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魂丹 治小儿诸风癫痫,潮发瘈瘲,口眼相引,项背强直,牙关紧急,目睛上视,及 变生虚风,多睡昏困,荏苒不解,速宜服之。
当归(酒浸,切,焙,微炒) 乌犀(镑,各二两) 干姜(炮) 枳壳(去瓤,麸炒) 白朮 浓朴(去皮 荆子(去白) 桑螵 醋炙令黄) 晚蚕蛾(微炒 (去芦) 羚羊角(镑) 半夏(汤洗 红,留烟少许,入坑以盏盖,新土围,食 去皮、骨,用肉) 白僵蚕(去丝、嘴,微炒 生姜自然汁煮软,切,焙,炒黄) 藿香(叶,去土 桂(去粗皮) 细辛(去苗) 陈皮(去瓤,微炒) 槐胶 乌 用) 沉香(不见火) 干蝎(微炙) 独活(去苗) 天麻(酒洗,切 砂(细研水飞) 石斛(去根) 雄黄(细研水飞) 肉豆蔻(去壳,微炒) 龙脑(别研) 水银 附子(水浸后,炮,去皮、脐) 蝉壳(去土,微炒) 川芎 两) 乌鸦(一个,去嘴、翅、足) 腻粉(别研,一分) 狐肝(三具,腊月采取,同乌 鸦 硫黄(研细,用瓷盏盛,慢火养成汁,入水银,急炒如青泥,成砂再研,半两) 金箔(二 十 上如法修事,捣研令细,炼白蜜合和,入酥,再捣三、五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一岁 儿一丸,温薄荷自然汁化下,不计时候。
定命丹 治小儿急、慢惊风,天吊撮口,潮发搐搦,奶痫壮热,昏塞不省。
青黛(研,半钱) 蟾酥(干者,酒浸一宿,一钱) 干蝎(全者,七个,微炒) 麝 香(研
上件细研令匀,以粟米粥和丸,如绿豆大,别以青黛为衣。每服一丸,荆芥薄荷汤下,后困睡无疑。但有患者,先化半丸滴入鼻中,嚏喷者必瘥(一本不用天南星)。
八珍丹 治小儿惊风壮热,精神昏愦,呕吐痰涎,惊悸恍惚,或发瘈瘲,目睛上视。
甘草(炒) 天麻(去芦) 朱砂(研飞) 天南星(牛胆制,各五两) 牛黄(研,一分) 腻 十片,为衣)
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炼蜜为丸,如豌豆大,以银箔为衣。每服,一岁儿服一丸,薄荷 汤化下。疾证未退,可再服之,更量儿大小加减,奶食后服。
太一银朱丹 治小儿惊风壮热,涎盛发痫,手足搐搦,目睛上视,及风壅痰实,心膈满 大便秘涩。
黑铅(炼十遍,称三两,与水银结砂子,分为小块,同甘草水煮半日,候冷,取出研,去草不用) 水银(结砂子) 铁粉(各三两) 甘草(同铅煮,十两) 天南星(炮为末,三分) 朱砂(飞研,半两) 腻粉(研,一两)
上同研匀,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一岁儿服一丸,用薄荷蜜汤下,微利为度,未利 再服,乳食后。
软金丹 治小儿惊风壮热,多睡惊掣,精神昏愦,痰涎壅塞,手足搐搦,目睛上视,项 背强硬,牙关紧急。
使君子(炒,为末) 兖墨(烧,研) 青黛(细研) 麝香(细研) 腻粉(研,各 一分) 胡 黄连(为末,一分) 寒食面(七钱半) 天浆子(七个,炒,为末) 上合研匀,以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煎金银薄荷汤化下。五岁以上可服二 丸,更量大小、虚实加减,不计时候。
鹤顶丹 治大人、小儿风壅痰实,咽膈不利,口干烦渴,睡卧不安,及中暑头痛,躁渴 不解。
麝香(研,二两半) 朱砂(研飞,一百两) 牙硝(枯研,一百二十五两) 寒水石 粉(一 百一十两) 甘草(炒为末,三十五两) 上合研匀,炼蜜搜和,每一两二钱作十丸。大人温生姜水化下一丸。如治中暑,入生龙 脑少许,同研细,新水化下。小儿一丸分四服,更量大小加减。又治小儿脏腑积热,心神不 宁,夜卧狂叫,口舌生疮,用薄荷自然汁化下,并食后服。
至圣丹 治一切惊风天吊,目睛上视,手足搐搦,状候多端。用药一丸,用温水化,滴 嚏三、五次,更用薄荷汤下二丸即愈。如久患五疳,腹胀头大,四肢瘦小,好吃泥 奶食,爱咬指甲,时 眉毛,头发稀疏,肚上青筋,及久患泻痢,并用米饮下二丸 疳蛔咬心,发歇疼痛,并用苦楝子煎汤下二丸。如鼻下赤烂,口齿疳虫,并口疮等 吃奶汁研二丸,涂在患处。疳眼雀目,用白羊子肝一枚,以竹刀子批开,入药二丸 麻缕缠定,用淘米泔煮熟,空心食之,仍令乳母常忌毒鱼、大蒜、鸡、鸭、猪肉等 熊胆(用温水化入药) 芦荟(研) 腻粉(同水银研) 朱砂(研飞,各一分) 麝 香(研,飞) 青黛(研) 胡 研,不见米星)
上为末,入研药匀,用熬过 猪胆汁浸,蒸饼为丸,如黄米大,汤使如前。此药退惊治 风,化虫杀疳,除百病,进乳食。若隔三、两日进一服,永无百病,不染横夭之疾,凡有患 与服,必见功效。
定吐救生丹 治小儿伏热生涎,心膈烦躁,壮热霍乱,乳食不下,呕哕恶心,或发吐逆 山大戟(浆水煮,切,焙干,为末,一十五两) 乳香(别研) 丁香(为末,各五两) 粉 同结砂子
上件合研令匀,每熔蜡一两,入蜜二钱半,和为丸,如黄米大。每一岁儿服一丸。如烦 躁,研生脂麻、马齿水下。如吐逆,煎丁香马齿汤下。更量虚实加减,食后,临卧服之。此 药除热化涎,下膈止吐逆,若胃虚伤冷,呕吐不止者,不可服。凡小儿吐逆,宜速疗之,久 不止,遂为慢惊,常宜收此药备急。
五福化毒丹 治小儿蕴积毒热,惊惕狂躁,颊赤咽干,口舌生疮,夜卧不宁,谵语烦渴 生疮疖。
桔梗(微炒) 玄参(洗,焙,各六两) 青黛(研) 牙硝(枯) 人参(去芦,各 二两) 茯 钱) 金箔(八片,
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二丸。每一岁儿,一丸分四服,用薄荷水化 下。及疮疹后,余毒上攻口齿,涎血臭气,以生地黄自然汁化一丸,用鸡翎扫在口内。热疳 肌肉黄瘦,雀目夜不见物,陈粟米泔水化下。食后、临卧服。
灵砂归命丹 治小儿蕴积邪热,潮热不除,颊赤口干,心膈烦躁,痰涎不利,睡卧不安 涎潮搐搦。又疗积滞不消,下利多日,腹中 痛,烦渴呕哕,服药调和不能愈 巴豆(去心、膜、皮,炒熟,研如面油,三百一十五粒) 牛黄(研) 龙脑(研) 麝 香( 上合研匀,炼黄蜡六两,入白沙蜜三分,同炼令匀,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丸,金银薄 荷汤下,更量岁数加减。如惊痫搐搦,用龙脑、腻粉、蜜汤下。服药先以冷水浸少时,服之 见效尤速。
大天南星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涎潮发搐,目睛上视,口眼相引,牙关紧急,背脊强直 连日不省。
龙脑(研) 牛黄(研) 乳香(研,各一钱) 天南星(牛胆制者,半两) 人参 天 麻(去 微炒,为末) 麝香(研,一钱半)
上件研杵令匀,炼蜜和丸,如大鸡头大。每服一丸,荆芥薄荷汤化下。量儿大小以意加 减服,不计时候。
五疳保童丸 治小儿五疳。盖其骨肉轻软,肠胃微细,若乳哺有节,则脏腑相调;或乳 饮食无常,醉饱喜怒,及小儿百 以后,五岁以前,乳食渐多,不择生冷,好 酸之物,即成五疳。一曰肝疳,其候摇头揉目,白膜遮睛,流汗遍身,合面而 肉色青黄,发立头焦,筋青脑热,腹中积聚,下痢频多,久而不痊,转甚羸 其候浑身壮热,吐痢无常,颊赤面黄,胸膈烦满,鼻干心躁,口舌生疮,痢 血,有时盗汗,或乃虚惊;三曰脾疳,其候腹多筋脉,喘促气粗,乳食不多 啼咳逆,面色萎黄,骨立毛焦,形枯力劣,胸膈壅闷,水谷不消,口鼻常干 意不悦,爱暗憎明,肠胃不和,痢多酸臭;四曰肺疳,其候咳嗽气逆,皮毛 咽喉不利,揉鼻咬甲,壮热憎寒,口鼻生疮,唇边赤痒,腹内气胀,乳食 频频泄痢,粪中米出,皮上粟生;五曰肾疳,其候肌肉消瘦,齿龈生疮,燥,脑热如火,脚冷如冰,吐逆既增,乳食减少,泻痢频并,下部开张,痛。以上疾状,并皆治疗。
黄连(去须) 白鳝头(炙令焦黄,无,即炒白芜荑充代) 草龙胆(去芦) 雄黄(研 飞) 楝根 天浆子 本有虾蟆灰、蜗牛微
上为细末,都研令匀,用糯米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岁儿一丸,不计时候,温米饮 下,日进三服尤妙。一方有蜗牛微炒,一分。
熊胆丸 杀疳退惊。治壮热昏愦,呕吐痰涎,颊赤面黄,鼻干目涩,有时盗汗,或即虚 不除,乳食不进。
熊胆(研) 胡黄连(木,各二钱) 使君子(麸炒,为末) 天浆子(麸炒,各七个) 青黛
上件一处同研匀,用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米饮下,不计时候。
虎睛丸 治小儿惊风壮热,痰涎壅滞,精神昏愦,睡多惊啼,或发搐搦,目睛直视。
茯神(去木) 天麻(去苗) 腻粉(研) 天竺黄(研) 胡黄连(各五两) 朱砂 (研飞,二 君子(一百个) 天浆
上为细末,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一岁儿服一丸,薄荷汤化下,更量虚实加减,乳食后服。
天麻防风丸 治一切惊风,身体壮热,多睡惊悸,手足抽掣,精神昏愦,痰涎不利,及 宜服之。
白僵蚕(去丝、嘴,炒) 干蝎(炒,各半两) 天麻(去苗) 防风(去苗) 人参 (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薄荷汤化下,不拘时候。
化虫丸 治小儿疾病多有诸虫,或因腑脏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动则腹中疼痛 聚,往来上下,痛无休止,亦攻心痛,叫哭合眼,仰身扑手,心神闷乱,呕哕涎沫 水,四肢羸困,面色青黄,饮食虽进,不生肌肤,或寒或热,沉沉嘿嘿,不的知病 其虫不疗,则子母相生,无有休止,长一尺则害人。
胡粉(炒) 鹤虱(去土) 槟榔 苦楝根(去浮皮,各五十两) 白矾(枯,十二两 半)
上为末,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一岁儿服五丸,温浆水入生麻油一、二点,调匀下之 温米饮下亦得,不拘时候。其虫细小者皆化为水,大者自下。
