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秘传
作者:上师
六、十二经孔穴图及歌括
(一)手太阴肺经穴图及歌括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图及歌括 (三)足阳明胃经穴图及歌括 (四)足太阴脾经穴图及歌括
(五)手少阴心经穴图及歌括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图及歌括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图及歌括 (八)足少阴肾经穴图及歌括
(九)手厥阴心包络经穴图及歌括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图及歌括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图及歌括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图及歌括
七、奇经八脉孔穴图说及歌括
(一)奇经八脉总说 (二)奇经八脉总歌 (三)任脉穴图(图缺)(二十四穴) (四)任脉穴歌
(五)督脉穴图(图缺)(二十七穴) (六)督脉穴歌 (七)冲脉穴图(图缺)(十一穴) (八)冲脉穴歌
(九)阳跷脉穴图(图缺)(十一穴) (十)阳跷脉穴歌 (十一)阴跷脉穴图(图缺)(三穴) (十二)阴跷脉穴歌
(十三)阳维脉穴图(图缺)(十七穴) (十四)阳维脉穴歌 (十五)阴维脉穴图(图缺)(七穴) (十六)阴维脉穴歌
(十七)带脉穴图(图缺)(六穴) (十八)带脉穴歌    
九、十二经四肢各穴分经主治病症(此即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各穴之主治也)
(一)手太阴肺经(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八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左右手及臂凡二十八穴) (三)手少阴心经(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八穴) (四)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及臂凡一十六穴)
(五)手厥阴心主脉(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六穴〕 (六)手少阳三焦经(左右手及臂凡二十四穴) (七)足厥阴肝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二穴) (八)足少阳胆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八穴)
(九)足太阴脾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二穴) (十)足阳明胃经(左右及股凡三十穴) (十一)足少阴肾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穴) (十二)足太阳膀胱经(左右足凡三十六穴)
十、头面偃伏正侧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一)偃伏头部中行(凡一十穴) (二)偃伏头部第二行(左右凡一十四穴) (三)偃伏头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二穴) (四)侧头部(左右凡二十六穴)
(七)正面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穴) (八)正面部第四行(左右凡八穴) (九)侧面部(左右凡一十六穴)  
十一、肩膊背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一)肩膊部(左右凡二十六穴) (二)背部中行(凡一十三穴) (三)背部第二行(左右凡四十四穴) (四)背部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八穴)
(一)侧颈项部(左右凡一十八穴) (二)膺部中行(凡七穴) (三)膺部第二行(左右凡一十二穴) (四)膺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二穴)
(五)膺部第四行(左右凡一十二穴) (六)侧腋部(左右凡八穴)    
十三、腹部及侧胁各经穴主治病症
(一)腹部中行(凡一十五穴) (二)腹部第二行(左右凡二十二穴) (三)腹部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四穴) (四)腹部第四行(左右凡一十四穴)
(五)侧胁部(左右凡一十二穴)      
十五、针验摘录
(一)头风 (二)阳痿 (三)中风 (四)臂痛
(五)手麻 (六)盲肠炎 (七)中风 (八)肠癖
(九)脚面毒瘀 (十)肩背痛 (十一)胸痛 (十二)子宫岩
(十三)肾不纳气 (十四)臂痛 (十五)心痒 (十六)腰痛
(十七)膈食 (十八)胃病 (十九)蛇蛊 (二十)干血
(二十一)死脉 (二十二)小肠二气 (二十齿三)齿痛 (二十四)腰二痛
(一)手太阴肺经穴图及歌括
手太阴肺经穴图(图缺)(十一穴)

肺经诸穴歌

手太阴,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侠白下尺泽,孔最见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古离爪甲如韭,今如米许。)

肺经穴分寸歌

太阴肺兮出中府,云门之下一寸许,云门璇玑旁六寸,巨骨之下二骨数,天府腋下三寸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横纹,孔最腕上七寸取,列缺腕侧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主,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举,少商大指端内侧,相去爪甲韭叶许。(云门,巨骨下,侠气户旁二寸陷中,去中行任脉六寸。气户,巨骨下,俞府两旁各二寸陷中,去中行任脉四寸,去膺窗四寸八分。俞府,巨骨下,璇玑旁二寸陷中。璇玑,天突下一寸。天突,结喉下四寸宛宛中。右挨穴之法,自天突起至璇玑,自璇玑至云门,其法甚简,后仿此。)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图及歌括
手阳明大肠经穴图一(图缺)(二十穴)

手阳明大肠经穴图二(图缺)

大肠经诸穴歌

手阳明,廿穴名。循商阳二间三间而行,历合谷阳溪之俞,过偏历温溜之滨,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五里之程,臂 肩 ,上于巨骨,天鼎纡乎扶突,禾 唇连,迎香鼻迫。

大肠经穴分寸歌

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来寻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岐骨间,阳溪上侧腕中是,偏历腕后三寸安,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五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屈骨纹头尽,肘 大骨外廉近,大筋中央寻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臂 肘上七寸量,肩 肩端举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喉旁四寸真,扶突天突旁五寸,禾 水沟旁五分,迎香禾 上一寸,大肠经穴是分明。(左右共四十穴。)
(三)足阳明胃经穴图及歌括
足阳明胃经穴图一(图缺)(四十五穴)

足阳明胃经穴图二(图缺)

足阳明胃经穴图三(图缺)

足阳明胃经穴图四(图缺)

胃经诸穴歌

足阳明,四十五。是承泣四白而数,巨 有地仓之积,大迎乘颊车之伙,下关头维及人迎,水突气舍与缺盆,气户兮库房屋翳,膺窗兮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天枢外陵,大巨从水道归来,气冲入髀关之境,伏兔至阴市梁邱,犊鼻自三里而行,上巨虚兮条口,下巨虚兮丰隆,解溪冲阳入陷谷,下内庭厉兑而终。

胃经穴分寸歌

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目下方一寸,巨 鼻孔旁八分,地仓夹吻四分迎,大迎颔下寸三分,颊车耳下八分穴,下关耳前动脉行,头维神庭旁四五。(神庭,督脉穴,在中行发际上五分。头维,去神庭四寸五分。)人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下穴相乘,(气舍在水突下。)缺盆舍下横骨内,各去中行寸半明,气户璇玑旁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库房屋翳膺窗近,乳中正在乳头心,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不相侵,(自气户至乳根六穴,上下相去一寸六分,去中行任脉各四寸。)却去中行须四寸,以前穴道与君陈。不容巨阙旁三寸,(巨阙,任脉穴,在脐上六寸五分。)却近幽门寸五新,(幽门,肾经穴,巨阙旁一寸五分,在胃经、任脉二脉之中。)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上下一寸无多少,共去中行三寸寻。天枢脐旁二寸间,枢下一寸外陵安,枢下二寸大巨穴,枢下四寸水道全,枢下六寸归来好,共去中行二寸边。气冲鼠鼷上一寸。(鼠鼷横骨尽处。)又去中行四寸专。髀关膝上有尺二,伏兔膝上六寸是,阴市膝下方三寸,梁邱膝上二寸记,膝膑陷中犊鼻存,膝下三寸三里至,膝下六寸上廉穴,膝下七寸条口位,膝下八寸下廉看,膝下九寸丰隆系,却是踝上八寸量,比那下廉外边缀。解溪去庭六寸半,(庭,内庭也。)

冲阳庭后五寸换,陷谷庭后二寸间,内庭次指外间现。(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厉兑大指次指端,去爪如韭胃井判。(左右各四十五穴,共九十穴。)
(四)足太阴脾经穴图及歌括
足太阴脾经穴图一(图缺)(二十一穴)

足太阴脾经穴图二(图缺)

脾经诸穴歌

足太阴,脾中州,二十一穴隐白游,赴太都兮瞻太白,访公孙兮至商邱,越三阴之交,而漏谷地机可接,步阴陵之泉,而血海箕门是求,入冲门兮府府舍轩豁,解腹结兮大横优游,腹哀食窦兮,接天溪而同派,胸乡周荣兮,缀大包而如钩。

、脾经穴分寸歌大指内侧起隐白,节后陷中求大都,太白内侧核骨下,节后一寸公孙呼,商邱内踝陷中遭,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谷是,踝上五寸地机朝,膝下内侧阴陵泉,血海膝膑上内廉,箕门穴在鱼腹取,动脉应手越筋间,冲门期下尺五分,(期门,肝经穴,巨阙旁四寸五分。巨阙,任脉穴,脐上六寸五分。)府舍期下九寸判,腹结期下六寸八,大横期下五寸半,腹哀期下方二寸,期门肝经穴道现,巨阙之旁四寸五,却连脾穴休胡乱。自此以上食窦穴,天溪胸乡周荣贯,相去寸六无多寡,又上寸六中府换,(肺经穴。)大包腋下有六寸,渊液腋下三寸绊。(左右共四十二穴。)
(五)手少阴心经穴图及歌括
手少阴心经穴图(图缺)(九穴)

心经诸穴歌

手少阴,九穴成。极泉青灵少海行,自灵道通里而达,过阴神门而迎,抵于少府,少冲可寻。

心经穴分寸歌

少阴心起极泉中,腋下筋间脉入胸。(臂内腋下,筋间动脉入胸。)青灵肘上三寸取,少海肘后五分容,(肘内廉节后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节向头得。)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 腕后方半寸,神门掌后兑骨隆,少府节后劳宫直,小指内侧取少冲。(凡九穴,左右共十八穴。)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图及歌括
手太阳小肠经穴图一(图缺)(十九穴)

手太阳小肠经穴图二(图缺)

小肠经诸穴歌

小肠穴,十九中。路从少泽,步前谷后溪之隆,道循腕骨,观阳谷养老之崇,得支正于小海,逐肩贞以相从,值 俞兮遇天宗,乘兼风兮曲垣中,肩外俞兮肩中俞,启天窗兮见天容,匪由颧 ,曷造听宫。

小肠经穴分寸歌

小指端外为少泽,前谷外侧节前觅,节后捏拳取后溪,腕骨腕前骨陷侧,兑骨下陷阳谷讨,腕上一寸名养老,支正腕后量五寸,小海肘端五分好,肩贞胛下两骨解,(曲胛下,两骨解间,肩 后陷中。) 俞大骨下陷保,(大骨下,胛上廉,举臂取之。)天宗秉风后骨中,秉风 外举有空,(天 外,肩上小 后,举臂有空。)曲垣肩中曲胛陷,外俞胛后一寸从,(即外肩俞,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肩中二寸大杼旁,天窗扶突后陷详。(颈大筋间,前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天容耳下曲颊后,颧 面 锐端量,听宫耳端大如菽。(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图及歌括
太阳膀胱经穴图一(图缺)(六十三穴)

足太阳膀胱经穴图二(图缺)

足太阳膀胱经穴图三(图缺)

膀胱经诸穴歌

足太阳,六十三。睛明攒竹,诣曲差五处之乡,承光通天,见络却玉枕之行,天柱高兮大杼抵,风门开兮肺俞当,厥阴心膈之俞,肝胆脾胃之脏,三焦肾兮大肠小肠,膀胱俞兮中膂白环,自从大杼至此,去脊中寸半之旁。又有上次中下四 ,在腰四空以相将。会阳居尻尾之侧,始了背中二行,仍上肩胛而下,附分二椎之旁,三椎魄户,四椎膏肓,神堂噫嘻兮鬲关,魂门兮阳纲,意舍兮胃仓,肓门志室,秩边胞肓,承扶浮与委阳,殷门委中而合阳,承筋承山到飞扬,附阳昆仑到仆参,申脉金门,探京骨之场,束骨通谷,抵至阴小指之旁。

膀胱经穴分寸歌

足太阳兮膀胱经,目内 角始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曲差发际上五分,五处发止一寸是,承光发上二寸半,通天络 玉枕穴,相去寸五调匀看,玉枕夹脑一寸三,入发二寸枕骨现。天柱项后发际中,大筋外廉陷中献。自此夹脊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俞五椎之下论,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大肠十六之下推,小肠十八膀十九,中膂内俞二十椎,白环廿一椎下当,以上诸穴可排之,更有上次中下 ,一二三四腰空好,会阳阴尾尻骨旁。背部二行诸穴了,又从脊上开三寸,第二椎下为附分,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五椎下神堂尊,第六噫嘻膈关七,第九魂门阳纲十,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胃仓穴已分,十三肓门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须论,十九胞肓廿秩边,背部三行诸穴匀。又从臀下阴文取,承扶居于陷中主,浮 扶下方六分,委阳扶下寸六数,殷门扶下六寸长, 中外廉两筋乡,委中膝骨约纹里,此下三寸寻合阳,承筋脚跟上七寸,穴在 肠之中央,承山 下分肉间,外踝七寸上飞扬,辅阳外踝上三寸,昆仑后跟陷中央,仆参亦在踝骨下,申脉踝下五分张,金门申脉下一寸,京骨外侧骨际量,束骨本节后陷中,通谷节前陷中强,至阴却在小指侧,太阳之穴始周详。(计六十三穴,左右共一百二十六穴。)
(八)足少阴肾经穴图及歌括
足少阴肾经穴图一(图缺)(二十七穴)

足少阴肾经穴图二(图缺)

肾经诸穴歌

足少阴兮廿七,涌泉流于然谷,太溪大钟兮水泉绿,照海复溜兮交信续,从筑宾兮上阴谷,撩横骨兮大赫麓,气穴四满兮中注,肓俞上通于商曲,守石关兮阴都宁,闭通谷兮幽门肃,步廊神封而灵墟存,神藏或中而 府足。

肾经穴分寸歌

足掌心中是涌泉,然骨踝下一寸前,(内踝前一寸。)太溪踝后跟骨上,大钟跟后肿中边,(足跟后肿中大骨上,两筋间也。)水泉溪下一寸觅,照海踝下四寸安,复溜踝上前二寸,交信踝上二寸联,一穴止隔筋前后,太阳之后少阴前。(前旁骨是复溜,后旁骨是交信,二穴止隔一条筋。)筑宾内踝上 分,阴谷膝下曲膝间,横骨大赫并气穴,四满中注亦相连,各开中行止寸半,上下相去一寸便。上膈肓俞亦一寸,肓俞脐旁半寸边,肓俞商曲石关来,阴都通谷幽门辟,各开中行五分侠,六穴上下一寸裁,步廊神封灵墟存,神藏或中俞府尊,各开中行计二寸,上下寸六六穴分,俞府璇玑旁二寸,取之得法自然真。
(九)手厥阴心包络经穴图及歌括
手厥阴心包络经穴图(图缺)(九穴)

心包络经诸穴歌

手厥阴心包之脉,计有九穴而终。自天池天泉为始,逐曲泽 门而通,间使行于内关,大陵近乎劳宫,既由掌握,抵于中冲。

心包络经穴分寸歌

心包起自天池间,乳后一寸腋下三,(腋下三寸,乳后一寸。)天泉曲腋下二寸,曲泽屈肘陷中央, 门去腕方五寸,(掌后去腕五寸。)

间使腕后三寸量,内关去腕止二寸,大陵掌后两筋间,劳宫屈中名指取,(屈中指无名指,两者之间取之。)

中指之末中冲良。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图及歌括
手少阳三焦经穴图一(图缺)(二十三穴)

手少阳三焦经穴图二(图缺)

三焦经诸穴歌

手少阳三焦之脉,二十三穴之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通连,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 会,肩 相联,天 处天牖之下,翳风让 脉居先,颅息定而角孙近耳,丝竹空而禾 接焉,耳门已毕,经穴已全。

三焦经穴分寸歌

无名之外端关冲,液门小次指陷中,中渚液下去一寸,阳池腕上之陷中,外关腕后方二寸,腕后三寸支沟容,腕后三寸内会宗,空中有穴用心攻,腕后四寸三阳络,四渎肘前五寸着,天井肘外大骨后,骨罅中间一寸摸,肘后二寸清冷渊,消泺对腋臂外落, 会肩前三寸量,肩 上陷中央,天 缺盆陷处上,天牖天容之外旁,(天牖,颈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

