郁血,皆致头痛,以头部属阳经也。然有因风、寒、暑、湿、热等之差别。或受风寒而痛者,则兼恶风恶寒,或倦怠无力。因于热者,只见发热而心烦口渴:因于暑者,或有汗,或无汗,身恶热。如血分不足,阴火攻冲,则痛连鱼尾,善惊惕,或五心烦热。因七情恼怒,肝胆火郁,上冲而痛者,则头疼如破,或疼引胁下。因痰饮而疼者,则昏重而痛:闷闷欲吐。头疼自有多因,不可不辨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秦先生,50岁,山东日照县人,侨居日本横滨市中区山下盯一零五番地,患异常头疼,掐之不觉,烫之不晓,类似麻木,经年累月,昏昏沉沉,神志不清,如醉如痴,因此病失业年余,衣食无着实万般无奈,幸经同乡,以银钱相助,于民国55年12月1日,返同台湾,住于台北市博爱路203巷,来所求治,即取关元、丘墟、太冲,先后施针数次,其病如失矣。
【案例二】:秦君另有一病,据其自言,于17年前,右耳后似被蚊虫咬伤,起一小泡甚痒,抓破流黄水,而后愈发愈大,渐成一瘤,大似核桃扁而圆,痛痒难熬。瘤后生一条小筋,卧不能近枕,动之即疼痛大汗直流,至今已17年之久,广求中西医治疗,均属罔效。余视此处,系属足少阳胆经部位,即于足临泣穴紫脉上,用主棱针,放出黑血甚多,数年沉屙,从此而愈矣。
【案例三】:刘君46岁,江西省进贤县人,住台北市中正路,患头疼病,民国57年11月1日,请予诊治。并亲笔自述云,自民国50年,就有头疼紧张病,头脑中似有乱草一握,刺痛难忍,二目难睁又终日昏沉,如在梦中,以后年比一年加剧,因病退伍后,在各大医院,神经科,都已看遍,均无效果,只疼痛无可忍,请予诊治。节取关元、丘墟、太冲,继续施针数次,七年沉屙,霍然而愈。
【案例四】:王君,58岁,山东省平度县人,住台北市南海路。患异常头痛已卅一年,虽经中西医长期治疗,均未好转,经其友人介绍,于民国59年10月16日,请予诊治,依上穴施针数次而愈。
主治病名 前脑痛
歌诀 前脑疼痛实难当,昏晕疲惫目惚恍。只取中脘名胃募,妙用金针效自彰。
特效主治 前脑痛,前头痛
特效穴道 中脘
穴位介绍 中脘:在脐上四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有云:此病多属阳明经,亦有痰饮,停滞胸膈,贼风串入脑户。偏正头风,发来连臂内疼,或手足沉冷,久而失治,惟恐变成瘫痪。
生理分析
头盖骨:生理学名词,保藏脑髓之骨也,以八枚扁平骨合成,各骨相接合甚坚,不能运动,其名有六:一曰前头骨,一枚,在前额,作蛤壳形,其一部即为眼窝;二曰后头骨,一枚,在头顶后面,亦作蛤壳形,底有一孔;三曰颅顶骨,一对,在头顶旁,略作四角形,两片相合而为头顶;四日颞颥骨,一对,在头盖下旁;五日蝴蝶骨、一枚,在头腔之前下部,形如蝴蝶、脑髓即位于其上;六日筛骨,一枚,在蝴蝶骨之前,作立方形,质粗松。脑,外有脑膜包之,分大脑、中脑、小脑、延髓等。
医疗案例
【案例一】:于君五十五岁,山东青岛人,住台北市长春路,患前脑疼多年,病况剧烈,有歇有止,发时二日难睁,眼眶黑乌,昏沉如醉,睡卧不宁,民国五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中脘,先后三次而愈。
【案例二】:刘君,四十二岁、,山东人,住台北市建国北路.,患前脑疼痛,历经三年,有疼有正,每日夜发作三五次不等,头脑昏晕,二目难睁,精神倦怠不堪,民国五十七年八月廿九日,请予诊治,施针上穴三次而愈。
主治病名 后脑痛
歌诀 后脑疼痛苦心烦,暴痛如破近枕难。束骨阳辅针有效,大椎陶道肝俞痊。
特效主治 后脑痛,后头痛
特效穴道 束骨,阳辅,大椎,陶道,肝俞
穴位介绍 束骨: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赤白内际陷中其穴在骨下。
阳辅: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 大椎:在第一椎之上陷凹中。
陶道:在第一椎之下。 肝俞:在第九椎之下,去脊一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头疼有虚实之分,暂疼多为实邪,久痛则兼正虚。正头痛多是风热,偏头痛多事痰火。脑后疼痛有此病多属太阳经与督咏,突然发作疼痛,重若石压,头不能抬。 医疗案例
【案例一】:海先生四十六岁,河南人,住台北市西园路,患后脑疼,三月之久,颈不能抬,两耳似有气攻,卧不得安枕:经宋先生偕同,于民国五十二年十月三十日,请予诊治,即取束骨、阳辅、陶道、大椎,先后施针主次而愈。
【案例二】:李君三十六岁,湖南人,住台北市光复路,后脑疼痛,四月之久,精神疲惫,二目难睁,民国五十六年七月二十六日,求针诊治,经针上穴,三次而愈。
主治病名 顶心痛
歌诀 顶心痛在正当中,重若石压目难睁。穴从足掌陷中取,寻到涌泉用针攻。
特效主治 顶心痛
特效穴道 涌泉
穴位介绍 涌泉:在足掌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
古人治疗经验 肘后歌: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足安泰,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医筋骨疼。
玉龙歌:偏正头疼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医疗案例
【案例一】:黄小姐二十五岁,台湾人,住台北市中正路,患头顶痛,在头顶正当中疼(即百会)重若石压,三日夜未止,只觉目闭颈缩,痛苦难忍,民国五十三年五月三十日求予诊治,经针涌泉,两次痊愈。
【案例二】:赵君五十五岁,山东高密人,住台北市中华路,患头顶疼数月之久,经数度服药注射,均未见效验民国五十三年四月二十八日,经朱、孔二位先生介绍,请予诊治,即取上穴,施针两次而疼止。
【案例三】:栾太太,五十四岁,山东人,住台北县新店镇太平路。十二岁时即感觉头顶痛,似受重压。而后期每逢气愤,过劳,或头部受风及遇阴雨天则必剧痛三两天,手足冰冷,不思饮食,日益严重。虽经中西名医诊断治疗,均毫未见效。经其友人武先生介绍,于民国五十九年七月二十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前穴三次,四十余年沉屙,竟霍然而愈。
主治病名 哑门风府痛
歌诀 哑门风府痛何堪,强直怎能面仰天。委中静脉分三股,依照患路刺便安。
特效主治 哑门风府痛
特效穴道 委中放血
穴位介绍 委中:在膝腘窝之正中。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曾经换此病者,在颈后哑门风府部位疼,须于委中紫脉放血,按照此法使用,奏效迅速。
医疗案例
【案例一】:马君四十岁,浙江人,住台北市南仓街,脑后哑门风府部疼,民国五十二年二月四日,求予诊治逐即取委中,放出恶血,旋即而愈。
【案例二】:杨君,四十岁,山东日照县人,住台北县新庄镇,患哑门疼,历经八月于,颈不能转,头不能仰视民国五十六年七月十六日请予诊治,施针上穴,旋即痊愈。
主治病名 偏头疼
歌诀 偏头疼痛苦难忍,耳鸣眼花相继来。夺刺太阳率谷透,头维丘墟任君裁。
特效主治 偏头疼,偏头痛
特效穴道 太阳透率谷,头维,丘墟,丘墟
穴位介绍 太阳二穴::眉后陷中紫脉上。 率谷二穴: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
头维:在额角入发际,神庭旁四寸五分。 丘墟:在足外踝下微前陷中,骨缝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偏头痛,病因由遗传、神经衰弱、房事过度、月经异常、贫血、萎黄病、脏躁症、悲哀、愤怒、疟疾、风寒湿痹、便秘、扁桃腺疾患等。患者女子居多,有不快、眩晕、耳鸣、眼花闪发、恶心、欠伸等前驱症,偏侧头痛,对于音响光线而知觉过敏、恶心呕吐、撞孔缩小、患侧头部潮红、温度上升或动脉怒张、亦有瞳孔散失、患侧头部苍白,颞颥动脉呈硬索状隆起者,病难根治,然有至高龄及月经闭止而愈者。
古人治疗经验 玉龙歌:偏正头疼最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医疗案例
【案例一】:余君五十八岁,江苏人,住台北市,常患偏头疼,因而眼胞肿胀,目眶发黑,夜不得眠,民国五十五年元月二日,求予诊治,当施针头维、丘墟、太阳透率谷,先后医疗两次而愈矣。
【案例二】:马先生七十四岁,安徽人,住台北市爱国东路,患偏头疼,三日夜未得安眠,民国五十六年十月三十一日,请予诊治,经针太阳透率谷,旋即痊愈。
主治病名 偏头近耳痛
歌诀 偏头近耳痛如裂,阵阵疼痛似锥撅。调气阳辅肩井先,次寻风池用针揭。
特效主治 偏头近耳痛,偏头痛
特效穴道 阳辅,肩井,风池
穴位介绍 阳辅: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
肩井:在肩上陷中(以三指按取,中指下陷中,适当大椎穴与肩颙穴联机的终点。)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症属足少阳胆经部位,疼在耳根近处,阵阵继续不止,类似锥撅,苦难忍受,有时痛、有时止是以最为痛苦。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杜君四十一岁,山东人,住台北市仁爱路三段,耳根上部疼痛,类似锥撅,已两月余,民国五十三年五月十三日,请予诊洽,即取肩井、阳辅、风池,先后施针两次痊愈。
【案例二】:刘君六十二岁,四川人,住台北市安东街,两耳后根疼,寝食不安,历时半月,民国五十八年元月九月,求予诊治,施针前穴,旋节痊愈。
主治病名 头痛眩晕
歌诀 头痛眩晕如盹困、昏迷不醒似梦中、针取关元并中脘、涌泉行间及中冲。
特效主治 头痛,眩晕,头晕
特效穴道 关元,中脘,涌泉,行间,中冲。
穴位介绍 关元:在脐下三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中冲: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韮叶。
涌泉:在足掌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 行间:在足大趾次趾合缝后五分,动脉应手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云:头痛眩晕,有一切头风兼热者,有一切头风兼湿者,头风,风盛时发,日久不愈,则令人目昏、头晕之虚实寒热诸证,其有因血虚、气虚,有气血两虚,有上盛下虚等。
医疗案例
【案例一】:程君,男四十二岁,江苏人,其夫人黄女士,年三十三岁,台湾省台南县人,现住台北市和平东路三段。在六十年五月六日忽患头痛眩晕,昏迷不醒之症,初期三十多天不省人事,程君在警界服务多年,其友帮忙送往台北各大医院,利用各种科学仪器,多方检验,并经各专家及大名医医治毫无结果。住院七个月,而未见效,程先生特地于六十年十二月八日上午十时请余前往诊治,经详细诊之。即针关元、中脱、涌泉、行间、中冲,于中冲放血。经十分钟后程太太就会微笑,当天下午六时程先生来电话,谓其妻病已好了八成以上。九旺︵第二天︶早上十时再来接余前往。计施针三次而愈。
主治病名 头晕
歌诀 头晕多属肝火攻,昏旋眼花呕逆生。风池头维连百会,太冲丘墟配上星。
特效主治 眩晕,头晕
特效穴道 风池,头维,百会,太冲,丘墟,上星
穴位介绍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
头维:在额角入发际,神庭旁四寸五分。 百会:在头之正中,正坐从两耳尖直上取之。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趾缝间以上寸许。 丘墟:在足外踝下微前陷中、骨缝中。
上星:在鼻尖直上人发际一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真头风痛连脑内,手足青冷至肘膝之节,朝发夕死,凡头痛眩晕、时时迷冒、目猝然大痛,目视不见,或泻多之后,皆凶证也。
【分析二】:头晕之症,眩晕虽系小病,然大病起于眩晕者众多,眼目一时昏花,猝然跌倒,而不可救者,往往有之。(见验力)
【分析三】: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其中有肝火内攻者,亦有湿痰壅遏者,头旋眼花,亦有肾水不足,虚火上冲者,亦有命门火衰,真阳上泛者。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杨君,广东人,住台北市仁爱路三段,其夫人四十一岁,患头晕病,羞见日光,行动赖入扶持,民国五十三年八月,求予诊治,经施针风池、头维、百会、太冲、丘墟、上星,先后医疗五次而愈。
【案例二】:白君,山东人,四十九岁,住台湾省高雄市新兴街,患头晕病,历经三年,民国五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求予诊治,复针前穴七次而愈。
主治病名 头晕恍认
歌诀 头晕恍认痛且眩,二目昏花站立难。风池头维循丘墟,百会施针大敦燃。
特效主治 头晕恍认
特效穴道 风池,头维,丘墟,百会,温灸大敦
穴位介绍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
头维:在额角入发际,神庭旁四寸五分。 丘墟:在足外踝下微前陷中,骨缝中。
百会:在头之正中,正坐从两耳尖直上取之。 大敦:在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韮叶及三毛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经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故眩量之病,多属于肝肾阴虚,不能涵阳,而虚阳上越,致成头眩眼花及五心发热等症,眩谓眼黑,晕为头旋,俗称头旋眼花是也。因于内风者,多兼耳呜、心悸、或夜间盗汗,五心常热,其因于外风者,间亦有之、盖风邪外袭,激动痰涎上干,而成眩晕,然属内风者为多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陈君三十五岁,河南人,住台北市基隆路,患头痛眩晕,二眉昏花,站立不能自主,行动须人扶持,民国五十六年元月三十日,求予诊治,经施针风池、百会、头维、丘墟、大敦,数次痊愈。
【案例二】:盛君四十八岁,江苏人,住台化市克难街,患头晕,心悸、耳鸣,民国五十七年元月二日,来所就诊,经取上穴,施针九次而愈。
主治病名 暴热头痛
歌诀 暴热头痛心燥烦,耳鸣目涩谰狂言。风池外关循合谷,头维百会对涌泉。
特效主治 暴热,头痛
特效穴道 风池,外关,合谷,头维,百会,涌泉
穴位介绍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 外关:在阳池后二寸两筋间。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头维:在额角入发际,神庭旁四寸五分。
百会:在头之正中,正坐从两耳尖直上取之。 涌泉:在足掌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三阳谓太阳、阳明、少阳也。头痛身皆热,谓三阳头痛身皆热也。三阳经头痛,当从三阳经治也。厥阴头痛,则多厥而无热,呕吐涎沫,是厥阴挟寒,邪上逆也。三阴经无头痛,惟厥阴有头痛,三阴经无发热,厥阴少阴亦有发热,谓之皮发热。烦燥头疼,幷出狂言,痰嗽胸闷、口干舌燥、甚则喘促,此病起于秋令者多,燥烈之气大行,人感之则成病!或暑热内伏,复感外邪而发。凡燥气伤人,首先犯肺,次传于胃,燥邪伤肺,故痰喘胸闷,甚则气促咳逆,肺热过重,肺络破裂,可能咳血。
【案例一】:李女士五十一岁,浙江人,住台湾省基隆市刘铭传路,患暴热头疼,徧体发烧,耳红面赤、狂言乱语,民国五十二年六月五日,求予诊治,施针外关、百会、涌泉、合谷、风池,继续医疗而愈。
【案例二】:任女士二十九岁,浙江人,住台北市南京东路五段,患暴热头疼,徧身高热,颜面红赤,二目昏花,满头皆痛,饮食不思,恶心呕吐,睡卧弗宁,民国五十六年六月十五日,请予诊疗,复针前穴,而热退痛止。
主治病名 头面肿胀
歌诀 头面肿胀大头瘟,口干咽痛风热昏。当刺太阳并诸井,患部须用梅花针。
特效主治 头面肿胀
特效穴道 太阳,十井穴,患部用梅花针扣打
穴位介绍 太阳: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腿上。
诸井:在手十指、少商、商阳、中冲、关冲等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头瘟病:此症头面肿大,自颈至顶,肿成一桶形,其咽喉闭塞者有之。(见验方)
【分析二】:按大头瘟症:多由风热之邪,袭入三阳络,初起于鼻额,延至面目,红肿如人灼热,面有光泽,或壮热气粗,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不利,或寒热往来,甚则大便不通,若不急治,肿处必致腐化成脓或更有传染之可能。虾蟆瘟,则肿于颈项部,亦属风热为病,其兼见之症状,与大头瘟相类,亦能传染。治此二症,急于太阳穴之紫络,用棱针去恶血,应就静脉出血为主,或在患部用棱针点剌即可,均以出血为上。(见针灸学)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余曾经诊治患此病者,头面肿胀,二目难睁,喘气迫促,身体疲惫,精神恍惚,针取十二井穴,委中,曲泽,于肿处用棱针排刺出血,间日再刺,继续施治,渐渐肿消而愈。
医疗案例
【案例一】:民国三十四年秋,余住连云港时,有王太太,山东曹州府人,住海州新埔新市街四十号,戚先生家中。其子小成,八岁,患大头瘟病,头面肿胀,二目难睁,身微浮肿,已至昏迷状态,求予诊治,经施针,患部用针排刺,十二井、曲泽、委中,均出血,针后大便下黄水甚多,约治五次许,肿消渐愈。
主治病名 耳聋
歌诀 耳聋气闭形似呆,听而不闻语多猜。合谷后溪足临泣,翳风听会金门开。
特效主治 耳聋,重听
特效穴道 合谷,后溪,足临泣,翳风,听会,金门
穴位介绍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后溪: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握拳取之。
足临泣:在足小趾次趾本节后陷中,去侠溪一寸五分。 金门:在申脉之前一寸许,骨下陷中。
翳风:在耳根后,距耳约五分之陷凹处。 听会:在耳珠微前陷中,开口得之,上关下一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中脏经曰: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然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皆络于耳。凡伤寒邪热耳聋者,属足少阳胆症;有暴发耳聋者,乃气火上冲,名曰气闭耳聋。若久患耳聋,则肾虚,精气不能上通于耳,或脓水淋漓,或痒极疼痛,此皆足厥阴肝经,风热所致。
医疗案例
【案例一】:王君年三十七岁,山东宁阳人,住台湾台北县深坑乡。患耳聋很久,他人与之讲话,两眼直视,只笑而不知所言,于民国五十三年八月十七日来寓求治,经询清其病源,即予施针合谷、后溪、足临泣、翳风,听会、金门等穴,继续轮流施治,月余而告痊愈矣。
【案例二】:高君,五十四岁,山东人,住台北县景美镇万盛街,患耳聋症,历时三年余,形似呆痴,友与共语,两眼直瞧,不知所言,民国五十九年五月八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月余,而告愈矣。
主治病名 耳中蝉鸣
歌诀 耳中蝉鸣不停声,多属肝胆火上冲。行间阳辅地五会,风池三里到听宫。
特效主治 耳中蝉鸣,耳鸣
特效穴道 行间,阳辅,地五会,风池,足三里,听宫
穴位介绍 行间:在足大趾次趾合缝后五分,动脉应手陷中。 听宫:在耳前珠子旁。
阳辅:在外踝上四寸,辅骨前。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
地五会:在足小趾次趾,本节后陷中,去侠溪一寸。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治症总要,第三十五,耳内虚呜。问曰:此症从何而得。答曰:皆因房事不节,肾经虚败,气血耗散,故得此症。
古人治疗经验
席弘赋:耳内蝉呜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若能补泻五会间,且莫向人容易说。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按耳鸣之症,有虚实二种,耳中蝉噪不休,以手按之愈呜者属实,乃肝胆之火上逆也。若时呜时止,以手按之则不鸣,或减少者属虚。乃肝肾之阴不足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秦君,五十岁,山东日照县人,住台北市博爱路二零三巷,患耳中蝉呜,历时三年,有时呜得难过,有时轻微。民国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求予诊治,经施针、行间、阳辅、地五会、风池、三里及听宫、继续针治数次,而告痊愈。
主治病名 耳中疼
歌诀 耳中疼痛最难忍,连结牙齿目(目巟)(目巟)。风池小海针有効,继刺合谷力更彰。
特效主治 耳中疼,耳疼,耳痛,耳朵疼,耳朵痛,中耳炎,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聤耳
特效穴道 风池,小海,合谷
穴位介绍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
小海:在肘后大筋外,去肘端五分陷中。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云:此病皆因热气上壅,或因激耳触伤,气不散,及伤寒不解,故有此症。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经诊治之患者,疼得二目(目巟)(目巟),连结牙齿皆疼,甚则流脓流水,倘若失治,有渐成耳聋之虞。
医疗案例
【案例一】:郑君年四十八岁,湖北人,住台北市嘉兴街二段。患左耳内疼痛难忍,已十月余,重时夜不得眠且头脑轰轰,二目蒙蒙。民国五十六年六月十八日,来诊所求治,即予施针、风池、后溪、合谷、继续医治而愈。
主治病名 耳中生疮
歌诀 耳中生疮多着伤,腐烂疼痛脓汪汪。听宫外关足窍阴,关冲少泽刺便康。
特效主治 聤耳,耳中流脓的病证,耳中生疮,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
特效穴道 听宫,外关,足窍阴,关冲,少泽
穴位介绍 听宫:在耳前珠子旁。 外关:在阳池后二寸两筋间。
窍阴:在足第四趾外侧,去爪甲角,如韮菜。 关冲:在无名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韮菜。
少泽:在手小指端外侧,去爪甲角一分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治病总要,第三十七,聤耳生疮出脓水,尝闻小儿有此症,乃洗浴水归耳内之故,大人或因剔耳触动耳黄,亦有水误入耳内故如此。
医疗案例
【案例一】:秦君五十二岁,山东人,住台北市博爱路203巷,左耳内红肿生疮,常流血水,脓浆汪汪,痛苦难忍,民国五十七年九月十六日,请予诊治,取穴听宫、外关、关冲、少泽、足窍阴,施针三次,痛止肿消矣。
【案例二】:张君,五十五岁,浙江人,住台北市木栅沟子口,因剔耳着伤,致成疮疡,腐烂疼痛,脓水汪汪不断,已成半聋,历经五年之久,名医求遍,均无好转,经其至友武先生推荐,于民国五十九年五月十一日,请予诊治,施针前穴三次,肿消痛正而愈。
主治病名 两目频频流泪
歌诀 两目频频常流泪,眵眼膜糊往往沾,穴取至阴头临泣,针明补泻病即安。
特效主治 两目频频流泪,迎风流泪,经常泪流不止,两眼流泪不止,泪囊炎,砂眼、慢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
特效穴道 至阴,头临泣
穴位介绍 至阴:在足小趾端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临泣: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冲风泪出之证,见风泪出,初起则冬月甚,夏月轻,久则冬夏皆然,此乃肝脏虚风邪热所致,若泪出不赤不痛为虚,泪热肿赤疼痛为实。
古人治疗经验 兰江赋云:眼目之症诸疾苦,更须临泣用针担。
百症赋云: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
通玄指要赋云:眵(目蔑)冷泪临泣尤准。
医疗案例
【案例一】:尹女士,年五十七岁,河南人,住台北市,士林忠勇街,患两眼流泪,十有余年,中西医求遍,并无好转,民国六十一年二月一日,求予诊治,经施针至阴,临泣一次而愈。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迎风流泪:病名,症状尤其在冬春季节严重,不但总是眼泪汪汪,特别是冷风一吹,双眼就泪流不止。迎风流泪原因有以下多种原因,(1).有些是对寒冷刺激比较敏感的人,当眼睛受到冷风的刺激时,泪腺分泌功能增强,便分泌出较多的泪液。(2).有的老年人是由于皮肤老化、肌肉松弛,泪腺和泪道的功能有所退化,出现迎风流泪的现象。(3).更多的人是由于患有砂眼、慢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等,导致泪道的狭窄或阻塞,使泪液的排出受到障碍,遇到寒风而泪流不止。由于鼻泪管堵塞导致泪囊炎,更由于经常拭泪,使眼睑皮肤潮红或形成湿疹,影响美观,且易导致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眼部反复感染,尤其是当角膜受外伤时,易引起角膜溃疡,甚至发生角膜穿孔造成失明,或甚至会引发角膜炎、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主治病名 眼睑下垂
歌诀 眼睑下垂目难睁,形似迷茫蔽双睛。三阴交配临泣效,阳陵针到精神增。
特效主治 眼睑下垂,先天性眼睑下垂,眼睑提肌发育不良,神经性眼睑下垂,腱膜性眼睑下垂,机械性眼睑下垂,肌生性眼睑下垂,创伤性眼睑下垂
特效穴道 三阴交,足临泣,阳陵泉
穴位介绍 三阴交:在足内踝上三寸,胫骨后陷中取之。 临泣: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
阳陵:在膝下外侧,尖骨前之陷凹处。
生理分析
眼睑,生理学名词,保护眼球之器官也,由皮肤筋肉腺、结膜等所组成,分上眼睑与下眼睑,其游离缘曰睑缘,各有一列睫毛,上下两眼睑之裂隙曰睑隙,其外隅曰外眦,内隅曰内眦。
古人治疗经验 兰江赋:眼目之症诸疾苦,更须临泣用针担。
玉龙赋:睛明太阳鱼尾,目症凭兹。
针灸经穴之运用:三阴交可治眼睑下垂。眼科锦囊,上睑低垂,轻症者灸三阴交。
医疗案例
【案例一】:连女士五十岁,台湾人,住台北市民生路,患眼睑下垂病,两眼皮下垂,看不见物,民国五十五年八月二十五日,请予诊治,施针三阴交、临泣、阳陵,三次而愈。
【案例二】:刘君,三十四岁,台湾人,住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两眼皮下垂,并视双影,民国五十六年六月间,求予诊治,经取前穴,施针六次痊愈。
主治病名 目视双影
歌诀 目视双影目惚恍,览观一物便成双。天柱养老头临泣,光明络却肝俞康。
特效主治 目视双影,视物双影,复视,双重影像
特效穴道 天柱,养老,头临泣,光明,络却,肝俞
穴位介绍 天柱:在项之后部发际大筋外廉之陷中。 养老:在手腕后一寸,踝骨上陷中。
头临泣: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 光明:在外踝上五寸。
络却:在百会后一寸去中一寸五分。 肝俞:在第九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古人治疗经验
大成载:天柱能医目冥视,养老可医双影。
标幽赋: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取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眼痒眼痛,泻光明于地五。
医疗案例
【案例一】:冯女士,三十一岁,山东人,住台北市水源路,患目视双影病,看一物成两个,满心烦燥不安,经宋先生介绍,民国五十四年三月二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天柱、养老、头临泣、光明、络却,肝俞,先后施针三次痊愈。
【案例二】:吴X华,男,九岁,山东潍县人,住台北县南港镇中南街,患双影病,三月有余,遍求中西医,均属罔效,经李先生介绍,民国五十八年二月九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数次而告痊愈。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视物双影:两眼所视为双重影像,也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复视,diplopia』,一种症状,表现为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影像。最常见的原因为眼肌麻痹。如果用手分别将左眼及右眼遮起来,会发现其实两眼所接受的影像并不完全相同,在正常情况下两眼所接收的影像会透过大脑的整合,产生单一且具有立体感的画面。复视的症状又分成单眼复视及双眼复视。如果闭起一只眼,而重迭影像仍然存在的话,那问题便出在眼球本身,如角膜不规则、严重散光、角膜不整、白内障、水晶体脱位、黄斑部病变等,这种现象以单眼视物复视仍然存在,就称为『单眼复视』。所谓『双眼复视』,就是两眼同时看会有双影出现,但遮住一眼时,复视就消失,通常是因为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或肌肉异常所造成,女性要特别注意是否有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糖尿病,男性则要注意是否为糖尿病所引起的第三或第四对脑神经麻痹,此外脑瘤的可能性也不可忽略。尤其过了中年以后,若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可能因为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其血液循环有障碍,两眼因神经麻痹造成双眼运动失调会突然发生影像重迭的现象。
主治病名 两眼红肿
歌诀 两眼红肿泪眵多,满目乱丝难消磨。攒竹头维丝竹空,耳尖太阳病可瘥。
特效主治 两眼红肿,眼睛红肿,眼睛痛痒,眼睛分泌多,流眼泪,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针眼,眼睑的皮脂腺细菌感染发炎,砂眼,结膜充血,眼睛灼热,刺痛,雾视,易流泪,有异物感,怕光流泪,结膜严重充血水肿,眼屎过多,眼睛充血痒痛
特效穴道 攒竹,头维,丝竹空,耳尖,太阳穴
穴位介绍 攒竹:在两眉头陷中。 头维:在额角入发际,本神旁一寸五分,神庭旁四寸五分。
丝竹空:在眉梢外端陷中。 耳尖:在耳翼上尖端,折耳取之。
太阳: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审视瑶函玉:目有五轮,属乎五脏,上下眼胞属脾土,脾主肉,故曰肉轮。大小眦属心火、心主血,故曰血轮。白睛属肺金、肺主气,故曰气轮。青睛属肝木、肝主风,故曰风轮。瞳神属肾水、肾主水,故曰水轮。是知目者,五脏精华之所系也,凡暴赤疼痛,畏日羞明,名曰外障、实症也。久痛昏花,细小沉陷,名曰内障,虚症也。实者由于风热,虚者出于血少也,两目红赤,色似胭脂,或赤脉贯睛,怕日羞明,甚则泪下,此病多属风热上乘,或火郁于上,以致目球充血,故目赤而疼,若因肝热上凌者,则多赤而不甚疼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宋君四十五岁,山东人,住台北市基隆路一段,患两眼红肿,目胞似铃,红丝满目,畏光怕日,痛苦难忍,民国五十四年三月十六日,求予诊治,经施针:攒竹、头维、丝竹空、耳尖、太阳,均刺血二次,其病节止。
【案例二】:邵女士二十五岁,台湾人,住台北县三重市过圳街,患两眼红肿,满目乱丝,眵泪模糊,怕日羞明,历经七年余,民国五十七年十月六日,即古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经高先生介绍,请予诊治,即取前穴,先后施针二次而愈。
主治病名 近视
歌诀 近视清明远视昏,覩物蒙胧似云侵。复溜侠溪迎天柱,目窗光明曲泉针。
特效主治 近视
特效穴道 复溜,侠溪,天柱,日窗,光明,曲泉
穴位介绍 复溜:在足内踝上二寸,筋骨陷中。 侠溪:在足小趾次趾歧骨间,本节前陷中。
天柱:在项之后部发际大筋外廉之陷中。 目窗:在头临泣后一寸五分。
光明:在外踝上五寸。 曲泉:在膝内辅骨边,屈膝横纹大筋上小筋下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近视清明远视昏,阳光不足被阴侵。注:能近怯远者,非生成近视,谓平昔无此证,忽视物近则明了,远则昏暗也,由其人阴气偏盛,阳气不足,阳被阴侵,是以光华不能发越于远也。
【分析二】:此症有先天性,有后天性,先天性者,医治较难,后天性者,或因目力使用过度,精血受损,以致目失所养,内经曰,目得血而能视,本症多因血液虚少,光华亏损,致使肝血不足,而成此疾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汤小姐,十九岁,湖南人,住台北县土城长风三村,患近视,戴眼镜一百度,民国五十九年四月二十曰,求予诊治,施针目窗、侠溪、天柱、复溜,光明、曲泉,先后医治两次而愈。
【案例二】:又民国五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滕君介绍台湾籍家住土城乡员林村吕氏兄妹四人同来诊治近视,吕小霞十六岁患近视二百度施针十六次,吕x华十三岁,一百余度,施针七次,吕x美十一岁八十度,施针两次,均已视力复原。惟其兄年十八岁,七八百度,戴近视眼镜已三年,施针二十余次,未见显著效果。轻度近视者施针有效,配戴眼镜之高度近视者,治疗效果较差。
主治病名 青盲
歌诀 青盲失明不见物,瞳孔无损眸如常。肝俞络却循天柱,曲泉养老灸商阳。
特效主治 青盲、眼底退行病变、或继发于多种眼病的视神经萎缩、或黄斑变性、皮质盲、脑部肿瘤等引起的视物不清,患者视力逐渐下降,但眼睛外观正常
特效穴道 肝俞,络却,天柱,曲泉,养老,温灸商阳
穴位介绍 肝俞:在第九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络却:在百会后一寸,去中一寸五分。
天柱:在项之后部发际大筋外廉之陷中。 曲泉:在膝内辅骨边,屈膝横纹大筋上小筋下陷中。
养老:在手腕后一寸,踝骨上陷中。 商阳:在食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青盲,诗疏:有眸子而无见曰蒙,即今之青盲者也。生理学名词:色盲之一,患者于诸色中,独不能辨青色。
【分析二】:青盲眼:青盲者瞳孔如常,无损无缺,略无变态,惟视物不见,其原因多由七情内伤,损其精血因以致目失所养,最为难治,若高年及病后,或心肾不充,而成斯症者,虽治不愈。雀目俗称雀盲,亦称鸡盲,目科谓之高风内障,其状至晚不见,至晓复明,乃由血虚所致。内经曰:目得血而能视,血虚则不能视也。(见针灸学)
生理分析 瞳孔,生理学有云:睛球前面之小孔,由此摄外物之光线,以达于网膜之黄斑,常应光线之强弱,而伸缩其虹彩膜,以增减瞳孔之大小。眸,目中瞳仁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江X台,男,十六岁,河南人,住台北县景美镇中正路,患两目青盲,历经年余,对面看不见物,其行路似盲人,经其至友崔先生推荐,于民国五十五年二月十九日,求予诊治,即取天柱、养老等穴并按上法施治,先后针疗十一次,而告痊愈。
【案例二】:刘X玉小姐,十四岁,台湾人,住台北县石门乡老梅村大丘田,患眼疾,右眼看不见物,左眼微轻,经眼科名医检查,系属青盲眼,后经蒋女士介绍,于民国五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求予诊冶,即依上法施治,先后针疗七次,完全复原而愈。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青盲:古来有三种解释:(1).乃是指色盲的一种,患者于各色中,唯独不能分辨青色者,故称为『青盲』。(2).病名,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眼病。由眼内压力增高所引起,类似『青光眼』。(3).乃是指眼睛的黑睛与瞳神之气色、形态正常,但视力却严重下降,甚致失明的慢性内障眼病之一。相当于西医的『眼底退行病变,或继发于多种眼病的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皮质盲、脑部肿瘤』等。孙培荣医师医案的『青盲』乃是属于第三种种说法,此种说法始见于《神农本草经》、隋代《诸病源候论》对本证作了详细描述,认为青盲之证,眼外部及瞳神、气色、形态无异,仅视物体渐糊不明。需注意:不要认为目盲就是青盲,若看不见且眼睛瞳孔气色稍有改变,此乃内障,而非青盲。本病常以疏肝解郁,活血祛瘀,益气养血,补肝益肾为治则。青盲多由肝郁气滞,血瘀,精气不能升养于目﹔或因禀赋不足,纵情嗜欲,肝肾不足,精血耗损,目失涵养,而致神光泯灭。亦有命门火衰,以致脾肾阳虚,精微不化,不能运精于目,或头目外伤,脉络瘀滞,目系受损而致者。青盲初起视物不清,似有薄纱遮挡,以后日渐加重,犹如隔雾视物,终至失明。但黑睛与瞳神的形态、气色皆如常人,眼底检查,可见到视神经乳头色泽变淡,直至苍白,血管正常或变细,视乳头边界清晰或模糊,或见视网膜黄斑区,色泽紊乱,或有渗出。若病于脑部,初起眼底无明显改变。
青盲的临床证型有﹕(1).若头晕耳鸣,腰脊酸楚,两目干涩,畏光少泪,视物昏糊,脉沉细,苔薄质红,证属肝肾亏损,治宜补益肝肾,方用明目地黄丸加减。(2).若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眼底视神经乳头色淡,脉细弱,苔薄质淡,证属气血二亏,治宜益气养血,方用十全大补丸加减。(3).若纳少便溏,头晕肢冷,眼底见有黄斑区光泽紊乱,或有渗出,脉沉细,苔薄舌质淡嫩,证属脾肾阳虚,方用右归丸加减。(4).若见胸闷胁痛,情志抑郁,脉弦数,苔薄黄质偏红,眼底可见视神经色淡,边界模糊,或在黄斑区有光泽紊乱,脉络有弯曲者,宜疏肝解郁,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5).若见眼内作痛,或有头痛隐作,痛有定处,脉涩,苔薄质边有紫点,眼底可见网膜血管弩张或细,视神经乳头边缘模糊,或苍白,证属气血瘀滞,治宜活血祛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主治病名 眼前飞花
歌诀 眼前飞花障相连,似翳遮睛覩物难。天柱养老太冲效,光明络却肝俞痊。
特效穴道 天柱,养老,太冲,光明,络却,肝俞
穴位介绍 天柱:在项之后部发际大筋外廉之陷中。 养老:在手腕后一寸,踝骨上陷中。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缝间以上寸许,歧骨相连处。 光明:在外踝上五寸。
络却:在百会后一寸去中一寸五分。 肝俞:在第九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目睛原始歌:『天有日月阴阳精,人有二目脏腑精,众精之窠谓之眼,肉精上下两胞名,血精两眦气精白,筋精为黑骨精瞳,约束裹撷系属脑,目精原始要详明。注:天有日月,犹人之有二目也有。天之日月,乃天之阴阳之精而为之也。人之二目,亦人之五脏六腑之精上注于目而为之也,故众精之窠为之眼也,肉之精为上下胞也,血之精为两眦也,气之精为白眼也,筋之精为黑眼也,骨之精为瞳仁也,约束裹撷气血筋骨之精,其系上属于脑,不可不明,此目精之原始也』。
【分析二】:内因为病歌:『内障皆因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脏腑内损精不注,初为内障久成风』。注:此明内障受病之因也,障遮蔽也,内障者从内而蔽也。内障之病,皆因七情过伤,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忧伤肺,过思伤脾,过悲伤心,过恐伤肾,过惊伤胆,脏腑内损,精气不上注于目,故初病内障,久成五风、乌风、绿风、黑风、黄风、青风之患,其证不红不肿,瞳仁色变,而其光失明也。
外因为病歌:『外障皆因六气生,暑寒湿燥火与风,内因召邪乘隙入,随经循系上头中』。注:此明外障受病之因也,外障者从外而遮也,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也,外障之病,皆因六淫所感,然必因其人内热外蒸,腠理不密,相召外邪,乘虚而入,入项属太阳,入面属阳明,入颊属少阳,各随其经之系,上头入脑中,而为患于目焉,其证赤痛肿涩眵泪翳膜遮睛也。
内障初患久变五风歌:『内障初患如好眼,生花视物雾烟中,隐隐似翳瞳失彩,久变黄绿黑乌青,黄风雀目久金色,绿色时见花白红,头旋额鼻目牵痛,黑风见黑绿风同,乌风亦与绿不异,但痛不旋乃乌风,头旋不痛青风证,瞳黄黄风发脾经,浅绿如白肺经发,黑色黑风肾经名,乌带浑红心经病。青是青风属肝经。外因头风痛引目,脑脂热注忽失明,内因精伤不上注,左右相传渐渐盲,或兼外因皆赤痛。内因不足补其精』。
注:内障初患,如同好眼,但视物常见五色花飞,昏而不明,如在漆烟之中,瞳中隐隐似翳,渐无精彩射人,其瞳色或变黄白。绿青、乌黑、浑红无定,久则成五风内障之证也,黄风者,初病雀目,日久变黄色,甚而如金。难治之证也。绿风者,初病眼前时见白花红花,头旋两额侠鼻痛牵两目,日久瞳变浅绿如白之色。黑风者,初病与绿风相同,但时见黑花,日久瞳变昏黑之色。乌风者,初病亦与绿风之证不异,但头痛而不旋晕,眼前常见乌花,日久瞳变乌带浑红之色。青风者,初病亦与乌风相同,头虽旋晕而不痛,眼前常见青花。日久瞳变青色。其五风发病之源,黄风则发于脾经,绿风则发于肺经,黑风则发于肾经,乌风则发于心经,青风则发于肝经。然风有五,其致病之由,则有二,一曰外因,必因头风,其痛引目,上攻于脑,脑脂与热合邪,下注于目,而致两目忽然失明也另一曰内因,必因内伤腑脏,精气不上注于目,或先病左目,后及于右目,或先病于右目,后及于左目,左右相传,两目俱损也。外因证属有余,多兼赤痛,内因证属不足,多不赤痛。
医疗案例
【案例一】:刘君,六十二岁,山东诸城人,住屏东,患眼疾视物不清,数月之久,经医院检查,系白内障,民国五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天柱、养老、太冲、光明、肝俞、络却,数次而愈且光明如昔矣。
【案例二】:李X邨,河北人,年五十岁,住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一四五巷,得眼飞花四年余,于六十年十二月九日来所求诊,照前穴施针,先后施针四十八次,完全复元如昔。
主治病名 鼻头红肿
歌诀 鼻头红肿血瘀凝,胃火熏肺酒皶形。棱针点刺毒血放,毒血出尽疾自平。
特效主治 鼻头红肿,酒皶鼻,鼻部及其周围出现鲜红色斑点,酒渣鼻,红鼻子、酒糟鼻、鼻赤,玫瑰痤疮
特效穴道 鼻头局部患部起泡处,用棱针点刺,出净毒血即愈。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酒皶鼻生准及边,胃火熏肺外受寒,血凝初红久紫黑,宣郁活瘀缓缓痊』。注:此症生于鼻准头,及鼻两边,由胃火熏肺,更因风外束,血瘀凝结,故先红后紫,久变为黑,最为缠绵。
古人治疗经验 在患部起泡处,用棱针点刺,出净毒血即愈。
医疗案例