进食丸 治乳食不消,心腹胀满,壮热喘粗,呕吐痰逆,肠鸣泄泻,米谷不化;或下痢 痛后重,及食症乳癖, 气痞结,并皆治之。
代赭石(烧醋淬,研) 当归(去芦,微炒) 朱砂(研飞) 枳壳(去瓤,麸炒微黄) 木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药匀,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一岁儿服一丸,温米饮下,更 量虚实加减服之,食后服。
金箔镇心丸 治小儿风壅痰热,心神不宁,惊悸烦渴,唇焦颊赤,夜卧不安,谵语狂妄。
紫河车(用黑豆煮软,切作片,焙干,二十五两) 山药(一百五十两) 牙硝(枯,十五 脑(研,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一两半作五十丸,以金箔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含化 亦得,食后,临卧。常服安镇心神,散败邪热,凉咽膈,止惊啼。
比金丸 治小儿惊风体热,喘粗涎嗽,心忪颊赤,大小便不利,夜卧不稳。
滑石 腻粉(研,各十五两) 青黛(研,二两半) 天南星(炮,一十二两半) 巴 豆(七
上为细末,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岁一丸,薄荷温水下。如急惊风,头热足冷 ,口噤面青,筋脉抽掣,上膈顽涎,疾状甚者,加一、二丸,煎桃符汤下,疏利下蕴毒热涎 ,立便安愈。小儿疮疹后余毒不解,宜与服,食后。
香连丸 治小儿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痛肠鸣;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不思乳食,肌肉消瘦,渐变成疳。
白石脂 龙骨 干姜(炮) 黄连(去须,微炒) 白矾(,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醋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一岁儿服十丸,米饮下,乳食前服。
如烦渴,煎人参汤下,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日三、四服。
紫霜丸 治乳哺失节,宿滞不化,胸腹痞满,呕吐恶心,便利不调,乳食减少。又治伤 内挟冷实,大便酸臭,乳食不消,或已得汗,身热不除,及变蒸发热,多日不解,先寒后热。
代赭石(醋淬,细研,一两) 赤石脂(为末,一两) 杏仁(去皮、尖,麸炒,别研,五 上合研匀,汤浸 饼,丸如黄米大。儿生三十日外,可服一丸,一岁至三岁并服二丸至 三丸,乳汁送下,米饮亦得,微利为度,亦不虚人,未利再服,更量虚实加减,乳食后服。
开胃丸 治小儿脏腑怯弱,内受风冷,腹痛胀满,肠鸣泄利,或青或白,乳食不化,又 啼,胎寒腹痛。
白芍药 麝香(细研,各一分) 人参 木香 蓬莪朮(煨) 白朮 当归〔去苗,微 炒,
上件捣,罗为末,都研令匀,汤浸炊饼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温米饮下,新生 儿腹痛夜啼,可服五丸,并乳食前服。
没食子丸 治小儿肠虚受热,下痢鲜血,或便赤汁,腹痛后重,昼夜不止,遍数频多。
没食子 地榆(各半两) 黄柏(锉,蜜炒,二两) 黄连(锉,炒,一两半) 酸石 榴皮(
上件捣,罗为细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前 服。
水银扁丸子 治小儿惊风壮热,涎盛喘粗,或发搐搦,目睛上视,及因乳哺不节,胸满 闷,发痫瘈瘲,并宜服之。
黄明胶(炒令黄燥,一钱三字) 腻粉 干蝎(全者) 百草霜(研) 牛黄(研) 铅 霜(研) 银(各一两)
上为细末,入研药匀,以陈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捏扁。每一岁儿服一丸,二岁服二 丸,三岁服三丸,四岁以上服四丸,用干柿汤下,薄荷汤亦得,更量虚实加减服,利下青粘 滑涎为度,乳食后服。此药不得化破。
牛黄膏 治惊化涎,凉膈镇心,祛邪热,止痰嗽。
蛤粉(研飞,二百两) 牙硝(枯研) 朱砂(研飞,各十两) 人参(二十五两) 雄 黄(研飞,七十五两) 龙脑(研,四两) 甘草(,五十两)金箔、银箔(各二百片,为衣) 牛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一两八钱作二十丸,以金箔、银箔为衣。一岁儿每服如绿豆大,薄荷温水化下,量岁数临时加减服之,食后。
金屑辰砂膏 治小儿经邪热,颊赤多渴,睡卧不宁,谵语狂妄,痰涎不利,精神恍惚,积,心膈烦躁,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牙硝(枯研) 铁粉(研,各半两) 甘草(炙,二两) 龙脑(研,二钱) 辰砂(研 飞,三
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一两半作二十丸,捏扁,用金箔为衣。每服半皂子大,大人一 丸分作两服,并用薄荷汤化下。食后,临卧服。
润肺散 治小儿寒壅相交,肺气不利,咳嗽喘急,语声不出,痰涎壅塞,胸膈烦满,鼻 咽喉干痛。
贝母(去心,麸炒黄) 杏仁(汤去皮、尖及双仁者,焙干,面炒,各二两半) 麻黄 (去 甘草(炙,
上同杵,罗为粗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后。
惺惺散 治小儿风热疮疹,伤寒时气,头痛壮热,目涩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清涕。
瓜栝根 人参 细辛(去叶) 茯苓(去皮) 白朮 甘草(炙) 桔梗(各一两半)
上件同杵,罗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薄荷三叶,同煎至四分,温服。如要和气 即入生姜煎服,不计时候。
人参羌活散 治小儿寒邪温病,时疫疮疹,头痛体疼,壮热多睡,及治潮热烦渴,痰实 柴胡(去苗) 独活(去芦) 羌活(去苗,各二两) 人参(去芦) 芎 枳壳(去 瓤,麸 皮(去土,各半
上为散。每服一钱,水七分盏,入薄荷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辰砂金箔散 治小儿心膈邪热,神志不宁,惊惕烦渴,恍惚忪悸,夜卧不安,谵语狂妄,齿龈生疮,及痰实咳嗽,咽膈不利。
辰砂(研飞,七十两) 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 牙硝(枯,各三十两) 桔梗 (五十两) 脑子(研,二两) 大人、小儿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每用少许,掺在患处,咽津,立效。大人膈热,每服一钱,新水调下,食后,临卧服。
消毒散 治小儿疮疹已出,未能匀透,及毒气壅遏,虽出不快,壮热狂躁,咽膈壅塞,睡卧不安,大便秘涩,及治大人、小儿上膈壅热,咽喉肿痛,胸膈不利。
牛蒡子(,六两) 荆芥穗(一两) 甘草(炙,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盏,用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食后,小儿量力,少少与之。如 治疮疹,若大便利者,不宜服之。
人参散 治中和气,止呕逆,除烦渴。治昏困多睡,乳食减少,及伤寒时气,胃气不顺 后,躁渴不解。
干葛(二两) 人参 白茯苓(去皮,各一两) 木香 甘草(炙) 藿香叶(各一分)
上件为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七分,去滓,放温服,不计时。
生犀散 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日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不生肌肉,及大病瘥后,余毒不解,或伤寒病后,因食羊肉,体热不除,并宜服大黄(蒸,切,焙) 鳖甲(汤煮,去裙,醋涂,炙黄) 麦门冬(去心) 黄耆秦 艽( 芍药 柴胡( 上各等分,捣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青蒿少许,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后 儿小即分为二服。
清凉饮子 治小儿血脉壅实,腑脏生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卧不宁,四肢惊掣,时,寒温失度,令儿血气不理,肠胃不调,或温壮连滞,欲成伏热,或壮热不歇 又治风热结核,头面疮疖,目赤咽痛,疮疹余毒,一切壅滞,并宜服之。
当归(去芦,酒浸) 甘草(炙) 大黄(蒸,焙) 赤芍药 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虚实加减,微溏利为度,食后,临卧服。
天竺饮子 治大人、小儿腑脏积热,烦躁多渴,舌颊生疮,咽喉肿痛,面热口干,目赤 结核,痈疮肿痛。又治伏暑燥热,疮疹余毒,及大便下血,小便赤涩。
川郁金(用皂角水煮,切作片,焙干) 甘草(炙,各二十两) 大栀子仁(微炒) 连 翘(
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食后,临卧,用新水调服,小儿半钱,临时更量儿大小,以意 加减。