翳风耳后尖角陷,(耳后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 脉耳后青脉现,(耳本后鸡足青络脉。)颅囟亦在青络脉,角孙耳廊中间上,耳门耳前起肉中,(耳前起肉,当耳缺陷中。)禾 耳前动脉张,欲知丝竹空何在,眉后陷中仔细量。(计二十三穴,左右共四十六穴。)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图及歌括
足少阳胆经穴图一(图缺)(四十三穴)

足少阳胆经穴图二(图缺)

足少阳胆经穴图三(图缺)

足少阳胆经穴图四(图缺)

足少阳胆经穴图五(图缺)

胆经诸穴歌

足少阳兮四十三,瞳子 近听会间,客主人在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前,率谷天冲见浮白,窍阴完骨本神连,阳白临泣目窗近,正营承灵脑空焉,风池肩井兮渊液,辄筋日月京门联,带脉五枢而下,维道居 相沿,环跳风市抵中渎,阳关之下阳陵泉,阳交外邱光明穴,阳辅悬钟穴可瞻,丘墟临泣地五会,侠溪窍阴胆经全。

胆经穴分寸歌

足少阳兮四十三,头上廿穴分三折,起自瞳子至风池,积数陈之次序说。瞳子 近 五分,耳前陷中听会穴,客主人名上关同,耳前起骨开口空。颔厌悬颅之二穴,脑空上廉曲角下,(脑空,即颞 。颔厌、悬颅二穴在曲颊之下,脑空之上。)悬厘之穴异于兹,脑空下廉曲角上,曲鬓耳上发际隅。(耳上发际曲隅陷中。)率谷耳上寸半安。天冲耳后入发二,(耳后入发际二寸。)

浮白入发一寸间,窍阴即是枕骨穴,完骨之上有空连。(在完骨上,枕骨下,动摇有空。)完骨耳后入发际,量得四分须用记。本神神庭旁二寸,入发一寸耳上系。阳白眉上方一寸,发上五分临泣是,(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发上一寸当阳穴,发上寸半目窗至,正营发上二寸半,承灵发上四寸谛,脑空发上五寸半,风池耳后发陷寄。(在耳后颞 后,脑空下发际陷中。至此计二十穴,分作三折向外而行。始自瞳子 至完骨,是一折。又自完骨外折上至阳白,会睛明,是一折。又自睛明上行,循临泣、风池,是一折。缘其穴曲折,多难以分别,故此作至二十次第言之。歌曰:一瞳子 二听会,三主人兮颔厌四,五悬颅兮六悬厘,第七数兮曲鬓随,八率谷兮九天冲,十浮白兮之穴从,十一窍阴来相继,十二完骨一折终。又自十三本神始,十四阳白二折随,十五临泣目下穴,十六目窗之穴宜,十七正荣十八灵,十九脑户廿风池,根据次细心量取之,胆经头上穴吾知。肩井肩上陷中求,大骨之前一寸半。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当中指陷中。)

渊液腋下方三寸,辄筋期下五分判,期门却是肝经穴,相去巨阙四寸半,日月期门下五分。京骨监骨下腰绊,(监骨,下腰下季胁,本夹脊,肾之募。)带脉章门下寸八,五枢章下寸八贯,(五枢去带脉三寸,季胁下四寸八分。)维道章下五寸三,居 章下八寸三,章门缘是肝经穴,下脘之旁九寸含。环跳髀枢宛宛中,(髀枢中,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以右手摸穴左,摇撼取之。)屈上伸下取穴同。风市垂手中指尽,膝上五寸中渎逢,阳关阳陵上三寸,阳陵膝下一寸从,阳交外踝上七寸,外邱踝上六寸容,踝上五寸光明穴,踝上四寸阳辅通,踝上三寸悬钟在,丘墟踝前之陷中,此去侠溪四寸五,却是胆经原穴功。临泣侠溪后寸半,五会去溪一寸穷,夹溪在岐骨内,窍阴四五二指中。(计四十三穴,左右共八十六穴。)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图及歌括
足厥阴肝经穴图(图缺)(十三穴)

肝经诸穴歌

足厥阴,一十三穴终。起大敦于行间,循太冲于中封,蠡沟中都之会,膝关曲泉之宫,袭阴包于五里,阴廉乃发,寻羊矢于章门,期门可攻。

肝经穴分寸歌

足大指端名大敦,(内厕为隐白,外侧为大敦。)行间大指缝中存,太冲本节后二寸,跟前一寸号中封,(足内踝骨一寸,筋里宛宛中。)蠡沟踝上五寸是,(内踝骨前上五寸。)中都踝后七寸中,(内踝上七, 骨中。)膝关犊鼻下二寸,曲泉曲膝尽横纹,阴包膝上方四寸,(股内廉两筋间,蜷足取之,看膝内侧必有槽中。)气冲三寸下五里,(气冲下三寸,阴股中动脉应手。)阴廉冲下有二寸,羊矢冲下一寸许,气冲却是胃经穴,鼠鼷之上一寸主,鼠鼷横骨端尽处,相去中行四寸止。章门下脘旁九寸,肘尖尽处侧卧取,期门又在巨阙旁,四寸五分无差矣。
(一)奇经八脉总说
凡人一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支曰络。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络凡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为十五络也。(《难经》作阴络阳络。)共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滂霈妄行,流于湖泽。此发《灵》、《素》未发之秘者也。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兹参考诸说,以备学仙学医者,筌蹄之用云。
(二)奇经八脉总歌
正经经外是奇经,八脉分司各有名。任脉在前督属后,冲起会阴肾同行,阳跷跟外膀胱别,阴起跟前随少阴,阳维维络诸阳脉,阴维维络在诸阴,带脉围腰如束带,不由常度号奇经。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

奇经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也。奇经有八。曰任、督、冲、带、阳跷、阴跷、阳维、阴维是也。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也。阳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是故任冲主身前之阴,督主身后之阳,以南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是故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脉,则龙虎升降,玄牝幽微之窍妙得矣。
(三)任脉穴图(图缺)(二十四穴)
(图缺)
(四)任脉穴歌
(经脉之循于身以前、身以后者凭任、督二脉,以分上下左右)

任脉二十四,穴行腹兴胸。会阴始兮曲骨从,中极关元石门通,气海阴交会,神阙水分逢,下脘建里兮,中脘上脘,巨阙鸠尾兮,中庭膻中,玉堂上紫宫华盖,璇玑上天突之宫,饮彼廉泉,承浆味融。

任脉穴分寸歌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毛际陷中安,中极脐下四寸取,关元脐下三寸连,脐下二寸石门穴,脐下寸半气海全,脐下一寸阴交穴,脐之中央号神阙。脐上一寸为水分,脐上二寸下脘列,脐上三寸名建里,中脘脐上四寸许,脐上五寸上脘在,巨阙脐上六寸五。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中寸六取,膻中却在两乳间。膻上寸六玉堂主,膻上紫宫三寸二,膻上华盖四八举,(四寸八分。)膻上璇玑五寸八,玑上一寸天突起,天突喉下约四寸。廉泉颌下骨尖已,承浆颐前唇棱下,任脉中央行腹里。(行腹中央共二十四穴。)
(五)督脉穴图(图缺)(二十七穴)
(图缺)
(六)督脉穴歌
督脉在背之中行,二十七穴始长强,舞腰俞兮歌阳关,入命门兮悬枢当,脊中筋缩造至阳,灵台神道身柱详,陶道大椎至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分,后顶百会兮前顶,囟会上星兮神庭,素至水沟于鼻下,兑端交断交于内唇。

督脉穴分寸歌督脉龈交唇内乡,兑端正在唇端央,水沟鼻下沟中索,素 宜向鼻端详。头形北高面南下,先以前后发际量,分为一尺有二寸,发上五分神庭当,发上一寸上星位,发上二寸囟会良,前顶发上三寸半,百会发上五寸央,(在顶中央旋毛中,两耳尖上,可容爪甲。性理北溪陈氏曰:略近些北,犹天之极星居北。夫言一尺有二,而其数止一尺一寸者,何也?盖前后发际无穴,而必以前后发际量起,则有一寸在也。)会后寸半即后顶,会后三寸强间明,会后脑户四寸半。后发入寸风府行,项后发际入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止,即百会后五寸半也。发上五分哑门在,后发际上五分,项中央宛宛中,仰头取之,入系舌本。)神庭至此十穴真。自此项骨下脊 ,分为二十有四椎。大椎上有项骨在,约有三椎莫算之,尾有长强亦不算,中间廿一可排椎。大椎大骨为第一,二椎节后陶道知,第三椎间身柱在,第五神道不须疑,第六灵台至阳七,第九身内筋缩思,十一脊中之穴在,十二悬枢之穴奇,十四命门肾俞并,十六阳关自可知,二十一椎即腰俞,脊尾骨端长短随。(共二十七穴。)
(七)冲脉穴图(图缺)(十一穴)
(图缺)
(八)冲脉穴歌
冲脉侠脐起横骨,太气四注肓俞同,商石阴通幽门穴,至胸散布仍流行。

冲脉穴分寸见足少阴肾经。
(九)阳跷脉穴图(图缺)(十一穴)
(图缺)
(十)阳跷脉穴歌
阳跷穴起申仆阳,居 肩 巨骨乡, 俞地仓巨 泣,终于睛明一穴强。

阳跷脉分寸歌阳跷脉起足大阳,申脉外踝五分藏,仆参后绕跟骨下,附阳外踝三寸乡,居 监骨上陷取,肩 一穴肩尖当,肩上上行名巨骨,肩胛之上 俞坊,口吻旁四地仓位,鼻旁八分巨 疆,目下七分是承泣,目内 出睛明昂。

跷者足也,奇经涉于足者之名也。曰阳者,以其所行阳经也。阳跷者,谓足太阳经之别脉也。起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外踝下五分陷中申脉穴,绕后跟骨下仆参穴,又前斜足外踝上三寸附阳穴,又与足少阳会于季胁软骨端下八寸三分居 穴,又与手阳明会于膊骨头肩端上肩 穴,又上行肩尖上两叉骨巨骨穴,又与手足太阳、阳维会于肩后大骨下胛上廉 俞穴,又与手足阳明会夹口吻旁四分地仓穴,行于鼻孔旁八分巨穴,又与任脉、足阳明会于目下七分承泣穴,又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会于目内 外一分睛明穴也。
(十一)阴跷脉穴图(图缺)(三穴)
(图缺)
(十二)阴跷脉穴歌
阴跷起于然骨后,上行照海交信列,二穴原本足少阴,足之太阳睛明接。

阴跷脉分寸歌阴跷穴起足少阴,足内踝前然骨后,踝下一寸照海真,踝上二寸交信列。

阴跷者,以其所行阴经,为足少阴之别脉也。起于肾经足内踝前,大骨下陷中,然骨后,上循内踝之下一寸照海穴,又循太溪 于足内踝之上二寸,直行交信穴。从交信上循至目内 ,合于太阳。阳跷,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之用矣。此阴跷循行之经穴也。

考正阴跷穴道《灵枢·脉度》篇曰:跷脉者少阴之别脉,起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入鸠,属目内 ,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非谓起于然谷穴,而终于睛明穴也。而李时珍乃谓起于然谷穴,终于睛明穴。张介宾《类经》亦纪然谷、交信、照海、睛明四穴。《金鉴》孚而合之,独《针灸大成》只有照海、交信二穴,左右凡四穴。予甚骇然,悉难为则,沉思细考图经,交信为阴跷之 ,照海乃阴跷所生,然谷无生 会之语。而睛明穴下《气府论》注曰:手足太阳、阳明、阳跷五脉之会。并无阴跷会属之文,无他,时珍先生之谓起于然谷穴者,是误看后字也,终于睛明穴者,是误看属目内 ,合于太阳之合字也,介宾先生之纪四穴者,是着书之繁冗,失细谛之思也。何者?阴跷之穴,纪四而跷脉分男女注内,按有云阴跷为少阴之别脉,起于照海穴。由此观之,矛盾不期而见之也。二先生者,俱为后学之指南,而著作犹有差失。吁!著作之难,不诚然哉。予不揣遵图经之交信、照海为阴跷之 会者,而绘纪之。不知有小补于阴跷之当否。
(十三)阳维脉穴图(图缺)(十七穴)
外关:三焦经穴在掌背去腕二寸骨缝两筋陷中伏手取之主风寒经络皮肢病与临泣主客相应凡治必先取外关而刺之
(十四)阳维脉穴歌
阳维脉起穴金门,阳交日月 俞经,臂 肩井天 过,风池脑空接承灵,正营目窗并临泣,阳白仍还循本神,风府哑门会督脉,左右三十四穴成。

阳维脉分寸歌阳维穴起足太阳,外踝一寸金门藏,踝上七寸阳交 ,肋端日月会少阳,肩后胛上寻 俞,臂 肘上七寸当,肩上陷中肩井地,天 穴在缺盆乡,耳后陷中风池会,枕骨之下脑空彰,脑前寸五承灵市,灵前一寸正营场。目窗只隔正一寸,入发五分临泣详,阳白眉端一寸度,本神入发四分量,项后哑门入发际,入发一寸风府疆。

考正阳维穴道粤稽阳维穴道,《类经》凡十三穴,则无日月、臂 、承灵、目窗四穴。李时珍左右凡三十二穴,有居、 会而无日月、风府、哑门三穴。又考《针灸大成》穴凡三十四,有 会而无臂 。合诸家稽之《图经》穴道,无阳维之会 者去之,有阳维之会 者纪之,实得一十七穴,左右亦成三十四矣。今遵图经穴属,逐一而缕明之。金门穴足太阳之 ,阳维别属也。起足外踝下一寸,行于足少阳经之足外踝上七寸。阳跷穴乃阳维之 也,三肋端横之。日月穴,足太阴、少阳、阳维之会。又与手足太阳及跷脉会于肩后大骨下,胛骨上,廉 俞穴也。肘上七寸之臂 ,是手足太阳、阳维之会。又会于肩上陷中肩井穴,缺盆中上毖骨际之天 穴,乃手足少阳、阳维之会也。耳后陷中之风池,枕骨下之脑空,脑前寸五之承灵,灵前一寸之正营,隔营一寸之目窗,眉上一寸之阳白,入发四分之本神,俱属少阳、阳维之会。足太阳、少阳、阳维三脉之会者,入发五分之临泣穴也。项后入发之哑门,入发一寸之风府二穴者,系督脉、阳维之会也。

约上诸穴,实阳维之左右三十四穴也。晰明于此,求正后之贤者。
(十五)阴维脉穴图(图缺)(七穴)
内关:心包经穴去掌二寸两筋间紧握拳取之主心胆脾胃之病与公子小主客相应凡治必先取内关而刺之
(十六)阴维脉穴歌
阴维之穴起筑宾,府舍大横腹哀循,期门天突连舌本,此是阴维脉维阴。

阴维脉分寸歌阴维脉起足少阴,内踝之上寻筑宾,少腹之下称府舍,大横平脐是穴名,此穴去中三寸半,行至乳下腹哀明,期门直乳二肋缝,天突结喉下一寸,喉上中央舌本下,穴名廉泉通肾津。

阴维起于诸阴之交者,谓起于足少阴肾经之内踝后上 分中筑宾穴,与足太阴交于少腹下去腹中行三寸半府舍穴,又平脐去中行三寸半大横穴,又行至乳下二肋端缝之下二寸腹哀穴,又与足厥阴交于乳下二肋端缝期门穴,又与任脉交于结喉下一寸宛宛中天突穴,从天突上行,在颔下结喉上,口中舌本下廉泉穴而终。此阴维脉气所发也。
(十七)带脉穴图(图缺)(六穴)
临泣:二穴足少阳经穴少阳所注为 主四肢头项耳目齿咽诸病与外关主客相应凡治必先取临泣而刺之
(十八)带脉穴歌
带起少阳带脉穴,绕行五枢维道间,京门之下居 上,周回季胁束带然。