【案例一】:郁君,年三十二岁,河北人,住台湾省台北市,患鼻头红肿病,已扩展至两颧,遍生小血泡,偶触或擤鼻洗面,擦破即流血水,已三年之久,经其同仁曹先生介绍,于民国四十二年秋,求予诊治,即以棱针点刺小血泡,放出血水,先后施针月余,渐告痊愈矣。
【案例二】:于女士,年三十八岁,山东人,住安东街七十三巷,患鼻头红肿病已数年,感觉鼻子特别难过,影响满面不舒,或有磨擦即能流出血水,虽各处求医服药等,均属罔效,民国五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来所求治,经用上法治疗,数次而告痊愈。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酒皶鼻:(皶,注音ㄌㄨˊ) 。病名,患者鼻部及其周围出现鲜红色斑点,再逐渐变成暗红色,其上并有无数微血管分布,且形成结节及肿疡,能从结节中挤出皮脂分泌物,可以四环霉素治疗。现代医学称为『酒渣鼻』,酒渣鼻由于鼻头通红,形以酒渣,故称『红鼻子、酒糟鼻、鼻赤』,又名『玫瑰痤疮』。此症好发于30至50岁的中年人,女多于男,但男性病情重于女性,发病期也较早。酒渣鼻不是嗜酒者专利,皮脂腺发达者皆可能患病,虽然嗜酒者常发生酒渣鼻的现象,但并非此症就是爱喝酒人的专利,形成酒渣鼻的原因至今尚无定论,通常在嗜酒或常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罹患皮肤病、内分泌失调、便秘、胃肠不佳、消化不良、毛囊虫寄生、情绪激动及冷热刺激等情况下较易引发,此外长时间浓妆、卸妆不彻底也会引发局部微血管扩张,而产生酒渣鼻。据统计,家族中有酒渣鼻者,其罹患本症的机率也会升高。酒渣鼻发病三部曲为『红斑、丘疹、鼻赘』。酒渣鼻的发生部位,以鼻尖、鼻翼为主,其次为两腮、下巴和前额,呈对称分布,症状以红斑、丘疹、脓胞及毛细血管扩张为主。其可依病情轻重分三个进行期:(1).红斑期:当饮酒或进食辛辣、热等刺激性食物或运动、情绪不稳时,就会发生患部潮红现象。初为暂时性,后转为持久不退。(2).丘疹期:或称微血管扩充期,为红斑期之加重症状,患处出现红色丘疹,甚至结节。(3).鼻赘期:丘疹状的扩大,皮脂腺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而使鼻部肥大、变形。本症病程发展缓慢,时轻时重,多年不愈,因此一旦感觉脸部特别会出油,且鼻子呈红色、肥大时,就应立即找皮肤科诊断。不过现代西学对于酒渣鼻的治疗,并无特效的治疗法。孙培荣医师所提供的放血疗法,只要消毒得宜,倒不失为一个有效又无副作用的疗法。
主治病名 鼻渊
歌诀 鼻渊脑肺受风寒,气息不通涕如泉。风池内庭通天刺,神庭上星迎香连。
特效主治 鼻渊,脑漏,脑渗,鼻窍时流浊涕量多不止,急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鼻流浊涕,鼻生瘜肉,鼻痔,鼻瘜肉
特效穴道 风池,内庭,通天,神庭,上星,迎香
穴位介绍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
内庭:在足次趾中趾之间,脚叉缝尽处之陷中。
通天:在承光后一寸五,百会前半寸去中行一寸半。
神庭:在鼻尖直上,入发际五分。 上星:在鼻尖直上,入发际一寸。
迎香:在眼下一寸五分,禾髎斜上一寸,鼻洼外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素问云: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鼻塞者,肺寒也。鼻流清涕者,肺风也。若鼻中常出浊涕,源源不断者,名曰鼻渊,此脑中受寒,久而不散,以致浊涕常流,如泉水涓涓耳。然鼻渊初起时多出于寒,日久则寒化为热。更有鼻生瘜肉,名曰鼻痔,窒息不通,臭不可近,痛不可摇。又有鼻中流血不止,名曰鼻衄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王小姐,十八岁,湖南人,住台北市松江路,患鼻渊病,流涕不止,右鼻孔有瘜肉一块,闭塞一气不通,数月之久,民国五十九年三月九日,经于先生介绍,请予诊治,施针『内庭、风池、通天、神庭、上星、迎香』,先后诊治三次而愈。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鼻渊:俗名『脑漏、脑渗』,指鼻窍时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愈,如滴泉水,甚则涕出腥臭的一种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所指的『急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之类的疾病。其症状为:『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久则常感头晕』,是鼻科常见病。如不彻底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不良后果。『鼻渊』一名首见于《素问?气厥论》,其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而止也』。之后历代医学对鼻渊的论述也较多,依据内经『脑渗为涕』的论述,提出『脑漏』、『脑渗』等病名。鼻渊有虚实之分,其病因也有不同,实证多由肺经风热或胆腑郁热或脾胃湿热等循经上扰,结滞鼻窍,灼伤肌膜而成。虚证多由肺气虚寒或脾气虚弱鼻窍失于气血之养,肌膜败坏而成。
主治病名 鼻内痛痒
歌诀 鼻内痛痒干燥酸,搓揉难解泪涓涓。迎香上星通天效,合谷兼求肺俞安
特效主治 鼻内痛,鼻内酸痒,鼻内干燥
特效穴道 迎香,上星,通天,合谷,肺俞
穴位介绍 迎香:在眼下一寸五分禾髎斜上一寸,鼻洼外五分。
上星:在鼻尖直上,人发际一寸。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通天:在承光后一寸五,百会前半寸,去中行一寸半。
肺俞:在第三椎下,去脊两旁一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鼻病有多种:有『鼻内痛痒、鼻流清涕、鼻血不止、鼻孔烂穿、鼻内生虫、鼻内生疮、鼻外生疮、鼻中生痔、鼻梁窒痹、鼻头红赤、鼻大如拳疼痛欲死、鼻塞出水,日久不闻香臭、鼻中生毛一昼夜可长一二尺,渐粗如绳痛不可忍,鼻垂红线尺许,疼甚欲死者有之。(见验方)
医疗案例
【案例一】:孙君,三十六岁,山东蓬莱人,住台北市通化街,患鼻内酸痒症,鼻头红赤,鼻中干燥痛痒难忍而二目酸胀,涕泪直流,头脑发晕,搓揉难解其痒,民国五十六年四月一日,求予诊治,即施针『迎香、上星、通天、合谷、肺俞』,而告痊愈。
【案例二】:鹿女士,五十岁,河南人,住台北市临沂街,患鼻内酸痒难忍,历时三年,中西名医求遍,均作罔效,于民国五十八年元月二十八日,请予诊治,即取上穴,先后针疗四次而愈。
工作小组加注
鼻内会酸痛痒或干燥,这是一种症状,其可能导致的病包括有:『感冒时鼻子流涕,或过敏性鼻炎,或肥厚性鼻炎,或萎缩性鼻炎,或鼻窦炎,或鼻瘜肉』
主治病名 鼻中衄血
歌诀 鼻中衄血属多经,倘流不止昏晕生。合谷风府连天府,继刺迎香配上星。
特效主治 鼻中衄血,鼻衄,流鼻血
特效穴道 合谷,风府,天府,迎香,上星
穴位介绍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风府:在项后入发际一寸,脑户后一寸五分。
天府:在腋下三寸,肘腕上五寸,鼻尖点黑到处。 迎香:在眼下一寸五分,鼻洼外五分。
上星:在鼻尖直上,入发际一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衄血阳络伤也,下血阴络伤也。太阳主外,春夏主外,故从春至夏衄血,属太阳。阳明主内,秋冬主内,故从秋至冬衄血,属阳明也。衄血出于鼻,手太阳经,上〈出页〉抵鼻,目下为〈出页〉。足太阳经,从巅入络脑,鼻与脑通。手阳明经挟鼻孔,足阳明经,起鼻交额中。四经皆循鼻分,故皆能致衄。太阳行身之表,经云:太阳为开,是春生夏长,阳气在外,有开之义,故春夏衄者太阳。阳明行身之里,经云:阳明为阖。是秋敛冬藏,阳气在内,有藏之义,故秋冬衄者阳明。尤怡曰:少阳之脉,不入鼻额,故不主衄。
医疗案例
【案例一】:项君,年五十岁,山东广饶县人,住台湾省台北市合江街五十八巷。于民国四十四年秋,突患鼻中流血不止,一夜未停,所流出之血,有一面盆之多。有同乡,田先生,与其同院居住,见病情严重于是日晨四时许,适逢大雨倾盆,邀余前往诊治,至其家,视其昏迷,人事不省 ,鼻血仍流,呼之不应,即施针『合谷、天府、风府、迎香,上星』,旋即血止而愈矣。
【案例二】:黎君,年十八岁,山东人,住台北市安东街。于民国五十七年十二月一日晨,突患鼻中流血,忽流忽停,一日未止,以致头脑昏晕,面色苍白,是日晚十二时许,来本所叩门求治,当即施针上穴而告痊愈也。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衄(音nǜ,ㄋㄩˋ):『衄』与『衂』为异体同义字,都是指鼻孔出血,流鼻血。计算机注音输入的注音ㄋㄧㄡˋ,是不对的发音。
主治病名 鼻中流涕
歌诀 鼻中流涕最难闻,俗称脑漏头闷沉。神庭上星通天效,内庭迎香风池循。
特效主治 脑漏,鼻渊,脑渗,鼻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愈,涕出腥臭,急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鼻流浊涕,量多不止
特效穴道 神庭,上星,通天,内庭,迎香,风池
穴位介绍 神庭:在鼻尖直上,入发际五分。 上星:在鼻尖直上,入发际一寸。
通天:在承光后一寸五,百会前半寸,去中行一寸半。
内庭:在足次趾中趾之间,脚叉缝尽处之陷中。 迎香:在眼下一寸五分,鼻洼外五分。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此证内因胆经之热移于脑髓,外因风寒凝郁火邪而成。鼻窍中时流黄色浊涕,若久而不愈,鼻中淋沥腥秽血水,头眩虚晕而痛者,必系虫蚀脑也,即名控脑砂。
【分析二】:按此病,俗称脑漏,或因流行性感冒,或因急性传染病,或新生鼻茸等,皆为本病引发。本病之主征,为鼻内恶臭,嗅觉减退,有粘液似脓,或脓样之鼻汁,分泌外滴,患部有压感,或疼痛,重症时,鼻根、眼窝,发生钝痛,眉毛上方之神经亦疼。
医疗案例
【案例一】:孙女士,年七十三岁,浙江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患脑漏症数年之久,初起鼻流清涕,臭气难闻,头顶沉闷,鼻内酸疼难忍。民国五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来所求治,经施针『神庭、上星、通天、迎香、风池』,继续针治月余,渐渐痊愈。
【案例二】:王女士,五十七岁,江苏人,住台湾省台北县永和镇永利路,患脑漏病年余,日夜不止,流入口内,直往喉咙而下,腥臭难闻,终日昏昏如睡,二目难睁,于民国五十六年八月十四日,来所求治,针取上穴,继续诊治而愈。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鼻渊:俗名『脑漏、脑渗』,指鼻窍时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愈,如滴泉水,甚则涕出腥臭的一种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所指的『急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之类的疾病。其症状为:『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久则常感头晕』,是鼻科常见病。如不彻底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不良后果。『鼻渊』一名首见于《素问?气厥论》,其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而止也』。之后历代医学对鼻渊的论述也较多,依据内经『脑渗为涕』的论述,提出『脑漏』、『脑渗』等病名。鼻渊有虚实之分,其病因也有不同,实证多由肺经风热或胆腑郁热或脾胃湿热等循经上扰,结滞鼻窍,灼伤肌膜而成。虚证多由肺气虚寒或脾气虚弱鼻窍失于气血之养,肌膜败坏而成。
主治病名 鼻塞
歌诀 鼻塞不通风伤肺,风冷伤肺津液凝,迎香上星通天效,继刺合谷及内庭。
特效主治 鼻塞,鼻窒,慢性鼻病,慢性肥厚性鼻炎,鼻窦炎,鼻瘜肉增生,萎缩性鼻炎等造成的鼻塞。
特效穴道 迎香,上星,通天,合谷,内庭
穴位介绍 迎香:在鼻洼外五分。 上星:在鼻尖直上,入发际一寸。
通天:在百会前半寸,去中行一寸半。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内庭:在足大趾次趾外间陷中,足阳明胃脉所溜,为荣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云,皆因伤寒未解,毒气冲脑,或生鼻痔,脑中大热。鼻为肺之窍,风冷伤肺,津液凝滞,则鼻塞不通,或风热袭肺,鼻膜炎肿,亦成鼻塞不通之病。
医疗案例
【案例一】:萧女士,二十一岁,台湾嘉义人,住新生南路一段,患鼻塞不通数年,于民国六十年十二月廿一日,求予诊治,经针迎香、上星、通天、合谷、眉冲、计疗十一次,而告愈也。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鼻窒:窒:即窒塞之意,鼻窒即鼻塞(古人称鼻窒即多指鼻塞症状)。鼻窒为慢性鼻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生。无季节性和地区性、本病在受凉、受湿后症状更加明显。会造成鼻窒的现象在临床上常因反复性感冒,慢性鼻炎,鼻过敏,或长期服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会使鼻甲肿胀充血,成为一种代偿性『慢性肥厚性鼻炎』,所谓肥厚性鼻炎乃指鼻甲不正常充血肿胀。在鼻腔中,鼻甲表面有丰富的血管组织,相当有伸缩能力,负责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湿度,当过冷或过干的空气通过鼻甲,其鼻甲会发挥调节功能,自律神经引发反射动作,而适时收缩或扩张血管来因应,例如冷空气可使海绵体充血而胀大,使鼻黏膜接触冷空气的面积增加(加温作用),如此可减少冷、燥空气直接进入咽喉、气管,来降低上呼吸道感染。但这样短暂性的鼻塞是属于正常的,如果鼻塞持续数周(表示鼻甲持续性充血发炎)并伴有鼻涕或鼻水,此时鼻甲黏膜肿胀阻塞,若感冒延误治疗,鼻甲就会肥厚增生,造成慢性鼻腔发炎(例如:慢性肥厚性鼻炎、鼻窦炎、鼻瘜肉增生、萎缩性鼻炎)。肥厚性鼻炎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日久、特点为:(1)间歇性:白天、温热、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塞冷时鼻塞加重。(2)交替性:鼻子两侧交替性鼻塞,或侧卧时居下侧之鼻窍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3)持续性:病情严重者、则呈持续性鼻塞。涕黏甚则脓状而不易擤出,再严重则经口呼吸(上呼吸道黏膜容易干燥,引发气管上病变、如气管性哮喘)。病理检查,可见鼻膜黏肿胀,以下鼻甲为甚,若鼻窒日久,可致鼻甲硬实不消,像月亮表面,凹凸不平,呈桑椹样。
主治病名 口眼喎斜
歌诀 口眼喎斜最惟惨,目中流泪口流涎。迎香相对夹承浆,地仓颊车可救偏。
穴位介绍 迎香:在眼下一寸五分禾髎斜上一寸,鼻洼外五分。
夹承浆:在承浆穴,旁开一寸处。 地仓:在口吻旁四分。
颊车:在耳下八分,曲颊端,近前陷中,侧卧开口有空。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针灸大成:治症总要第二十九,此病或因醉卧当风,贼风串入经络,痰饮流注;或因怒气伤肝;或因房事不节,故得此症。口角下倾,言语障碍,舌向患侧倾斜流涎。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余经:患此病者众多,中病期浅者,不日可愈,中病既深者,须频加针治始可痊愈。中病较轻者即口眼喎斜,自感饮食不便;重则流泪流涎;甚则半面头颈脸耳皆疼;更甚者,痛苦号呌,寝食不安且勿分男女老幼均有患者。
医疗案例
【案例一】:高君,四十四岁,山东费县人,住台湾省宜兰县东港路东村里,民国四十年秋,患口眼喎斜病,曾住医院月余,并无好转,且日形加剧,口不能言,舌伸口外很长,右眼球喎得破裂,流出黑水,气息奄奄,后事已备,适有张先生,系其同乡,(住台北市基隆路)邀余前往诊治,即乘快车,至深夜一时许,始抵高君住处,斯时患者右眼球已破裂失明,立即开始施针地仓、颊车、迎香、颊承浆,继续针治,而告痊愈,身体强壮如昔,惟医治过迟,右眼失明,殊遗憾耳。
【案例二】:刘君,五十七岁,原籍山东文登人,侨居韩国,住南韩汉城市永登浦区,患口眼蜗斜病,民国五十七年十月十八日,乘飞机来台湾,复至本所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继续针疗数次,而告痊愈。
【案例三】:亲 申君,美国人,其夫人,冯女士,二十八岁,住台湾省台北市信义路,患口眼喎斜病月余,民国五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求予诊治,施针上穴,数次痊愈。
主治病名 口苦舌干
歌诀 口苦舌干心烦燥,多属三焦火上升,复溜关冲二间妙,金针收效捻指中。
穴位介绍 复溜:在内踝上二寸,筋骨陷中。 关冲:在无名指外侧,去爪甲如韮叶。
二间:在食指本节前横纹尖端,赤白肉际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云:三焦热气壅上焦,口苦舌干岂易调,针刺关冲出毒血,口生津液病俱消,又云,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
【分析二】:内经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人心湛寂,欲想不兴,则精气散在三焦,荣华百脉,及其想念一起,欲火炽然,翕撮三焦,精气流溢,并于命门,输泻而去,故号此府为之三焦。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难经三十一难,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下焦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
医疗案例
【案例一】:应女士,年五十九,河北人,家住永和环河西路四巷,患口苦舌干病月余,民国六十一年二月一日求余诊治,经施针复溜,关冲,二问三穴,立即痊愈。
主治病名 牙噤
歌诀 牙噤俗称锁口风,紧闭难开瞪眸恟。合谷颊车如无应,复针下关与人中。
穴位介绍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颊车:在耳下八分,曲颊端,近前陷中。
下关:在耳前颧骨桥端之下,合口有空,张口则闭。 人中:在鼻柱下沟中央,近鼻孔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针灸大成,治症总要曰:中风、口噤不开,此皆风痰灌注,气血错乱,阴阳不升降,致有此病。
古人治疗经验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疼并面肿,疟疾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百症赋:阳谷侠豁,颔肿口噤并冶。
医疗案例
【案例一】:庄君,三十四岁,山东人,住台北县中和乡,于民国四十四年秋,突患鎻口风病,牙关紧闭,二目急瞪,数日饮食少进,已至危急之际,经同乡李先生偕同,至台北市安东街十五号投本诊所求治,视病情危极,当即施针、合谷、颊车、下关、人中,先后针治六次而愈。
【案例二】:林君,年六十五岁,台湾人,住台湾省台中县清水镇中山路。患鎻口风症,牙关紧闭不开,九日夜少进饮食,于民国五十七年十月十五日,经其女儿陪同,来本所求予诊治,经施针、下关、颊车、合谷、人中,先后诊治四次,其病如失。
主治病名 牙痛
歌诀 牙痛阵阵苦难忍,明判疾因针效高。记取二三间合谷,太溪内庭分根苗。
穴位介绍 二间:在手食指本节前横纹尖端,赤白肉际取之。
三间:在手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去二间约一寸。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太溪:在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 内庭:在足次趾中趾之间,脚叉缝尽处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牙齿者骨之余,属乎肾也。若无故齿长,疎豁而动,则为肾衰惫也。上牙齿属足阳明而牙齿属手阳明,牙痛皆牙龈作痛,则为客寒犯脑,多头连齿痛,为寒邪也,故喜热饮,不肿不蛀也。热者皆为胃火邪风湿热也。火牙疼多肿,喜冷饮,得寒则不疼者,雠仇之意也。蛀牙则曰牙作痛如蚀尽一牙,又蚀一牙作痛也。
古人治疗经验
杂病十一穴:头风头痛与牙疼,合谷三间两穴寻,牙疼三分针吕细,齿痛依前指上明。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经诊治牙疼者众多,种种不一,牙根痛者针太溪,牙龈疼者(即牙根肉疼),针内庭,牙梢疼者针合谷,前牙疼者针二间,中后牙疼者,针三间或合谷,或针天应穴,均有奇效。
医疗案例
【案例一】:孙君午六十岁,山东蓬莱八,住台北市安东街,患牙疼病,常抱头呻吟不停,经同乡杨先生介绍于民国五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夜晚十二时许,来所求治,经施针即愈。
【案例二】:顾君,年五十一岁,江苏人,住台湾省台北县永和镇新兴街,患牙疼病,右腮高肿,头耳皆疼,四日少进饮食,经武先生介绍,民国五十七年十月二十二日,求予诊治,施针合谷,当即痛止而愈。
主治病名 牙根脱臼
歌诀 牙根脱臼风热伤,言不出音口难张,合谷下关太溪刺,复针颊车透地仓。
穴位介绍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下关:在耳前额骨桥端之下,合口有空,开口则闭。
太溪:在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 颊车:在耳下八分,曲颊端,近前陷中。
地仓:在口吻旁四分,近下有脉微动。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验方新编载:牙疼自有多因,有阴虚牙疼,风火牙疼,蛀牙作疼,盘根牙痈,牙根腐烂,牙缝出脓,牙缝出血,牙根胬肉渐长,风热上蒸,牙胀头疼,有牙根破烂。甚至牙骨脱落者,有牙疔、走马牙疳等。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李君安徽人,服务于台湾省台北县社仔,其夫人,年二十九岁,患牙根麻木病,忽而牙龈脱落,全部险将坠掉下,中西医均束手无策。经石先生介绍,于民国五十二年元月九日深夜十二时三十分,来台北市信义路三段余诊所叩门求治,经诊视,系属中风牙根脱臼,倘不急治,满口牙齿,定必全部脱落,当即施针、合谷、下关、太溪、颊车等穴,先后施针五次,牙齿全部复原痊愈矣。
【案例二】:王x芬女士,年四十岁,江苏入,住台北市木栅区富山路,患牙根脱臼病,满口牙齿全部脱离牙根,摇摇欲坠,幸经吴君介绍,于民国五十九年五月四日,请予诊治,即施针上穴四次,而告痊愈。
主治病名 牙缝出血
歌诀 牙缝出血火难消,老年患此命自凋,大二三椎脾胃俞,合谷三里针效高。
穴位介绍 大椎:在督脉,转头不动为大椎。 二椎:在督脉,第二椎。
三椎:在督脉,第三椎。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胃俞:在第十二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合谷:住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两筋间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牙衄牙缝内出血,胃肾二经虚实热,实多口臭牙坚牢,虚者反此当分别。此证由热而成,当分虚实,无论大人小儿,若胃经实热者,则血出如涌,口必臭而牙不动。若胃经虚火者,牙龈腐烂有淡血渗流不已。若肾经虚者,血则点滴而出,牙亦微痛,口不臭而牙痛,或落者。
【分析一】:验方新编注:牙缝出血之病,此名牙宣,亦名牙衄,不外乎阴火内燔,阴虚热极,冲激阳明,发时血流不止,若不急治,则难救也。然高年人,牙缝出血,紫黑血块如涌泉者,乃真阴失守,龙火飞越,倘若三日不止,则最为危险。
医疗案例
【案例一】:区女士,年三十六岁,台湾人,住台北县新店镇二十张路。患牙缝出血,时流时止,已八年之久已面无血色,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疲惫不堪。经张先生推荐,于民国五十六年三月四日来所求治,即针、大椎、二椎、三椎、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继施针数次而愈。
【案例二】:张君,年二十六岁,福建人,住台湾省基隆市信二路。患牙缝出血,历经半年余,于民国五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来所求治,当予施针、大椎、二椎、三椎、脾俞、胃俞、合谷、足三里,先后针治四次而愈。
主治病名 走马牙疳
歌诀 走马牙疳脾热毒,牙肉腐烂齿落速,齿落肉黑难医治,排刺患部可平复。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走马牙疳证不轻,癖积疹痘毒火攻,牙根腐臭随变黑,顽肉难脱不食凶。注:此证多由癖疾积火疹痘余毒上攻,最为迅速,总因积火热毒而成,牙根作烂,随变黑腐,臭秽难闻。若癖积毒火攻牙者,初宜服芦荟消瘠疳饮,脾胃虚者,兼服人参茯苓粥。若疹痘余毒所中者,宜服清瘠解毒汤。外势轻者,俱用溺白散擦之;若坚硬青紫,渐腐穿腮齿摇者,宜芦荟散擦之。如牙缝黑腐不尽,及腐烂深坑,乐不能到,宜用勒马听徽丝塞之,再用手法,去其黑腐肉,见红肉流鲜血者吉。若取时顽肉难脱,坚硬腐烂渐开,以致穿腮破唇,宜贴青莲膏,身热不食者逆。但此证惟癖积攻牙成疳者,好后易犯,由积火时时上攻也,惟在调理饮食得宜,如山药栗子,鹅蟹甜辣等物,俱当禁忌,若稍有疏忽必致复发,慎之慎之。
古人治疗经验
金鉴:若癖积毒火攻牙者,初宜服芦荟消瘠疳饮,脾胃虚者,兼服人参茯苓粥。若疹痘余毒所中者,宜服清瘠解毒汤。外势轻者,俱用溺白散擦之;若坚硬青紫,渐腐穿腮齿摇者,宜芦荟散擦之。如牙缝黑腐不尽,及腐烂深坑,乐不能到,宜用勒马听徽丝塞之,再用手法,去其黑腐肉,见红肉流鲜血者吉。若取时顽肉难脱,坚硬腐烂渐开,以致穿腮破唇,宜贴青莲膏,身热不食者逆。但此证惟癖积攻牙成疳者,好后易犯,由积火时时上攻也,惟在调理饮食得宜,如山药栗子,鹅蟹甜辣等物,俱当禁忌,若稍有疏忽必致复发,慎之慎之。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在患部,用棱针喙刺,放出毒血即愈。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杨先生,广东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三十一巷,其夫人,患走马牙疳,先是牙疼难忍,继则牙根变成黑色,自右门牙至后槽牙肉全黑,渐渐裂口脱骨,肉与牙齿脱离,民国五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深夜十二时,来所叩门求治,急于患部,用棱针排刺,流出毒血,当时疼痛大减,渐渐牙肉黑色变红,次日再施针一次,而告痊愈矣。
主治病名 木舌
歌诀 木舌原属心脾热,忽而肿硬言语拙,商丘少泽关少冲,痖门廉泉针便瘥。
穴位介绍 商丘:在足内踝骨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后有照海,其穴居中。
少泽:在手小指端外侧,去爪甲一分陷中。 关冲:在手无名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少冲:在手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韮叶。 痖门:在督脉,脑后入发际五分。
廉泉:在任脉颔下,结喉上,中央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木舌一证,皆因心脾积热而成,盖脾之脉络在舌下,又舌为心苗,遇火上冲,令人舌肿木硬,不能转动,故名木舌,若不急治,必致难救。 医疗案例
【案例一】:刘君,五十七岁,河南人,住台北市贵阳街,患木舌胀病,言语困难,慢言之略有音,心中一急即ㄧ字难解,经殷先生介绍,民国五十五年十二月六日,来所求治,即取关冲、少冲、痖门、廉泉、施针数次,言语如昔矣。
【案例二】:于女士,西十八岁,山东人,住台北市安东街七十三巷,患木舌胀病,言语无音,顺口流涎,五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求予诊治,施针上穴,三次而愈。
主治病名 舌强
歌诀 舌强心胃火湿痰,欲言无音嗫嚅然,痖门风府三里效,关冲合谷共廉泉。
穴位介绍 痖门:在督脉,脑后入发际五分。 风府:在督脉,脑后入发际一寸。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关冲:在手无名指外侧,去爪用角如韮叶。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廉泉:在任脉,颔下,结喉上,中央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按针灸大成云:此病皆由湿痰滞于舌根,宿热相搏,不能言语,口为脾窍,舌为心苗,心胃火盛者则舌强难言也。
生理分析
舌,舌属司味之器官,在口中,筋纤维所成,能自由运动,表面包以黏膜,神经血管,布满其中故感觉最敏锐处也,亦以为发音之助。
古人治疗经验 百症赋:痖门关冲,舌缓不语而要紧。
医疗案例
【案例一】:董君,六十一岁,江苏人,住台北市爱国东路,患舌强病,舌胀满口,言不出音,并顺口流涎,几与痖人,历时五年,经刘先生介绍,于民国五十五年四月二十日,求予诊治,当施针、痖门、风府及关冲、合谷、廉泉,数次而愈。
【案例二】:朱君,六十四岁,安徽人,住台北市中华商场、患舌强不语,民国五十六年五月一日,求予诊治乃即取上穴,施针五次而愈。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聤耳:(音tíng)。病名,泛指耳窍中流脓的病证。或指耳中出脓带黄色的病证。《诸病源候论》卷二九:『劳伤血气,热乘虚也,入于其经,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聤耳』。引起聤耳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但暴病多属产症,久病多属虚证。实证多由肝、胆、三焦湿热火毒熏蒸所致。本病类似现代西学的『急、慢性中耳炎』。
主治病名 弄舌
歌诀 弄舌时时口内摇,心脾热发口唇焦,先针主穴手三里,后取关少二冲疗。
穴位介绍 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 关冲:在手无名指外侧,去爪甲如韮叶。
少冲:在手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韮叶。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儿热口中摇动者,因心脾有热,以致唇焦舌干,烦热便秽,甚则舌伸口外,动摇不停无可自主。
古人治疗经验
外科,注:此证由心脾实火,与外寒郁遏,凝滞而成,咽喉肿痛,痰涎堵塞,音哑言涩,舌伸不缩,时时摇动,觉舌胀闷,常欲以手扪之,名故弄舌,急刺少商穴,有血者生,无血者死。
针灸大成杂病歌:手三里治舌风舞,此病初起,徧体发热,舌胀吐出口外,且动摇不停。
医疗案例
【案例一】:余诊所在台北市安东街十五号时,民国四十四年秋,有某君,年约三十岁左右,其姓名因日久失记,患弄舌病,舌伸口外,不痛不痒,动摇不停,不由自主,心烦不安,历经月余,求予诊治,经施针、手三里、关冲,少冲、刺血而愈。
【案例二】:沈君,六十三岁,江苏入,住台北市基隆路一段101巷,患弄舌病,舌伸出口外,动摇不停三年之久,名医求遍,均无好转,民国五十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经崔女士介绍,来所求治,经施针上穴三次而愈。
主治病名 白喉
歌诀 白喉病生有单双,危症速治莫彷徨,商阳少商关少冲,棱针出血免灾殃。
穴位介绍 商阳:在手食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少商:在手大拇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关冲:在手无名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少冲:在手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韮叶。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内经载:骤起非火,缓起非寒。虚寒实热,是在明睿者,知所区别。单双喉蛾,又名喉痹,亦曰白喉;生于喉关上者轻,生于喉关下者重,此病喉闭片时,即不可救也。若男子从鼻梁中心,寻至头顶,妇女从后脑,寻至顶上,小儿看两手虎口,如有水泡红子,即用针挑破,喉蛾即破。
【分析二】:针灸大成卷十一载:喉痹,原病式曰:痹不仁也,俗作闭,闭塞也,火主肿胀,故热客上焦,而咽嗌肿胀也。张戴人曰:手少阴少阳二脉,并于喉气,热则内结肿胀,痹而不通则死,后人强立八名,曰:单乳蛾、双乳蛾、单闭喉、双闭喉,子舌胀、木舌胀、缠喉风、走马喉闭。热气上行,故传于喉之两旁近外,肿作以其形似,是谓乳蛾,一为单二为双也。其比乳蛾差小者,名喉闭。热结舌下复生一小舌,名子舌胀,热结于舌中,为之肿,名木舌胀,木者,强而不柔和也。热结于咽喉,肿绕于外觉且麻且痒,肿而大者,名曰缠喉风。暴发死者,名走马喉闭。八名虽详,皆归于火,微者碱软之,大者下散之,至于走马喉闭,生死人在反掌间,砭刺出血,则病已。尝治一妇人木舌胀,其舌满口,令以〈金非〉针锐而小者,砭之五七度,三日方平,计所出血几盈斗。喉痹急用吹乐,刺宜少商,合谷、丰隆,涌泉、关冲。
古人治疗经验
针灸大成卷十一载:尝治一妇人木舌胀,其舌满口,令以〈金非〉针锐而小者,砭之五七度,三日方平,计所出血几盈斗。喉痹急用吹乐,刺宜少商,合谷、丰隆,涌泉、关冲。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陈先生,年四十六岁,河南人,住台湾省台北县永和镇新生路,患白喉病,由上垂下,堵塞咽喉而气息难通,经服药注射,毫无转机,以致群医束手无策,幸有其友人介绍,于民国五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实时乘车前来,请予诊治,余视其病情,甚是险恶,当于少商,关冲、少冲、商阳等穴,用棱针刺出恶血,转危为安,次日复针,其病痊愈矣。
【案例二】:李小妮,女,年岁许,山东莱阳人,住台北市南京东路一段。民国四十二年秋,患白喉病甚严重初当发现时,即二目直瞪,呼吸困难,求予诊治,经施针、商阳、少商、关冲、少冲等穴,用棱针出血而愈矣。
【案例三】:汪女士,年四十六岁,浙江人,住台北县永和镇新生路。患白喉病,从上坠下,形如大枣,饮食不能下咽,欲言无音,呼吸困难,以致危极,群医无策。民国五十七年元月二十九日,经友人介绍,请予诊治,当即施针上穴,均用棱针刺血,先后医疗两次,其病霍然而愈。
主治病名 喉咙肿痛
歌诀 喉咙肿痛气不舒,干咳音哑声难呼,须针液门合鱼际,关冲少商刺血愈。
穴位介绍 液门:在手小指无名指歧骨间陷中,握拳取之。
鱼际:在手大指本节后内侧白肉际陷中。 关冲:在手无名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少商:在手大拇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胸膈上有风热,则咽喉肿痛,风热之邪若盛,则生单双乳蛾,在会厌两傍高肿似乳蛾故名也。热极则肿闭,汤水不下,言语难出,呼吸不通,名曰喉痹。若热极更兼痰盛,则痰涎绕于喉间而影响咽喉,内外肿闭,汤水不下,名曰缠喉风,皆危病也。或针刺出脓血则愈。若溃后不出脓血,仍然肿闭,汤水不下,则死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陈君,山东人,住台湾省台北县中和乡中兴路。其夫人,四十二岁,喉疼似梗卡住,吐之不出,咽之不下,饮食难进,已经多日矣。民国五十三年元月七日,来所求治,经施针、液门、鱼际、关冲与少商,出血三次,其病霍然而愈。
【案例二】:孙君,年四十一岁,湖南人,住台北市基隆路三段,患咽喉疼,迟延半年之久,饮食困难,干咳不停,咳则更甚。民国五十六年九月十九日,求予诊治,经取上穴施针,四次而愈。
主治病名 喉闭
歌诀 喉闭肝肺郁火盛,壅热肿痛咽食难,须刺商阳关少冲,合谷少商针便痊。
穴位介绍 商阳:在手食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关冲:在手无名指外侧,去爪甲如韮叶。
少冲:在手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如韮叶。 合谷:在手大指食指歧骨间陷中。
少商:在手大拇指内侧,去爪甲如韮叶。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外科:注:此证由肝肺火盛,复受风寒,相搏而成,咽喉肿痛,面赤腮肿,甚则项外慢肿,喉中有块如拳,汤水难咽,语言不出,暴起身发寒热,急刺少商穴,或针合谷穴,以开咽喉。又有酒毒喉闭,由酒毒蒸于心脾二经,热壅咽喉,喉肿色黄,其人面赤,目睛上视,若肿发于项外,脓胀痛者,防透咽喉,不可轻针,急用皂角末,吹鼻取嚔,其肿即破。
古人治疗经验
金鉴外科:注:咽喉肿痛,面赤腮肿,汤水难咽,语言不出,暴起身发寒热,急刺少商穴,或针合谷穴,以开咽喉。
金鉴外科:有酒毒喉闭,热壅咽喉,若肿发于项外,脓胀痛者,防透咽喉,不可轻针,急用皂角末,吹鼻取嚔,其肿即破。
医疗案例
【案例一】:刘女士,五十三岁,住台北市云和街,患喉中结泡,形似樱桃,经医院检查,名曰,颗粒慢性喉头炎,经服药注射无效,民国五十六年四月十四日,来所求治,即于合谷、少商、商阳、关冲等穴,施针出血而愈。
主治病名 飞扬喉风
歌诀 飞扬喉风热上壅,上腭红肿气不通,饮食难进恶险症,急于患部用针攻。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飞扬喉风症:此病生于上腭,亦名悬痈,形如紫李,气息不顺,饮食难进,木痛不堪,此脾经蕴热所致,倘不急治,惟恐毒气攻脑,则不可救矣。(见验方)
古人治疗经验 用三棱针喙刺患部,放出毒血即愈。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陈先生:六十六岁,浙江定海人,住基隆市东明路,患飞扬喉风病,上腭红肿,呼吸困难,头面肿胀,饮食难进,民国五十五年十月二十日来所求治,即于患部,上腭红肿处,用棱针排刺,出血而愈。
【案例二】:季君年五十一岁,安徽人,住台北县北投镇,上腭红肿,饮食不方便呼吸困难,有时轻,历经半年,民国五十九年七月二十九日,求予诊治,即依上法施针,先后两次而愈。
主治病名 梅核气
歌诀 梅核气生结咽间,咽中似有一物添,公孙内关上中脘,列缺照海针便安。
穴位介绍 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内侧陷中。 内关:在大陵上两寸。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列缺:在腕侧上一寸五分,两手交叉,食指尽处。
照海:在足内踝下四分,前后有筋,其穴居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妇人咽中如炙脔,或如梅核结咽间,注:千金方云,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即所谓咽中如有炙脔也,俗名梅核气,盖因内伤七情,外伤寒冷所致。
生理分析
咽喉,口腔之深处,通食管及气管之所。咽头,生理学名词,在口腔、及鼻腔之深处,一方通咽头,一方通食道,自头盖底,至第七颈椎止,成一囊状之管,为食道之一部。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陈女士,五十四岁,江西浮梁县入,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患咽喉似有一物,胸中气寒不通,经年累月,呛咳喘促,民国五十六年元月六日,求予诊治,经询及病之由来,其言曰,自民国四十年三月十七日,身受感冒,因食西瓜之后,渐致喉中似有一物,吐之无物可出,咽之无物可下,胸中气塞不通,呼吸不利,时常捶胸,经过捶胸,气息略顺,此病自发生至今,已十六年矣,经过各大医院,检查治疗,均属无效,连年服中西乐,并未间断,仍无好转。余想经过许多名医治疗,均属无效。真奇病也。节予施针、上脘、公孙、内关、列缺、照海,先后针冶三次,十余年之沉屙,从此而愈矣。
【案例二】:孙X康,十九岁,山东莱阳人,住台北市克难街,患梅核气多年,十二月廿九日与其父同来,本所诊治,计十一次痊愈。
主治病名 风寒蛾
歌诀 风寒蛾病风寒积,肿大如李头难低,商阳少商关少冲,棱针出血免悲凄。
穴位介绍 商阳:在手食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少商:在手大拇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关冲:在手无名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少冲:在手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韮叶。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凡患咽喉肿者,名曰风寒蛾,俗名火蛾,病因各有不同。有痰涎壅塞,口噤不开,不能言语,或面赤腮肿。或滴水难下,如忿怒失常,而动肝火,劳伤过度,而动心火,凡此种种,均能使火气上升而成喉风,亦名喉蛾,要皆属火。 医疗案例
【案例一】:刘君年四十五岁,山东潍县人,住台北县新店镇。患风寒蛾病,集于下腭,两人迎部以内。肿大如李,木而且痛,头难下低,饮食不便,于民国五十六年五月六日,来此求治,即就商阳、少商、关冲、少冲,均用棱针点刺出血,肿消痛止而安。
【案例二】:张女士,五十岁,安东人,住台北而敦化北路,患喉咙肿痛,饮食困难,民国五十九年十月十七日,求予诊治,经取前穴施针两次痊愈。
主治病名 喉中无物干咽沫
歌诀 喉中无物干咽沫,似痒非痛呛咳多,液门列缺循照海,二间三里针效卓。
穴位介绍 液门:在手小指无名指,歧骨间陷中,握拳取之。
列缺:在腕侧上一寸五分,两手交叉,食指尽处。
照海:在足内踝下四分,前后有筋,共穴居中。
二间:在食指本节前横纹尖端,赤白肉际取之。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肺骨外廉,两筋间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病属心脾肺三经之火上撮所致。
古人治疗经验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牙疼头痛兼喉痹,先针二间后三里。