朱砂丸 镇心神,化痰涎,利咽膈,止烦渴。
硼砂(研,一分) 朱砂(研飞,五十两) 麝香(研) 梅花脑(研,各半两) 脑 子(研) 上研匀,用甘草膏和,每两作一百丸。每服一丸,含化。小儿夜多惊啼,薄荷水化下。
芦荟丸 治疳气羸瘦,面色萎黄,腹胁胀满,头发作穗,揉鼻咬甲,好吃泥土,利色无 往来,目涩口臭,齿龈烂黑。常服长肌退黄,杀疳虫,进乳食。
大皂角 干虾蟆(用各等分,同烧存性,为末,一两,入下项药) 青黛(研,一分) 芦 荟(研) 朱砂(研飞) 麝香(研,各一钱) 上合研匀,用汤浸蒸饼和为丸,如麻子大。每三岁儿,服二十丸,不计时候,温米饮下,更量大小加减。
和中散 治小儿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冷热不调,减食泄泻,腹痛肠鸣,少力嗜卧。
浓朴(去皮,姜炙,六两) 白朮(三两) 干姜(炮)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盏,生姜二片,煎六分,去滓,稍热服,乳食前服。
人参半夏丸 治肺胃受冷,咳嗽气急,胸膈痞满,喉中呀呷,呕吐涎沫,乳食不下。
半夏(汤洗七次,切,焙)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 丁香(各四两) 陈皮(去瓤) 人参
上为细末,用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麻子大。三岁儿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服,量儿大小加减。
辰砂半夏丸 治小儿肺壅痰实,咳嗽喘急,胸膈痞满,心忪烦闷,痰涎不利,呀呷有声 五灵脂(微炒,用酒研飞,去砂土) 朱砂(研飞,各一两) 葶苈(水淘净,日干,别杵 焙干,各
上为末,入研药匀,以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小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淡生姜汤下,食后。
丁香散 治胃虚气逆,呕吐不定,精神羸困,霍乱不安。
人参(半两) 丁香 藿香叶(各一分)
上件同杵,罗为散。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五、七沸,入乳汁少许,去滓,稍热服,不 拘时候。
六神丹 治小儿疳气羸瘦,脏腑怯弱,泄利虚滑,乳食减少,引饮无度,心腹胀满。
丁香 木香 肉豆蔻(去壳,各半两) 上三味,用面裹同入慢灰火煨,令面熟为度,取出放冷。
诃子(煨,去核) 使君子仁(各半两) 芦荟(细研入药,一两)
上件同杵,罗为细末,以枣肉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米饮下,乳食前服
太一丹 治小儿诸风惊痫,潮发搐搦,口眼相引,项背强直,精神昏困,痰涎不利,及 并皆治之。
天南星(炮) 乌蛇(酒炙,取肉,各三钱) 天麻(去芦,酒浸一宿) 附子(炮,去皮脐) 僵蚕(去丝、
以上为细末,以水一升,调浸三日,以寒食面一斗拌匀,踏作曲,须六月六日,以楮叶 罨七日取出,逐片用纸袋盛,挂当风,十四日可用,每曲末一两,入下项药︰ 琥珀(研,一钱) 辰砂(研飞,六钱) 雄黄(研飞,三钱) 甘草(炙,为末,半 钱) 上合研匀,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温水化下,不计时。
大惊丸 治惊风诸痫,壮热昏愦,神志恍惚,痰涎壅塞,或发搐搦,目睛直视,并皆治 蛇黄(火,醋淬九次,研飞,二钱) 青礞石(研,一钱) 朱砂(研飞,三钱) 虾 上研匀,以水浸 饼,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煎薄荷水磨剪刀股化下,日二、三服。
此药治惊化涎,不用银粉。小儿脏腑、口齿、肠胃柔弱,凡用银粉药,切须慎之,则无他苦
〔绍兴续添方〕 睡惊丹
治小儿惊邪,风热痰壅,咽膈不利,夜卧不安,睡中啼哭,惊风搐搦。
蛇黄(火 红,米醋淬五遍,再将醋煮干为度) 天南星(碾为粉,用薄荷汁搜和为饼,炙熟) 茯苓(去皮) 铁粉(重罗) 使君子仁以上五味捣,罗为末,各称半斤。
脑子(别研 上前项五味药末,入后项研药拌匀,糯米糊为丸,如皂荚子大,朱砂为衣。用薄荷汤磨 下,五岁儿一丸分二服,三岁以下儿一丸分三、四服,更量岁数加减。常服安神镇心、定惊 控痰。
使君子丸
治小儿五疳,脾胃不和,心腹膨胀,时复 痛,不进饮食,渐致羸瘦,并宜 浓朴(去皮,姜汁炙) 陈皮(去白) 川芎(各一分) 使君子仁(浸,去黑皮,一 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皂子大。三岁以上一粒,以下半粒,陈米饮化下。大治小儿腹痛。
加减四君子汤
治小儿吐泻不止,不进乳食,常服调胃进食。
白扁豆(蒸熟,焙干) 藿香叶 甘草(炙) 黄耆(去苗,各一两) 人参 茯苓(去 皮,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点服,或用水七分盏,煎五分,温服。
消毒犀角饮
治证并方见前积热类。
〔宝庆新增方〕 肥儿丸
治小儿疳病者,多因缺乳,食吃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脏腑,胃虚虫动,日渐羸 发竖,不能行步,面黄口臭发热,面无精神,此药杀虫进食。
神曲(炒) 黄连(去须,各十两) 肉豆蔻(面裹,煨) 使君子(去皮) 麦 (炒,各五
上为细末,猪胆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三十丸,量岁数加减,熟水下,空心服。(一 连、神曲、使君子各一两,槟榔、肉豆蔻各半两,木香二钱,面糊丸如萝卜子大,熟水
至圣保命丹
治小儿胎惊内吊,腹肚坚硬,目睛上视,手足抽掣,角弓反张。但是涎痰 慢惊风,悉皆治之。
全蝎(十四个) 白附子 天南星(炮) 白僵蚕(直青者,炒) 朱砂(研) 麝香 (研,各
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以粳米煮饭,取中心软者搜为丸,每两作四十丸。初生儿半丸 乳汁化下,周岁儿一丸,金银薄荷汤化下,十岁以上有急候者二丸,薄荷汤化下。常服镇 安神化痰,除一切惊风证候。
挨积丸
治小儿脾胃不和,宿滞不化,腹胀肠鸣,呕逆恶心,便利不调,乳食减少,或 泻,大便酸臭。亦治丈夫、妇人胸膈不快,酒积、食积,呕逆恶心,吐泻脾疼。
京三棱(炮) 丁香皮(不见火,各三两) 丁香(不见火) 青皮(去白,各一两) 干 姜(
上件为细末,入巴豆拌匀,面醋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五十丸至六十丸,二岁儿可服七丸至十丸,生姜汤吞下,熟水亦得,不拘时候,更量儿岁数加减与之。此药不用大黄、 砂、汞粉之类,并是性温之药,常服消积滞,进乳食,退黄长肌。
急风丹
治小儿伤风,鼻塞清涕,酒调涂囟门上,不可服。(方见诸风类)
助胃膏
治小儿胃气虚弱,乳食不进,腹胁胀满,肠鸣泄泻, 乳便青,或时夜啼,胎 白豆蔻仁 肉豆蔻(煨) 丁香 人参 木香(各一两) 白茯苓(去皮) 官桂(去 粗皮)
上为细末,炼蜜和成膏。每服如鸡头实大一丸,量儿大小加减,米饮化下,不拘时候。
〔淳新添方〕 观音散
治小儿外感风冷,内伤脾胃,呕逆吐泻,不进乳食,久则渐渐羸弱。大抵脾虚 虚则吐,脾胃俱虚,吐泻不已。此药大能温养脾胃,进美饮食。(全蝎观音散 人参(一两) 茯苓(一钱半) 神曲(炒,二钱) 石莲肉(炒,去心,一分) 绵 白芷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枣一枚,藿香三叶,煎四分,去滓,温服,量儿大 小加减。
小抱龙丸
治伤风瘟疫,身热昏睡,气粗喘满,痰实壅嗽,及惊风潮搐,蛊毒、中暑,壮实小儿宜与服之。
天竺黄(一两) 雄黄(研飞,二分) 辰砂(别研) 麝香(别研,各半两) 天南 星(腊月
上为细末,煮甘草水和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温水化下,百 内者作三服,或用腊 雪水煮甘草和药尤佳。
钓藤膏
治小儿胎寒胃冷,腹肚 痛,夜间啼哭,呕吐乳食,大便泻青,状若惊搐,时 姜黄(二钱) 没药(别研) 木香 乳香〔别研,各四钱(一本有木鳖子二十个,去 油,
上为细末,炼蜜和成膏。每服三钱,儿一丸,如鸡头实大,煎钩藤汤化下,更量大小加 减,不拘时候。
〔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蚵丸
治小儿五疳八痢,乳食不节,寒温调适乖违,发竖毛焦,皮肤枯悴,脚细肚大 陷,渐觉 羸,时发寒热,盗汗咳嗽,脑后核起,腹内块生,小便泔浊,脓痢淀青 指,吃土甘酸,吐食不化,烦渴并频,心神昏瞀,鼻赤唇燥,小蛊既出,蛔虫咬心 目,名曰丁奚,此药救疗,效验如神。
白芜荑(去皮) 黄连(去须) 蚵 (酒浸,去骨,焙) 胡黄连(各一两半) 青 黛(半两
上件碾为细末,猪胆汁面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三十丸,用饭饮吞下,食后,临卧,日 进三服。
高良姜散
治小儿冷伤,脾胃不和,腹胀气闷,不欲饮食。
高良姜 草豆蔻(去皮) 陈皮(去白) 当归(微炒) 肉桂(去粗皮,各一分) 人 参(去
上件捣,罗为散。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 大小,加减服之。
人参丸
治小儿乳哺,饮冷过度,伤冷脾胃,腹胁胀满,多吐痰涎。
人参 丁香 陈皮(去白) 干姜(焙) 白朮(各一分) 半夏(汤洗七次,半两)
