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室秘藏
作者:上师
阴阳应象论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痹论云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 乃伤此乃混言之也分之为二饮也食也饮者水也无形之气也因而大饮则气逆形寒饮冷则伤肺病 则为喘咳为肿满为水泻轻则当发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湿解酲汤五苓散生姜半夏枳实白术之 类 是也如重而蓄积为满者芫花大戟甘遂牵牛之属利下之此其治也食者物也有形之血也如生气通 天论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又云食伤太阴厥阴寸口大于人迎两倍三倍者或呕吐或痞满 或下痢肠 当分寒热轻重而治之轻则内消重则除下如伤寒物者半夏神曲干姜三棱广术巴豆之 类主之如伤热物者枳实白术青皮陈皮麦 黄连大黄之类主之亦有宜吐者阴阳应象论云在上者 因而越之瓜蒂散之属主之然而不可过剂过剂则反伤肠胃盖先因饮食自伤又加之以药过故肠胃 复伤而气不能化食愈难消矣渐至羸困故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七凡 毒治病不可过之此圣人之深戒也
调经篇云阴虚生内热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气热热气 熏胸 中故内热举痛论云劳则气耗劳则喘且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夫喜怒不节起居不时有所劳伤皆 损 其气气衰则火旺火旺则乘其脾土脾主四肢故困热无气以动懒于语言动作喘乏表热自汗心烦不 安当病之时宜安心静坐以养其气以甘寒泻其热火以酸味收其散气以甘温补其中气经言劳者温 之损者温之者是也金匮要略云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矣夫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热春 夏剧秋冬瘥脉大者热邪也极热者气损也春夏剧者时助邪也秋冬瘥者时胜邪也以黄 建中汤治 之此亦温之之意也夫上古圣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百岁乃去此谓治未病也今 时 之人去圣人久远则不然饮食失节起居失宜妄作劳役形气俱伤故病而后药之是治其已病也推 其 百病之源皆因饮食劳倦而胃气元气散解不能滋荣百脉灌溉脏腑卫护周身之所致也故苍天之气 贵清静阳气恶烦劳噫饮食喜怒之间寒暑起居之际可不慎欤
治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元气不足其脉弦洪缓而沉按之中之下得时一涩其证四肢满闷肢节 疼痛 难以屈伸身体沉重烦心不安忽肥忽瘦四肢懒倦口失滋味腹难舒伸大小便清利而数或上饮下便 或大便涩滞或夏月餐泄米谷不化或便后见血或便见白脓胸满短气咽膈不通痰唾稠粘口中沃沫 食入反出耳鸣耳聋目中流火视物昏花 肉红丝热壅头目不得安卧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橘皮(如腹中气不转运加木香一分如无此证不加) 黄柏(酒洗各二分) 升麻(此一味为上气不足胃气与脾气下流乃补上气从阴引阳) 柴胡(各三分) 人参(有嗽者去之) 炙甘草 苍术(各五分) 黄 (一钱) 如时显热躁是下元阴火蒸蒸然发也加生地黄(二分) 黄柏(三分) 如大便虚坐不得或大便了而不了腹中常常逼迫皆是血虚血涩加当归身(三分)无此证则去 之如 身体沉重虽小便数多亦加茯苓(二分)黄柏(三分)泽泻(五分)苍术(一钱)时暂从权而去湿也不 可常用兼足太阴已病其脉亦络于心中故显湿热相合而生烦乱 如胃气不和加汤洗半夏(五分)生姜(三片)有嗽者加生姜生地黄(二分)以制半夏之毒 如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除此足大阴脾邪所作也 如无以上证只服前药 上件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去渣稍热食远服之宁心绝虑静坐少语药必为效耳 如夏月须加白芍药(三分) 如春月腹中痛尤宜加 如恶热而渴或腹痛者更加芍药(五分)生黄芩(二分)如恶寒腹痛加中桂(三分)去黄芩谓之 桂枝芍药汤亦 于前药中加之 如冬月腹痛不可用芍药盖大寒之药也只加干姜(二分)或加半夏(五七分)以生姜少许制之 如秋冬之月胃脉四道为冲脉所逆胁下少阳脉二道而反上行名曰厥逆其证气上冲咽不得息 而 喘息有音不得卧加吴茱萸(五分至一钱汤洗去苦)观厥气多少而用之亦于前药中作一服服之 如夏月有此证为大热也此病随四时为寒热温凉也宜以 黄连(酒洗) 黄柏(酒浸) 知母(酒浸各等分) 上为细末熟汤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或二百丸白汤送下空心服仍多饮热汤服毕少时 便以美 食压之使不令胃中停留直至下元以泻冲脉之邪也大抵治饮食劳倦所得之病乃虚劳七损证也常 宜以甘温平之甘多辛少是其治也
资形气喜饮食 木香(五分) 青皮 人参 干姜(各一钱) 炙甘草(一钱五分) 白茯苓 泽泻 槟榔 橘皮 白术(各二钱) 缩砂仁 猪苓(各二钱半) 半夏(七钱) 枳实(四钱) 草豆蔻仁(五钱) 神曲(五钱半炒) 大麦 面(一两炒)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汤下食远服
升阳气泻阴火调荣气进饮食助精神宽腹胁除怠惰嗜卧四肢沉困不收 干姜(炮制三分) 巴豆霜(五分) 肉桂(去皮捣一钱) 人参(去芦一钱) 柴胡(去苗) 白术 小椒(炒去汗子并闭目各一钱五分) 厚朴(去皮炒三钱秋冬加七钱) 苦楝(酒煮) 白茯苓 缩砂仁(各三钱) 知母(四钱一半酒炒一半酒洗春夏用秋冬去) 川乌(炮制去皮肤四钱五 分) 吴茱萸(汤洗七次五钱) 皂角(水洗煨去皮弦) 紫菀(去苗各六钱) 黄连(去须七钱秋冬 减一钱五分) 上除巴豆霜别研外同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温水送下食远虚实加减
开胃进饮食 干生姜(二钱五分) 木香(三钱) 人参(三钱五分) 陈皮(四钱) 枳实(一两炒) 白术 (一两五钱) 上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水下食前
破除寒滞气消寒饮食 木香(三钱) 干姜(五钱炮) 枳实(一两炒) 白术(一两五钱) 上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水送下食前
治脾胃虚寒腹中痛溏泻无度饮食不化 干生姜 肉桂(各五分) 干姜 藿香 红豆(各一钱) 白术 茯苓 橘皮 乌梅肉 诃 子皮 炙甘草 半夏(各二钱) 神曲(炒) 大麦 (炒各四钱) 上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食前
补胃进食 人参 干生姜 陈皮(各一钱) 干木瓜(二钱) 炙甘草(三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食前
破滞气消饮食 炙甘草(一钱) 木香 人参 槟榔(各二钱) 陈皮(五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食前
治伤生冷硬物不消 京三棱 广术 青皮 陈皮 丁香皮 益智 川楝子 茴香(各一两) 巴豆(和皮米炒 焦五钱)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温水生姜汤送下食前服
补胃除湿和血益血滋养元气 木香(气通者去之) 藿香叶(各一钱) 当归(酒洗) 陈皮(各二钱) 人参 泽泻(各五 钱) 黄 (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如欲汗加生姜煎食远热服之
治热上攻头目沿身胸背发热 当归身(一钱酒洗) 黄 (五钱) 上 咀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食前热服
治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四肢沉重食后昏闷 黄柏(酒浸) 当归(各二分) 柴胡 升麻(各三分) 人参 陈皮 青皮(各五分) 神曲 末(七分) 炙甘草 苍术(各一钱) 黄 (二钱)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食远服 x益智和中丸 x(李秋合) 木香 黄连 生地黄(各二分) 黄 人参 麦门冬 神曲末 当归身 干生姜 陈皮 姜 黄(各五分) 缩砂仁(七分) 桂花(一钱) 桂枝(一钱五分) 益智仁(二钱二分) 炙甘草( 二钱五分)麦 面(三钱) 草豆蔻仁(四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细嚼亦当
治因服寒药过多以致脾胃虚损胃脘疼痛 人参 甘草 缩砂仁 厚朴(各二钱) 白豆蔻 姜黄 干生姜 泽泻(各三钱) 益智仁 (六钱) 黄 陈皮(各七钱)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相食前温服
易水张先生常戒不可峻利食药下咽未至药丸施化其标皮之力始开便言快也所伤之物已去 若更 待一两时辰许药尽化开其药峻利必有情性病去之后脾胃既损是真气元气败坏促人之寿当时设 下一药枳实一两麸炒黄色为度白术二两只此二味荷叶裹烧饭为丸以白术甘温甘温补脾胃之元 气其 苦味除胃中之湿热利腰脐间血故先补脾胃之弱过于枳实克化之药一倍枳实味苦寒泄心下之痞 闷 消化胃中所伤此一药下胃其所伤不能即去须侍一两时辰许食则消化是先补其虚而后化其所伤 则不峻利矣当是之时未悟用荷叶烧饭为丸之理老年味之始得可谓奇矣荷叶之物中央空象震卦 之体震者动也人感之生足少阳甲胆者风也生化万物之根蒂也内经云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人之饮 食入胃营气上行即少阳甲胆之气也其手少阳三焦经人之元气也手足经同法便是少阳元气生发 也胃气谷气元气甲胆上升之气一也异名虽多止是胃气上升者也荷叶之体生于水土之下出于 污秽之中不为所染挺然独立其色青形乃空青而象风木者也食药感此气之化胃气何由不上升乎 其主意用此一味为引用可谓远识深虑合于道者也更以烧饭和药与白术协力滋养谷气而补令胃 浓再不至内伤其利广矣大矣若内伤脾胃辛热之物酒肉之类自觉不快觅药于医医者亦不问所伤 敷之集香丸小丁香丸巴豆大热药之类下之大便下则物去遗留食之热性药之热性重伤元气则七 神不炽经云热伤气正谓此也其人必无气以动而热困四肢不举传变诸疾不可胜数使人真气自此 衰矣若伤生冷硬物世医或用大黄牵牛二味大寒药投之随药下所伤去矣遗留食之寒性药之寒性 重泻其阳阳去则皮肤筋肉血脉无所根据倚便为虚损之证论言及此令人寒心夫辛辣薄味之药无故 不可乱服非止牵牛而已至真要大论云五味入口各先逐其所喜攻攻者克伐泻也辛味下咽先攻泻 肺之五气气者真气元气也其牵牛之辛辣猛烈伤人尤甚饮食所伤肠胃邪当以苦泄其肠胃可也肺 与元气何罪之有用牵牛大罪有五此其一也况胃主血所生病为物所伤物者有形之物也皆是血病 泻其气其罪二也且饮食伤之于中焦止合克化消导其食重泻上焦肺中已虚之气其罪三也食伤肠 胃 当塞因塞用又曰塞因塞用枳实大黄苦寒之物以泄有形是也反以辛辣牵牛散泻真气大禁四也殊 不知针经有云外来客邪风寒伤人五脏若误泻胃气必死误补亦死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若内伤肠 胃而反泻五脏必死误补亦死其死也阴气有余故躁今内伤肠胃是谓六腑不足之病反泻上焦虚无 肺气肺者五脏之一数也虽不即死若更旬日之间必暗损人寿数谓如人寿应百岁为牵牛之类朝损 暮 损其元气消耗不得终其天年但人不觉耳将为天年已尽此乃暗里折人寿数大禁五也故特着此论 并方庶令四海闻而行之不至夭横耳此老夫之用心也胃气不可不养复明养胃之理内经云安谷者 昌 绝谷者亡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荣散卫亡神无所根据仲景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 行 故血不可不养胃不可不温血养胃温荣卫将行常有天命谷者身之大柄也书与周礼皆云金木水火 土谷惟修以奉养五脏者也内伤饮食固非细事苟妄服食药而轻生殒命其可乎哉黄帝针经有说胃 恶热而喜清冷大肠恶清冷而喜热两者不和何以调之岐伯曰调此者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 怆暑无出汗饮食热无灼灼寒无凄凄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是必有因用岂可用俱寒俱 热之药仓卒致损与以刃杀人者何异内经说内伤者其气口脉反大于人迎一倍二倍三倍分经用药 又曰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如但食不纳恶心欲吐者不问一倍二倍不当正与瓜蒂散 吐之但以指或以物探去之若所伤之物去不尽者更诊其脉问其所伤以食药去之以应塞因塞用又 谓又寒因寒用泄而下降乃应太阴之用其中更加升发之药令其元气上升塞因通用因曲而为直何 为曲内伤胃气是也何为直因而升发胃气是也因其饮食之内伤而使生气增益胃气完复此乃因曲 而为之直也若分经用药其所伤之物寒热温凉生硬柔软所伤不一难立定一法只随所伤之物不同 各立治法临时加减用之其用药又当问病患从来禀气盛衰所伤寒物热物是喜食而食之耶不可服 破气药若乘饥因而伤之耶当益胃气或为人所勉劝强食之宜损血而益气也诊其脉候伤在何脏可 与对病之药岂可妄泻天真元气以轻丧身宝乎且如先食热物而不伤继之以寒物因后食致前食亦 不消化而伤者当问热食寒食孰多孰少斟酌与药无不当矣喻如伤热物二分寒物一分则当用寒药 二分热药一分相合而与之则荣卫之气必得周流更有或先饮酒而后伤寒冷之食及伤热食冷水与 冰如此不等皆当验其节次所伤之物酌量寒热之剂分数各各对证与之无不取效自忖所定药方未 敢便谓能尽药性之理姑用指迷辩惑
治伤肉湿面辛辣味浓之物填塞闷乱不快 枳实(麸炒五钱) 黄连(去须酒洗) 大黄(湿纸裹煨) 神曲(炒) 橘皮 白术(各一两) 黄芩(二两) 上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临时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治伤生冷硬物心腹满闷疼痛 巴豆霜(五分) 木香(二钱) 升麻 柴胡(各三钱) 草豆蔻(面裹煨熟用仁) 香附子( 炒各五钱) 神曲(炒黄色) 石三棱(去皮煨) 京三棱(煨各一两)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一二十丸温白汤下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治伤豆粉湿面油腻之物 白矾(枯三钱) 黄芩(五钱) 橘皮(七钱) 神曲(炒黄色) 半夏(汤洗七次) 白术(各 一两) 枳实(麸炒黄色一两一钱) 上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素食多用干姜故加黄芩以泻之
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咽膈不通 炒盐(五分) 干生姜 青皮 橘皮(各二钱) 麦 面(炒黄色) 生黄芩(冬月不用) 半 夏 (汤洗七次) 神曲(炒各五钱) 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取仁) 白术(各一两) 枳实(麸炒二两) 上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六元政纪论云太阴所至为中满太阴所至为蓄满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论云脾乃阴中之太阴同 湿土 之化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天为阳为热主运化也地为阴为湿主长养也无阳则阴不能生化故云脏 寒生满病调经篇云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始受热中未传寒中皆由脾胃之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而 制水谷聚而不散而成胀满经云腹满肿胀支膈 胁下厥上冒过在太阴阳明乃寒湿郁过也脉经所 谓胃中寒则胀满者是也(针经三卷杂病第八)腹满大便不利上走胸溢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又云 胀取三阳三阳者足太阳寒水为胀与通评虚实论说腹暴满按之不下取太阳经络胃之募也正同取者 泻也经云中满者泻之于内者是也宜以辛热散之以苦泻之淡渗利之使上下分消其湿正如开鬼门 洁净府温衣缪刺其处是先泻其血络后调其真经气血平阳布神清此治之正也或曰诸胀腹大皆属 于热者何也此乃病机总辞假令外伤风寒有余之邪自表传里寒变为热而作胃实腹满仲景以 大承气汤治之亦有膏粱之人湿热郁于内而成胀满者此热胀之谓也大抵寒胀多而热胀少治之者 宜详辨之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此乃八益之邪有余之证自天外而入是感风寒之邪传里寒变为热作胃实 曰 晡潮热大渴引饮谵语是太阳阳明并大实大满者大承气下之少阳阳明微满实者小承气下之泄之 则胀已此之谓也假令 疟为胀满亦有寒胀热胀是天之邪气伤暑而得之不实时发至秋暑气衰绝 而疟病作矣知其寒也局方用交解饮子者是也内虚不足寒湿令人中满及五脏六腑俱有胀满更以 脉家寒热多少较之胃中寒则胀满浊气在上则生 胀胀取三阳三阳者足太阳膀胱寒水为胀 腹暴 满按之不下取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正同腹满 胀肢膈 胁下厥上冒过在太阴阳明胃中寒湿 郁遏也太阴 胀复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按所说寒胀之多如此中满治法当开鬼门洁净府开 鬼门者谓发汗也洁净府者利小便也中满者泻之于内谓脾胃有病当令上下分消其温下焦如渎气 血自然分化不待泄滓秽如或大实大满大小便不利从权以寒热药下之或伤酒湿面及味浓之物膏 粱之人或食已便卧使湿热之气不得施化致令腹胀满此胀亦是热胀治热胀分消丸主之 如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藏寒生满病以治寒胀中满分消汤主之
治中满热胀鼓胀气胀水胀此非寒胀类 白术 人参 炙甘草 猪苓(去黑皮) 姜黄(各一钱) 白茯苓(去皮) 干生姜 砂仁( 各二 钱) 泽泻 橘皮(各三钱) 知母(炒四钱) 黄芩(去腐炒夏用一两二钱) 黄连(净炒) 半 夏(汤洗七次) 枳实(炒各五钱) 厚朴(姜制一两) 上除茯苓泽泻生姜外共为极细末入上三味和匀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焙热 白汤下食远服量病患大小加减