带脉穴分寸歌带脉部分足少阳,季胁寸八是其乡,由带三寸五枢穴,过章五三维道当。

带脉穴在季胁下一寸八分,从带脉穴下三寸即五枢穴也。从五枢下行,过肝经之章门穴下五寸三分,即维道穴也。

考正带脉穴道带脉之穴,李时珍谓起于季胁之章门,循带脉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维道,左右凡八穴。张介宾《类经》谓脉气所发,在季胁下一寸八分,穴名带脉。又与足少阳会于维道,凡四穴。《金鉴》与《针灸大成》均言带脉五枢、维道凡六穴。考之《图经》带脉、五枢、维道三穴,属带脉之会。章门穴,乃脾之募藏之会,非带脉之会也。时珍穴之四,介宾穴之二,较之《图经》俱有差失。今遵《图经》、《金鉴》、《大成》穴属,而缕绘之,以质后之贤者。
(一)手太阴肺经(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八穴)
1。少商:二穴木也,在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手太阴之脉所出也,为井。治烦心,善哕,心下满,汗出而寒,咳逆, 疟,振寒,腹满膨膨,唾沫,唇干,引饮不下,手挛指痛,寒栗鼓颔,喉中鸣。以三棱针刺之,微出血,泄诸藏热凑。唐刺史成君绰,忽腮颔肿大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三日。甄权针之立愈。不宜灸。

2。鱼际:二穴火也,在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手太阴脉之所流也,为荥。治洒淅恶风寒。虚热,舌上黄,身热,头痛,咳嗽,汗不出,痹走胸背,痛不得息,目眩,烦心,少气,腹痛,不下食,肘挛,支满,喉中干燥,寒栗鼓颔,咳引尻痛溺出,呕血,心痹悲恐。针入二分。留三呼。

3。太渊:二穴土也,在手掌后陷中。手太阴脉之所注也,为 。治胸痹,逆气,寒厥,善哕,呕饮水,咳嗽,烦怨,不得卧,肺胀满膨膨,背内廉痛,目生白翳,眼 赤筋,缺盆中引痛,掌中热,数欠,喘不得息,噫气上逆,心痛,唾血,振寒咽干,狂言口 。可灸三壮,针入二分。

4。经渠:二穴金也,在寸口陷中。手太阴脉之所行也,为经。治疟寒热,胸背拘急,胸满膨膨,喉痹,掌中热,咳嗽上气,数欠,热病汗不出。暴痹喘逆,心痛,呕吐。针入二分,留三呼。禁不可灸,灸即伤人神。

5.列缺:二穴去腕侧上一寸五分,以手交叉,头指末筋骨罅中,手太阴络别走阳原。疗偏风口 ,手腕无力,半身不遂,咳嗽,掌中热,口噤不开,寒疟,呕沫,善笑纵唇口,健忘。针入二分,留三呼,泻五吸即可,灸七壮,慎酒面生冷物等。

6.孔最:二穴在腕上七寸,手太阴 。治热病汗不出,此穴可灸,三壮即汗出。咳逆,臂厥痛,针入三分,灸五壮。

7。尺泽:二穴水也,在肘中约上动脉中。手太阴脉之所入也,为合。治风痹肘挛,手臂不得举,喉痹,上气,舌干,咳嗽,唾浊,四肢暴肿,臂寒,短气。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8。侠白:二穴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动脉中。治心痛,干呕,烦满。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9。天府:二穴在腋下三寸动脉中,以鼻取之。治逆气喘不得息,目眩远视KT KT ,卒中恶鬼疰,不得安卧。禁不可灸,使人逆气。今附刺鼻衄血不止,针入四分,留三呼。
(二)手阳明大肠经(左右手及臂凡二十八穴)
1。商阳:二穴金也,一名绝阳,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手阳明脉之所出也,为井。治胸中气满,喘咳支肿,热病汗不出,耳鸣且聋,寒热 疟,口干,颐颔肿,齿痛,恶寒,肩背急相引缺盆痛,目青盲。可灸三壮,右取左,左取右,如须食,立已。针入一分,留一呼。

2。二间:二穴水也,一名间谷,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内侧陷中。手阳明脉之所流也,为荥。治喉痹,颔胫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惊,口 。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3。三间:二穴木也,一名少谷,在手大指次指本节之后内侧陷中。手阳明脉之所注也,为 。治喉痹,咽中如鞭,齿龋痛,嗜卧,胸满,肠鸣洞泄,寒疟,唇焦口干,气喘,目 急痛。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4。合谷:二穴,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间陷中。手阳明脉之所过也,为原。疗寒热疟,鼻鼽衄,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头痛,齿龋,喉痹、痿臂,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今附右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

5。阳溪:二穴火也,一名中魁,在腕中上侧两筋陷中。手阳明脉之所行也,为经。治狂言喜笑,大见鬼,热病,烦心,目风赤,厥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寒热,疟疾,喉痹,耳鸣,齿惊,掣肘,臂不举,痂疥。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慎如前法。

6。偏历:二穴,手阳明络,在腕后三寸,别走太阴。治寒热,疟风,汗不出,目视KT KT,癫疾,多言,耳鸣,口 ,齿龋,喉痹嗌干,鼻鼽衄血。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7。温留:二穴,一名逆注,一名蛇头,在腕后大士六寸,小士五寸,手阳明 。治口 ,肠鸣腹痛,伤寒身热,头痛,哕逆,肩不得举,癫疾吐涎,狂言见鬼,喉痹而虚肿。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8。下廉:二穴在辅骨下,去上廉一寸,辅兑肉其分,外斜。治头风,臂时痛,溺黄。针入五分,留五呼,灸三壮。

9。上廉:二穴在三里下一寸,其分独抵阳明之会,外斜。治脑风头痛,小便难、黄赤,肠鸣,气走疰痛。针入五分,可灸五壮。

10。三里:二穴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治手臂不仁,肘挛不伸,齿痛,颊颔肿,瘰 。可灸三壮,针入二分。

11。曲池:二穴土也,在肘外辅骨屈肘曲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手阳明脉之所入也,为合。治肘中痛,偏风,手身不遂,刺风,瘾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烦满,筋缓捉物不得,挽弓不开,屈伸难,风臂肘细而无力,伤寒余热不尽,皮肤干燥。针入七分,得气先泻后补之,灸亦大良,可灸三壮。

12。肘 :二穴在肘大骨外廉陷中。治肘节风痹,臂痛不可举,屈伸挛急。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13。五里:二穴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脉中央。治风劳,惊恐,吐血,肘臂痛,嗜卧,四肢不得动摇,寒热,瘰 ,咳嗽,目视KT KT , 疟,心下胀满。可灸十壮,禁不可针。

14。臂 :二穴在肘上七寸 肉端,手阳明络。治寒热,颈项拘急,瘰 ,肩背痛不得举。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三)手少阴心经(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八穴)
1。少冲:二穴木也,一名经始,在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手少阴脉之所出也,为井。治热病烦满,上气,心痛,痰冷少气,悲恐善惊,掌中热,胸中痛,口中热,咽中酸,乍寒乍热,手挛不伸,引肘腋痛。针一分,可灸三壮。

2。少府:二穴火也,在小指本节后陷中,直劳宫。手少阴脉之所流也,为荥。治烦满少气,悲恐畏人,掌中热,肘腋挛急,胸中痛,手卷不伸。针入二分,可灸七壮。

3。神门:二穴土也,一名兑冲,在掌后锐骨之端陷中。手少阴脉之所注也,为 。治疟心烦,心烦甚欲得饮冷,恶寒则欲处温中,咽干,不嗜食,心痛,数噫,恐悸,少气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热,狂悲哭,呕血,上气,遗溺,大小人五痫。可灸七壮,炷如小麦大,针入三分,留七呼。

4。阴 :二穴在掌后动脉中,去腕五分。治失喑不能言,洒淅振寒,厥逆心痛,霍乱,胸中满,衄血,惊恐。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5.通里:二穴在腕后一寸。治热病卒心中懊 ,数欠频伸,悲恐,目眩,头痛,面赤而热,心悸,肘臂痛,实则支肿,虚则不能言,苦呕,喉痹,少气,遗溺。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6。灵道:二穴金也,去掌后一寸五分或一寸。手少阴脉之所行也,为经。治心痛悲恐,相引螈 ,肘挛,暴喑不能言。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7。少海:二穴水也,一名曲节,在肘内廉节后。又云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手少阴脉之所入也,为合。治寒热,齿龋痛,目眩,发狂,呕吐涎沫,项不得回顾,肘挛,腋胁下痛,四肢不得举,针入三分,可灸三壮。甄权云:屈手向头取之。治齿寒。脑风头痛。不宜灸,针入五分。

8。青灵:二穴在肘上三寸,举臂取之。治肩臂不举,不能带衣,头痛,振寒,目黄,胁痛。可灸七壮。

9.极泉:二穴在腋下筋间动脉入胸。治心痛,干呕,四肢不收,咽干烦渴,臂肘厥寒,目黄,胁下满痛。可灸七壮,针入三分。
(四)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及臂凡一十六穴)
1。少泽:二穴金也,一名小吉,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中。手太阳脉之所出也,为井。治疟,寒热,汗不出,喉痹,舌强,口干,心烦,臂痛,螈 ,咳嗽,颈项急不可顾,目生肤翳覆瞳子。可灸一壮,针一分。

2。前谷:二穴水也,在手小指外侧本节之前陷中。手太阳脉之所流也,为荥。治热病汗不出, 疟,癫疾,耳鸣,颔肿,喉痹,咳嗽,衄血,颈项痛,鼻塞不利,目中白翳,臂不得举。可灸一壮,针入一分。

3。后溪:二穴木也,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手太阳脉之所注也,为 。治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颈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挛急。可灸一壮,针入一分。

4。腕骨:二穴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手太阳脉之所过也,为原。治热病汗不出,胁下痛,不得息,颈颔肿,寒热,耳鸣,目冷泪生翳,狂惕,偏枯,臂肘不得屈伸, 疟,头痛,烦闷,惊风螈 ,五指掣。可灸三壮,针入二分,留三呼。

5。阳谷:二穴火也,在手外侧腕中,兑骨之下陷中。手太阳脉之所行也,为经。治癫疾狂走,热病汗不出,胁痛,颈颔肿,寒热,耳聋耳鸣,齿龋痛,臂腕外侧痛不举,妄言左右顾,螈,目眩。可灸三壮,针入二分,留二呼。

6。养老:二穴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后一寸陷中,手太阳 。

治肩欲折,臂如拔,手臂疼不能自上下,目视不明。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7。支正:二穴在腕后五寸,别走少阴。治寒热,颔肿,肘挛,头痛目眩,风虚,惊恐狂惕,生 目。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8。小海:二穴土也,在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甄权云:以屈手向头取之。手大阳脉之所入也,为合。治寒热,齿龈肿,风眩,颈项痛,疡肿,振寒,肘腋肿,少腹痛,四肢不举。可灸三壮,针入二分。
(五)手厥阴心主脉(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六穴〕
1。中冲:二穴木也,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叶陷中。手厥阴心主脉之所出也,为井。治热病烦闷,汗不出,掌中热,身如火痛,烦满,舌强。针入一分。

2。劳宫:二穴火也,在掌中央动脉中,以屈无名指取之。手厥阴脉之所流也,为荥。治中风,善怒,悲笑不休,手痹,热病三日汗不出,怵惕,胸胁痛不可转侧,大小便血、衄血不止,气逆呕哕,烦渴,食饮不下,大小人口中腥臭,胸胁支满。黄胆目黄,可灸三壮。

3。大陵:二穴土也,在掌后两筋间陷中。手厥阴脉之所注也,为 。治热病汗不出,臂挛腋肿,善笑不休,心悬如饥,喜悲泣、惊恐,目赤,小便如血,呕逆,狂言不乐,喉痹,口干,身热,头痛,短气,胸胁痛。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4。内关:二穴在掌后去腕二寸,别走少阳。治目赤,支满,中风,肘挛,实则心暴痛,虚则心烦惕惕。

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5。间使:二穴金也,在掌后三寸两筋间陷中。手厥阴脉之所行也,为经。治心悬如饥,卒狂,胸中澹澹,恶风寒,呕吐,怵惕,寒中,少气,掌中热,腋肿肘挛,卒心痛,多惊,喑不得语,咽中如鲠。可灸五壮,针入三分。岐伯云:可灸鬼邪。

6。 门:二穴去腕五寸,手厥阴 。治心痛,衄血,呕哕,惊恐畏人,神气不足。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7。曲泽:二穴水也,在肘内廉陷中,屈肘取之。手厥阴脉之所入也,为合。治心痛善惊,身热烦渴口干,逆气呕血,风疹,臂肘手腕善动摇。可灸三壮,针入三分,留七呼。

8。天泉:二穴,一名天湿,在曲腋下二寸,举臂取之。治心病,胸胁支满,咳逆,膺背胛间臂内廉痛。针入六分,可灸三壮。
(六)手少阳三焦经(左右手及臂凡二十四穴)
1。关冲:二穴金也,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手少阳脉之所出也,为井。治喉痹,舌卷,口干,头痛,霍乱,胸中气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举,目生翳膜,视物不明。针入一分,可灸一壮,慎猪、鱼、酒、麦、生冷之物。

2。液门:二穴水也,在手小指次指间陷中。手少阳脉之所流也,为荥。治惊悸妄言,咽外肿,寒厥,手臂痛不能自上下, 疟,寒热,目眩,头痛,暴得耳聋,目赤涩,齿龋痛。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3。中渚:二穴木也,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中。手少阳脉之所注也,为 。治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手五指不得屈伸。针入一分,可灸三壮。

4。阳池:二穴,一名别阳,在手表腕上陷中。手少阳脉之所过也,为原。治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肩背痛不得举。针入二分,留三呼,不可灸,慎生冷物等。

5。外关:二穴手少阳络,在腕后二寸陷中。治肘臂不得屈伸,手五指尽痛,不能握物,耳聋无所闻。可灸三壮,针入三分,留七呼。

6。支沟:二穴火也,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间陷中。手少阳脉之所行也,为经。治热病汗不出,肩臂酸肿,胁腋痛,四肢不举,霍乱,呕吐,口噤不开,暴哑不能言。可灸二十七壮,针入二分,慎酒、麦、生冷猪鱼物。

7。会宗:二穴在腕后三寸,空中一寸。治肌肤痛,耳聋,风痫。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8。三阳络:二穴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治嗜卧,身体不欲动,耳卒聋,齿龋,暴哑不能言,可灸七壮,切记不可针。

9。四渎: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治暴气耳聋,齿龋痛。可灸三壮,针入六分,留七呼。

10。天井:二穴土也,在肘外大骨后,肘后上一寸两筋间陷中,屈肘得之。手少阳脉之所入也,为合。甄权云:曲肘后一寸,叉手按膝头,取之两筋骨罅。治心胸痛。咳嗽上气,唾脓,不嗜食,惊悸,螈 ,风痹,臂肘痛,捉物不得。可灸三壮,针入三分,慎如常法。

11。清冷渊:二穴在肘上二寸,伸肘举臂取之。治 纵肩臂不举,不得带衣。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12。消泺:二穴在肩下臂外腋,斜肘分下行。治寒热,风痹,项痛,肩背急。针入六分,可灸三壮。
(七)足厥阴肝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二穴)
1。大敦:二穴木也,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叶及三毛中。足厥阴脉之所出也,为井。治卒疝,小便数,遗溺,阴头中痛,心痛,汗出,阴上入腹,阴偏大腹,脐中痛,悒悒不乐,病左取右,右取左。腹胀肿满,少腹痛,中热,喜寐,尸蹶状如死,妇人血崩不止,可灸三壮,针入三分,留六呼。