上件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三岁小儿,服一十丸,温汤下,不拘时,日 二服,量儿大小加减。
温脾散
治脾胃气不和,腹胁虚胀,不欲乳食,困倦无力,壮热憎寒,并皆疗之。
诃黎勒皮(炮) 人参(各三分 甘草(炙,一分) 白朮 木香 茯苓(去皮) 藿 香(去梗
上件捣,罗为散。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钱子大片,淮枣一枚,同煎至五分 ,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白豆蔻散
治小儿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腹痛呕吐,不纳乳食。
枇杷叶(去毛,微炙) 白豆蔻(去皮) 陈皮(去白) 芎 甘草(炙,各一分) 干 木瓜
上为粗散。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生姜钱子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滓 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当归丸
治小儿冷热不调,大便青黄,心腹多痛,或腹中气满,或时呕逆,不欲乳食。
白芍药 当归(微炒) 人参 芎 (各三分) 白朮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末,水煮面糊丸,如麻子大。三岁小儿每服十丸,粥饮下,日三服,更量儿 大
浓朴散
治小儿外感风冷,壮热憎寒,头痛体重,中寒气逆,呕吐恶心,或手足厥冷,和,并皆治之。
苍朮(米泔浸一宿,去黑皮,焙) 浓朴(去皮,姜汁炙) 陈皮(去白,各一两) 干 姜(
上件为细末。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钱二片,枣子一枚,同煎至五分,滤去滓,热服。
柴胡散
治小儿伤寒壮热,头痛体疼,口干烦渴。
石膏 黄芩 甘草 赤芍药 葛根(各一两) 麻黄(去根、节) 柴胡(去苗,各半 两)
上捣,罗为散。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豉二十粒,同 煎
葛根散
治小儿伤寒,四肢烦热,头疼体痛,心躁口干发渴。
葛根 麻黄(去根、节) 人参(各半两) 肉桂(去粗皮) 甘草(炙,各一分)
上件捣为粗散。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子一枚,同煎至五分,滤 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不计时候。
人参散
治小儿伤寒作热。常服调顺阴阳,和养脾胃,定吐逆,止烦渴,品味与前人参散同。
上为散。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五分,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豆蔻香连丸
治小儿乳食不节,肠胃虚弱,冷热之气客于肠间,下赤白痢,肠内 痛,日夜频并,不欲饮食,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黄连(去须,微炒,三分) 肉豆蔻仁(二枚) 丁香(一分) 木香 诃黎勒(炮,去核,
上捣,罗为末,以粟米粥和丸黍米大。三岁儿服十丸,粥饮下。
木香白朮散
治小儿冷痢腹痛,四肢不和,饭食减少,渐至羸瘦。
诃黎勒(炮,去核) 龙骨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 当归(微炒,各半两) 木香 干 姜
上捣罗为散。三岁小儿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枣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前,量儿大小加减。
龙骨丸
治小儿久患赤白痢,日夜频并,腹痛羸弱,不欲饮食。
黄连(去须,微炒) 黄柏 白龙骨 诃黎勒皮(炮,去核) 木香(各一分) 当归 (微炒)
上件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每服十丸,温粥饮下,日三服,量儿大 小临时加减。
乌梅散
治小儿下痢后,津液减少,脏腑虚燥,烦渴引饮,及治诸病烦渴,引饮无度。
乌梅肉(微炒,半两) 白茯苓 干木瓜(各一两)
上捣罗为粗散。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钱一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服,量儿大小加减。
白芨散
治小儿肾气不成,脑髓不足。小儿年大,骨应合而不合,头缝开者是也,宜以药涂之。
白芨 柏仁 防风(去苗) 细辛(去叶,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一钱,以乳汁调涂,在儿颅骨上,每日一次用之。
附子散
治小儿大肠虚冷,肛门脱出,多因下痢得之,宜以药敷。
附子(生,去皮、脐) 龙骨(各一两)
上捣罗为细散。每用一钱,敷在脱肛上,按令入,频用之。
赤石脂散
治小儿因痢后 气下,推出肛门不入。
伏龙肝 赤石脂(各等分)
上件细研为散。每用半钱,敷肠头上,每日三上用。
柏墨散
治小儿断脐后,为水湿所伤,或 袍湿气,伤于脐中,或解脱,风冷乘攻,令小儿四肢不和,脐肿啼哭,不能乳哺,宜速治之。
乱发(净洗,烧为灰) 釜下黑煤 黄柏末(各等分)
上件药同研令细。每用少许敷之。
半夏散
治小儿咳逆上气,心胸痰壅,不欲乳食。
紫菀(去苗,净洗) 五味子(拣净) 半夏(汤泡七次) 甘草(炙,各五两) 肉 桂(去粗
上件为细末。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一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 候,量儿大小加减服。
朱矾散
治小儿初生鹅口,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屑者,鼻外亦有,并不能乳。
朱砂(细研) 白矾(枯,各等分)
上件药研极细。每用少许,敷儿舌上,每日三次用之,先使乱发频揩舌上垢,令净即瘥
紫苏子散
治小儿啼气未定,与乳饮之,与气相逆,气不得下。
紫苏子(微炒) 萝卜子(微炒) 诃黎勒皮 杏仁(去皮、尖,麸炒黄) 人参(去 苗) 木
上件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以水一盏,入生姜钱少许,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犀角人参散
治小儿虚热,及吐泻烦渴不止,及疏转后,并宜服。
生犀(镑,二两) 人参(十五两) 茯苓(二十五两) 甘草(,五两) 桔梗 干 葛(各
上为粗末。每服一大钱,水一中盏,入灯心五茎,同煎六分,放温服,不计时候。烦渴 者,入新竹叶同煎。
益黄散
治小儿脾胃虚弱,腹痛泄痢,不思乳食,呕吐不止,困乏神懒,心胁膨胀,颜色青黄,恹恹不醒。
丁香(四钱,不见火) 陈皮(去白,二两) 甘草( ) 诃子(炮,去核) 青皮 (去白,
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水七分盏,煎至五、六分,食前进,量大小加减与服。此药极 有神效,不可尽述。
钱氏白朮散
治小儿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并不止,津液枯竭,烦渴多燥,但欲饮水 羸困少力,因而失治,变成风痫,不问阴阳虚实,并宜服之。
人参 白朮(不见火) 木香(不见火) 白茯苓(去黑皮) 藿香(去土、梗) 甘 草(炙,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半盏,去滓,通口服,不拘时,更量儿大小加减 渴甚者并煎,任意饮之。
〔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全蝎观音散
治证与前观音散同。
石莲肉(炒,去心) 白扁豆(炒) 人参(各二两半) 神曲(炒,二两) 全蝎 羌 活天 炙,各一两) 茯
上为细末。婴儿一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用水一盏或半盏,枣子半个或一 个,同煎至七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镇心至宝丹
治小儿一切惊风搐搦,壮热涎多,鱼口鸦声,眼睛直视。
天南星(煨) 白附子(炮) 雄黄(研) 干蝎(各半两) 白僵蚕(去丝、嘴,炒) 郁金( 石(末,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荚子大,金、银箔为衣。每服一丸,食后,临卧薄荷汤下。
常服镇心神,凉咽膈。
小黄连阿胶丸
治小儿乳食无度,冷热不调,下痢赤白,或如鱼脑,白多赤少,后重腹 小便不利,便圊频数,食减少力。
肉豆蔻 茯苓(去皮) 诃子(炮,去核,各一两) 黄连(去须,微炒,二两)
上为细末,用阿胶一两 醋煎溶,搜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一岁儿十粒至十五粒、二十 粒,用温饮下,随乳亦得,更量岁数加减服,不计时候。