治中满寒胀寒疝大小便不通阴躁足不收四肢厥逆食入反出下虚中满腹中寒心下痞下焦躁 寒沉厥奔豚不收 川乌 泽泻 黄连 人参 青皮 当归 生姜 麻黄 柴胡 干姜 荜澄茄(各二分) 益智 仁半夏 茯苓 木香 升麻(各三分) 黄 吴茱萸 厚朴 草豆蔻仁 黄柏(各五分)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食前热服忌房室酒湿面生冷及油腻等物
治中满腹胀内有积聚坚硬如石其形如盘令人不能坐卧大小便涩滞上喘气促面色痿黄通身 虚肿 广术 红花 吴茱萸 升麻(各二分) 半夏(七分) 柴胡 泽泻 神曲 青皮 陈皮( 各三 分) 厚朴(生用) 黄芩 黄连 益智仁 草豆蔻仁(五分) 生甘草(三分) 当归梢(五分) 如渴加葛根(四分) 上锉如麻豆大水二大盏煎至一盏稍热服食远忌酒醋湿面服二服之后中满减半止有积不消 再服后药
红花 苏木(各半分) 吴茱萸 干生姜 黄连(各一分) 木香 青皮(各二分) 肉桂 苍术 白茯苓 泽泻 柴胡 生甘草 生黄芩 草豆蔻仁 陈皮(各三分) 京三棱 猪苓 当归 梢升麻(各四分) 神曲(六分) 厚朴(八分) 半夏(一钱) 桃仁(七个) 昆布(少许) 如渴加葛根(三分) 上 咀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此药二服之后前证又减一半却于前药中加减服 之
破滞气治心腹满闷 炙甘草(四分) 白檀 藿香 陈皮 大腹子 白豆蔻仁 白茯苓 桔梗(各五分) 砂仁 人参 青皮 槟榔 木香 姜黄 白术(各二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不拘时
治腹中虚胀 泽泻(一分) 木香(三分) 半夏(制四分) 枳实 草豆蔻仁 黄 (春夏去之) 益智 甘草(各五分) 青皮 陈皮(各六分) 茯苓 当归(各七分) 神曲(四分) 上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冬月加黄 五七分春夏止服正药 食远
治心下痞闷一切所伤及积年不愈者 干生姜 神曲(炒) 炙甘草(各二分) 猪苓(二钱五分) 泽泻 厚朴 砂仁(各三钱) 半夏(汤洗七次) 陈皮 人参(各四钱) 枳实(五炒) 黄连(净炒) 黄芩(各六钱) 姜黄 白术 (各一两) 上为细末汤浸 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白汤送下食远服
治右关脉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饮食 干生姜(一钱) 炙甘草 麦 面 白茯苓 白术(各二钱) 半夏曲 人参(各三钱) 浓 朴(四钱炙) 枳实 黄连(各三钱) 上为细末汤浸 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食远服
治心下痞满壅滞不散烦热喘促不安 泽泻 姜黄(各一钱) 干生姜(二钱) 茯苓 炙甘草 白术(各三钱) 陈皮 猪苓(各 五钱) 枳实(七钱炒) 半夏(九钱) 黄连(一两) 黄芩(二两炒) 上为细末汤浸 饼为丸如梧桐子每服五十丸温汤下食远
治因忧气郁结中脘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枳实(炒) 当归梢(各二分) 陈皮 生姜 木香(各三分) 柴胡(四分) 炙甘草(各五 分) 红花(少许) 草豆蔻(五分) 半夏(一钱) 上为粗末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食远服忌酒湿面
治心下痞胸中不利 半夏(洗) 厚朴(炙) 石膏 青皮(各五分) 当归身(七分) 白豆蔻仁 缩砂 茵陈( 酒制) 干葛(各一钱) 炙甘草 羌活 黄芩(一半酒洗一半炒) 苦葶苈(酒洗炒) 人参 柴胡 独活(各三钱) 上为细末汤浸 饼和匀筛子内擦如米大每服二钱临卧用一口汤下
治脾胃虚弱而心火乘之不能滋荣上焦元气遇冬肾与膀胱寒水旺时子能令母实以致肺金大 肠相 辅而来克心乘脾胃此大复仇也经云大胜必大复理之常也故皮毛血脉分肉之间元气已绝于外又 大寒大燥二气并乘之则苦恶风寒耳鸣及腰背相引而痛鼻息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大恶风寒目 时眩不欲开腹中为寒水反乘痰唾沃沫食则反出腹中常痛心胃作痛胁下缩急有时而痛腹不能努 大便多泻而少秘下气不绝或腹中鸣此脾胃虚之至极也胸中气乱心烦不安而为霍乱之渐咽膈不 通极则噎塞有声喘喝闭塞或于日阳处或于暖室中少缓口吸风寒之气则复作四肢厥逆身体沉重 不能转侧头不可以回顾小便溲而时躁此药主之秋冬寒凉大复气之药也 神曲末 柴胡(详胁下痛多少用之) 姜黄(各四分) 当归身 青皮(各六分) 黄 人 参 益智仁 吴茱萸(汤洗焙干) 陈皮 白僵蚕(各八分) 泽泻(小便数减半) 半夏(各一钱 洗) 甘草(生六分熟六分) 麦 面(一钱五分炒) 草豆蔻仁(面裹烧熟为度一钱四分) 桃 仁(七个汤浸去皮尖) 上除桃仁别研如泥余为细末同研匀汤浸 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食远服
治复气乘冬足太阳寒水足少阴肾水之旺子能令母实手太阴肺实反来克土火木受邪腰背胸 膈闭 塞疼痛善嚏口中涎目中泣鼻中流浊涕不止或如 肉不闻香臭咳嗽痰沫上热如火下寒如冰头作 阵痛目中溜火视物KT KT 耳聋耳鸣头并口鼻大恶风寒喜日晴暖夜卧不安常觉痰塞咽膈不通口不 知味两胁缩急而痛牙齿动摇不能嚼物脐腹之间及尻 足膝不时寒冷前阴冷而多汗行步欹侧起 居艰 难麻木风痹小便数气短喘喝少气不足以息遗失无度及妇人白带阴户中大痛牵心面色黧黑男子 控 睾痛牵心腹或面色如赭食少大小便不调烦心霍乱逆气里急腹不能努或肠鸣膝下筋急肩脾大痛 此皆寒水来复火土之仇也 干姜(炮) 黑附子(炮各三分) 防风 人参 郁李仁(另研各五分) 半夏(汤洗研) 升 麻( 各七分) 本 甘草(各八分) 当归身(六分酒洗) 柴胡 羌活(各一钱) 白葵花(五朵去 心剪碎) 上件都作一服水五大盏煎至二盏入黄 一钱橘红五分草豆蔻仁一钱面裹煨熟去皮一钱同 煎至 一盏再入下项药黄柏三分酒浸黄连三分酒浸枳壳三分生地黄三分酒洗此四味预一日另用新水 浸又以华细辛二分川芎细末三分蔓荆子三分作一处浸此三味并黄柏等煎正药作一大盏不去渣 入此所浸之药再上火同煎至一大盏去渣热服空 心又能治啮颊啮唇舌舌根强硬等证如神忌肉汤及食肉不使助经络中火邪也大抵肾元与膀胱经 中有寒气不足者并宜服之于月生月满时食隔三五日一服如病急不拘时候
治客寒犯胃心胃大痛不可忍 木香 青皮 红花 厚朴(各二分) 苏木(三分) 荜澄茄(四分) 升麻 半夏(汤洗) 麦 面缩砂仁 黄 白术 陈皮(去白) 柴胡 炙甘草 吴茱萸 当归身(各五分) 益智仁 (八分) 神曲末(二钱炒) 麻黄(不去节三钱) 草豆蔻仁(五钱) 上为细末汤浸 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或细嚼汤下亦可
论酒大热有毒瓦斯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则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此最妙法也其次莫如 利 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何酒病之有今之酒病者往往服酒症丸大热之药下之又有牵牛大黄下 之 是无形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阴血乖误甚矣酒性大热已伤元气而复重泻之况亦损肾水真阴及有 形阴血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谓元气消亡十神何根据折 人长命虽不即死而虚损之病成矣金匮要略云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不若令上下分 消其湿当以葛花解酲汤主之
木香(五分) 人参(去芦) 猪苓(去黑皮) 白茯苓 橘皮(各一钱五分) 白术 干生姜 神曲(炒) 泽泻(各二钱) 莲花青皮(三钱) 缩砂仁 白豆蔻仁 葛花(各五钱) 上为极细末和匀每服三钱七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此盖不得已而用岂可恃赖日日饮 酒此药气味辛辣偶因酒病服之则不损元气何者敌酒病故也若频服之损人天命
治痞消食强胃 枳实(麸炒黄色一两) 白术(二两) 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 之
治因冷物内伤 半夏(汤洗七次一两) 枳实(麸炒黄色) 白术(各二两) 上三味为极细末荷叶裹烧炊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量所伤加减服之
治元气虚弱饮食不消或脏腑不调心下痞闷 橘皮 枳实(麸炒黄色各一两) 白术(二两) 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量所伤加减服之
治伤湿面心腹满闷肢体沉重 红花(三分) 萝卜子(炒熟五钱) 枳实(麸炒黄色) 黄芩(生用) 神曲(炒黄色) 白术 (各一两) 上同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量所伤加减服之
治伤马奶子并牛羊酪水一切冷物 甘草(炙) 红花(各二钱) 半夏(汤洗七次三钱) 茯苓(七钱) 干生姜(三钱) 车前子 泽泻(各五钱) 神曲(炒黄一两) 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匕白汤调下食前
治多食肉口臭不欲闻其秽恶气使左右不得近 白檀(二钱) 生甘草(三钱) 生姜(取自然汁) 升麻(五钱) 莲花青皮(五钱) 黄连( 去须一两)黄芩(去腐酒洗二两) 上为极细末汤浸 饼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白汤下食后
治伤热食痞闷兀兀欲吐烦乱不安 甘草(二钱) 升麻 柴胡(各三钱) 黄连(酒洗一两) 黄芩(二两) 一方加枳实(五钱) 上为细末汤浸 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食远 治伤冷冻饮料者以五苓散每服二钱三钱匕加生姜煎服之 治伤食兼伤冷冻饮料者煎五苓散送半夏枳术丸 治伤冷冻饮料不恶寒者腹中亦不觉寒惟觉闷身重食不化者或小便不利煎去桂五苓散根据前斟酌 服之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何谓下部无脉此谓木郁也饮食过饱填塞胸中胸中者 太阴之分野经曰气口反大于人迎三倍食伤太阴故曰木郁则达之吐者是也 瓜蒂 赤小豆(各等分) 上二味为极细末每服二钱匕温浆水调下取吐为度若不至两手尺脉绝无不宜便用此药恐损 元气 令人胃气不复若止是胸中窒塞闷乱不通以指探去之如不得吐者以物探去之得吐则已如食不去 用 此药吐之解云盛食填塞于胸中为之窒塞两寸脉当主事两尺脉不见其理安在胸中有食故以吐出 之食者物也物者坤土也是足太阴之号也胸中者肺也为物所填肺者手太阴金也金主杀伐也与坤 土俱在于上而旺于天金能克木故肝木生发之气伏于地下非木郁而何吐去上焦阴土之物木得舒 畅则郁结去矣食塞于上脉绝于下若不明天地之道无由达此至理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天地之别名 也故曰独阳不生独阴不长天之用在于地下则万物生长矣地之用在于天上则万物收藏矣此乃天 地交而万物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水之源本于天上故曰水出高源故人 五脏主有形之物物者阴也阴者水也右三部脉主之偏见于寸口食塞其二是绝五脏之源源绝则水 不下流两尺竭绝此其理也何疑之有假令所伤前后不同以分为率伤热物二分伤生冷硬物一分用 寒药三黄丸二停热药巴豆三棱丸一停合而服之如热物伤少而寒物伤多则寒药少而热药多也假 令夏月大热之时伤生冷硬物当用热药巴豆三棱丸治之须加三黄丸谓天时不可伐故加寒药以顺 时令若热物只用三黄丸何谓此三黄丸时药也假令冬天大寒之时伤羊肉湿面等热物当用三黄丸 治之须加热药少许草豆蔻丸之类是也为引用又为时药经云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此之谓也余皆仿 此
阴阳别论云二阳结谓之消脉要精微论云瘅成为消中夫二阳者阳明也手阳明大肠主津病消 则目 黄口干是津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结者津液不足结而不润皆 燥热为病也此因数食甘美而多肥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不可服膏粱芳草石 药其气剽悍能助燥热也越人云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脉盛矣阳脉 大盛则阴气不得荣也故皮肤肌肉消削是也经云 凡治消瘅仆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岐伯曰脉实病久可治脉弦小病久不可治 后 分为三消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逆调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于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参汤治之 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叔和云口干饮水多食亦肌虚瘅成消中者是也以调胃承气三 黄丸治之下消者烦躁引饮耳叶焦干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烦水易亏此肾消也以六味地黄丸治之总 录所谓末传能食者必发脑疽背疮不能食者必传中满鼓胀皆谓不治之证洁古老人分而治之能食 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不能食而渴者钱氏方白术散倍加葛根治之上中既平不复传下消矣前人用 药厥有旨哉或曰未传疮疽者何也此火邪胜也其疮痛甚而不溃或赤水者是也经云有形而不痛阳 之类也急攻其阳无攻其阴治在下焦元气得强者生失强者死未传中满者何也以寒治热虽方士不 能废其绳墨而更其道也然脏腑有远近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肾肝位远宜制大其服皆适其至所为 故知过与不及皆诛罚无过之地也如高消中消制之太急速过病所久而成中满之病正谓上热未除 中寒复生者也非药之罪失其缓急之制也处方之制宜加意焉。
治口干舌干小便数舌上赤脉此药生津液除干燥生肌肉 柴胡 炙甘草 生甘草(此味治口干舌干也) 麻黄根(各三分) 酒当归梢(四分) 酒知 母 酒汉防己 羌活(各五分) 酒生地黄(七分) 升麻(一钱) 杏仁 桃仁(各六个) 红花(少 许) 酒黄连(八分治舌上赤脉也) 石膏(六分治小便赤色) 酒黄柏(一钱)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忌热湿面酒醋等物
治消渴大便闭涩干燥结硬兼喜温饮阴头退缩舌燥口干眼涩难开及于黑处见浮云 细辛(一分) 生甘草 炙甘草(各三分) 柴胡(七分) 熟地黄(三分) 黄柏 知母 石 膏 桃仁(泥子) 当归身 麻子仁 防风 荆芥穗(各一钱) 升麻(一钱五分) 红花(少许) 杏 仁(六个) 小椒(三个)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食远忌辛热物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舌干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升麻(四分) 防风 生甘草 汉防己 生地黄(各五分) 当归身(六分) 柴胡 羌活 炙甘 草酒黄芩 酒知母 黄芩(各一钱) 石膏 酒龙胆草 黄柏(各一钱五分) 红花(少许) 桃仁(五个) 杏仁(十个)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酒一匙煎至一盏稍热服食远
前消渴证才愈止有口干腹不能努此药主之 生地黄 细辛(各一分) 熟地黄(三分) 石膏(四分) 黄柏(酒制) 黄连(酒制) 生甘 草 知母(各五分) 柴胡(七分) 当归身 荆芥穗 桃仁 防风(各一钱) 升麻(一钱五分) 红 花(少许) 杏仁(六个) 小椒(二个)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食远稍热服之
渴病久愈又添舌白滑微肿咽喉咽津觉痛嗌肿时时有渴喜冷冻饮料口中白沫如胶 生地黄 细辛(各一分) 熟地黄 黄连(各三分) 甘草(五分) 石膏(六分) 柴胡(七 分) 黄柏 知母 当归身 桃仁(炒去皮尖) 荆芥穗 防风(各一钱) 升麻(一钱五分) 红花( 少许) 杏仁(六个)小椒(二个) 上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治消渴饮水极甚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半夏(二分汤洗) 熟甘草 白豆蔻仁 人参 兰香 升麻 连翘 桔梗(各五分) 生甘 草防风(各一钱) 酒知母(一钱五分) 石膏(三钱) 上为极细末汤浸 饼和匀成剂捻作薄片子日中晒半干擦碎如米大每服二钱淡生姜汤送下 食后
治消渴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食不能下时有腹胀或泻黄如糜名曰餐泄浑身色黄目睛黄 甚四肢痿弱前阴如冰尻臀腰背寒面生黧色胁下急痛善嚏喜怒健忘 藿香(二分) 柴胡 黄连 木香(各三分) 白葵花 麦门冬 当归身 兰香(各五分) 荜澄 茄生甘草 山栀子 白豆蔻仁 白芷 连翘 姜黄(各一钱) 石膏(一钱二分) 全蝎(二 个去毒) 炙甘草 酒知母 升麻 人参(各二钱) 桔梗(三钱) 杏仁(去皮) 酒黄柏(各一 钱五分) 上为细末汤浸 饼和匀成剂捻作片子日中晒半干擦碎如黄米大每服二钱津唾下或白汤送 下食远服
阴阳应象论云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 眼骨之 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则为约束里撷筋骨血气之精而 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即随眼系入于脑则脑转脑 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中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岐故见两物目 者五脏六腑之精荣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主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发于 阴白眼赤脉发于阳故阴阳合传而为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 非 常之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其清 阳气上散于目而为精其气走于耳而为听因心事烦冗饮食失节劳役过度致脾胃虚弱心火大盛则 百脉沸腾血脉逆行邪害空窍天明则日月不明矣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 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 宜静而安相火化行其令相火者包络也主百脉皆荣于目既劳役运动势乃妄行又因邪气所并而损 血脉故诸病生焉凡医者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