2。行间:二穴火也,在足大指间动脉应手陷中。足厥阴脉之所流也,为荥。治溺难,又曰浊,寒疝,少腹肿,咳逆,呕血,腰痛不可俯仰,腹中胀,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息,口 ,四肢逆冷,嗌干烦渴,瞑不欲视,目中泪出,太息,癫疾,短气。可灸三壮,针入六分,留十呼。

3。太冲:二穴土也,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或一寸半陷中。今附凡诊大冲脉,可诀男子病死生。足厥阴脉之所注也,为 。治腰引少腹痛,小便不利状如淋, 疝,少腹肿,溏泄,遗溺,阴痛,面目苍色,胸胁支满,足寒,大便难,呕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儿卒疝,呕逆,发寒,嗌干,肘肿,内踝前痛,淫泺 酸,腋下肿,马刀疡 ,唇肿。针入三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4。中封:二穴金也,在足内踝前一寸,仰足取之陷中,伸足乃得之。足厥阴脉之所行也,为经。治 疟,色苍苍,振寒,少腹肿,食怏怏,绕脐痛,足逆冷,不嗜食,身体不仁,寒疝引腰中痛,或身微热。针入四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5。蠡沟:二穴在足内踝上五寸,别走少阳、足厥阴络。治卒疝,少腹肿时少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闭,数噫,恐悸,少气不足,腹中痛,悒悒不乐,咽中闷如有息肉状,背拘急不可俯仰。针入二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6。中都:二穴,一名中 ,在内踝上七寸 骨中,与少阴相值。治肠 , 疝,少腹痛,妇人崩中,因产恶露不绝。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7。膝关:二穴在犊鼻下二寸陷中。治风痹,膝内痛引膑不可屈伸,喉咽中痛。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8。曲泉:二穴水也,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取之。足厥阴脉之所入也,为合。

治女子血瘕,按之如汤浸股内,少腹肿,阴挺出,丈夫 疝,阴股痛,小便难,腹胁支满,癃闭,少气,泄利,四肢不举,实即身热,目眩痛,汗不出,目KT KT ,膝痛,筋挛不可屈伸,发狂,衄血,喘呼,少腹痛引喉咽。针入六分,灸三壮。又云:正膝屈内外两筋间宛宛中,又在膝曲横纹头。治风劳,失精,身体极痛,泄水,下利脓血,阴肿, 痛。可灸三壮,针入六分,留十呼。

9。阴包:二穴在膝上四寸,股内廉两筋间,足厥阴别走。治腰尻引中腹痛,遗溺不禁。针入六分,可灸三壮。

10。五里:二穴在气冲下三寸,阴股中动脉。治肠中满、热闭不得溺。可灸五壮,针入六分。

11。阴廉:二穴在羊矢下,去气冲二寸动脉中。治妇人绝产若未经生产者。可灸三壮,即有子。针入八分,留七呼。
(八)足少阳胆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八穴)
1。窍阴:二穴金也,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足少阳脉之所出也,为井。治胁痛,咳逆不得息,手足烦热汗不出,转筋,痈疽,头痛,心烦,喉痹,舌强,口干,肘不可举,卒聋不闻人语。可灸三壮,针入一分。

2。侠溪:二穴水也,在足小指次指岐骨间本节前陷中。足少阳脉之所流也,为荥。治胸胁支满,寒热汗不出,目外 赤,目眩,颊颔肿,耳聋,胸中痛不可转侧,痛无常处。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3。治内伤唾血,足外皮肤不泽,乳肿。针入二分,不可灸,灸则使羸瘦,不出三年卒。

4。临泣:二穴木也,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中,去侠溪一寸五分。足少阳脉之所注也,为 。治胸中满、缺盆中及腋下肿,马刀疡 、善啮颊、天牖中肿,淫泺 酸,目眩,枕骨合颅痛,洒淅振寒,妇人月事不利,季胁支满,乳痈,胸痛,周痹痛无常处,厥逆气喘不能行, 疟日发。可灸三壮,针入二分。

5。丘墟:二穴在足外踝下,如前陷中,去临泣三寸。足少阳脉之所过也,为原。治胸胁满痛不得息,久疟,振寒,腋下肿,痿厥坐不能起,髀枢中痛,目生翳膜,腿 酸,转筋,卒疝,少腹坚,寒热,颈肿。可灸三壮,针入五分,留七呼。

6。悬钟: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足三阳之大络,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治心腹胀满,胃中热不嗜食,膝 痛,筋挛,足不收履,坐不能起。可灸五壮,针入六分,留七呼。

7。阳辅:二穴火也,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阳脉之所行也,为经。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肤肿,筋挛,诸节尽痛,痛无常处,腋下肿 ,马刀喉痹,膝 酸,风痹不仁。可灸三壮,针入五分,留七呼。

8。光明:二穴在足外踝上五寸,别走厥阴,足少阳终。治身解寒,淫泺 酸,不能久立,与阳辅疗病法同。热病汗不出,卒狂,虚则痿痹,坐不能起,实则足 热膝痹,身体不仁,善啮颊。可灸五壮,针入六分,留七呼。

9。外丘:二穴在足外踝上七寸,少阳所生。治肤痛,痿痹,胸胁胀满,颈项痛,恶风寒,癫疾。针入三分,可灸三壮。今附 犬所伤,毒不出,发寒热,速以三壮。又可灸所啮之处,立愈。

10。阳交:二穴,一名别阳,阳维 ,在足外踝上七寸,斜属三阳分肉之间。治寒厥,惊狂,喉痹,胸满,面肿,寒痹,膝 不收。灸之三壮,针入六分,留七呼。

11。阳陵泉:二穴土也,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足少阳脉之所入也,为合。针入六分,得气即泻。又宜灸留针为要也。治膝伸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又以蹲坐取之,灸亦良,日可灸七壮至十七壮即止。

12。阳关:二穴在阳陵泉上三寸,犊鼻外陷中。治膝外痛不可屈伸,风痹不仁。针入五分,不可灸。

13。中渎:二穴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间陷中,足少阳络。治寒气入于分肉之间,痛攻上下,筋痹不仁。可灸五壮。针入五分,留七呼。

14。环跳:二穴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治冷风,温痹,风疹,偏风,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转侧。可灸五十壮,针入一寸,留十呼,忌热面、猪、鱼、生冷物等。
(九)足太阴脾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二穴)
1。隐白:二穴木也,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太阴脉之所出也,为井。治腹胀喘满,不得安卧,呕吐食不下,暴泄,衄血,卒尸蹶不识人,足寒不能温。针入三分。今附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刺之立愈。

2。大都:二穴火也,在足大指本节后陷中。足太阴脉之所流也,为荥。治热病汗不出,手足逆冷,腹满善呕,烦热闷乱,吐逆,目弦。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3。太白:二穴土也,在足内侧核骨下陷中。足太阴脉之所注也,为 。治身热烦满,腹胀食不化,呕吐,泄脓血,腰痛,大便难,气逆霍乱,腹中切痛。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4。公孙:二穴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太阴络。治寒疟,不嗜食,卒面肿,烦心,狂言,腹虚胀如鼓。可灸三壮,针入四分。

5。商丘:二穴金也,在足内踝下微前陷中。足太阴脉之所行也,为经。治腹胀,肠中鸣不便,脾虚令人不乐,身寒,善太息,心悲气逆,痔疾,骨疽蚀,绝子,魇梦。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6。三阴:二穴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交会。治 癖,腹中寒,膝股内痛,气逆,小便不利,脾病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食不化,女子漏下不止。可灸三壮,针入三分。昔有宋太子性善医术,出苑逢一怀娠妇人。太子诊曰:是一女也。令徐文伯亦诊之,此一男一女也。太子性急,欲剖视之。臣请针之,泻足三阴交,补手阳明合谷,应针而落,果如文伯之言。故妊娠不可刺也。

7。漏谷:二穴,亦名太阴络,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治 癖冷气,心腹胀满,食饮不为肌肤,湿痹不能久立。针入三分。

8。地机:二穴,亦名脾舍,足太阴 ,别走上一寸空,在膝下五寸。治女子血瘕,按之如汤沃股内至膝,丈夫溏泄,腹胁气胀,水肿腹坚,不嗜食,小便不利。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9。阴陵泉:二穴水也,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取之。足太阴脉之所入也,为合。又曲膝取之。治腹中寒,不嗜食,膈下满,水胀腹坚,喘逆不得卧,腰痛不得俯仰,霍乱,疝瘕,小便不和,气淋,寒热不节。针入五分。

10。血海:二穴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中。治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逆气腹胀。可灸三壮,针五分。

11。箕门:二穴在鱼腹上越筋间,动脉应手在阴股。《内经》一云在股上起筋间。治淋,遗溺,鼠鼷肿痛,小便不通。可灸三壮。
(十)足阳明胃经(左右及股凡三十穴)
1.厉兑:二穴金也,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足阳明脉之所出也,为井。治尸厥口噤气绝,状如中恶,心腹胀满,热病汗不出,寒热疟,不嗜食而肿,足 寒,喉痹,齿龋,恶风,鼻不利,多惊好卧。针入一分,可灸一壮。

2。内庭:二穴水也,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足阳明脉之所流也,为荥。治四肢厥逆,腹胀满,数欠,恶闻人声,振寒,咽中引痛,口 ,齿龋痛,疟不嗜食。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3。陷谷:二穴木也,在足大指次指之间本节后陷中,去内庭二寸。足阳明脉之所注也,为 。治面目浮肿及水病,善咽,肠鸣腹痛,热病汗不出,振寒疟疾。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4。冲阳:二穴在足跗上,去陷谷三寸。足阳明脉之所过也,为原。治偏风,口眼 斜,肘肿,齿龋痛,发寒热,腹坚大,不嗜食,振寒,久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足缓履不收。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5。解溪:二穴火也,在冲阳后一寸五分,腕上陷中。足阳明脉之所行也,为经。治风面浮肿,颜黑。厥气上冲,腹胀,大便下重, 惊,膝股 肿,转筋,目眩,头痛,癫疾,烦心悲泣,霍乱、头风,面目赤。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6。丰隆:二穴在外踝上八寸下廉, 外廉陷中,别走太阴。治厥逆,胸痛如刺,腹中切痛,大小便难涩,厥头痛,面浮肿,风逆,四肢肿,身湿,喉痹不能言。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7。下廉:二穴,一名下巨虚,在上廉下三寸,当举足取穴。治少腹痛,飧泄,次指间痛,唇干,涎出不觉,不得汗出,毛发焦,脱肉少气,胃中热不嗜饮食,泄脓血,胸胁少腹痛,暴惊狂言非常,女子乳痈,喉痹, 肿,足跗不收。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8。条口:二穴在下廉上一寸,举足取之。治膝 寒酸痛,足缓履不收,湿痹,足下热。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9。上廉:二穴,一名上巨虚,在三里下三寸,当举足取之。治飧泄,腹胁支满,狂走,夹脐腹痛,食不化,喘息不能行。可灸三壮,针入三分。甄权云:治藏气不足,偏风,腿 手足不仁,可灸以年为壮。

10。三里:二穴土也,在膝下三寸, 外廉两筋间,当举足取之。足阳明脉之所入也,为合。治胃中寒,心腹胀满,胃气不足,闻食臭,肠鸣腹痛,食不化。秦承祖云:诸病皆治,食气,水气,蛊毒, 癖,四肢肿满,膝 酸痛,目不明。华池云:疗五劳羸瘦,七伤虚乏。胸中瘀血,乳痈。《外台》、《明堂》云: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气上冲目。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11。犊鼻:二穴在膝膑下, 骨上,侠解大筋中。治膝中疼痛不仁,难跪起,膝膑臃肿,溃者不可治,不溃者可疗。若犊鼻坚硬,勿便攻,先以洗熨,即微刺之愈。

12.梁丘:二穴在膝上二寸两筋间。治大惊,乳痛,寒痹,膝不能屈伸。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13。阴市:二穴,一名阴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若拜而取之。治寒疝,少腹痛,胀满,腰已下伏兔上寒如注水。针入三分,不可灸。

14。伏兔:二穴在膝上六寸起肉,一本云膝盖上七寸。治风劳气逆,膝冷不得温。针入五分,不可灸。

15。髀关:二穴在膝上伏兔后交分中。治膝寒不仁,痿厥,股内筋络急。针入六分。
(十一)足少阴肾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穴)
1。涌泉:二穴木也,一名地冲,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足少阴脉之所出也,为井。治腰痛,大便难,心中结热,风疹,风痫,心痛,不嗜食,妇人无子,咳嗽身热,喉痹,胸胁满,目眩,男子如蛊,女子如妊娠,五指端尽痛,足不得践地。可灸三壮,针入五分,无令出血。淳于意云:汉北齐王阿母患足下热,喘满。谓曰:热厥也。当刺之足心,立愈。

2。足少阴脉之所流也,为荥。治咽内肿,心恐惧如人将捕,涎出喘呼少气,足跗肿不得履地,寒疝。少腹胀,上抢胸胁,咳唾血,喉痹,淋沥,女子不孕,男子精溢, 酸不能久立,足一寒一热,舌纵,烦满,消漏,初生小儿脐风口噤,痿厥,洞泄。可灸三壮,针入三分,不宜见血。

3。太溪:二穴土也,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足少阴脉之所注也,为 。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其心,手足寒至节,喘息者死。呕吐,口中如胶,善噫,寒疝,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消瘅,大便难,咽肿唾血。今附 癖,寒热,咳嗽,不嗜食,腹胁痛,瘦脊,手足厥冷。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4。大钟:二穴在足跟后冲中,走太阳,足少阴络。治实则小便淋闭洒淅,腰脊强痛,大便秘涩,嗜卧,口中热。虚则呕逆多寒,欲闭户而处,少气不足,胸胀喘息,舌干,咽中食噎不得下,善惊恐不乐,喉中鸣,咳唾血。可灸三壮,针入二分,留七呼。

5。水泉:二穴少阴 ,去太溪下一寸,在内踝下。治月事不来,来即多,心下闷痛,目KT KT 不能远视,阴挺出,小便淋沥,腹中痛。可灸五壮,针入四分。

6。照海:二穴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治嗌干,四肢懈惰,善悲不乐,久疟,卒疝,少腹痛,呕吐,嗜卧,大风偏枯,半身不遂,女子淋沥,阴挺出。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7。复溜:二穴金也,一名昌阳,一名伏白,在足内踝上二寸陷中。足少阴脉之所行也,为经。治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目KT KT ,善怒多言,舌干,涎自出,足痿不收履, 寒不自温,腹中雷鸣,腹胀如鼓,四肢肿,十水病,溺青赤黄白黑,青取井,赤取荥,黄取 ,白取经,黑取合,血痔,泄后肿,五淋,小便如散,大骨寒热,汗注不止。可灸五壮,针入三分,留三呼。

8。交信:二穴在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廉前筋骨间,足阴跷之 。治气淋, 疝,阴急,股引内廉骨痛,又泄利赤白,女子漏血不止。可灸三壮,针入四分,留五呼。

9。筑宾:二穴在内踝上, 分中。治小儿胎疝,痛不得乳,癫疾狂言,呕吐沫,足 痛。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10。阴谷:二穴,水也。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应手,屈膝乃取之。足少阴脉之所入也,为合。治膝痛如离,不得屈伸,舌纵涎下,烦逆溺难,少腹急引阴痛,股内廉痛,妇人漏血不止,腹胀满不得息,小便黄,男子如蛊,女子如妊娠。可灸三壮,针入四分,留七呼。
(十二)足太阳膀胱经(左右足凡三十六穴)
1。至阴:二穴,金也。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太阳脉之所出也,为井。治目生翳,鼻塞头重,风寒从足小指起,脉痹上下带胸胁痛无常,转筋,寒疟,汗不出,烦心,足下热,小便不利,失精。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2。通谷:二穴,水也。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足太阳脉之所流也,为荥。治头重目眩,善惊,引鼽衄,颈项痛,目KT KT 。甄权云:结积留饮,胸满,食不化。可灸三壮,针入二分。