兰江赋:噤口咽风针照海,三棱出血刻时安。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余经:患者咽喉中,似痒非痛,似麻非辣,常发呛咳,多属肺胃三焦之火上冲所致,自感咽喉干燥而常觉不舒,呛咳不止,咽沫不停,有时心中烦躁不安等现象。
医疗案例
【案例一】:张君,年四十四岁,山东广饶县人,住台北市爱国东路。患喉中无物,干咽沫病,自生此病,已八月余,常感喉中似有一物,咽之无物可下,吐之无物可出,似痒非痛,似麻非辣,时时难过,呛咳不停。民国五十五年九月三日来所求治,经予施针、列缺、照海、二间、三里等穴,先后三次而愈。
主治病名 紧喉风卜(附缠喉风)
歌诀 紧喉肺胃积热成,咽喉肿胀难出声,须刺商阳与少商,胸现红点用针攻。
穴位介绍 商阳:在手食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少商:在手大拇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韮叶。前胸心窝,倘现红点,用棱针挑破即安。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此证由膏梁厚味太过,致肺胃积热,复受风邪,风热相搏,上壅咽喉,肿痛声音难出且汤水不下,痰涎壅塞之声,颇似泄锯,初发暴速,急刺手大指内侧少商穴,出紫黑血,以泻其热,随手应效者顺,若面青唇黑、鼻流冷涕者逆、若兼项外遶肿,即名缠喉风,其法虽与此证相同,然终属险恶,难治。
医疗案例
【案例一】:严先生,三十八岁,江苏人,住台北县树林镇,突患紧喉风症,初发时,自感恶寒恶热,呼吸困难,内外无形,胸前微胀,饮食难进,内不通气,外似麻木,民国五十二年四月六日,来所请诊,即予施针,商阳、少商等穴,三次而愈。
【案例二】:王女士,三十八岁,浙江人,住台北县士林镇福林路,初起自感左肾部,隐隐作痛,继则右肾亦然,两足畏冷,时热时寒,时发时止,头面胸部,闷胀难忍,呼吸困难,舌有痰护,干吐不出,见暴日更甚,民国五十六年七月五日,求予诊治,施针前穴,及胸前部,有红点现处,用棱针刺出血而愈。
【案例三】:张女士,四十五岁,四川峨眉人,住台北市临沂街,民国六十年十一月十六日,求予诊治,施针前穴六次,而告痊愈了。
主治病名 颈项强直
歌诀 颈项强直难仰视,二目急瞪气息促,大杼风池并阳陵,或针风门与绝骨。
穴位介绍 大杼:在第一椎下,去中行一寸五分。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
阳陵:在膝下外侧,尖骨前之陷凹处。 周门:在第二椎旁,相去脊一寸五分。
绝骨:在外踝上三寸,动脉中寻摸尖骨者是。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颈项强直,此病原属肝肾二经受风,以致颈项强直,二目急瞪,气息喘促,头不能仰视,颈不能转动。(见验方)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李君,三十七岁,山东平度人,住台北市松江路。患颈项强直病,二目急瞪,头不能仰,颈不能转,疼痛难忍。民国五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求予诊治,经施钳大杼、风池、绝骨、阳陵、风门,三次而愈。
【案例二】:彭君,五十五岁,湖北人,住台北市南京东路三段。患颈项强直病三月余,经注射按摩,反而加剧,气不能粗喘,咳不敢高声,卧不得安枕,痛苦之状难言,民国五十六年五月十四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医治而愈。
主治病名 扭颈仰头
歌诀 扭颈仰头折脖风,筋缩目瞪气不通,紧筋之处宜针泻,绝骨阳陵艾火攻。
穴位介绍 绝骨:在外踝上三寸,动脉中寻摸尖骨者是。
阳陵:在膝下外侧,尖骨前之陷凹处。再于筋紧处针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在体为筋,风气通于肝,故诸风为病,皆属于肝木也。掉摇动也,眩昏运也,风主动旋,故病则头身摇动,目昏眩运也。暴,卒也,强直筋病,强急不柔也,风性劲急,风入于筋,故病则卒然筋急强直也。其四拘急疼痛,筋软短缩,乖戾失常,难于转侧,里急胁痛,亦皆风伤其筋,转入里病也。患者颈不能转,目瞪气促,总由内伤七情之郁结,外受风邪所致耳。
医疗案例
【案例一】:吴君四十岁,山东平度入,住台北市敦化南路,患折脖风病,头向左侧扭,颈不能转动,肩胛及臂作痛,民国五十五年十二月七日求予诊治,即施针、绝骨、阳陵、及筋紧处,先后针疗五次而愈。
主治病名 失枕
歌诀 失枕多因贪寐酣,项强难转痛连肩,先取阳辅并阳陵,风池大杼针便安。
穴位介绍 阳辅:在外踝上四寸,辅骨前。 阳陵:在膝下外侧,尖骨前之陷凹处。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 大杼:在第一椎下,去中行一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症:或由感冒及风湿寒冷,或睡眠时,枕头太硬,或高低不宜而致,头向后方牵引不安,如两侧皆痉挛,则作对人点头状,倘头偏于一面者,几乎接近肩胛,而头向左右,作回旋之动摇,强直不舒等。 医疗案例
【案例一】:董君四十九岁,江苏人,住台北市三张犁,患失枕病数日,头不能仰视,颈不能转动,痛连肩背于民国五十五年十月五日求予诊治,经施针,绝骨、阳度、风池、大抒而愈。
【案例二】:刘君,住台北县新庄镇大观路,其夫人三十八岁,患失枕病多日,颈不能转,头不能抬,民国五十六年三月九日,求予诊治,即施针上穴而愈。
主治病名 对口疮
歌诀 对口疮疡颈后寻,约近发际与痖门,人中一针灸三壮,继泻身柱效若神。
穴位介绍 人中:在鼻柱下沟中央,近鼻孔陷中。 身柱:在第三椎之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对口疮症,此疮生于项后正中,发际哑门部位,名曰对口疮,偏生者,名曰偏对口,亦名偏口,根盘宽大,不红不肿,或微微作痛,色暗不明者,乃阴疽也。对口之上生疮,名曰落头疮,亦名截头疮,又名砍头疮,倘若失治,最为险恶也。(见验方)
【分析二】:对口疽,病名,亦称脑后疽,发在枕骨之下,与口相对,故名。初如粟米,焮肿作疼痛,气粗鼻塞,渐大如盘,如盌,红活速溃出稠脓者易治,紫暗难溃,时出血水者难治。 此疮生在项部,于发际正中与口相对,名曰对口,在发际偏生者,名曰偏口:初起色白,大如黍米,粒中含极微细之黑点,奇痒难忍,若指甲抓破,至十数小时,则粒下即起硬核,于外不见,以手摄之为知,数十日则内部坚硬,渐时高起:久则疮口横裂如口,甚者其口能裂耳后,若疮灰紫,其人昏迷,即无救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王君,约四十岁,山东人,住台北市长安东路,颈后中处,发际哑门部,生一疮,红眼白头,疼痛难忍,民国四十二年秋,余诊所设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时,求予诊治,经施针人中、并灸三壮,身柱一针泻之,其疮霍然如失矣。
【案例二】:郭X扬,男,年五十四岁,湖南人,住台湾省台北而建国南路,菜市场内,在项后发际哑门部位而忽生一疮,初起疮头微小,似有发痒,渐致根盘宽大,不红不肿,微似有作痛,后变成红根白头,痒极难忍,寝食俱废,痛苦不堪,日夜不得安眠,二目昏花,颈不能转,顶不能抬,此人系贫民。无力医治,于民国六十年七月十二日,经友人介绍,免费予以治疗,经取人中,身柱,委中放血,每日一次,继续诊疗六天,日渐消失,痛止而愈。
【案例三】:李君,年四十岁,山东平度县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九十九巷,项后右边生一偏口疮,白头红根,小如黍米,痒极难忍,三日之久,民国六十一年二月六日,求予诊治,施针大椎、身柱、委中两次而平复矣。
主治病名 瘰疬
歌诀 瘰疬满项难转头,失治崩溃更可忧,天井少海皆可救,解溪一针七壮瘳。
穴位介绍 天井:在肘尖上一寸,两筋叉骨罅中,拱手取之。
少海:在肘内廉,去肘端五分,屈肘向头得之。 解溪:在足腕上系鞋带处,跗上陷者宛宛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小瘰大疬三阳经,项前颈后侧旁生。注:此证小者为瘰,大者为疬,当分经络,如生于项前,属阳明经,名为湿瘰。项之左右两侧,属少阳经,形软,遇怒即肿,名为气疬。坚硬筋缩者,名为筋疬。若连绵如贯珠者,即为瘰疬。或形长如蛤蜊,色赤而坚,痛如火烙,肿势甚猛,名为马刀瘰疬,又有子母疬,大小不一。有重台疬,疬上堆累三五枚,盘迭成攅。有绕顷而生者,名蛇盘疬,如黄豆结篓者,又名锁项疬。生在耳根,名蜂窝疬,生右耳根,名惠袋疬。形小多痒者,名风疬。颔红肿痛者,名为燕窝疬。延及胸腋者,名为瓜藤疬。生乳旁两胯软肉等处者,名为痪疡疬。生于徧身,漫肿而软,囊内含硬核者,名为流注疬。独生一个,在顖门者,名单窠疬。一包生十数个者,名莲子疬。坚硬如砖者,名门闩疬。形如荔枝者,名石疬。如鼠形者,名鼠疬,又名鼠疮。以上诸疬,推之移动为无根,属阳;不移动者为有根,且深属阴,皆不治之证也。瘰疬形名各异,受病虽不外痰湿、风热、气毒,结聚而成,然未有不兼恚怒忿郁幽滞谋虑不遂而成者也。有外受风邪,内停痰湿,搏于经络,身体先寒后热,疮势宣肿微热,皮色如常,易消易溃易敛,此为风毒也。色红微热,结核坚硬缓肿,难消溃迟敛迟,此为热毒也。有感冒四时杀厉之气而成,其患耳项胸腋、聚成肿块,宣发暴肿,色红皮热,令人寒热,头眩项强作痛,此为气毒地。
医疗案例
【案例一】:万君,年四十岁,湖北人,住台北县板桥镇。颈部生瘰疬,多年未愈,民国五十五年二月十五日急来所求治,经予施针,解溪,微出血。灸七壮,继续治疗,渐渐而愈。
【案例二】:马先生,年七十四岁,安徽人,住台北市爱国东路一百七十巷,右颔部入迎下,缺盆上,靠近咽喉生一疙瘩,形似鸡卵,按之如球,隐隐作痛,经历年余,其至友董君介绍,于民国五十六年二月二日,偕同来所求治,经予施针前穴,用前法,先后针灸二次,而告痊愈。
主治病名 扁桃腺肿
歌诀 扁桃腺肿连结喉,喉头狭窄咽食愁,风池侠溪循少商,关冲液门阳谷求。
穴位介绍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 侠溪:在足小趾次趾歧骨间,本节前陷中。
少商:在手大拇指内侧,去爪甲如韮叶。 关冲:在手无名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液门:在手小指无名指,歧骨间陷中,握拳取之。 阳谷:在手外侧腕中,锐骨下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症,古人称颔肿,新名曰扁桃腺肿,多由感冒及诸种刺激而起,有恶性,热性二种,发于小儿者多,有急慢性二种,先为恶寒发热,咽喉干燥,继则扁桃腺肿胀,以致喉咙狭窄,吞咽困难,甚则两边扁桃腺肿大相接,阻碍饮食,或痉挛呛咳,甚则有化脓溃烂之虞。
生理分析
扁桃腺,生理学名词,口中之腺体,在口腔深处。咽头之旁,左右各一,又咽头之上壁及舌根部各有其一,是为口盖扁桃腺及咽头扁桃腺。
医疗案例
【案例一】:蒋女士,四十三岁,江苏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一段四十五巷,患扁桃腺肿胀,以致喉头狭窄,饮食难进,于民国五十四年八月十一日,求予针治,经施针、风池、侠溪、少商、关冲、液门、阳谷,先后针治六次,热退肿消而痊愈。
主治病名 甲状腺肿
歌诀 甲状腺肿形如瘿,眼胀似蛙颈肥隆,关少二冲循中渚,风池廉泉天柱擎。
穴位介绍 关冲:在手无名指外侧,去爪甲如韮叶。
少冲:在手小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中渚:在手小指无名指,本节后陷中。
风池:在项后发际,脑空之下。
廉泉:在颔下结喉上,中央陷中。
天柱:在项后发际,大筋外,去哑门寸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瘿者以缨络之状,瘤者随气留住,故有是名也。多外因六邪,内因七情,忧恚怒气湿痰淤滞而成,皆不痛痒。
【分析二】:甲状腺肥大,旧称瘿气,本病之真因,有谓最初殆由于受副肾,及其它内分沁腺之变化影响,而引起甲状腺机能之变化,渐次交感神经之机能为之旺盛,其结果致发生分泌障碍,而遗传,身体过劳而生殖器异状贫血,外伤为其诱因。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症状:本病之主征,为甲状腺肿胀,颈部肥大而柔软,心悸亢进,其波动传达全胸廓,脉波一分钟百二十达五六十至,眼球突出如蛙眼,上肢震颤,渐波及全身,时常出汗,精神异常。(见针灸学)。余所经历症状,大致相吻合。
医疗案例
【案例一】:谢君,五十二岁,上海人,住台北县新店镇安康新村,患甲状腺肿大病,颈部肥大隆起,两眼球突出似蛙,呼吸迫促,精神不正常,历时六年之久,民国五十九年四月十一日,经其至友武先生介绍来求予诊治,经取穴,天柱、风池、关冲等穴一次而愈。
【案例二】:王女士,四十岁,江苏人,住台北市木栅区富山路,患甲状腺肿大,两眼急瞪,呼吸困难,经武先生介绍,于民国五十九年五月六日,求予诊治,经取上穴施针三次而愈矣。
主治病名 肺结核
歌诀 肺结核病名肺痨 ,重咳痰血热上潮,尺泽太渊足三里,中俞二府肺俞疗。
穴位介绍 尺泽:在肘中约纹动脉中。 太渊:在手腕寸口前,横纹头。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中府:在乳上三肋间,去中行六寸取之。
俞府:在销骨下凹陷中,去中行二寸,平璇玑。 肺俞:在第三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肺结核旧称肺痨,本病主因为咳嗽、喀痰、喀血、潮热、盗汗等,初起并非全部如是,以其病之缓慢,往往不易察觉,随人之体力强弱而进展,初发现感有倦怠,或饮食乏味,渐现咳嗽,或喀少量痰血,间有轻微胸痛,皮肤渐现苍白,一般称为肺病第一期,演进喀痰增多,痰如脓状,不时喀血,或多或少,夜间时有盗汗,肌肉日瘦,午后发热,此类病况,一般称为肺病第二期,病势演进更甚时甚或大量排出脓痰,瘦骨棱增,呼吸困难,声音嘶嗄,一般称为肺病第三期,濒于危期矣。(见针灸学)。腐烂部甚且蔓延全肺,医治甚感棘手。
医疗案例
【案例一】:崔君,四十四岁,山东济宁人,住台南县,患肺结核病,时常吐脓痰,历时十年,曾住医院六年曾经数次照片检查,发现肺叶有几处孔洞,民国五十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尺泽、太渊、三里、中府、俞府、肺俞、继针疗月余,而告痊愈,愈后赠送中轴一帧以作纪念,文曰「天不言化育万物,公不药拔众病苦,唯天为大,唯公则之。」
主治病名 气喘
歌诀 气喘虚实风寒兼、神藏彧中俞府安、风门肺俞厥阴俞,中府尺泽与太渊。
穴位介绍 神藏:在彧中下行一寸六分,平紫宫。
彧中:在俞府下行一寸六分,平华盖。 俞府:在销骨下凹陷中,去中行二寸,平璇玑。
风门:在第二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肺俞:在第三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厥阴俞:在第四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中府:在乳上三肋间,去中行六寸取之。
尺泽:在肘中约纹,动脉中。 太渊:在手腕寸口前,横纹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喘证:呼吸气出急促者,谓之喘急,外侯抬肩欠肚,若更喉中有声响者,谓之哮吼。
【分析二】:然致病之原不一,如气促胸满痰稠,便鞭而喘者,此实热也。气乏息微不能续息而喘者,此处邪也。其中有风寒郁闭而喘者,又有痰饮壅逆而喘者。
火热喘急,火邪刑金作喘者,多口干舌燥作喘,面赤唇红也。
肺虚作喘,虚喘之证,气乏声音短涩。
风寒喘急,肺主皮毛,一受风寒,内闭肺气,则气逆不降,呼吸气急,故作喘也。
痰饮作喘,小儿痰饮作喘者,因痰壅气逆也,其音如潮响,声如拽锯。
医疗案例
【案例一】:林君,五十二岁,台湾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患气喘病多年,因家寒无力求医,民国五十六年元月二十八日,以免费给予治疗,取穴风门、肺俞、厥阴俞、中府、尺泽、太渊,施针数次而愈。
【案例二】:郑君,男,三十岁,台湾人,住桃园县杨梅镇高山里。患气喘病,已有十五年之久,夏季无碍,秋凉辄即复发,冬季为甚,一入冬季,随天气寒冷而转剧,呼吸艰困,夜间卧床,不能呼吸,只有坐困愁城,饮食亦不易下咽,稍一动作或步行,必先休息,始能言语。五十八年八月十五日经沈先生介绍求诊:即依寒喘施针上床,十余次果即痊愈,未再复发。
主治病名 咳嗽
歌诀 咳谓有声嗽兼痰、寒热食风致肺伤、风池风门连肺俞、太渊尺泽合谷当。
穴位介绍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
风门:在第二脊椎之下,去中行一寸五分。 肺俞:在第三脊椎之下,去中行一寸五分。
太渊:在手腕,寸口前,横纹处。 尺泽:在手肘横纹动脉中。
合谷:在手拇指与食指歧骨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咳嗽谓有声有痰,因肺气受伤,动乎脾湿而然也。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故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二者虽俱属病,然又有肺寒肺热之分,食积风寒之别,医者宜详辨之。
【分析二】:肺寒咳嗽,寒嗽者,因平素肺虚喜啖生冷,以致寒邪伤肺,发为咳嗽,其证面色晄白,痰多清稀而鼻流清涕。
肺热咳嗽,火嗽一证,乃火热熏扰肺金,遂成频频咳嗽,面赤咽干,痰黄气秽,多带稠黏也。
食积咳嗽,积嗽者,因小儿食积生痰,热气重蒸肺气,气促痰壅,频频咳嗽矣。
风寒咳嗽,小儿脱衣偶为风冷所乘,肺先受邪,使气上逆,冲塞咽膈,发为咳嗽,嚏喷流涕,鼻塞声重,频唾痰涎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陈君五十一岁,四川人,住台北市,患咳嗽病,气喘迫促,咳嗽吐痰,历经十六年之久,民国五十二年二月七日,施针风池、风门、肺俞、太渊、尺泽、合谷、先后针治二十余次而告痊愈。
主治病名 久咳不愈
歌诀 久咳不愈苦难熬,夜不得眠心自焦,劳宫两穴堪可治,并加中府肺俞疗。
穴位介绍 劳宫:在掌中央,屈中指与无名指,两者之间。
中府:在乳上三肋间,去中行各六寸,与任脉莘盖穴相平。
肺俞:在第三椎下,去脊各一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咳嗽,虚劳门已言之,而未详及外感诸病,因故再言之,肺体属金,尝如钟然,钟非叩不呜、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呜,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呜,医者不去其呜钟之具,而日磨锉其钟,将钟损声嘶,而呜之者如故也,吾愿治共咳者,是观。
【分析二】:风寒初起,头痛鼻塞,发热恶寒而咳嗽,有中塞入里而咳嗽者,有湿气生痰,痰涎稠粘者,若燥火焚金,干咳无痰,有感之风邪,初病在肺,肺咳不已,则移于五脏,脏咳不已,则移于六腑,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咳血者,属脏,此即风寒咳血也。咳而两胁痛,不能转侧,属肝脏,甚则咽肿,咳而右胁痛,痛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属脾脏,咳而腰背痛,甚则咳涎者,属肾脏。咳而吐苦水者,属胆脏。咳而失气者,属小肠腑。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属胃腑。咳而遗屎,属大肠腑。咳而遗溺,属膀胱腑。久咳不止,三焦受之,其症腹满不食,令人多涕唾,面目浮肿气逆,有郁火上冲者,有肾经虚弱者,水衰不能制火者,有肺经生虚热者,有喉痒而咳者,若内伤饮食,口干痞闷,五更咳甚者,乃食积之火,流入肺经,饮食不思,此气弱也。
经云:「微寒微咳,咳嗽之因也。」属风寒者,十居其九,肺有火则风邪易入,久咳不除,变成肺痿,肺疽,虚损劳瘵之侯,慎之!慎之!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李君,男四十八岁,山东莱阳县人,住台北市南京东路六十一巷,患久咳病,三年之久,于民国四十二年秋,求予诊治,经施针、劳宫、中府、肺俞,而告痊愈。
【案例二】:李君,男,五十三岁,山东日照照县人,住台北市安东街,患久咳病,七年之久,民国四十三年五月,求予诊治,经针前穴三次而咳止。
主治病名 心口疼
歌诀 心口痛多食气寒、时发时止屡经年、上中二脘明补泻、斜向巨阙针便痊。
穴位介绍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腕:在脐上四寸。 巨阙:在脐上六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古人谓,脐以上属火属实,脐似下属寒属虚。俗称心口疼者,时发时止,屡年不愈。腹疼之原因众多,有外感寒邪而痛,有脾虚气滞而痛,有食滞而痛,有血凝而痛。凡外感寒邪,多食生冷,以犯胃肠而痛者,其腹柔软,而不拒按。脾胃虚弱,冷气凝滞不通,因而致痛者,其痛绵绵不已。如口腹不谨,强食过饱,或食后坐卧,以致停滞不化,则胸腹胀满,痛不欲食。或嗳气作酸,或跌仆伤损,忧思郁结而痛者,则不胀不满,饮水作呃,遇夜更甚,疼于一处,定而不移。
医疗案例
【案例一】:吴君,五十七岁,江西人,住台北市爱国东路,患胸中疼痛病,三十余年,经乔先生推荐,民国五十二年十月七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脘、中脘,先后医治四次而愈。
【案例二】:黎君,四十一岁,广东人,住台湾省台北县中和乡,患胃痛病,历经六年,其至友李先生介绍,民国五十六年十月七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脘、中脘,两次而愈。
主治病名 狭心症
歌诀 狭心症似真心疼、犹如两物把心擎、公孙内关上中脘、神门少府针便宁。
穴位介绍 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扭脐上四寸。
神门:在掌后锐骨端陷中。
少府:在手掌中,小指无名指本节后骨缝处。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难经曰: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心者君主之官,统属一身,若各经受邪而逆,则干心而痛,谓之厥心痛,即灵枢所云,与背相控善痪,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痛如锥针刺其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太息,肝心痛也。卧若徙居,心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此乃五脏之气相干而痛。外一种为胃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是也,其痛异常,不系各脏相干。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旦夕即早晚也,言死之速也,死期之速如此,以其不可治也明矣。有称狭心症者。
医疗案例
【案例一】:周君,上海人,住台北市安东街一段。其夫人六十六岁,患心口痛病,先感心烦头胀,继心疼难忍,感觉似有两物夹心,不容呼吸,阵阵发作冷汗直流,忽而痛止,发作时间,长短不一,经裘先生之夫人介绍,民国五十五年五月三十日,求予诊治,即施针、内关、神门、上脘、公孙,应手而愈。
【案例二】:温君,二十九岁,浙江人,住台北市建国南路。患心痛病,发作时如同两物夹心,颜面发青,冷汗直流,民国五十五年十月六日,求予诊治,当即施针上穴,其病霍然而愈。
主治病名 心胸麻痹
歌诀 心胸麻痹气不昌、失音昏迷匹肢张、公孙内关针有效、神门少府病即康。
穴位介绍 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内侧白肉际陷中。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
神门:在手掌后锐骨端陷中。 少府:在手掌中,小指无名指本节后之骨缝间。
古人治疗经验
兰江赋:『胸中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神门,主心烦甚,欲得冷饮,心痛,恐悸,少气不足,狂悲狂笑及遗尿失音,心性痴呆,健忘。心者五脏六俯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其脏坚固,邪不能容,容邪则身死。少府,主烦俩少气。悲恐畏人,胸中痛,手倦不伸,疟病久不愈,振寒,阴挺出,阴痒阴痛,遗尿偏坠,小便不利』。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曾经患此病者,先感胸口气闷,渐次心中发麻,自觉由心中向上麻,继而麻至喉咙,以致牙根本麻,同时言语困难,呼吸迫促,卒然仆倒,四肢大张,人事不省,顷刻之间,以致危亟,倘若失冶,惟恐后果不良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严君,四十八岁,四川人,住台北县芦州乡保佑村水湳路,民国五十七年六月七日,晨六时左右即突感胸口隐隐作痛,气不畅通,心中继而发麻,渐渐麻至喉咙到牙根,约有十分钟,昏迷仰卧,四肢大张,不能言语,人事不知,急送来本所,请予诊治,当即施针,公孙、内关、神门.少府、少顷神识清醒,即能言语,病去十之八九,次日复针,其病痊愈,至第三日,突然在两乳中间,皮里骨外忽觉似光芒四射,如锥如刺,痛不可忍,两手抱胸,复来求治,当即施针、膻中、步廊、灵墟,用卧针各刺一针,霍然疼止而愈,关于二次复发,大概余毒未尽,其真理不详。
【案例二】:刘女士,五十一岁,山东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中,民国五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晚十一时三十分,自感胸腔发麻,气不畅通,相继舌麻木硬,言语困难,气息迫促,咳哕不停,四肢大张,仰卧昏迷,由发生此病,先后共有五分钟之时间,二目直瞪,面色青黄,以致危亟,即取穴、公孙、内关、神门、少府、留针约二十分钟许,而告痊愈。
主治病名 心胸胀闷
歌诀 心胸胀闷似火侵、欝结不通呃逆喷、上中二脘足三里、内关相应及公孙。
穴位介绍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
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内侧白肉际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病或因饮食失调,多食油腻厚味,或感受外界之邪,以致脾阳衰惫,不能运化津液,停留于胃中蕴热成痰,故胸脘胀闷,心内发烧,肢体沉重,大便干燥,唇焦口渴,头脑昏胀,腰背酸痛,两胁不舒等症。(见针灸学)。
古人治疗经验
大成有载:『上脘是任脉之会』,难经有云:『肺会中脘』,八脉交会八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足三里,治心胸胀闷,心闷不已,善噫食不下。又云气在于肠胃者取之。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陆先生,四十四岁,安徽人,住台北市,患胸口胀闷,心似火烧,呃逆不停,饮食难入,民国五十三年三月十八日求予诊治,即取上脘,中脘,三里等穴,先后针治三次而愈。
【案例二】:刘女士,四十八岁,山东潍县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中,患胸口胀闷,心似火烧,日嚎夜呌,呃逆上冲不止,身体疲惫,倦怠不堪,服中西乐数剂,均作无效,民国五十五年冬,经予取上穴,霍然而愈。
主治病名 心中动悸
歌诀 心中动悸惕筑筑、怔忡倦怠气短促、流注八法上中脘、泻南补北平肝木。
穴位介绍 八法:公孙,内关是也。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心下筑筑惕惕,怔怔忡忡,谓悸病之状也,饮水多而小便少,水停心下之悸也。
【分析二】:旧称怔忡,心动悸,今谓之心脏扩大,多因热性病引起,患者多为三十岁以上,身心过劳者,本病之主征,为心悸亢进,呼吸迫促,间有咳嗽,眩晕失神,喘息不安等,(见针灸学)。
医疗案例
【案例一】:蔡君,五十三岁,河北人,住台北县板桥镇文化路,经医院检查,系患心脏扩大病,身体瘦弱,倦怠不堪,气喘迫促,呼吸似难接续,颜面失色,行动困难,动则须人扶持.民国五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求予诊治,经用流注八法、公孙、内关、上脘、中脘、神门、小海、复溜、委中、丘墟、阳辅、行间、太冲、各穴轮流施针,继续施治数次,即告痊愈。
【案例二】:康小姐,十五岁,河北人,住台湾省桃园县南门里南华巷。经医院检查,系患心脏扩大,历时二年,脉博速度,一分钟一百三十跳,以致肌黄容枯,骨瘦如柴,行动困难,因此失学年余,经崔先生之推荐,民国五十五年十月十一日,求予诊治,即照上穴施针,先后治疗数次,而告痊愈,复得就读原校行动如常矣。
【案例三】:周君,三十八岁,台湾人,住台北市爱国西路四十八巷。患心脏跳动病,历时三年余,最近加剧似已至极点,言语无音,呼吸迫促,行动困难,左胸部跳动不安,有时吐血盈碗,经住医院,照片检查发现,除心脏扩大以外,靠心房另生一瘤,形似鸭卵,西医云,倘动大手术,危险性很大,经其至友吴先生介绍,民国五十六年十月十五日,求予诊治,即针前穴,四次而愈。
主治病名 心机衰弱
歌诀 心机衰弱精神倦,疲备无力举步迟,公孙内关上中脘,继针少海与后溪。
穴位介绍 公孙: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两筋间。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少海:在肘内廉,节后陷中,去肘端五分。 后溪: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握拳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按人之心力减,则全身血循环之度数亦减,其原理,因组织缺氧,饮食减少,则血液由何而生,脏肺由何荣养,左心室无力量运动脉系统,以致面黄肌瘦,精神疲倦,行动微喘,医家每于此病,谓之难医。惟用脏器疗法治之有效。(见杨华亭书)
医疗案例
【案例一】:刘女士,四十五岁,山东人,住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患心脏衰弱病,夜不得安眠,少气无力,头昏心闷等,于民国六十一年元月廿五日,施针公孙、内关.、上脘、中脘、少海、后溪而愈。
主治病名 胸腔骨瘤
歌诀 胸腔突起一骨瘤、形似鹅卵硬如球、上中二脘丰隆配、公孙内关两相投。
穴位介绍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丰隆:在足外踝上八寸。 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内侧白肉际陷中。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
古人治疗经验
上脘属胃络脾,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可治吐血、痰多、奔豚、伏梁、卒心疼。难经曰:腑会中脘,凡胸腹病皆治。
八脉交会八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玉龙歌:痰多须向丰隆寻,可治胸痛如刺,腹若刀切痛,风痰头痛。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余经患者,此病生于吱骨鸠尾间,俗称心口窝处,突然生一瘤,大似鹅卵,圆如球形,按之很硬觉压迫胸膛,气不流通,自感发烧,隐隐作痛,实难熬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朱女士,五十一岁,浙江人,住台北市仁爱路二段九巷。胸腔突起一瘤,生在歧骨鸠尾之间,形如鹅卵,按之甚硬,感似发烧,隐隐作痛,已八年之久,近则渐渐加剧,坐不能低头,睡不能仰卧历经医院检查数十次之多,据医院名之曰胸腔骨瘤。亟需住院施行手术,否则愈长愈大,压迫心肺,气息不通,后果堪虞也。指定于民国五十六年三月二十二日入院,适余六五贱辰,朱女士提前两天来贺,言及其病之由来,及多次照片检查,并治疗之经过,经余诊断,认为痰气凝聚,决非骨瘤,当即施针、上脘、中脘、丰隆、公孙、内关。先后针治三次,即已痊愈矣。
主治病名 结胸
歌诀 结胸胀满按之痛、辗转烦躁二肋撑、公孙内关足三里、气海中上二脘攻。
穴位介绍 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内侧自肉际陷中。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中腕:在脐上四寸。 上脘:在脐上五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伤寒下之太早,则成痞鞭,卢邪也,大结,谓之大结胸,从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手不可近者。小结,谓小结胸。微结,心下按之方痛,不按不疼也。身有微热,头自汗出,兼有是证者,为水结胸也。漱水不欲咽,兼有是证者,为血结胸也。血瘀不成衄解,或衄未尽,或妇人经来适断,皆能成之。脏结,谓状如结胸,舌胎白滑,脉浮而细也,悉具谓结胸,通腹两胁皆鞭满痛也。此证加之烦躁,凶死可知。
医疗案例
【案例一】:许君,五十四岁,山东人,住台北市安东街,心胸胀闷,满腹硬块,经年累月,隐隐作痛,大便自来不顺,所便零零点点,自生此病至今,已十三年之久,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均未好转,反而加剧且年龄愈大,病情愈重。民国五十六年二月二十日,求予诊治,询其病之来源,许君曰:于十三年前偶因患痢疾,服西乐愈后,渐成此病,而后日益加剧,无日不在治疗,至今已十三年也。余思,古人有云:痢后兜涩太早,痢毒未尽,郁结肠中,致生此病,此理近似,当取内关,公孙、三里、气海、中脘、上脘,针过第一次,腹内稍感舒服,施针三次,腹内即有感动,针过九次大便通泻,所下之物其形如紫李,连连相接,不计其数,自感腹中畅快无比,先后共针十次,十三年之沉屙,从此而愈,周身轻松,月见健康。
【案例二】:顾君,六十三岁,江苏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患心胸胀闷病,牵引两胁及背部胀痛难忍,饮食少进,三日夜未得安眠,民国五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晨三时,前来叩门求治,施针上穴,霍然而愈且精神舒爽矣。
【案例三】:高君,五十四岁,山东昌邑人,住台北县景美镇万盛街,患胸结胀满病,起因由于家庭细故,怒不可遏,胸部忽然胀痛难忍,渐引起耳聋,便结、脚气、腰痛、腿酸、头痛,眼花等多种病症,历时八年之久,经过九处著名大医院,照片检查治疗,均未探出病原,亦无妥善疗法,最后各医院表示,必须施行大手术,方可有救,否则别无善法,民国五十九年五月八日,请予诊治,经施针上穴六次,其病霍然如失矣。
主治病名 乳房疼痛
歌诀 乳房疼痛牵连胸、咳必低声触之疼、内庭太渊倘无应、复刺肩井对天宗。
穴位介绍 内庭:在足大趾次趾外间陷中,足阳明胃脉所溜,为荣水。
大渊:在手腕寸口前,横纹处。 肩井:在肩上陷中,以三指按取,富中指下陷中。
天宗:在肩贞斜上,秉风后,大骨下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丹溪曰:乳房,阳明胃所经。乳头,厥阴肝所属。如忿怒所逆,或郁闷所遏,或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窍不得通,脾气消沮,忧怒郁闷,肝气横逆,致生比疾矣。席弘赋: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
【分析二】:金鉴,注:伤损之证,胸腹痛闷者,多因跳跃、槌胸、闪挫、举重、劳役、恚怒所致,其胸腹善手摸者,肝火伤脾也。如畏手摸者,肝经血滞也。若胸胁闷痛,发热晡热,肝经血伤也。若胸胁闷痛,饮食少思,肝脾气伤也。若胸腹胀满,饮食少思,肝脾气滞也。若胸腹不利,食少无寐,脾气郁结也。若痰气不利,脾肺气滞也。
古人治疗经验 席弘赋: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
医疗案例
【案例一】:王女上,浙江人,住济南路二段,患乳房痛八月余,咳不敢高声,触之则痛,民国五十八年元月七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内庭、大渊、肩井、天宗、两次而愈。
【案例二】:沈君,四十岁,河南人,住台北县中和乡水源路,患乳疼十余日,于民国五十八年元月十六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而愈乳房
主治病名 乳中结核
歌诀 乳中结核如梅李、推之不动时隐疼、行间阳辅循肩井、地五乳根与内庭。
穴位介绍 行间:在足大趾,次趾,合缝处。 阳辅:在外踝上四寸。
肩井:在肩上陷中,以三指揉按中指下陷中。
地五:在足小趾,又次趾,本节后陷中。去侠溪一寸。
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丢中行四寸,平中庭。
内庭:在足次趾中趾之间,脚叉缝尽处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此证乳房结核坚硬,小者如梅,大者如李,推之不动,按之不移,时时隐痛,皮色如常,由肝脾二经气郁结滞而成,形势虽小,不可轻忽,若耽延日久不消,轻成乳劳,重成乳岩,慎之慎之。
【分析二】:乳劳由乳中结核而成,或消之不应,失于调治,耽延数月,渐大如盘,坚硬疼痛,根形散漫,患延胸肋腋下,其色或紫或黑,未溃先腐,皮外霉点,烂斑数处,渐渐通破,轻流白液,重流臭水,即败浆脓也。日久溃深伤膜,内病渐添,午夜烦热咳嗽,观缸形瘦,食少阴虚等证俱见,变成疮劳。
【分析三】:乳严,此证由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自乳中结核起,初如枣栗,渐如棋子,无红无热,有时隐痛,若年深日久,即潮热恶寒,始觉大痛,牵引胸腋,肿如覆盌坚硬,形如堆栗,高凸如严,顶透紫色光亮,肉含血丝,先腐后溃,污水时流,有时涌冒臭血,腐烂深如岩垦,翻花突如泛莲,疼痛连心,若复因急怒,暴流鲜血,根肿愈坚,斯时五脏俱衰,即成败证,百无一救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刘君,六十岁,江苏徐州入,住台北而青岛东路,左乳房生一硬块,经医院检查结果,系乳癌,大似核桃扁而圆,自发生至今,已两年之久,逐渐加剧,最近更甚,触之则痛,咳不敢高声,经中医服药,西医注射,及照片检查,均无好转,民国五十六年四月八日,请予诊治,经施针,行间、阳辅与肩井、地五会、乳根、内庭、先后针治九次而愈。
【案例二】:叶女士,五十岁,浙江人,暂住台湾省桃园县内坜笃行六村,右乳生一硬块,大如棋子,历经三年,自两年前触之则痛,最近疼痛难忍,寝食弗宁,甚致失眠,民国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求予诊治,施针上穴,先后医疗三次而告痊愈。
主治病名 胃痛难熬
歌诀 胃痛难熬类溃疡、疼如锥刺似绞肠、三里内庭上中脘、并针天应功最良。
穴位介绍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内庭:在足次趾中趾合缝处。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腕:在脐上四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胃痈,病名,亦名胃溃疡,乃内枯膜腐烂而起,患者口觉有甘味,胃体觉热,其后吐出暗血色之泡沫,甚至胃壁烂通,则为不治之症。
生理分析
胃脏,人体内之消化器,形如囊,左大右小,横卧于横腹膜下,上端为贲门,接于食道,下端为幽门,连于小肠,系二层筋肉所成。内被粘膜而多皱壁,能分泌一种酸汁曰胃酸,为消化食物之用。
医疗案例
【案例一】:渖君,二十五岁,台湾人,住台北县南港镇研究院路一段,患胃溃疡病,已历七月有余,常疼得饮食少进,日夜不得安枕,经王先生介绍,于民国五十六年三月七白,求予诊治,当取上脘、中脘、三里、内庭、先后针治三次而愈矣。
【案例二】:传女士,三十九岁,江苏人,住台湾省宜兰县东港路,患胃溃疡病,痛如锥刺,民国五十七年九月十二日,经高先生介绍,求予诊治,施针上穴两次而愈。
主治病名 胃脘疼痛
歌诀 胃脘疼痛痉挛多、恶心呕吐口烦渴、三里公孙针有效、天枢中上二脘瘥。
穴位介绍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天枢:在脐旁二寸。
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内侧白肉际陷中。 中脘:在脐上四寸。
上脘:在脐上五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胃痉,病名,即胃发痉变性之疼痛也。俗称胃脘痛,患者初觉恶心头痛,继而心下或胸胁,痛如灼刺,大抵血虚之人多患之。
医疗案例
【案例一】:黄君,五十二岁,浙江人,住台北市汕头街,患胃及小腹胀痛,恶心呕吐,下痢鲜血,数日不停于民国五十二年三月三十日,请予诊治,取穴三里、天枢、中脘、上脘、公孙,先后施针数次,而告痊愈。
【案例二】:张君,三十八岁,湖北人,住台北市环河南街二段,患胃脘胀痛多年,有时恶心呕吐,或大便带血,民国五十六年三月十六日,请予诊治,复取上穴,施针四次痊愈。
主治病名 胃中出血
歌诀 胃中出血有多般、炎疡伤损脏肺关、石门太冲足三里、心肝二俞上脘先。
穴位介绍 石门:在脐下二寸。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合缝间上行寸许处。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心俞:在第五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肝俞:在第九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上脘:在脐上五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凡失血之证,阳盛乘阴,则血为热迫,不安于脉中,犯于气分,妄行不能归入经脉也。若血病伤及于腑者,则血渗入肠胃之浊道上行于咽,出而为吐为衄,下从二便而出,为便为溺也。若血病伤及于脏者,则溢出于胸中之清道,上从喉出而兼咳嗽,下从精窍而出,为溺血也。夫血藏于脏内,行于脉中,流于躯壳之内,不可得而见也,非损伤不能为病,而损之因有三,一曰热伤阳络,肺病也;热伤阴络,脏病也;宜以情热为主。一曰怒伤,宜破遂为主。一曰劳伤,宜以理损为主。若日久血止,面咳嗽不休者,主必死之证,故势多凶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席女士,五十岁,浙江人,住汕头街二十二巷。患胃出血病,民国五十二年三月十二日,求予诊治,施针太冲、石门、足三里、肝俞、心俞、上脘,渐渐而愈。