凡心包络之脉出于心中以代心君之行事也与少阳为表里瞳子散大者少阴心之脉挟目系厥 阴肝之 脉连目系心主火肝主木此木火之势盛也其味则宜苦宜酸宜凉大忌辛辣热物以助木火之邪也饮 食中常知此理可也夫辛主散热则助火故不可食诸酸主收心气泻木火也诸苦泻火热则益水也尤 忌食冷水大寒之物此则能损胃气不行则元气不生元气不生胃气下流胸中三焦之火及心火乘于 肺 上入脑灼髓火主散溢瞳子开大大热之物又助火邪此盖不可食验也药中云茺蔚子一味辛及主益 睛辛者是助火也故去之乃加黄芩黄连泻中焦之火芩能泻上焦肺中之火以酒洗之乃寒因热用也 又去青葙子为助阳火也加五味子以收瞳人间大且火之与气势不两立故内经曰壮火食气气食少 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诸酸之物能助元气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助五脏气以补西方肺金法云以 酸 补之以辛泻之辛泻气则明矣或曰药中有当归其味亦辛而甘其不去者何此辛甘一味以其 和血之圣药况有甘味又欲以为向导为诸药之使耳
治两眼昼夜隐涩难开羞明恶日视物昏暗赤肿而痛 细辛(二分) 芎 蔓荆子(各五分) 甘草 白芷(各一钱) 防风(一钱五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临卧温服
治目疾累服寒凉药不愈两眼蒸热如火之熏赤而不痛满目红丝血脉贯睛瞀闷昏暗羞明畏日 或上下睑赤烂或冒风沙而内外 皆破洗之神效 枯白矾(二分) 铜绿(七分研) 瓦粉炒黑(一两) 上先研白矾铜研令细旋旋入粉同研匀熟水和之共为一百丸每用一丸热汤半盏浸一二个时 辰洗 至觉微涩为度合半时辰许临卧洗之瞑目便睡一丸可洗十遍再用汤内坐令热此药治其标若里实 者不宜用
治两目睑赤烂热肿疼痛并稍赤及眼睑痒痛抓之至破眼楞生疮目多眵泪隐涩难开 龙胆草 防风 生甘草 细辛(各一钱) 上锉如咀内甘草不锉只作一折先以水一大碗半煎龙胆一味至一半再入余三味煎至少半碗 滤去渣用清带热洗以重汤坐令热日用五七次但洗毕合眼一时去 肉泛长及痒亦验
张济氏眼病翳六年以至遮瞳人视物不明有云气之状因用此药而效 蕤仁(去皮尖三分) 当归身 甘草(各六分) 防风(八分) 黄连(拣净二钱锉如麻豆大 水一大碗煎至少半入药) 上件锉如麻豆大蕤仁别研如泥同熬滴在水中不散入去沫蜜少许再熬少时为度令病患心静 点之至目中微痛日用五七次临卧点尤疾效名之曰百点膏但欲多点使药力相继也
治眉骨痛不可忍 炙甘草(夏月生用) 羌活 防风(各三钱) 酒黄芩(一钱冬月不用此一味如能食热痛倍 加之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服之神效明目汤 治眼棂紧急致倒睫拳毛及上下睑昏赤烂睛疼昏暗昼则冷泪常流夜则眼涩难开 细辛(二分) 蔓荆子(五分) 防风(一钱) 葛根(一钱五分) 甘草(二钱) 一方加黄 (一钱)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临卧服羌活点翳膏(一名复明膏) 治足太阳寒水膜子遮睛白翳在上视物不明 本 汉防己(各二分) 黄连 防风 麻黄(去根节) 柴胡 升麻 生地(各三分) 羌 活(七分) 生甘草(四分) 当归身(六分) 蕤仁(六个) 椒树(东南根二分西北根二分) 上用净水一大碗先煎汉防己黄连生甘草当归生地黄煎至一半下余药再煎至一盏去渣入银 石器中再熬之有力为度
治两目发赤微痛羞明畏日怯风寒怕火眼睫成纽眵糊多隐涩难开眉攒肿闷鼻塞涕唾稠粘大便 微硬 川芎(五分) 生地黄(酒制) 蔓荆子(各六分) 当归梢 白茯苓 本(各一钱) 荆芥 (一 钱二分) 防风(二钱) 麻黄根 羌活(各三钱) 细辛(少许) 红花(少许) 椒(八个) 桃 仁(二十个) 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临卧服之忌酒醋湿面
治内瘴 青皮(三分) 橘皮 川芎 苍术(各五分) 炙甘草 生地黄 连翘 柴胡(各一钱) 黄 (一钱五分) 当归身(二钱)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之食后忌酒醋湿面辛热大料物之类
治眼发之后微有上热白睛红隐涩难开睡多眵泪 蔓荆子(二分) 香白芷(三分) 柴胡 黄 炙甘草 当归身(酒洗) 防风(各五分) 升麻(七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稍热服临卧避风寒处睡
治目中泪及迎风寒泣羞明畏日常欲闭目喜在暗室塞其户牖翳膜岁久遮晴此药多点神验 细辛(一分) 升麻 蕤仁(各三分) 青皮 连翘 防风(各四分) 柴胡(五分) 生甘草 当归身(各六分) 生地黄(一钱五分) 楝黄连(三钱) 荆芥穗(一钱微取浓汁) 上 咀除连翘外用澄清净水二碗先熬余药至半碗入连翘同熬至一大盏许去渣入银石器内 文武火熬滴入水成珠不散为度入炼去沫熟蜜少许熬匀用之
治倒睫拳毛 细辛 蔓荆子(各三分) 葛根 防风(各五分) 当归身(七分半) 炙甘草 黄连 人参 (各一钱)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远服避风寒
戊申六月徐总管患眼疾于上眼皮下出黑白翳两个隐涩难开两目紧缩而无疼痛两手寸脉细 紧按 之洪大无力知足太阳膀胱为命门相火煎熬逆行作寒水翳及寒膜遮晴证呵欠善悲健忘嚏喷眵泪 时自泪下面赤而白能食不大便小便数而欠气上而喘 黄 (一分)细辛 生姜 葛根 川芎(各五分)柴胡(七分) 荆芥穗 本 生甘草 升 麻当归身 知母(各一钱) 羌活 防风 黄柏(各一钱五分) 上 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食后
治浑身麻木不仁或头面手足肘背或腿脚麻木不仁并皆治之如两目紧急缩小及羞明畏日隐 涩难开或视物无力晴痛昏花手不得近或目少精光或目中热如火服五六次可效 蔓荆子(一钱) 陈皮(去白五钱) 人参(八钱) 炙甘草 白芍药(各一两) 黄 (二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临卧稍热服 如小便淋涩加泽泻(五分)一服去则止 如有大热证每服加酒洗黄柏(三分) 如麻木不仁虽有热不用黄柏止加黄 (一两)通用三两也 如眼缩急去芍药忌酒醋面大料物葱韭蒜辛物 如麻木甚者加芍药(一两)通用二两
治内障眼得之脾胃元气衰弱心火与三焦俱盛饮食不节形体劳役心不得休息故上为此疾 干姜(一钱) 五味子(二钱) 白茯苓(三钱) 防风(五钱) 白芍药(六钱)柴胡(七钱) 人参 炙甘草 当归身(酒洗) 白术 升麻 葛根(各一两) 黄 羌活(各一两五钱) 上 咀每服五七钱水三大盏煎至二大盏入黄芩黄连(各二钱)同煎数沸去渣煎至一盏热服 食远
黄芩(酒洗炒) 黄连(酒洗炒) 龙胆草(酒洗四次炒四次) 生地黄(酒洗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二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
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此方如神效 蔓荆子(二钱五分) 黄柏(酒拌炒四遍) 白芍药(各三钱) 炙甘草(八钱) 黄 (各一 两) 人参(各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或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临卧温服
治目中溜火恶日与火隐涩难开小角紧视物昏花迎风有泪 柴胡(二分) 生甘草 蔓荆子 连翘 生地黄 当归身 红葵花 人参(各三分) 黄 酒黄芩 防风 羌活(各五分) 升麻(一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温服
治眼暴发赤肿脸高苦疼不任者 桔梗 连翘 红花 细辛(各一分) 当归身(夏月减半) 炙甘草(各五分) 龙胆草 苍 术 (各七分) 黄连 羌活(太阳) 升麻(阳明) 柴胡(少阳) 防风 本(各一钱) 知母 生 地黄 黄柏 黄芩(各一钱五分) 川芎(三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温服若苦疼则多用苦寒者兼治本经之药再行加 减如睛昏加知母黄柏一倍
治血弱阴虚不能养心致心火旺阳火甚瞳子散大少阴为火君主无为不行其令相火代之兼心 包络 之脉出心系分为三道少阳相火之体无形其用在其中矣火盛则令母实乙木肝旺是也心之脉挟于 目系肝连目系况手足少阳之脉同出耳中至耳上角斜起于目外 风热之盛亦从此道而来上攻头 目致偏头肿闷瞳子散大视物则花此由血虚阴弱故也法当养血凉血益血收火之散大除风之热则 愈矣 人参(二钱) 炙甘草 天门冬(汤洗去心) 地骨皮 五味子 枳壳(炒) 黄连(各三钱) 黄芩 当归身(酒洗焙干各五钱) 柴胡(八钱) 熟干地黄(一两) 生地黄(酒洗七钱五分) 上件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茶汤送下食后日进二服
此壮水之主以镇阳光 泽泻 茯苓(各二钱五分) 生地黄(酒洗干) 牡丹皮 山茱萸 当归梢(酒洗) 五味子 干山药 柴胡(各五钱) 熟地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淡盐汤下空心
治内障右眼小 青白翳大 微显白翳脑痛瞳子散大上热恶热大便秘涩小便如常遇天气暄 热头痛睛胀可服此药翳在大 加葛根升麻翳在小 加柴胡羌活是也 黑附子(炮) 寒水石(各一钱) 酒防己(二钱) 知母(酒炒) 牡丹皮 羌活 川芎(各 三钱) 酒黄柏 生地黄(酒洗炒) 丹参 茺蔚子 酒当归身 柴胡(各五钱) 熟地黄(八钱) 芍 药(一两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空心宿食未消待饥则服之药后省语言 以食压之
治眼中白翳 防风 石膏(各一钱五分) 柴胡 羌活 五味子 升麻(各二钱) 甘草 酒黄连 黄 (各三钱) 酒黄芩(炒) 酒黄柏(炒) 芍药 当归身 草龙胆(酒洗各五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入酒少许临卧热服忌言语
治阳不胜其阴乃阴盛阳虚则九窍不通令青白翳见于大 及足太阳少阴经中郁遏足厥阴肝 经气 不得上通于目故青白翳内阻也当于太阳少阴经中九原之下以益肝中阳气冲天上行此乃先补其 阳后于足太阳太阴标中标者头也泻足厥阴肝经火下伏于阳中乃次治也内经云阴盛阳虚则当先 补其阳后泻其阴此治法是也每日清晨以腹中无宿食服补阳汤临卧服泻阴丸若天色变经大寒大 风并劳役预日饮食不调精神不足或气弱俱不可服待体气和平天气如常服之先补其阳使阳气上 升通于肝经之末利空窍于目矣 肉桂(一钱去皮) 知母(炒) 当归身(酒洗) 生地黄(酒炒) 白茯苓 泽泻 陈皮(各 三钱) 白芍药 防风(各五钱) 黄 人参 白术 羌活 独活 熟地黄 甘草(各一两) 柴胡 (二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大盏去渣空心服之
五味子 羌活 独活 甘草 当归梢 防风(各五钱) 草决明 细黄芩 黄连(酒炒) 黄柏 知母(各一两) 石决明(三钱炒存性)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茶清下常多服补阳汤少服此药多则妨饮 食
肉桂(五分) 柴胡(去苗一钱五分) 防风 白茯苓 泽泻 陈皮(各一钱) 生地黄(酒 炒) 楮实(酒炒微润) 黄 人参 白术(各五钱) 甘草梢 当归身 羌活 熟地黄 独活 白 芍药(各一两) 知母(酒炒如大者加作五钱) 上锉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远服别合一料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茶清下每日与前药各一服食远不可饱服 如天气热加五味子(三钱) 天门冬(去心) 芍药楮实(各五钱)
治鼻不闻香臭目中流火气寒血热冷泪多脐下冷阴汗足痿弱 陈皮 青皮 黄连 木香(各三分) 人参 甘草(炙) 白芷 防风 黄柏 泽泻(各五 分) 黄 苍术 升麻 知母 柴胡 羌活(各一钱) 当归身(一钱五分) 上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服之
治劳心过度饮食失节乃生内障及瞳子散大此方收晴圆明 诃子皮(湿纸裹煨) 甘草(各二钱) 当归身(三钱) 柴胡 生地黄 麻黄(去节捣开) 黄连(各五钱) 上七味先以水二碗煎麻黄至一碗掠去沫外六味各 咀如豆大筛去末入在内同熬滴水中不 散为度入熟蜜少许再熬勤点眼
治内外障眼 麻黄(一两) 当归身(一钱) 上二味同为粗末炒黑色入麝香乳香少许共为细末含水鼻内 之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以上各等分)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至一百五十丸空心盐白汤下
肉桂(三分) 黄连(一钱) 姜黄(一钱五分) 苦参(三钱) 苦葶苈(酒洗炒) 石膏(觉 肚冷勿用)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五钱) 上为极细末打薄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汤下食压之
治黑白翳 蕤仁 升麻(各三分) 连翘 防风 青皮(各四分) 甘草 柴胡(各五分) 当归身(六 分) 黄连(三钱)生地黄(一钱五分) 荆芥穗(一钱水半盏别浸用) 上用水一碗入前药煎至半碗去渣更上火煎至半盏入荆芥水两匙入蜜少许再上火熬匀点之
治疳眼流脓主疳翳湿热为病 谷精草 川郁金 蛇蜕皮 炙甘草(各五分) 升麻(二钱) 麻黄(一钱五分) 青蛤粉 草龙胆 黄芩(炒) 羌活(各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温茶清调服之
治耳中干结耳鸣耳聋 连翘(四钱) 柴胡(三钱) 炙甘草 当归身 人参(各一钱) 水蛭(五分炒别研) 麝香 (少许另研) 虻虫(三个去翅足炒另研) 上除三味别研外生姜三片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再下三味上火煎一二沸稍热服食远
治太阳寒水翳膜遮睛不能视物 羌活(一两五钱) 防风(一两) 酒生地黄(一钱) 薄荷叶 本(各七钱) 酒知母(五 钱) 黄柏(四钱) 川芎 当归身(三钱) 小椒(五分) 细辛(少许) 麻黄(二钱用根) 荆芥穗( 煎成药加之) 上 咀每服三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半入荆芥穗再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忌酒醋湿面等 物
治目眶岁久赤烂俗呼为赤瞎是也当以三棱针刺目眶外以泻湿热如眼生倒睫拳毛两目紧盖 内伏 火热而攻阴气法当去其热内火邪眼皮缓则毛立出翳膜亦退用手法攀出内睑向外以针刺之出血 白沙蜜(二十两) 黄丹(六两水飞) 南乳香 当归(各三钱) 乌鱼骨(二钱) 麝香(一 钱) 白丁香(直者五分) 轻粉(一字) 甘石(十两烧七遍碎连水浸拌) 楝连(三两小便浸碎为末) 砂(一钱小盏内放于瓶口上熏干) 上将白沙蜜于沙石器内慢火去沫下甘石次下丹以柳枝搅次下余药以粘手为度作丸如鸡头 大每用一丸温水化开洗
治鼻不闻香臭 黄 (四钱) 苍术 羌活 独活 升麻 葛根 防风(各三钱) 炙甘草(二钱) 川椒 麻黄(不去节冬月加) 白芷(各一钱) 上 咀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寸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远忌一切冷物及风寒凉 处坐卧行立
治鼻不闻香臭眼多眵泪 丁香(二分) 防风 炙甘草 葛根 羌活(各一钱) 升麻 黄 (各二节钱) 麻黄(不 去节四钱) 上为粗末水二盏葱白三根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服
寒气风邪伤于毛皮令鼻壅塞咳嗽上喘之证 黄连 黄柏 羌活(各二分) 炙甘草 佛耳草 款冬花 白芷 防风(各三分) 升麻 人参 陈皮(各五分) 苍术(七分) 黄 (一钱)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热服
金匮真言论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故春气者病在头又诸阳会于头面如足太阳膀胱 之脉 起于目内 上额交颠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病冲头痛又足少阳胆之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病则 头角额痛夫风从上受之风寒伤上邪从外入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池风府调其 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汗之则愈此伤寒头痛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者肠胃之所生乃气虚头 痛也心烦头痛者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乃湿热头痛也如气上不下头痛癫疾者下虚上实也过 在 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寒湿头痛也如头半边痛者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此偏 头痛也有真头痛者甚则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有厥逆头痛者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 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 者总其大体而言之也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然亦有三阴三阳 之异故太阳头痛恶风脉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经头痛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为主 阳 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 其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经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 子细辛为主厥阴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气虚头痛 人参黄 为主气血俱虚头痛调中益气汤少加川芎蔓荆子细辛其效如神白术半夏天麻汤治痰厥 头痛药也青空膏乃风湿热头痛药也羌活附子汤治厥阴头痛药也如湿气在头者以若吐之不可执 方而治先师尝病头痛发时两颊青黄晕眩目不欲开懒 言身体沉重兀兀欲吐洁古曰此厥阴太阴合病名曰风痰以局方玉壶丸治之更灸侠溪穴即愈是知 方者体也法者用也徒执体而不知用者弊体用不失可谓上工矣