3。束骨:二穴,木也。在足小指本节后陷中。足太阳脉之所注也,为 。治腰如折, 如结,耳聋,恶风寒,目眩,项不可回顾,目内 赤烂。可灸三壮,针三分。

4。京骨:二穴,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足太阳脉之所过也,为原。治膝痛不得屈伸,目内赤烂,发疟,寒热,善惊,不欲食,筋挛,足 酸,髀枢痛,颈项强,腰背不可俯仰,鼽衄血不止,目眩。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5。申脉:二穴,阳跷脉所出,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际。治腰痛不能举体,足 寒,不能久立坐,若下舟车中,痛疾。针入三分。

6。金门:二穴,一名梁关。在足外踝下,足太阳 ,阳维所别属也。治霍乱,转筋,膝 酸,身战不能久立,癫痫尸厥,暴疝,小儿发痫,张口摇头,身反折。可灸三壮,炷如小麦大,针入一分。

7。仆参:二穴,一名安邪。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治足跟痛不得履地,脚痿,转筋,尸厥如中恶状,霍乱吐逆,癫痫,狂言见鬼。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8。昆仑:二穴,火也。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足太阳脉之所行也,为经。治腰尻痛,足端肿不得履地,鼽衄,脚如结,踝如裂,头痛,肩背拘急,咳喘,暴满,阴肿痛,小儿发痫螈。炷如小麦大,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9.付阳: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太阳前,少阳后筋骨间。阳跷之 ,治痿厥风痹,头重 痛,髀枢股 痛,螈 ,风痹不仁,时有寒栗,四肢不举。可灸三壮,针入五分,留七呼。

10。飞扬:二穴,一名厥阴,足太阳络,别走少阴。在外踝上七寸。治野鸡痔,历节风,足指不得屈伸,头目眩,逆气,鼽衄癫疾,寒疟。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11。承山:二穴,一名鱼腹,一名肉柱。在兑 肠下分肉之间陷中。治腰背痛,脚 重,战栗不能立,脚气,膝下肿,霍乱转筋,大便难,久痔肿痛。可灸五壮,针入七分。

12。承筋:二穴,一名 肠,一名直肠。在 肠中央陷中。治寒痹转筋,肢肿,大便难,脚 酸重引少腹痛,鼻鼽衄,腰背拘急,霍乱。可灸三壮,禁针。

13。合阳:二穴在膝约中央下二寸。治腰脊强引腹痛,阴股热,膝酸 重履步难,寒疝,阴遍痛,女子崩中。针入六分,可灸五壮。

14。委中:二穴,土也。在 中央约纹动脉陷中。足太阳脉之所入也,为合。治腰侠脊沉沉然,遗溺,腰重不能举体,风痹,髀枢痛,可出血,痼疹皆愈。今附:委中者,血 也。热病汗不出,足热,厥逆满,膝不得屈伸,取其经血立愈。

15。委阳:二穴,三焦下辅 也。在足太阳之后,出于 中外廉两筋间,屈伸取之,承扶下六寸,足太阳脉之中。治腋下肿痛,胸满膨膨,筋急身热,飞尸遁注,痿厥不仁,小便淋沥。可灸三壮,针入七分。

16。浮 :二穴在委阳上一寸,展膝得之。治小肠热,大肠结,股外经筋急,髀枢不仁,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17。殷门:二穴在肉 下六寸。治腰脊不可俯仰举重,恶血注之,股外肿。针入七分。

18。承扶:二穴,一名肉 ,一名阴关,一名皮部。在尻臀下,股阴冲上纹中。治腰脊相引如解,久痔,尻睢肿,大便难,阴胞有寒,小便不利。针入七分。
(一)偃伏头部中行(凡一十穴)
1。神庭:一穴在鼻直,入发际五分。督脉、足太阳阳明三脉之会。治癫疾风痫,戴目上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可灸二七壮,至七七壮止。岐伯曰:凡欲疗风,勿令灸多,缘风性轻,多即伤。惟宜灸七壮至三七壮止,禁不可针,针即发狂,忌生冷、鸡、猪、酒、面、动风物等。

2。上星:一穴在鼻直上,入发际一寸陷中,督脉气所发。治头风,面虚肿,鼻塞不闻香臭,目眩,痰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睛痛不能远视。以细三棱针刺之,即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可灸七壮,不宜多灸。若频灸,即拔气上,令人目不明,忌如前法。

3。囟会:一穴在上星后一寸陷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治目眩,面肿,鼻塞不闻香臭,惊痫,戴目上不识人。可灸二七壮,至七七壮。初灸即不痛,病去即痛,痛即罢灸。若是鼻塞,灸至四日渐退,七日顿愈。针入二分,留三呼,得气即泻。头风,生白屑,多睡,针之弥佳。针讫,以末盐、生麻油相和揩发根下,头风即永除。若八岁以下,即不得针。盖缘囟门未合,刺之不幸令人夭。忌热面、猪、鱼物等。

4。前顶:一穴在囟会后一寸五分骨陷中,督脉气所发。据甄权《针经》云是一寸,今即根据《素问》一寸五分为定。疗头风目眩,面赤肿,小儿惊痫,风痫螈 ,发即无时,鼻多清涕,顶肿痛。针入一分,可灸三壮,至七七壮即止,忌如前法。

5。百会:一穴,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督脉、足太阳交会于巅上。治小儿脱肛久不瘥,风痫中风,角弓反张,或多哭,言语不择,发即无时,盛则吐沫,心烦惊悸,健忘疟,耳鸣耳聋,鼻塞不闻香臭。针入二分,得气即泻。可灸七壮,至七七壮即止。唐秦鸣鹤刺微出血,头痛立愈。凡灸头顶,不得过七七壮,缘头顶皮肤浅薄,灸不宜多。

6。后顶:一穴,一名交冲。在百会后一寸五分,枕骨上,督脉气所发。治目KT KT ,颈项恶风寒,目眩,头偏痛。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7。强间:一穴,一名大羽。在后顶后一寸五分,督脉气所发。治脑旋目晕,头痛不可忍,烦心,呕吐涎沫,发即无时,颈项强左右不得回顾。可灸七壮,针入二分。

8。脑户:一穴,一名合颅。在枕骨上,强间后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禁不可针,针之令人哑不能言。治目睛痛不能远视,面赤目黄头肿。可灸七壮,亦不可妄灸,令人失喑。

9。风府:一穴,一名舌本。在项发际上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督脉、阳维之会。禁不可灸,不幸使人失喑。治头痛颈急不得回顾,目眩鼻衄,喉咽痛,狂走目妄视。针入三分。

10。哑门:一穴,一作“喑”,一名舌横,一名舌厌,在项中央,入发际五分宛宛中,督脉、阳维之会,入系舌本,仰头取之。禁不可灸,灸之令人哑。治颈项强,舌缓不能言,诸阳热气盛,鼻衄血不止,头痛,风汗不出,寒热,风痉脊强反折,螈癫疾,头重。针入二分。
(二)偃伏头部第二行(左右凡一十四穴)
1。曲差:二穴在神庭傍一寸五分,入发际,足太阳脉气所发。治心中烦满汗不出,头顶痛,身体烦热,目视不明。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2。五处:二穴在上星旁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不明,头风目眩,螈 ,目戴上不识人。

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3。承光:二穴在五处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鼻塞不闻香臭,口 ,鼻多清涕,风眩头痛,呕吐心烦,目生白膜。针入三分,禁不可灸,忌如前法。

4。通天:二穴在承光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颈项转侧难,鼻塞闷,偏风口 ,鼻多清涕,衄血头重。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5。络却:二穴,一名强阳,又名脑盖。在通天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青风内障,目无所见,头旋耳鸣。可灸三壮。

6。玉枕:二穴在络却后一寸五分,侠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入发际上三寸,足太阳脉气所发。

治目痛不能视,脑风疼痛不可忍者。可灸三壮。

7。天柱:二穴侠项后发际,大筋外廉陷中,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足不任身体,肩背痛欲折,目瞑视。

今附:治颈项筋急不得回顾,头旋脑痛。针入五分,得气即泻立愈。
(三)偃伏头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二穴)
1。治卒中风不识人,目眩鼻塞,目生白翳多泪。针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忌如前法。

2。目窗:二穴在临泣后一寸五分,足少阳、阳维之会。治头面浮肿痛,引目外 赤痛。忽头旋,目KTKT远视不明。针入三分,可灸五壮。今附三度刺目大明。

3。正营:二穴在目窗后一寸,足少阳、阳维之会。治牙齿痛,唇吻急强,齿龋痛,头项偏痛。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4。承灵:二穴在正营后一寸五分,足少阳、阳维之会。治脑风头疼,恶风寒,鼽鼻塞,息不利。可灸三壮。

5。脑空:二穴,一名颞 。在承灵后一寸五分,侠玉枕骨下陷中,足少阳、阳维之会。治脑风头痛不可忍,目瞑心悸,发即为癫风,引目眇,劳疾羸瘦,体热,颈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五分,得气即泻,可灸三壮。魏公苦患头风,发即心闷乱目眩,华佗当针而立愈。忌如前法。

6.风池:二穴在颞 后,发际陷中,足少阳、阳维之会。治洒淅寒热,温病汗不出,目眩,苦头痛,疟,颈项痛不得回顾,目泪出,欠气,多鼻鼽衄,目内 赤痛,气发耳塞目不明,腰伛偻,引项筋无力不收。针入七分,留七呼,可灸七壮。
(四)侧头部(左右凡二十六穴)
1。颔厌:二穴在曲周下,颞 上廉,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治头风眩,目无所见,偏头痛,引目 急,耳鸣多嚏,颈项痛。针入七分,留七呼,可灸三壮。忌如前法。

2。悬颅:二穴在曲周上,颞 中,足少阳脉气所发。治热病烦满汗不出,头偏痛,引目外 赤,身热齿痛,面肤赤痛。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忌如前。

3。悬厘:二穴在曲周上,颞 下廉,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治热病汗不出,头偏痛,烦心不欲食,目锐 赤痛。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4。天冲:二穴在耳上如前三分。治头痛,癫疾风痉,牙龈肿,善惊恐。可灸七壮,针入三分。

5。率谷:二穴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足太阳、少阳之会。治膈胃寒痰,伤酒,风发脑两角强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不止。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6。曲鬓:二穴在耳上发际曲陷中,鼓颔有空,足太阳、少阳之会。治颊颔肿,引牙车不得开,急痛口噤不能言。灸亦良,可灸七壮,针入三分。

7。角孙:二穴在耳廓中间上,开口有空,手足少阳之会。治目生肤翳,齿龈肿。可灸三壮。明堂别无疗病法。

8。窍阴:二穴在枕骨下,摇动有空,足太阳、少阳之会。治劳疸发厉,项痛引头目痛。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9.浮白:二穴在耳后,入发际一寸,足太阳、少阳之会。治发寒热,喉痹,咳逆痰沫,胸中满不得喘息,耳鸣KT KT 无所闻,颈项痈肿及瘿气,肩背不举,悉皆治之。针入五分,可灸七壮。

10。颅息:二穴在耳后间青络脉,足少阳脉气所发。治身热头重,胁痛不得转侧,风痉耳聋,小儿发痫螈 ,呕吐涎沫,惊恐失精,瞻视不明。不宜针,即可灸七壮。

11。 脉:二穴,一名资脉。在耳本后鸡足青络脉。刺出血如豆汁,不宜出血多。治头风耳鸣,小儿惊痫,螈 ,呕吐,泄痢无时,惊恐眵瞢,目睛不明。可灸三壮,针入一分。

12。完骨:二穴在耳后。入发际四分。治头痛烦心,癫疾,头面虚肿,齿龋,偏风,口眼 斜,颈项痛不得回顾,小便赤黄,喉痹颊肿。针入五分,可灸七壮。

13。翳风:二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阳之会。

治耳聋,口眼 斜,失欠脱颔,口噤不开,吃不能言,颊肿,牙车急痛。针入七分,可灸七壮。
(七)正面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穴)
1。

治头目痛,目眵,背腠寒栗,重衣不得温。可灸三壮,针入二分。

2。承泣:二穴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陷中,跷脉、任脉、足阳明之会。治口眼 斜,目 ,面叶叶动牵口眼,目视KT KT ,冷泪,眼 赤痛。禁不宜针,针之令人目乌色。可灸三壮,炷如大麦。忌如常法。

3。四白:二穴在目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头痛目眩,眼生白翳,微风目 动不息。可灸七壮,针入三分。凡用针,稳审方得下针。若针深,即令人目乌色。

4。脉、手阳明之交会。若久患风,其脉亦有不动者。治偏风口 ,目不得闭,失喑不语,饮食不收,水浆漏落,眼 动不止,病左治右,病右治左。针入三分,留五呼,得气即泻。灸亦得,日可灸二七壮,重者七七壮。其艾作炷,大小状如粗钗脚大。灸炷若大,口转 却,灸承浆七七壮即愈。慎猪、鱼、热面、房劳等。

5。大迎:二穴在曲颔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动脉,又以口下当两肩,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寒热颈痛,瘰口,齿龋痛,数欠气,风痉口噤,牙疼,颊颔肿,恶寒,舌强不能言。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今附:风 面浮肿,目不得闭,唇吻 动不止,当针之顿愈。
(八)正面部第四行(左右凡八穴)
1。本神:二穴在曲差傍一寸五分,一曰直耳上入发际四分,足少阳、阳维之会。治目眩,颈项强急痛,胸胁相引不得转侧,癫疾,呕吐涎沫。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2。丝竹空:二穴,一名目 。在眉后陷中,手少阳脉气所发。禁不可灸,不幸使人目小,又令人目无所见。治目眩,头痛目赤,视物眩眩,风痫,目戴上不识人,眼睫毛倒,发狂吐涎沫,发即无时。针入三分,留三呼,宜泻不宜补。

3。瞳子 :二穴在目外 五分,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治青盲无所见,远视KT KT ,目中肤翳白膜,头痛,目外 赤痛。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4。颧 :二穴在面 骨下廉,锐骨端陷中,手少阳、太阳之会。治口 面赤,目黄,眼 动不止, 肿齿痛。针入二分。
(九)侧面部(左右凡一十六穴)
1.治头偏痛,目视物不明。

今附:治微风眼睑 动不止,风泪出。针入三分,禁不可灸。

2。客主人:二穴,一名上关。在耳前,起骨上廉,开口有空,动脉宛宛中,足阳明、少阳之会。治唇吻强,耳聋,螈 ,口沫出,目眩,牙车不开,口噤,嚼食鸣,偏风,口眼 斜,耳中状如蝉声。可灸七壮,艾炷不用大,箸头作炷。若针必须侧卧,张口取之乃得,禁不可针深。问曰:何以不得针深?岐伯曰:上关若刺深,令人欠而不得KT ,下关不得久留,针即KT 而不得欠,牙关急。是故上关不得刺深,下关不得久留针也。

3。下关:二穴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廉,合口有空,开口即闭,足阳明、少阳之会。疗 耳有脓汁出,偏风口目 ,牙关脱臼。其穴侧卧,闭口取之,针入四分,得气即泻,禁不可灸。

牙龈肿处,张口以三棱针出脓血,多含盐汤即不畏风,慎如前法。

4。和 :二穴在耳前锐发下横动脉,手少阳脉气所发。治牙车引急头重痛,耳中嘈嘈,颔颊肿。针入七分,可灸三壮。

5。听会:二穴在耳前陷中,上关下一寸,动脉宛宛中,张口得之,足少阳脉气所发。治耳聋,耳中状如蝉声,通耳食,牙车脱臼相离一二寸。其穴侧卧张口取之,针入七分,留三呼,得气即泻,不须补。灸亦良,日可灸五壮至二七壮止,十日后根据前报灸之即愈。忌食动风、生冷、猪、鱼物等。