【案例二】:王太太,四十五岁,山东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于民国五十四年秋,患胃中出血,大吐不止持谓予诊治,即施针上穴,旋告痊愈。
主治病名 胃中积食
歌诀 胃中积食隐隐疼、体羸(ㄌㄟˊ)神疲面无容、通关两穴有寄效、配针天应自安宁。
穴位介绍 通关:在中脘旁开五分。 天应即是疼点处。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病多因饮食不慎,食物贴于胃壁上,经年累月,隐隐作痛,面黄肌瘦,肢体无力,亦不大痛,亦不小疼,虽无大妨碍,而日常戚戚不安,身体渐渐羸瘦,以致精神疲惫无力矣。因此饮食少进,弱不禁风。 医疗案例
【案例一】:吴君,二十四岁,广东人,住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患胃中积食,距上脘左边二寸许,一点隐痛凡历经数年,日夜戚戚不宁,身体瘦弱不堪,面色苍黄,行动无力,民国四十二年秋,求予诊治,经施针通关、天应,一次而告痊愈矣。
【案例二】:蔡君,三十四岁,山东蓬莱入,住台北市永康街四十一巷,患胃中积食,在腹左部,距中脘二寸许,一点隐痛,自发生此病,至今二十余年,经年累月,无时不疼,亦不大疼,亦不小疼,日夜戚戚然疼无宁时,面黄肌瘦,弱不禁风,民国五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求予诊治,即依上法施针,先后医疗两次痊愈。
主治病名 脾胃衰弱
歌诀 脾胃衰弱不思食,面黄饥瘦甚可畏,上中二脘微微泻,内庭商丘效可测。
穴位介绍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内庭:在足大趾次趾外间陷中。 商丘:在足内踝骨下,微前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症,有脾气虚弱,不能消化者,有命门火衰,不能生脾土,而食不消者。东垣云: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不肥,脾胃俱衰,则不能食而瘦,坤土虚弱,不能消食。许学士云:不能食者,未可专责之脾胃经,元阳不足,不能熏蒸腐化,譬如:釜中水谷底下无火其何能熟,火为土母,庶元气蒸腾,饮食增益,每见不能食症,虚人得之,祸不旋踵矣,大凡不能食,而吞酸嗳腐,胸膈满闷,未必尽属积食也,多有脾虚肾热而致此者。
医疗案例
【案例一】:任先生,六十六岁,江苏入,住台北县南港镇西新路。患胃弱不食病,嗳气不绝,食即立吐,历经月余,以致身体倦怠,疲惫不堪,民国五十六年十二月四日,请予诊治,经施针上穴而愈。
【案例二】:尹女士,五十七岁,广东梅县,住台北市士林区忠勇街,患不食病,二年有余,腹中饥饿,见饭就饱,以致饥黄面瘦,少气无力,民国六十年十二月十四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脘、中脘、商丘、内庭先后二次,而告痊愈。
主治病名 胃肠发炎
歌诀 胃肠发炎满腹疼、吐泻交加无所从、奇三两穴属经外、建里天枢疾自平(另一版本为:胃肠发炎满腹疼、吐泻交加无所从、奇三两穴属经外、三部九转疾自平)。
穴位介绍 奇三:在涌泉后一寸五分,傍然谷寸许是经外奇穴。
建里:在脐上三寸。 天枢:在脐傍二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胃炎,分急慢性二种,急性胃炎,多因饮食之不摄生,(即暴饮、暴食、或食硬固不消化食物)而起,其症候为胃痛、膨胀、恶心、呕吐及头痛、眩晕等。慢性胃炎,多由急性症之后,屡屡反复而起,症候为食欲不振,食后有压迫、膨胀之感,或觉微痛,又或香酸、嘈杂、口臭,此症往往数年方愈,亦有终身不能痊愈者。
医疗案例
【案例一】:若山君,二十七岁,日本人,住台北市安东街,患胃肠炎,满腹疼痛,不时泻肚,历经年余,民国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来所就诊,经施针、奇三两穴,霍然而愈。
【案例二】:吴君,四十岁,江苏人,住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患胃肠炎病,历经二十余年,数年前,每日下泻五六次,或数次,约数日或半月则自愈,或因饮食失调,或劳动过度,随时即发,十日或半月而自止,或不因饮食劳动,约过数日或半月亦发,愈而复发,发而复愈,继续缠绵二十余载,最近三四年当中更甚,并无停止时间,每日下泻十余次,至二十次不等,痛苦之状,可想而知,民国五十七年八月十一日,求予诊治,经取上穴,施针九次而愈。
【案例三】:汪X生小姐,安徽人,年廿四岁,住北市敦化北路一三五巷,得慢性肠炎,每日泄痢五到七次不等,计六年多,在精神和金钱上花去无数,于六十一年一月廿八日来所求诊,施针上穴,计三次痊愈。
主治病名 胃下垂
歌诀 胃下垂病症虽轻、渐致羸瘦不禁风、内庭关元并水道、石门大巨太仓攻。
穴位介绍 内庭:在足大趾次趾外间陷中。 关元:在脐下三寸。
水道:在大巨下一寸,去中行二寸,平关元。 石门:在脐下二寸。
大巨:在外陵下一寸,去中行二寸,平石门。 太仓:在脐上四寸(即中脘)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胃下垂症,原因为肝结肠韧带弛缓,及腹部弛缓,症状为消化渐次障碍,心窝压重、膨满、营养障碍、头痛、眩晕、郁忧不眠等,若用胃部膨满检查法,则心窝上部凹陷,下部膨满,胃下界与小弯皆下降,腹内他脏器亦因之下垂,宜食滋养丰富,消化容易之食吻,节减饮料,食后不可运动。
医疗案例
【案例一】:卜君,二十四岁,山东人,住台北县新庄镇新泰路。民国四十年,患胃下垂病,其胃已垂至脐下五指处,饮食大减,赢弱至极。骨瘦如柴,民国四十七年春,请予诊治,经施针、内庭、关元、水道及石门、大巨、中脘、下脘,继续诊治月余而愈。其身体较前尤为强壮。
【案例二】:张君,二十五岁,福建人,住台北县景美镇。患胃下垂病已六年,其胃垂至脐下五指处,精神疲惫,饮食大减,民国五十六年八月四日,请予诊治,经施针上穴,轮流针冶二十次,其病霍然而愈。
主治病名 翻胃
歌诀 翻胃吐食食不入、饮食难进五噎呼、三里内关上中脘、中魁二穴灸要速。
穴位介绍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精骨外廉,两筋间。 上脘:在脐上五寸。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两筋间取之。 中脘:在脐上四寸。
中魁:在手中指中节骨尖,屈指得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有云:饮水不能进,谓之五噎翻胃之症,有可治、有不可治者。病初来时,或因酒色过度,房事不节、胃家受寒、呕吐酸水,或食物实时吐出,或饮食后一日吐出,有二三日吐者。随时吐者可疗,三二日吐者,乃脾胃枯绝,水谷不能克化之故。五噎者,食噎、水噎、气噎、思噎,劳噎,宜推详治之。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陈君,四十三岁,河南人,住台北市水源路。患翻胃吐食,四天饮食未进,食即吐出,民国五十六年三月二十日,请予诊治,即针三里、内关、上脘、中魁灸,先后针灸两次而吐止。
【案例二】:李女士,五十四岁,广东人,住台北县士林镇中兴街,患吐食病,八年之久,近五年内加剧,食后不过一二小时,腹内绞痛,吐出后腹痛缓解,最近四个月内更甚,饮食难入,食即吐出,水果之类等沾唇即吐,民国五十六年四月十八日,经锺先生介绍,请予诊治,即用上法,治疗两次,数年之沉屙,霍然而愈矣。
主治病名 干哕
歌诀 干哕有声无物出、心内嘈杂难安舒、内关劳宫上中脘、并针大陵可平复。
穴位介绍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两筋间。 劳宫:在掌心,屈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取之。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大陵:在手腕,横纹之陷中两筋间,手厥阴心包络脉,所注为俞土。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有物无声谓之呕,无物有声谓之哕,面色青,指甲黑,中痛不止,肢厥不同,其凶可知也。经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有寒也。有拒格饮食者,有滴水不入者,其因下窍不开,下窍开,上窍即入也,大病见呃噫者,是为土败木贼为胃气绝,多属难治。 医疗案例
【案例一】:庄君,四十三岁,台湾人,住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胸口胀闷,干哕无时,腹内上下气不顺,民国五十五年二月四日,请予诊治,经针内关、上脘、中脘、劳宫、大陵,三次而愈。
【案例二】:魏君,四十四岁,山东临胊人,住台北县永和镇文化街,患干哕病,头胀眩晕,有时咳血,历时两月余,民国五十六年十一月七日就诊,施针前穴五次而愈。
主治病名 噎气打呃
歌诀 噎气打呃不停声、饮食难进格逆兴、中府相伴意舍刺、气畅病消效可征。
穴位介绍 中府:在乳上三肋间,去中行六寸。 意舍:在第十一椎下,去脊三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今之名曰呃逆,即古之名曰?也,<食周>者,气噎结有声也,世有以哕为呃逆者,盖不知哕哕之声,声从胃里出口,不似?之格格连声,气从脐下来自冲脉,出口作声也。呃逆颇类嗳气噫气然嗳气者,因饱食太急,此时作嗳,转食气也。噫气者,因过食伤食,越时作噫,食臭气也,故曰情自异也。但均属气逆为病,故曰治能同也。呃逆之病,胃气处竭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罗君,三十七岁,云南人,住台北市南区,突患打呃不停,六七日饮食少进,民国五十二年元月五日,请予诊治,当即施针、中府、意舍,第一次而病去十分之八九,次日复针,其病若失矣。
【案例二】:高君,五十七岁,山东费县人,住台湾省宜兰县东港路东村里,患噎气打呃病,民国五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请予诊治,即取前穴,针疗两次,其病如失矣。
【案例三】:李君,五十四岁,安徽人,住台北县北投镇光明路,患噫气打呃病,住某医院,检查七天后,该院曰:此病无药可救。随即离院,经石君介绍,于民国五十九年八月十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前穴,旋即而愈。
主治病名 实胀
歌诀 卖胀潮热形气壮,食多伤胃便不通,建里气海脾胃俞,内庭中脘三里攻。
穴位介绍 建里:在脐上三寸。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胃俞:在第十二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内庭:在足次趾中趾之间,脚叉缝尽处之陷中。 中脘:在脐上四寸。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小儿饮食过度,则胃中停滞,以致腹胀,大便不利,身体潮热,心烦口渴,形气壮实者此买胀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郑君,四十五岁,四川人,住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患满腹胀闷,按之很硬,呼吸短促,少气无力凡两年余,民国五十四年元月七月,求予诊治,经施针、建里、气海、脾俞、胃俞、内庭、中脘、三里,轮流诊治,渐告痊愈。
【案例二】:王女士,三十八岁,湖南人。住台北市东园街,患胸腹胀满,胀大如鼓,按之板硬,大便秘闭,呼吸短促,行动无力,民国五十七年十二月二日,请予治疗,经取上穴、先后施针三次,年余之沉屙竟霍然而愈矣。
主治病名 上消
歌诀 上消心肺郁热烧,饮多易渴口舌焦,兑端承浆偕鱼际,复溜关冲肺俞疗。
穴位介绍 兑端:在嘴上唇尖端,红唇与皮肤相接处取之。
承浆:在下唇之下,宛宛中。 鱼际:在大拇指本节后内侧白肉际陷中。
复溜:在足内踝上二寸,筋骨陷中,前旁骨是复溜,后旁骨是交信。
关冲:在无名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肺俞:在第三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内经曰: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鬲消即上消也,多由嗜欲过度,或过食辛热之物,或感受燥热之邪,以致心肺郁热,故饮水多而易消也。
【分析二】:此病初起时,心胸烦热,咽如火烧,大渴引饮,饮不解渴,舌上赤裂,养量减少,小便如常。
医疗案例
【案例一】:梁女士,三十四岁,江苏徐州入,住台湾省台北县中和乡,患上消病,心胸烦热,咽如火烧,大渴引饮,饮而再饮,总不解渴,经李先生介绍,民国五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兑端、鱼际、复溜、关冲、承浆、肺俞,先后针冶四次,而告痊愈。
主治病名 中消
歌诀 中消原属胃热盛,食多肌瘦体无力,三里内庭上中脘,脾胃二俞针最宜。
穴位介绍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内庭:在足次趾与中趾叉缝尽处。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胃俞:在第十二椎下,丢脊一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素问奇病论:「脾瘅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病。马藤注:「胃中热盛,津液枯涸,水谷即消,谓之曰消,有上消、中消、下消。
【分析二】:此病初起,口渴引饮,多食善饥,大便秘结,自汗口臭,甚则面赤,善饥而瘦,此乃脾胃郁热,邪在脾胃,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津液枯燥,故渴饮多食,而不能化生津液,以致渐形瘦削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刘女士,四十八岁,山东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患中消病三月余,口渴咽燥,日夜数餐不饱且食而再食,腹中仍饥难忍,身渐羸瘦,疲惫不堪,以至行动须入扶持,曾服中西药数十剂,全然无效,民国五十四年十月,经予施针、中脘、内庭、三里、复溜、合谷,先后针冶六次而愈。
【案例二】:陈太太,年五十七岁,河南人,住台北市,士林区忠勇街,患中消病年余,日食数餐不饱。咽燥口干,身体羸瘦,疲惫不堪,行动须人扶持,以至弱不禁风,眼中西药均无效果,于民国六十一年,二月六日求予诊治,经针上穴六次,其病痊愈。
主治病名 下消
歌诀 下消如淋溺不禁,肾虚烦渴尿浑浊,中极关元并阴陵,复溜委中效亦确。
穴位介绍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阴陵泉: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屈足取之。 委中:在膝后腘窝之正中。
复溜:在足内踝上二寸,与其后之交信一筋之隔。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上消属肺,饮水多而小便如常;中消属胃,饮水多而小便短赤;下消属肾,饮水多而小便浑浊。三消皆燥热病,然试观年老好饮茶者,夜必多溺,则休信三消皆热,而亦有寒者矣。饮水多小便少而浑赤者,属热,是火盛耗水而浑也,饮水少小便多而清白者,属寒,是火虚不能耗水也。
【分析二】:糖尿病,即胰肿,初期倦怠,忧欝,易于疲劳,喉干口渴,虽多饮而渴不解,亦有小便频数,量多而质重,故多泡沫,且含糖分,兼发嗳气,吞酸眩晕,耳鸣失眠,皮唐搔痒,阳萎,亦有多食而不饱,心跳气短自汗,此因糖分停滞,组织腐败发酵之故,自此日趋严重,亦发白内障,目赤气短,头痛昏睡,若最后重甚,发痈疽而死有之。
【分析三】:此病分真性与类似性二种。故乃胰腺发生变化,以致新陈代谢发生障碍,使体内糖分生产与储藏均失其职,糖分停滞于血液内:以一部份由小便排泄,故曰真性,亦有因精神感动,疲倦过劳,或因其它病引起者,故曰类似性。
医疗案例
【案例一】:卜君,四十三岁,湖南人,住台化市济南路。患下消病,小便浑浊,烦渴多饮,便溺不停,精神疲惫,面色黑厦,民国五十四年十月十七日,求予医治,经施针中极,关元、阴陵、复溜、然谷、轮流针治,渐渐而愈矣。
【案例二】:王女士,六十七岁,江苏入,住台北县永和镇永利路,患下消病,历经生余,身体日渐消瘦,两腿酸软,小便频数,有时感觉似针刺痛,民国五十六年八月十四,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数次而愈,身体强健胜前。
主治病名 满腹疼
歌诀 满腹疼痛寒气攻,牵引两胁连背疼,针药罔效苦难止,热盐填脐艾火烘。
穴位介绍 肚脐:在脐正中央,即神阙。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依余之经验,满腹疼痛,多因受寒所致,甚则连结两胁,腰昔皆疼,服热剂或散剂,倘无效时,须用热盐填于脐内,再用文火多灸,至不疼为止。
医疗案例
【案例一】:余君,十三岁,江苏人,住台北市晋江街,患满腹疼痛,两胁及腰背皆痛,嚎呌不停,服药注射均毫无所止,民国五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深夜十二时许,叩门请予诊治,用盐填于脐内,以艾灸之计约灸至数壮,其痛如失矣。
【案例二】:姜君,山东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其夫人二十四岁,患满腹疼痛,三日夜未止,民国五十五年二月五日,请余前往诊治,并用上法医疗,其痛霍然而愈。
主治病名 痃癖
歌诀 妇人痃癖腹肋痛,风冷气血而结成,隔脾俞合三阴交,冲门血海针便宁。
穴位介绍 膈俞:在第七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三阴交:在足内踝上三寸,胫骨后陷中。 冲门:在横骨两端约纹,去腹中行各四寸半。
血海:在膝膑上二寸半,膝之内侧白肉际。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妇人脐之两旁,有筋突起痛,大者如臂,小者如指,状类弓弦者,名目痃癖,在两肋之间者,名曰癖,若小腹牵连腰胁,疼痛高起者,谓之疝,名虽有三,其实皆因风冷客于胞中而然,故其发作;皆因再受风冷,发则痛,痛则见,不痛则平复如初也。
古人治疗经验 百症赋云:痃癖兮冲门血海强
医疗案例
【案例一】:郑小姐,年十九岁,台湾人,住嘉义市东川里山子顶,患痃癖病,自脐至胸,有一硬块似弦跳动,疼痛难忍夜不得眠月余,民国六十一年二月一日,求予诊治,施针膈俞,脾俞,三阴交,冲门,血海,先后针治五次而愈。
主治病名 五积六聚
歌诀 五积不动六聚移,大如覆杯痛凄凄,先针块头合块尾,通关期章二门医。
穴位介绍 块头:在疾病之积块上施针。 通关:中脘旁,各开五分。
期门:在直乳二肋端,不容旁一寸五分,又云,乳旁一寸半,直下又一寸半。
章门:在季肋之端,脐上二寸,旁开六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五积六聚木难经,七症八瘕载千金。注:五积六聚之名本乎难经,五积者,肥气、伏梁、痞气、息贲、责豚也。六聚者,积之着于孙络、缓筋、募原、膂筋、肠后、轮脉也。七症八瘕之名载千金方,七症者,蛟、蛇、鳌、肉、发、虱、米也。八瘕者,青、黄、燥、血、脂、狐、蛇、鳖也。肠覃者,积在肠外,状如怀子,月事以时而下。石瘕者,积在胞中,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故曰辨月经也。炫者,外结募原肌肉之间,癖者,内结隐僻膂脊肠胃之后,故曰别深浅也。然积者属脏阴也,故发有常处,不离其部。聚者,属腑阳也,故发无根本,忽聚忽散。症不移而可见,故类积类痃也。瘕能移,有时隐,故类聚类癖也。积聚、症瘕、肠覃、石瘕、痃癖之疾,皆得之于喜怒不节则伤脏。饮食过饱则伤腑,肠胃填满、汁液外溢,为外所袭,与内气血食物凝结相成也。积聚牢固不动口,坚硬不软,则病深也。五积之中,贲豚最为难治,若更发作,正气虚不能支,其状欲死,从少腹起,气上冲喉,神色惊怖,皆恶侯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王君,四十九岁,安徽人,住台北市通化街,腹中生一痞块,自脐右至心口,右腹起一扛,高而硬,疼痛不宁,此积发生至今,二十余年,近几年来加剧,饮食大减,肌黄面瘦,行动无力,民国五十五年十一月一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块头块尾、通关、气海、章门,继续针冶,三十余次而愈矣。
主治病名 心积
歌诀 心积古称名伏梁,自脐冲胸苦难当,建里通关上中脘,并针天应功最彰。
穴位介绍 建里:在脐上三寸。 通关:在中脘,旁开五分。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难经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之气也,其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又曰:肝之积名目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令人发咳逆(疒+皆)疟。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令人病烦心。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令人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肾之积,名目贲豚,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令人喘逆,骨痿少气倦怠无力。
医疗案例
【案例一】:王君,年十七岁,山东人,住台湾省宜兰县。患伏梁冲心病,生于肚脐两旁,下自天枢,上至乳根,硬度粗状盈握,面黄肌瘦,行动喘吁,坐则挺胸,否则咽喉气闭不通。民国四十二年六月,来台北市西宁南路,余之诊所求诊,经施针建里、通关、中脘、上脘、天应,继续针治月余,其病痊愈。
【案例二】:石君,年三十岁,湖北人,住台北市信阳街,患伏梁冲心病,下自中极,上至心口,满腹胀痛,连结两胁及乳胀痛,十余年来,经中西医治疗均属罔效,于民国五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来诊所求治,经予施针,上述各穴,前后针治三十余次,满腹痞块,霍然而消失矣。
主治病名 小腹痛
歌诀 小腹疼痛热与寒,弯腰捧腹苦难言,中极关元并气海,大巨水道针便痊。
穴位介绍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大巨:在天枢下二寸,平石门。 水道:在天枢下三寸,平关元。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书云,大腹属太阴,富脐属少阴,小腹属厥阴,伤寒传至厥阴,小腹痛甚,此热邪也,若热结在里,畜血下焦,若直中厥阴,小腹冷痛,则为寒邪,寻常少腹痛,多属疝瘕奔豚之类,书云,男子外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古人更有痃癖症瘕之名,皆一类也,痃如弓弦,筋扛起也,癖者隐辟,沉附着骨也,症则有块可征,犹积也,多属于血,瘕者假也,忽聚而忽散,气为之也,奔豚者,如江豚之上窜,冷气上冲也,其症瘕之气,聚于小肠,则曰小肠气,聚于膀胱,则曰膀胱气也,小肠气,失气则快,膀胱气,少腹热,若沃以汤,滴于小便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李君,男,年七十五岁,河南人,住台北市永和镇信义街,患小腹疼痛,民国六十年十二月七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关元,气海等穴,一次而愈。
【案例二】:张女士,四十五岁,四川峨眉人,住台市临沂街六十巷,患小腹痛半月余,民国六十一年元月十七日,求予诊治,经针上穴两次而告痊愈。
主治病名 小腹胀
歌诀 小腹胀满疾多般,胀大如鼓苦闷烦,大巨中极通气海,内庭三里针便痊。
穴位介绍 大巨:在石门旁二寸。 中极:在脐下四寸。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内庭:在足次趾反中趾叉缝尽处。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云:此病因停食不化,腹胀非一,有膀胱疝气,冷筑疼痛,有小便不利,胀满疼痛,有大便处结,胀满疼痛,须推详治之,无不愈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罗君,三十三岁,广东人,住台北县复兴港,患小腹胀病,气往上翻,胸闷腰酸,连结两胁不舒于民国五十五年十日月十九日,请予诊治,施针大巨、中极、气海、内庭、三里,先后医治四次而愈其腹胀腰酸,完全消失矣。
【案例二】:孙君,四十三岁,山东人,住台湾省桃园县宏德新村,小腹胀痛,胸口闷痛,两胁不舒,民国五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求予诊治,施针上穴,旋即而愈。
【案例三】:周女士六十七岁,山东又登人,住台北县中和乡华新街一0九巷五弄,小腹胀,两月余,五月十五日求余诊治,计针十次痊愈。
主治病名 十二指肠
歌诀 十二指肠溃疡侵,心窝右下痛沉沉,通内二关上中脘,三里并加幽梁门。
穴位介绍 通关:在中脘旁开五分。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幽门:在巨阙旁一寸五分。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梁门:在中脘旁三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旧称心脘痛,此病初起时,心窝右下部,有压重感,向右侧卧,感觉不舒服,此因十二指肠部,或者发生障碍,受胃液之不断刺激,与食物之过度磨擦所致。每于食后一二小时,心窝右下处,发生剧疼、如锥如刺,呕吐之后疼即止,或待食物通过之后,亦可止疼。
生理分析
十二指肠,生理学名词,小肠之上部,紧接于幽门,蛮若蹄铁,长约十二指,故名。可分上部、下行部、及下部之三部,输胆管沿于下行部之外面而走,与胰脏管相合,斜贯肠壁而开口肠内,其开口处,成乳头状之隆起,称为十二指肠乳头。
医疗案例
【案例一】:沈君,四十八岁,浙江人,住台北县板桥镇,患十二指肠溃疡年余,日夜疼痛戚戚,饮食渐减,颜面无色,民国五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求予诊治,施针通关、内关、中脘等穴,轮流针治三次而愈其刺痛解除矣。
【案例二】:石君,三十七岁,河南人,住新北投永和路,十二指肠溃疡,终日阵痛不止,民国五十六年三月九日,求予诊治,施针上穴两次而愈。
主治病名 肚脐疼
歌诀 肚脐痛症阴伤寒,风冷乘虚侵合欢,围脐四针须用补,神阙名灸病可安。
穴位介绍 神阙:在肚脐当中,距脐周围寸许施针补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肚脐痛症,男女交合之后,或外受风寒,或内食生冷,以致肚脐疼痛,男子肾囊内缩,女子乳头内缩,亦有不缩者,或手足挛曲紫黑,甚则牙紧气绝,此为阴症伤寒,亦名夹症伤寒。 古人治疗经验
大成载:烧山之火能除寒,一退三飞病自安,始是五分终一寸,三番出入慢提看。插针之时,慢提紧按、热气复生、冷气自除。
肚脐痛症,男女交合之后,或外受风寒,或内食生冷,以致肚脐疼痛,男子肾囊内缩,女子乳头内缩,亦有不缩者,或手足挛曲紫黑,甚则牙紧气绝,此为阴症伤寒,亦名夹症伤寒。男女交合后,阳物缩入,校疼欲死者,急取本妇阴毛烧灰,用水调服,并取洗阴户水饮之,此急救良方,不可嫌秽自误,以速为妙,迟则不能救矣,或用热物暖脐,或用滚水一壶,熨之亦可。(见验方)
医疗案例
【案例一】:傅君,四十六岁,四川人,住台化市中华路,肚脐疼痛难忍,民国五十六年八月十三日,经孔先生介绍,夹所请治,经询及病之由来,自诉,因交合后食西瓜所致,当即团脐四针补法,并灸神阙,其病若失。
【案例二】:吴君,三十二岁,台湾人,住台南市丰嘉路,因住旅社内,夜晚与女子交合,至晨四时许吃通便药,用冷水冲服后,继而肚脐疼痛难忍,气息不接,腹筋撷缩,如绞如刺,民国五十七年八月二十一日,求冶,即用上法而愈。
主治病名 盲肠炎
歌诀 盲肠炎痛脐右边,金匮肠痈肿痞坚,天枢外陵与天应,金针泻动兰尾蠲。
穴位介绍 天枢:在脐旁二寸。 外陵:在天枢下一寸,去中二寸,平阴交。
天应:即疼痛之处。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盲肠炎,一名阑尾炎,又名蚓突炎,旧称缩脚小肠痈(因右足屈曲不能伸,故有此名),亦即金匮之肠痈,所谓少府肿痞,按之即痛,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宜大黄牡丹汤主之是也。据今之称,此病起原,由于大肠菌与其它菌类之侵入,或受异物宿便之刺戟为主因也。
【分析二】:其症状多为急发性,亦有徐发者,在右肠骨窝部(即右髂骨处)时作疼痛,或蔓延满腹痛,或痛在腹中央,终归回盲部位剧痛,而压痛感尤甚;重者局部肿胀,右腿屈而不能伸,直伸则牵引腹部更痛,如锥如刺,疼痛难忍,口臭苔厚,甚则头痛,呃逆呕吐,若化脓破坏,则恶寒战栗,高烧发热以致极度,回盲部肿疡隆起,急剧疼痛,应速治之,或药或针,或施手术,凡未化脓者,针灸有效。
古人治疗经验
盲肠炎,一名阑尾炎,按之即痛,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宜大黄牡丹汤主之是也。 盲肠炎,,凡未化脓者,针灸有效。
医疗案例
【案例一】:林君,三十七岁,四川人,住台湾省高雄市左营镇,患盲肠疼极甚,并吐鲜血,痛不可言,经其同学石先生介绍,民国五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相偕来所请诊,即针建里、天枢、天应、大巨、水道,针疗两次而愈。
【案例二】:王君,四十岁,山东青岛人,住台北市博爱路,患盲肠疼,民国五十四年十月十一日,来所就诊经施针前穴,亦收疗效矣。
【案例三】:杨华亭先生,山东人,屡治愈此病,初发其脉迟紧,为瘀血已结,尚未成脓,以大黄牡丹汤下之其轻者一剂,重者二、三剂即愈;(以泻下,痛止为明显,不需再服药。)若脉洪数,其脓已成,不可下,恐其穿肠,故以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均依金匮治法也。按大黄牡丹汤,金匮原载汉时之分量,经杨先生审定,方用;大黄四钱、牡丹皮三钱、桃仁三钱及冬瓜仁三钱、芒硝三钱,对于真正盲肠炎,无论急性慢性,服比方未有木愈者,愈后即不再发矣。谨记述于此,藉广流传,期能彻底解救患者之疾苦也。
【案例四】:钟君,廿八岁台湾人,住台北市延寿街四十巷四弄,民国六十年五月廿八日,患盲肠炎病,只疼的气不得喘,幸有王先生,将他用车运至诊所,当即施针,天枢,天应等穴,约不过十分钟霍然而愈。
主治病名 大便燥结
歌诀 大便燥结疾多宗,寒热虚实气血风,章门支沟连照海,建里天枢用针攻。
穴位介绍 章门:在季肋之端,脐上二寸,旁开六寸。 支沟:在外关上三寸。
照海:在足内踝下四分。 建里:在脐上三寸。 天枢:在膀旁二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热燥及阳结也,能食而脉浮数有力。寒燥即阴结也,不能食而脉沉迟有力,与三阴寒证同见者也。实燥即胃实鞭燥也,与腹满痛同见者也。虚燥即脾虚先鞭后溏之燥也,与少气腹缩同见者也。气燥即气道阻隔之燥也,与噎膈反胃同见者也。血燥即血液干枯之燥也,与久病老虚同见者也。风燥即久患风病之燥也,从风家治直肠结,即燥屎巨鞭,结在肛门难出之燥也,从导法治之。
医疗案例
【案例一】:边君,四十岁,山东人,住台北市中山化路三段,民国四十五年秋,大便闭结不通,多日未下,腹胀如鼓,坐卧反侧不安,痛苦已至极点,经医院检查,急需施行手术,否则无救,经田先生介绍,是夜十二时许,偕同来本所求治,即施针章门、支沟、照海、建里、天枢,其大便畅通而愈。
【案例二】:刘女士,二十六岁,台湾人,住台北县景美镇隆盛里,患大便闭结不通,胃中急痛如绞,此病俗称火结,烦燥口渴,民国五十三年二月十日深夜十二时,叩门求治,于前穴施针,霍然如失矣。
【案例三】:高君,年五十四岁,山东昌邑人,住台北市景美区万盛街,于民国五十九年六月十六日午间,偶食硬面火烧,继饮白开水,忽觉腹痛如绞,次日又食木瓜,疼痛更剧,只疼得大汗直流,深夜呕吐数次,吐出之食物未见消化,第三日(即十八日),晨请予诊治,断系大便结病,经施针前穴,约一小时许,大便泻下,如释重负,霍然而愈。
主治病名 大便下血
歌诀 大便下血出胃肠,肠风脏毒寒热戕,建里天枢中下脘,三里幽门下廉当。
穴位介绍 建里:在脐上三寸。 天枢:在脐旁二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下脘:在脐上二寸。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众,两筋间。
幽门:在巨阙旁开一寸五分。 下廉:在足三里下六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便血一证,肠风脏毒,其本皆热伤阴络,热与风合,为肠风,下血多情。热与湿合,为脏毒,下血多浊。
【分析二】:凡失血之证,阳盛乘阴,则血为热迫,血不能安于脉中,而妄行气分,不能回归经脉也。若血病及于腑者,则血渗入肠胃浊道,上从胭出,下从二便而出也。血病伤及于脏者,则血溢盯胸中清道,上从喉出,下从精窍而出也。夫血藏于脏内,行于脉中,躯壳之中不可得而见也,非有损伤,不能为病,而损伤之道有三,一曰热伤,一曰劳伤,一曰努伤。(见针灸学)
医疗案例
【案例一】:林君,四十一岁,福州人,住台北市,患大便下血十余年,遍求中西医治疗,均无效果。民国五十四年元月二十日,来所求治,经施针建里,天枢、中脘、下脘、下廉、三里,轮流施治,数次而告痊愈也。
【案例二】:刘先生,六十四岁,江苏徐州入,住台北市通化街,患大便下血病,粪便不见,每日夜下七八次亦或数次不等,所下之血,形如浆糊,色似猪肝,有时阵痛,民国五十九年三月四曰,经医院检查,系直肠癌,必须住院施行手术,同月十五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建里、天枢、中脘、下脘、三里、幽门、下廉,先后针治二十次,其病霍然血止而愈。
主治病名 大便泻泄
歌诀 大便泻泄时不停,抽肠刮肚隐隐疼,建里天枢中下脘,更针三里有奇功。
穴位介绍 建里:在脐上三寸。 天枢:在脐旁二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下脘:在脐上二寸。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难经曰:泄凡有几,皆有名不,然,泄凡有五,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名目后重。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注者骤然泻也)。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自,肠鸣切痛。(食毕而急欲登厕)。小肠泄者,搜而便脓血,少腹痛。(溲小便也,便大便也,小肠在小腹,邪客小肠,少腹所以作痛也。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此五泄之法也。(瘕聚里急,腹中欲去之甚也,后重故不能便也,茎中作痛,小便不通利也,肾开窍于一阴,肾经受邪,其泄如是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韦女士,年五十六岁,上海人,住台北市罗斯福路一段,患大便泻泄不停,五更天明更甚,三日夜未止,腹中雷鸣不安,以致体倦不堪。民国五十四年元月二十二日,来所求治,经施针建里、天枢及中脘、下脘、三里,先后施针二次而泻止也。
主治病名 水泻
歌诀 水泻腹中似雷鸣,暴注下迫小腹疼,天枢水分明夺济,急补三里疾自平。
穴位介绍 天枢:在脐旁二寸。 水分:在脐上一寸。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湿泻、濡泻、水泻、洞泻、寒泻、飱泻、脾泻、胃泻。濡者水也。洞者直倾下也。鸭溏,如鸭屎之溏,澄彻清冷也。痛,腹痛也。雷鸣,肠呜甚也。不升清,谓清气在下不上升也。脾泻老脾虚也。食泻,饮食后即泻也,晨数行,每至早晨行泻数次也。食泻,胃泻,饮泻,痰泻,火泻,暑泻,滑泻,大瘕泻。伤食作泻即胃泻,噫气腹痛秽而黏,渴饮泻复渴饮泻,时泻时止却属痰,火泻阵阵痛饮冷,暑泻面垢汗渴烦,滑泻日久不能禁,大瘕今时作痢看。注:过食作泻,名曰食泻,即胃泻也。秽而黏,所泄之物臭而黏也。渴而饮;饮而泻,泻而复渴,渴而复饮,饮而复泻,饮泻也。时或泻,时或不泻,属痰泻也。阵阵,谓泻一阵痛一阵也。大瘕泻,即今时之痢疾病也。泄泻形衰脉实大,五虚哕逆手足寒,大孔直出无禁止,下泻上嗽命多难。注:五虚,谓脉细皮寒气少,水浆不入,大便不禁也,大孔,谓肛门大孔不禁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魏君,四十岁,山东人,住台湾省台北县新北投山上,民国四十三年七月,患水泻病,大肠脱出已气息微弱,昏迷不省,其至友周先生系山东同乡介绍,邀余前往诊治,施针、天枢、水分、三里、中脘,致水归正道,大肠收回,其疾不乐而愈。
【案例二】:田先生,年五十九岁,山东广饶人,住台北市合江街五十八巷,患水泻病,两日夜未停,于民国六十一年三月五日,求予诊治,经针上穴,而痊愈矣。
主治病名 便水漉漉
歌诀 便水漉漉肛门风,时时不停令人憎,只刺犊鼻两筋内,徐徐泻动渐渐轻。
穴位介绍 犊鼻:在膝膑下,胻骨上,侠解大筋陷中。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余曾经患此病者,多因赤白痢疾,或大便泻泄,肛门受风所致,经年累月,肛门便漉漉水漓淮不止,裤裆终日不干,臭气难闻,令人憎恶。须于膝盖下胫骨上大筋当中陷处针治,确有奇效。
医疗案例
【案例一】:周君,十二岁,山东人,住台北市敦化路,患肛门风病,原因痢后所中,便水漉漉,淋漓不绝,裤裆终目不干,臭不可闻。民国四十年夏,求予诊治,经施针,膝盖下胫骨上两膝眼当中,大筋当中陷处,针三分泻之,先后施针两次而愈。
【案例二】:赵君,四十五岁,东北人,住台北县新店镇七张路,因痢后肛门受风,终日便水漉漉,臭不可近于民国五十二年元月二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而愈。
主治病名 赤白痢疾
歌诀 赤白痢疾痛非常,里急后重苦难当,先针关元并中脘,后刺天枢交信康。
穴位介绍 关元:在脐下三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天枢:在脐旁二寸。
交信:在内踝上二寸,与其前之复溜一筋之隔。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医宗金鉴:大瘕小肠大肠泻,肠癖滞下古痢名,外因风暑湿蒸气,内因不谨饮食生,白痢伤气赤伤血,寒虚微痛热窘疼,实坠粪前虚坠后,湿热寒虚初久称。注:大瘕泻者,里急后重,数至图而不能便,茎中痛也,小肠泻者,溲涩而便脓血,少腹痛也。大肠泻者,食窘迫,大便色白,肠呜切庸也又肠癖者,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则入五脏,肿胀闭塞,下为飱泻,久为肠癖腹痛下血也。
【分析二】:滞下者,积汁垢腻与湿热滞于肠中,因而下也。此皆古痢之名也,然痢之为病,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小便赤涩,里急者,腹痛积滞也,后重者,下坠气滞也,小便赤涩者,湿热郁滞也,皆因外受风暑湿蒸之气,内伤生冷饮食过度而生也。白痢自大肠来,大肠与肺为表里,肺主气,故属伤气也,赤痢自小肠来,小肠与心为表里,心主血,故属伤血也。寒闭痛甚,寒开痛微,痢开病减,故痛微也,虚者少气,气无壅滞,故亦痛微也,热者多实,性急不得舒通,故窘痛甚也。后坠下迫肛门,粪出坠止,为粪前坠,乃滞也,故曰实坠,粪出更坠,为粪后坠,非滞也,故曰虚坠。初痢多属热,久痢多属寒虚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李君,四十二岁,河南人,住台湾省基隆市仁一路,患痢疾病,民国五十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得悉其病,即乘金马快车前往,视其形容憔悴,询染病之经过,始知泻痢已三日,每日夜下痢三十余次不止,时下腹内极疼,急取中脘、天枢、施针之后,腹疼立减,痢亦渐止,而获康复。
【案例二】:杨女士,三十八岁,四川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患赤痢症,两日夜不止,抽肠刮肚满腹疼痛当于民国五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来所求治,经施针上穴,旋即而愈。
主治病名 休息痢
歌诀 休息痢疾腹隐疼,时发时止久不停,中下二脘脾胃命,关元天枢配大横。
穴位介绍 中脘:在脐上四寸。 下脘:在脐上二寸。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胃俞:在第十二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关元:在脐下三寸。 天枢:在脐旁二寸。
大横:在脐旁四寸半。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五色痢,休息痢,五色休息二痢,皆因用止涩药早,或因滞热下之未尽,蕴于肠中,伤脏气也。用一切补养之乐不应,则可知初病非止涩太早,即下之未尽也,诊其脉若有力,虽日久仍当攻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沈女士,四十七岁,安徽人,住台北市民权东路,患休息痢疾,历经六年,时发时止,继续不停于民国五十六午九月十二日,请予诊治,施针中脘、脾俞、胃俞、下脘、天枢等穴,先后医疗五次,数年之痛苦,从此若失矣。
主治病名 噤口痢
歌诀 噤口痢疾心烦热,食难下咽呕逆作,关元天枢中下脘,热盐暖腹灸神阙。
穴位介绍 关元:在脐下三寸。 天枢:在脐旁两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下脘:在脐上二寸。 神阙:在肚脐当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医宗金鉴:噤口痢,水谷痢,风痢,休息痢,热痢,寒痢,湿痢,五色痢。注:噤口痢者,下痢不食,或呕不能食也。水谷痢者,糟粕脓血杂下也。风痢者,似肠风下清血而有坠痛也,休息痢者,时发作时停止也。五色痢者,五色脓血相杂而下也。若有脏腐尸臭之气则凶。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李君,五十四岁,山东临沂人,住台北市安东街,患噤口痢疾病,每日下痢三十余次不止,连下数日,饮食不入,食八即吐,腹内抽肠疼痛,以至危期,民国四十四年八月间,求予诊治,取穴关元及天枢、中脘、下脘,先后针疗两次而愈。
主治病名 痔疮
歌诀 痔疮溃漏医治难,多属风湿燥热源,针刺承山合二白,孔最可止血流涟。
穴位介绍 承山:在腿肚下,分肉间。 孔最:在尺泽下三寸。