治偏正头痛年深不愈者善疗风湿热头上壅损目及脑痛不止 川芎(五钱) 柴胡(七钱) 黄连(炒) 防风(去芦) 羌活(各一两) 炙甘草(一两五钱) 细挺子黄芩(三两去皮锉一半酒制一半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匕于盏内入茶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少用白汤送下临卧 如苦头痛每服加细辛(二分) 如太阴脉缓有痰名曰痰厥头痛减羌活防风川芎甘草加半夏(一两五钱) 如偏正头痛服之不愈减羌活防风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 如发热恶热而渴此阳明头痛只与白虎汤加好吴白芷
蔓荆子 细辛(各一分) 薄荷叶 川芎(各三分) 生甘草 熟甘草(各五分) 本(一 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治头目不清利 川芎(三分) 柴胡(七分) 羌活 防风 本 生甘草 熟甘草 升麻(各一钱) 酒生 地黄(二钱) 酒黄连(炒) 酒黄芩(各四钱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三钱食后茶清调下忌酒湿面
治头痛 郁金(一钱) 香白芷 石膏(各二钱) 薄荷叶 芒硝(各三钱) 上为极细末口含水鼻内 之
治头痛 细辛 郁金 芒硝(各一钱) 蔓荆子 川芎(各一二分) 石膏(一钱三分) 青黛(一钱 五分) 薄荷叶(二钱) 红豆(一个) 上为极细末口噙水鼻内 之
蔓荆子(一钱) 黄连(三钱) 羌活 防风 甘草(各四钱) 黄芩(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茶清调下食后临卧
昔有人年少时气弱常于气海三里灸之节次约五七十壮至年老添热厥头痛虽冬天大寒犹喜 寒风其头痛则愈微来暖处或见烟火其痛复作五七年不愈皆灸之过也 荆芥穗 川芎(各二分) 蔓荆子 当归身 苍术(各三分) 酒黄连 生地黄 本 甘 草( 各五分) 升麻 防风(各七分) 酒黄柏 炙甘草 黄 (各一钱) 酒黄芩 知母(酒各钱半 )羌活(三钱) 柴胡(五钱) 细辛(少许) 红花(少许)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后
服前药之后服此药 柴胡(二分) 升麻(三分) 黄 (八分) 当归身 炙甘草(各二钱) 红花(少许) 上 咀作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后
治偏正头痛 细辛 瓦粉(各二分) 生黄芩 芍药(各五分) 酒黄连 川芎(各七分) 酒黄芩(一钱) 甘草(炙一钱五) 柴胡(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取清食后服之
治风热壅盛上攻头目昏眩 炙甘草(七分) 泽泻(三钱) 栝蒌根(酒洗五钱) 羌活(一两) 白茯苓 酒黄柏(各五 钱) 柴胡(七钱) 防风 细黄芩(酒洗) 酒黄连(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重水二中盏煎至一盏取清食后临卧通口热服之
治精神短不得睡项筋肿急难伸禁甘温宜苦味 木香 橘皮 柴胡(各一分) 酒黄芩(二分) 人参 黄柏 白术 川芎(各三分) 升麻 (四分) 苍术 麦 当归身 黄连(各五分) 甘草 半夏(各七分) 黄 (一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不拘时候
治头痛头旋眼黑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二钱) 防风(二钱五分) 柴胡 升麻 酒生地黄 酒知母(各五钱) 黄 (二两) 酒黄柏 羌活(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大盏半煎至一盏半加蔓荆子五分川芎三分再煎至一盏去渣临卧热 服
范天 之内有脾胃证时显烦躁胸中不利大便不通而又为寒气怫郁闷乱大作火不伸故也疑 其 有热服疏风丸大便行其病不减恐其药少再服七八十丸大便复见两行元证不瘳增以吐逆食不能 停 痰唾稠粘涌出不止眼黑头旋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无力以言心神颠倒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苦 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余料前证是胃气已损复下两次则重虚其胃而痰厥头痛作矣 与此药而治之 黄柏(二分酒洗) 干姜(三分) 泽泻 白茯苓 天麻 黄 人参 苍术(各五分) 炒 神曲 白术(各一钱)麦 面 半夏(汤洗) 橘皮(各一钱五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食前一服而愈此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 痛非 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黄 甘温泻火补元气实表虚止自汗人参甘温泻火 补中益气二术俱苦甘温除湿补中益气泽泻茯苓利小便导湿橘皮苦温益气调中升阳神曲消食荡 胃中滞气大麦面宽中助胃气干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大苦寒酒洗以疗冬天少火在泉发躁也
论曰夫齿者肾之标口者脾之窍诸经多有会于口者其牙齿是手足阳明之所过上龈隶于坤土乃 足 阳明胃之脉贯络也止而不动下龈嚼物动而不休手阳明大肠之脉所贯络也手阳明恶寒饮而喜热 足阳明喜寒饮而恶热其病不一牙者肾之标亦喜寒寒者坚牢为病不同热甚则齿动龈龈袒脱作痛 不已故所治疗不同也有恶热而作痛者有恶寒而作痛者有恶寒恶热而作痛者有恶寒饮少热饮多 而作痛者有恶热饮少寒饮多而作痛者有牙齿动摇而作痛者有齿龈肿起为痛者有脾胃中有风邪 但觉风而作痛者又有牙上多为虫所蚀其齿缺少而色变为虫牙痛者有胃中气少不能于寒袒露其 齿作痛者有牙齿疼痛而秽臭之气不可近者痛既不一岂可一药而尽之哉
治客寒犯脑风寒湿脑痛项筋急牙齿动摇肉龈袒脱疼痛 本 香白芷 桂枝(各三分) 苍术 升麻(各五分) 当归身(六分) 草豆蔻仁(一个) 羌 活(一钱五分) 羊胫骨灰(二钱) 麻黄(去枝节) 防风(各三钱) 柴胡(五钱) 细辛(少许) 上为细末先用温水漱口净擦之其痛立止也
治寒多热少牙齿疼痛 细辛叶 防风(各二分) 羊胫骨灰 熟地黄(各五分) 当归(六分) 草豆蔻仁 黄连(各一钱三分) 升麻(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同前牙痛处擦之
治冬寒时分寒湿脑痛项筋急牙齿动摇疼痛 防风 本(各三分) 羊胫骨灰 当归身 熟地黄(各六分) 草豆蔻仁 升麻 黄连( 各 一钱) 羌活(一钱五分) 麻黄(不去节) 草龙胆(酒洗) 生地黄(各二钱) 细辛(少许) 上为细末根据前药法擦之 热牙散(一名麝香散) 治大热牙齿瘴露根肉龈脱血出齿动欲落疼痛妨食忤凉少忤热多 熟地黄(二分) 益智仁(二分半) 当归身 生地黄 麻黄根 酒汉防己 人参(各三分) 升麻(一钱) 草豆蔻 黄连(各一钱五分) 羊胫骨灰(二钱)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如前药擦之
治大寒犯脑牙齿疼痛及虫痛胃经湿热肿痛 桂枝(一分) 熟地黄(二分) 本 白芷(各三分) 当归身 益智仁 黄连(各四分) 羌活 (五分) 吴茱萸(八分) 草豆蔻 黄 升麻(各一钱) 羊胫骨灰(二钱) 麻黄(不去节二 钱五分) 上为细末同前擦之
治寒热牙痛 木律(二分) 当归 黄连(各四分) 益智仁(五分) 草豆蔻皮(一钱二分) 熟地黄(五 分) 羊胫骨灰(五分) 升麻(一钱五分) 上为细末用度如前擦之 如寒牙痛不用木律
治大寒风犯脑牙痛 白芷 当归身 柴胡(各二分) 桂枝 升麻 防风 本 黄 (各三分) 羌活(五分) 草豆蔻皮(一钱) 麻黄(去节一钱五分) 蝎梢(少许) 羊胫骨灰(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如前法用之
白芷(七分) 升麻(一钱) 羊胫骨灰(二钱) 石膏(一钱五分)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先用温水嗽口擦之妙
麝香(一分) 生地黄 酒防己 熟地(各二分) 当归身 人参(各三分) 草豆蔻皮(五 分) 升麻(一钱) 羊胫骨灰 黄连(各二钱) 白豆蔻(三钱) 草豆蔻(三钱) 没石子(三个) 五倍子( 一个) 上为细末如前法擦之妙
治一切牙痛风疳 北地蒺藜(不拘多少阴干) 上为细末每用刷牙以热浆水漱牙外粗末熬浆水刷牙大有神效不可具述
治寒热停牙痛 香白芷 当归梢 羊胫骨灰 生地(各五分) 麻黄 草豆蔻皮 草龙胆 升麻 黄连( 各一钱) 上为细末如前法擦之神效
治脑寒痛及牙痛 本(二分) 生地黄 熟地黄 羌活 防己 人参(各三分) 益智仁 归身(各四分) 香白 芷黄 (各五分) 羊胫骨灰 吴茱萸 黄连 麻黄(各一钱) 草蔻皮(一钱二分) 升麻( 一钱五分) 上为细末如前法擦之
治寒邪风邪犯脑牙齿痛 柴胡 防风 升麻 白芷(各二分) 桂枝(二分半) 麻黄(去节) 本 苍术(各三分) 当归身(四分) 草豆蔻(五分)羊胫骨灰 羌活(各钱五分) 细辛(少许) 上为细末先漱后擦之佳
治牙齿痛不可忍及头脑项背痛微恶寒饮大恶热饮其脉上中下三部阳虚阴盛是五脏内盛六 腑阳道微脉微小小便滑数 细辛(二分) 炙甘草(三分) 升麻(七分) 防风(一钱) 草龙胆(酒洗四钱) 上 咀都 作一服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以匙抄在口中炸痛处待少时则止 如多恶热饮更加草龙胆(一钱)此法不定随寒热多少临时加减 若更恶风作痛加草豆蔻黄连(各五分)勿加草龙胆
治牙龈肉绽有根牙疳肿痛牙动摇欲落牙齿不长牙黄口臭 羌活(一两) 草龙胆(酒洗一两五钱) 羊胫骨灰(二两) 升麻(一两) 上为细末以纱罗子罗骨灰作微尘末和匀卧时贴在牙龈上
治因服补胃热药致使上下牙痛疼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大痛足阳明之别络入脑喜寒恶 热乃是手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其齿喜冷恶热 当归身 拣细黄连(夏月倍之) 生地黄(酒制各三分) 牡丹皮(五分) 升麻(一钱) 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带冷服之
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齿疳蚀牙龈肉将脱牙齿落血不止 兰香叶(如无用藿香叶代之) 当归身 木香(各一钱) 升麻(二钱) 生地黄(酒洗) 生 甘草(各三钱) 黄连(去须酒洗) 缩砂仁(各五钱) 上同为细末汤浸 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或加至二百丸止白汤下食远服兼治血痢及 血崩 及血下不止血下褐色或紫色黑色及肠 下血空心服米汤下其脉洪大而缓者及治麻木厥气上冲 逆气上行妄闻妄见者
治咽肿微觉痛声破 当归身 马勃(各一分) 白僵蚕 黄芩(各三分) 麻黄(五分不去节) 桔梗 甘草(各 一钱) 桂枝(少许) 上为粗末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之食后 又方 治口疮久不愈者 黄柏(不计多少真者蜜涂其上炙黄色) 上为细末干糁疮上临卧忌醋酱盐
治口疮无问久新 夜间将二丸勒紧以左右手交揉三五十次但遇睡觉行之如此三五度因湿而生者一夜愈久病 诸般口疮三二夜愈如鼻流清涕者勒之二丸揉之数夜可愈 内经云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易老五苓散与导赤散合而饮之
治呕吐哕胃虚寒所致 黄柏(三分) 炙甘草 丁香 柴胡 橘皮(各五分) 升麻(七分) 吴茱萸 苍术 人参 (各一钱) 当归身(一钱五分) 草豆蔻仁 黄 (各一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
治胃气虚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是风邪羁绊于脾胃之间当先实其脾胃 炒神曲(二钱) 陈皮 天麻(各三钱) 白术 白茯苓 麦 面(炒黄色) 半夏(各五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入生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之
治素有风证不敢见风眼涩头痛眼黑胸中有痰恶心兀兀欲吐遇风但觉皮肉紧手足难举重物 如居暖室少出微汗其证乃减再或遇风病即复 柴胡 升麻 本(各五分) 白茯苓(七分) 炒神曲 苍术(各一钱) 半夏(二钱) 生 姜(十片) 上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渣稍热服
治寒在膈上噎塞咽膈不通 木香 青皮(各二分) 白僵蚕 姜黄 泽泻 柴胡(各四分) 当归身 甘草(各六分炙) 麦 面(一钱五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送下勿多饮汤恐速下细嚼亦
治吐血久不愈以三棱针于气街出血立愈 黄 (一钱) 麦门冬 当归身 生地黄 人参(各五分) 五味子(十个) 上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不拘时
治脾胃虚弱气促气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 麦门冬(二分) 人参(去芦) 当归身(各三分) 黄 白芍药 甘草(各一钱) 五味子 (五个) 上为粗末都作一服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 一贫者有前证以前药投之愈继而至冬天居旷室中卧大热炕而吐血数次再来求治料此病久 虚弱 附脐有形而有火热在内上气不足阳气外虚当补表之阳气泻其里之虚热是其法也冬天居旷室衣 盖 单薄是重虚其阳表有大寒壅遏里热火邪不得舒伸故血出于口忆仲景伤寒论中一证太阳伤寒当 以麻黄汤发汗而不与之遂成衄却与麻黄汤立愈此法相同予遂用之
治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心动面赤善惊上热乃手少阴心脉也此气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镇坠之剂 大泻其气以坠气浮以甘辛温微苦峻补其血 牡丹皮 黄 升麻(各一钱) 当归 柴胡(各一钱五分) 熟地黄 川芎(各二钱) 生 地黄(三钱) 白芍药(五钱) 上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渣稍热服食前 如两寸脉芤血在上焦或衄血或呕血与犀角地黄汤则愈
治吐血 甘草 苏木 陈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 苍术(各一钱) 当归梢 熟地黄 白芍药 黄 人参(各二钱) 上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温食前服
人参(益上焦元气不足而实其表也) 麦冬(保肺气各三分) 桂枝(以补表虚) 当归身( 和血 养血各五分) 甘草(补其脾胃之虚) 麻黄(去根节) 黄 (实表益卫) 白芍药(各一钱) 五味子(五个安其脉气) 上以水三盏先煮麻黄一味令沸去沫至二盏入余药同煎至一盏去渣热服临卧只一服而愈更 不再作
治鼻衄血多面黄眼涩多眵手麻木 葛根 羌活(各五钱) 升麻(一两) 炙甘草(二两) 白芍药 黄 (各三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 六脉弦细而涩按之空虚其色必白而天不泽者脱血也此大寒证以辛温补血益血以甘温甘热 滑润之剂以佐之则愈此亡血亦伤精气
治鼻血久不止素有热而暴作者诸药无验神法以大纸一张作八折或十折于水内湿置顶中以 热熨斗熨至一重或二重纸干立止
丁未冬曹通甫自河南来有役人小翟露宿寒湿之地腰痛不能转侧两胁搐急作痛已经月余不 愈矣 腰痛论中说皆为足太阳足少阴血络中有凝血作痛间有一二证属少阳胆经外络脉病皆去血络之 凝乃愈其内经有云冬三月禁不得用针只宜服药通其经络破其血络中败血以此药主之 酒汉防己 防风(各三分) 炒神曲 独活(各五分) 川芎 柴胡 肉桂 当归梢 炙甘 草苍术(各一钱) 桃仁(五个去皮尖) 羌活(一钱五分) 上 咀都作一服好酒三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渣稍热食远服
治因劳役腰痛如折沉重如山 炙甘草(二钱) 羌活 防风 独活 大黄(煨) 泽泻 肉桂(各三钱) 当归梢 连翘( 各五钱) 酒汉防己 酒黄柏(各一两) 桃仁(三十个) 上 咀每服五钱酒半盏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热服
治乘马损伤跌其脊骨恶血流于胁下其痛苦楚不能转侧妨于饮食 羌活 防风 中桂(各一钱) 苏木(一钱五分) 连翘 当归梢 柴胡(各二钱) 麝香( 少许另研) 水蛭(三钱炒去烟尽另研) 上件分作二服每服酒二大盏水一大盏除水蛭麝香另研如泥煎余药作一大盏去渣上火令稍 热调二味空心服之两服立愈
治腰脊痛或打扑损伤从高坠下恶血在太阳经中令人腰脊痛或胫 臂股中痛不可忍鼻塞不 通 当归梢(一分) 中桂 地龙(各四分) 麻黄(五分) 苏木(六分) 独活 黄柏 甘草( 各一钱) 羌活(二钱) 桃仁(六个)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
治湿热腰腿疼痛 防风(风能胜湿) 黄柏(各一钱始得之时寒也久不愈寒化为热除湿止痛) 柴胡(二钱行 经) 苍术(三钱去湿止痛) 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服
治阴室中汗出懒语四肢困倦无力走注疼痛乃下焦伏火而不得伸浮而躁热汗出一身尽痛盖 风湿 相搏也以升阳发汗渐渐发之火郁及湿在经者亦宜发汗况正值季春之月脉缓而迟尤宜发汗令风 湿去而阳升以此困倦乃退气血俱得生旺也 白术 人参 生地黄 柴胡 防风(各五分) 羌活 黄柏(各一钱) 麻黄(去节微捣不 令作 末水五大盏煎令沸去沫煎至二盏入下项药再煎) 黄 (各二钱) 甘草(三钱) 杏仁(三个去 皮) 上 咀都作一服入麻黄汤煎至一盏临卧服之勿令食饱取渐次有汗则效