6。耳门:二穴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治耳有脓汁出,生疮,HT (都礼切,)耳 ,耳鸣,耳如蝉声,重听无所闻,齿龋。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7。听宫:二穴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手足少阳、太阳三脉之会。治耳聋如物填塞无所闻,耳中嘈嘈,心腹满,臂痛,失声。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8。颊车:二穴在耳下曲颊端陷中,足阳明脉气所发。治牙关不开,口噤不语,失喑,牙车疼痛,颔颊肿,颈强不得回顾。其穴侧卧开口取之,针入四分,得气即泻。灸亦良,日可灸七壮,至七七壮止,炷如大麦,慎如常法。
(一)肩膊部(左右凡二十六穴)
1。肩井:二穴在肩上陷,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之,当中指下陷中者是。一名膊井,手足少阳、阳维之会。治五劳七伤,颈项不得回顾背膊间,两手不得向头,或因扑伤腰髋疼,脚气上攻。《甲乙经》云:只可针入五分,此膊井足阳明之会,乃连入五脏气。若刺深,则令人闷到不识人。即速须三里下气,先补不泻,须臾平复如故。凡针肩井,皆以三里下其气。若妇人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若灸更胜针,可灸七壮。

2。天 :二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际陷中央,手少阳、阳维之会。治肩肘痛引颈项急,寒热,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烦满。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3。巨骨:二穴在肩端,上行两叉骨间陷中,手阳明、跷脉之会。治背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而痛。灸五壮,针入一寸。

4。 会:二穴,一名 。肩前廉,去肩头三寸,手阳明之络。治项瘿气瘤,臂痛不能举,气肿痛。针入七分,留十呼,得气即泻,可灸七壮。

5。肩 :二穴在肩端两骨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手阳明、跷脉之会。疗偏风,半身不遂,热风瘾疹,手臂挛急,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臂细无力,筋骨酸疼。可灸七壮至二七壮,以瘥为度。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刺即泄肩臂热气。唐库狄钦若患风痹,手臂不得伸引,诸医莫能愈。甄权针肩 二穴,令将弓箭向垛射之,如故。

6。肩 :二穴在肩端 上陷中,举臂取之。治肩重不可举臂肘。可灸三壮,针入七分。

7。肩贞:二穴在肩曲胛下两骨解间,肩 后陷中。治风痹,手臂不举,肩中热痛。针入五分。

8。 :二穴在肩 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手足太阳、阳维、跷脉之会。治寒热,肩肿引胛中痛,臂酸无力。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9。天宗:二穴在秉风后,大骨下陷中,手太阳脉气所发。治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颊颔肿。可灸三壮,针入五分,留六呼。

10。秉风:二穴在肩上小 后,举臂有空,手太阳、阳明、手足少阳之会。治肩痛不能举。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11。曲垣:二穴在肩中央曲胛陷中,按之应手痛。治肩痛,周痹,气注,肩膊拘急疼闷。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12。肩外 :二穴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治肩胛痛热而寒至肘。可灸三壮,针入六分。

13。肩中 :二穴在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中。治寒热,目视不明,咳嗽上气唾血。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十壮。
(二)背部中行(凡一十三穴)
1。大 :一穴,一本作椎。今从页作 ,余皆仿此。在第一椎上陷中,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疗五劳七伤,温疟 疟,气疰,背膊拘急,颈项强不得回顾,风劳,食气。针入五分,留三呼,泻五吸。若灸以年为壮。《甲乙经》云:大椎下至尾 骨,二十一椎,长三尺,折量取 穴。凡度周身孔穴,远近分寸,以男左女右,取中指内纹为一寸,《素问》云同身寸是也。又多用绳度量孔穴,绳多出缩,取穴不准。今以薄竹片点量分寸,疗病准的。

2。陶道:一穴,在大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足太阳之会。治头重目瞑,洒淅寒热,脊强,汗不出。

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3。身柱:一穴,在第三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治癫疾,螈 ,怒欲杀人,身热狂走,谵言见鬼。针入五分,灸七七壮。

4。神道:一穴,在第五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治寒热头痛,进退往来, 疟,恍惚悲愁,健忘惊悸。可灸七七壮,至百壮止。小儿风痫螈 ,可灸七壮。

5.灵台:一穴,在第六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经阙疗病法,出《素问》。

6.至阳:一穴在第七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治寒热,解散,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7。筋缩:一穴在第九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治。惊痫,狂走癫疾。脊急强,目转上视。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8。脊中:一穴,一名神宗。在第十一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治风痫,癫邪,温病,积聚,下利。禁不可灸,灸则令人腰背伛偻。针入五分,得气即泻。

9。悬枢:一穴在第十三椎节下间,伏而取之,督脉气所发。

治积气上下行,水谷不化,下利,腰脊强不得屈伸,腹中留积。

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10。命门:一穴,一名属累。在第十四椎节下间,伏而取之,督脉气所发。治头痛不可忍,身热如火,汗不出,螈 里急,腰腹相引痛。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11。阳关:一穴在第十六椎节下间,伏而取之。针入五分,可灸三壮。阙疗病法,出《素问》。

12。腰 :一穴,一名背解,一名腰柱,一名腰户。在第二十一椎节下间宛宛中。以挺身伏地舒身,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然后乃取得其穴。督脉气所发。治腰髋疼,腰脊强不得回转,温疟 疟。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可灸七壮至七七壮。慎房劳,举重强力。《甲乙经》云:针入二寸,留七呼,灸七七壮。

13。长强:一穴,一名气之阴 ,督脉络别。《甲乙经》云:在脊 端,足少阴、少阳所结会。治肠风下血,五种痔,疳蚀,下部 。针入三分,抽针以太痛为度。其穴跌地取之乃得。灸然不及针,日灸三十壮,至二百壮止。此痔根本是冷,慎冷食、房劳。《甲乙经》云:针入二寸,留七呼。
(三)背部第二行(左右凡四十四穴)
1。大抒:二穴在项后第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陷中。《甲乙经》云足太阳、少阳之会。疗疟,颈项强不可俯仰,头痛,振寒,螈 ,气实胁满,伤寒汗不出,脊强喉痹,烦满风劳,劳气咳嗽,胸中郁郁,身热目眩。针入五分,可灸七壮。

2。风门:二穴,一名热府。在第二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治伤寒,颈项强,目瞑多嚏,鼻鼽出清涕,风劳,呕逆上气,胸背痛,喘气,卧不安。针入五分,留七呼。今附:若频刺,泄诸阳热气,背永不发痈疽,可灸五壮。

3。肺 :二穴在第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上气呕吐,支满不嗜食,汗不出,腰背强痛,寒热,喘满虚烦,口干,传尸,骨蒸劳,肺痿,咳嗽。针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出《甲乙》。甄权《针经》云:在第三椎下两傍,以搭手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是穴。治胸中气满,背偻如龟,腰强,头目眩,令人失颜色。针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一百壮。

4。厥阴 :二穴在第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逆气呕吐,心痛留结,胸中烦闷。针入三分,可灸七七壮,出《山眺经》。

5。心 :二穴在第五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心中风,狂走,发痫,语悲泣,心胸闷乱烦满,汗不出,结积,寒热,呕吐,不下食,咳唾血。针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不可灸。

6。膈 :二穴在第七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咳而呕逆,膈胃寒痰,食饮不下,胸满,肢肿,两胁痛,腹胀,胃脘暴痛,热病汗不出,喉痹,腹中积癖,默默嗜卧,四肢怠情不欲动,身常湿,不能食,食则心痛,周痹身皆痛。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7。肝 :二穴在第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咳引两胁急痛不得息,转侧难,撅胁下与脊相引而反折,目上视,目眩,循眉头痛,惊狂,鼽衄,起则目KT KT ,目生白翳,咳引胸中痛,寒疝,少腹痛,唾血短气。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8。胆 :二穴在第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心腹胀满,呕则食无所出,口苦舌干,咽中痛,食不下,目黄,胸胁不能转侧,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9。脾 :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腹胀引胸背痛,食饮倍多,身渐羸瘦,黄胆善欠,胁下满,泄利体重,四肢不收, 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针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10。胃 :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胃中寒,腹胀不嗜食,羸瘦,肠鸣腹痛,胸胁支满,脊痛筋挛。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随年为壮。

11。三焦 :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肠鸣腹胀,水谷不化,腹中痛,欲泄注,目眩头痛,吐逆,饮食不下,肩背拘急,腰脊强不得俯仰。针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12。肾 :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与脐平。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水藏久冷,心腹胀,两胁满引少腹急痛,目视KT KT ,少气溺血,小便浊出精,阴中疼,五劳七伤,虚惫,脚膝拘急,足寒如冰,头重身热,振栗,腰中四肢淫泺,洞泄食不化,身肿如水。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以年为壮,慎如前法。

13。大肠 :二穴在第十六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腰痛,肠鸣腹胀,绕脐切痛,大小便不利,洞泄食不化,脊强不得俯仰。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慎猪、鱼、酒、面、生冷物等。

14。小肠 :二穴在第十八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小便赤涩淋沥,少腹 痛,脚肿短气,不嗜食,大便脓血出,五痔疼痛,妇人带下。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15。膀胱 :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风劳,腰脊痛,泄利腹痛,小便赤涩,遗溺,阴生疮,少气,足 寒拘急,不得屈伸,女子瘕聚,脚膝无力。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16。中膂 :二穴,一名脊内 ,在第二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侠脊起肉。治肠冷赤白痢,肾虚消渴,汗不出,腰脊不得俯仰,腹胀胁痛。针入三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17。白环 :二穴在第二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脊挛急痛,大小便不利。《甲乙经》云:针如腰户法同,挺腹地端身,两手相重支额,纵息令皮肤俱缓,乃取其穴。针入八分,得气即先泻讫,多补之。治腰髋疼,脚膝不遂,温疟,腰脊冷疼,不得安卧,劳损虚风,不宜灸。慎房劳,不得举重物。

18。上 :二穴在第一空腰髁下,夹脊陷中,足太阳、少阳络。治腰膝冷痛,呕逆鼻衄,寒热疟,妇人绝嗣,阴挺出不禁。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19。次 :二穴在第二空,夹脊陷中。治疝气下坠,腰脊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淋,心下坚胀。可灸七壮,针入三分。

20。中 :二穴在第三空,夹脊陷中,厥阴、少阳所结。治丈夫五劳七伤六极,腰痛大便难,腹胀下利,小便淋涩,飧泄,妇人绝子带下,月事不调。针入二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21。下 :二穴在第四空,夹脊陷中,足太阳、厥阴所结。治腰痛不得转侧,女子下苍汁不禁,阴中痛,引少腹急疼,大便下血,寒湿内伤。针入二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22。会阳:二穴,一名利机。在阴尾骨两傍,督脉气所发。治腹中冷气,泄利不止,久痔,阳气虚乏,阴汗湿。针入八分,可灸五壮。
(四)背部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八穴)
1。附分:二穴在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傍相去各三寸,手足太阳之会,正坐取之。治肩背拘急,风冷客于腠理,颈项强痛不得回顾,风劳,臂肘不仁。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2。魄户:二穴在第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背 痛,咳逆上气,呕吐烦满,虚劳肺痿,五尸走疰,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五分,得气即泻,又宜久留针。灸亦得,日可灸七壮,至百壮止。忌猪、鱼、酒、面、生冷物等。

3。膏肓 :二穴在第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主无所不疗,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忘。又取穴之法:令人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动摇也。从胛骨上角,摸索至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灸中间。从胛骨之里,去胛容侧指许,摩KT去表肋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于肩中,灸两胛中一处,至百壮,多至三百壮,当觉下咙咙然流水之状,亦当有所下出。若得痰,疾则无所不下也。如病患已因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前,取穴灸之。又以右手从左肩上住,指头所不及者,是穴也,左取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坐,当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离。不尔,即胛角覆其空,灸之无验。此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论曰:昔在和缓不救晋候之疾,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不能,即此穴是也。人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病难遣,若能用心,此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出《千金》、《外台》。

4.神堂:二穴在第五椎下 两傍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肩痛,胸腹满,洒淅寒热,背脊强急。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5。噫嘻:二穴在肩 内廉,侠第六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以手痛按之,病者言噫嘻,针入六分,留三呼,泻五吸。治腋拘挛,暴脉急引胁痛,热病汗不出,温疟,肩背痛,目眩鼻衄,喘逆腹胀,肩 内廉痛不得俯仰。可灸二七壮,至百壮至。忌苋菜、白酒物等。

6。膈关:二穴在第七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饮不下,呕哕多涎唾,胸中噎闷。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7。魂门:二穴在第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食饮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赤黄。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8;阳纲:二穴在第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满 胀,大便泄利,小便赤涩,身热目黄。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9。意舍: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满虚胀,大便滑泄,背痛恶风寒,食饮不下,呕吐不止,消渴,目黄。可灸五十壮至一百壮,针入五分。

10。胃仓: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内虚胀,水肿,食饮不下,恶寒,背脊不得俯仰。可灸五七壮,针入五分。

11。肓门: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叉肋间。异经云:与鸠尾相直,治心下肓大坚,妇人乳有余疾。可灸三十壮,针入五分。

12。志室: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脊强痛,食饮不消,腹中坚急,阴痛,下肿,失精,小便淋沥,针入五分,灸三壮。

13。胞肓,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痛,恶寒,少腹坚急,癃闭下重,不得小便涩痛,腰背卒痛。可灸五七壮,针入五分。

14。秩边:二穴在第二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痛不能俯仰,小便赤涩,腰尻重不能举,五痔发肿。针入五分,可灸三壮,慎如前法。
(一)侧颈项部(左右凡一十八穴)
1。天容:二穴在耳下曲颊后,手太阳脉气所发。治喉痹寒热,咽中如鲠。针入一寸,可灸三壮。

2。天牖:二穴在颈筋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手少阳脉气所发。治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一寸,留七呼,不宜补之,亦不宜灸。若灸之,面肿眼合。先取噫嘻,后针天牖、风池,其病即瘥。若不先针噫嘻,即难瘳其疾也。

3。天窗:二穴,一名窗笼。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手太阳脉气所发。治耳鸣,聋无所闻,颊肿,喉中痛,暴喑不能言,肩痛引项不得回顾。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4。天鼎:二穴在颈缺盆直扶突后一寸,手阳明脉气所发。治暴喑气哽,喉痹咽肿,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5。扶突:二穴,一名水穴。在人迎后一寸五分,手阳明脉气所发。治咳多唾,上气,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鸡鸣。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6。缺盆:二穴,一名天盖。在肩下横骨陷中。治寒热,瘰 ,缺盆中肿,外溃则生,胸中热满,腹大水气,缺盆中痛,汗出喉痹,咳嗽。可灸三壮,针入三分,不直刺,太深使人逆息也。

7。人迎:二穴,一名五会。在颈大脉动脉应手,侠结喉傍,仰而取之,以候五脏气,足阳明脉所发。

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伤人。治吐逆霍乱,胸满,喘呼不得息,项气闷肿,食不下。针入四分。

8。水突:二穴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一名水门,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咳逆上气,咽喉 肿,呼吸短气,喘息不得。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9。气舍:二穴在颈直人迎,侠天突陷中,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咳逆上气,瘤瘿喉痹,咽肿,颈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二)膺部中行(凡七穴)
1。天突:一穴,在结喉下一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针入五分,留三呼,得气即泻。治咳嗽上气,胸中气噎,喉中状如水鸡声,肺痈咯唾脓血,气咽干,舌下急,喉中生疮,不得下食。灸亦得,即不及针。其下针直,横下不得,低手即五脏之气伤人。慎如前法,忌辛酸物等。

2。璇玑: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头取之,任脉气所发。治胸皮满痛,喉痹咽肿,水浆不下。