二白:在大陵上四寸。一穴在筋内,一穴在筋外。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此证系肛门生疮,有生于肛门内者,有生于肛门外者,初起成(疒+畾),不破者为痔,易治但破溃而出脓血,黄水浸淫,淋沥久不止者为漏,难痊。斯证名因形起,其名虽有二十四种,总不外乎醉饱入房,筋脉横解,精脱泄,热毒乘虚下注,或忧思太过,蕴积热毒,愤郁之气,致生风湿燥热致四气相合而成,如肿胀闷成块者,湿盛也。结肿痛如火燎,二便闭者,大肠小肠热盛也。结肿多痒者,风盛也。肛门围达,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又有因勤苦劳役,负重远行,以致气血交错而生痔者,又有血箭痔生肛门,或里或外,堵塞坠肿,每逢大便用力,则鲜血急流如箭,不论粪前粪后,由肠胃风热,而兼暴怒成之。又有产后用力太过而生痔者,又有久泻久痢而生痔者,有久患痔而后咳嗽者,取效甚难,久病咳嗽,而后生痔者,多致不救。
医疗案例
【案例一】:管君,五十岁,浙江人,住台北市光复南路。民国四十七年秋,患痔疮病,痛痒难熬,行动不便始求予诊治,经施针、承山、二白、孔最、先后治疗五次而管君,五十岁,浙江人,住台北市光复南路。民国四十七年秋,患痔疮病,痛痒难熬,行动不便始求予诊治,经施针、承山、二白、孔最、先后治疗五次而愈。
【案例二】:吴君,四十岁,江苏人,住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患痔疮多年,有时流血不止,行动困难,民国五十七年九月十三日,求予诊治,数次而愈。
主治病名 脱肛
歌诀 脱肛积热大便难,中气下陷翻不还,神阙长强百会灸,肛门四周针便痊。
穴位介绍 神阙:在肚脐正当中。 长强:在脊骶骨端,下三分处取之。
百会:在头之正中,正坐两耳尖直上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小儿积热太盛,以致肛门作肿,大便艰难,努力翻出,肛脱不还,多因泻痢日久,中气下陷所致。
【分析二】:此症或因腹泻,或因痢后,得之较多,亦有不泻不痢而有此症者,或因气虚所致,亦未尽然,凡小儿患此病,须于长强、百会,神阙用灸,倘无效时,在肛门四周处,距肛门三四分许,刺四五针即能痊愈也。
古人治疗经验
凡小儿患此病,须于长强、百会,神阙用灸,倘无效时,在肛门四周处,距肛门三四分许,刺四五针即能痊愈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黄君,台湾人,住台北安东街铁道旁,其子年约三岁,因泻肚愈后,每逢大便时,肛门脱出不收经月余未愈,民国五十五年夏,求予诊治,即照上法医疗,从此便后不脱而愈。
【案例二】:杨君,二十六岁,山东烟台人,住台北市南京西路,患脱肛甚久,每逢大便后须用热水洗,用手撮之,约五六分钟后,始复原收回,民国五十八年四月二十六日,求予诊治,即依上法施治两次而愈果未再复发。
主治病名 小便不禁
歌诀 小便不禁难贮留,反侧起止尿不休,中极关元并阴陵,八髎三阴交可求。
穴位介绍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中极:在脐下四寸。
阴陵泉: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屈足取之。三阴交:户在足内踝上三寸,胫骨后陷中。
八髎:有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分别在第十八,十九,二十,廿一椎之下,侠脊陷中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小便不禁:膀胱不利为癃闭,不约为遗尿。不约者其因有三:一曰肝热,肝气热,则阴失职,肝主疏散是也;二曰气虚,中气虚,则不统摄,以致遗尿,大抵老幼多见此病,悉属脬气不固,老人挟寒者众,小儿挟热者多,或因肾败,狂言反目,溲便自遗者,皆贤绝也,多难救治,若病势日深,不可为也。(见医学心悟)
医疗案例
【案例一】:赵君,四十岁,山东莱阳人,住台北县士林镇南雅里,患小便不禁,十余年,民国五十五年元月六日,求予诊治,施针气海、关元、阴陵、中极、八髎,医疗五次而愈。
【案例二】:王先生,七十三岁,山东人,住台北市济南路一段,因血气上冲,引起小便不禁病,民国五十七年八月五日,来所就诊,施针上穴先后三次而愈。
主治病名 小便郁结
歌诀 小便郁结胀似鼓,痛苦难忍手捧腹,须刺大椎将血放,中极关元通决渎。
穴位介绍 大椎:在转头不动之大脊椎骨之上取之。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上为呕哕不入,下为小便不通,则阴阳之气关格,若出头汗,则为阳绝,故仑倾也。伤寒狂冒属阳邪盛,遗尿属阴不守,若尿闭脉细涩,知阴已竭,故俱死也。古人谓,肺主通调水道,肺气闭塞,则小便不通,此病多属湿热之邪,郁结膀胱,以致小便闭塞,少腹胀满如鼓,有属虚寒者是则由肾阳虚弱,不能分布水液,以致小溲点滴,日数十次。亦有败精瘀血,阻塞尿道,以致小便闭塞不通,更有肺气不宣,闭塞不适者,倘见四肢筋缩,惟恐不良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乔君,四十岁,山东人,住台化市克难街,铭祥新村,民国四十年夏,突患小便不通,两手捧腹且腰不能直,痛苦已至极点,求予诊冶,经取穴、大椎、中极、关元,施针后小便畅通而愈。
【案例二】:范先生六十岁,山东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小便闭结不通,胀痛难忍,民国五十五年二月一日,深夜十二时许,叩门求治,依上法医疗,实时小便畅通无阻矣。
【案例三】:刘先生,七十一岁,山东人,住台北市温州街十二巷。患小便热结,数日之久,其痛苦难以形容曾赴医院通管子十三次,未经好转,尿道肿痛难忍。民国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七日,求予诊治,经针上穴霍然而愈。
主治病名 闭癃。
歌诀 小便艰涩属闭癃,少腹胀满溲不通,中极关元并水道,大椎气海阴陵攻。
穴位介绍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水道:在关元旁二寸。
大椎:在转头不动之大脊椎骨之上。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阴陵泉: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屈足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膀胱热结,轻者为癃,重者为闭,膀胱寒虚,轻者为遗溺,重者为不禁,闭者即小便闭,无点滴下出,故少腹满胀痛也。癃者即淋沥点滴而出,一日数十次,或勤出无度,故茎中涩痛也人不知而尿出,谓之遗尿,知而不能固,谓之小便不禁。 医疗案例
【案例一】:牛君,七十四岁,山东费县人,住台化市松山区五分埔,患小便闭癃,便尿困难,每逢小便时,点点滴滴,日数十次之多,民国五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中极、关元、水道、大椎、气海、阴陵泉,先后针治六次而愈。
主治病名 七疝
歌诀 七疝之称自古传,既有双坠亦有偏,阴交曲泉与气海,大敦归来并行间。
穴位介绍 阴交:在脐下一寸。 曲泉:在膝内侧,屈膝横纹头上,大筋上,小筋下陷中。
气梅:在脐下一寸半。 大敦:在足大趾,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及三毛中。
归来:在中极旁二寸。 行间:在足大趾、次趾合缝处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长刺节论: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巢氏病源,阴气积于内,复为寒气所加,使荣卫不调,血气虚弱,故风冷入其腹而成疝。按七疝之说不一,素问有冲疝、狐疝、厥疝、瘕疝、(疒+贵)疝、(疒+颓)疝、癃疝为七疝、马莳,以心疝、肝疝、脾疝、肺疝及肾疝、狐疝、(疒+颓)疝,为七疝,此外尚有阴疝、卒疝,暴疝、积疝、木肾、卵胀、偏坠、小肠气等等名称。
医疗案例
【案例一】:溥先生,六十八岁,住台北市临沂街。民国五十二年春,患疝气病,睪丸肿大坠痛,坚硬如石,历时四月,不能行动,经中西医治疗,均属罔效,后经杨先生,邀余前往诊治,经施针、阴交、曲泉及气海、行间,大敦用灸,先后针灸七次,霍然而愈。愈后,书赠「济世针神」中堂一帧,作为纪念终其一生,未再复发。
【案例二】:李君,四十九岁,山东济南人,住台北市泉州街。患疝气症,左睪丸肿大,酸痛难忍,经同乡王先生介绍,民国五十七年十一月十三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两次,痛止肿消而愈。
主治病名 小肠气
歌诀 小肠气痛湿寒结,急疼冷汗或间歇,归来气海足三里,太冲行间用针接。
穴位介绍 归来:在中极旁开二寸。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太冲:在行间上寸许,岐骨相连接处。
行间:在足大趾、次趾合缝处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小肠气一证,其受病与疝气等,亦因湿气在内,而寒气又束于外也,发时少腹胀控睪丸引腰脊,上冲心痛而不肿是也,有引腰而痛者,有痛而冲心气者,有少腹中形如卵者,忐忑往来,痛不可忍者。
医疗案例
【案例一】:徐君,江苏人,住台北市仁爱路三段。其子五岁,小肠气痛,每痛得大叫不止,两眼直瞪,大汗直流,四肢缩成一团,民国五十六年二月十六日晨三时许,徐君背负其子,来所叩门求治,节施针、归来、气海、足三里、太冲、行间,并灸神阙,霍然而愈。
【案例二】:龚君,四十五岁,四川人,住台北县三重市福德路。患小肠气证,痛点在脐左下方,结硬如石,疼痛难忍,阵阵冷汗直流,或痛或止,民国五十七年十月十四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归来、气海、太冲等穴,两次而愈。
主治病名 脱肠疝气
歌诀 脱肠疝气最烦人,立脱卧缩暗忧心,太冲归来同大赫,大敦气海功效深。
穴位介绍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缝间以上寸许,歧骨相连处。
大赫:在中极旁一寸。 大敦:在足大趾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及三毛中。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归来:在中极旁二寸。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曾经此患者,行动殊不方便,立则脱出,卧则缩入,睡眠时脱出之肠,自行入腹,起立行动,则用手托,痛苦非常,不可言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谭君,五十六岁,山东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患脱肠疝气,行动则用手托,否则坠痛难忍,民国五十五年三月二日,请予诊治,即施针太冲、归来、大敦灸,先后针灸五次,大见奇效,以后未来复诊。
【案例二】:袁君,四十二岁,山东人,住台北市松山区松山路,患脱肠疝气半年余,民国五十六年七月五日晨请予诊治,经取上穴施治,并用脐下三角灸法,先后针灸数次,而渐告痊愈。
【案例三】:曾君,四十一岁,江西人,住台化市西宁北路,患脱肠疝气,立脱卧缩,右睪丸并小肠,随之脱出,行动不便,微有作痛,历时三月余,经姜先生介绍,民国五十九年六月十三日,请予诊治,旋取前穴,施针五次而愈。
主治病名 阳痿
歌诀 阳痿不举茎不坚,痿缩之因有多般,阴交中极合四满,石门宜加艾火添。
穴位介绍 阴交:在脐下一寸。 中极:在脐下四寸。
四满:在石门旁一寸。 石门:在脐下二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阳痿不举症,有先天的发育不全,有阴茎屈曲,有尿道破裂,包茎及睪丸疾患:有神经衰弱、恐惧、羞耻、自渎、房劳、脊髓疾患等,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而易于软缩,此谓交接不能之疾。
【分析二】:按阳痿亦名阴痿,男子生殖器不举也,此症约分四种:因一时精神感动,妨阻阴茎之勃起,并非交媾机能缺如者,是谓感应性阳痿;淫兴猛烈,甫勃起而旋即泄精痿缩者,是谓刺激性阳痿,前二者最轻;房事过度或年老,神经衰弱,以致不举者,是谓麻痹性阴痿;淋症毒疮,糖尿病后,阴茎变成畸形,异常细小及短,不能御女者,是谓机械性阴痿,后二者最重。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患此症、经诊疗者颇多,其年轻体壮,患病日浅者易治,年老体衰,患病日深者难痊。
医疗案例
【案例一】:王君,三十二岁,河南人,住台北市东中仑。患阳痿病,甚为严重,民国四十二年秋,求予诊治即经施针中极、四满、气海、均用补法,石门重灸,先后针灸二十余次,乃得复原如昔矣。
【案例二】:李君,三十八岁,河北人,住台化县板桥镇,患阳痿病八年之久,民国五十四年八月六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先后继续医治四十余次,而告愈也。
主治病名 阴茎痉挛
歌诀 阴茎痉挛名缩阳,痛苦难忍面苍黄,中极关元气海刺,并灸神阙与长强。
穴位介绍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神阙:在肚脐当中。 长强:在脊骶骨端下三分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阴茎,生理学名词,男子之生殖器及泄尿器也,其根附丽于耻骨之前侧,全体皆属海绵质。阴茎忽起痉挛,缩入腹部,患者下腹剧痛难忍,面色苍白,情形险恶。俗名亦称缩阳症,虽未见医书详载,但确有此症。
医疗案例
【案例一】:项君,三十八岁,河南人,住台湾省花莲县,患阳茎痉挛病,民国四十四年秋,乘飞机送来台北即用担架抬至本所请予医治,视其病情,甚是险恶,阳物全部缩入小腹内,只疼得咬牙瞪眼,面色苍黄,呼之不应,四肢缩成一团,当即施针中极、关元、气海、并灸神阙、长强,在本所连住八宿,继续诊疗,而告痊愈。
【案例二】:魏君,三十七岁,福建人,住南京东路五段,患缩阳症阳物下之大筋,时时痉挛,疼痛难忍,夜不得安眠,历时五年余,名医求遍,均无好转,民国五十六年六月十日请予诊治,经针上穴数次,其痛如失矣。
主治病名 肾囊潮湿
歌诀 肾囊潮湿汗淋漓,似痒非痛难忍持,针取三阴交血海,兼炙大敦更适宜。
穴位介绍 三阴交:在足内踝上三寸。 血海:在膝膑内侧上二寸半,膝内侧白肉际。
大敦:在足大趾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及三毛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此证一名绣球风,系肾囊作痒,由肝经湿热,风邪外袭皮里而成,初起干燥痒极,喜浴热汤,甚起疙瘩,形如赤粟麻痒,搔破浸淫脂水,皮热痛如火燎烦者,此属里热,甚则溃烂化脓,湿潮淋漓,时流黄水。
医疗案例
【案例一】:林君,五十六岁,福建人,住台北市绍兴南街,阴囊肿大,痛痒难忍,半似热兮半似痛,潮湿淋漓,一时不抓搔,即难忍受,经马先生介绍,民国五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来所求治,经施针三阴交反血海、大敦用灸,渐渐而愈。
主治病名 五淋
歌诀 五淋寒热石血劳,便尿痛苦难熬,中极关元与气海,太冲阴陵疾自调。
穴位介绍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合缝间,上行寸许。 阴陵泉: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屈足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寒淋者,皆因风寒乘入膀胱,致下焦受冷,遂成寒淋,其候小便闭塞,胀痛难禁,不时淋漓,少腹阴痛。热淋者,膀胱蓄热而成也,小便不通,淋漓涩痛。石淋者,逢溺则茎中作痛,常带沙石之状,因膀胱蓄热日久所致,正如汤瓶久经火炼,底结白磏也。血淋者,盖因心热伤于血分,热气传于胞,日久则尿血同出,遂成血淋,茎中不时作痛。劳淋者,小便淋沥不通,遇劳侧发,溲时数痛,腹胀牵引谷道,劳之微者,其淋亦微,劳之甚者,其淋亦甚,一遇劳事,溺道因此淤塞不通,而为淋病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卜君,三十八岁,山东日照县人,住台北市济南路,患淋病。便尿疼痛难禁,经马先生介绍,于民国五十四年十月十七日,来所诊治,施针关元、中极、气海、阴陵泉、血海等,轮流针治,渐渐而痊愈。
主治病名 淋沥赤白浊
歌诀 淋沥赤白浊同秽,酒色催人岁月亏,中极关元并气海,阴陵三阴交大赫。
穴位介绍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阴陵泉: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屈膝取之。 三阴交:在足内踝上三寸。
大赫:在中极旁一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治症总要云:小便淋漓,皆因酒色嗜欲不节,勉强为之,少年之过,或用金石热剂,或小便急行房事,或交感之际,被人冲动,不能完事,精不得施泻,阴阳不能舒通,缘此症非一,有砂淋、有血淋、有热淋、有冷淋、有气淋,请审详治之。
【分析二】:淋沥赤白病,此症初起口渴,小便时茎中热痛,如火灼刀割,秽浊之物,淋沥不断,随溲而出,不便时,自流脓液,白浊则色白,如眼之眵,如疮之脓。赤者溺赤,浊亦赤。经过长久时期,则茎中不灼痛,小便则频数,浊液自滴。白浊赤浊,多由入房太甚,或交媾不洁,忍精不泄,以致败精瘀腐乃蕴酿而成,或湿热下注而成湿热浊。然由败精瘀腐者十中六七,由湿热下注者十中二三,古人云:色白如泔,或如腐浆,而马口不干结者为湿,色黄赤而马口干掩者为火也。(见针灸学)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患此症,经余诊治者甚多,均取中极、关元、气海、阴陵泉、三阴交等穴,轮流针治而愈。因属男女之隐疾,不便一一列其姓名而作例证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章君,二十八岁,江苏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患赤白浊,及梦遗者,三夜一次,或两夜ㄧ遗致软精神恍惚,倦怠不堪,民国五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中极、关元、气海、阴陵泉及三阴交,继续针治而愈。
主治病名 梦遗
歌诀 梦遗滑精心肾病,慎防虚劳难调停,中极关元合阴陵,神门大赫心俞宁。
穴位介绍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大赫:在中极旁一寸。
阴陵泉: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屈膝取之。 神门:在掌后锐骨端陷中。
心俞:在第五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不梦而遗,谓无所感于心而自遗,则为心肾虚弱不固也。梦而后遗,谓有所感于心,相火煽而强迫之,则为二火之强不固也,或过欲之人,日惯精滑,或清气不足,下陷不固,或久旷之人,精盛溢泻,或醇酒厚味,火强不固,皆为是病也。精出不止,阳强不倒,名曰强中,此病皆因过服房术中补药,或贪淫过欲而成也,若不急治,日久精尽。阳强不化,迫血而出,疼痛不已,形羸而死,或不即死,亦必发消渴大痈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孙君,二十二岁,浙江人,住台北市临沂街,患梦遗病,每梦与女子交合即遗,或无梦有时自流床以致头晕目眩,偏体麻木,精神倦怠,疲惫不堪,历时三年之久,民国五十二年五月十六日,求予诊治,取穴神门、中极、关元、大赫、心俞,先后针疗数次而愈。
主治病名 妇女闭经
歌诀 妇女闭经失其常,腹胀腰酸痛难当,阴交中极并四满,地机血海针便康。
穴位介绍 阴交:在脐下一寸。 中极:在脐下四去。 四满:在石门旁一寸。
牠机:在膝下五寸,膝内侧,辅骨下陷中。 血海:在膝膑上二寸半,膝内侧白肉际。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月经之常,注: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 月有盈亏,潮有朝夕而月经三旬ㄧ下,与之相符,故又谓之月水月信也。女之月经、一月一行者,其常也。或先或后,乃其病也。然亦有两月一行,谓之并月者,有三月一行,谓之居经者,有一年一行,谓之避年者,有一生不行,而依然能孕育,谓之暗经者,此所禀之不同,而亦非病,不须治也。
【分析二】:医学心悟:妇女闭经,其治较易,室女闭经,其治较难,妇人胎产乳子之后,气血空虚,经水一时不至,俟其气血渐回,而经水自通也。室女乃浑全之人,气血正旺,不应阻塞,其闭也,若非血海干枯,则经脉逆转,血海枯,则内热咳嗽,鬓发焦,而成怯症,经脉逆转,则失其顺行之常,而为吐衄。夫血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速宜调服经脉,俾月水流通,庶乎可救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孙女士,三十七岁,山东郯城县人,住台北市南京东路一段。患闭经多年,或两三个月不行,来也点点滴滴,小腹胀满,疼痛不堪,精神倦怠,面黄肌瘦。民国四十二年八月,求予诊治,施针中极及四满、血海、地机、阴交,先后针治八次,其病痊愈。次年生一男婴,遍邀友好,设筵以示庆贺。
主治病名 妇女经潮无定
歌诀 妇女经潮无定期,迟来早到均非宜,中极关元和四满,须针血海与地机。
穴位介绍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四满:在石门旁一寸。
血海:在膝膑上二寸半,膝内侧白肉际。 地机:在膝下五寸,膝内侧,辅骨下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经来或前或后,谓之愆期,皆属经病,经来往前赶日不足三旬者,属血热。若下血多且色深红而浊,则为有余之热;若下血少者。色浅淡而清,则为不足之热也。经来往后退日过三旬后者,属血滞。若色浅淡血少不胀痛者,则属气虚血少滴滞不足之病,若色紫血多腹胀痛者,则属气实血多瘀滞有余之病也。
【分析二】:方书,以趱前为热,退后为寒,其理近似,然亦不尽拘也;假如脏腑空虚,经水淋漓不断,频频数见,岂可使断为热?又如内热血枯,经脉迟滞不来,岂可使断为寒?必须查其兼症,方知内外理由矣。可知内热唇焦口燥,畏热喜冷,斯为有热,腹冷唇淡口和,喜热畏寒,斯为有寒,阳脏阴脏,于斯而别。再问其经来,血多色鲜者,血有余也,血之色淡者,血不足也,经将行而腹疼拒按者,气滞血凝也,既经行而腹痛,喜手按者,气处血少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张女士,四十岁,河北人,住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患经期不正,或一月两至,或两月ㄧ来,迟早不定,经至时小腹胀满,腰酸背痛,四肢无力,头昏眼花,饮食减退,经王太太介绍,民国五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来所求治,施针中极、关元、四满、血海、地机,先后医治六次而愈。
主治病名 妇女经期少腹
歌诀 妇女经期少腹疼,波及腰背痛难容,气海中极三阴交,地机归来水道迎。
穴位介绍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中极:在脐下四寸。
三阴交:在足内踝上三寸。 地机:在膝下五寸,膝内侧,辅骨下陷中。
归来:在中极旁二寸。 水道:在关元旁二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经行腹痛,注:经来腹痛,在经后痛,则为气血虚弱,经前痛则为气血凝滞,若因气滞血者,则多胀满,因血滞气者,则多疼痛,更当审其凝滞作胀痛之故,或因虚、因实、因寒、因热、而分治之也。
【分析二】:此病原因,月经困难,亦称痛经,每逢月经前,或月经来时,下腹疼痛,大多拒按,弯腰捧腹。面色青黄,有波及腰背皆痛,甚则食欲减退,倦怠头庸,手足发冷,稍重者,则呃心呕吐,至月经终止,始渐轻快。
医疗案例
【案例一】: 虞君,河北人,住台北市泰顺街,其夫人年三十六岁,患月经困难,痛经病。民国五十六年四月二十日,深夜十二时,来诊所求治,当予施针中极、关元、三阴交,旋告痊愈。
【案例二】:钱小姐,二十一岁,江苏人,住台北市辽宁街,经潮过期,小腹胀痛,民国五十六年元月十四日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先后医疗两次,经通而愈。
【案例三】:杨x娇小姐。十八岁,福建人,住台北市东园街,患痛经病,每逢经至,只痛得面色青黄,四肢如冰,民国五十九年六月十七日,经杨先生介绍,请予诊治,经施针前穴而痛止矣。
主治病名 妇女漏经
歌诀 妇女气虚病漏经,终日淋沥漏不停,交信合阳并血海,地机阴交针最灵。
穴位介绍 交信:在足内踝上二寸,与共前之复溜一筋之隔。 合阳:在委中下三寸。
血海:在膝膑上二寸半,膝内侧白内际。 地机:在膝下五寸,膝内侧,辅骨下陷中。
阴交:在脐下一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崩漏总括:淋沥不断名为漏。忽然大下谓之崩。紫黑块痛属瘀热。久多缘损任冲经,脾虚不摄中气陷,暴怒伤肝血妄行,临证审因须细辨,虚痛瘀消热用清。注:妇人行经之后,淋沥不止,名曰经漏。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为经崩。若其色紫黑成块,腹胁胀痛者,属热瘀。若日久不止,及去而过多,而无块痛者,多系损伤任冲二经所致。更有忧思伤脾,脾处不能摄血者,有中气下陷不能固血者,有暴怒伤肝,肝不藏血,而血妄行者,临证之时,须详审其因,而细细辨之,虚者补之,瘀者消之,热者清之,治之得法,自无不愈。
医疗案例
【案例一】:罗女士,二十八岁,云南人,住台北县大奇安东路,患漏经病,四个月未止,民国五十四年六月二日请治,施针交信、合阳、血海、地机,先后针疗两次痊愈。
主治病名 妇女赤白带下
歌诀 妇女赤白带下频,多属寒热湿气侵,中极关元三阴交,气血二海带脉针。
穴位介绍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三阴交:在足内踝上三寸,胫骨后陷中。 血海:在膝膑上二寸半,内侧白肉际。
带脉:在脐上二分,旁开七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五色带下,带下者,由于劳伤冲任,风邪入于胞中,血受共邪,随人藏气湿热,湿寒所化,故色青者属肝,为风湿,色赤者属心,为热湿,色黄者属脾,为虚湿,色自属肺,为情湿,色黑属肾,为寒湿也。共从补、从泻、从燥、从濇、从寒,则随证治之;更审其带久淋沥之物,或臭或腥秽,乃败血所化,是胞中病也。若似疮脓,则非瘀血所化,是内痈脓也。若如米泔兼尿窍不利,乃膀胱白浊病也。若尿窍通利,从精窍出,或如胶黏,乃胞中自淫病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 有少妇,三十一岁,定海人,住台北县中和乡大同路,患白带病多年,终日不断,身体衰弱,民国五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中极、关元、气海、血海、带脉、三阴交,先后针治五次而愈。
主治病名 妇女经多
歌诀 妇女经多越常规,或因气虚寒热亏,血海三阴交四满,中极关元通里推。
穴位介绍 血海:在膝膑上二寸半,内侧自肉际。 三阴交:在足内踝上三寸,胫骨后陷中。 四满:在石门旁一寸。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通里:在手掌后,向上一寸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经水过多,清稀浅红,乃气虚不能摄血也,若稠黏深红,则为热盛有余。或经之前后兼赤白带,而时下臭秽,乃湿热腐化也。若形清腥秽,乃湿瘀寒虚所化也。
【分析二】:妇人经水一月ㄧ行,共排泄量,须月月平均,若经水过多或过少,则为病矣。方书以经多属实,经少属虚,此言共常也,然经来过多,有由于气虚者,有由于血热妄行者,有由郁怒伤肝者,盖气虚则不能摄血,血热则血液妄行,郁怒则肝气横逆,凡此种种。皆足以造成经水过多之病。(见针灸学有云)。
医疗案例
【案例一】:张女士,二十三岁,台湾人,住台化市锦西街,月经每月三至四次不等,历时四年余,民国五十五年十一月六日,求予诊治,即取穴血海、四满、三阴交、中极、关元、通里,继续施针数次而愈。
主治病名 妇女难产
歌诀 妇女难产有多般,偏横倒正非一端,至独二阴各三壮,合谷阴交母子安。
穴位介绍 至阴:在足小趾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独阴:在足次趾下部,中节横纹处。
合谷:在手大拇指与食指歧骨间陷中。 阴交:在脐下一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难产之由,非只一端,或胎前喜安逸,不耐劳碌,或过食睡眠,皆令气滞难产;或临产惊恐气怯,或用力太早,则产母困之难产;或胞伤出血,血壅产路,或胞浆破早,浆血干枯,皆足以致难产;临证之工不可不审也,慎之。
【分析二】:难产者,多因产母仓皇坐草太早,或胞浆虽破,儿身未转,或转未顺,被母用力努责,以致足先来者,谓之逆产;手先来者,谓之横产,或露共肩与耳额者,谓侧产;或被脐带缠绊,不得下者,谓之碍产;仓卒之间,二命所系,不可无端嚷闹,更不许稳婆混行动手,总以镇静为主,以稳重为要。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杨子建十产论,有正产、催产、伤产、冻产、热产、横产、倒产、偏产、碍产、盘肠生,以上十产之分别,言之详也,而交骨不开,尚未论及。
【案例二】:民国三十七年古历九月初七日,在家乡(山东临沂),余之前村,刘君之妻,因难产,三日夜未下,腹胀欲绝,合家惶恐,已无希望,经该村刘先生,系余之同学,邀往诊治,抵共处,视情形危殆乃当即施针三阴交、合谷、至阴、独阴,约一小时许,顺利生一男婴,母子均安。
主治病名 妇女无乳
歌诀 妇女无乳育儿童,或因虚弱或未通,天井前谷金针刺,少泽膻中艾火攻。
穴位介绍 天井:在手肘尖上一寸,屈肘拱胸取之。 少泽:在手小指外侧,去爪甲角一分陷中。
前谷: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前横纹端,赤自肉际。 膻中:在两乳中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验方新编云:或初产之妇,则乳方长,乳脉未通;或产多之妇,血气虚弱,乳汁短少,种种不一故皆应早治,不宜迟悞。
【分析二】:医学新悟:妇人产后,有乳少者,有吹乳者,有妒乳者。乳为气所化,若元气虚弱,则乳汁不生倘若乳房掀胀,是有乳而未通也。复有乳儿之际,为儿口气所吹,致令乳汁不通,壅滞肿疼,若不急冶,则乳痈成矣。亦有儿饮不尽,余乳停蓄,以致乳疼,名目妒乳,速宜吭通,以免成癖,有妇人乳子郁怒,而乳肿者。千金云:「天井通乳汁」。
古人治疗经验 千金云:「天井通乳汁」。
医疗案例
【案例一】:某少妇,二十余岁,住台北市南京东路一段六十一巷,产后多日,育儿无乳,经李先生之夫人介绍,于民国四十二年春,求余诊治,施针乳根,前谷、少泽、膻中,约治五、六次,乳汁畅通而愈。
主治病名 婚久不育
歌诀 婚久不育求子难,惟恐乏嗣心何安,阴交石关通四满,中极子宫艾火燃。
穴位介绍 阴交:在脐下一寸。 石关:在建里旁一寸五分。 四满:在石门旁一寸。
中极:在脐下四寸。 子宫:在中极旁开三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女子不孕之故,由伤其任脉也。经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若为三阴之邪伤其冲任之脉,则有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经漏经崩等病生焉。或因宿血积于胞中,新血不能成孕,或因胞寒胞热,不能摄精成孕,或因体盛痰多,脂膜壅塞胸中而不孕,皆当细审其因,按证调冶,自能有子也。子嗣者,普通之事,而不得者,则极其难也。或男女之际,调摄未得其方也,男子以保精为主,女子以调经为主,保精之道,莫如寡欲,少劳神,则精气足矣。或先天不足或精薄不凝,或射精不远,皆为不育之因,女子调经之道,先在养性,经云:妇女和平,则乐有子,和则气血不乖,平则阴阳不争。书云:和平之气,三旬ㄧ见,或如经事愆期,大抵先期而后至,此血虚也,若后期而先至,此血寒也,若经将行,而腹疼者,是气滞也,四肢无力,是为血气亏也,俾其气特旺,则经脉自调,女子经水不通,或淋漓稀少,或白带不断,欲其生子,极其难也。保精之道,责之在男子,调经之道,卖在女子。金鉴又注:聚精之道,惟在寡欲,交接女子,必乘其时,不可失之迟早。盖妇人一月经行ㄧ度之后,必有一日絪蕴之时,气蒸而热,如醉如痴,有欲交接不可忍之状,乃天然之侯,是成胎生化之真机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沈君,河南人,住台中县中和乡,结婚多年,共夫人未曾生育,民国五十二年十月二日,请予诊治,经施针阴交、石关、四满、中极、子宫,先后针治六次,怀孕生一女,次年又产一男。
主治病名 产后恶露
歌诀 产后恶露不止流,淋沥不断痛忧愁,中极关元三阴交,期门血海中都求。
穴位介绍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血海:在膝膑上二寸半,膝内侧白肉际。 中都:在足内踝上七寸,胫骨内侧陷中。
期门:在直乳二肋端,不容旁一寸半,又云,乳旁一寸半,直下又一寸半。
三阴交:在足内踝上三寸,胫骨后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产后恶露,乃里儿污血,产时当随胎而下,若日久不断,时时淋漓者,或因冲任虚损而血不收摄,或因瘀行不尽,停留腹内,随化随行者。
【分析二】:产后恶露不绝,大抵于生产时,劳伤经脉,或肝气不和,不能藏血,亦有脾气虚,不能统血者,亦有气血两虚,亦有瘀血停积,阻碍新血,不得归经者,原因不一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沈君,河南人,住台化县中和乡水源路,其夫人二十三岁,产后恶露,月余未止,面黄肌瘦,疲惫不堪,民国五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求予诊治,取穴中极、关元、期门、血海、中都,先后治疗七次而愈。
主治病名 恶露不下
歌诀 恶露不下少腹疼,风冷气滞血瘀凝,须针中极合关元,石门重灸莫宽容。
穴位介绍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石门:在脐下二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恶露不下,恶露不下是何因,风冷气滞血瘀凝,若还不下因无血,面色黄自不胀疼。产后恶露不下,有因风冷相干,气滞血凝而不行者,必腹中胀痛,有因产时去血太多,无血不行者,面色必黄白,腹必不痛,以此辨之。此病新产后,因恶露不下,冷滞不行,以致败血停留,瘀于小腹,凝结成块,疼痛难忍,甚则汗冷气绝,确属危急之险症,倘不用重法治之,恐难挽救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民国三十五年冬,在家乡山东临沂时,有同村孙某,结婚年余,其妻生ㄧ子,产后三天,小腹结血,疼痛之极,有同村孙XX先生邀余前往诊治,时值雨雪交加,抵其处视患者气息微微欲断,其全家大起恐慌,吾想似比危急之际,祇好用重法治疗,始得挽救,乃于中极、关元、各下一针,再以鸡卵大之艾炷、灸石门穴,待烧至皮肤呈现黄油,仍继烧无停,俟患者于不省人事之中,突然将腿一屈并急将艾火除去,并用棉花、连同艾灰按住,藉取温度,以解小腹内之结血,至此瘀血下流,患者垂危之症,幸得痊愈矣。
主治病名 蓐劳
歌诀 蓐劳骨蒸潮热盛,脐腹胀痛头昏迷,屋翳百劳配三里,曲池合谷肺俞宜。
穴位介绍 屋翳:在乳上三寸二分,平紫宫。 百劳:在大椎旁一寸。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帘,两筋间。 肺俞:在第三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合谷:在手大拇指与食指歧骨间陷中。 曲池:在肘外辅骨之陷中,屈肘横纹头,拱手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产后气血两虚,起居不慎,风寒外袭,瘀血内停,更或饮食厚味过伤,忧劳忿怒,及不足之中,挟有余之证,致生寒热往来,脐腹胀痛,懒进饮食,喜眠卧,起则头晕昏迷,骨蒸潮热,盗汗自汗,痰喘咳嗽,面色萎黄,肌肉削瘦,气力难支,名为蓐劳,医治甚难。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经诊治者,此病初起,产后二三日,全身发生疼痛,自感皮似火燎,疼甚时,衣难近身,身难移动,此症最为难治,此若失冶,惟恐后果不良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臧先生,山东人,住台北县板桥镇妇联一村,其儿媳年二十岁,生一男婴,产后三天,竟患蓐劳病,衣物不能近身,全身疼痛,皮似火烤,痛苦万分。民国四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即农历十月十八日),适逢台风过境,大雨倾盆,臧君请余前往诊治,抵其处,视病情甚是险恶,当即施针屋翳、百劳、三里、曲池、合谷,次白复针前穴,先后诊疗两次而愈矣。
主治病名 子宫痉挛
歌诀 子宫痉挛少腹疼,突然如绞痛难容,中极关元合照海,涌泉阴交循阴陵。
穴位介绍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照海:在足内踝下四分,两筋间。
涌泉:在足掌中,屈足卷趾宛宛中。 阴交:在脐下一寸。
阴陵: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屈足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症,旧称小腹冲痛,子宫内发生痉挛,初起有下腹膨胀、隐痛之前驱现象,骨盘内或突然发生痉挛性之剧痛,似有一球状物,向上腹逆升,甚则升至心窝部,引起呕吐,其痛如绞如刺,往往陷于人事不省,四肢厥冷,极形严重,有一日反复发作数次者。(见针灸学)
医疗案例
【案例一】:胡太太,四十岁,湖北人,住台北县内湖乡,民国四十年秋,患子宫痉挛月余之久,阵疼如绞,饮食少进,骨瘦如柴,极形严重,其同乡黄先生,请余前往诊治,经取穴中极,关元、阴陵、阴交等穴,先后诊治两次而愈。
主治病名 子宫出血
歌诀 子宫出血有重轻,忽然大下谓之崩,中极关元三阴交,血海大敦合阳攻。
穴位介绍 中极:在脐下四寸。 血海:在膝膑上二寸半,内侧白肉际。
大敦:在足大址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及三毛中。 合阳:在委中下三寸。
三阴交:在足内踝上三寸,轻骨后陷中。 关元:在脐下三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素问阴阳别论:「阴虚肠搏谓之崩。」张石顽曰:崩之为患,或脾胃处损,不能摄血;或肝经有火,迫血妄行;或怒动肝火,热血沸腾;或脾经郁结,血不归经;凡此皆足造成血崩。此外复有悲哀过度,尤为血崩之大因。盖吾人平日暇逸,气和平而血安静,若猝遇不如意事,而起悲哀,则气机郁结,随乃起变化,以致血行之秩序凌乱,甚则血管破裂而成血崩之患。虽然血崩之原因固多,当崩不止,生命之虞,在指顾间,危险殊甚,若不亟为制止,而欲探本求源,未有不误事也,当以止血为第ㄧ要务。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李女士,23岁,河南人,住台北县中和乡水源路,患子宫出血,月余不止,民国55年11月16日,求予诊治,施针中极、关元、血海、三阴交、大敦、合阳,先后针灸三次,血止而愈。
主治病名 阴中痛
歌诀 阴中疼痛苦无休,多因郁热数频溲,阴交照海有奇效,中极阴陵疾可疗。
穴位介绍 阴交:在脐下一寸。 照海:在足内踝下四分,两筋间。
甲极:在脐下四寸。 阴陵泉: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妇人阴中作痛,名小户嫁痛,痛极往往手足不仲舒,由郁热伤损肝脾,湿热下注所致使然也。
【分析二】:本症,由淋毒而致者最多,其它有手淫,或异物插入,自感有压痛,此为本病之主征,或恶寒发热,小便频数,疼痛发烧,排出白液似脓,曰白带,甚则并发头昏,食欲减退,体力不支等。(见针灸学)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陈太太,二十九岁,福建人,住台北县汐止镇横科路。患阴户内疼痛,连结两大腿内部,拘紧抽筋,昼不得行动,夜不得安眠,小便刺痛,半年之久,面黄肌瘦,疲惫不堪,遍求医治,毫无转机。后经李先生介绍,民国五十六年五月六日求予诊冶,当即施针阴交、照海、阴陵泉、中极,而疼立止并从此而愈。
主治病名 阴痒
歌诀 阴痒多属湿热侵,瘙痒难熬暗吟沉,中极关元三阴交,太冲少府蠡沟循。
穴位介绍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三阴交:在足内踝上三寸,胫骨后陷中。 少府:在手小指本节后与无名指之骨缝间。
蠡沟:在足内踝上五寸。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歧骨相连处。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妇人阴痒,多因湿热生虫,甚则支体倦怠,小便淋漓。(中极主小腹苦寒,阴痒而热阴痛)
【分析二】:阴痒,或因糖尿病,或子宫发热,带下过多,局部不洁,阴门初感灼热,次则瘙痒难堪,或局部湿疹,或局部糜烂,痒极时,甚至失眠,坐卧不宁,此种类似疾患颇多,有阴肿、阴疮、阴挺、下脱等。(见针灸学)
古人治疗经验 金鉴注:中极主小腹苦寒,阴痒而热阴痛
医疗案例
【案例一】:赵女士,四十一岁,山东人,住台北市仁爱路三段,患阴中瘙痒症,暴躁心烦,走坐欠安,睡卧不宁,民国五十五乍八月二十三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中极、关元、少府、太冲、三阴交、曲泉、先后诊治,两次而愈,因属妇女隐疾,不便表名。
【案例二】:孙女士,六十三岁,浙江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患阴中瘙痒症,寝食不安,坐卧弗宁,民国五十七年八月七日,求予诊治,即取上穴,先后针治七次,而告痊愈。
主治病名 阴痔
歌诀 阴痔茄疾并无疼,坚硬坠胀心不宁,中极关元三阴交,太冲照海百会灵。
穴位介绍 中极:在挤下四寸。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歧骨相连处。
照海:在足内踝下四分,两筋间。 三阴交:在足内踝上三寸,胫骨后陷中。
百会:在头之正中,两耳尖直上取之。 关元:在脐下三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妇人阴中有物突出者,名曰阴痔,俗称茄子疾也。流黄水者易治,流白水者难治。」此病行动甚不方便,影响心理不安,终日湿潮淋沥,虽无很大痛苦,实最为烦人也。 古人治疗经验 肘后歌:阴核发来如升大,百会妙穴真可骇。