治两目如火肿痛两足及伏兔筋骨痛膝少力身重腰痛夜恶寒痰嗽颈项皆急痛目外眵目丝急 食不下 熟地黄(二分) 生甘草 柴胡 红花 炙甘草 苏木 独活(各二分) 本 升麻 黄 芩草豆蔻仁 酒黄柏 生地黄 当归身 麻黄(各三分) 羌活(三钱) 苍术(五分) 上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服之
治湿热为病肩背沉重肢节疼痛胸膈不利 白术(五分) 人参(去芦) 苦参(酒炒) 升麻(去芦) 葛根 苍术(各二钱) 防风(去 芦) 知母(酒洗) 泽泻 黄芩(炒) 猪苓 归 身(各三钱) 炙甘草 黄芩(酒洗) 茵陈(酒炒) 羌活(各五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服
治寒湿相合脑右痛恶寒项筋脊骨强肩背胛眼痛膝膑痛无力行步沉重 红花(一分) 黄柏(三分) 柴胡 本 泽泻 白术 升麻(各五分) 羌活(一钱) 苍 术(四两水二碗煎二盏去渣入药) 上 咀先煎苍术汤二大盏复煎前项药至一大盏稍热空心服取微汗为效忌酒湿面
治脚膝无力沉重 炙甘草 黄柏 草豆蔻 生甘草 葛根(各五分) 橘皮(六分) 柴胡(七分半) 升麻 独活 缩砂仁 苍术(各一钱) 防风(一钱五分) 黄 (二钱) 知母(二钱五分) 羌活(三钱)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服
阴阳别论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为息贲者死不治妇人脾胃久 虚或 形嬴气血俱衰而致经水断绝不行或病中消胃热善食渐瘦津液不生夫经者血脉津液所化津液既 绝为热所烁肌肉消瘦时见渴躁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经绝宜泻胃之燥热补益气血经自行矣此证 或经适行而有子子不安为胎病者有矣或心包脉洪数躁作时见大便秘涩小便虽清不利而经水闭 绝不行此乃血海干枯宜调血脉除包络中火邪而经自行矣内经所谓小肠移热于大肠为 瘕为沉 脉涩不利则月事沉滞而不利故云为 瘕为沉也或因劳心心火上行月事不来安心和血泻火经自 行矣 故内经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令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故月事不来也
阴阳别论云阴虚阳搏谓之崩妇人脾胃虚损致命门脉沉细而数疾或沉弦而洪大有力寸关脉 亦然 皆由脾胃有亏下陷于肾与相火相合湿热下迫经漏不止其色紫黑如夏月腐肉之臭中有白带者脉 必弦细寒作于中中有赤带者其脉洪数疾热明矣必腰痛或脐下痛临经欲行先见寒热往来两胁 急缩兼脾胃证出见或四肢困热心烦不得眠卧心下急宜大补脾胃而升举血气可一服而愈或人故 贵脱势人事疏少或先富后贫心气不足其火大炽旺于血脉之中又致脾胃饮食失节火乘其中形质 肌肉容颜似不病者此心病也不形于诊故脾胃饮食不调其证显矣而经水不时而下或适来适断暴 下 不止治当先说恶死之言劝谕令欢死而心不动以大补气血之药养脾胃微加镇坠心火之药治其心 补阴泻阳经自止矣痿论云悲哀太甚则胞络绝也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 虚发则肌痹传为脉痿此之谓也
治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皆由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或素有心气 不足 因饮食劳倦致令心火乘脾其人必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困倦乏力无气以动气短上气逆急上冲其脉 缓而弦急按之洪大皆中指下得之脾土受邪也脾主滋荣周身者也心主血血主脉二者受邪病皆在 脉脉者血之府也脉者人之神也心不主令包络代之故曰心之脉主属心系心系者包络命门之脉也 主 月事因脾胃虚而心包乘之故漏下月事不调也况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也当除湿去热益风气土 伸以胜其湿又云火郁则发之 当归(酒洗) 独活(各五分) 蔓荆子(七分) 防风 炙甘草 升麻 本(各一钱) 柴胡 羌活 本 黄 (各一钱五分) 上锉如麻豆大勿令作末都作一服以洁净新汲水三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渣空心热服待少时以 早饭压之可一服而已如灸足太阴脾经中血海穴二七壮亦已 此药乃从权之法用风胜湿为胃下陷而气迫于下以救其血之暴崩也并血恶之物住后必须黄 人参 炙甘草当归之类数服以补之于补气升阳汤中加以和血药便是也若经血恶物下之不绝尤宜究其 根源治其本经只益脾胃退心火之亢乃治其根蒂也若遇夏月白带下脱漏不止宜用此汤一服立止
治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包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黄芩 荆芥穗 蔓荆子(各一钱) 黄柏 知母 本 细辛 川芎(各二分) 黄连 羌 活柴胡 升麻 防风(各三分) 生地黄 当归(各五分) 甘草(一钱) 红花(少许)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之 足太阴脾之经中血海二穴在膝膑上内 白肉际二寸中治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逆气腹胀 其脉缓者是也灸三壮 足少阴肾之经中阴谷二穴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应手屈膝取之治膝如锥不得屈 伸舌 纵涎下烦逆溺难少腹急引阴痛股内 痛妇人漏血不止腹胀满不得息小便黄如蛊女子如妊身可 灸二壮
治癫疝白带下疰脚气腰以下如在冰雪中以火焙炕重重浓绵衣盖其上犹寒冷不任寒之极也 面白 如枯鱼之象肌肉如刀割削瘦峻之速也小便不止与白带长流而不禁固自不知觉面白目青蓝如菜 色目KT KT 无所见身重如山行步欹侧不能安地腿膝枯细大便难秘口不能言无力之极食不下心下 痞烦心懊 不任其苦面停垢背恶寒小便遗而不知此上中下三阳真气俱虚欲竭哕呕不止胃虚之 极也脉沉厥紧而涩按之空虚若脉洪大而涩按之无力犹为中寒之证况按之空虚者乎按之不鼓 是为阴寒乃气血俱虚之极也 茴香(五钱) 黑附子(炮制去皮脐) 良姜(各七钱) 当归(一两) 上四味锉如麻豆大以上等好酒一升半同煮至酒尽焙干 炙甘草 苦楝(生用) 丁香(各五钱) 木香 升麻(各一钱) 柴胡(二钱) 炒黄盐 全 蝎(各三钱) 延胡索(四钱) 上与前四味药同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醋汤下忌油腻冷物 酒湿面
治白带久下不止脐腹冷痛阴中亦然目中溜火视物KT KT 然无所见齿皆恶热饮痛须得黄连细 末擦 之乃止惟喜干食大恶汤饮此病皆寒湿乘其胞内故喜干而恶湿肝经阴火上溢走于标故上壅而 目中溜火肾水侵肝而上溢致目KT KT 而无所见齿恶热饮者是阳明经中伏火也治法当大泻寒湿以 丸药治之故曰寒在下焦治宜缓大忌汤散以酒制白石脂白龙骨以枯其湿炮干姜大热辛泻寒水以 黄柏之大寒为因用又为乡导故云古者虽有重罪不绝人之后又为之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意又泻 齿中恶热饮也以柴胡为本经之使以芍药五分导之恐辛热之药大甚损其肝经故微泻之以当归身 之辛温大和其血脉此用药之法备矣 黄柏(酒洗) 白芍药(各五分) 柴胡 白石脂(各一钱火烧赤水飞细研日干) 白龙骨( 酒煮日干水飞为末) 当归(酒洗各二钱) 干姜(四钱炮) 上件除龙骨白石脂水飞研外同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鸡头仁大日干空心多用白沸汤下无 令胃中停滞待少时以早饭压之是不令热药犯胃忌生冷硬物酒湿面
治妇人血海疼痛 当归 甘草 木香(各五钱) 乌药(一两) 香附子(二两炒)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大盏去渣温服食前
治白带下阴户中痛控心而急痛身黄皮缓身重如山阴中如冰 生黄芩 橘皮(各五分) 防风 高良姜 干姜 郁李仁 甘草(各一钱) 柴胡(一钱三 分) 白葵花(七朵)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稍热服
治妇人久虚积冷经候不行 瘕癖块腹中暴痛面有 HT 黎黑羸瘠 砂(纸隔沸汤淋熬取) 红豆(各五钱) 桂心(另为末) 木香 干姜(各一两) 砂仁( 二两) 经 花蕊石(研一两五钱) 斑蝥(一百个去头翅) 生地黄汁 童子小便(各一升) 腊月狗胆(七 枚) 芫蜻(三百个去头足糯米升炒米黄去米不用) 上九味为细末同三汁熬为膏和丸如鸡头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温酒细嚼食前服米饮亦可孕妇不 可服
治崩漏不止盖心气不足劳役及饮食不节所得经隔少时其脉二尺俱弦紧洪按之无力其证自 觉脐下如冰求浓衣被以御其寒白带白滑之物多间有如屋漏水下时有鲜血石尺脉时微洪也 熟地黄 白芍药(各三分) 川芎 丁香(各四分) 阿胶(六分) 生艾叶(一钱) 当归( 一钱二分) 上川芎为细末当归酒洗锉熟地黄丁香为细末艾亦锉都作一服水二大盏先煎五味作一盏零 二分去渣入胶再上火煎至一大盏带热空心服之
丁未仲冬郭大方来说其妻经水暴崩不止先曾损身失血自后一次缩一十日而来今次不止其 人心 窄性急多惊以予料之必因心气不足饮食不节得之大方曰无到彼诊得掌中寒脉沉细而缓间而沉 数九窍微有不利四肢无力上喘气短促口鼻气皆不调果有心气不足脾胃虚弱之证胃脘当心而痛 左胁下缩急有积当脐有动气腹中鸣下气大便难虚证极多不能尽录拟先治其本余证可以皆去安 心定志镇坠其经调和脾胃大益元气补其血脉令养其神以大热之剂去其冬寒凝在皮肤内少加生 地黄去命门相火不令四肢痿弱 黄连(一分) 生地黄(三分) 炒神曲 橘皮 桂枝(各五分) 草豆蔻仁(六分) 黄 人参 麻黄(不去节各一钱) 当归身(一钱五分) 杏仁(五个另研如泥) 上 咀作二服水二大盏半煎麻黄令沸去渣煎至二盏入诸药同煎至一大盏于巳午之间食消 尽服之一服立止其胃脘痛乃胃上有客寒与大热药草豆蔻丸一十五丸白汤送下其痛立止再与肝 之积药除其积之根源而愈
治妇人经脉漏下不止其色鲜红时值七月处暑之间先因劳役脾胃虚弱气短气逆自汗不止身 热闷 乱恶见饮食非惟不入亦不思食沉懒困倦四肢无力大便时泻后再因心气不足经脉再下不止惟觉 气下脱其元气逆上全无惟觉心腹中气下行气短少不能言是无力以言非懒语也此药主之 柴胡(二分) 炙甘草 生地黄(各三分) 橘皮(不去白) 熟地黄(各五分) 黄 (一钱 五分) 苍术(泔浸去皮) 当归身 白芍药 白术(各二钱) 上十味 咀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二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之
治经水不止鲜红项筋急脑痛脊骨强痛 炙甘草 当归身 葛根(各三分) 独活 本 升麻(各五分)柴胡(七分) 羌活 苍术 (各一钱) 红花(少许)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四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稍热服取微汗立止 一妇人经候凝结黑血成块左厢有血瘕水泄不止谷有时不化后血块暴下并水俱作是前后二阴 有形 血脱竭于下既久经候犹不调水泄日见三两行食罢烦心饮食减少甚至瘦弱东垣老人曰夫圣人治 病必本四时升降浮沉之理权变之宜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无虚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 命故仲景云阳盛阴虚下之则愈汗之则死阴盛阳虚汗之即愈下之即死大抵圣人立法且如升阳或 发 散之剂是助春夏之阳气令其上升乃泻秋冬收藏殒杀寒凉之气此病是也当用此法治之升降浮沉 之至理也天地之气以升降浮沉乃从四时如治病不可逆之故经云顺天则昌逆天则亡可不畏哉夫 人之身亦有四时天地之气不可止认在外人亦体同天地也今经漏不止是前阴之气血已脱下矣水 泄又数年是后阴之气血下陷以脱矣后阴者主有形之物也前阴者精气之户下竭是病患周身之血 气常行秋冬之令阴主杀此等收藏之病是也阳生阴长春夏是也在人之身令气升浮者谷气上行是 也既病患周身血气皆不生长谷气又不胜其肌肉消少是两仪之气俱将绝矣既下元二阴俱脱血气 将竭假令当是热证令下焦久脱化为寒矣此病久沉久降寒湿大胜当急救之泻寒以热除湿以燥大 升大举以助生长补养气血不致偏竭圣人立治之法既湿气大胜以所胜治之助甲风木上升是也故 经云风胜湿是以所胜平之也当先调和胃气次用白术之类以燥其湿而滋元气如其不止后用风药 以胜湿此便是大举大升以助春夏二湿之久陷下之至治也
血脱益气古圣人之法也先补胃气以助生发之气故曰阳生阴长诸甘药为之先务举世皆以为 补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阳生阴长之理也故先理胃气人之身内胃气为宝 柴胡 升麻(各五分) 炙甘草 当归身(酒洗) 陈皮(各一钱) 人参(去芦有嗽去之) 炒神曲(各一钱五分) 黄 (二钱) 白术(三钱) 生黄芩(少许) 上 咀每服二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如腹中痛每服加白芍药(三分) 中桂(少 许) 如渴或口干加葛根(二分) 不拘时候
治经水不止如右尺脉控之空虚是气血俱脱大寒之证轻手其脉数疾举指弦紧或涩皆阳脱之 证阴 火亦亡见热证于口鼻眼或渴此皆阴躁阳欲先去也当温之举之升之浮之燥之此法当大升浮血气 切补命门之下脱也 肉桂(去皮盛夏勿用秋冬用) 白芍药 红花(各五分) 细辛(六分) 人参(去芦) 熟地 黄 川芎(各一钱) 独活根 黑附子(炮制去皮脐) 炙甘草(各一钱五分) 羌活 本(去土) 防风(各二钱) 白术 当归 黄 柴胡(各三钱) 桃仁(十个汤浸去皮尖细研) 上 咀每服三钱若病势顺当渐加至五钱每服水三盏煎至一盏空心热服
妇人分娩及半产漏下昏冒不省瞑目无所知觉盖因血暴亡有形血去则心神无所养心与包络 者 君火相火也得血则安亡血则危火上炽故令人昏冒火胜其肺瞑目不省人事是阴血暴去不能镇抚 也 血已亏损往往用滑石甘草石膏之类乃辛甘大寒之药能泻气中之热是血亏泻气乃阴亏泻阳使二 者俱伤反为不足虚劳之病昏迷不省者上焦心肺之热也此无形之热用寒凉之药驱令下行岂不知 上焦之病悉属于表乃阴证也汗之则愈今反下之幸而不死暴亏气血生命岂能久活又不知内经有 说病气不足宜补不宜泻但瞑目之病悉属于阴宜汗不宜下又不知伤寒郁冒得汗则愈是禁用寒凉 药也分娩半产本气不病是暴去其血亡血补血又何疑焉补其血则神昌常时血下降亡今当补而升 举之心得血而养神不昏矣血若暴下是秋冬之令大旺今举而升之以助其阳则目张神不昏迷矣今 立一方补血养血生血益阳以补手足厥阴之不足也
红花(三分) 蔓荆子 细辛(各五分) 生地黄(夏月多加之) 熟地黄(各一钱) 本 川芎 (各一钱五分) 防风(诸阳既陷何以知之血下脱故也) 羌活 独活 炙甘草 柴胡(去苗) 当归身(酒洗) 葛根(各二钱) 白芍药 升麻(各三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稍热服
治脐下冷痛赤白带下 当归(二分) 炒盐(三分) 蝎梢 升麻(各五分) 甘草(六分) 柴胡(七分) 黄柏(少 许为引用) 附子(一钱) 干姜 良姜(各一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五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或为细末酒面糊为丸亦可
冬后一月微有地泥冰泮其白带再来阴户中寒一服立止 独活 干姜(炮) 本 防风 苍术(各二分) 麻黄(不去节) 炙甘草 人参(去芦) 当归 身白术 生黄芩 升麻(各五分) 黄 (七分) 良姜 泽泻 羌活(各一钱) 柴胡(四钱) 杏仁(二个) 桂枝(少许) 白葵花(七朵去萼) 上 咀除黄芩麻黄各另外都作一服先以水三大盏半煎麻黄一味令沸掠去沫入余药同煎至 一盏零七分再入生黄芩煎至一盏空心服之候一时许可食早饭
茴香(三分) 枯矾(五分) 良姜 当归梢 酒防己 木通(各一钱) 丁香 木香 川乌 (炮 各一钱五分) 龙骨 炒盐 红豆 肉桂(各二钱) 厚朴(三钱) 延胡索(五钱) 全蝎(五个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绵裹留丝在外内丸药阴户内日易之
为上药力小再取三钱内加行性热药项下 柴胡 羌活 枯白矾 甘松 升麻(各二分) 川乌头 大椒 三柰子(各五分) 蒜(七 分) 破故纸(八分与蒜同煮焙干秤) 全蝎(三个)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根据前法用
羌活 全蝎 升麻根 甘松(各二分) 草乌头 水蛭(炒各三分) 大椒 三柰子 荜茇 枯 矾(各五分) 柴胡 川乌(各七分) 炒黄盐(为必用之药去之则不效) 破故纸 蒜(各一钱) 虻虫(三个去翅足炒) 上为极细末根据前制用脐下觉暖为效
治妇人年三十岁临经先腰脐痛甚则腹中亦痛经缩三两日 生地黄(二分) 丁香(四分) 当归身 防风 羌活(各一钱) 柴胡(一钱五分) 全蝎( 一个) 上件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稍热服
治脐下冷撮痛阴冷大寒白带下 黄柏(一分为引用) 延胡索 苦楝子(各二分) 附子(炮) 肉桂(各三分) 炙甘草(五 分) 熟地黄(一钱) 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食前服
治白带腥臭多悲不乐大寒 黄柏(为引用) 知母(各五分) 肉桂(一钱) 附子(三钱)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热服 如少食常饱有时似腹胀夯闷加白芍药(五分) 如不思饮食加五味子(二十个) 如烦恼面上如虫行乃胃中元气极虚加黄 (一钱五分)人参(七分)炙甘草升麻(各五分)
治四肢懒倦自汗无力 丁香末(二分) 生甘草梢 炙甘草(各三分) 生地黄 白芍药(各五分) 熟地黄(六分) 人 参防风 羌活 黄柏 知母 当归身 升麻(各七分) 柴胡(一钱) 黄 (一钱五分) 全 蝎(一个) 五味子(二十个)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稍热服
治妇人四肢沉重自汗上至头际颈而述恶风头痛躁热 细辛(三分) 吴茱萸 川芎(各五分) 柴胡 升麻(各一钱) 当归身(一钱五分) 黄柏 (酒洗) 炙甘草 羌活(各二钱) 五味子(三钱) 白术 人参(各五钱) 黄 (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热服 如腹中痛不快加炙甘草(一钱)汗出不止加黄柏(一钱)
治胃气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是风邪羁绊于脾胃之间当先实其脾胃 白术 白茯苓 半夏(各一两) 炒曲(二钱) 麦 面(五分炒)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大盏入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不拘时服