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3。华盖:一穴,在璇玑下一寸陷中,仰头取之,任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痛引胸中,咳逆上气,喘不能言。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4。紫宫:一穴在华盖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头取之,任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胸膺骨疼,饮食不下,呕逆上气,烦心。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5。玉堂:一穴在紫宫下一寸六分陷中,一名玉英,任脉气所发。治胸满不得喘息,胸膺骨疼,呕吐寒痰,上气,烦心。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6。膻中:一穴,一作 ,一名元儿。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中,仰卧取之,任脉气所发。治肺气咳嗽上喘,唾脓,不得下食,胸中如塞。可灸七七壮。今附:疗膈气,呕吐涎沫,妇人乳汁少。其穴禁不可针,不幸令人夭折。慎猪、鱼、酒、面物等。

7。中庭:一穴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任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噎塞,食饮不下,呕吐食还出。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三)膺部第二行(左右凡一十二穴)
1。 府:二穴在巨骨下,璇玑傍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咳逆上喘,呕吐胸满,不得饮食。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2。或中:二穴在 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咳逆喘不能食饮。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3。神藏:二穴在或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咳逆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嗜食。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4。灵墟:二穴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痛引胸不得息,咳逆呕吐,胸满不嗜食。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5。神封:二穴在灵墟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满不得息,咳逆,乳痈,洒淅恶寒。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6。步郎:二穴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鼻塞不通,呼吸少气,喘息,不得举臂。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四)膺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二穴)
1。气户:二穴在巨骨下, 府两傍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喘逆上气,胸背急不得息,不知食味。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2。库房:二穴在气户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咳逆上气,多唾浊沫脓血。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3。屋翳:二穴在库房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咳逆上气,呼吸多唾浊沫脓血,身体肿,皮肤痛不可近衣,淫泺,螈 ,不仁。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4。膺窗:二穴在屋翳下一寸六分,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胸满短气,唇肿,乳痈,寒热,卧不安。可灸五壮,针入四分。

5。乳中:二穴当乳,是足阳明脉气所发。禁不可灸,灸不幸生蚀疮,疮中有清汁脓血可治;疮中有 肉若蚀疮者死。微刺三分。

6。乳根:二穴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胸下满痛,臂肿,乳痈,凄惨寒热,痛不可按抑。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五)膺部第四行(左右凡一十二穴)
1。云门:二穴在巨骨下,侠气户傍各二寸陷中,动脉应手,手太阴脉气所发。治喉痹,胸中烦满,气上冲心,咳喘不得息,胸胁短气,肩痛不得举臂。《甲乙经》云:可灸五壮,针入三分,刺深使人气逆,故不宜深刺。

2。中府:二穴肺之募,一名膺中 。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足太阴之会。治肺系急,胸中痛悚悚,胆热,呕逆上气,咳唾浊涕,肩背痛风,汗出腹胀,食不下,喉痹,肩息,肤骨痛,寒热。针入三分,留五呼,可灸五壮。

3。周荣:二穴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不得俯仰,饮食不下,咳唾稠脓,针入四分。

4。胸乡:二穴在周荣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引胸背痛,卧不得转侧。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5。天溪:二穴在胸乡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阴脉气所发。治胸中满痛,乳肿贲膺,咳逆上气,喉中作声。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6。食窦:二穴在天溪下一寸六分,举臂取之,足太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膈间雷鸣, 陆 陆,常有小声。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六)侧腋部(左右凡八穴)
1。渊腋:二穴在腋下三寸宛宛中,举臂得之,治胸满无力,臂不举。禁不宜灸,灸之不幸,令人生肿蚀。马疡内溃者死,寒热者生,马疡可治,针入三分。

2.辄筋:二穴在腋下三寸,复前一寸着胁,足少阳脉气所发。治胸中暴满,不得卧喘息也。可灸三壮,针入六分。

3。大包:二穴在渊腋下三寸,脾之大络,布胸胁中,出九肋间。治腹有大气,气不得息,胸胁中痛,内实则其身尽寒,虚则百节皆纵。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4。天池:二穴在乳后一寸,腋下三寸,着胁直腋撅肋间。一名天会,手心主、足少阳脉之会。治寒热,胸膈烦满,头痛,四肢不举,腋下肿,上气,胸中有声,喉中鸣。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一)腹部中行(凡一十五穴)
1。鸠尾:一穴,一名尾翳,一名 。在臆前蔽骨下五分。治心风惊痫发癫,不喜闻人语,心腹胀满,胸中满,咳逆数噫,喘息,喉痹咽壅,水浆不下。不可灸,灸即令人毕世少心力。此穴大难针,大好手方可此穴下针,不然取气多,不幸令人夭。针入三分,留三呼,泻五吸,肥人可倍之,忌如前法也。

2。巨阙:一穴,心之募也。在鸠尾下一寸。鸠尾拒者少,令强一寸中人,有鸠尾拒之,任脉气所发。

治心中烦满,热病,胸中痰饮,腹胀暴痛,恍惚不知人,息贲,时唾血,蛔虫心痛,蛊毒,霍乱,发狂不识人,惊悸少气。针入六分,留七呼,得气即泻。灸亦佳,可灸七壮,至七七壮止。忌猪、鱼、生冷、酒、热面物等。

3。上脘:一穴,在巨阙下一寸,当一寸五分,去蔽骨三寸,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治心中热烦,贲豚,气胀不能食,霍乱吐利,身热汗不出,三焦多涎,心风惊悸,心痛不可忍,伏梁气状如覆杯。针入八分,先补后泻之神验。

如风痫热病,宜先泻后补,其疾立愈。灸亦良,日可灸二七壮至一百壮,未愈更倍之,忌如常法。

4。中脘:一穴,一名大仓,胃之募也。在上脘下一寸,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上纪者,上脘也。治心下胀满,伤饱食不化,霍乱,出泄不自知,心痛,温疟,伤寒,饮水过多,腹胀气喘,因读书得贲豚气上攻,伏梁心下状如覆杯,寒癖结气。针入八分,留七呼,泻五吸,疾出针。灸亦良,可灸二七壮,至一百壮止。忌猪、鱼、生冷、酒、面等物。

5。建里:一穴,在中脘下一寸。治心下痛不欲食,呕逆上气,腹胀身肿。针入五分,留十呼,可灸五壮止。

6.下脘:一穴,在建里下一寸,足太阴、任脉之会。治腹痛,六腑之气寒,谷不转,不嗜食,小便赤,腹坚硬,癖块,脐上厥气动,日渐羸瘦。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亦良,可灸七七壮,至二百壮乃止。

7。水分:一穴,在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任脉气之所发。治腹坚如鼓,水肿,肠鸣,胃虚胀,不嗜食,绕脐痛,冲胸不得息。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若水病灸之大良,可灸七壮,至百壮止。禁不可针,针水尽即毙。

8。神阙:一穴,一名气合,当脐中是也。治泄利不止,小儿奶利不绝,腹大,绕脐痛,水肿鼓胀,肠中鸣,状如流水声,久冷伤惫。可灸百壮,禁不可针,慎如常法。

9。阴交:一穴,一名横户。《素问》云:在脐下一寸。任脉气所发。治脐下 痛,寒疝引少腹痛,腰膝拘挛,腹满,女子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绕脐冷痛。针入八分,得气即泻,可灸一百壮止。

10。气海:一穴,一名脖 ,一名下肓。在脐下一寸五分,任脉气所发。治脐下冷气上冲,心下气结成块,状如覆杯,小便赤涩,妇人月事不调,漏下崩中,因产恶露不止,绕脐 痛。针入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可灸百壮。今附: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治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悉皆灸之,慎如常法。

11。石门:一穴,一名利机,一名精露。在脐下二寸,三焦之募,任脉气所发。治腹胀坚硬,支满,妇人因产恶露不止,遂结成块,崩中漏下。灸亦良,可灸二七壮,至一百壮止。妇人不可针,针终身绝子。

12。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小肠之募,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任脉之会。下纪者,关元也。

治脐下 痛,小便赤涩,不觉遗溺,小便处痛,状如散火,溺血,暴疝痛,脐下结血,状如覆杯,转胞不得尿,妇人带下,瘕聚,因产恶露不止,月脉断绝,下经冷。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亦良,可灸百壮,至三百壮止,慎如常法。

13。中极:一穴,一名玉泉,一名气原。在关元下一寸,膀胱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治五淋,小便赤涩,失精,脐下结如覆杯,阳气虚惫,疝瘕,水肿,贲豚抢心,甚则不得息,恍惚尸厥,妇人断绪,四度针,针即有子,故却时任针也。因产恶露不止,月事不调,血结成块。针入八分,留十呼,得气即泻,可灸百壮,至三百壮止。

14。曲骨:一穴,在横骨之上毛际陷中,动脉应手,任脉、足厥阴之会。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涩不通,疝,少腹痛,妇人赤白带下,恶合。可灸七壮至七七壮,针入二分。

15。会阴:一穴,一名屏翳。在两阴间,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治小便难,窍中热,皮疼痛,谷道搔痒,久痔相通者死,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女子经不通,男子阴端寒冲心 。可灸三壮。
(二)腹部第二行(左右凡二十二穴)
1.幽门:二穴侠巨阙两傍各一寸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治胸中引痛,心下烦闷,逆气里急,支满,不嗜食,数咳健忘,泄利脓血,少腹胀满,呕沫吐涎,喜唾,女子心痛,逆气善吐,食不下。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2。通谷:二穴在幽门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治失欠口 ,食饮善呕,暴哑不能言。针入五分,可灸五壮。

3。在通谷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治身寒热,疟病,心下烦满,气逆。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4。石关:二穴在阴都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疗脊强不开,多唾,大便秘涩,妇人无子,藏有恶血上冲,腹中 痛不可忍。可灸三壮,针入一寸。

5。商曲:二穴在石关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治腹中积聚,肠中切痛,不嗜食。可灸五壮,针入一寸。

6。肓 :二穴在商曲下一寸,脐傍各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治大腹寒疝,大便干燥,腹中切痛。可灸五壮,针入一寸。

7。中注:二穴在肓 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治小腹有热,大便坚燥不利。可灸五壮,针入一寸。

8。四满:二穴,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治脐下积聚,疝瘕,肠癖切痛,振寒,大腹石水,妇人恶血 痛。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9。气穴:二穴在四满下一寸。一名胞门,一名子户,冲脉、足少阴之会。治月事不调,泄利不止,贲气上下引腰脊痛。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10。大赫:二穴,一名阴维,一名阴关。在气穴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治男子阴器结缩,女子赤带。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11。横骨:二穴在大赫下一寸。此穴诸经阙疗病法。《外台》云:治腹胀,小便难,阴器纵伸痛,可灸三壮。
(三)腹部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四穴)
1。不容:二穴在幽门两傍各一寸五分,去任脉二寸,直四肋端,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腹满 癖,不嗜食,腹虚鸣,呕吐,胸背相行痛,喘咳口干,痰癖,胁下痛,疝瘕。针入五分,可灸五壮。

2。承满:二穴在不容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肠鸣腹胀,上喘气逆,食饮不下,肩息,唾血。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3。梁门:二穴在承满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胁下积气,食饮不思,大肠滑泄,谷不化。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4。关门:二穴在梁门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遗溺,善满,积气肠鸣,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气游走侠脐急,痰疟振寒。针入八分,可灸五壮。

5.太乙:二穴在关门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癫疾狂走,心烦吐舌。可灸五壮,针入八分。

6。滑肉门:二穴在太乙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癫疾,呕逆,吐舌。可灸五壮,针入八分。

7。天枢:二穴,大肠之募穴,一名长溪,一名谷门。去肓 一寸五分,夹脐傍二寸,足阳明脉气所发。疗夹脐切痛,时上冲心,烦满呕吐,霍乱,寒疟,泄利,食不化,女子月事不时,血结成块,肠鸣腹痛,不嗜食。可灸百壮,针入五分,留七呼。

8。外陵:二穴在天枢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腹中痛,心如悬,引脐腹痛。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9。大巨:二穴在外陵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少腹胀满,烦渴 疝,偏枯,四肢不举。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10。水道:二穴在大巨下三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少腹满,引阴中痛,腰背强急,膀胱有寒,三焦结热,小便不利。可灸五壮,针入二寸五分。

11。归来:二穴在水道下二寸。治少腹贲豚,卵缩,茎中痛,妇人血藏积冷。可灸五壮,针入八分。

12。气冲,二穴,一名气街。在归来下,鼠鼷上一寸,动脉应手宛宛中,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肠中大热,不得安卧,腹有逆气上攻,心腹胀满,淫泺,月水不利,身热,腹中痛, 疝阴肿,难乳子,上抢心痛,不得息,气冲腰痛不得俯仰,阴痿,茎中痛,两丸蹇痛不可忍。可灸七壮立愈,炷如大麦,禁不可针。
(四)腹部第四行(左右凡一十四穴)
1。期门:二穴,肝之募。在不容傍一寸五分,直两乳第二肋端,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治胸中烦热,贲豚上下,目青而呕,霍乱泄利,腹坚硬大,喘不得安卧,胁下积气,女子产后余疾,食饮不下,胸胁支满,心中切痛,善噫。若伤寒过经不解,当针期门,使经不传。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2。日月:二穴,胆之募。在期门下五分,足太阴、少阳、阳维之会。治太息善悲,小腹热,欲走多唾,言语不正,四肢不收。可灸五壮,针入七分。

3。腹哀:二穴在日月下一寸五分,足太阴、阴维之会。治大便脓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针入三分。

4。大横:二穴在腹哀下三寸五分,直脐傍,足太阴、阴维之会。疗大风,逆气,多寒,善悲。可灸五壮,针入七分。

5。腹结:二穴在大横下三分,一名肠窟。治绕脐痛,上冲抢心,腹寒泄利,咳逆。针入七分,可灸五壮。

6。府舍:二穴在腹结下三寸,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交会。此三脉上下三入腹,络肝脾,结心肺,从胁上至肩,此太阴 三阴、阳明支别。治疝痛,脾中急痛,循胁上下抢心,腹满积聚,厥气,霍乱。针入七分,可灸五壮。

7。冲门:二穴,一名慈宫。上去大横五寸,府舍下横骨两端,约中动脉,足太阴、厥阴之会。治腹寒气满,积聚疼,淫泺,阴疝,难乳子,上冲心,不得息。针入七分,可灸五壮。
(五)侧胁部(左右凡一十二穴)
1。章门:二穴,脾之募,一名长平,一名胁 。在大横外,直季胁肋端。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足厥阴、少阳之会。治肠鸣盈盈然,食不化,胁痛不得卧,烦热口干,不嗜食,胸胁支满,喘息,心痛,腰不得转侧,伤饱,身黄羸瘦,贲豚,腹肿,脊强,四肢懈惰,善恐少气厥逆,肩臂不举。可灸百壮,针入六分,忌如常法。

2。京门:二穴,肾之募,一名气 ,一名气府,在监骨下腰中,季胁本侠脊,治腰痛不得俯仰,寒热,胀引背不得息,水道不利,溺黄,少腹急肿,肠鸣洞泄,髀枢引痛。可灸三壮,针入三分,留七呼。

3。带脉:二穴在季胁下一寸八分。治妇人少腹坚痛,月事不调,带下赤白,里急,螈 。可灸五壮,针入六分。

4。五枢:二穴在带脉下三寸,一云在水道傍一寸五分。治男子寒疝,阴卵上入小腹痛。针入一寸,可灸五壮。

5。维道:二穴在章门下五寸三分,足少阳、带脉之会。治呕逆不止,三焦不调,水肿,不嗜食。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6。居 :二穴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骨上陷中,阳跷、足少阳之会。治腰引少腹痛,肩引胸臂挛急,手臂不得举而至肩。灸三壮,针入八分。
(一)头风
袁总统身体素来甚好,其思想与记忆力亦远过常人。冬日不怕寒,头更不畏冷,在小站练兵时,于溯风凛烈之中,常光头出外。初不以为意,后因受风过久,时觉头痛,一遇思想太过即发。民国初年,遇有不如意事更甚,但不过数日即瘥。三年之春,因某项事逆意,而痛增剧至三十余日不愈。南通张季直先生电保石屏先师,力言可愈此疾。