医疗案例
【案例一】:民国三十六年春,在家乡,山东临沂县城里菱角汪堐,有王太太年约四十岁,患阴痔坠下月余,形似鸡卵,服药数剂无效,求予诊治,施针中极、太冲、照海、关元、百会、三阴交,继续治疗而告痊愈也。
主治病名 热入血室
歌诀 热入血室属伤寒,胸胁胀满讝语繁,曲池支沟透间使,期章二门合谷连。
穴位介绍 曲池:在手肘外辅骨内侧,屈肘横纹头,拱胸取之。 支沟:在阳池后三寸。
间使:在大陵上三寸。 期门:在不容旁一寸五分,又云,乳旁一寸半,直下又ㄧ寸半。
章门:在季肋之端,脐上二寸,旁开六寸取之。 合谷:在手大拇指与食指歧骨间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伤寒论: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然讝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又阳明病,下血讝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古人治疗经验
图翼:一妇人患伤寒热入血室,医者不识,许学士(许叔微,字可知,宋真州人)曰:小柴胡已迟,当刺期门,予不能针,请善针者针之,如言而愈。
医疗案例
【案例一】:胡太太,三十六岁,湖北人,住台北县内湖乡,患热入血室病,潮热恶寒,胸口胀闷,语无伦次,饮食大减,疲惫不堪,于民国四十一年秋,经黄先生介绍,邀余前往诊治,施钴阳溪、支沟、间使、期门,合谷、霍然告愈,愈后曾邀友好,设筵庆贺。
主治病名 小儿脐风
歌诀 小儿初生中脐风,脐臌青筋向上冲,吮乳口松啼喘哑,速刺然谷有奇功。
穴位介绍 然谷: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脐者小儿之根蒂也,名曰神阙,穴近三阴,喜温恶凉,喜干恶湿,如断脐悉遵前法,脐风自何而起,惟不知慎重,以致水湿风冷之气入于脐中,儿必腹胀脐肿,日夜啼叫,此脐风之将作也,须急用驱风散治之。若寒邪深入,已成脐风者,又当视其所兼之形证治之。如肚腹胀硬,大便不通者,风兼实也,黑白散主之。面青肢冷,二便不卖者,风兼虚也。理中汤主之。痰涎壅盛,气高喘急者,风兼痰也,辰砂殡蚕散主之。身体壮热,面赤口干者,风兼热也,龙胆汤主之。面青呕吐,曲腰多啼者,风兼寒也,益脾散主之。撮口唇青,抽搐不止者,风兼惊也,撮风散主之。若脐边青黑,口襟不开者,是为内抽不治。脐风见于一腊者,亦不治,一腊者七日也,儿生于七日,血脉未凝,病已屯脏,医之无益。
古人治疗经验
金鉴注:脐风以致水湿风冷之气入于脐中,儿必腹胀脐肿,日夜啼叫,此脐风之将作也,须急用驱风散治之。
若寒邪深入,已成脐风者,又当视其所兼之形证治之。如肚腹胀硬,大便不通者,风兼实也,黑白散主之。
面青肢冷,二便不卖者,风兼虚也。理中汤主之。
痰涎壅盛,气高喘急者,风兼痰也,辰砂殡蚕散主之。
身体壮热,面赤口干者,风兼热也,龙胆汤主之。
面青呕吐,曲腰多啼者,风兼寒也,益脾散主之。
撮口唇青,抽搐不止者,风兼惊也,撮风散主之。
医疗案例
【案例一】:余之长孙,生于民国四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即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曰,出生八天,突发脐风,肚脐臌起,啼哭喘哑,痰声如锯,喉中吱吱,呜似水鸡,是夜十时许,余见共情形危险,即取然谷两穴,各刺一针,极其恶除之病,竟霍然而愈矣。
主治病名 小儿中风
歌诀 小儿中风四肢瘲,仰头直视不转睛,百会风池与身柱,尺泽金门合谷攻。
穴位介绍 金门:在申脉之前寸许,骨下陷中。 合谷:在手大拇指与食指歧骨间取之。
百会:在头之正中,两耳尖直上取之。 风池:在脑空之下,发际陷中。
身柱:在第三椎下。 尺泽:在手肘约纹动脉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反张身仰头向后,引状两手若开弓,窜则目直常似怒,视则腼物不转睛。注:八侯谓搐搦掣颤反引窜视是也。搐谓肘臂伸缩,搦谓十指开合,掣谓肩头相扑,颤谓手足动摇,反者身仰向后,引者手若开弓,窜则目直而似怒,视则睛露而不活。其搐以男左手女右手,男大指在外,女大指在内为顺,反是为逆,此候急惊慢惊同见之,虚实无所异焉,治者宜切记之。
医疗案例
【案例一】:丁小姐,八岁,浙江人,住台北县新店镇大坪林宝斗厝,患中风病,角弓反张,二目上视,牙关紧咬,徧体发烧,昏迷不醒,四肢抽筋,口吐涎沫,人事不知,于民国五十六年元月二日,适有徐老太太,六十岁,江苏人,请余前往诊治,并用生南星ㄧ个、全喝一个,共研成粉,再用其父母之口涎沫调和,敷患者顖门上,霍然而愈矣。
【案例二】:锺小弟,九岁,湖北人,住台北县芦洲乡溪干村,患中风病,二目上视,牙关紧咬,反张仰卧,四肢抽摆不停,历经九天,徧求中西名医治疗,均属罔效,经沙发店陈先生介绍,于民国五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求予诊治,经施针、百会、风池、身柱、金门、尺泽、合谷等穴,继续针治亡一十余次,而告痊愈。
主治病名 小儿惊风
歌诀 小儿惊风多属热,搐搦上视痰盛作,神庭印堂连百会,金门行间腕骨瘥。
穴位介绍 神庭:在鼻尖直上,入发际五分。 印堂:在两眉之中。
百会:在头之正中,两耳尖直上取之。 金门:在申脉前寸许,骨下陷中。
行间:在足大趾次趾合缝处取之。 腕骨: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聂久吾曰:急惊之侯,身热面赤,搐搦上视,牙关紧闭,口鼻气热,痰涎潮涌,忽然而发,发过容颜如故,有偶因惊吓而发者,有不因惊吓而发者,然多是身先有热,而后惊搐,未有身凉而发者也因此阳症也,盖生于痰,痰盛生惊生风,以除热而化其痰,则惊风自除也。当其搐搦大作时,但可扶持,不可把捉,恐风痰流入经络,或致手足拘挛也。又不可惊惶失措,辄用艾又火灸之,灯火烧之,此阳症,大不宜于火攻,曾见有以火攻而坏事者,戒之戒之。此症虽急,若从容整理,自可平安,不可听信时医,峻用攻击之类,以取速效,伤害不小。古谚云,急惊风慢医,此理言之切当,幼儿将要生痘,有发热二三日,全无痘点形影,而忽然惊搐状,与急惊风一样,医者不知,而误作急惊风施治,必致难救,遇有此症,宜留心辨别,以免误事。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陈x文,男,初生五个月,住台北市敦化路,突患惊风。反张头仰,身体直挺,二目上视,两手紧握,四肢拘挛,牙关紧咬,口吐白沫,民国五十四年十月九佃,求予诊治,旋即施针印堂、百会、行间、腕骨、神庭、金门等穴而愈矣。
【案例二】:林君,三十余岁,浙江大陈岛入,住台北县永和镇新生路二四三巷,其子出生十二天,忽然中风四肢轴筋,两足缩至肛门,两小腿肚,形似鸭卵,坚硬如石,二臂抽缩,双手失灵,历串三日夜,嚎叫不停,叫经西医检查,中医查看,均云,因儿幼小,无法施治,均表束手。斯时全家惶恬恬不安,无所适从,幸有其同乡陈先生介绍,于氓国五十九年六月七日,请余轧往诊治,使抵期处,旋即取穴施针、承山、阳陵、合阳、尺泽、内关,病情减轻,啼声已止,次日其祖母抱来诊所,仍针扎穴,先后医疗五次,而完全复原,其病如失矣。
主治病名 小儿暴喘
歌诀 小儿暴喘胸高胀,鼻窍搧动胁作坑,针从鱼际后溪透,喘止气乎可保婴。
穴位介绍 鱼际:在手大拇指,本节后内侧白肉际。 后溪:在手小指本节后陷中,握拳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马脾风,暴喘传名马脾风,胸高胀胁作坑,鼻窍煽动神闷乱,五虎一捻方最灵。注:马脾风俗得之名,即暴喘是也。因寒邪客于肺俞,寒化为热,闭于肺经,故胸高气促,肺胀喘满,两胁煽动,陷下作坑,鼻窍握张、神气闷乱,初遇之急服五虎汤,继用一燃金下之,倘得气开,共喘自止倘如儿生百日内见此者,病多不救。
【分析二】:马脾风,病名,一岁至七岁之小儿常患之,初起轻咳,发热不安,越三五日,呼吸急促,咳声如雏呜犬叫,仁苦闷搔胸,砖身不息,逐渐衰弱。至将危时,反若安眠,而无苦痛。
医疗案例
【案例一】:民国三十二年九月在家乡(山东临沂县),有邻村殷君之小儿,年方两岁许,突患暴喘病,胸高胀满,气喘迫促,牙关紧闭,二目上翻,两手紧握,仆跌之后,昏迷无知,即用毫针,从鱼际穴直透后溪,停针待气,约一小时许,渐渐喘止气平而愈。
主治病名 小儿面黄
歌诀 小儿面黄隐白癍,食多肌瘦腹胀坚,脐凸青筋常啼泣,棱针四缝莫教偏。
穴位介绍 四缝:在手四指内中节是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小儿面黄:凡小儿面黄,或有隐约之自斑出现,此多因乳汁不足,食物杂乱,或口渴饮水,或贪食不饱,或食泥土杂物而得,肌瘦腹胀,脐凸青筋浮露,时常啼泣,大便有时溏泻,印堂有紫筋浮露者此是疳积也,最可凭证的,头发萎黄干焦,前顶心发,轻轻一提,随手脱落,此特征矣,用三棱针平挑四缝穴,挤出胶粘液体,此粘液可拉成丝状,达二三寸长,如是二三次,即可痊愈。(见验方)
【分析二】:按小儿疳积症,名称颇多,古人有肝心脾肺肾五疳,及蛔虫疳、晡露疳之称,皆以其症状稍有差异,而殊共疳名也。
古人治疗经验
小儿疳积症,用三棱针平挑四缝穴,挤出胶粘液体,此粘液可拉成丝状,达二三寸长,如是二三次,即可痊愈。(见验方)
医疗案例
【案例一】:在家乡,山东临沂县,有本村李家之男童,约三岁余,喜食泥土,面黄肌瘦,腹胀脐凸,青筋浮露,时常啼哭,求予诊治,用棱针挑四缝穴,挤出自粘液,约过数日,再刺一次,先后共针三次,身体复原而愈矣。
主治病名 中风不语
歌诀 中风不语医治难,二目直视口流涎,痖门风府连百会,并加合谷共廉泉。
穴位介绍 痖门:在项后督脉入发际五分。 风府:在项后督脉人发际一寸。
百会:在头之正中央,以两耳尖直上取之。 合谷:在手大拇指与食指歧骨间。
廉泉:在颔下,喉结上,歧骨处是。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中风不语辨,或问不语,有心、脾、肾,三经之异,又风寒客于会厌,亦令不语,何以辨之,愚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若心经不语,必昏冒全不知人,或兼直视摇头等症,盖心不受邢,受邪则殆,此败症矣。若胞络受邪,则时昏时醒,或自喜笑。若脾经不语,则人事明白,或唇缓,口角流涎,语言蹇涩。若肾经不语,则腰足痿痹,或耳聋遗尿,以此为辨。至若风寒客于会厌,不过喊风声哑之属,口能收、舌能转,枢机皆利,但不发音耳。(见医学心悟)
医疗案例
【案例一】:林君,五十三岁,山东人,住台北市环河北街,患中风不语,二目紧缩直视,顺口流涎,经王先生邀余前往诊冶,于民国五十五年八月十六日,开始施针、哑门、百会、合谷、风府、廉泉,继续针治三次,而发音如常。
【案例二】:姚君,六十五岁,河南人,住台北市越南新村,民国五十六年三月十六月,突患中风不语,牙关紧闭,二目紧缩、口向左扭,气不能出,经友人送来本所,视其病情危急,当即施针前穴而愈。
主治病名 中毒不语
歌诀 中毒不语非一端,音哑似呆苦难堪,舌横风府连百会,合谷廉泉筑宾添。
穴位介绍 舌横:在项后入发际五分(即哑门)。 风府:在项后入发际一寸。
百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正坐从两耳尖直上。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廉泉:在颔下,结喉上,中央陷中。 筑宾:在内踝上五寸,胫骨后约二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中毒,凡因物质之化学的作用,使身体发生障碍者,谓之中毒,其物质谓之毒物,毒物之种类,或为食物,或为药品,种种不一,中毒大概可分腐蚀毒,神经毒、血液毒三种,腐蚀毒,多呕吐、泄泻,神经毒,多眩晕,谵语,及瞳孔异常,血液毒,多呼吸促迫,面色发青、头痛、眩晕、昏睡,失神等。惟有中毒不语无此病例。
医疗案例
【案例一】:罗x知,男,四十八岁,四川人,住新竹山崎,于七年前因患病服药中毒哑吧,至今八年之久,民国六十年四月二十四日,有友人池君介绍同来本诊所用针炙治疗,施针舌横、风府、百会、合容、廉泉、另加筑宾,先后医治三次,其病霍然言语正常讲话为昔,真奇迹也。
主治病名 半身不遂
歌诀 半身不遂真可骇,手足难举口眼呆,肩井曲池并环跳,三里阳陵用针揣。
穴位介绍 肩井:在肩上陷中,以三指按取中指下陷中。 环跳:在臀部大转子骨后陷中是穴。
曲池:在肘外辅骨之陷中,屈肘横纹头,拱手取之。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阳陵:在膝下外侧,尖骨前之陷凹处。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风谓虚邪贼风从外而中,伤人四肢躯体,故名曰中风。痰火,谓痰火从内而发,病人心主之官,故名目痰火。体中风邪,轻则顽麻不仁,重则瘫痪不用。心病痰火,轻则舌强难语,重则痰壅神昏。此证或内或外,单病轻,兼病重,当细辨其中络、中经、中府、中藏、及中经络,兼中府藏,并细审其兼虚、兼实、兼寒、兼热、兼痰,与夫脱证闭证之浅深缓急而治之。(中风有卒然仆倒而人事不省,便尿自遗者有之,或口眼喎斜,半身不遂,或手足拘挛,或左瘫右痪,若一边有病,则为半身不遂,病于左者名曰摊,病于右者名曰痪,实则半身不遂,不过分别左右之称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史老太太,七十岁,山东人,住台北市三张犁吴兴街五八三巷,民国五十四年元月二十七日,忽然跌倒,右半身失去知觉,呼不知应,其子看急万分,请余前往诊治,始抵其处,视形情昏迷,人事不省,甚是严重,当即施针肩井、曲池、环跳、三里、阳陵等穴,继续针疗月余,而告痊愈,身体强健胜前。
【案例二】:曹君,江苏人,住台北市中正路,其夫人四十九岁,患半身不遂月余,右半身毫无知觉,经殷先生介绍,于民国五十七年六月二十一日,请余前往诊治,经施针上穴,先后针疗月余而愈矣。
主治病名 中风五脏
歌诀 中风五脏把位移,缩嘴扭项苦难提,根结流注配八法,五门十变显针奇。
穴位介绍
根结: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大包也,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也,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堂也,太阳根于至阴,结于目也,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钳耳也,少阳根于窍阴,结于耳也,手太阳根于少泽,结于天窗支正也,手少阳根于关冲,结于天牖外关也,手阳明根于商阳,结于扶突偏历也。
流注:井荣俞经合,井荣俞原经合也。 八法:内关相应是公孙,外关临泣总相同。
五门十变:取其合穴针之,合者,甲与已合化土,乙与庚合化金,丙与辛合化水,丁与壬合化木,戊与癸合化火。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余行医多年,稀见此病,依目前情形看,缩嘴扭项,五脏移于胁下,或系受风邪侵袭,中于脏腑而传入经络所致,乃用针法疏散风邪,流通血液,致全身内脏始可复原。
医疗案例
【案例一】:石君,四十岁,河南人,住台北县新化投光明路,患中风病、缩嘴、难进饮食、扭项、面向后转其两目紧缩,视物不着,身体起立则扭转难支,终日卧床四肢缩成一堆,五脏移向右胁下,好似挟带大包里,言语万分困难,经中西医治疗,曾住院多次,反而加剧,益形严重,后经友人介绍,于民国五十二年五月二日,前来诊治,当时视其病情,系五脏中风,已甚严重,非用重法疏导化解,不克挽救危亡,乃用子午流注根结标本,灵龟八法,原络诸郄等施针,渐渐告愈,现仍在警界服务。
主治病名 中风眼珠投鼻梁
歌诀 中风眼珠投鼻梁,山根之下黑珠藏,只刺至阴然谷穴,运针诱导复其常。
穴位介绍 至阴:在足小趾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然谷: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经患此病者,眉头紧皱,口鼻紧缩,两眼黑珠,转入鼻梁内,丝毫不见,白眼球暴凸,腹若板硬其身体直挺,神识昏迷,呼吸迫促,询不知答。
古人治疗经验 标幽赋云: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
杨注:依据灵枢根结篇,详列十二经之根结,足太阳膀胱经,根于至阴,结于月也,探究根结之理,依标本之法刺之,则疾无不愈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于君,山东沂水县人,住台北市松江路三十八巷,其夫人年三十岁,突然两眼黑珠不见,完全转入鼻梁山根之下,而白眼珠暴凸,身体直挺,口不能言,已呈昏迷状态。时在民国四十八年十月间,于君急忙送来求治,当即针取至阴、然谷、针过第一次,黑眼珠显露一半,次日复针,即告痊愈矣。
主治病名 厥症
歌诀 厥症较多各种形,忽然晕仆便不醒,姜塩盖脐熏百壮,气海丹田百会灵。
穴位介绍 气海:在脐下一寸五分。 丹田:在脐下二寸(即石门)。
百会:在头之正中,两耳尖直上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厥症有二:四逆谓之厥,忽然晕仆,不省人事,亦谓之厥。故张介宾曰,厥症起于足者,厥发之始也,甚至卒倒暴厥,忽不知人,轻则渐苏,重则即死。后世不知详察,但以手足寒热为厥,又以脚气为厥,谬之甚也。虽仲景有寒厥热厥之分,亦以手足为限,盖彼自辨伤寒之寒热耳,非内经之所谓厥也。张氏之言,盖亦分厥为四逆,晕厥二种,四逆之厥,有寒厥、热厥、晕厥之症,则有痰厥,食厥,气厥等之不同也。(见针灸学)
医疗案例
【案例一】:詹女士,四十二岁,江苏人,住合北市温州街,于民国五十七年九月八日晨六时许,卒然仆倒,人事不省,气息微微,昏迷不知,家人观状,极其看急,随送来本所就诊,当时视其病情危急,即施针百会、丹田、气海、丰隆,置针约两小时许,精神复原而愈。
主治病名 卒厥
歌诀 卒厥病发危而急,昏迷无知气如丝,人中隐白连百会,中极涌泉金门刺。
穴位介绍 人中:在鼻柱下沟中央,近鼻孔陷中。 隐白:在足大趾内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百会:在头之正中,以两耳尖直上取之。 中极:在脐下四寸。
涌泉:在足掌心中趾后屈趾陷中。 金门:在申脉前寸许,骨下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中风:病名,亦名卒厥,中医谓其病因为中风,故名。西医谓因脑出血而起,亦间有由于肠胃出血、心包出血者,其症,人事不省,呼吸微弱,半身之感觉消失,而终至于死,轻症,于一昼夜内,可望回复,但多留半身不遂(即偏枯)之症。
【分析二】:素问六节藏象论:凝于足者为厥,是气逆也,凌上也,倒行不顺也。素问五常政大论:共病厥。
【分析三】:卒倒,谓卒然眩晕而倒也,由脑贫血,或脑出血而起,若颜面苍白,必为脑贫血,颜面潮红,必为脑充血症。
医疗案例
【案例一】:邱君,二十岁,台湾人,住台中市中正路三七六巷,民国五十四年元月二十三日下午五时许,在台北市承德路,正在工作时,突然仆倒,口眼紧闭,人事不省,全身失去知觉,余之表侄姜先生,为患者之姑丈,适睹其状,惶恐万分,请予诊治,于是日下午九时,开始针治,迨至四十八小时后,患者苏醒,渐有知觉,然语无伦次,又继续针疗,先后共施针三次,始告痊愈。 所取各穴、时间如后。 元月二十三日,人中、百会、神门、间使。 元月二十四日,复针前穴,另加隐白、金门。 元月二十五日,复针前穴,另加中极、涌泉。
主治病名 痰厥
歌诀 痰厥殭仆吐沫涎。神昏肢冷噤口箝,中脘丰隆合谷针,间使三里百会痊。
穴位介绍 中脘:在脐上四寸。 丰隆:在足外踝上八寸,下胻外廉陷中。
合谷:在手拇指与食指歧骨间。 间使:在大陵上三守。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百会:在头之正中,以两耳尖直上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痰厥,多由积痰:本病发作,殭仆卒倒,神昏肢冷,目闭不语,口吐涎沫,人事不省,多由其人素有浊痰,然痰多亦不致成昏厥,可能由痰多之人,体不坚实,易招外界之邪,如六淫之侵,七情暴发,而引动其固有之痰浊,故有昏仆卒倒之危像。痰厥一症,主因在痰,或有其它感触,亦为其诱因也。(见针灸学)
医疗案例
【案例一】:胡君,五十岁,江苏人,住台北市安东街七十三巷,患痰厥病,跌倒昏迷,不省人事,神昏肢冷且口噤不言,于民国五十二年十月二十九日,经其友人,邀余前往诊治,至其家,视患者昏迷不省,口吐涎沫,情况急迫,刻不容缓,实时施针中脘、丰隆、合谷、三里、百会,间使等穴,渐而恢复健康。
主治病名 霍乱
歌诀 霍乱风寒暑饮成,卒然吐泻腹心疼,天枢内关上中脘,曲泽刺血病得宁。(另一版本为:霍乱多由食不洁,腹痛吐泻或转筋,天枢内关上中脘,曲泽刺血病离身。)
穴位介绍 天枢:在脐旁二寸。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曲泽:在肘内廉陷中,大筋内侧横纹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霍乱者,乃风寒暑饮之杂邪为病,卒然挥霍变乱,心腹大痛,吐泻交作也,其能吐能泻者,谓之湿霍乱,夫暑饮虽盛,若已经吐泻,其邪即解,故易治也,若欲吐不能吐。欲泻不能泻者,谓之干霍乱,盖寒盛则凝,既不吐泻,则邪无去路,故多不救也。湿霍乱者,乃暑饮寒邪也,其证吐泻不已,肚腹疼痛,口渴引饮,胸脯膨闷,干霍乱者,乃寒暑凝结,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腹中绞痛,俗名绞肠痧病也,如烦渴大饮者为热,若厥逆不渴者属寒也。
【分析二】:霍乱,病名,传染极烈,以其病情挥霍撩乱,故曰霍乱,见伤寒论注。患者初觉呕吐、腹痛、肠呜而泻,故俗亦谓之绞肠痧,又四肢厥冷,手指之螺绞凹陷,故俗又称瘪螺痧,多由夏秋饮食不洁而起,共病菌侵入血管,繁殖甚速,致血液不能循环则死,其甚者仅数小时,即已不救。
古人治疗经验
胜玉歌:霍乱心疼吐痰涎,巨阙着艾便安然。又霍乱中脘可入深。马丹阳,承山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医疗案例
【案例一】:马君,四十四岁,河南人,住台北市绍兴南街,民国五十四年八月十二日,突患霍乱病,上吐下泻,腹内绞痛,两腿转筋,由人扶持,驱车前来就诊,下车仍大吐特吐,臭秽难近,情形甚急危,即施针曲泽刺血,承山等穴,吐止痛消而愈。
【案例二】:罗君,三十五岁,浙江人,住台北县士林镇兰雅里,患霍乱病,满腹绞痛,大吐不止,民国五十六年八月十一日,请予诊治,依用上法施针而愈。
主治病名 铁痧胀
歌诀 铁痧胀病头面黑,手足十指黑如墨,曲泽静脉兼诸井,委中放血效可测。
穴位介绍 曲泽:在肘内廉陷中,大筋内侧横纹中。 诸井:在手十指去爪甲角如韮叶。
委中:在腘中央,约纹动脉陷中。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症发起,满腹胀痛难忍,渐至头面手足十指皆黑如锅煤色,此因血凝也,若不急治,恐难挽救危亡。服药不济急,不若施针立即见效。
医疗案例
【案例一】:韩君,六十二岁,山东大店人,住台北县木栅乡,患铁痧胀病,四肢僵硬,一无所动,大小便不知,头面均呈黑色、民国五十三年二月四日,共子邀余前往,抵其处,视病情严重,旋即施针,手足十指、委中,均出血,当时即见好转,以后未来复诊。
【案例二】:陈女士,三十岁,山东平度人,住台北市建国南路二一五巷。患铁痧胀病,颜面青黑,四肢如冰而满腹阴痛,呼吸迫促,干哕欲吐不得,浑身战抖,偏体发麻,言语困难,病情险恶,于民国五十八年二月十三日,即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夜晚十时许经人送来,求予诊治,当即施针曲泽等穴,用棱针放出恶血,旋即而愈。
主治病名 铜痧胀
歌诀 铜痧胀病周身黄,目瞪口呆肢体僵,委中曲泽十宣刺,血滴如墨实时昌。
穴位介绍 委中:在膝腘窝中。 曲泽:在肘内廉陷中,大筋内侧横纹中。
十冲:在手十指尖端,去爪甲如韮叶。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病发现,浑身上下,头面眼珠,尽如姜黄色者,皆因邪热攻乎脾胃,而土之本色现乎外也。凡遇此病,急于委中静脉,十冲,刺出恶血即安。
医疗案例
【案例一】:张君,五十五岁,山东人,住台北市通化街。患铜痧胀病,满腹胀痛似绞肠,寒热不均,面身黄色,民国五十二年六月二十一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委中、曲泽、十冲,均出血而愈。
主治病名 阴痧胀
歌诀 阴痧胀病危而惶,腹内搅痛四肢凉,中脘曲泽委中刺,但能出血可转康。
穴位介绍 中腕:在脐上四寸。 委中:在膝腘窝之正中。
曲泽:在肘内廉陷中,大筋内侧横纹中。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病发起,腹痛难忍,手足如冰,或因食不洁、及生冷之物、或感受时疫不正之气,以致骤然发生此症,先于曲泽、委中,放出恶血,即可转危为安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黄君,三十八岁,山东人,住台北市信义路,满腹及小腹急疼难忍,浑身战抖,四肢冰凉,民国五十二年五月三十日,求予诊治,即于曲泽、委中,均刺血而愈。
【案例二】:周先生,七十二岁。山东临沂人,住台化市敦化北路一段,民国五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患阴瘀症,面色发青,四肢冰冷,心内嘈杂难忍,欲吐不得,欲泻不能,往返入厕,所下少许,其病时渐剧,求予诊治,取穴依上法治疗,旋即而愈。
主治病名 阳痧胀
歌诀 阳痧胀病四肢热,腹痛郁气不通彻,静脉刺血有奇效,上中二脘针便瘥。
穴位介绍 静脉:在委中曲泽均有静脉流通。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病初起,满腹疼痛,手足发热,或因郁气不通而成也。经诊治患此病者很多,患者腹内闷痛,不吐不泻,急于曲泽刺血,上脘、中脘施针,均可收效。
医疗案例
【案例一】:张君,四十岁,北平人,患阳痧胀病,满腹闷痛,四肢发热,腹似火烧,不吐不泻,民国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求予诊治,当时视其病情迫急,施针、曲泽、委中,放出恶血而愈。
主治病名 乌痧胀
歌诀 乌痧胀病面黑红,呕吐翻胃并腹疼,上中二脘针有效,曲泽委中刺血宁。
穴位介绍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曲泽:在肘内廉陷中,大筋内侧横纹中。 委中:在膝腘窝之正中。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症初起,徧体胀痛,面色黑红,腹痛坚硬,身现红色,继而翻肾呕吐,甚则吐泻交加,凡遇此病者,应针上脘、中脘,并用棱针就曲泽、委中、出血即安。
医疗案例
【案例一】:黄君,二十岁,台湾人,住台湾省嘉义县民雄乡复兴村,患乌痧胀病,徧体胀痛,面色红紫,腹痛坚硬,吐泻交加,四小时未止,民国五十三年七月四日,求予诊治,即施针、上中脘、曲泽、委中均刺血而愈。
主治病名 白痧胀
歌诀 白痧胀病急又迫,周身之血化为水,委中静脉将血放,清血变红病始已。
穴位介绍 委中:在膝腘窝之正中。
医疗案例
【案例一】:此为少见之奇症,原因不明,民国二十八年在家乡山东临沂县,有同村段君二十三岁,某日早四时许,突然腹痛如绞,徧体颤抖,汗毛直竖,惶急险恶,请求诊治,斯时视其皮似白纸,颜面无色,盖所患为白痧病,急以三棱针刺委中静脉。放出者尽是清水,清水流至一杯许,始见红血液,即停止外流,幸得挽救矣。
主治病名 瘪螺痧
歌诀 瘪螺痧病指甲翻,胸闷吐泻心不安,天枢内关上中脘,静脉十宣棱针穿。
穴位介绍 天枢:在脐旁二寸。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十宣:在手十指尖端,去爪甲角如韮叶。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中医病名解释】:霍乱:病名,霍乱,霍乱在中国古代又叫『瘪螺痧』,这是在形容患者在极度脱水的情况下,十指螺纹皆扁而命名。霍乱是一种猝然发作的急性细菌性肠病,是由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引起,症状为无痛性大量水泻,双腿抽筋、大量和持续的呕吐、及快速脱水、酸中毒和循环衰竭。严重未治疗的患者可在数小时内死亡,致死率可超过百分之五十,但如加以适当治疗,则可降至百分之一以下。自十九世纪以来,霍乱曾造成多次世界大流行,其流行范围之广和造成的感染死亡人数之多,实使人大为恐慌。霍乱译名为「虎列拉」,又谓「绞肠痧」、「瘪螺痧」、「吊脚痧」等。通常分为「真性霍乱」与「假性霍乱」两大类。而真性霍乱,又谓之「寒性霍乱」、「湿霍乱」,假性霍乱又谓之「热性霍乱」、「干霍乱」。症状为上吐下泻,两层发青,泻出殆如淘米,所淘之白色「米泔」,瑞金土语谓之「米汁」。此为霍乱最大之特征。他如腹痛或不痛,体温下降,脉细声嘎,螺纹骤瘪,四肢厥冷,两目深陷,肌肉顿消,亦能显而易见之病象。一昼夜间,连泻数十次,水干即死。死时其神不昏,辞书谓之神昏而死者,谬也。以上所述,医家谓之「真性霍乱」。若乃胸腹闷胀,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者,是之谓「干性霍乱」,中医称为痧胀。霍乱春冬皆有,夏秋特甚,都市人口集中,传染最易,尤不可不严防而速治也。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症乃霍乱病之俗称,因失水肤枯,指甲螺瘪而有此名也。发作时,胸闷吐泻,心中搅乱不安,十指爪甲,齐向上翻,神识昏迷,四肢冰冷。凡遇此病,急用棱针刺十宣出血,指甲之翻,实时停止又再于曲泽,委中出血,即得挽救,严重失水,势近虚脱者,应以艾炷加灸、神阙、关元,可救危亡也。患此病者,常见不鲜。
医疗案例
【案例一】:民国三十五年夏,在家乡(山东临沂),有邻村王先生,四十余岁,患瘪螺痧病,十指爪甲上翻觉胸闷腹痛,吐泻交加,四肢冰冷,神识昏迷,由共本族,请余前往诊治,始抵其处,视病情危急,即用棱针、静脉、十宣,均出血,神情痛止而愈,惟十指爪甲上翻,时过好久,方复原矣。
主治病名 噤口痧
歌诀 噤口痧病默无言,欲言无音气阻痰,腿弯三针血如注,更将曲泽合谷砭。
穴位介绍 腿弯:在膝后腘窝中,是指委中而言。 曲泽:在肘内廉陷中,大筋内侧横纹中。
合谷:在手大拇指与食指歧骨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噤口痧症,噤口痧,初发默默不语,言亦无音,此乃痧气壅塞,盛痰上升,阻碍气管,咽喉闭塞所致也。(见验方)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陈女士,三十七岁,山西人,住台北县士林镇兰雅里,患噤口痧症,腹胀如鼓,默默不言,两日夜未食,经陈先生介绍,民国五十三年五月十九日,请予诊治,当即施针,委中、曲泽、合谷等穴,旋即而愈。
【案例二】:杨女士,三十八岁,四川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民国五十六年十日月五日上午十时许,患噤口痧病,先感徧体发麻,继则牙关紧咬,二目急瞪,气息不通,身躯直挺,四肢如冰,人事不知,其子请余前往诊治,至其处,视病情已至危亟,当即施针,合谷等穴,旋即而愈。
主治病名 绞肠痧
歌诀 绞肠痧病肠如翻,腹内绞痛似锥剜,建里天枢与天应,静脉刺血疾自安。
穴位介绍 建里:在脐上三寸。 天枢:在脐旁二寸。
天应:在疼痛之处下针,即是天应穴也。 静脉:在曲泽,委中,均有静脉可见。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症即俗称干霍乱,与近称之盲肠炎相类似,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腹内绞疼,肚肠如翻,如锥如刺,四肢厥冷,若不急治,恐胀满至极,而死不治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刘君,四十岁,江苏徐州人,住台北市长安东路,于民国五十五年八月三十一日,突患绞肠痧病觉腹内绞疼,如锥如刺,肚肠如翻,疼痛剧烈,是日早三时许,来人叩门急邀前往诊治,余至其处,视病情急迫,颜面发青,四肢冰冷,问不知应,极其严重,当即施针、建里、天枢、天应,再就曲泽刺血,其病立愈矣。
【案例二】:刘君,六十岁,辽宁人,住台北县新店镇七张路,于民国五十九年六月二十八日晨,突患绞肠痧觉在脐左下方,肚肠如绞,胀痛难忍,四肢发凉,面色青黄,呼母抱肚,进入本所,请予诊治,当施针天应,并刺曲泽放血,约半小时,昏昏入睡,醒后霍然而愈。
主治病名 羊毛痧
歌诀 羊毛痧病腹如填,腹似板硬呼吸难,胸前背后寻红点,挑断痧筋病绝缘。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把胸前背后之红点,用棱针挑破即可。即是痧筋。
【经验二】:此病初起腹胀,连背心腰瞎如芒刺,腹似板硬,如物填满,查看前后心窝,倘有红点显现,此为痧筋之处,急用棱针挑断即安。
医疗案例
【案例一】:柳君。五十三岁,山东平度入,住台北市八德路,民国五十八年二月十五日(即农历五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晨五时许,突感徧体发僵,腹痛难忍,肚如板硬,呼吸困难,请予诊治,视其病情系属羊毛痧,即于前胸后背,寻觅红点显现处,是汗毛孔胀大,发现红色便是,用针挑刺,挤出恶血,其病霍然如失。
主治病名 伤寒病
歌诀 伤寒病发汗惟艰,昏迷不分昼夜天,期门通里循腕骨,复溜合谷得汗安。
穴位介绍 期门:在乳旁一寸半,又直下一寸半。又不容旁一寸五分。
通里:在手掌后一寸陷中,手少阴、心脉之络。 腕骨: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
复溜:在足内踝上二寸,与后之交信一筋之隔。 合谷:在手大拇指与食指歧骨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难经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不,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分析二】:伤寒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出而死,下之而愈者,何也?然,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
【分析三】:寒热之病,侯之如何也?然,皮寒热者,皮不可近席,毛发焦、鼻槁、不得汗。肌寒热者,皮肤痛、唇舌槁、无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本槁痛。
医疗案例
【案例一】:殷君,四十五岁,山东临沂入,住江苏新浦市铁道旁,民国三十四年秋,患伤寒病,徧体红紫,呼吸追促,目球红赤,神识昏迷,人事不知,身热如火,病势危极,依前法施针,汗出霍然而愈。
主治病名 伤风
歌诀 伤风鼻塞憎寒临,咳嗽流涕头昏沉,曲池合谷连肺俞,三间百劳大椎循。
穴位介绍 曲池:在肘外辅骨之陷中,屈肘横纹头,拱手取。
合谷:在手大拇指与食指,歧骨问陷中。 肺俞:在第三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三间:在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 百劳:在大椎上二寸,外开一寸。
大椎:在项后转头不动之脊骨上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伤风者,风邪伤卫也。卫主皮毛,内合于肺,故令身体发热憎寒,头痛有汗,嚏涕鼻塞声重,不时咳嗽也。
【分析二】:此病俗称感冒,鼻息不通,咳嗽流涕,可以传染他人,又曰,流行性感冒。此病之传染,不拘年龄、壮者与老弱,皆易受染,本病之初起,每甚骤突,病入一至三日内,即微有寒热,头眼腰背四肢皆痛,同时喷嚏频作,咳嗽声哑,痰不易吐,鼻涕不止,或有恶心呕吐,头痛脑重,徧体无力,关节痛等。
医疗案例
【案例一】:于君,四十九岁,山东人,住台北市安东街,患感冒病,徧体高烧,关节疼痛,头脑昏沉,喷嚏连声,涕泪直流,民国五十六年八月十六日,求予诊治,即施针、曲池、合谷、肺俞、大椎、百劳、针疗两次而愈。
【案例二】:曹君,浙江人,住台北市中正路,患感冒病,热似火烤,饮食不思,民国五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晚请余前往诊治,经针上穴两欠而愈。
主治病名 瘟疫
歌诀 瘟疫闷烦热忽寒,头晕咽痛面赤颜,神门大椎兼诸井,曲池内关合谷连。
穴位介绍 神门:在掌后锐骨端陷中。 大椎:在项后转头不动之椎骨上。
诸井:在手十指侧端,去爪甲再如韮叶。 曲池:在肘外辅骨之陷中,屈肘横纹头,拱手取。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 合谷:在手大拇指与食指歧骨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瘟病之传变,与伤寒无异,有冬感于寒而即病者,名曰伤寒。有冬伤于寒而末即病者其寒邪藏甲肌肤之内,伏于荣卫之间,至春复感春风,发为瘟病。至夏复感暑热,发为热病。若逐户阖门老幼相传,乃天行瘟疫,其害更烈。或春夏应暖热而反寒,秋冬应寒凉而反热,此为四时不正之气,名曰时气相感为病,亦与伤寒同其治也。其间或发斑、发痧、发疹,要当详明其证。
医疗案例
【案例一】:林君,二十三岁,台湾人,住台北县新店镇七张路,患发热头晕,心烦呕吐,颜面红赤,咽喉疼痛,经赵先生介绍,民国五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求予诊治,施针大椎,神门、尺泽、内关、合谷、幵各井穴放血而愈。
主治病名 上热下寒
歌诀 上热下寒苦难堪,风吹火烤一身担,先针四关莫迟误,后刺曲池三里安。
穴位介绍 合谷:在手大拇指与食指歧骨间。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曲池:在肘外辅骨之陷中,屈肘横纹头,拱手取。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歧骨相连处。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病真理不详,经此患者,自腰以上,热似火烤,尤如笼蒸,腰以下似冰水洗浴;又如雪地当风其上身风吹扇煽,仍不解热,下体看重棉,总不知暖。上身热用透天凉泻之,下体寒用烧山火补之,确有奇效。
医疗案例
【案例一】:谭君,四十岁,湖南湘乡人,住台北市三张犁嘉兴街,数年前从汽车上跌下来,经医院检查,发现脑部受震荡,肺部伤气,以致形成上热下寒之症,上身热似火烤,风吹扇煽,总不解热;下体如雪地当风,夏日仍着棉裤而不知暖。面黄肌瘦,头晕目眩,行动则需入扶持。痛苦之状,无法形容也。经住医院数次,及遍求各大名医,服药注射,均属罔效,好转丝毫皆无,万分痛苦在身,延迟十一年之久,于民国五十一年古历五月端阳节,适逢劳军义诊期间,前来本所就诊。经询共病之来由,当即施针曲池、合谷,此两穴用透天凉,太冲、足三里,用烧山火,先后诊治数次,其病如失也。愈后迁居台北县平溪乡菁桐村二坑路,以至民国五十六年六月十七日,谭君复来本所面谢。并亲笔录述其致病之原因,患病数年中,所受之痛苦,及遍求各大名医之经过,留作医案,藉供参考云云。
主治病名 疟疾
歌诀 疟疾暴发有寒热,每日连发或间歇,大椎陶道循间使,提前半时用针揭。
穴位介绍 大椎:在第一椎上。 陶道:在第一椎下。 间使:在大陵上三寸。
疟疾:在未发以前半小时下针,约留针一小时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经曰:痎疟皆生于风。谓四时病,疟未有不因风寒外束,暑邪内伏者也。又曰: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此言此时病疟者也。又曰:夏伤于暑,秋为痎疟。又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谓夏伤于暑,其邪甚者节病暑,其邪微者则含于荣,复感秋气寒风,与卫幷居,则暑与风寒合邪,始成疟病也。其不节病伤寒者,亦以有暑邪预伏于荣中也。盖有风无暑,惟病风;有暑无风,惟病暑;必风暑合邪,始病疟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秦君,四十七岁,山东日照县人,住台北市泉州街,患疟疾病,每晚九时开始发冷,继而转热,高烧发到四十度,人事不知,至明晨五时许,冷热全部解除,每夜如是,连发十三次,以致精神疲惫,倦怠无力。民国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求予诊治,在未发前半小时施针大椎、陶道、间使,经过一小时后起针,其病若失。
主治病名 忽热忽冷
歌诀 忽热忽冷类似疟,体态怯弱神气缺,合谷间使金针刺,热泻寒补病可瘥。
穴位介绍 合谷:在手大拇指与食指歧骨间。 间使:在大陵上三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寒而热,热而寒,寒热相因不已,故名曰往来寒热,为少阳主证,一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谓之疟,属杂病也。寒热而无作正之常,日三五发,谓之如疟。
医疗案例
【案例一】:传君,四十六岁,四川人,住台北市中华路,患病经医生检查名为虚怯症,忽冷忽热,颤动不止,四肢乱纵,两手捧心,惕惕然志忑怯弱,精神倦怠,形体萎靡,食欲不振,将近两月之久,民国五十六年八月十四日,由孔先生陪来求诊,经施针合谷、间使、用热泻寒补之法,旋节小睡,所患霍然而愈。
【案例二】:陈君,年四十三岁,湖北人,住台北县新店镇稻子园,患忽热忽冷病,历经两年,于民国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求予诊治,先后诊治前穴两次而愈。
主治病名 自汗
歌诀 自汗原谓表阳虚,昼夜淋漓透罗襦,复溜合谷连阴郄,后溪百劳外关除。
穴位介绍 复溜:在足内踝上二寸,与后之交信一筋之隔。 合谷:在手大拇指与食指歧骨间。
阴郗:在神门后五分。 后溪:在小指外侧,本节后,握拳取之。
百劳:在大椎上二寸,旁开一寸。 外关:在阳池上两寸,与内关相对。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无因汗出,谓之自汗,自汗谓表阳虚,汗出则恶寒冷,若蒸蒸发热。汗出不恶寒,则为里阳实。睡则汗出,觉则汗止,谓之盗汗,盗汗为阴虚,当分心处不固,心火伤阴矣。(汗随气泄又经谓阴胜则身寒汗出,若服汗剂,汗出不止,则为亡阳危侯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翟君,四十六岁,山东人,住台化市博爱路,患自汗病,身不动而汗自流,动则更甚,民国五十二年五月七日,请予诊治,取穴复溜,命谷、阴郄、后溪、百劳,施针而愈。
【案例二】:周先生,七十一岁,山东人,住台北市敦化北路一段,患自汗病,不动自流,每至天明更甚,民国五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求冶,施针前穴,两次而愈。
主治病名 盗汗
歌诀 盗汗阴虚内热陈,夜寐淋漓最损人,复溜外关迎膈俞,后溪阴郄然谷循。
穴位介绍 复溜:在足内躁上二寸,与后之交信有一筋之隔。
外关:在阳池上二寸,与内关相对。 脯俞:在第七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后溪: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握拳取之。 阴郄:在神门后五分。