治妇人血积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黄 京三棱 干漆(炒燥烟尽) 肉桂(去皮) 广术(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稍热服
白文举正室白带常漏久矣诸药不效诊得心包尺脉微其白带下流不止叔和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 下多时血水枯言崩中者始病血崩久则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是本经血海将枯津液 复亡枯干不能滋养筋骨以本经行经药为引用为使以大辛甘油腻之药润其枯燥而滋益津液以大 辛 热之气味药补其阳道生其血脉以苦寒之药泄其肺而救上热伤气以人参补之以微苦温之药为佐 而益元气 白葵花(去萼研烂四分) 甘草(炙) 郁李仁(去皮尖研泥) 柴胡(各一钱) 干姜(细末) 人参(各二钱) 生黄芩(细研一钱) 陈皮(留皮五分) 上件除黄芩外以水三盏煎至一盏七分再入黄芩同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热服少时以早饭压之
治耳鸣鼻不闻香臭口不知谷味气不快四肢困倦行步欹侧发脱落食不下膝冷阴汗带下喉中 不得卧口舌益干太息头不可以回顾项筋紧脊强痛头旋眼黑头痛欠嚏 生地黄 白术 藿香 黄柏(各一分) 牡丹皮 苍术 王瓜根 橘皮 吴茱萸(各二分) 当 归身(二分半) 柴胡 人参 熟甘草 地骨皮(各三分) 升麻(四分) 生甘草(五分) 黄 (一钱二分) 丁香(一个) 桃仁(三个) 葵花(七朵) 上 咀作一服用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热服
治妇人血崩不止 当归 莲花心 白绵子 红花 茅花(各一两) 上锉如豆大白纸裹定泥固炭火烧灰存性为细末如干血气研血竭为引好温酒调服加轻粉( 一钱) 如血崩不止加麝香为引好温酒调服
治妇人赤白带下 川乌(炮制) 生白矾(各一钱) 红娘子(三个) 斑蝥(十个) 炼蜜为丸如皂子大绵裹坐之
十月霜冷后四肢无力乃痿厥湿热在下焦也醋心者是浊气不下降欲为满也合眼麻木作者阳 道不 行也恶风寒者上焦之分皮肤中气不行也开目不麻者目开助阳道故阴寒之气少退也头旋眩晕者 风气下陷于血分不得伸越而作也近火则有之 黄连(一分) 柴胡 草豆蔻 神曲(炒) 木香(各二分) 麻黄(不去节) 独活 当归身 黄柏 (各一分) 升麻(五分) 羌活(七分) 炙甘草 人参 白术 猪苓 泽泻(各一钱) 黄 橘皮 苍术(各二钱) 白芍药(三钱)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远服治支节沉重疼痛无力之胜药也
李正臣夫人病诊得六脉中俱得弦洪缓相合按之无力弦在上是风热下陷入阴中阳道不行其 证闭 目则浑身麻木昼减而夜甚觉而开目则麻木渐退久则绝止常开其目此证不作惧其麻木不敢合眼 致不得眠身体皆重时有痰嗽觉胸中常似有痰而不利时烦躁气短促而喘肌肤充盛饮食不减大小 便 如常惟畏其麻木不敢合眼为最苦观其色脉形病相应而不逆内经曰阳盛瞑目而动轻阴病闭目而 静重又云诸脉皆属于目灵枢经云闭目则阳道行阳气遍布周身闭目则阳道闭而不行如昼夜之分 知其阳衰而阴旺也且麻木为风三尺之童皆以为然细校之则有区别耳久坐而起亦有麻木为如绳 缚之久释之觉麻作而不敢动良久则自已以此验之非有风邪乃气不行主治之当补其肺中之气则 麻木自去矣如经脉中阴火乘其阳分火动于中为麻木也当兼去其阴火则愈矣时痰嗽者秋凉在外 在 上而作也当以温剂实其皮毛身重脉缓者湿气伏匿而作也时见躁作当升阳助气益血微泻阴火与 湿通行经脉调其阴阳则已矣非五脏六腑之本有邪也此药主之 生甘草(去肾热) 酒黄柏(泻火除湿) 白茯苓(除湿导火) 泽泻(除湿导火) 升麻(行 阳助 经) 柴胡(各一钱) 苍术(除湿补中) 草豆蔻仁(益阳退外寒各一钱五分) 橘皮 当归身 白术(各二钱) 白芍药 人参(各三钱) 佛耳草 炙甘草(各四钱) 黄 (五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服之
治妇人先患浑身麻木睡觉则少减开目则已而全愈又证已痊又因心中烦恼遍身骨节疼身体 沉重饮食减少腹中气不运转 木香 生姜(各一分) 桂枝 半夏 陈皮 草豆蔻仁 厚朴 黑附子 黄柏(各二分) 炙甘草 升麻 白术 茯苓 泽泻(各三分) 黄 麻黄(不去节) 人参(各五分) 上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服之
金匮真言论云北方黑色入通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又云肾主大便大便难者取足少阴夫肾 主五 液津液盛则大便如常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味浓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 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结燥然结燥之病不一有热燥有风燥有阳结有阴结又有年老气虚津液不足 而结燥者治法云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结者散之如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阴不得大便以苦 泄 之阳结者散之阴结者温之仲景云小便利而大便硬不可攻下以脾约丸润之食伤太阴腹满而食 不化 腹响然不能大便者以苦药泄之如血燥而不能大便者以桃仁酒制大黄通之风结燥而大便不行者 以麻子仁加大黄利之如气涩而大便不通者以郁李仁枳实皂角仁润之大抵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 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燥结愈甚复下复结极则以至导引于下而不通遂成不救噫可不 慎哉
治大便难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塞不便燥秘气不得下治在幽门以辛润之 炙甘草 红花(各一分) 生地黄 熟地黄(各五分) 升麻 桃仁泥 当归身(各一钱) 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调槟榔细末五分稍热食前服之
升麻 生地黄(各二钱) 熟地黄 当归梢 生甘草 大黄(煨) 桃仁泥 麻仁(各一钱) 红花(五分) 上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入桃仁麻仁泥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稍热 服
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涩或干燥闭塞不通全不思食乃风结血秘皆令闭塞也以润燥和血疏风 自然通利矣 桃仁(汤浸去皮尖) 麻仁(各一两) 当归梢 大黄(煨) 羌活(各一两) 上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捣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白汤下 如病入不大便为大便不通而涩其邪盛者急加酒洗大黄以利之 如血燥而大便燥干者加桃仁酒洗大黄 如风结燥大便不行者加麻仁大黄 如风湿而大便不行加煨皂角仁大黄秦艽以利之 如脉涩觉身痒气涩而大便不通者加郁李仁大黄以除气燥 如寒阴之病为寒结闭而大便不通者以局方中半硫丸或加煎附子干姜汤冰冷与之其病虽阴 寒之证当服阳药补之若大便不通者亦当十服中与一服药微通其大便不令结闭乃治之大法 若病患虽是阴证或者阴寒之证其病显躁脉实坚亦宜于阳药中少加苦寒之药以去热躁躁止 勿加 如阴躁欲坐井中者其二肾脉按之必虚或沉细而迟此易为辨耳知有客邪之病亦当从权加药
治大便不通五日一遍小便黄赤浑身肿面上及腹尤甚其色黄麻木身重如山沉困无力四肢痿 软不 旋眼黑目中溜火冷泪鼻不闻香臭少腹急痛当脐中有动气按之坚硬而痛 青皮(去腐) 酒黄连(各一分) 酒黄柏 橘红 甘草(炙半) 升麻(各二分) 黄 人 参 炒曲(各五分) 麻黄(不去节五钱) 杏仁(四个)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大盏半先煎麻黄令沸去沫再入诸药同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远服 此证宿有风湿热伏于荣血之中其木火乘于阳道为上盛元气短少上喘为阴火伤其气四肢痿 在肾水 之间乃所胜之病今正遇冬寒得时乘其肝木又实其母肺金克火凌木是大胜必有大复其证善恐欠 多嚏鼻中如有物不闻香臭目视KT KT 多悲健忘少腹急痛通身黄腹大胀面目肿尤甚食不下痰唾涕 有血目 疡大便不通并宜此药治之
治膈咽不通逆气里急大便不行 青皮 槐子(各二分) 生地黄 熟地黄 黄柏(各三分) 当归身 甘草梢(一钱) 桃仁 (十个另研) 上 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入桃仁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前服
治大便风秘血秘常常燥结 当归梢(一钱) 防风(三钱) 大黄(湿纸裹煨) 羌活(各一两) 皂角仁(烧存性去皮一 两五钱其性得湿则滑湿滑则燥结自除) 桃仁(二两研如泥) 麻仁(二两五钱研如泥) 上除麻仁桃仁另研如泥外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三两服后须以 苏麻子粥每日早晚食之大便日久不能结燥也以瓷器盛之纸封无令见风
治大肠结燥不通 生地黄 生甘草(各一钱) 大黄(煨) 熟地黄 当归梢 升麻 桃仁 麻仁(各一钱) 红花(三分) 上 咀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温服
难经云病有关有格关则不得小便又云关无出之谓皆邪热为病也分在气在血而治之以渴与 不渴 而辨之如渴而小便不利者是热在上焦肺之分故渴而小便不利也夫小便者是足太阳膀胱经所主 也长生于申申者西方金也肺合生水若肺中有热不能生水是绝其水之源经云虚则补其毋宜清肺 而滋其化源也故当从肺之分助其秋令水自生焉又如雨如露如霜皆从天而降下也乃阳明之阴明 秋气自天而降下也且药有气之薄者乃阳中之阴是感秋清肃杀之气而生可以补肺之不足淡味渗 泄之药是也茯苓泽泻琥珀灯心通草车前子木通瞿麦 蓄之类以清肺之气泄其火资水之上源也 如不渴而小便不通者热在下焦血分故不渴而大燥小便不通也热闭于下焦者肾也膀胱也乃阴中 之阴阴受热邪闭塞其流易上老云寒在胸中遏绝不入热在下焦填塞不便须用感北方寒水之化气 味俱阴之药以除其热泄其闭塞内经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若服淡渗之药其性乃阳 中之阴非纯阳之剂阳无以化何能补重阴之不足也须用感地之水运而生太苦之味感天之寒药而 生大寒之气此气味俱阴乃阴中之阴也大寒之气人禀之生膀胱寒水之运人感之生肾此药能补肾 与膀胱受阳中之阳热火之邪而闭其下焦使小便不通也夫用大苦寒之药治法当寒因热用又云必 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气同其终则气异也
治不渴而小便闭热在下焦血分也 黄柏(去皮锉酒洗焙) 知母(锉酒洗焙干各一两) 肉桂(五分) 上为细末熟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汤下顿两足令药易下行故也如小便利前 阴中如刀刺痛当有恶物下为验
治渴而小便闭涩不利邪热在上焦气分 灯心(一分) 通草(二分) 泽泻 瞿麦 琥珀(各五分) 蓄 木通(各七分) 车前子 (炒一钱) 茯苓(去皮二钱) 猪苓(去皮三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稍热食远服或局方八正散五苓散亦宜服之
治小便闭塞不通乃血涩致气不通而窍涩也 茯苓(去皮) 滑石(炒黄各二钱) 知母(细锉酒洗) 泽泻(各三钱) 黄柏(去皮酒洗四 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 如急闭不拘时服
治肾疸目黄甚至浑身黄小便赤涩 羌活 防风 本 独活 柴胡(各五分) 升麻(五钱) 以上治肾疸目黄浑身黄 白茯苓(二分) 泽泻(三分) 猪苓(四分) 白术(五分) 苍术(三钱) 以上治小便赤涩 黄柏(二分) 人参(三分) 葛根(五分) 神曲(六分) 甘草(三钱) 上锉如大豆大分作二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前服
内经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夫大肠庚也主津本性燥清肃杀之气本位主收其所司行 津以 从足阳明旺则生化万物者也足阳明为中州之土若阳衰亦殒杀万物故曰万物生于土而归于土者 是也以手阳明大肠司其化焉既在西方本位为之害蜚司杀之府因饱食行房忍泄前阴之气归于大 肠木乘火势而侮燥金故火就燥也大便必闭其疾甚者当以苦寒泻火以辛温和血润燥疏风止痛是 其治也以秦艽当归梢和血润燥以桃仁润血以皂角仁除风燥以地榆破血以枳实之苦 寒补肾以下泄胃实以泽泻之淡渗使气归于前阴以补清燥受胃之湿邪也白术之苦甘以苦补燥气 之不足其甘味以泻火而益元气也故曰甘寒泄火乃假枳实之寒也古人用药为下焦如渎又曰在下 者引而竭之多为大便秘涩以大黄推去之其津血益不足以当归和血及油润之剂大便自然软利矣 宜作锉汤以与之是下焦有热以急治之之法也以地榆酸苦而坏胃故宿食消尽空心作丸服之
治痔疾并痔漏有脓血大便燥硬而作疼痛不可忍 秦艽(去芦) 桃仁(汤浸去皮尖) 皂角仁(烧存性各一两) 当归梢(酒浸) 泽泻 枳实 (麸炒黄) 白术(各五钱) 地榆(三钱) 上为细末和桃仁泥研匀煎热汤打麦糊为丸如鸡头仁大令药光滑焙干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 空心 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忌生冷硬物冷水冷菜之类并湿面酒及辣辛热大料物之类犯之则药无验也
治痔疾若破谓之痔漏大便秘涩必作大痛此由风热乘食饱不通气逼大肠而作也受病者燥气 也为 病者胃湿也胃刑大肠则化燥火以乘燥热之实胜风附热而来是湿热风燥四气而合故大肠头成块 者湿也作大痛者风也若大便燥结者主病兼受火邪热结不通也去此四者其西方肺主诸气其体收 下亦助病为邪须当破气药兼之治法全矣以锉汤与之其效如神 秦艽(去 ) 桃仁(汤浸去皮另研) 皂角仁(烧存性另研各一钱) 苍术(制) 防风(各 七分 )黄柏(去皮酒洗五分) 当归梢(酒洗) 泽泻(各三分) 梭身槟榔(一分另研) 大黄(少许 虽大便过涩亦不可多用) 上除槟榔桃仁皂角仁三味外余药 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二分去渣入槟榔 等三 味末再上火煎至一盏空心热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不犯胃气也服药日忌生冷硬物及酒湿面大料 物干姜之类犯之则其药无效 如有白脓加白葵花头五朵去萼心青皮半钱不去白入正药中同煎木香三分为细末同槟榔等 三味根据前煎服饵古人治此疾多以岁月除之此药一服则愈
治大肠疼痛不可忍叔和云积气生于脾脏傍大肠疼痛阵难当渐交稍泻三焦火莫谩多方立纪 纲 羌活(一两) 郁李仁(汤浸去皮另研一两五钱) 大黄(八钱煨) 槟榔 桂(去皮) 木香 川芎(各五钱) 上除郁李仁另研入外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食前取大便微利 一服而愈切禁不得多利大便其痛滋甚
治痔漏每日大便时发疼痛如无疼痛者非痔漏也此药主之 秦艽 防风 当归身 白术(各一钱五分) 炙甘草 泽泻(各六分) 黄柏(五分) 大黄 (煨) 橘皮(各三分) 柴胡 升麻(各二分) 桃仁(三十个) 红花(少许)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之避风寒忌房事酒湿面大辛热物
治痔漏成块下垂不任其痒 羌活(一钱二分) 秦艽 黄 (各二钱) 防风(七分) 升麻 炙甘草 麻黄 柴胡(各 五分) 本(三分) 细辛(少许) 红花(少许)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服之忌风寒处大小便
治痔漏大便硬努出大肠头下血苦痛不能忍 郁李仁 皂角仁(各一钱) 枳实(七分) 秦艽 麻仁 当归梢 生地黄 苍术(各五分) 大黄(煨) 泽泻(各三分) 上锉如麻豆大除皂角仁另为末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入皂角仁末调空心食前服之忌如前
治痔漏经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治法当补北方泻中央 黄柏(一钱五分) 生地黄(一钱) 泽泻(八分) 苍术(六分) 当归梢 防己 防风梢 猪苓(各五分) 麻黄(二分) 红花(半分) 桃仁(十个) 上锉如麻豆大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前服之忌如前
治痔漏大便结燥疼痛 大黄(煨四钱) 秦艽 枳实(各一钱) 泽泻 当归梢 皂角仁 白术(各五分) 红花( 少许) 桃仁(二十个) 上都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热服忌如前
一富者前阴臊臭又因连日饮酒腹中不和求先师治之日夫前阴者足厥阴肝之脉络循阴器出 其挺 末凡臭者心之所主散入五方为五臭如肝为臊此共一也当于肝经中泻行间是治其本后于心经中 泻少冲乃治其标如恶针当用药除之酒者气味俱阳能生里之湿热是风湿热合于下焦为邪故经云 下焦如渎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酒是湿热之水亦宜决前阴以去之
治阴部时复热痒及臊臭 柴胡梢 泽泻(各一钱) 车前子 木通(各五分) 生地黄 当归梢 草龙胆(各三分)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稍热服便以美膳压之此药柴胡入肝为引 用泽 泻车前子木通淡渗之味利小便亦除臊气是名在下者引而竭之生地黄草龙胆之苦寒泻酒湿热更兼 车前子之类以撤肝中邪气肝主血用当归以滋肝中血不足也
治小便溺黄臊臭淋沥两丸如冰阴汗浸多 羌活 酒黄柏(各一钱) 升麻 柴胡 苍术 黄芩(各五分) 泽泻(四分) 麻黄根 猪 苓防风(各三分) 炙甘草 当归身 本(各二分) 红花(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临卧服大忌酒湿面
治两丸冷前阴痿弱阴汗如水小便后有余滴HT 臀并前阴冷恶寒而喜热膝下亦冷 升麻 羌活 柴胡(各一钱) 炙甘草 草龙胆 泽泻(各一钱五分) 黄柏 知母(各二 钱)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稍热服以早饭压之
治两外肾冷两髀阴汗前阴痿阴囊湿痒臊气 柴胡 生甘草 酒黄柏(各二钱) 升麻 泽泻(各一钱五分) 当归梢 羌活 麻黄根 汉防己 草龙胆 茯苓(各一钱) 红花(少许) 五味子(二十个)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稍热服忌酒湿面房事