得京电复时,适慎庵在沪,师嘱随行。其病系前后脑痛,第一日针百会,第二日针风池、风府,皆以泄风泄热为主。每一针刺入,袁即感觉脑中发有大声冲墙倒壁而出,再针如服巴豆、大黄直扶肠胃而下。

师曰:此即风散热降之象,应手而愈。袁总统称奇不置,浓谢而归。
(二)阳痿
南通张涩老,中年即痿而不兴,其时尚未生子。病原由于幼年用脑过度,可见性与脑最有关系,不尽由于性病也。耳石屏师名,情托请治。其时石屏师为富安场盐大使,情不可却。为针肾俞、关元、气海、中极数穴,即日见效。后每觉疲劳时,必延往治。石屏师罢官后,常驻于通,皆涩老为东道主也。一次随师往,见其仅针关元一穴。因询一针足乎?师曰:此补精而活其气,不宜太过,过之则兴奋,过甚反于年老阳强阴弱之体不宜。予亦承赐一联(能以金针引 起 曾从黄石受书来),并长跋于侧,今尚什袭藏之耳。
(三)中风
戊辰之秋,张盛全病中风不语。在中西医束手之时,余为之针百会一穴而苏,其时人皆以余为善治中风。其实中国之针,何病不可治。己巳春,枥城曹幼珊先生,忽中风而神昏不语,由张盛全急邀余往,脉已停止,两目紧闭,呼之不应。询其家人知病发仅一小时,数日前已觉口眼歪斜。此乃实症,不可误认为虚,乃为针肩井、三里等处,其脉立出,口已能言。询其本人,则云四肢麻甚。余复针头之风府。足之涌泉,三日即能起坐。复刺口角之地仓而口正,刺目 之睛明而眼不斜,七日即康复如常。八年来体健身轻,虽七十有一,视之如五十许人也。曾以神针寿我四字为赠。
(四)臂痛
臂痛不能举,在医理上缘因甚多,虚实寒热皆可使其病也。初起人不留意,后至半身不遂,全体不用,大病造成,治之已迟,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褚德彝先生之夫人,臂痛经年,中西杂治,百药无灵,最后就诊于余。其右手不能平肩,日夜酸楚无宁息,断为肺络之痰阻滞血脉。为针曲池、合谷,应手而瘥。

是以褚先生赠联( 石名言征吕览 针俞神术阐仓公),有一针而愈之跋,所以纪实也。
(五)手麻
吴兴陆连奎先生体健无疾,惟左手常麻,曾经中西杂治而不效,皆云防作风疾。前年其夫人因患偏头风痛为余治愈。而信金针必可疗斯疾,针手三里即愈。是以本书序文中曾道及也。凡手足微麻,人都不在意,而不知风症之初多有此类现状。如不即早图之,引起他症以至不救者甚多,如脑充血、脑裂、心脏病等。

在中医医理上追本穷源,皆中风一症之分门别类也。
(六)盲肠炎
庚午冬,余受苏州朱姓之请,频行有竺氏者来延治盲肠炎,有急不待缓之势。而朱姓之中风又不能略迟,不得已允以当夜归来。夜返申时,在站为其迎往。病患年三十许,服务于沪宁铁路。道其家人曾患盲肠炎剖腹而死。其父羲庵先生年七十有八,见其子病而焦灼,惶急之象,溢于言表。病象在右少腹奇痛,右足不能伸。予只针归来、三里、气海数穴,其痛立时即止,足亦能直。三次后即行走如常,来寓就诊,五日其病如失。羲庵先生仁和旺族,善绘事而能诗。因其子鹿奇先生之疾,即写竹屏四幅,中有一诗,“横截风烟竹两竿,黄山白岳出群看,金针度尽人间厄,太乙真传不用丹”之句,乃见其子大病之愈出乎意外,极其高兴,故诗画皆生气勃勃也。
(七)中风
师君兰亭老而健,某年来沪,寓于浦应仙家。夜半睡醒,忽口眼歪斜,语言难出而半身肢体同时麻痹。延西医王某治之,谓此病西法并无专药。如延余诊,当有效。师仍游疑,复请某国医博士,多方疗治,犹不见轻,乃请余治。予谓病在少阴,痱症也。为针气海、环跳、肾俞等穴。顷刻之间,麻痹半身即能自行转侧,十日即完全告愈。某西医闻之曰奇矣。师君时已六十有三,次年又生一子。
(八)肠癖
书家颜二民患肠癖十余年,其苦万状,中西医治终未能愈。乙丑余由陕军谢职归,遇于邗上,殷殷求治。为针手阳明数穴,以泻其热而通其壅,数日而愈。颜书一联(铁骑威边徼 金针度世人)以志感谢。肠癖之症,虚实并有,颜乃实,故效速。如属虚症,则养阴补脾,清胃固脱,缺一不可。

甚矣,同一用针,同一治病,而其难易相差如此。是故学针易,识症难也。
(九)脚面毒瘀
甲戌春,往上海某医院,为某姓治第四期梅毒入络。因其心脏衰弱,该院无法疗治,而由某君求余针之,是以间日必一往。一日闻女病室中,有北方口音之女子,嘤嘤作泣。余问故,某君谓此是警局董队长之妻,今将锯腿,是以悲泣。询其病状,则云脚面红肿而痛,已住院六月不瘥。某君怂恿予为之设法,余怜此妇如无足几等于死,即往详询病情,始知由郁热而兼外感,邪留经络,中西杂治,药石乱投。断以温补之剂,邪不能出,下注于足,以致红肿大痛,气上冲心,日夜不安,寝食俱废者数月。余谓此病无需锯腿,可用别法以救之。而该院之某医,谓君能愈此病乎?余云中西医皆能愈,独君不识此症耳。先以提毒散瘀外治之法,即在委中放毒血盈升,针三里、悬钟、三阴交等穴,次日即安,十日大愈。节至中天,惠我角黍金丸,夫妻同来,叩谢再生之恩也。
(十)肩背痛
叶氏媪,六十又三,患肩背痛,由颈循督脉而下七八寸,转侧不能,因此两臂亦痛不能举,日夜呼号,惨不忍闻。诊其脉沉迟,舌绛滑。《灵枢》云气胜有余肩背痛,适在督脉之上,肺实可知。先泻其肺俞,当夜即能安睡,再针肩井、肩 、曲池而愈。
(十一)胸痛
朱右,年四十二,体素弱,中脘常隐隐作痛已十余年,时发时愈。近月连痛不已,甚且至于昏厥。初以手按之,痛可暂止,继则拒按,似觉有一气块由下而上,如至鸠尾处则大痛,再至咽间则厥矣。脉大而数,舌黄黑且垢腻,断为浊阴之气结于胃脘不散。为针中脘、三里而痛渐止,再刺关元、照海,即下黑色如栗之矢若干粒而愈。
(十二)子宫岩
老友解梅生兄之夫人,少腹中硬痛拒按,某西医谓为子宫生岩。一再检验,确定无疑,舍解剖之外更无生理,以此病商之余。余谓子宫岩乃新病名,其实乃气血所凝,到处皆可成岩,不独子宫,宜以气化之。为针气海、肾俞诸穴,当日痛止,更数日而块消。凡有形之病,皆宜设法消散为上策,实在不能消散,再设他法以解之。去块之法甚多,有急治,有缓治,病实无妨用猛剂以攻之,病虚亦有助其中气,使其辅正祛邪,亦可渐收大效。
(十三)肾不纳气
南海莫君敏庄,侨居燕北有年,平生喜藏金石,是以搜罗甚富。庚午以臂痛不举,向余求治。见其行动即喘,脉大而空,两尺尤少力,入夜则口渴咽干,小溲频数。余告以君之本病,乃肾气不能收纳,其臂痛不举,乃标症也。如不根本治之,花甲之年,岂有肾虚而能延寿者。即针肾俞、关元等穴,并书专门补敛肾气之方为丸治之。二月之后,本标各病全愈。莫君以其收藏之历代帝王玉玺印成四屏,并跋予为治病经过以留记念云。
(十四)臂痛
宋子良先生患左臂痛,连带至手,延至三年,百方医治而无效。后由某外医为之解剖,先后六次,痛势仍不少减,且不能确指此症究属何病。最后延余治之,身强体壮,一望而知为康健之体,脉亦坚实,饮食起居,无一不好。惟右手掌背之肌肉瘦削异常,仅余皮骨,以虎口萎缩尤甚。多处穴道,无法下针,只好先针曲池,去针以后,云甚松快。次日告余曰:往日多为痛醒,今晨居然醒而不痛。计针三日,痛势全愈。惜合谷一穴,因肌肉缩尽,仅余上下二层皮,无受针之余地。盖解剖之术只能施之于有形,可以割而弃之。若经络之气为邪所伤,无形无影,于此而加以剖割,此在高明之西医或可优为之,而在中医之治法中,则殊不能赞一词也。
(十五)心痒
丙寅春,余来游沪,时下榻同益公。其司账何绍全,邗人也,素有心痒病,闻余至,欣然向予求治。自述病起于八年前,初觉痒时,异常难受,百治不效。后为痒所逼,狂奔多时,居然痒止。起初二三月一发,后即愈来愈勤,现下一日一夜之中亦屡发不止。虽严冬亦不暇着衣,痒发时,非速奔不快。予谓此乃心气郁结,血液过腻所致。狂奔则结气解散,血亦转清,此所以有效也。为针肺经云门,心包络天池、内关各穴,专用泻气散血之法。二次以后,痒不复发,此亦奇疾之一也。
(十六)腰痛
甘镜先律师,留欧美有年,饮食起居皆有西洋化,以致遇有疾病,亦无不用外医。一日其夫人病腰痛不能辗转,注射电疗诸法无不用尽,终归无效。余素与甘友善,甘乃询以斯疾足下金针能愈否。余答金针无病不治,何况区区腰痛。乃刺肾俞,一补而瘥,镜先以神术目之。夫腰痛之起因甚多,虚实寒热皆有,须看准病原,自然发无虚射。甘夫人乃肾虚腰痛,如认为实症,用力去邪,殆矣。如孙东吴俞逸芬诸子,皆患此病,无不病随针去,而针法亦各不同。盖皆按照各人病原针之,不是千篇一律也。
(十七)膈食
姚守仁先生之夫人,肝木不和,体又素弱,于归十载,未经生育,以此肝脾之病影响于胃,发生膈症。

三年来不能进粒米,仅以流汁度其生命,咽中如有物窒塞,腹虽觉饥而不能下咽,夜来必有潮热,经亦不调而多带。细思非舒肝和脾,不能开其生机,徒治胃病,如以石投水。乃先刺期门,再针膈俞、白环俞、中脘、中极等穴,食欲大增,升能经调带止。今年已育麟儿,此乃病理中应有之效,并非出乎意外也。
(十八)胃病
曾则生任沪保安处副处长时,曾病胃疾,食不甘味,中脘作痛,日渐瘦削,卧床数月,几无生理。解震皋先生与则生有师生之谊,往探其病,而则生泪出,以为生机绝望。震皋先生以其侄梅生兄曾有痼疾,为余所愈,令延予治之。询其经过,中西杂治,补泻兼施,终无起色。予只为针中脘、关元诸穴,其疾良已。盖曾君之病,不过胃阳不足,消化不良,以致失其营养。治法虽多,毫不中病,诛伐无过,安得生机。予不过为之拨动机关,令其胃阳畅遂而已,岂有其他妙巧哉!
(十九)蛇蛊
蛊症江浙不多见,余随宦在川滇及游历两广,曾有闻见放蛊害人之说。谓由五毒蛊合而为一,饮食起居坐卧之地,皆能传毒,此齐东野语,不见经传之谈。然亦有受山岚瘴气,腹中便尔成形,或水土不宜,初到水远山遥之地,体质与风土不合,亦易发生此病。庚午,奥人陈姓,肢痛治愈后,其家一区姓媪云有胃疾,余以为普通胃病,嘱其来寓针之可也。越日媪来求治,自云病已七年,而中脘坟起,腹饥则痛,多吃不易消化之物则安。七年来,日渐加重,人则奇瘦,其脉大小不一,顷刻异状,其舌满布红白相间,杂之小点,而如蒙以一层灰白之薄苔,断为蛊症无疑,试针数处。次日再来,云不针尚可,针后虽多食而痛不能止。即为再针中脘,不十分钟而狂呼大痛,欲自拔其针,禁之则云要吐,口即喷出奇臭之水,随出一物,类似蛇形,长逾一尺。

蠕蠕而动。同时诊室中之病者,皆带针而逃,一时秩序大乱,而区媪晕矣。顷刻即苏,七年痼疾,经此一针,病根全去,良深快慰。怜其贫困,乃以药物助其调理,不久即平复如常。
(二十)干血
曹女年十七,忽停经九月,人渐瘦,脉沉实,舌白,口渴心烧,中脘痛,少腹左胁下痛而拒按,夜来潮热盗汗,便结溲少而热,微咳无痰,皮肤枯燥,肌如甲错,无一不是干血痨之症状。但室女停经与妇人稍异,治法亦各有不同,较之曾经生育之妇人尤为棘手。乃一方用去瘀之法,刺其肝脾各经之穴,其腹痛拒按之状渐解,一方又以培养新血之法,从期门等穴启其生机,心烧潮热等症亦退。前后月余,其经复至,诸病霍然。
(二十一)死脉
一日在蒋某家治疾,有附诊者一。三十许之妇人,云日来偶觉胃纳不健,请书一开胃方剂,按其脉大异之。询其有无他状,云无。余未书方而告其家人曰:殆矣。其脉二十至必一停,停后不能复还,继而复动,则与前后不能接续。经云一息不运则生机穷。此在脉法中谓之代脉,虽无大病,必难久存。蒋某以余故神其说,未之信。十余日后,忽患气塞而没,是乃气脱,非真窒塞也。至此方信余言之不谬。
(二十二)小肠二气
名画师金健吾,乙丑春病小肠气,左囊肿大,寒热交作,转侧不能者有日矣。余因嗜画,耳其名,由友人之请托而往诊。乃为针归来、肾俞、气海诸穴,数日即愈,今已十余年而未一发。夫小肠气之病,虽似有形,而实为气所结,其气一散,其形立消。今之医家,误认为实。在有形之病,可以割而弃之,岂知此等病朝割去而夕复生,屡生屡割,不死不止。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即在他事,且犹不可,况病关生死,岂可草率从动,用剖割草菅人命。因论小肠气,而可悟其他类似之病状治法矣。
(二十齿三)齿痛
黄金荣先生病齿痛二十余日,遍服清泻苦降之剂,始终不效,寝食为之不安。余适有他事往谒,问此病针法能治否?余谓舍蛀齿外皆可治也。即为针合谷、吕细等穴,针去痛除。先生云金针治病如此神速,悔不早用之,致多受二十余日之痛楚云。
(二十四)腰二痛
中外医家商讨金针医学时,有同文书院院长大内畅三先生在坐,询及金针能治年久腰痛否?余曰可。间日邀诊,谓余年六十有二,病已十又三年,平日起居坐卧均感不便,惟阴雨之先,节气之前,不但不能转侧,且腰部肤冷如冰。中西杂治,终未离去痛苦。前曾一度归国,请其国中著名针灸家治之,亦无大效。言次即以手臂腰腿等处之灸疤出视。余谓《内经》云太阳所至为腰痛。太阳,膀胱府也。又云腰为肾之府,转侧不能,肾将惫矣。今既不能转摇,而腰部肌肉又异常觉冷,其为肾阳衰败无疑,宜温通肾府,以去寒湿而助元阳。即针肾俞,腰部立觉奇暖,去针后即起立如常,谓十余年之痛苦去于一针,何神速乃尔,即书东亚神术四字为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