蛇头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手足抽掣,眼睛直视,角弓反张,证候危急者。
蛇含石(十个, 三度,醋淬,却用甘草汤煮,出酸气,研飞,为细末) 铁腻粉 五 灵 研,半两) 麝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薄荷自然汁磨,以井花水化开,量儿大小 加减与服。
五疳消食丸
治小儿五疳八痢,杀腹脏虫,疗疳劳及走马,牙齿唇烂,肚大青筋。此药 颜色,长肌肤。
麦 使君子(去皮,炒) 黄连(去须,微炒) 橘红(焙) 草龙胆 芜荑 上等分为细末,粟米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饮吞下,不拘时候 量儿岁数加减。
麦煎散
治小儿夹惊伤寒,吐逆壮热,表里不解,气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言惊叫,汗,及瘾疹遍身,赤痒往来,潮热时行,麻豆疹子余毒未尽,浑身浮肿,痰涎咳嗽 慢惊风,手足搐搦,眼目上视,及伤风涎喘头疼,并皆治之。
知母 地骨皮(拣净) 赤芍药 甘草(炙) 石膏 葶苈子 白茯苓(去皮) 杏仁 (去皮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麦子煎汤调下。如初生孩儿感冒风冷,鼻塞身热,喷嚏多啼,每 一字许,并用麦子煎汤下。
辰砂茯神膏
治小儿急慢惊风,潮涎搐搦,手足抽掣,心膈烦躁,及疗惊啼,睡不宁贴 酸枣仁(净,去壳) 代赭石(烧,醋淬,研) 乳香(炙,别研,各一两) 茯神(去 木,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用金银薄荷汤研下,更量岁数加减与服。常 服
秘传神仙消痞丸
治小儿一切痞疾,皆因寒温不调,乳哺失节,或啖生冷、果子、粘食 不能消化,致五脏不利,三焦壅滞,结块腹内,坚硬如石,或发作寒热,食,渐致羸瘦,急宜服之。
斑蝥(二十个,去头、足、翼,用糯米半升同炒,候米焦黄色为度,去米不用) 巴豆 ( 上先将斑蝥碾为细末,却入巴豆霜同研令匀,用米糊为丸,如小绿豆大。小儿三岁以前 每服三丸,五更初,茶清下,更量岁数、虚实,加减与服。此药神妙。
小驻车丸
治小儿冷热不调,或乳哺失节,泄泻不止,或下痢鲜血,或赤多白少,腹痛 虚滑,便数频并,减食困倦,一切泻痢,并宜服之。
当归(去芦,二两) 诃子(炮,去核,一两) 干姜(炮) 黄连(去须,各三分)
上为细末,用阿胶一两三分,水煎成汁,搜和为丸,如粟米大。每一岁儿服十粒至二十 三十粒,温饭饮下,随乳亦得,更量岁数加减与服。
银白散
治小儿百病。如慢惊搐搦,用麝香饭饮调下。急惊定后,用陈米饮调下。惊吐 香汤调下。天柱倒,脚软,浓米饮调下。挟惊伤寒,薄荷葱白汤调下。疳气肚胀,百合汤调下。浑身壮热,面赤惊叫,金银薄荷汤调下。赤白痢不思乳食,姜钱三 枚,煎汤调下。吃食不知饥饱,不长肌肉,炒麦芽一撮,同生姜煎汤调下。暴泻 汤调下。神形脱,言语不正,及大人吐泻,藿香汤调下。诸病后无精神,少气力 煎生姜枣汤调下。禀受气怯小儿,可每日一服,最妙。
升麻 知母 甘草(炙) 白扁豆(炒) 山药 人参 茯苓(去皮) 白朮(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汤使如前。常服沸汤点,不计时。
虾丸
治小儿五疳八痢,腹胀面黄,肌肤瘦瘁,时作寒热,不思乳食,爱吃泥土,揉 头发作穗,不长肌肉,多生疮癣,大便无时,小便如泔, 吐乳食,痢色无定,或 渐黄渐瘦,变成疳疾,并宜服之。
虾 使君子(炒) 皂角(烧,各二两) 青黛(二两半) 龙胆草(去草,四两) 雄 黄(
上为细末,入研药令匀,水糊为丸,如粟米大。每一岁儿七粒,二岁十粒,三岁二十粒 ,随乳下,饭饮亦得,不计时候。
磨积丸
治小儿脏腑怯弱,内受积冷,胁肋胀痛,呕吐痰逆,肠鸣泄泻,日夜频并,四 面无颜色,肌肉消瘦,不进饮食,及疳气羸瘦,肚大青筋,口干烦渴,小便白浊,或发虚肿,寒热往来,或因食甘肥,虫动作痛,叫哭合眼,并能治之。
干漆(炒) 丁香(各一两) 青皮(去白) 京三棱(炮,各六两) 蓬莪朮(半斤)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粟米大。每二岁儿,可服五丸,淡姜汤吞下,不拘时候,更量 岁数、虚实,加减与之。
龙胆丸
治疳病发热。
龙胆草(去芦) 黄连(去须,微炒) 青皮(去白) 使君子(去皮,炒) 上等分为细末,猪胆汁和为丸,如萝卜子大。每服二十粒,以意加减,临卧热水下。
豆蔻汤
治一切冷气,心腹胀满,胸膈痞滞,哕逆呕吐,泄泻虚滑,水谷不消,困倦少饮食。
丁香枝杖(七斤) 甘草(炒,十一斤) 白面(炒,六斤) 肉豆蔻(面裹,煨,八斤) 上炒盐十三斤同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食前。
木香汤
治胸膈痞塞,心腹刺痛,胁肋胀满,饮食减少,噫气吞酸,呕逆噎闷,一切气治之。
木香 青皮(各三斤) 姜黄 麦柏(炒,各五斤) 甘草(炒) 盐(炒,各一十一 斤) 蓬
上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桂花汤
治一切冷气,心腹刺痛,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呕逆恶心,饮食无味。
干姜(炮,九两) 桂心 甘草(炒,各九斤) 缩砂仁(三斤十四两) 上炒盐十四斤,同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食前。
破气汤
治一切冷气,攻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噫气吞酸,呕逆恶心,胸膈噫塞 少。
青皮(不去白) 陈皮(不去白) 回香(拣炒,各十二两) 杏仁(去皮、尖,麸炒,别捣) 半) 盐(炒,
上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食前服。
玉真汤
治一切冷气,痰逆恶心,胸膈痞闷,脐腹撮痛,口苦无味,饮食不美。
阿魏(面裹,煨) 茴香(拣净,炒,各三斤) 檀香(一斤半) 胡椒(九两) 干 姜(炮,白面(炒,
上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食前。
薄荷汤
消风壅,化痰涎。治头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烦闷,精神不爽。
荆芥穗 盐(炒,各三斤) 鸡苏叶(七斤半) 栝蒌根(十一两) 缩砂仁(三两) 甘 草(
上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食后服。
紫苏汤
调气利膈,消痰止嗽。治心胸烦闷,口干多渴。
紫苏叶(六斤) 乌梅(去核,微炒,九斤) 甘草(炒,十斤) 杏仁(去皮、尖,麸炒,上炒盐十斤同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枣汤
治脾胃不和,干呕恶心,胁肋胀满,不美饮食。
枣(去核,一斤) 生姜(洗,切,五斤) 甘草(炙,锉,三斤) 上三味一处拌匀,用盆器盛贮,以布盖罨一宿,焙干,捣为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常服健脾胃,顺气进食。
二宜汤
治冒暑引饮,冷热不调,泄泻多渴,心腹烦闷,痢下赤白,腹痛后重。
桂心(四斤四两) 干姜(砂炒,四斤) 甘草(用砂炒,三十斤) 杏仁(去皮、尖,砂炒
上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如伤暑烦渴,新水调下,不计时。
浓朴汤
治脾胃虚冷,腹痛泄泻,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呕逆恶心,不思饮食。
浓朴(去粗皮,十斤,用生姜二斤,制) 枣(一斗六升) 丁香皮(八两) 甘草(炒,十一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二个,擘破,同煎至七分,热服。常服温 中顺气,进饮食。每服一钱,沸汤点服,食前。
五味汤
温中益气。治胸膈痞满,心腹刺痛,短气噎闷,咳嗽痰唾,呕逆恶心,不思饮 五味子(洗,九斤) 良姜(炒) 陈皮(去白) 茴香(炒,各一斤半) 甘草(炒,十七斤
上为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食前。
仙朮汤
辟瘟疫,除寒湿,温脾胃,进饮食。
苍朮(去皮,四十八斤) 枣(去核,二斗四升) 干姜(炮,二十四两) 杏仁(去 皮、尖
上为细末,入杏仁和匀。每服一钱,沸汤点服,食前。常服延年,明目驻颜,轻身不老
杏霜汤
调肺气,利胸膈,治咳嗽,止痰逆。
粟米(炒,一斗六升) 甘草(炒,十斤半) 盐(炒,十六斤) 杏仁(去皮、尖,麸炒,
上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不拘时。常服悦泽颜色,光润皮肤。
生姜汤
治酒食所伤,心胸烦满,口吐酸水,呕逆不定,饮食无味,胸膈不快。
干生姜(二斤) 白面(炒,三斤) 甘草(炒,十三斤) 杏仁(去皮、尖,麸炒,别研,上炒盐二十二斤同为末。每服半钱,如茶点吃。常服一字,消食化痰,宽利胸膈,不拘 时候。
益智汤
治一切冷气,呕逆恶心,脐腹胁肋,胀满刺痛,胸膈痞闷,饮食减少。
益智仁(四斤半) 京三棱(煨,一斤半) 干姜(炮,三两) 青皮 蓬莪朮 陈皮 (各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不拘时候。常服顺气宽中,消宿冷,调脾胃。