治前阴两丸湿痒痛秋冬甚夏月减 肉桂(二分) 川椒 当归梢 猪苓(各三分) 蛇床子 黑狗脊(各五分) 麻黄根(一钱) 轻粉(少许) 红花(少许) 斑蝥(两枚) 上为末干糁上避风寒冷湿处坐卧
治前阴冰冷并阴汗两脚痿弱无力 黄 (七分) 炙甘草(五分) 升麻 猪苓(各四分) 白茯苓 葛根 人参(各三分) 柴 胡羌活 陈皮 连翘 当归身 黄柏(炒) 泽泻 苍术 曲末 知母 防风(各二分)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稍热服忌酒湿面
治面色痿黄脚痿弱无力阴汗 柴胡 麻黄根(各六分) 白茯苓 白术 酒黄柏 猪苓 升麻(各一钱) 苍术 防风( 各一分五钱) 泽泻(二钱) 上分作二服每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稍热服一时辰许方食
治脐下撮急疼痛并周身皆急痛小便频数及五脉急独肾脉按之不急皆虚无力名曰肾疝 羌活(三钱) 当归 茴香(各二钱) 延胡索 麻黄根节 肉桂(各一钱) 丁香 木香 甘草 川乌头(各五分) 防己(三分) 蝎(十三个)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白汤服
癸卯冬白枢判家一老仆面尘脱色神气特弱病脱肛日久服药未验复下赤白脓痢作里急后重 白多 赤少不任其苦以求其治曰此非肉食膏粱必多蔬食或饮食不节天气已寒衣盖犹薄不禁而肠头脱 下者寒也真气不禁形质不收乃血滑脱也此乃寒滑气泄不固故形质下脱也当以涩去其脱而除其 滑微酸之味固气上收以大热之剂而除寒补阳以补气之药升阳益气 御米壳(去蒂萼蜜炒) 橘皮(各五分) 干姜(炮六分) 诃子(煨去核七分) 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和渣空心热服
治宿有阳明血证因五月间大热吃杏肠 下血唧远散漫如筛腰沉沉然腹中不痛血色紫黑病 名湿毒肠 属阳明少阳经血证也 白芍药(一钱五分) 升麻 羌活 黄 (各一钱) 生地黄 熟地黄 独活 牡丹皮 炙 甘草 柴胡 防风(各五分) 当归身 葛根(各三分) 肉桂(少许)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稍热服
治肠 下血另作一派其血唧出有力而远射四散如筛肠中血下行腹中大作痛乃阳明气冲热 毒所作也当升阳去湿热和血脉是其治也 橘皮(二分) 熟地黄 当归身 苍术 秦艽 肉桂(各三分) 生地黄 牡丹皮 生甘草 (各五分) 升麻(七分) 熟甘草 黄 (各一钱) 白芍药(一钱五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四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稍热服立效
治肠 下血或血色紫黑腹中痛腹皮恶寒右手关脉弦按之无力而喜热物熨之内寒明矣 肉桂(一分) 桂枝(四分) 牡丹皮 柴胡 葛根 益智仁 半夏(各五分) 当归身 炙 甘草 黄 升麻(各一钱) 白芍药(一钱五分) 干姜(少许) 上为粗末都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温服
治湿热恶痢血痢频并窘痛无问脓血并皆治之 芍药 黄柏(各一两) 当归 黄连(各五钱) 上为末饭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饮汤下忌油腻酒湿面等物
治太阴阳明腹痛大便常泄若不泄即秘而难见在后传作湿热毒下鲜红血腹中微痛胁下急缩 脉缓而洪弦中下得之按之空虚 苏木(一分) 本 益智仁(各二分) 熟地黄 炙甘草(各三分) 当归身(四分) 柴胡 升麻(各五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温服
治肠 下血湿毒下血 川芎(四分) 槐花 青皮 荆芥穗 熟地黄 白术(各六分) 当归身 升麻(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米饮汤调下食前忌酒湿面生冷硬物
治因伤冷饭水泄一夜走十行变作白痢次日其痢赤白腹中疗痛减食热躁四肢沉困无力 生黄芩(三分) 当归身(四分) 肉桂 炙甘草(各五分) 猪苓 茯苓(各六分) 泽泻( 一钱) 芍药(一钱五分) 苍术 生姜 升麻 柴胡(各二分) 上 咀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前服之
治一日大便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作泄腹中鸣小便黄 黄 柴胡 当归身 益智 橘皮(各三分) 升麻(六分) 炙甘草(二钱) 红花(少许)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前服之
自下而上者引而去之 苍术(一钱) 柴胡 羌活 防风 升麻 神曲 泽泻 猪苓(各五分) 炙甘草 陈皮 麦曲(各三分) 上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服之 如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各五分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非肠鸣不得用
治头闷劳动则微痛不喜饮食四肢怠惰躁热短气口不知味腹鸣大便微溏身体昏闷觉渴不喜 冷物 黄 甘草 当归梢 益智(各二分) 人参 黄芩 柴胡 半夏 白术(各三分) 陈皮 升麻(各五分) 苍术(一钱五分) 红花(少许) 上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前服之
治因内伤服牵牛大黄食药泄泻过多腹中大痛 甘草(七分) 升麻 柴胡 草豆蔻 黄 (各五分) 半夏(三分) 当归身 干姜(各二 分) 红花(少许) 上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远服之
治马刀疮结硬如石或在耳下至缺盆中或肩上或于胁下皆手足少阳经中及瘰 遍于颏或至 颊车坚而不溃在足阳明经中所出或二证疮已破流脓水并皆治之 黄芩(八钱酒洗一半生用一半) 草龙胆(酒洗各炒四遍) 栝蒌根(坐碎酒洗) 黄柏(酒 制) 酒知母 桔梗 昆布(各五钱) 柴胡(四钱) 炙甘草 京三棱(酒洗) 广术(酒洗炒) 连翘 (各三钱) 葛根 白芍药 当归梢 黄连(各二钱) 升麻(六分) 上 咀每服六钱水二盏零八分先浸多半日煎至一盏去渣食后热服于卧处伸足在高处头低 垂每 含一口作十次咽服毕根据常安卧取药在膈上停蓄故也另攒半料作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百 余丸用此药汤留一口送下或加海藻五钱炒亦妙
治瘰 绕颈或至颊车此皆由足阳明胃经中来若疮深远隐曲肉底是足少阴肾经中来乃戊脾 传于癸肾是夫传于妻俱作块子坚硬大小不等并皆治之或作丸亦可 升麻(八钱) 葛根 草龙胆(酒制) 黄芩(酒制) 广术(酒洗炒) 京三棱(酒洗炒) 炙 甘草 黄连(酒洗) 连翘 桔梗(各五钱) 生黄芩(四钱) 当归身 芍药(各三钱) 黄柏(酒 洗二钱) 知母(酒洗炒一两) 上另秤一半作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余丸一半作 咀每服五钱若能食大便硬可旋加 至 七八钱水二盏先浸半日煎至一盏去渣临卧热服足高去枕仰卧噙一口作十次咽之留一口在后送 下丸药服毕其卧如常
治耳下或至缺盆或肩上生疮坚硬如石动之无根名曰马刀从手足少阳经中来也或生两胁或 已流脓作疮未破并皆治之 柴胡(一两二钱) 草龙胆(酒洗四次) 土瓜根(酒制各一两) 黄芩(酒炒二次七钱) 当 归梢 生黄芩 广术 京三棱(同广术酒炒) 连翘 芍药(各五钱) 炙甘草(三钱) 黄连(酒炒 二次) 苍术(各二钱) 上另秤一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余丸一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先浸多半日煎 至一盏去渣临卧热服去枕仰卧每口作十次咽之留一口送下丸药服毕卧如常更以后药涂之
龙泉粉(炒) 瓦粉 广术 京三棱(酒洗炒) 昆布(各五钱) 上同为细末煎热水调涂之用此药去疾尤速
治瘰 马刀挟瘿从耳下或耳后下颈至肩上或入缺盆中乃手足少阳之经分其瘰 在颏下或 至颊车乃足阳明之经分受心脾之邪而作也今将二证合而治之 黄 (一钱) 护皮毛实腠理虚及活血脉生血亦疮家圣药也又能补表实元气之弱也 人参(三分) 补肺气之药也如气短不调及喘者加之 炙甘草(五分) 能调中和诸药泻火益胃气亦能去疮邪 真漏芦 升麻(各一钱) 葛根(五分) 此三味俱足阳明本经药也 连翘(一钱) 此一味十二经疮中之药不可无者能散诸血结气聚此疮家之神药也 牡丹皮(三分) 去肠胃中留滞宿血 当归身 生地黄 熟地黄(各三分) 此三味诸经中和血生血凉血药也 白芍药(三分) 如夏月倍之其味酸其气寒能补中益肺之虚弱治腹中痛必用之冬寒则不可用 肉桂(二分) 大辛热能散结积阴证疮疡须当少用之此寒因热用之意又为寒阴覆盖其疮用大辛热以消浮 冻之气如有烦躁者去之 柴胡(八分) 功同连翘如疮不在少阳经则去之 黍粘子(三分) 无肿不用 羌活(一钱) 独活 防风(各五分) 此三味必关手足太阳证脊痛项强不可迥视腰似折项似拔者是也其防风一味辛温若疮在膈 以上虽无手足太阳经证亦当用之为能散结去上部风邪病患身拘急者风也 昆布(二分) 其味大咸若疮坚硬结硬者宜用咸能软坚京三棱(煨二分) 广术(煨三分) 此二味若疮坚硬甚者用之如不坚硬勿用 益智仁(二分) 如唾多者胃不和也或病患吐沫吐食胃上寒者加之无则去之 大麦 面(一钱) 治腹中缩急兼能消食补胃 神曲末(炒黄色二分) 为食不消化故也 黄连(去须三分) 以治烦闷 黄柏(炒三分) 如有热或腿脚无力加如有躁烦欲去衣者肾中伏火也更宜加之无此证勿用 厚朴(三钱二分姜制) 如腹胀者加之无则勿用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捻作饼子日干捣如米粒大每服三钱白汤下 如气不顺加橘皮甚者加木香少许量病患虚实临时斟酌与之无令药多妨其饮食此治之大法 也 如止在阳明分为瘰 者去柴胡黍粘子二味余皆用之 如在少阳分为马刀挟瘿者去独活漏芦升麻葛根更加瞿麦穗三分 如本人素气弱其病势来时气盛而不短促者不可考其平素宜作气盛而从病变之权也宜加黄 芩黄连黄柏知母防己之类神邪气在上中下三处 假令在上焦加黄芩(一半酒洗一半生用)在中焦加黄连(一半酒洗一半生用)在下焦则加酒 制黄 柏知母防己之类选而用之如本人大便不通而滋其邪盛者加酒制大黄以利如血燥而大便燥干者 加桃仁酒制大黄二味 如风结燥不行者加麻仁大黄 如风涩而大便不行加煨皂角仁大黄秦艽以利之 如脉涩觉身痒气涩而大便不通者加郁李仁大黄以除气燥也 如阴寒之病为寒结闭而大便不通以局方中半硫丸或加煎附子干姜冰冷与之大抵用药之法 不惟 疮疡一说诸疾病量人素气弱者当去苦寒之药多加人参黄 甘草之类泻火而先补其元气余皆仿 此
治男子妇人马刀疮 中桂(三分) 当归梢(二钱五分) 黍粘子(二钱) 炙甘草 酒黄柏 生地黄(各三钱) 柴胡 黄芩(炒) 酒知母 连翘(各五钱) 瞿麦穗(六钱)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后服之
治耳痛生疮 昆布 苏木 生甘草 蒲黄 草龙胆(各一分) 黍粘子 连翘 生地黄 当归梢 黄芩 炙甘草 黄连(各二分) 柴胡 黄 (各三分) 桔梗(三钱) 桃仁(三个) 红花(少许)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后服忌寒药利大便
治皮肤痒腋下疮背上疮耳聋耳鸣 桂枝(二分) 连翘 生地黄 桔梗 升麻 甘草(各五分) 当归梢(七分) 麻黄 草豆 蔻仁 羌活 防风 柴胡 苍术(各一钱) 酒黄芩(一钱) 红花(少许)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热服
治马刀疮 黍粘子(炒) 黄连(各五分) 当归梢 甘草(各一钱) 栝蒌根 黄 (各一钱五分) 生 黄芩 柴胡(各二钱) 连翘(三钱) 红花(少许)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后服忌酒湿面
治足太阳经中左右尺脉俱紧按之无力尻臀生痈坚硬肿痛大作 肉桂(三分) 连翘 炙甘草 苍术 橘皮(各五分) 当归梢 防风 本(各一钱) 黄 (一钱五分) 黄柏(酒制) 羌活(各二钱)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酒一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以夹衣盖痈上使药力行罢去盖之 衣
治妇人两乳间出黑头疮疮顶陷下作黑眼子其脉弦洪按之细小 黄柏(二分) 肉桂(三分) 黍粘子(五分) 黄 炙甘草 当归梢(各一钱) 连翘 升 麻葛根(各一钱五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一大盏酒半盏同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后服
贾德茂小男于左大腿近膝股内出附骨痈不辩肉色漫肿皮泽木硬疮势甚大其左脚乃肝之脾 土也更在足厥阴肝经之分少侵足太阴脾经之分其脉左三部细而弦按之洪缓微有力此药主之 生地黄(一分) 黄柏(二分) 肉桂(三分) 羌活(五分) 当归梢(七分半) 土瓜根(酒 制) 柴胡梢(各一钱) 连翘(一钱三分) 黄 (二钱) 上 咀都作一服酒一盏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热服
治小儿项侧有疮坚而不溃名曰马刀疮 柴胡 连翘 当归梢 生甘草 黄芩 黍粘子 京三棱 桔梗(各二分) 黄连(五分) 红花(少许)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后服忌苦药泄大便
尹老家素贫寒形志皆苦于手阳明大肠经分出痈幼小有 疝其臂外皆肿痛在阳明左右寸脉 皆短 中得之俱弦按之洪缓有力此痈得自八风之变以脉断之邪气在表其证大小便如故饮食如常腹中 和口知味知不在里也不恶风寒止热躁脉不浮知不在表也表里既和邪气在经脉之中内经云凝于 经络为疮痈其痈出身半以上故风从上受之故知是八风之变为疮者也故治其寒邪调其经脉中血 气使无凝滞而已 炙甘草(一分) 升麻 桔梗(各五分) 白芷(七分) 当归梢 生地黄(各一钱) 生黄芩( 一钱五分) 酒黄芩 连翘 黄 (各二钱) 中桂(少许) 红花(少许) 上 咀分作二服酒水各一大盏半同煎至一盏去渣稍热临卧服一服而愈
治火烧或热油烙及脱肌肉者 生寒水石 大黄(火煨) 黄柏(油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油调涂之或干用此药涂之其痛立止日近完复永无破伤风之患
治诸般疥癣必效 雄黄(通明手呵破者) 黑狗脊 蛇床子(炒) 熟硫黄(各五钱) 寒水石(六钱) 斑蝥( 十三个去翅足毛研碎) 上另研雄黄硫黄寒水石如粉次入斑蝥和蛇床子黑狗脊为细末同研匀先洗疥癣令汤透去痂 油调手中擦热以鼻中臭三两次擦上可一上即愈 如痛甚及肿满高起者加寒水石一倍 如不苦痒只加黑狗脊 如微痒只加蛇床子 如疮中有虫加雄黄 如喜火灸汤浴者加硫黄
治诸恶疮血出多而心烦不安不得睡眠亡血故也以此药主之 生地黄 熟地黄 川芎 人参(各三分) 当归身 黄 (各五分) 上 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无时服
治汤泡破火烧破疮毒疼痛 生白矾 上为细末芝麻油调扫疮破处不拘时候
治附骨痈坚硬漫肿不辨肉色行步作痛按之大痛 黄 当归梢(各二钱) 柴胡(一钱五分) 黍粘子(炒) 连翘 肉桂(各一钱) 升麻( 七分) 炙甘草 黄柏(各五分) 上 咀好糯酒一大盏半水一大盏半同煎至一大盏去渣空心温服少时便以早饭压之不致大 热上攻中上二焦也
治心神烦乱怔忡兀兀欲吐胸中气乱而热有似懊 之状皆膈上血中伏火蒸蒸然不安宜用权 衡法 以镇阴火之浮越以养上焦之元气经云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以苦泻之以黄连之苦寒去心烦除湿热 为君以甘草生地黄之甘寒泻火补气滋生阴血为臣以当归补血不足以朱砂纳浮留之火而安神明 也 黄连(一钱五分酒洗) 朱砂(一钱水飞) 酒生地黄 酒当归身 炙甘草(各五分) 上件除朱砂水飞外捣四味为细末同和匀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津唾咽下食后
治心烦懊 心乱怔忡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 朱砂(四钱) 黄连(五钱) 生甘草(二钱五分)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食后津唾咽下
治皮肤间有麻木乃肝气不行故也 白芍药 橘皮(不去白各一两五钱) 炙甘草 黄 (各一两) 泽泻(五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盏至一盏去渣温服
治妇人肌热躁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脉实 血实又云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为辨也若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 黄 (一两) 当归身(二钱酒制)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
治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热筋骨热表热如火燎以手扪之烙人手夫四肢者属脾土也热伏地中 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又有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此药主之 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 白芍药 人参(各五钱) 炙甘草 柴胡(各三钱) 防风(二 钱五分) 生甘草(二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忌寒冷之物
治五心烦热是火郁于地中四肢者脾土也心火下陷于脾土之中郁而不得伸故经云火郁则发 之 升麻 葛根 柴胡 白芍药(各一两) 防风 甘草(各五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大盏入连须葱白三寸煎至一盏去渣稍热不拘时候服
化痰涎和胃气除湿治胸中不利 黄芩(一两) 半夏(姜汤制) 白术(各五钱) 陈皮 青皮(去白) 黄 (各三钱) 泽泻 (二钱) 干姜(一钱五分)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食远温水下
除胸中热利膈上痰 生黄芩 炒黄芩(各一两) 半夏 黄连 泽泻(各五钱) 南星 枳壳 陈皮(各三钱) 白术(二钱) 白矾(五分)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远温水下忌酒湿面