然谷:在足内踝前之高骨下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睡则汗出,觉则汗止,谓之盗汗,盗汗主阴虚,然当分心虚不固,心火伤阴。阴虚弱则生内热,而迫腋外泄,若兼咳嗽颧赤,潮热等症,则已入损门,甚为难治,汗出如珠不流者,此为绝病,不治之症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李女士,二十九岁,安徽人,住台北县社仔,患盗汗病年余,以致身体疲惫不堪,颜面无色,民国五十二年三月五日,求予诊治,经针鬲俞、外关、复溜、后溪、阴郄、然谷,先后针治四次,汗止而愈。
【案例二】:刘先生,六十四岁,江苏人,住台北市通化街,患盗汗病多日,于民国五十九年六月二十八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一次,而告痊愈。
主治病名 手足出汗
歌诀 手足出汗胃热盛,淫雨滂沱顺指流,经渠二间循少府,三里内关阳谷求。
穴位介绍 经渠:在手拇指内侧,腕后五分。 二间:在食指本节前,横纹尖端,赤白肉际。
少府:在手小指本节后,骨缝间。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 阳谷:在手小指外侧,腕中,锐骨下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胃主四肢,为津液之主,今热聚于胃,蒸其津液,傍达于四肢,故手足濈濈然汗出,且小便自利,胃中津液必干,大便必鞭,若中寒胃阳土虚,脾不约束,津液横溢、四肢犹如阴盛淫雨滂沱,故汗出而冷也。阳虚失运,中寒不化,故小便不利也,今虽便鞭,而手足汗出,非为越热者比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蔡君,二十九岁,台南人,在石油公司服务,两手出汗不止,日夜疲惫困盹,每属公文,执笔辄睡,勉力书写,不及三行,纸已尽湿,遍求中西医罔效,如此十年,甚为痛苦,经人介绍于民国五十八年四月九日来诊,经施针上穴数次而愈。
主治病名 遍体瘙痒
歌诀 遍体瘙痒痛悲惨,辗转乱抓不得眠,至阴屋翳配风市,偶针曲池疾便痊。
穴位介绍 至阴:在足小趾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屋翳:在紫宫外旁开四寸、乳上三寸二分。
风市:在膝上外廉两筋间,立正姿式,中指尽处取之。
曲池:在肘外辅骨之陷中,屈肘横纹头,拱手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诸痒为虚,火微则痒」。有周身痒,虽痒在皮肤,亦有发于脏腑者。起于外者易治,发于内者难疗。轻者不红不肿,重者难解难耐,所谓痛可忍,痒不可忍,有甚于痒癣之为患考。针灸对此症固可适应,然有可愈,亦有不可愈者。
古人治疗经验 百病赋云:至阴屋翳,疗痒疾之疼多。
考正穴法:曲池,治举体痛痒如虫啮。风市,治浑身搔痒难熬。
医疗案例
【案例一】:吕女士,四十四岁,广东人,任台北市通化街,患周身搔痒,使得坐卧不安,寝食弗宁,民国五十二年七月ㄧ日,来所诊治,即取至阴、屋翳、风市、曲池,先后施针三次而愈。
【案例二】:刘君,四十九岁,山东胶县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徧体搔痒,心神烦躁,睡卧弗宁,时已三年之久,民国五十六年十月二十日,求予诊治,施针前穴,数次而愈。
主治病名 风疹块
歌诀 风疹块起似豆高,猝然瘙痒皮发烧,屋翳风门兼肺俞,曲池血海三阴交。
穴位介绍 屋翳:在紫宫外开四寸,乳上三寸二分。 风门:在第二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肺俞:在第三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曲池:在肘外辅骨之陷中,屈肘横纹头,拱手取。
血海:在膝膑上二寸半,膝内侧白肉际。 三阴交:在足内踝上三寸,胫骨后陷中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风疹块症,此病初起,忽然搔痒入骨,发热口渴,徧体状如红云片片,与斑疹相同 但斑并无头粒,而疹有头粒,如虫咬之状,抓破见血,此病原属风热也。(见验方)
【分析二】:风疹块,今称为皮肤病,徧身有赤色,或淡赤色之硬块隆起,发生搔痒或及灼热,其来也速,亦有用手抓之,红杠暴起,少顷即消,其痒稍解。
医疗案例
【案例一】:何君,五十五岁,山东莒县人,住台北市六张犁,患徧体风疹块病,自发此病至今,历十五年之久,每日夜峙发时止,发时疹块零零,皮现白色,形似梅花,渐变红色,继则结成一块,大如核桃高似豆,其痒难熬,皮肤抓烂,其痒难解,有时无,痛苦之状难言也。民国五十六年六月二十四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屋翳、风门、肺俞、曲池、血海、三阴交,先后诊治数次而愈。
【案例二】:曾君,四十一岁,四川人,住台北市中正路,患徧体风疹块,民国五十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求予诊治,施针上穴六次而愈。
主治病名 骨痒
歌诀 骨痒之疾最难熬,皮肤抓不忍焦,束骨湏连然谷刺,至阴屋翳疾渐消。
穴位介绍 束骨: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陷中。 然谷:在足内踝前之高骨下陷中。
至阴:在足小趾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屋翳:在紫宫外开四寸,乳上三寸二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故骨痒之疾,属肾可知,出于贤主骨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张太太,五十六岁,东北人,住台北市八德路,患骨痒病,自感骨痒,心情焦燥,徧体抓得皮破肉绽,共痒毫无所解,昼不得安坐,夜不得安枕,饮食减退,面黄肌瘦,苛痒之苦难熬,扶杖跮踱不停,民国五十四年三月六月,求予诊治,经施针束骨、然谷、至阴、屋翳,继续诊治四次而愈。
【案例二】:姜女士,二十四岁,山东人,住台北县木栅乡。患骨痒病,自腰至足,时时发痒,坐立不安,睡卧弗宁,昼抓夜搔,难解难耐,民国五十四年八月十六日,经张太太介绍,前来就诊,依照上穴施针共先后治疗三次而愈。
主治病名 骨热
歌诀 骨热如烧身似瘫,徧体无力两腿酸,束骨然谷循大杼,膈胆膏盲俞穴安。
穴位介绍 束骨: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陷中。 然谷:在足内踝前之高骨下陷中。
大杼:在第一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膈俞:在第七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胆俞:在第十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膏盲俞:在第四椎下,去脊三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病真理不详,患者骨如火烧,徧体无力,两腿酸软,行动艰难,自感骨热难熬,心燥发热,头昏眼花,昼不得稳坐,夜不能安眠。
医疗案例
【案例一】:徐君,三十八岁,山东昌邑县人,住台北市泉州街,患骨热病,八月有余,于民五十六年九月二十一日求治,经施针束骨、然谷、膈俞、胆俞、大杼、膏盲,续医治五次,其病霍然痊愈矣。
主治病名 贫血
歌诀 贫血至极情可惧,虚弱无颜体力亏,山海邱陵并溪谷,五门八法流注推。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贫血症,红血球缺少之病,由饮食起居不良,休息不足而起,患者多面色苍白,肢体倦怠,妇人患此症尤多,亦名血虚。
【分析二】:今称白血球过多,血液中白血球的正常数,值为每立方厘米七千个左右。如果异常的增加至数万或甚至数十万,就是「白血病」,又称为「白血球过多症」。白血球为骨髓及淋巴组织所制造,有时体内血液中的白血球并没有增加,但在骨髓或淋巴组织内的白血球却增加的特别快,这也称为「白血病」。翻者称为「骨髓性白血病」。后者称为「淋巴性白血病」。而白血液白血球过多者,则称之为「本态性白血病」。均可由骨髓的检验而得知。
【分析三】:慢性骨髓性的「白血病」,发病慢,四肢感觉无力,倦怠、食欲不振等。持续一段时间过后,贫血现象明显,就是呼吸急促、悸动、上腹部胀大,并有部份硬块,齿龈出血及全身淋巴腺肿胀。
【分析四】: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症状一开始就是淋巴腺肿,而外表皮肤正与青蛙类似。
【分析五】:急性白血病的症状则与慢性有显著的不同,立刻变成岩重的状态,感到寒冷而发高烧。早期即有贫血病,齿龈出血,咽喉肿并有溃疡。与「败血症」相似。
【分析六】:白血病ㄧ向是医学界感到困恼的问题。根据美国纽约的「普鲁克哈文国家实验馆」的统计,每年约有一千万人口里患此症,数目虽然不多,但治愈者却很少,仅占有患者的百分之一左右,与心脏病及癌病同为构成人类生命的天威胁。(见民国五十年三月二日新生报刊载)。
【分析七】:此病通称为「血癌」即西医所谓「白血球过多症」,患者常感头痛、眩晕、倦怠、心悸、气促、食少、皮肤松弛、苍白、脾脏肿大、胸部常隐隐胀痛、各部容易出血。患者之红血球,被过多之异常白血球所吞噬,而迅速减少,终至被吞噬净尽,虽大量输血,亦无济于事,仅可稍延其短暂时日之生命而已。此症病因不详,通常偏食者,似较易患此病,尤其不肯吃青菜或水果者。 医疗案例
【案例一】:南韩侨生贾君,二十岁,河北入,住南韩大邱市,民国四十四年在台求学期间,突患白血球过多症,住医院治疗,经检查认定为「贫血不再生」,脉细微欲绝,面色苍白,周身皮肤犹如粉壁被烟熏之相,病势日渐加剧,每日仅靠输血以延残喘,终至宣称已无法挽救,经宫先生以及众位同学等之主张,为勉尽人事,再三强余试为诊治,乃于民国四十四年二月十二日,求予诊治,经运用子午流注,五门八法,统括俞募标本,原络交会,兼取山海邱陵沟池溪谷三部等穴,轮流施针,历时将近三月,针治四十余次,(其针法说明于后)对此垂危之绝症,幸获痊愈。贾君终得毕业于大学,早已返同侨居地矣。时隔数年,明牧师,为阐扬针灸学术,曾亲到医院,查出贾君之病历表,抄寄留美之女公子(在教会医院服务),嘱据实刊登该院之医学杂志,同信云:该院根据病历加以分析,谓此症即名「血癌」。认为以中国古典医学,能治愈此种绝症,真属奇迹。此症施治之经过,约分三期:开始之初期,患者血枯气微,不能移动,必须照常输血,并妥作安排送夹本所,法取通经接气,滋阴活血,随针效之进度,逐次递减输血数量,以至无须再输。继而患者迁出医院,寓本市泉州街,已能乘车自来就诊,复取周身主要穴道,作整体疏导运行之调治,针效有益显著。最后体力既复,行动自如,施针时异常敏感,惟上身皮肤普现深红色,而四肢厝色仍灰暗苍白,截然不同,乃用灵龟飞腾法,依八脉配八卦之次第,按日施针,兼用交正缪刺之法,使其气血畅通,而躯体四肢,完全恢复正常矣。 贾君每次诊治记录表如下所示: ■第1次:公孙(八法)、内关(八法)、大敦(肝经井穴)、阳谷(配穴)、通里(心络)。 ■ 第2次:临泣(八法)、外关(八法)、少府(荥火穴)、足临泣(配穴)、支正(小肠络)。 ■第3次:后溪(八法)、申脉(八法)、太白(配穴)、三里(配穴)、蠡沟(肝络)。 ■ 第4次:列缺(八法)、照海(八法)、经渠(配穴)、商阳(大肠经)、光明(胆络)。 ■第5次:丘墟(甲)、太冲(乙)、阴谷(配穴)、通谷(配穴)、大钟(肾络)。 ■第6次:腕骨(丙)、神门(丁)、支沟(配穴)、劳宫(配穴)、飞扬(膀胱络)。 ■第7次:冲阳(戊)、太白(己)、申脉(阳蹻)、外关(阳维)、公孙(脾络)。 ■第8次:合谷(庚)、太渊(辛)、照海(阴蹻)、内关(阴维)、丰隆(胃络)。 ■第9次:京骨(壬)、阳池(癸)、阴陵(二陵)、阳陵(二陵)、外关(三焦络)。 ■第10次:太溪(癸)、大陵(癸)、阴交(二穴)、阳交(二穴)、内关(心包络)。 ■第11次:公孙(干)、中脘(腑会)、中府(肺募)、涌泉(地)、经渠(肺经金穴)。 ■第12次:内关(艮)、章门(脏会)、巨阙(心募)、璇玑(人)、商阳(大肠井金穴)。 ■第13次:临泣(巽)、阳陵(筋会)、期门(肝募)、百会(天)、支沟(沟)。 ■第14次:外关(震)、绝骨(髓会)、章门(脾募)、大包(上)、风池(池)。 ■第15次:列缺(离)、膈俞(血会)、京门(肾募)、天枢(中)、后溪(溪)。 ■第16次:照海(坤)、大杼(骨会)、肺俞(配穴)、地机(下)、合谷(谷)。 ■第17次:后溪(兑)、太渊(脉会)、心俞(配穴)、足三里(四总穴)、承山(山)。 ■第18次:申脉(坎)、膻中(气会)、肝俞(配穴)、委中(四总穴)、照海(海)。 ■第19次:太冲(开四关)、合谷(开四关)、脾俞(配穴)、列缺(四总穴)、商丘(丘)。 ■第20次:通关(配穴)、血海(配穴)、肾俞(配穴)、合谷(四总穴)、阴陵(陵)。 ■第21次:太渊(配穴)、后溪(配穴)、丘墟(甲)、太冲(乙)、血海(配穴)。 ■第22次:曲池(配穴)、曲泉(肝经母穴)、腕骨(丙)、神门(丁)、气海(配穴)。 ■第23次:解溪(配穴)、公孙(八法)、冲阳(戊)、太白(己)、通关(配穴)。 ■第24次:大都(脾经子穴)、内关(八法)、合谷(庚)、太渊(辛)、曲池(配穴)。 ■第25次:少冲(心经井穴)、足临泣(八法)、京骨(壬)、阳池(壬)、足三里(配穴)。 ■痊愈停针。
【案例二】:黄X琴小姐,二十岁,住台北县主重市,患白血病年余,遍求中西各大小医院,照片及各种详细检查,药物每日不断,年余并无结果,该女士得病在身,万分焦虑,向院方提出询问,所得到的答复更令人可怕,白血球多是绝症,该女士闻此无精打彩,只有等待绝望而已。后经滕先生介绍,求予诊治,经施针二十次而告痊愈。 黄X琴小姐白血球过多病轮流施针记录表(民国五十七年一月十日): ■ 第1次:少府(心经本穴荥火)、临泣(八法)、内关(阴维)、支正(心络)、外关(阳维)、公孙(冲脉)、神门(心经子穴) ■第2次:神门(丁)、腕骨(丙)、丘墟(胆经原穴)、太冲(肝经原穴)、内庭(胃经荥穴)、太白(脾经原穴)、足三里(胃经本穴)。 ■第3次:列缺(离)、照海(坤)、光明(胆络)、足三里(胃经本穴)、太冲(肝经原穴)、通里(心络)、少府(本)。 ■第4次:腕骨(丙)、神门(丁)、通里(心络)、内庭(胃经荥穴)、太白(脾经原穴)、丘墟(胆经原穴)、太冲(肝经原穴)。 ■第5次:阴郄(郄)、筑宾(郄)、养老(郄)、通里(心络)、公孙(脾络)、梁丘(郄)、内关(心包络)。 ■第6次:足临泣(八法)、太白(脾经原穴)、阳谷(小肠经本穴属火)、通里(心络)、少府(心经本穴荥火)、京骨(壬)、太溪(癸)。 ■第7次:丘墟(甲)、太冲(乙)、腕骨(丙)、神门(丁)、太白(己)、合谷(庚)、太渊(辛)。 ■第8次:丘墟(甲)、太冲(乙)、腕骨(丙)、神门(丁)、太白(己)、合谷(庚)、太渊(辛)。 ■ 第9次:大包(上部)、天枢(中部)、地机(下部)、公孙(干)、内关(艮)、后溪(兑)、申脉(坎)。 ■ 第10次:丘墟(甲)、太白(乙)、神门(丁)、京骨(壬)、冲阳(戊)、太溪(癸)、中脘(腑会)。 ■第11次:承山(山)、血海(海)、丘墟(丘)、阳陵(二陵)、蠡沟(沟)、太溪(溪)、阳谷(谷)。
主治病名 气血上冲
歌诀 气血上冲头昏晕,脑胀惟恐溢血侵,丘墟太冲循阳辅,内庭三里合谷针。
穴位介绍 丘墟:在足外踝下从前陷中。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歧骨间。
阳辅:在外踝上四寸,辅骨前。 内庭:在足次趾,中趾,合缝处。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合谷:在手大拇指、食指歧骨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气血上冲,头昏脑胀,耳红面赤,颈部渐热,此症俗称脑充血,亦称脑溢血,患者年龄,在五十岁以上之人较多,由于平素嗜酒,或肥胖之人,有时劳力过度,或气忿不平,与人争论,ㄧ时气恼,而引起气血上冲,重则猝然仆倒,人事不知,顺口流涎,大便失禁,小便自流,倘若失治,惟恐致成半身不遂,或不语等症矣。
生理分析
脑,头髓也,形椭圆,正中有沟,分为左右两半。其色灰白,充满头盖腔之全部者,为大脑,主知觉、运动。在大脑后下方,形如小球者,曰小脑,专主运动。在大脑之底,与大脑结合者,为中脑其下连脊髓者,为延髓。
医疗案例
【案例一】:孔君,五十二岁,南京人,住台北市中华路,民国五十三年秋,突患脑充血病,昏迷不省,人事不知,由友人送来本所求治,经施针丘墟、太冲、阳辅、内庭、三里、合谷等穴,继续诊冶而愈。
【案例二】:侯太太,四十四岁。安徽人,住台北市中华路,民国五十三年夏,某夜十二时三十分,猝然仆倒乃中风不语,半身不遂,昏迷人事不知,其夫即来本所叩门,请余前往诊治,当即依前穴施针,继续诊疗二十次,其病痊愈,身体强壮如昔。
主治病名 吐血
歌诀 吐血连口邪热盛,腐臭内溃为不良,中脘尺泽足三里,膈肝心肺俞穴强。
穴位介绍 中脘:在脐上四寸。 尺泽:在肘中约纹动脉中。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帘,两筋间。 膈俞:在第七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肝俞:在第九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心俞:在第五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肺俞:在第三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伤寒吐血,皆因失汗失下火逆,以致邪热炽盛,沸腾经血故也。若血从口鼻耳目而出,小便难,此为强发少阴汗,名曰下厥上竭,为难治也。三阳热盛,血瘀胸满痛,若暴吐腐臭之血,名曰内溃,内溃者死。若吐血过多,面唇无红色,名曰血脱。 古人治疗经验
杂病歌,吐血尺泽功无比
医疗案例
【案例一】:王君,四十岁,山东临沂人,住台北市敦化路。民国四十年秋,突然吐血连口不停,以致昏迷不省,仍是不止,众同乡视其情形危急,推予诊治,当即施针中脘、尺泽、三里、膈俞、肝俞、肺俞,竟霍然而愈矣。
【案例二】:何君,五十七岁,山东莒县人,住台北市七号水门外,患吐血症,每日数次,连吐数日之久,民国五十七年十月十六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先后治疗六次,吐止而痊愈。
【案例三】:王太太,四十八岁,山东平度人,住台化市信义路三段,民国五十三年农历五月初一日,深夜十二时许,突然吐血连口不止,其夫邀余前往诊治,经针上穴三次,即告痊愈。
主治病名 疔疮
歌诀 疔疮之发速而凶,徧体明暗均可生,先针督脉名身柱,后循其经子穴攻。
穴位介绍 身柱:在第三椎下。 此后,细察疔疮位于何经?以该经之穴针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验方有云,疔毒之发最速,有朝发夕死,有三五日不死,至一月或半月而终死者,其毒最烈,或发寒热,或感麻木,或呕吐,或烦躁,或头晕眼花,或舌硬口干,或手足青黑,或胸腹胀闷,或精神沉困,或言语颠倒,此皆生疔疮之症状。其形或大或小、或长或圆,其色或白或黄、或红或紫,或有红丝,名色甚多。
古人治疗经验
治法则一。倘辨别不清,以生黄豆,令病人嚼之,如无豆腥之味,即是疔疮。疔疮多生暗处,或疼或不疼,或痒或不痒,发时人多不觉,若不早冶,最易误事。有发寒热数日而后生者,有当时生者。初起如粟米大,或大小不一,如发寒热、及痒麻、呕吐等症,即于徧身留心寻认,凡须发眼耳口鼻,肩下两腋、手足甲缝、肛门阴户等处,更宜细看,一日须数次查看,有则急冶。若前心坎、后心窝,有红点者,即照羊毛疔方治之。如寻觅不见,取〈曾瓦〉中气垢少许,纳于口中,必有ㄧ处疼甚,即知疔毒所在,急宜刺出恶血,以见好血而止。刀鎌疔忌用刀针,余疔不忌。如毒甚者,急服菜子油、或真麻油一碗,免毒攻心。
验方:ㄧ人口唇生疔七个,头肿如斗,心闷神昏,百乐不效,后有一人云,此名七星赶月,用蛔虫捣乱敷之,顷刻疮口出黄水,肿消神情,次日痊愈,如无蛔虫,以五谷虫一钱,瓦上焙干研粉,白矾三分,蟾酥三分,以烧酒溶化,调匀敷疔上,少刻疔亦破,流出毒水而愈。
验方:凡口唇生疔,看大腿弯中,如有紫筋,用银针刺出血扣愈。有人不知疔在何处,但唇内痒极,须臾半面肿硬痛甚,见腿后有紫筋,刺之立效。疔疮出血不止,饮真麻油ㄧ大碗及止,或饮菜子油更妙。
另附一验方,令患者平举一臂向侧方,使背部肩胛骨隆起,从肩胛骨下方,横量至近脊处五分许现有一或红或黑之小点,以毫针刺五分至七分深,以知痛为止,治一切疔毒,患左针右,患右取左,如小红黑点不见,用大蒜擦之则现,刺之立刻止痛,转危为安,屡试屡验。
医疗案例
【案例一】:王君,六十二岁,山东福山县人,住台北市圆山新村,左足太溪穴、及解溪穴,各生一疔,肿大破烂开花,全足以至膝盖黑似炭。民国五十二年九月九日,适逢葛乐礼台风过境,风大雨急,王君自下午六时起,连赴三处大医院求治,均云须在膝盖上二寸处锯去,方保安全,否则生命有关,然王君宁愿牺牲生命,不作残废人,于是离院,是夜十时十分,叩门求治,斯时电线被风吹断,大雨不停,视王君病情严重,乃不忍拒而弗治,即施针、身柱、内庭,然谷、次日已能步行,足上肿消黑褪,先后针冶三次,共病复原而愈。
【案例二】:贾女士,四十岁,山东日照县人,住台北县景美镇二十张路江陵新村,右手神门穴、及左足照海穴,各生一疔,心如针刺,疼痛难忍,牙关紧咬,二目呆痴,民国五十四年九月十三日,深夜十二时许,求予诊治,施针身柱、然谷、道里,先后针疗四次而愈。
【案例三】:陈君,四十岁,安徽人,住台北市忠孝路三段四十九巷,民国五十六年二月二十四日晨六时许,左颧髎部,突感痒麻,约数分钟,忽然肿起,头昏眼花,言语困难,求予诊治,取穴身桂、小海、次日复针,共两次痊愈。
【案例四】:洪君,十六岁,台湾人,住台湾省彰化县芳苑乡芳苑村,左地仓穴生ㄧ疔,名鎻ㄧ疔,痛痒牙紧又头昏眼花,民国五十六年八月十日,求予诊治,当即施针身柱、内庭、痛止而愈。
主治病名 红丝疔
歌诀 红丝疔毒速而疾,生于足者走至脐,生于手者丝至心,速将丝头用针提。
古人治疗经验
刀镰疔,疔形如韮菜,宽长一二寸,肉色紫黑者是,忌用针刺,用葱矾散服之,并用鸡溏粪敷之即效,迟则毒归心肺致命。(见验方)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红丝疔,此疔流走最快,生于足者,其红丝渐长至脐,生于手者,红丝渐长至心,生于唇面者,红丝渐长至喉间,则不可救矣。手足两处可用头发、离丝一二寸远,紧紧捆住,并将丝头刺破,或用灯火,或艾火在丝头烧之,丝即退散而愈,不散再烧,以散为度,其效如神。
医疗案例
【案例一】:张君,四十二岁,松江人,住台北市郑州路,左足行间部生一红丝疔,足背红肿高大,一条红丝直达血海部,疼痛难忍,心躁不安,经罗先生介绍,于民国五十四年五月十八日,请予诊治,经施针身柱、太冲,在红丝头微出血,先后诊治两次而愈。
【案例二】:民国三十四年农历九月初,余住南京洪武路,有蒋君四十余岁,山东临沂人,亦住该路,左足照海生一疔疮,有一条红线,直达箕门穴,徧体发烧,痛不可忍,经刘先生介绍,请予诊治,经施针身柱、然谷、并于红丝头刺出血,先后诊治三次而愈。
主治病名 牙疔
歌诀 牙疔脾胃火攻成,生在牙根似豆形,畏热怕凉唏唏痛,棱针点破即安宁。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外科,注:此证由胃经火毒,或太阳经湿热皆可致之,每生于两旁牙缝,肿起一粒,形如粟米,痛连腮项,若兼麻痒,破流血水,疼痛异常者,即黑疔也,属肾火毒,俱用银簪尖挑破,以见血为度,倘若失冶,毒反攻心令人烦躁昏惯者逆。
古人治疗经验
金鉴外科,注:此证用银簪尖挑破,以见血为度,倘若失冶,毒反攻心令人烦躁昏惯者逆。
医疗案例
【案例一】:范先生,六十岁,山东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牙根生疔,形如大豆,右腮肿起,只疼得坐立不安,于民国五十六年元月二十一日夜十二时许,至所叩门,即棱针点破,流出脓血而愈。
主治病名 蚂煌疔
歌诀 蚂煌疔毒微白疼,生在上腭似韮形,虽发寒热肉不肿,排刺患部自然平。
古人治疗经验
此疔生于上腭,形如韮叶,皮肉不肿,微现白色,初起发寒潮热,须于患部,用棱针排刺,放出恶血,其病自然平复。(见验方)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陈先生,六十六岁,定海人,住台湾省基隆而东明路,患上腭生ㄧ蚂惶疔,自感头面胸胀。上腭感有微痛,民国五十五年四月二十曰,求予诊治,即予上腭发自处,用棱针点刺,微出血而愈。
主治病名 唇疔
歌诀 唇疔原由唇边生,或麻或木并不疼,甚则寒热及呕吐,合谷身柱有奇功。
穴位介绍 合谷:在大拇指与食指歧骨间陷中。 身柱:在脊骨第三椎下陷中。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疔由唇边与鼻下,或口角旁,起一白泡,或红色,或白色,小如米粒,中央有一小黑点,奇痒难忍,殊不可抓破,甚者寒热呕吐,或麻木不疼,此是疔毒也,身柱属督脉,在脊骨第三椎下,主治疔毒,以锋针刺破放血三四滴,颇有奇效。
医疗案例
【案例一】:孙君:男六十四岁,山东临沂人。住台北市仁爱路三段,患唇疔病,上嘴唇生一疔,来势凶凶,发生不到一刻时,讲话艰难,嘴唇肿起,麻木不疼,心中难过,于民国六十年六月二日,求余诊治,当即施针合谷,身柱刺出毒血,渐渐全消而愈。
【案例二】:吴X琪,女四岁,台湾人,住台北市长安西路一四五巷,患唇疔症,在上唇生一疔,民国六十一年元月十五日,求予诊治,经施针身柱,三间二次而愈。
主治病名 蛇头疔
歌诀 蛇头疔生无毛处,或在关节状如丁,先封身柱把疼止,再寻子穴及委中。
穴位介绍 身柱:在督脉第三椎下。 委中:在膝腘窝正中取之。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疔。生于无毛之处,根深形小,生发甚速,初发寒热,呕吐神昏者有之,疔色有白黄红紫,亦有起时起红线者,名曰红丝疔,于红丝上端,以锋针刺破,放血二三滴即退,即以生黄豆嚼之,若豆腥味,即是疔无疑,饮生豆油四个月,能免疔毒攻心,并能驱毒外出。
医疗案例
【案例一】:于君,男,五十四岁,山东寰台人,住台北市安东街,在陷谷穴生一疔,发生约有四个小时,发寒潮热,疼痛难忍,战抖不艾,六十年十一月二十日,求予诊治,经施针、身柱、委中、内庭,先后计针两次而愈。
主治病名 腹瘤
歌诀 腹瘤满肚皆膨胀,烦呕隐痛两肋撑,期章二门穴可用,五门配合流注攻。
穴位介绍
期门:在直乳二肋端,不容旁一寸五分,又云,乳旁一寸半,直下又一寸半,肝之募。
章门:在脐上二寸,两旁各开六寸,脾之募,难经曰,脏会章门。又曰,肘尖尽处是穴。
商丘:在足内踝骨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后有照海,其穴居中。
二间:在手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横纹尖端,赤白肉际取之。
阳谷:在手外侧腕中,锐骨下陷中,小肠脉所行,为经火。
然谷:在足内踝前,大骨下陷中,别于足太阴之郄,足少阴肾脉所溜,为荣火。
束骨: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赤白肉际陷中。足太阳脉所注,为俞木。
阳辅:在足外踝上四寸,足少畅所行,为经火。
行间:在足大趾次趾,合缝后五分,足厥阴肝脉所溜,为荣火。
少府:在手小指本节后,骨缝陷中,直劳宫,手少阴心脉所溜,为荣火。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病发生,原理不详,其征状为肚腹膨胀,硬块累累,先于肝脏发起,渐漫延至满腹,大的似拳,小的如豆,痛苦万分,据古书记载,虽似有此症,亦似是而非,亦无识其名者,但亦无此病例,诚伪奇症,因别无适当病名可起,故姑称之为「腹瘤」。如有不适之处。敬盼同业先进赐予指正。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陈X珍女士,五十三岁,江苏人,住台北市吴兴街十八巷,于六年前,身感不适,左右两胁,日渐膨胀,各处延医求治,经各医师分析,似为瘤病,先于肝脏引起,其症状,大的似拳,小的如豆,连连累累不计其数,经各处中西医治疗,均属罔效,至今日渐加剧,肚腹之大,难以形容,肋骨撑的上翻成弯形,高约三指余,夜不成寐,饮食难进,食入即吐,每日呕吐数次不等,并多为黑血块,气不接续,呼吸困难,四肢消瘦,面色青黑,大小便阻塞不通,苦不堪言,痛不欲生,行动需人扶持,共发生原因不详,据台中某医院医生云,昔年日本,会发现此病ㄧ人,动手术中当时死亡,嗣后罕有此病,又据台北某大医院医师云,查古书记载,虽似有此症,但亦似是而非,而无识其名者,并无此病历云云、诚为奇绝之症,该女士,于民国六十一年五月五日,来本诊所求治,经取上穴施治后,是日即能进饮食,约五日后,即能睡眠,大小便亦渐畅通,而病症亦遂渐消退,痛苦日减,施针十余次以后,行动自如,宛如常人,施针三十次以后,腹中硬块,逐渐消失。
主治病名 背痛
歌诀 背痛难熬咳更甚,不在胁肋不在脊,先针阳陵合中渚,次循申脉后溪医。
穴位介绍 阳陵:在膝下一寸,胻骨外廉陷中,足少阳所入,为合土。难经曰:筋会阳陵泉。
中渚: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在液门下一寸,手少阳三焦脉所注,为俞木。
申脉:在足外踝下五分陷中,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前后有筋,其穴居中。
后溪: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握拳取之,手太阳小肠脉所注,为俞木。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背痛:疼点不在胁肋,也不在脊,在脊肋两者之间作痛,呼吸咳嗽都痛,倘遇阴雨,隐痛难忍,展转痛得更甚,多因扭转挫闪得者,或亦有无故作痛者,大概属气不流通。或经络受损所致。
古人治疗经验 大成云:筋会阳陵泉。 肘后歌:肩背诸疾中渚下。
胜玉歌:脾疼背痛中渚泻。 兰江赋:后溪专治督脉病。
杂病穴法歌:胁痛只须阳陵泉。 八脉交会八穴歌:后溪督脉内皆颈,申脉阳蹈络亦通。
医疗案例
【案例一】:黄君,年二十七岁,台湾人,住宜兰县,冬山乡树林村,患背痛多日,疼点不在胁肋,不在脊,在脊肋两者之间疼,身不能转,咳不得高声,呼吸喘气都痛,于民国六十一年四月十五日,求予诊治,当即施针,阳陵,中渚,申脉,后溪,当时痛止而愈。
【案例二】:陈女士,年五十三岁,江苏人,住台北市吴兴街一一八巷,背部右边疼,疼点在脊肋两者之间,只疼得气不能喘,身不能动,于民国六十一年五月廿三日,求予诊治,即取上穴,施针两次,而告痊愈。
主治病名 肩前疼痛
歌诀 肩前疼痛难举臂,病在云门天府间,先把太渊针泻动,后取尺泽实时安。
穴位介绍 太渊:在寸口前横纹头,紧接经渠,动脉中。 尺泽:在肘中约纹动脉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症:因筋骨二部份作痛或拘挛,或游行走痛而无定处。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盛者为行痹,血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都为经络受风,寒湿受各邪气之袭击,而发生疼痛拘急等症,而云门天府间作痛,此属气者多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孟君,男,四十七岁,山东人,住于士林外双溪,得此病多年,于六十年十二月七日来所求诊。余只针太渊一次,以泻法针之当时见效。计针两回全愈。
【案例二】:郝君,男,六十岁,山东章邱县人。现住于北市金华街。得此症十多年,于六十年十二月六日来所求诊。余以上穴针之,计三次痊愈。
主治病名 浑身痛
歌诀 浑身疼痛分周众,周痹不动众痹移,须于患部用针驱,穴称天应阿是提。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周痹,或痛或肿,或手或足,患有定处,痛无歇止,或从上病及于下,或从下病及于上,而不似众痹痛有歇止,左右相移流走也。周痹或两手或两足,或只手足,或偏废不仁,不用而似中风,但不口眼喎身有疼痛也。痹在筋骨则受邪深,故痛久难己,痹在皮脉则受邪浅,故易治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刘君,五十九岁,辽宁人,住台北县新店镇七张路,患风湿痛病,头疼、腰疼、颈疼、手腕疼、脚腕疼、胃疼、痔疮疼、目疼生眵,民国五十八年十月十二日,请予诊治,经施针天应,约数次而疼痛全消。
主治病名 肩胛痛
歌诀 肩胛腿臂忽作痛,辗转不便动弗宁,申脉后溪循中渚,二间阳陵收效弘。
穴位介绍 申脉:在足外踝下五分,两筋间。 后溪: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握拳取之。
中渚:在手小指,本节后陷中。 二间:在食指本节前,横纹尖端。赤白肉际。
阳陵:在膝下外侧,尖骨前之陷凹处。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症发生于臂及肩痛,多因身心过劳,不避寒暑,夜宿湿地,或受风霜雨露之苦,或气血不流通者亦有老伤复发者,如遇阴雨,则疼更甚。
医疗案例
【案例一】:雷君,五十一岁,湖北人,住台北而松江路,患左肩疼痛不能举动,赴日本及美国治疗,往返半年余,仍未生效,民国四十二年六月,经于将军(山东人,住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一0五巷)项将军(山东人,住松江路均余之同乡)之介绍,针治十数次,取中渚、后溪、支沟、曲池、合谷、天应等穴,即告痊愈。雷君曾遍邀友好开筵志庆,并亲书「术精利溥」中堂中帧惠赠留念。
【案例二】:卡君,二十六岁,菲律宾人,住台北市罗斯福路三段,患肩臂疼痛,不得举动,于民国五十六年三月二日,来所诊治,照上法施针,共病立失。
主治病名 脊痛
歌诀 脊痛勿分上中下,坚靠十二俞穴边,认明该经泻其子,金针收效捻指间。
穴位介绍 肺俞:在第三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厥阴俞:在第四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心俞:在第五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肝俞:在第九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胆俞:在第十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胃俞:在第十二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三焦俞:在第十三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肾俞:在第十四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大肠俞:在第十六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小肠俞:在第十八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膀胱俞:在第十九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古人治疗经验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臀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岭,上人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人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督脉起于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岭,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其为病也,脊强而厥,主脊膂强痛,背心热,大椎骨酸痛。(见大成)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脊骨痛,疼点在脊之正中央,上至大椎,下至骶骨,勿论何节,如发生疼痛,查系何经,再寻其子穴针之,当凑奇效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崔君,现年五十六岁,广东人,住台北市南京东路四段一三三巷五弄,患脊骨疼痛症,一年又九月,痛点在第十八椎,行动须人扶持,于民国六十一年二月十三白,来所求予诊治,经诊小海,五次,而告痊愈。
【案例二】:江君,现年五十六岁,台湾人,住台北市樟州街九巷五弄,患脊骨疼痛,痛点在第九椎,年余,到处延医无效,经宋君介绍,于民国六十一年二月十六日(农历正月初二日)。经来所诊治,施针行间,阳辅,三次,霍然而愈。
主治病名 脊膂强痛
歌诀 脊膂强痛病缠绵,举止不便辗转难,患部施针倘无效,昆仑须配阳陵泉。
穴位介绍 昆仑:在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 阳陵:在膝下外侧,尖骨前之陷凹处。 生理分析
脊。背脊也,脊骨为诸骨之干,以支全体者也,共二十四节,凡居高而当中者,皆谓之脊,如屋脊、山脊。
生理学名词,一名椎骨,为构成脊柱之小骨,计二十四枚,各枚之近腹者一面,曰椎骨体,近背者ㄧ面有椎孔ㄧ及突起形三,各椎骨相迭,以椎孔合成一长管,其中满贮与脑连接之脊髓,此骨分三类,一曰颈骨(在颈部共七枚)、次曰胸椎(在胸部共十二枚)、又次曰腰椎(在腰部共五枚),较为粗大,若受风寒邪等之侵袭,或经气凝滞,则脊膂或两旁近脊处乃作疼痛,或受跌扑,或负重物伤损,恶血内留,则痛不可忍,倘遇阴雨则更甚,疼痛不能转侧者有之。
医疗案例
【案例一】:吴君,四十岁,湖南人,住台南市保安市场,脊髓骨及两旁疼痛三月余,民国五十六年九月十六日,求予诊治,经施针昆仑、阳陵,其病若失。
【案例二】:轩君,四十六岁,河南入,住桃园县中坜镇,患脊膂痛月余,身不能转,腰不能伸,民国五十六年十月十八日,适逢解拉台风来袭,冒风雨来所就诊,施针上穴两次,其病如失矣。
主治病名 胁肋疼
歌诀 胁肋疼痛怒伤肝,或因挫闪不一般,支沟太冲章门效,肩井阳辅针便安。
穴位介绍 支沟:在阳池上三寸。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之歧骨相接处。
章门:在季肋之端,脐上二寸,旁开六寸。 阳辅:在足外踝上四寸。
肩井:在肩上陷中,以三指按下,中指陷处是。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难经曰:肝独有两叶,以何应也。然,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万物始生,其尚幼少,意无所亲,去太阴尚近,离太阳不远,犹有两心,故有两叶,亦应木叶也。两心,肝木或从乎阳,或从乎阴者故云两心。金鉴注:胁痛,因气血瘀滞,干犯肝经,在左多属血,在右多属气痛。
【分析二】:此症胁痛,多属于肝胆之病,有内伤外感之不同,内伤者如暴怒,悲哀气结,或痰积流注于胁,与血相结,皆能为痛。惟因于怒气,或怨哀而痛者,则痛而且膨,得嗳则解,其痛有时止。因痰积者或则痛无已时,或胁下高起作痛。此外更有跌仆,或被欧打被撞,内伤乎血,积于肝经,则腕下作痛但痛而不膨,按之则剧,绵绵无已时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刘君,三十二岁,江苏人,住台北市安东街。患胁肋痛月余,身不得转动,咳则息气,痛苦之极于民国五十五年二月九日,求予诊治目经施针支沟、太冲、阳辅、章门,两次而愈。
【案例二】:马君,七十四岁,安徽人,住台北市爱国东路。左胁下疼痛难忍,身体不能转侧,咳时其疼更甚旋琉童先生(江苏海州人)之推荐,民国五十六年二月二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先后仁疗三次而愈。
主治病名 腰痛
歌诀 腰痛肾虚风湿寒、起立转身举步难,法取肾俞透志室,金针收效捻指间。
穴位介绍 肾俞:在第十四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志室:在第十四椎下,去脊三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腰痛肾虚风寒湿,痰饮气滞与血瘀,湿热闪挫凡九种,面忽红黑定难医。注:腰痛之证其因不同,有肾虚,有风、有寒、有湿、有痰饮、有气滞、有血瘀、有湿热、有闪挫。凡患腰痛极甚而面色忽红忽黑,是为心肾交争,难治之证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刘君,四十岁,山东莱阳人,住台北市建国南路,患肾寒腰痛,多日不能起床,民国五十年元月二日,求予诊治,即取肾俞,用卧针平刺透志室,其痛若失。
【案例二】:陈君,四十二岁,江苏人,住台北市永春街,患腰痛病,腰部不能转侧,隐隐作痛,身体疲倦,民国五十六年一月十九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二次即愈。
主治病名 尻骨至腰痛
歌诀 尻骨至腰一片痛,风冷气滞血瘀凝,合谷二间针有效,再循承山昆仑行。
穴位介绍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二间:在手食指本节前内侧焰中。
承山:在腿肚下分肉间陷中。 昆仑:在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云,足太阳令人腰痛,引项脊尻骨如重状,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钉刺其皮中,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厥阴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腰痛属肾病或人房过度,损其真气,肾脏虚弱,则腰部作痛,惟多腰支痿弱,隐隐作痛,身体疲倦,脚膝酸软,此外更有风湿,寒湿,湿热,闪气,瘀血,痰积等之不同,风湿者腰部重痛不能转侧,或痛无定处,牵引腿足,或兼寒热,多由感受风湿之邪而成之也,寒湿者共腰如冰,拘紧疼痛,得热则减,得寒则增,或兼头痛身痛等症,多由感受阴寒雨湿之邪而成之也,湿热者腰部疼痛沉重,小便赤涩,或兼发热口渴等症,多由感受湿热之邪而成之也,闪气者,闪挫跌仆,劳动损伤,忽然腰部疼痛不可俯仰,瘀血者,日轻夜重,痛无定处,不能转侧,痰积者痛部重滞,一片作痛,或一片如冰,喜得热按,凡此种种,皆腰痛之原因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应女士,五十九岁,河北人,永和环河西路四巷,尻骨至腰一片疼痛,月余未愈,转身困难,民国六十一年二月六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合谷、三间、承山、昆仑,先后计针三次,共痛霍然而愈。
主治病名 挫闪腰痛
歌诀 挫闪腰痛难移步,或因扭转举重伤,先针外关足临泣,后刺肉里天应康。
穴位介绍 外关:在阳池上三寸。 临泣:在足小趾次趾本节后陷中。
肉里:在绝骨之后,太阳之外,靠近胻骨,(肉里是经外奇穴,在足太阳之外,绝骨之后取之)。