茴香汤
疗元脏气虚冷,脐腹胀满, 刺疼痛,不思饮食,一切冷气,并皆治之。(又 茴香(去土,炒,六斤) 川楝子(洗,炒) 陈皮(各二斤) 甘草(炒,七斤) 盐 (炒,
上为末。每服一钱,如茶点吃,常服温中益气,利胸膈,进饮食。
茴香汤
治疗与前茴香汤同。
白芷(不见火) 肉桂(不见火,各二两) 桔梗(焙,三十两) 茴香 甘草(并炒,各六
上为末。每服一钱,盐少许,沸汤点,食前。常服宽中,益气温胃。
檀香汤
治精神不爽,头目昏眩,心忪烦躁,志意不定。
川芎(不见火) 白芷(不见火,各二两) 桔梗(焙,三十两) 檀香(不见火,三 两) 甘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调中顺气,安神定志,清爽头目。
缩砂汤
治一切冷气,心腹刺痛,胸膈痞闷,胁腹胀满,呕逆恶心,饮食无味,脾胃不 多伤,呕吐不止。
缩砂仁(不见火) 甘草〔炒,各十二两(一本作各二两)〕 桔梗(焙,六十两) 丁 香皮(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食前。常服消滞气,宽胸膈,健脾胃,进 饮食,止呕吐。
胡椒汤
治脾胃受寒,胸膈不利,心腹疼痛,呕逆恶心。常服温暖脾胃,去寒顺气。
红豆 肉桂(不见火,各一两) 胡椒(六两) 干姜(焙,三两) 桔梗(焙,三十 两) 甘
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
挝脾汤
治脾胃不快,宿酲留滞,呕吐酸水,心腹胀痛,不思饮食,伤冷泄泻,并宜服麻油(四两) 良姜(十五两) 茴香(炒,七两半) 甘草(十一两七钱半) 上炒盐一斤同药炒,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点下。常服快气,大解中酒,美进饮食。
小理中汤
治脾胃中和,中寒上冲,胸胁逆满,心腹 痛,饮酒过度,痰逆恶心,或时 虚胀,隔塞不通,饮食减少,短气羸困,温中逐水去湿。又治肠胃冷湿,泄泻注 分,腹中雷鸣,霍乱吐利,手足厥冷,胸痹心痛,逆气结气,并皆治之。
苍朮(米泔浸,焙,五两) 生姜(五斤) 甘草(生用,十两) 盐(炒,十五两) 上锉碎同碾,淹一宿,焙干,碾为细末。每一钱,沸汤点,空心服。
白梅汤
治中热,五心烦躁,霍乱呕吐,口干烦渴,津液不通。
白梅(研破,二十九斤) 檀香(十四两) 甘草(十三斤半) 盐(炒,十五斤)
上为末。每一钱,擦生姜、新汲水下。如酒后干哕,恶心舌涩,如茶吃。
三倍汤
治脾胃中和,胸膈闷满,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霍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 谷不分。
草豆蔻仁(二两) 甘草(一两) 生姜 盐(炒,各五两)
上件拌和匀,入瓷器内淹一宿,焙干,为末。沸汤点服。
铁刷汤
治胃气不和,心腹疼痛,饮酒过度,呕哕恶心,脾痛翻胃,内感风冷,肠鸣泄 血气刺痛,并皆治之。
香附子(六两) 桔梗(一斤半) 甘草(一斤) 干姜(半斤) 肉桂(去粗皮,四 两) 茴香
上除肉桂外,同炒,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下。常服快气,不拘时候。
快汤
大治脾胃虚冷,酒食所伤,胸膈不快,呕逆恶心,吞酸吐水,口淡舌涩,不思饮 宜服之。
甘草(炙,十八两) 干姜(炮,二斤半) 粟米(炒,三十两) 桔梗(炒,三斤) 上炒盐一百二十钱重,同为细末。每服一钱,沸汤点,食前。
芬积香
沉香(锉,二十五两) 笺香 檀香(锉,茶青浸,炒黄) 甲香(炭火煮两日,以蜜、 酒 各十两) 脑子(研,三两) 梅花脑(研,二两)
上除研药外,为细末,用蜜十两炼,同研药,常法烧。
衙香
甲香(制法同前) 沉香(锉) 笺香(锉,各六两) 脑子(研) 麝香(研,各九 两) 牙硝 香)
上为末,入研药,用蜜搜和令匀,如常法烧。
降真香
紫檀香(锉,三十两,建茶末一两,汤调湿,拌匀,慢火炒,勿焦,未气尽为度) 白 茅 不用 滓,熬成霜 净) 丁香皮 霍香
上为末,入研药,炼蜜搜和,如常法烧。
玄参(拣净,各五两) 香白芷 藿香(锉,各三两) 香附子(拣净) 甘松(拣净,各十
清远香
降真香(紫藤者) 零陵香 茅香(各六两) 丁香皮
上为末,炼蜜搜和,用如常法。
夫处方疗疾,当先诊知病源,察其盈虚而行补泻。辨土地寒暑,观男女盛衰,深明草石甘辛细委,君臣、冷热,或正经自病,或外邪所伤,或在阴、在阳,或在表、在里。当须审其形候各异,虚实不同,寻彼邪由,知疾所起。表实则泻表,里实则泻里,在阳则治阳,在阴则治阴。以五脏所纳之药,于四时所用之宜,加减得中,利、汗无误,则病无不瘥矣。若不洞明损益,率自胸襟,畏忌不分,反恶同用,或病在表而却泻里,病在里而却宣表,在阴则泻阳,在阳则泻阴,不能晓了,自昧端由,病既不瘳,遂伤员者,深可戒也。故为医者,必须澄心用意,穷幽造微,审疾状之深浅,明药性之紧缓,制方有据,与病相扶,要妙之端,其在于此。
凡疗诸病,当先以汤荡除五脏六腑,开通诸脉,理顺阴阳,令中破邪,润泽枯朽,悦人皮肤,益人气力,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若四肢病久,风冷发动,次当用散,散能逐邪,风气湿痹,表里移走,居无常处,散当平之。次当用丸,丸药者,能逐风冷,破积聚,消诸坚症,进美饮食,调和荣卫。能参和而行之者,可谓上工。故曰︰“医者,意也。”大抵养命之药则多君,养性之药则多臣,疗病之药则多使,审而用之,则百不失一矣。
夫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蛊毒药;痈肿疮瘤,以疮瘤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宜。雷公云︰“药有三品,病有三阶。药有甘苦、轻重不同,病有新久,寒温亦异。夫重、热、腻、酸、咸药石并饮食等,于风病为治,余病非对。轻、冷、甘、苦、涩药草石、饮食等,于热病为治,余病非对。轻、热、辛、苦、淡药、饮食等,于冷病为治,余病非对。其大纲略显其源流,其余睹其病状可知,临事制宜,当识斯要矣。”
凡合和汤药,务在精专,甄别新陈,辨明州土,修制合度,分两无差,用得其宜,病无不愈。若真假非类,冷热相乖,草石昧其甘辛,炮炙失其体性,筛罗粗恶,分剂差殊,虽有疗病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必须殷勤注意,再四留心,不得委以他人,令其修合。
非但多少不等,兼以失本方意,捣和之后,妍丑难明,众口尝之,众鼻嗅之,精气一切都尽,而将疗病,固难得效。此盖是合和之盈虚,不得咎医方之浅拙,宜加审察。又,古方药味,多以铢、两,及用水皆言升数,年代绵历浸远,传写转见乖讹,或分两少而水数多,或水数多而分两少,轻重不等,器量全殊,若不别其精粗,何以明其取舍?今则加减合度,分两得中,削旧方之参差,合今时之行用。其方中凡言分者,即二钱半为一分也。凡言两者,即四分为一两也。凡言斤者,即十六两为一斤也。凡言等分者,非分两之分,即诸药斤两多少,皆同为等分也。凡煮汤,云用水大盏者,约一升也;一中盏者,约五合也;一小钟者,约三合也。务从简易,庶免参差,俾修合煎调,临病济急,不更冗繁,易为晓了也。凡草有根、茎、枝、叶、皮、骨、花、实,诸虫有毛、翅、皮、甲、头、足、尾、骨之属,有须烧、炮、炙,生熟有定,一如其法,顺方者福,逆方者殃。或须肉去皮,或须皮去肉,或须根、茎,或须花、实,依方拣炼,事褫理削,极令净洁,然后称定分两,勿得参差。药有相生相杀,气力有强有弱,君臣相使,若不广通诸经,则不知有好有恶。或医自以意加减,不依方分两,使诸药石强弱相欺,入人腹中不能治病,更相攻击,草石相反,使人迷乱,力甚刀剑。若调和得意,虽未能去病,犹得安和五脏,于病无所增剧也。
凡煮汤,当以井花水,极令净洁。其水数多少,不得参差。常令文火小沸,令药味出,煮之调和,必须用意。然则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用新布绞之。
服汤宁小热,即易消下,若冷,即令人呕逆。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势力相及,并视人之强弱,病之轻重,为进退增减之,不必悉依方说也。
凡捣、罗丸药,用重密绢令细,于蜜中和则易熟。若罗草药为散,以轻细绢,于酒中调服则不泥。其石药,亦用细绢罗,然后研理数百过,视色理和同为佳也。
凡汤、酒中用诸石药,皆细捣,罗之如粟米,亦可以葛筛令调,并新绵裹,汤、酒中同煎。凡合丸、散药,先细切、曝燥乃捣之。有各捣者,有合捣者,并随方所言。其润泽药,如天门冬、干地黄之类,并细切、曝,独捣令遍碎,更出细擘曝干,若逢阴雨,亦可以微火烘之,既燥,小停,冷乃捣之。
凡湿药,燥皆大耗,当先增分两,须得屑乃称之为正,其汤,酒中不须如此也。
凡渍药酒,皆须细锉,用生绢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漉出,不必待服至酒尽也。滓可曝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为散服。
凡合膏药,初以酒或醋渍令淹浃,不用多汁,密复勿泄,从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者,微火煎之,令三上三下,以泄其热势,令药味得出,上之使匝匝沸,乃下之,使沸静良久乃止,宁欲小小生。其中有薤白者,以两头微焦黄为度。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黄色也。
猪肪,皆勿令经水,腊月者弥佳。绞膏,以新布绞之。若是可服之膏,膏渣亦可酒煮饮之。