治目中流火视物昏花耳聋耳鸣困倦乏力寝汗恶风行步不正两足欹侧卧而多惊脚膝无力腰 以下消瘦 柴胡 羌活 生地黄 苦参(炒) 防己(炒各五分) 附子 肉桂(各一钱) 当归身(二 钱) 上为细末熟水为丸如鸡头仁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水下
防风(二分) 羌活(三分) 红豆(二个) 上为细末鼻内 之
治胸中痛头痛食减少咽嗌不利右寸脉弦急 麻黄 羌活(各五分) 吴茱萸 黄 升麻(各三分) 黄芩 当归 黄柏 本(各二 分) 川芎 蔓荆子 柴胡 苍术 黄连 半夏(各一分) 细辛(少许) 红花(少许)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后
治表虚恶风寒 黄 (五钱) 甘草(三钱) 香白芷(二钱五分) 本 升麻(各二钱) 草豆蔻 橘皮( 各一钱五分) 麻黄 当归身(各一钱) 莲花青皮(七分) 柴胡(六分) 黄柏(少许)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不拘时服
治两腿麻木沉重无力多汗喜笑口中涎下体重如山语声不出右寸脉洪大 升麻(六钱) 苍术(四钱) 酒黄柏 柴胡 黄 (各三钱) 酒知母 本 生甘草 当 归(各二钱) 五味子 陈皮(各一钱五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服之待少时以早饭压之
补气血俱不足 黄 (七分) 甘草 生地黄(各五分) 柴胡 草豆蔻仁 升麻(各四分) 当归身(三分) 熟地黄 人参(各二分) 益智仁(少许) 红花(少许)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服
治阳跷痫疾足太阳经寒恐则气下行宜升阳气 炙甘草(五钱) 麻黄(不去节) 防风(各八钱) 羌活(一两五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
或问湿之与汗为阴乎为阳乎曰西南坤土也在人则为脾胃也人之汗犹天地之雨也阴滋其湿 则为 雾露为雨也阴湿下行地之气也汗多则亡阳阳去则阴胜也甚为寒中混胜则音声如从瓮中出湿若 中水也相法家有说土音如居深瓮里言其壅也远也不出也以明其湿审矣又知此二者亦为阴寒也 内经云气虚则外寒虽见热中蒸蒸为汗终传大寒知始为热中表虚亡阳不任外寒终传寒中多成痹 寒矣色以候天脉以候地形者乃候地之阴阳也故以脉气候之皆有形无形之可见者也
治湿胜自汗补卫气虚弱表虚不任风寒 黄 麻黄根(各一钱) 羌活(七分) 生甘草 当归梢 生黄芩 半夏(姜制各五分) 麦门冬 生地黄(各三分) 猪苓(二分) 苏木 红花(各一分) 五味子(七个)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 中风证必自汗不得重发其汗故禁麻黄而用根节也
治六月七月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而热旺湿热相合必刑庚大肠寒冷以救之燥金受湿热之 邪绝 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行步不正两足欹侧此药主之 黄 (一钱五分) 橘皮 白术 泽泻(各五分) 人参 白茯苓 升麻(各三分) 炙甘草 麦 门冬 当归身 生地黄 神曲末 猪苓(各二分) 柴胡 酒黄柏 黄连 苍术(各一分) 五 味子(九个)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热服
治盗汗之圣药也 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黄柏 黄芩 黄连(各等分) 黄 (加倍)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
治头重如山此湿气在头也 麻黄根(炒五钱) 苦丁香(五分) 羌活(炒) 连翘(炒各三分) 红豆(十个) 上为细末鼻内 之
灵寿县董监军癸卯冬大雪时因事到真定忽觉有风气暴至诊候得六脉俱弦甚按之洪实有力 其证 手挛急大便秘涩面赤热此风寒始至加于身也四肢者脾也以风寒之邪伤之则搐急而挛痹乃风淫 未疾而寒在外也内经曰寒则筋挛正谓此也本人素饮酒内有实热乘于肠胃之间故大便秘涩而面 赤热内则手足阳明受邪外则足太阴脾经受风寒之邪用桂枝甘草以却其寒邪而缓其急搐又以黄 柏之苦寒滑以泻实而润燥急救肾水用升麻葛根以升阳气行手足阳明之经不令遏绝更以桂枝辛 热入手阳明之经为引用润燥复以芍药甘草专补脾气使不受风寒之邪而退木邪专益肺金也加人 参以补元气为之辅佐加当归身去里急而和血润燥此药主之 芍药(五分) 升麻 葛根 人参 当归身 炙甘草(各一钱) 酒黄柏 桂枝(各二钱)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热服不拘时令暖房中近火摩搓其手
治疠风满面连头极痒不任眉毛脱落先砭其处令恶气消尽后服此药 连翘 升麻(各六分) 桔梗(五分) 生黄芩 生地黄(各四分) 黄 苏木 黄连 地 龙 全蝎 当归(各三分) 白豆蔻 人参(各二分) 甘草(一分半) 梧桐泪(一分) 麝香(少许) 桃仁(三个) 虻虫(去翅足炒三个) 水蛭(三个炒令烟尽) 上锉如麻豆大除连翘梧桐泪白豆蔻另为细末麝香虻虫水蛭三味同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二盏 酒一 盏入连翘煎至一盏去渣再入白豆蔻二味并麝香等再煎至七分稍热早饭后午前服之忌酒湿面生 冷硬物
治两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乃热伤元气也 黄 (八钱) 生甘草 人参(各五钱) 白芍药(三钱) 柴胡(二钱五分) 炙甘草 升麻 (各二钱) 五味子(一百四十个) 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远服
治两腿麻木沉重 黄 (八钱) 甘草(六钱) 青皮(四钱) 升麻 柴胡 当归梢 泽泻(各二钱) 橘皮( 一钱) 红花 五味子(一百二十个) 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热服
治面黄汗多目赤四肢沉重减食腹中时时痛咳嗽两手寸脉短右手脉弦细兼涩关脉虚 升麻 柴胡 当归(各二分) 神曲(三分炒) 泽泻(四分) 大麦 曲 苍术(各五分) 黄(二钱五分) 炙甘草(八分) 红花(少许) 五味子(二十个)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服
治秋冬每夜五更嗽连声不绝乃至天晓日高方缓日苦两胁下痛心下痞闷卧而多惊筋挛肢节 疼痛痰唾涎沫日晚神昏呵欠不进饮食 麻黄(八钱) 苍术(五钱) 黄 (一钱五分) 草豆蔻(六分) 柴胡 羌活(各五分) 生 甘草 当归梢 防风(各四分) 炙甘草 黄芩(各三分) 五味子(九个)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稍热临卧服
清利头目宽快胸膈 人参 蔓荆子(各五分) 防风(一钱) 葛根(一钱五分) 黄 (三钱) 甘草(四钱)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临卧热服 以夹衣盖覆不语须臾汗出为效
治寒湿所客身体沉重胃脘痛面色痿黄 苍术(二钱) 麻黄 炒神曲 橘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一钱) 桂梗 半夏 草豆蔻仁 猪苓(各五分) 黄 (三分) 炙甘草(二分) 杏仁(十个) 上都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热服
治盗汗 炒黄柏 炒知母(各一钱五分) 炙甘草(五分) 上为粗末生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温服
治打扑闪损腰痛不可忍 乳香 没药(各钱) 白莴苣子(一两炒黄) 乌梅(一个) 白粟米(一抄炒黄)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温酒空心下
治表中虚热或遇夜则甚 黄 (一钱) 柴胡(七分) 生甘草 黄连(酒制) 黄芩 芍药 地骨皮 生地黄(去血 热) 苍术(各五分) 当归身 升麻(各三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温服 如身体力困者加麦门冬五味子(各五分)人参甘草(各一钱)
治遍身壮热骨节疼痛 升麻 羌活 苍术(各一钱) 防风(八分) 柴胡 甘草(各七分) 当归 本(各五分) 橘皮(三分) 冬加麻黄(不去节) 春加麻黄(去节)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后以葱醋汤发之得微汗为效
治表有风证因连日酣饮其证复来右口角并眼颇有侧视及左手左脚腿麻木疼痛 天麻 芍药 神曲(炒) 羌活(肢节不痛去之) 茯苓(各三分) 人参 黄连(各四分) 当 归(五分) 黄 甘草 升麻 葛根 黄柏 苍术(各六分) 泽泻(七分) 柴胡(九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温服或加猪苓(六分)
治膝中无力伸而不得屈屈而不能伸腰背腿膝沉重行步艰难 防己(酒洗一两) 羌活 柴胡 滑石(炒) 炙甘草 栝蒌根(酒洗各五钱) 泽泻 防风 (各三钱) 苦参(酒洗) 川乌(各一钱) 肉桂(五分)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煎愈风汤下空心服
治午后发热背恶风四肢沉重小便或多或少黄色此药又治汗后发热 白术(一两) 生地黄(炒) 地骨皮 泽泻 知母(各七钱) 赤茯苓 人参 炙甘草 柴胡(各五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温服 如小便快利减茯苓泽泻(一半) 如有刺痛一料药中加当归身(酒洗七钱)
治久疟热多寒少不止 白术 白茯苓 人参 甘草 柴胡 薄荷叶 黄芩(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渣不拘时候服
治发热昼少而夜多太阳经中尤甚昼病则在气夜病则在血是足太阳膀胱血中浮热微有气也 既病 人大小便如常知邪气不在脏腑是无里证也外无恶寒知邪气不在表也有时而发有时而止知邪气 不在表不在里知在经络也夜发多而昼发少是邪气下陷之深也此杂证当从热入血室而论之 生地黄(酒洗炒) 熟地黄 蒲黄 丹参(酒炒) 当归(酒炒去土) 汉防己(酒洗炒) 柴 胡(去芦) 甘草梢(炙) 羌活(各一两) 桃仁(去皮三钱汤浸)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温服
治面有 或生疮或生痤痱及粉刺之类并去皮肤燥痒去垢腻润泽肌肤 皂角(三斤去皮弦子另捣) 好升麻(八两) 楮实子(五两) 白芨(一两细锉) 甘松(七 钱) HT砂(连皮) 白丁香(腊月收) 三柰子(各五分) 绿豆(八合拣净另捣) 糯米(一升二合) 上为细末用之如常
白丁香 白芨 白牵牛 白蔹(各一两) 白芷(七钱) 当归梢 白蒺藜 升麻(各五钱) 白茯苓 楮实子(各三钱) 麻黄(去节二钱) 白附子 连翘(各一钱五分) 川椒(一钱) 上为细末用之如常
麻黄 升麻(去黑皮) 防风(各二钱) 羌活(去皮) 当归身 白芨 白檀(各一钱) 上用小油半斤以银器中熬绵包定前药于油中熬之得所澄净去渣入黄蜡一两再熬之为度
外物惊宜镇心以黄连安神丸若气动所惊宜寒水石安神丸大忌防风丸治风辛温之药必杀人 何也 辛散浮温热者火也能令母实助风之气盛皆杀人也因惊而泄青色先镇肝以朱砂之类勿用寒凉之 气大禁凉惊丸风木旺必克脾胃当先实其土后泻其子阎孝忠编集钱氏方以益黄补土误矣其药 有 丁香辛热助火火旺土愈虚矣青橘皮泻肺金丁香辛热大泻肺与大肠脾实当泻子今脾胃虚反更泻 子而助火重虚其土杀人无疑矣其风木旺证右关派洪大掌中热腹皮热岂可以助火泻金如寒水来 乘脾土其病呕吐腹痛泻痢青白益黄散圣药也今立一方先泻火补金大补其土是为神治之法
黄 (二钱) 人参(一钱) 炙甘草(五分) 上 咀作一服水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渣食远服加白芍药尤妙 此三味皆甘温能补元气甘能泻火内经云热淫于内以甘泻之以酸收之白芍药酸寒寒能泻火 酸味能泻肝而大补肺金所补得金土之位金旺火虚风木何由而来克土然后泻风之邪 夫益黄散理中丸养神丸之类皆治脾胃寒湿大盛神品之药也若得脾胃中伏热火劳役不足之 证及 服热药巴豆之类胃虚而成慢惊之证用之必伤人命夫慢惊风者皆由久泻脾胃虚而生也钱氏以羌 活膏疗慢惊风误矣脾虚者由火邪乘其土位故曰从后来者为虚邪火旺能实其木木旺故来克土当 于心经中以甘温补土之源更于脾土中泻火以甘寒更于脾土中补金以酸凉致脾土中金旺火衰风 木自虚矣损食多进药愈前药是也
治胃中风热 黄 (二钱) 陈皮(去白) 人参(各一钱) 芍药(七分) 生甘草 熟甘草(各五分) 黄 连(少许)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食前服
二月间有一小儿未满一百日病腹胀二日大便一度瘦弱身黄色宜升阳气滋血益血补血利大 便 蝎梢(二分) 神曲末 升麻(各三分) 当归 厚朴(各一钱) 桃仁(十个) 上都作一服水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渣食远热服
治小儿失乳以食饲之未有食肠不能克化或生腹胀四肢瘦弱或痢色无常 厚朴 青皮(各二分) 橘红 半夏 苍术 人参(各三分) 枳实 麦 面 神曲末(各 五分) 上为极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送下食前忌饱食
时初冬一小儿二岁大寒证明堂青脉额上青黑脑后青络高起舌上白滑喉鸣而喘大便微青耳 尖冷目中常常泪下仍多眵胸中不利卧而多惊无搐则寒 黄柏 橘皮 葛根 连翘 蝎梢 炙甘草(各一分) 升麻 黄 柴胡(各二分) 当归 身麻黄(各三分) 吴茱萸 生地黄 地龙(各五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一大盏半煎至六分去渣乳食后热服服药之后添喜笑精神出气和顺乳食 旺
治黄疳土色为热为湿当小便不利今反利知黄色为燥胃经中大热发黄脱落知膀胱与肾俱受 土邪 乃大湿热之证鼻下断作疮者土逆行荣气伏火也能乳者胃中有热也寒则食不入喜食土者胃不 足也面黑色者为寒为痹大便青寒褐色血黑色热蓄血中间黄色肠中有热治法当滋荣润燥除寒热致 津液 防风 黄连(各一分) 黄柏 炙甘草 麻黄(不去根节) 羌活(各二分) 山栀子仁 柴 胡茯苓(各三分)当归(四分) 大芜荑 白术(各五分)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一大盏半煎至六分去渣食前稍热服
治小儿面色痿黄腹 胀食不能下 白术 柴胡(各半分) 升麻(一分) 桂枝 麻黄 吴茱萸 厚朴 羌活 草豆蔻 神曲 末 苍术 泽泻 白茯苓 猪苓 黄柏 橘红(各二分) 青皮 黄连(各五分) 杏仁(二个) 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温服
枳实 黄连(去须) 厚朴(各五分) 干姜 姜黄 猪苓(各一钱) 橘皮 甘草 白术( 各一钱五分) 砂仁 泽泻 茯苓(各二钱) 半夏(四钱) 黄芩(一两二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温水下
黄连(五钱) 黄芩(二钱) 厚朴(七分) 姜黄(五分) 干生姜 人参(各四分) 甘草( 三分) 枳实(二分) 橘皮(一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随乳下
夫 疹始出之证必先见面烧腮赤目胞亦赤呵欠烦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足稍冷多睡惊并疮 疹之 证或生脓胞或生小红 或生瘾疹此三等不同何故俱显上证而后乃出盖以上诸证皆太阳寒水起 于右肾之下煎熬左肾足太阳膀胱寒水夹脊逆流上头下额逆手太阳丙火不得传导逆于面上故显 是证盖旺癸寒水克丙丁热火故也诸 证皆从寒水逆流而作也医者当知此理乃敢用药夫胞者一 名赤宫一名丹田一名命门主男子藏精施化妇人系胞有孕俱为生化之源非五行也非水亦非火此 天地之异名也象坤土之生万物也夫人之始生 也血海始净一日二日精胜其血则为男子三日四日五日血脉已旺精不胜血则为女子二物相搏长 生先身谓之神又谓之精道释二门言之本来面目是也其子在腹中十月之间随母呼吸者阳气 也而生动作滋益精气神饥则食母血渴则饮母血儿随日长皮肉筋骨血脉形气俱足十月降生口中 尚有恶血啼声一发随吸而下此恶血复归命门胞中僻于一隅伏而不发直至因内伤乳食湿热之气 下流合于肾中二火交攻致荣气不从逆于肉理恶血乃发诸 疹皆出于膀胱旺水其疡后聚肉理归于阳明故三番 始显之证皆足太阳旺膀胱克丙小肠 其始出皆见于面终归于阳明肉理热化为脓者也二火炽甚反胜寒水遍身俱出此皆出从足太阳传 变中来也当外发寒邪使令消散内泻二火不令交攻其中令湿气上归复其本位可一二服立已仍令 小儿以后再无二番 出之患此内经之法览者详之
治 证悉具消化便令不出如已出希者再不生 防风 羌活 麻黄根 升麻 生地黄 连翘(初出者减出大者加) 酒黄柏(各五分) 当 归身 黄连(各三分) 川芎 本 柴胡 葛根 酒黄芩 生黄芩 苍术(各二分) 细辛 生甘 草白术 陈皮 苏木 红花(各一分) 吴茱萸(半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 夫 疹出者皆因内伤必出 荣气逆故也大禁牵牛巴豆食药宜以半夏枳术大黄益智仁之类 去其 泄泻止其吐若耳尖冷呵欠睡中惊嚏喷眼涩知必出 也诸大脓泡小水泡 疹瘾三色皆荣气逆而 寒复其表宜以四味升麻汤中加当归身连翘此定法也 如肺成脓 先嗽喘或气高而喘促加人参少加黄芩以泻伏火而补元气 如心出小红 必先见嗌干惊悸身热肌肉肿脉弦洪少加黄连 如命门出瘾疹必先骨疼身热其疼痛不敢动摇少加生地黄又加黄柏诸 疹皆为阴证疮须皆 因内伤饮食脾胃不足荣气逆行虽火热内炽阴覆其外治法如前 辨小儿 证 呵欠 嚏喷 睡中发惊 或耳光冷 眼涩 或辨复食 口热 或口醋气 奶瓣不消 或腹中痛 如 证少具其 未发乃与升麻汤三五钱带热服之待身表温和 疹已显服药乃止 如其身凉其 未出辨得是 证无问服数直候身表温和及 疮已显然后乃止只时时与桔梗 汤宽胸膈利咽喉
如 已出只时时与之快咽喉宽利胸膈 桔梗(二钱) 甘草(一钱炙)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渣大温时时服之不可计服数 如见伤食证又见 证先与不犯大黄巴豆药克化过再与升麻汤 如食重伤前药不能过再与犯大黄巴豆药过 如大便行当即便与升麻汤服之恐 子内陷以后临时作罪过 如 子已出稠密身表热急与下项
如 子已出稠密身表热急与此药服之防后青干黑陷 黍粘子(炒香) 当归身(酒洗) 炙甘草(各一钱) 柴胡 连翘 黄 黄芩(各一钱五 分) 地骨皮(二钱) 上同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渣温服空腹服药毕且休与乳食
治小儿寒郁而喘喉鸣腹满鼻流清涕脉沉急而数 麻黄 草豆蔻仁 益智仁(各一钱五分) 吴茱萸 厚朴(各二分) 当归梢 甘草 柴胡 生黄芩(各一分) 升麻 神曲 苏木(各半分) 全蝎(二个) 红花(少许)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渣食远服忌风寒微有汗则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