天应:在疼痛之处。又名阿是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腰痛原因众多,有闪气、瘀血、痰积、风湿,寒温等。闪气者,咳则息气,痛不可俯仰。瘀血者则曰轻夜重,痛有定处,不能转侧。痰积者,一片作痛,或一片如冰。风湿者,或痛无定处,重痛不能转动,牵引腿足,或兼寒热。寒湿者,其腰如冰,拘紧疼痛,得寒则增,得热则减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吴先生,四十四岁,安徽人,住台北市空南ㄧ村,腰疼闪伤,十余日未能转动,民国五十八年二月九日,求予诊治,施针外关,足临泣、天应、先后针治两次而愈。
主治病名 尻骨痛
歌诀 尻骨骶端忽作痛,行动不便坐不宁,昆仑两穴有奇效,运用金针疾自平。
穴位介绍 昆仑:在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
生理分析 金鉴,注:尾骶骨,即尻骨也,其形上宽下窄,上承腰脊诸骨,两旁各有四孔,名曰八胶,其末节名曰尾闾,一名骶端,一名撅骨,一名穷骨。俗名尾桩,若蹲垫壅肿,必连腰跨。(脊骨尽处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胡君,十八岁,山东人,住台北县三重市重阳路四段,尻骨疼起坐不便,举步艰难,三月之久,民国五十七年八月十五日,当即施针昆仑,痛止而愈。
【案例二】:李女士,四十七岁,山东人,住台北市南京东路四段,因尻骨被撞,只疼得走坐不安,睡卧弗宁于民国五十八年九月三日,请予医冶,即针上穴ㄧ次而愈。
主治病名 两腿痿软
歌诀 两腿痿软难支撑,行动坐卧似衰翁,肩井三里风阴市,承山阳陵效可征。
穴位介绍 肩井:在肩上陷中,以三指按下,中指下陷处即是。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帘两筋间。 风市:在膝上外廉,两筋间以手着腿,中指尽处。
阴市:在膝上三寸,伏免下三寸。 承山:在腿肚下,分肉间。
阳陵泉:在膝下外侧,尖骨前之陷凹处。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五痿、心肝脾肺肾之凄也。痿属燥病,故皆因肺热而生也。阳明者,五脏六肺之海,主润宗筋,阳明无病,则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虽有肺热,不能成痿也。肺热叶焦,阳明虚弱,津液不化,筋骨失养,皮毛猝痿,发为痿躄不能行也。因而心氟热为脉痿,则胫节纵而不任地,肺兼心病也。因而肾气热为骨痿,则腰脊不能兴举,肺兼肾病也。因而肝气热为筋痿,则筋失所养,拘挛不伸,肺兼肝病也。因而脾气热为肉痿,则胃燥而渴,肌肉不仁,肺兼脾病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裘君,浙江人,住台北市临沂街。其夫人三十七岁,抗战时期在重庆,患两腿痿软,不能站立,行动须入扶持,光复后,乘飞机来台湾;其病己历十余年,迭经中西医治疗,均已失望,后经杨先生介绍,民国四十五年秋,求予诊治,即施针肩井、风市、阴而、足三里、阳陵泉、承山等穴,轮流针治月余,全部复原矣。
【案例二】:程先生,六十岁,山东文登人,侨居南韩汉城市,患两腿痿软无力,历经三年有余,起坐须人扶持,名医求遍,均属罔效,民国五十七年十月十九日,乘飞机来台湾,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数次而愈。
主治病名 曲池骨端痛
歌诀 曲池之端骨顶痛,伸屈不便物难提,二三间与手三里,任选一穴效最奇。
穴位介绍 二间:在食指本节前,横纹尖端,赤白肉际。 三间:在食指木节后,内侧陷中。
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
古人治疗经验 大成云: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此病生花曲池边的骨棱尖上痛,患部施针,效力太小,须针二间三间,或手三里,均有奇效。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李君,四十四岁,江苏人,住台北县新店镇太平路,患曲池骨尖痛,伸亦痛,屈亦痛,杯箸皆不能举,于民国五十二年三月二日,来所就诊,经施针二间、三间、手三里而愈。
【案例二】:赵君,四十二岁,河南人,住台北市和平东路二段,患曲池骨尖痛年余,百治无效,民国五十三年七月二日来诊所,经就上穴施针,旋即痊愈。
主治病名 拇指疼痛难
歌诀 拇指疼痛难执物,筋缩欠屈岂易伸,穴取尺泽与海口, 一用金针免灾侵。
穴位介绍 尺泽:在肘中约纹动脉中。
海口:在太渊阳溪之间,紧靠大指第一掌骨之后,大筋分叉中。(是经外奇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手大拇指,筋缩疼痛,多因筋骨受风寒,气血不流通,筋骨缺乏濡养,屈而不能伸,伸而不能屈,甚则屈伸须用手板,动则有响声。
医疗案例
【案例一】:包先生,年六十岁,湖北人,住花莲县,右手拇指疼痛多日,难以伸屈,伸屈靠用手板,动则带响声,苦不堪言,幸有友人刘女士,年四十五岁,湖南人,住台北市忠孝东路三段二四八巷十三弄,以长途电话介绍,于民国六十一年元月廿一日来所求治,即施针尺泽、海口,先后共计两次而愈。
主治病名 青春痘
歌诀 青春痘起似疮形,累累连连面改容,曲池合谷针有效,再加筑宾疾自平。
穴位介绍 曲池:在肘外辅骨之陷中,屈肘横纹头,以手拱胸取之。
合谷:在手拇指与食指歧骨间之陷中。 筑宾:在足内踝上五寸,胫骨后约二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青春痘:肺经血热而生,发于面鼻,形似黍如粟,色赤肿痛,破出粉汁,此症多出现于男女青春发育期,乃由上焦火盛,传于孙络之血分。风邪相搏而发,有时会搔痒,抓破后并不溃澜,疤干而成斑痕,面容颇不雅观,但不传染他人,如不早治,遗憾终身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王君:男,年廿六,山东聊城人,住台北市八德路四段四五三巷。患青春痘,满脸疮疡累累,高似豆,故名青春痘。自发生此病,至今已九年之久,时轻时重,民国六十年十二月十四日。经施针,合谷,曲池,筑宾六次而愈。
【案例二】:彭X言小弟:年十六岁,浙江平阳人,住板桥镇文化路四十六巷,患青春痘,满脸形似疮,于六十一年二月七日来所求治,针上穴计七次痊愈。
主治病名 登高坠跌
歌诀 登高坠跌幸未残,神志昏迷身似瘫,然谷骨端寻紫脉,棱针出血灾厄蠲。
穴位介绍 然谷:在足内踝躁起大骨下陷中,一云:内踝前,在下一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针灸大成卷十一注:「损伤,」内经云:人有所坠,恶血留于腹中,腹满不得前后,先饮利药。若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当刺足内踝下然骨之前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各一痏如见血立己。左刺右,右刺左,其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
医疗案例
【案例一】:高君,东化人,住台北市南京东路一段六十一巷。其子,六岁,于民或四十三年十月九日晨六时许,蒙胧中,由双人床上层跌下,幸无伤损,却昏迷不省,肢体瘫软,心窝处仅微微有气,是日下午九时许,由同乡李先生(山东莱阳人,系高君之右邻)推荐,邀余前往诊治,抵其处,视病情甚危,不能按一般用针,乃就两足然谷上之骨端紫脉,以三棱针刺廿黑血,仍任其昏睡,次日晨六时,其病若失,翌日再询及时该童已去培英幼儿园上课矣。
主治病名 手足十指痛
歌诀 手足十指痛酸麻,举止不便行动差,按病循经应手取,针兼背俞效可夸。(另一版本为:手足十指患酸痛,举止不便行动差,按病循经应手取,针兼背俞效可夸。)
生理分析
手筋,生理学名词,上肢筋之一,主要者有二:一、拇指筋,二、小指筋,任拇指及小指之外转者,三、骨间筋,填充于掌骨之间隙,所以屈伸各指之指节者。
足筋,下肢筋之一,主要者有二:一、足背筋,分伸拇筋、伸指筋等,为伸直足肚之用;二、足跖筋,分伸拇筋、屈趾筋等,为屈曲足跖之用。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手足在手足十指、或痛、或酸、或麻、勿论何指,发生此症,须向背部,寻该经俞穴针之。
【经验二】:脏肺十二经:心、肝、脾、肺、肾、包络、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诸俞穴,皆在背脊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倘手足有任何一指痛者,须按病循经,取其俞穴针之,确有奇效。
医疗案例
【案例一】:曾君,四十九岁,山东潍县人,住台化县北投镇文化路,患足十指冷痛,民国五十四年二月十七日,来所请治,详查所患之部位,循经审穴,并取背部俞穴,施针之后,确有显明之 功效,继续诊治三次,渐告而愈。
【案例二】:沈君,五十七岁,安徽人,住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患右手次指痛,历经月余,缠绵不已,痛无歇止,寝食弗宁,于民国五十七年八月二十日,来所就诊,视其次指,属大肠经,即于大肠俞穴施针后其痛霍然而止。
主治病名 虎口掌骨痛
歌诀 虎口掌骨忽作痛,屈指不便握拳难,尺泽太渊针有效,兼刺肺俞疾应痊。
穴位介绍 尺泽:在肘中约纹动脉中。 太渊:在手腕后横纹,寸口动脉陷中。
肺俞:在第三椎下,去脊旁一寸五分。
掌骨:一名地神,是经外奇穴,在手拇指与掌交界之横纹中央。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症靠近大指里边,按之有一高骨似豆,倘若发生疼痛,屈指不便,握拳艰难,用别法施治无效,惟针尺泽,太渊,肺俞方可有效。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陈太太,年四十八岁,台湾人,住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患虎口掌骨痛,数日之久,民国六十一年二月五日,求予诊治,施针尺泽,太渊,肺俞三次而愈。
【案例二】应女士,年五十九岁,河北人,住永和镇环河西路四巷得虎口掌骨痛二个多月,于六十一年二月四日来所求治,施针前穴计两次痊愈。
主治病名 周身片片瘀血
歌诀 周身片片瘀血癍,热毒盛时色更殷,先针涌泉后诸井,静脉刺血病离身。
穴位介绍 涌泉:在足掌中,屈中趾凹陷处。 诸井:在手十指、去爪甲角,如韮叶。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痧白疹红如肤粟,斑红如豆片连连,红轻赤重黑多死,淡红稀暗是阴寒。
【分析二】:瘀血斑:斑症多见于温毒,良由热盛,而成温热之邪,温毒伏于血液,血液不洁,得热而沸腾,藉肌表,以为透发之地,于是乎斑点出焉,色鲜红,有迹无形,多发于胸肢部,以为热盛之征,色紫者热毒甚也,若色黑则为热极,不治之症,古人谓斑黑胃烂者是也,冶斑之法,则惟清泄血热,为不二法门。(见针灸学)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余所经验,瘀血斑病,初起发大热,徧体疼痛,次于手心足心,失去知觉,捏之不疼,挠之不痒又似肿非肿,继则足不知着地,全身徧体,瘀血片片,大如铜钱,又如指肚,有迹无形,连连相接。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陈小姐,八岁,浙江定海人,住台北县中和乡永和镇大同里二一五巷四弄。突发大热,徧体疼痛又继之周身片片,瘀血斑点,连连相接,大如铜钱,呈现黑紫色,似胀非肿,身体直挺,昏迷不省,唤不知应,至为恶险,民国五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深夜十二时许,前夹叩门求治,急施针涌泉、曲泽、委中、关冲、少冲等穴均刺出血,先后针治两次,此危极之重病,幸得挽救矣。
主治病名 四肢懈惰
歌诀 四肢懈惰倦怠疾,疲备无力行动迟,丰隆商丘连照海,复溜阳纲病自离。
穴位介绍 丰隆:在外踝上八寸,下胻外廉陷中。 照海:在足内踝下五分。
商丘:在足内踝骨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后有照海。其穴居中。
复溜:在足内踝上两寸,与后之交信一筋之隔。 阳纲:在第十椎下,去脊三寸。
古人治疗经验 针灸大成:照海,主咽干、心不乐、四肢懈惰。
通玄指要赋: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商丘穴主腹胀肠呜、脾虚,令人不乐,舌本强,怠惰嗜卧。
医疗案例
【案例一】:王君,四十五岁,河化人,住台化县永和镇安乐路,患懈惰病,历经两月余,中西医求偏,并无好转,民国五十七年六月十一曰,求予诊治,经施针照海、商丘、丰隆、复溜,阳纲,两次而愈。
【案例二】:王君,四十二岁,山东海阳人,住台化市卧龙街,患懈惰病,四肢无力,二目难睁,倦怠嗜卧,饥不欲食,渴不欲饮,民国五十七年七片五日,求予诊治,施针上穴两次,而精神复常。
主治病名 饮食不纳
歌诀 饮食不纳口吐沫,二目直视步如梭,补土泻水助心火,金木相平定除屙。
穴位介绍 补土:补脾与胃。 泻水:泻膀胱与肾。 助心:补心与小肠。
古人治疗经验
兰江赋:流住之中分造化,常将水火土金平,水素亏兮宜补肺,水之泛滥土能平。
医疗案例
【案例一】:赵君,十岁,河南籍,住台湾省新竹市,口吐白沫不止,日夜游走不停,且不眠不休,百余日不思进食,如非确悉共详,余亦难信,先在新竹后至台北,经过几大医院检查,多认为脑神经错乱,连日奔走治疗,均属罔效,复经数十中医治疗,亦无转机。民国四十六年农历正月初七旺始由余诊治,详研其病因,先属中风,拖延失治,渐至脾土虚不能克水,故肾水泛滥也。药石既难以克制,乃运用子午流注,轮流施针,每日针二次:针到第十天,共针二十次,其病大见转机,欣然能进粥食,所针之穴,为解溪、大都、束骨、然谷、行间、丘墟、阳辅、小海、后溪。如此严重之怪病,停针之后,略事调养,即得恢复健康矣。
主治病名 食物中毒
歌诀 如人食物身中毒,吐泻昏迷腹不舒,筑宾两穴疾可解,上下中脘病即除。
穴位介绍 筑宾:在足内踝上五寸,胫骨后约二寸取之。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下脘:在脐上二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凡食不洁之物,或食有毒之物中毒者,或吐或泻,或吐泻交加,或腹内绞痛,或闷痛,重则头痛而昏迷不醒,甚则人事不知,极则徧体黑紫色,热气腾腾,均为中毒之征,宜从速急救。
医疗案例
【案例一】:高君,三十六岁,山东临沂县人,住台北市安东街,民国四十四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结婚宴客,因食物不洁,中毒者五十余人,中毒轻者,感觉发热,腹内隐痛、头痛昏重不安,甚则或吐或泻,或吐泻交加者,有腹内绞痛者,有徧体红紫发烧者,种种不一,经施针筑宾、上脘、中脘、下脘,因及时诊治,均已痊愈。
主治病名 肾脏结石
歌诀 肾脏结石或膀胱,便尿刺痛最难当,中极关元气照海,神关兼灸病即康。
穴位介绍 中极:在脐下四寸。 关元:在脐下三寸。 气海:在脐下一寸五分。
照海:在足内踝下四分。 神阙:即肚脐。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难经曰: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上有一也。此症有易治者亦有不易治者。
【分析二】:肾脏结石,或称膀胱结砂,旧称石淋、砂淋,大可如鸡卵,同时往往合并肾石,因结石之大小,症侯各异,其主征则会阴部疼痛,尿意频数。或尿血,如劳动或运动,致疼痛更甚。在排尿时,尿道俄然歇止,其因体位之变换矣。(见针灸学)
古人治疗经验
肾脏结石排石验方:栀子仁钱,生白芍二钱,滑石四钱,当归二钱,茯苓二钱,甘草梢一钱,川红花五分,正琥珀一钱五,用布包煎服。
医疗案例
【案例一】:叶君,四十一岁,贵州人,住台化县关渡,患膀胱结石经罗先生介绍,于民国五十五年十二月三日来本所求冶,经施针中极、关元、气海、照海、神关用灸继续诊治而愈。
【案例二】:王君,四十六岁,台湾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民国五十六年六月十六目突患肾结石病,由右肾连结小腹,刺痛难忍,三日夜未能安枕。经余施针上开各穴,次日又服中药,早晚空腹时,连服二剂(附药方)砂石随尿而出,形如大豆,其状似棱,坚硬如石,持来示余,可骇也。附肾脏结石排石验方:栀子仁钱,生白芍二钱,滑石四钱,当归二钱,茯苓二钱,甘草梢一钱,川红花五分,正琥珀一钱五,用布包煎服。
主治病名 卒然作痛
歌诀 卒然作痛名鬼箭,徧体流窜无定踪,该经俞原子穴取,或兼八脉交会攻。
穴位介绍 俞原:甲出丘墟,以太冲。 子穴:十二经的子穴。
八脉: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
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鬼箭,按今俗谓身体之某部分,卒然作痛,曰,中鬼箭。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症,卒然发作疼痛,流走不定,倘若流窜至任何一经,或痛或胀,取其该经子穴或原穴针之,若走至骨节处,取俞穴针之,如窜至不属十二经之部位,或咽喉心胸脊骨等处,须用八脉交会针之,即: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皆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医疗案例
【案例一】:王君,四十六岁,四川人,住台北市木栅区开元街,患遍体流走疼痛,窜主咽喉,食难吞咽,气息不通,窜至心胸,心跳不安,走至牙齿,嚼物困难,忽至腿、忽至肩、忽至胸、忽至背,刺痛难忍其如此之俑口,历经年余,名医求遍,并无好转,以致面黄肌瘦,疲惫不堪,民国五十九年九月五日来求予诊治,依前歌诀之法,先后施针六次,其痛如失矣。
【案例二】:谷君,51岁,河南入,住台北市西园路,患徧体流走疼痛,忽至脊、忽至胸、咽喉、耳根、胁肋、缺盆、肚脐等处,痛苦难忍,民国六十年元月六日,来所请予诊治,即依上法施针,先后针治三次痊愈。
主治病名 黄疸
歌诀 黄疸病因不一般,阴黄阳黄分热寒,中脘后溪劳宫刺,腕骨至阳针便安。
穴位介绍 中脘:在脐上四寸。 后溪:在手小指,外侧。木节后陷中,握拳取之。
劳宫:在手掌心,屈中指无名指之间取之。 腕骨: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
至阳:在第七椎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黄疸一证,乃湿热郁久,外发肌肤而然也,其侯徧身面目皆黄,甚则深黄,面如烟熏之状。其中又有阴阳之别,如面红口渴尿赤,色亮身热者,乃脾家湿热,此阳黄也,口不渴而色暗黄其身冷如冰者,乃脾肾寒湿,此阴黄也。阳黄一证,原因湿热而成。阴黄者,乃脾湿肾寒,两虚而成者此最为危侯。 医疗案例
【案例二】:董先生:61岁,江苏海州人,住台北市爱国东路,患黄疸病,眼珠变黄,所著内衣,均成黄色。于民国五十五年秋,来所求治,经施针上穴,渐次而愈。
【案例三】:沈小姐,5岁,河南人,住台北县永和镇水源路,患黄疸病,面黄、身黄、小便黄赤,于民国56年元月18日,邀余前往诊冶,经施针上穴,只1次霍然而愈。
主治病名 癫病
歌诀 癫病如痴形似醉,精神恍惚衍默无言,通里神门循间使!十三鬼穴选针痊。
穴位介绍 鬼宫:即人中,鼻下沟中央,近鼻孔陷中。
鬼信:即少商,在大指内侧第一节,去爪甲如韮叶。
鬼垒:即隐白,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如韮叶。
鬼心:即大陵,在掌后骨下横纹两筋间陷中。 鬼路:即申脉,在足外踝下五分陷中。
鬼枕:即风府,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
鬼床:即颊车,在耳下稍前,曲颊端近前陷中,侧卧开口有空。
鬼市:即承浆,在下唇之下宛宛中。 鬼堂:即上星,在鼻尖直上,人发际一寸。
鬼窟:即劳宫,在掌心,屈中指与无名指,两者之间取之。
鬼藏:即阴会,在两阴间,男子由阴囊横纹与肛门之间,女子由大阴唇后,与肛门之间。
鬼腿:即曲池,在肘外辅骨之陷中,屈肘横纹头,以手拱胸取之。
鬼封:即海泉,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
通里:在腕侧后二寸陷中。 神门:在掌后锐骨端陷中。 间使:在大陵上三寸,两筋间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症:多曲用情太过,中怀悒欎,或所欲不遂,好贪不愿,或时势逼迫,或情场失恋,终则不能偿其所愿,中心欎偾,久则耗液灼津,古人谓五志之火内燔,阴分亏损,以致肝木生风而为癫疾。盖人身之滋养料缺乏,神经失共濡养,不能如常人灵动活泼,故如醉如痴,精神恍惚,行动举止,不能自主,故或喜或歌,或悲或泣,忘言忘动,古人谓之魂不守舍也。故治此症,先要畅共心志,解其所欲,然后如法施治,则事半而功倍也。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患者,或歌或笑,或哭或吟,或多言,或久默,或朝夕嗔怒,或昼夜妄行,或言见鬼神,如此之类,可在十三鬼穴中,选取适当者施针,无不应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段小姐,年廿七岁,河南开封人,住永和镇豫溪街,十年前,同其父母赴庙烧香,见神像受惊,精神失常,知觉全无,形似痴呆,生活失去常轨,时轻时重,最近加剧,形似木人,ㄧ语不发,身躯直挺,双目紧闭,紧咬牙关,舌向后缩,问不知答,饮食不进,月余之久,经赴西医院检查治疗,系精神分裂症,于民国六十年十二月廿六日,求予诊治,经详诊后,系久默癫症,施针通里,神门,间使,按孙真人十三鬼穴,选择适用之穴道,计针廿二次,精神渐苏,知觉恢复,已知饮食,嗣加调养,而渐痊愈也。
主治病名 痫病
歌诀 痫病始发痰上壅,昏仆瘛瘲直瞪睛,后溪鸠尾与长强,中脘神门丰隆攻。
穴位介绍 后溪:在手小指本节后,屈指握拳取之。 鸠尾:在脐上七寸,歧骨下一寸。
长强:在脊骶骨端下三分处取之。 中脘:在脐上四寸。
神门:在掌后锐骨端陷中。 丰隆:在足外踝上八寸,下胻外廉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阴痫属阴,藏寒之病也,多因慢惊风之后痰入心包而得,发时手足厥冷,偃卧拘急,面色青白,口吐涎沫,声音微小。阳痫属阳,府热之病也,多因急惊,去风下痰不净,久而致成此证其发时身热自汗,仰卧面赤,牙关噤急,或啼呌不已,口吐涎沫。惊痫,小儿小肝热盛,偶被惊邪所触,因而神气溃乱,遂成癎证,发时吐舌急呌,面色乍红乍白。痰痫者,因小儿平素痰盛,或偶因惊热,遂至成瘠,发时痰涎壅塞喉间,气促昏倒,口吐痰沫。食痫者,其病在脾,因小儿乳食过度,停结中脘,乘一时痰热壅盛,遂致成痫,其初面黄腹满,吐利酸臭,后变时时发搐。风痫因汗出脱衣,腠理开张,风邪乘隙而入,发时目青面红,手如数物。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李君,山东人,住台北市,其夫人24岁,患羊痫疯病,民国42年秋,求予诊治,经询其病之经过,据云,自患此病已历数年,遍访许多名医治疗,均末见效,甚至每日发过十三次之多,只跌得头破血流,徧体伤痕累累,李君身系军人,无力担负医疗费,给予免费治疗,施针后溪、鸠尾、中脘、神门等穴,约继续针治数十次,共病渐告痊愈。
【案例二】:王X梅,女,14岁,四川人,住台北县中和乡景平路四十巷,自从患羊痫疯病,三天一发,五日1发,亦且有一日二、三次发,或三、四月一发,发则连续数次不等,继续缠绵数年之久,徧体鳞伤,虚弱不堪,于民国十月十二日,经滕先生介绍来本诊所求予诊治,经针前穴,先后计针廿五次而愈。
主治病名 登高而歌
歌诀 登高而歌笑无常,弃衣而走言语狂,人中隐白逢间使,神门大陵与少商。
穴位介绍 人中:在鼻柱下沟中央,近鼻孔陷中。 隐白:在足大趾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间使:在大陵上三寸。 神门:在掌后锐骨端陷中。
大陵:在手掌后。横纹中,两筋间取之。 少商:在手拇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难经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之始发,少卧而不肌,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员倨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病始发,意不乐,直视僵仆,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狂病属阳,癫病属阴。阳主动,阴主静。不肌邪在内也,倨傲不支也,僵仆不能立而倾倒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初君,三十二岁,河北人,住台北市安东街七十三巷,其夫人年三十岁,患狂病历经三月,经中西医治疗数次罔效,均束手无策,不分日夜,爬墙上屋,胡言乱语,三次服毒,两次跳河,均被救起使全家为共不宁,有魏先生亦住该巷内,视患者求各大名医无效,遂介绍,于民国四十四年十月二日来求予诊治,即择用十三鬼穴、人中、隐白、间使、后溪、大陵、少商等穴,针入后,问病者,何妖作怪,病者曰,我是一人,非妖也,距比以北,百公尺处,我有房屋,被人拆掉,时下无处安身,询请来由,即着人查看,查看之人回报,谓所云处,并无房屋被拆,祇有骨灰罐被人打碎,露出骨灰一堆,遂请众人,将骨灰整理好,埋于地下,买纸箔侥祭之后,将针起下,病者曰:我去也,精神渐渐复常,可见孙真人,十三鬼穴之妙矣。
主治病名 悲喜哭笑
歌诀 悲喜哭笑歌欲狂,精神恍惚语无常,通里神门大陵刺,间使阳溪复安康。
穴位介绍 通里:在手掌后,腕后一寸陷中。 神门:在掌后锐骨端陷中。
大陵:在手掌后,腕部横纹中,两筋间。 间使:在大陵上三寸。
阳溪:在手腕,横纹上侧,两筋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病初起,忽东忽西,游走不定,语无伦次,狂笑不休,或因用情太过,所欲未遂,或被人事刺激,致成喜怒无时,歌笑无常,秽洁不知,精神不定,睡卧不宁,心中似有抑郁未解,终日如醉如痴致心神不安。
医疗案例
【案例一】:高先生,六十二岁,江苏入,住台北市哈密街,患此怪病,或哭或喜,歌笑不常,游走不定,睡卧不宁,精神恍惚,不知饥饱,如醉如痴,经其至友张先生介绍,民国五十四年三月三日,请予诊治余当即施针通里、神门、间使、阳溪、先后针冶两次而愈。
主治病名 舞蹈病
歌诀 舞蹈病发战颠颠,二目失常言语艰,肩井尺泽并环跳,三里阳陵到承山。
穴位介绍 肩井:在肩上,以三指按下,中指陷处是。 尺泽:在肘中约纹动脉中。
环跳:在臀部,大转子骨后陷中。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阳陵:在膝下外侧,尖骨前之陷凹处。 承山:在腿肚下分肉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按本病原因不一,以风湿热为主,发作时感觉精神异状,全体不舒,身不能自主,四肢跳动不安使全身运动不协调,所谓不随意的,非共同的,孪缩运动,口角倾斜,容貌奇特,眼珠旋转不正常,言语涩滞,嚼咽不顺,手指腕运动呆笨,伸牵不利,步行蹒跚,或作动摇,如此病熊,每因感动而增剧,在睡眠中可能消失。
医疗案例
【案例一】:高先生,六十一岁,山东黄县人,住台北市安东街,患此舞蹈病,坐不得安,卧不得宁,夜晚更甚,高君年高体弱,苦难忍受,民国五十五年六月三十日来所求冶,经施针肩井、尺泽、环跳、阳陵及三里、承山等穴,四次而愈。并亲笔敬撰孙公针灸歌颂一篇以作纪念。
主治病名 神经衰弱
歌诀 神经衰弱体力差,身感疲劳病多加,风池神门连百会,合谷身柱三里扎。
穴位介绍 风池:在发际,脑空之下。 神门:在掌后锐骨端陷中。
百会:在头之正中,两耳尖直上取之。 合谷:在手大拇指与食指歧骨间。
身柱:在第三椎下。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症多因于身心过劳,近称神经衰弱病,常因些微之精神感动,颜面呈潮红之状,常感头痛脑重而记忆不足,忘事有余,易患不眠,感情剧变,常抱恐惧,食欲不振,利尿频数,晨起身体甚感疲劳如步行疲劳更甚,常有腰酸头昏背重,耳鸣目黑,口干舌燥等。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李君,44岁,辽宁人,住台北市北投镇阳明山水源地,患神经衰弱病,心跳四肢战抖,徧体无力,民国55年8月17日,求予诊治,经施针神门、百曾、合谷、身柱、风池、足三里,继续诊治而愈。
【案例二】:柴君,37岁,江苏人,住台北市仁爱路三段,患神经衰弱病,徧体无力,精神恍惚,行动困难,民国54年11月25日,来所求治,施针上穴,渐渐而愈。
主治病名 倦言嗜卧
歌诀 倦言嗜卧呵欠频,疲惫昏迷似失神,通里大钟挎照海,太溪飞扬厉兑循。
穴位介绍 通里:在手腕外侧,腕后一寸陷中。 大锺:在足后跟踵中,大骨上,两筋间。
照海:在足内踝下四分。 太溪:在足内踝,后五分。
飞扬:在足外踝上七寸。 厉兑:在足次趾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按多寐症,四肢无力,倦怠不堪,呵欠频频,反复昏睡,如在醉乡,此症多由大劳大病之后,脾阳虚惫,精神不振,以致倦怠多寐,亦有不花此限者,或湿邪内恋,蒙蔽清阳,神志不清,以致昏迷好睡者。
医疗案例
【案例一】:刘君,40河南人,住台湾省台北市,患嗜卧症,甚至三句话未讲完,可以呼呼睡熟,经年累月,如在梦中,民国51经其同事陈先生介绍,前来诊治,经施针道里、大锺、照海、太溪、飞扬、厉兑,先后针冶三次而愈。
【案例二】:张女士,45岁,四川峨眉人,住台北市临沂街六十巷,患失眼症年余,夜不得安眠,精神恍惚不定,民国61年元月21日,求予诊治,经针上穴六次,而告痊愈。
主治病名 失眠
歌诀 失眠多因思虑劳,反复难寐心意焦,内关神门循间使,太冲隐白三阴交。(另一版本为:失眠多因思虑劳,反复难寐心意焦,内关神门循间使,太冲隐白针效高。)
穴位介绍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 神门:在掌后锐骨端陷中。
间使:在大陵上三寸。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歧骨相接处。
隐白:在足大趾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三阴交:在内踝上三寸,体骨后陷中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内经所云,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也。他如邪念丛生,欲火上冲,杂念交感,致成心理之失眠者,则惟静养可能收功,针药所难及也。
【分析二】:此症,辗转难寐,精神恍惚,四肢懈怠,心烦焦急,头旋眼花,少气不支,多由思虑太过,伤及心阴,神不守舍,或病后血虚火旺,心神不宁,乃成烦而不寐,然亦胃有积热,则心烦不寐者。
医疗案例
【案例一】:周君,42岁,河南人,住台北市南机场,患失眠病,已数年之久,精神恍惚,疲惫不堪,民国54年12月8日,求予诊治,施针内关、神门、间使、太冲,先后针治数次而愈。
【案例二】:陈君,40岁,浙江人,住台北市松江路,患失眼病月余,心烦焦躁,精神恍惚,民国56年3月7日,求予诊治,经取上穴施针,三次而愈。
主治病名 梦魇
歌诀 梦魇不安心气虚,神魂颠倒难安舒,隐白厉兑大敦灸,神门间使针可驱。
穴位介绍 隐白:在足大趾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间使:在大陵上三寸。
大敦:在足大趾外侧,去爪押角如韮叶及三毛。 神门:在掌后锐骨端陷中。
厉兑:在足次趾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梦,睡眠中意识蒙拢之时,依身体内外种种刺激,而唤起意识,其时应于其人心境之状况,而与其所有之观念,互相联合,现快乐或悲伤,及惊惧种种幻象,谓之梦,梦由各种刺激,各种观念联合而成,故其内容,常不统一,而无系统。 古人治疗经验
百病赋:梦魇不安,厉兑相偕于隐白。凡气窒心惧神乱,入梦成魇,皆因思索太过,以致睡中受魇,一合眼,神魂恍惚,不知所往。
医疗案例
【案例一】:吴君,五十二岁,山东泰安县人,患梦魇惊悸病年余,自感神魂颠倒每逢睡觉必有恶梦惊醒,日常疲倦,身体不舒,民国五十七年一月十四日来诊所诊治,经针上穴三次而愈。
【案例二】:许君,二十六岁,台湾人,住台北市,现任军职,患梦多病,两眼一合,辄被恶梦惊醒,以致精神不安,缠绵半年之久,于民国五十六年十二月ㄧ日,求予诊治,经施针神门、间使。而隐白、厉兑及大敦三穴用灸。继续疗冶数次而告痊愈矣。
主治病名 健忘
歌诀 健忘多因忧虑愁,心肾不交病有由,天府涌泉膏盲应,神门心俞列缺求。
穴位介绍 天府:在腋下三寸,肘宛上五寸,动脉中,用鼻尖点墨到处是穴。
涌泉:在足掌,屈中趾凹陷处。 膏肓俞:在第四椎下,去脊三寸。
神门:在掌后锐骨端下陷处。 心俞:在第五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列缺:在手腕内侧上一寸五分。用两手交叉,食指尽处是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善忘前言曰健忘。……志伤神心胆弱,痰饮九气火相乘。注:健忘失志等病,皆因心虚胆弱,诸邪得以乘之,善忘前言。经云:「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故善忘其前言。又心藏神,神明不充,则遇事遗忘也。健忘之症,大概由于心肾不交所致也。
【分析二】:针灸大成曰,健忘失记,多由忧愁思虑,内动于心,外感于情,或有痰涎灌心窍,七情所感,故有此症。
【分析三】:健忘,谓易于遗忘也。司空图诗:齿落伤情久,心惊健忘频。按今心理学上,谓为精神缺陷之一种病症。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陈君,二十九岁,湖北人,住台北市抚顺街,患健忘病多年,民国五十五年八月二日,经其同乡石先生之介绍,前来诊治,郎施针膏肓、涌泉、列缺、神门、心俞、天府,渐渐而愈。
【案例二】:杜君,三十六岁,台湾人,住台北市上海路,患健忘病,忘得出奇,刚说过的话,再问即不知,念过第一字,接念第二,则第一字亦复忘记,于民国五十六年三月二十日,其夫人偕同来所求诊,针上穴五次,记忆力亦由渐而复苏,其病如失矣。
主治病名 行步如飞
歌诀 行步如飞徧体轻,自感飘飖似在空,绝骨阳陵承山刺,厥阳针到有奇功。
穴位介绍 绝骨:在足外踝上三寸。 阳陵泉:在膝下外侧尖骨前之陷凹处。
承山:在腿肚下,分肉间。 厥扬:在足外踝上七寸,胫骨后兼(即是飞扬)。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症真理不详,初起时,不痛不痒,心里明白,身不能自主,起身欲走,提腿就跑,跑不知停步且自感如在云端,摇摇不稳。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李先生,八十岁,江苏邳县人。住台北市宁安街。患行走如飞病,起身站立不稳,自感如在空中且举步如飞,不能自主,民国五十二年十月十七日,求予诊治,经节施针绝骨、阳陵、承山、厥阳(即飞扬),先后诊治两次而愈。
【案例二】:周先生,七十岁,山东临沂县人,住台北市敦化路一段。患行走如飞病,民国五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先后诊疗两次而愈。
主治病名 膝阳二关痛
歌诀 膝阳二关痛似烧,行动困难苦心焦,外针阳辅并阳陵,内刺中都三阴交。
穴位介绍 阳辅: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 阳陵泉:在膝下外侧,尖骨前之陷下处。
中都:在足内踝上七寸,胫骨内面之陷中。 三阴交:在足内踝上三寸,胫骨后陷中。
阳关:在阳陵泉上三寸,犊鼻外陷中,此穴属足少阳胆经部位,倘然发生疼痛,须针阳辅、阳陵泉。实有奇效如神。
膝关:在犊鼻下二寸,向里横开寸半之间陷中,此穴属足厥阴肝经部位,如发生疼痛,当刺中都及三阴交,确有奇效。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慎重:倘见有千奇百怪之病,须要细心,观查其所患部位,属何经或属何病症,须要小心用针,用针,不要荒疏,慎之,慎之。
【经验二】:膝部怪症,余行医近三十年,于四十二年春,始第一次见比奇病。经详查先贤医学,均无记载。
医疗案例
【案例一】:沈君,28岁,台湾人,侨居日本东京都板桥区莲沼町,患阳关部疼痛,约有年余,行动困难于民国56年3月31日,同台湾求予诊治,施针阳辅、阳陵、先后医疗五次而愈。
【案例二】:陈君,北平人,住台北县永和镇竹林路47巷,其母年六十余岁,患左腿膝关部疼,一月之久于民国56年8月6日,求予诊治,即施针中都、三阴交,先后针冶四次而愈。
【案例三】:陈君,61岁,安徽人,住台北市中正路,患右腿阳关部痛,六年之久,民国56年9月23日,求予诊治,经施针数次而愈。
主治病名 膝部筋骨疾
歌诀 膝部突起筋骨疾,行动痛苦步难移,倘然取穴当慎重,妙用金针效最奇。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慎重:倘见有千奇百怪之病,须要细心,观查其所患部位,属何经或属何病症,须要小心用针,用针,不要荒疏,慎之,慎之。
【经验二】:膝部怪症,余行医近三十年,于四十二年春,始第一次见比奇病。经详查先贤医学,均无记载。
医疗案例
【案例一】:刘君,40岁,广东人,住屏东县,左膝盖顶正中处忽生一鼓泡,形似麦粒,生在皮里,外面凸起,触之则疼痛难忍,中西医诊断,均感束手。适有台北市谢先生见其苦况,特偕同来所求治,经细心分析,在患者绝骨及胻骨之间,用手搯之,该鼓泡即收缩入内,松手则又出现,乃重搯之用针迎刺使针人后将针ㄧ转,该泡缩入,加力拔针带出白色筋状一条,长有尺余,自此霍然而愈。
【案例二】:于君,38岁,山东安邱县人,住台北市基隆路,民国42年秋,右腿外膝眼内,生1硬骨块,形似大枣越长越大,且胀痛难忍,数度照片检查,均称骨瘤,须从膝上2寸处动手术锯去,否则不堪设想云。于君恐惧万状,张先生(山东费县人)介绍就诊于余。经在其膝眼角刺一针,直透委中穴,针下后发觉内里似有乱丝一缕缠针,将针捻动加力拔之,似有响声出于其中,次日又针仍如故,连续施针六次,其硬骨块竟消失矣。
主治病名 腿游风
歌诀 腿游风病遶腿生,赤肿如云焮热疼,荣卫风热相搏滞,宜砭出血立时轻。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腿游风,在两腿忽里忽外,或上或下不定,此症两腿里外忽生赤肿,形如堆云,发热疼痛,皆由荣卫风热相搏,结滞而成,凡遇此症,先施砭石,放出恶血即愈。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砭刺:古名用砭刺,今以棱针在患部刺血即解,或针二间,及尺泽均有效。
医疗案例
【案例一】:孙君男,卅五岁,山东临沂人,住台北市仁爱路三段,于民国五十五年七月二十日,患腿游风病已多日,求予诊治,即于患部刺出恶血,先后施治两次而愈。
【案例二】:薛君,男,四十二岁,江苏江都人,住台北市敦化南路三十五巷,患腿游风病,右小腿肚肿发热,痛苦难忍,民国六十一年元月廿八日求予所治,经用棱针点刺,放出毒血五次即愈。
主治病名 腿足红肿
歌诀 腿足红肿痛无休,形如泥沼臭水沤,须从患部将毒放,乌血毒汁净可瘳。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腿足红肿,或因劳役过度,被污泥臭水浸洗,久而气血凝聚不散,变成此症,以致红肿疼痛,甚则腐烂破皮流水,臭不可近。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患部:或腿,或足,无一定之处,倘有瘀血,须于患部,用棱针,频频放出恶血,肿消色变,渐渐而愈。
医疗案例
【案例一】:张君,三十六岁,安徽人,住宜兰丝,左足红肿,黑紫腐烂,臭气难闻,黑至膝下,行动困难,热烧上冲,心中烦躁不安。民国四十四年夏来诊,每日在患处放出臭水乌血,凡二十余次,肿消黑褪而愈。
【案例二】:夏女士,六十三岁,浙江人,住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左足至膝下色黑如炭,疼痛年余,行动困难,民国五十六年七月七日,经张先生介绍来诊,当于患处用棱针放出乌血,仅数次痛止病除。
主治病名 脚气
歌诀 脚气病生有多般,干湿寒热肿痛酸,绝骨阴交连三里,更加风市配承山。
穴位介绍 绝骨:在足外踝上三寸。 阴交:在内踝上三寸。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侧两筋间。 承山:在腿肚下,分肉间。
风市:在膝上外廉,两筋间,以手着腿,中指尽处是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脚气乃内有湿热,外感风寒,相合为病,故往来寒热,状类伤寒,两脚腿疼痛肿,热如火者,是火盛也,不肿不热而痛者,是寒盛也。
【分析二】:湿脚气浮肿先见于足部,软弱光亮,渐延两股,不便行走,甚则破皮流水,酸重难动。因寒而发者,面黑、恶寒、足冷如冰,是为寒湿脚气。湿郁化热者,面黄口渴,便闭溺赤,足如火烧,是为湿热脚气。若恶心呕吐,烦渴异常,气短喘息,胸闷心跳,或腹部冲脉跳动震手,则为脚气冲心之危侯倘若舌紫黑,或舌苔焦,其人昏沉不语,两鼻孔煽者则不治。脚气病,内经名厥,分痹厥、揍厥、厥心逆三种,顽麻肿痛为痹厥,即湿脚气也。纵缓不收为痿厥,即干脚气也。脚气冲胸为厥逆,即脚气攻心也。湿脚气原因,多由居低湿之地,湿邪袭入足胫,经络皮肉而致肿胀,或饮污秽之水,及腐败食物,化生湿热下注两足而得者,湿毒上攻,则成脚气冲心之症。干脚气,两脚干瘦,不肿而痛,或萎弱挛急,或日见枯细,步履惟艰,面色枯燥,舌多红、甚则亦能冲心,而心悸气促。本病多起于病后营养缺乏,或寒热足三阴受伤,津液为热所灼,以致枯细瘦弱,而为干脚气也。(见针灸学)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杨君,四十七岁,山东荣城人,住基隆市水产路,患湿脚气,右足小指,烂得光滑无肉,日夜嚎叫,疼痛难忍,经医院数度治疗,据云:非割去不可,否则烂无止境,甚则上冲心胸,后果堪虞也。经其友人介绍,于民国五十五年七月二日,来诊所求治,即予施针绝骨、风而、三阴交、三里、承山凡先后针治数次而愈。
【案例二】:李君,六十岁,河南人,住台北市南阳街,两足生热脚气,红肿发烧,行动困难,于民国五十六年七月二十六日来诊。经施针上穴五次,肿消而愈。
主治病名 足跟疼痛
歌诀 足跟疼痛站立难,行动不便苦心烦,只刺一穴名足踵,当时蠲疾自安然。(另一版本为:足跟疼痛站立难,行动不便苦心烦,只刺后踵女膝穴,当时蠲疾自安然。)
穴位介绍 足踵:在足后跟骨下,赤白肉际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足跟乃督脉发源之地,足少阴肾经从此所过,若三阴虚热,则足跟疼痛。」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余曾经患者足跟底下疼,须刺后踵女膝穴,效力甚着。女膝穴是经外奇穴,在足后踵白肉际跟骨下,用寸五毫针,向前直刺,使鸡爪针法,三进三退,泻罢出针,共疼痛立止。
医疗案例
【案例一】:徐小姐,十七岁,台湾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五十六巷,患两足跟底疼,双足不能触地,站立极感困苦,于民国五十四年十月十八日,其母背负来诊,当针女膝穴而愈。
【案例二】:彭君,六十一岁,河南人,住台北市仁爱路二段,患足跟底疼,历经两年之久,深感欲行不得之苦,民国五十六年四月十日来诊,施针女膝穴,其疼立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