可摩之膏,膏渣则宜以敷病上,此盖欲兼尽其药力故也。膏中用雄黄、朱砂、麝香、乳香、铅丹之辈,皆别研如粉,候膏毕乃可投中,以物疾搅,至于凝强,勿使沉聚在下不调。有水银、胡粉者,于膏中研令极细。
凡修炼神仙延年丸、散,皆须先净其室,烧香扫洒,勿令浪语,当使童子捣之,务令细熟,杵数可至千万过,以多为佳。勿令妇女、小儿、丧孝、产妇及痼疾、六根不具之人及六畜见之,皆不效也。其逐急诸小汤药,则不在此例。
夫药有君臣佐使,人有强弱虚实,服饵之法,轻重不同,少长殊途,强羸各异,或宜补宜泻,或可汤可丸,加减不失其宜,药病相投必愈。若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凡药势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即进药,药气散而进食。如此消息,即得五脏安和,非但药性之多方,其节适早晚,复须调理,今所云先食、后食,盖此义也。
凡服汤,欲得稍热服之,则易消下。若冷,则呕吐不下。若太热,则伤人咽喉,务在用意。汤必须澄清,若浊,则令人心闷不解。中间相去如步行十里久,即再服,若太促者,前汤未消,后汤来冲,必当吐逆。仍问病者腹中药消散否,乃更进服。
凡服丸药补者,皆如梧桐子大,以二十丸为始,从一服渐加至四十丸为限,过多亦损人。云一日再服者,欲得引日多时不阙,药力渐积,熏蒸五脏,弥久为佳,不须顿服为善,徒饵名药,获益甚少也。
凡服浸酒药,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断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随性饮之,以知为度。不可令大醉至吐,大损人也。
凡服毒药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而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今药中单行一、两种有毒之药,只如巴豆、甘遂之辈,不可令至尽剂尔。如经所说︰一味一毒服一丸如细麻,二味一毒服二丸如大麻,三味一毒服三丸如胡豆,四味一毒服四丸如小豆,五味一毒服五丸如大豆,六味一毒服六丸如梧桐子。以数为丸,而毒中又有轻重,只如野狼毒、钩吻,岂同附子、芫花之辈耶﹗凡此之类,皆须量用也。
凡饵汤药后,其粥食、肉菜皆须大熟,大熟则易消,与药相宜。若生,则难消,复损药力,仍须少食菜,于药为佳。亦少进盐、醋乃善。亦不得苦心用力,及于喜怒。是以疗病用药力为首,若在食治,将息得力,太半于药。所以病者务在将息,摄养之至,可以长生,岂止愈病而已哉。
夫济时之道,莫大于医,去疾之功,无先于药。人居五行四气,病生暑湿风寒,药分三品七情,性有温平冷热,凡于行用,不得差殊,庶欲立方,便须凭据,疗之合理,病无不痊。若自昧新陈,莫分真伪,用之偏僻,使之稀疏,着以别名,求于奇异,未谙体性,妄说功能,率自胸襟,深为造次。是以“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斯言信有之矣,岂不深思者哉﹗又不得用土地所无,贵价难市,珠珍诸宝,希罕所闻,纵富贵而无处搜求,设贫下而寡财不及。或于远邦求药,或则确执古方,不能变通,稽于致辨,病既深矣,药何疗焉﹗繇是医者必须舍短从长,去繁就简,卷舒自有,盈缩随机,斟酌其宜,增减允当,察病轻重,用药精微,则可谓上工矣。
凡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又有阴阳配合(掌禹锡等按蜀本注云︰“凡天地万物皆有阴阳,大小各有色类,寻究其理,并有法象。故毛羽之类,皆生于阳而属于阴。鳞介之类,皆生于阴而属于阳。所以空青法木,故色青而主肝。丹砂法火,故色赤而主心。云母法金,故色白而主肺。雌黄法土,故色黄而主脾。磁石法水,故色黑而主肾。余皆以此推之,倒可知也。”),子母兄弟(掌禹锡等按蜀本注云︰“若榆皮为母,浓朴为子之类是也。”),根茎花实,草木骨肉。又有单行者,有相 .. 须 .. 视 ..用 .. 使 .. 合和视之。”)。又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又有有毒无毒,阴干曝干,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也。
凡采药时月,皆是建寅岁首,则从汉太初后所记也。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润始萌,未冲枝叶,势力淳浓故也;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今即事验之,春宁宜早,秋宁宜晚。华、实、茎、叶,乃各随其成熟尔。岁月亦有早晏,不必都依本文也。
凡本草说阴干者,谓就六甲阴中干之。又依遁甲法,甲子旬阴中在癸酉,以药着酉地也实谓不必然,正是不露日暴,于阴影处干之尔,所以亦有云曝干故也(今按《本草》采药干者,皆多恶。至如鹿茸,《经》称︰阴干皆悉烂令坏,今火干易得且良。草木根苗,皆恶,九月以前采者,悉宜日干,十月以后采者,阴干乃好。),若幸可而用,益当
寻万物之性,皆有离合。虎啸风生,龙吟云起,磁石引针,琥珀拾芥,漆得蟹而散,麻得漆而涌,桂得葱而软,树得桂而枯,戎盐累卵,獭胆分杯,其气爽有相关感,多如此类,其理不可得而思之。至于诸药,尤能递为利害,先圣既明有所说,何可不详而避之?时人为方,皆多漏略,若旧方已有,此病亦应改除,假如两种相当,就其轻重,择而除之。伤寒赤散,吾常不用藜芦,断下黄连丸,亦去其干姜,而施之无不效,何忽强以相憎,苟令共事乎?相反为害,深于相恶。相恶者,谓彼虽恶我,我无忿心,犹如牛黄恶龙骨,而龙骨得牛黄更良,此有以制伏故也。相反者,则彼我交仇,必不宜合。今画家用雌黄、胡粉相近,便自黯妒,粉得黄即黑,黄得粉亦变,此盖相反之证也。药理既昧,所以不效,人多轻之。今按方处治,必恐卒难寻究本草,更复抄出其事在此,览略看之,易可知验。而《本经》有直云茱萸、门冬者,无以辨山、吴、天、麦之异,咸宜各题其条。又有乱误处,譬如海蛤之与甲,畏恶正同。又有诸芝使薯蓣,薯蓣复使紫芝,计无应如此,不知何者是非,亦且并记,当更广验正之。又《神农本经》相使正各一种,兼以药对参之,乃有两、三,于事亦无嫌。
其有云相得共疗其病者,既非妨避之禁,不复疏出。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其上品药性,亦皆能遣疾,但其势大和浓,不为仓卒之效,然而岁月常服,必获大益。
病既愈矣,命亦兼申,天道仁育,故云应天。一百二十种者,当谓寅、卯、辰、巳之月,法万物生荣时也。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其中药性,疗病之辞渐深,轻身之说稍薄,于服之者,祛患当速,而延龄为缓。人怀性情,故应人。一百二十种者,当谓午、未、申、酉之月,法万物成熟时也。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其下品药性,专主攻击,毒烈之气,倾损中和,不可常服,疾愈即止。地体收杀,故云应地。一百二十五种者,当谓戌、亥、子、丑之月,法万物枯壮时也。兼以闰之盈数加之。《神农本经》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也。今所举其纲目,以明药之品数。其《本草》中唐之所附,名医尝用加添之药,不在此例也。
有朮,勿食桃、李及雀肉、胡荽、大蒜、青鱼 等物。
有黎芦,勿食狸肉。
有巴豆,勿食芦笋羹及野猪肉。
有黄连、桔梗,勿食猪肉。
有半夏、菖蒲,勿食饴糖及羊肉。
有地黄,勿食芜荑。
有细辛,勿食生菜。
有天门冬,勿食鲤鱼。
有甘草,勿食菘菜及海藻。
有牡丹,勿食生胡荽。
有商陆,勿食犬肉。
有常山,勿食生葱、生菜。
有空青、朱砂,勿食生血物。
有茯苓,勿食醋物。
有鳖甲,勿食苋菜。
服药,不可多食生胡荽及蒜杂生菜。又不可食诸滑物、果实等。又不可多食肥猪、犬肉油腻肥羹、鱼脍腥臊物。
服药,通忌见死尸及产妇淹秽物。
玉石部丹砂、雄黄、雌黄 凡使︰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始入药用。如别有炼,各依本方。
石钟乳 凡使︰先依法煮,候日数足,入水细研不渗,方可入药服食。
白矾 凡使︰用光明者,先于铁铫子内或刀上,火中 过,方研细入药用。如生用者。
各依本方。
赤石脂、白石脂 凡使︰须于炭火中 通赤,取出放冷,研细水飞过,方入药用。如缓急,则研令极细,不飞亦得。
硫黄 凡使︰先细研水飞过,方入药用。如别 炼,各依本方。
阳起石 凡使︰先以炭火烧通赤,好酒内淬七遍,如只以好酒煮半日亦得,并研细水飞过,方入药用。
磁石 凡使︰先以炭火烧通赤,酽醋内淬九遍,捣碎,罗过,细研水飞,方入药用。如入汤剂,即杵,水淘去赤汁使。
黑铅 凡使︰先以铁铫炭火熔开,取出泻于新瓦上,滤去渣脚,如此一两番,取净铅称用。如或结砂子,各依本方 炼。
黄丹 凡使︰先炒令色变,研令极细,再罗过,方入药用。
硝石 凡使︰先研令极细,以瓷瓶子盛,于炭火中 令通赤,方入药用。如缓急,只炒过,研细使亦得。
食盐 凡使︰先须炒过,研细,方入药用。
锻石 凡使︰须用风化为末者佳。先以醋浸一宿,漉出候干,用火 令腥秽气尽,候冷,研细,方入药用。如别 炼,各依本方。
伏龙肝 即灶中对釜月下土也。凡使︰先火烧赤,研细水飞过,方入药用。如急用,只烧过,研使亦得。
百草霜 村庄者良。凡使︰须研令极细,再罗过,方入药用。
滑石 凡使︰先以刀刮下,以牡丹皮同煮一伏时,取出用东流水研飞过,日中晒干,方入药用。如急用,只研细亦得。
禹余粮、紫石英、石膏、寒水石、代赭、石燕等 凡使︰并用火,醋淬七遍,捣研水飞令极细,方入药用。
太阴玄精石 凡使用︰捣碎,细研水飞过,晒干,方入药用。
白垩 即白善土也。凡使︰每修事一两,用盐一分,投于斗水中,用铜器中煮十余沸,然后用此沸了水飞过,方入药用,免结涩人肠也。
自然铜 凡使︰用火烧令通赤,以醋淬九遍,细研罗过用。
花蕊石 凡使︰当以大火 过,如缓急不 亦得。
草部菖蒲 用石上生,节密者佳。凡使︰须锉碎,微炒用,或只焙干亦得。
菊花 凡使︰须去枝、梗,焙干,方入药用。
人参 凡使︰先去芦头,锉,焙干称,方入药用。不去芦令人吐,慎之。
天门冬、麦门冬 凡使︰先以汤微润,抽去心,焙干称用。
甘草 用大者。凡使︰先破开,火上微炙,黄赤色,方入药用。如稍,只 炒亦得,或生用,亦依本方。
熟干地黄 凡使用︰须净洗过,以酒浸一日夜,漉出,蒸三、两炊,焙干,方入药用。
如急用,只以酒洒蒸过使,不蒸亦得,不若酒浸蒸过为佳。生干者只生用,不用酒浸。
苍朮 凡使︰先以米泔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逐日换水,日足,刮去皮,焙干,方入药用。如缓急,不浸亦得,但稍燥尔。
菟丝子 凡使︰先以水洗,澄汰去沙土了,却以好酒浸一昼夜,漉出,蒸过,乘热杵为粗末,焙干,然后入药同捣,捣之不尽者,更以渍,经三、五日乃出,更晒微干,捣之,须臾悉尽,热即易碎。
川牛膝 凡使︰先洗去芦头,锉碎,以酒浸一日夜,焙干方用。如急切,用酒浸,蒸过使,不蒸亦得。
柴胡、前胡等 凡使︰先去芦头,洗、锉,焙干,方入药用。
白朮、独活、羌活等 凡使︰须锉,焙干,方入药用。
车前子 凡使︰须微炒燥,方入药用。如只焙干亦得。
木香 凡使︰不见火,须细锉,日干用。如为细末,薄切,微火焙干使,亦不妨,然不若晒干之为妙也。
山药、川芎等 凡使︰须锉碎,焙干用。
薏苡仁 凡使︰须以糯米同炒干用。
远志 凡使︰先须去心,焙干,方入药用。如不去心,令人烦闷,更能以甘草汤浸一宿漉出,焙干用,尤妙。
草龙胆 凡使︰先去芦,锉碎,用甘草浸一宿,漉出,曝干用。如缓急,不浸亦得。
泽泻 凡使︰用酒浸一宿,漉出,焙干用。不浸亦得,或有炮制,各依本方。
石斛 凡使︰先洗去根土,用酒浸一宿,漉出,蒸过,曝干,方入药用。如急用,不蒸亦得。如别有炮制,各依本方。
巴戟天 凡使︰先去心,以酒浸一昼夜,锉,焙干使。如急用,不浸亦得。
黄连 凡使︰先净去须,锉碎,用蜜拌,慢火炒干,方入药用。
蒺藜子 凡使︰须净拣择,蒸一伏时,晒干,于木臼中舂令刺尽,用酒拌,再蒸,取出曝干用。
黄耆凡使︰先须用擘开,涂蜜,炙微赤色,却蒲切,焙干称,方入药用。
肉苁蓉 凡使︰先须以温汤洗,刮去上粗鳞皮,切碎,以酒浸一日夜,漉出,焙干使。
如缓急要用,即酒浸,煮过,研如膏,或焙干使亦得。
防风 凡使︰先须去芦及叉头、叉尾者,洗,锉,焙干,方入药用。叉头者令人发狂,叉尾者令人发痼疾,切宜慎之。
蒲黄 即是蒲上黄花,须仔细认,勿误用松黄。凡使︰须用隔三重纸焙令色黄,蒸半日却焙令干,用之妙。破血消肿即生使,补血止血即炒用之。
续断 凡使︰先锉碎,用酒浸一伏时,漉出,焙干,方入药用。如急用,不浸亦得。
细辛 凡使︰先去土并苗,焙干,方入药用五味子 凡使︰先须净拣去枝、杖方用。如入汤剂用,捶碎使之。
蛇床子 凡使︰先须慢火微炒过,方入药用。
山茵陈 凡使︰先须去根土,细锉,焙干,方入药用,勿令犯火。
王不留行 凡使︰须先浑蒸一伏时,却下浆水浸一宿,至明漉出焙干,方入药用。
干姜 凡使︰先须炮令裂,方可入药用。
苦参 凡使︰不拘多少,先须用浓糯米泔浸一宿,漉出,蒸一伏时,却细切,焙干用之为妙。
当归 凡使︰先须去尘并芦头、尖、硬处一分以来,用酒浸一宿,漉出,焙干方用,或微炒用,各依本方。若要补血,即使头一节。若要止痛破血,即用尾。若一时用,不如不使,服食无效也。
麻黄 凡使︰先去根、节,寸锉令理通,别煮十数沸,掠去其沫,却取出碎锉过,焙干用。不尽去之,令人烦闷。如用急,只去根、节亦得。
木通 凡使︰先须锉去节,方入药用。
芍药 凡使︰须锉碎,焙干,方可入药用。
蘧麦 凡使︰只用蕊壳,不用茎叶。若一时使,即令人气咽及小便不禁。
仙灵脾 凡使︰用羊脂拌炒过,候羊脂尽为度。每修事一斤,用羊脂四两。
黄芩 凡使︰先须锉碎,微炒过,方入药用。
狗脊 凡使︰先以猛火燎去毛令净,以酒浸一宿,蒸过,焙干用。如缓急,不酒浸亦得。
紫菀 凡使︰先须净洗去土,微炒过,方入药用。
石苇 凡使︰先以粗布拭去黄毛,用羊脂炒干,方入药。如缓急,微炙过使亦得。
萆 凡使︰先须净洗,以酒浸一日夜,焙干使为妙。如缓急,不在此限。
白薇 凡使︰先去苗,用糯米泔浸一宿,漉出,蒸过用。
艾叶 凡使︰先去枝、梗,杵成茸,以稀糯米粥拌匀,焙干用。或慢火炒使,恐难捣。
牛蒡子 凡使︰要净拣,勿令有杂子,然后用酒拌,蒸一伏时,取出焙干,别捣如粉,方入药用。
天麻 凡使︰先以纸包浸湿,于热灰中煨熟,取出以酒浸一宿,却焙干,入药用。
阿魏 凡使︰先于净钵中研如粉了,却于热酒器上滚过,任入药用。
高良姜 凡使︰先锉碎,以麻油少许拌匀,炒过用。
百部根 凡使︰用竹刀劈开,去心,酒浸一宿,漉出,细锉,焙干用。
茴香 凡使︰用舶上者,淘洗令净,却以酒浸一宿,漉出,曝干,炒过用。如缓急,只炒过用亦得。
牡丹皮 凡使︰须净拣,酒拌,蒸,细锉,晒干,方入药用。
京三棱、蓬莪朮 凡使︰先以醋煮,锉碎,焙干用,或火 灰中炮熟用亦得。
补骨脂 性本大燥毒热。凡使︰用酒浸一宿,漉出,却用东流水浸三日夜,再蒸过,曝干,入药用。如缓急,只以盐同炒令香,去盐用亦得。
缩砂 凡使︰先和皮慢火炒令热透,去皮,取仁入药用。
附子、天雄等 凡使︰先炮裂令熟,去皮、脐,焙干,方入药。
乌头 凡使︰先炮裂令熟,去皮、脐、尖,切片,焙干用亦得。
肉豆蔻 凡使︰先以面裹,于 灰中炮,以面熟为度,去面,锉,焙干用。
半夏 凡使︰先以沸汤浸,候温,洗去滑,如此七遍方用。如入汤剂,切片完用。
或尚戟人咽喉,可杵为末,以生姜等分捣,研和为剂,淹一宿,捏作饼子,焙干使。如更杵为末,再以姜和剂淹之,焙干尤佳,此用合汤妙。
大黄 凡使︰或蒸过用,若 灰中炮熟用,或取猛利,即生焙干用。
旋复花 一名金沸草。凡使︰须蒸过入药用。缓急不蒸亦得。
常山 凡使︰锉碎,酒浸一昼夜,蒸过,方入药用。
天南星 白附子 凡使︰于热灰中炮裂,方入药用。或别有制度,各依本方。
马兜铃 凡使︰须微炙过,方入药用。
骨碎补 凡使︰用刀刮去上黄皮、毛令尽,细锉,用酒拌,蒸一日,取出晒干用。缓急只焙干,不蒸亦得。
葫芦巴 凡使︰微炒过,入药用。
使君子 凡使︰先于热灰中和皮炮,却去皮取仁。焙干入药用。
桔梗、大戟、延胡索、葶苈子、牵牛子等 并微炒过,方入药用。
川芎、白芷 并锉碎,焙干,方入药用。
木部肉桂 凡使︰不见火,先去粗皮,令见心中有味处,锉,方入药用。如妇人妊娠药中,仍微炒用为妙。
茯苓、猪苓 凡使︰须先去黑皮,锉碎,焙干用。
茯神 凡使︰先去粗皮,并中心所抱木,锉碎,焙干入药用。
酸枣仁 凡使︰先以慢火炒令十分香熟,方研破用。
黄柏 凡使︰先去粗皮,蜜涂炙,方入药用。
干漆 凡使︰须捣碎,炒熟入药用。不尔,损人肠胃。
蔓荆实 凡使︰用酒浸,蒸一伏时,取出焙干用。
杜仲 凡使︰先去上粗皮令净,以生姜汁涂,炙令香熟,令无丝为度。或只锉碎,以姜汁拌炒,令丝绝亦得。
沉香、檀香 凡使︰先别锉碎,捣,罗为细末,方入药用。
桑白皮 凡使︰先锉碎,微炒过,方入药用。
吴茱萸 凡使︰先以沸汤浸洗七次,焙干,微炒过,方入药用。若治外病,不入口者,不洗亦得。
槟榔 凡使︰须取存坐端正坚实者,先以刀刮去底,细切,勿经火,恐无力效,若熟使不如不用。
栀子 凡使︰先去皮、须子,用甘草水浸一宿,滤出,焙干,入药用。
枳实、枳壳 凡使︰要陈者,先以汤浸,磨去瓤,焙干,以麸炒焦,候香熟为度。
浓朴 凡使︰先刮去粗皮,令见赤心,以生姜汁炙三次,取令香熟为度。或只锉碎使,姜汁炒亦得。
山茱萸 凡使︰先用捣碎,焙干用,或只和核使亦得。
大腹皮 凡使︰先须以酒洗,再以大豆汁洗过。锉碎,焙干,方可用。
巴豆 凡使︰先去壳并心、膜,烂捣,以纸裹,压去油,取霜入药用。又一法︰去壳、心、膜了,以水煮,五度换水,各煮一沸,研,不尔,令人闷。
蜀椒 凡使︰先去枝、梗并目及闭口者,微炒过,隔纸铺在地上,以盏盖,令出汗,方入药用。
皂荚 凡使︰要拣肥、长大、不蛀者,削去皮、弦并子,涂酥,炙令焦黄,方入药用。
诃黎勒 凡使 先于 灰中炮,去核取肉,酒浸蒸一伏时,取出焙干,方入药用。
楝实 凡使︰先以酒浸润,俟上皮、核,剥去虚皮,焙干,以面炒,入木臼内杵为粗末罗过,去核,方入药用。
芜荑 凡使︰先须微炒过,方可用。
龙脑、麒麟竭、乳香、松脂等 凡使︰并须别研,令极细,方可入药用。
兽部龙骨 凡使︰要粘舌者,先以酒浸一宿,焙干,细捣,罗,研如粉了,以水飞过三度,日中晒干用之。如缓急,只以酒煮,焙干用亦得。他有炮制,各依本方。
麝香、牛黄 凡使︰先须别研令细,然后入药用之。
阿胶及诸胶 凡使︰先捣碎,炒,候沸燥如珠子,方可入药用。
鹿茸 凡使︰用茄茸连顶骨者,先燎去毛令净,约三寸以来截断,酒浸一日,慢火炙令脆方用。或用酥涂炙,各依本方炮制。
虎骨 凡使︰先斫开,取出内中髓,却涂酒及酥等,反复炙,令黄赤色方用。
腽肭脐 凡使︰先用酒浸,慢火反复炙令熟,方入药用。
禽鱼虫部夜明砂 即伏翼屎也。 凡使︰须微炒过,方入药用。
白蜜 凡使︰先以火煎,掠去沫,令色微黄,则经久不坏,掠之多少,随蜜精粗。
牡蛎 凡使︰用火 令通赤,候冷,细研如粉,方可用。
珍珠 凡使︰要取新净未曾伤破及钻透者,于臼中捣令细,绢罗重重筛过,却更研一二万下了,任用之。
桑螵蛸 凡使︰先用炙过,或蒸过亦得。
鳖甲、龟甲 凡使︰先用醋浸三日,去裙,慢火中反复炙,令黄赤色为度。如急用,只蘸醋炙,候黄色便可用。
露蜂房 凡使︰先炙过方可用,或炒亦得。
蝉蜕 凡使︰先去嘴、足,汤浸润,洗去泥土,却曝干,微炒过,任用之。
白僵蚕 凡使 要白色条直者,先去丝、嘴,微炒过方用。或有只生用者,各依本方。
原蚕蛾 凡使︰去翅、足,微炒过,方入药用。蚕砂亦用炒。
虾蟆 凡使︰先以酥涂,或酒浸,慢火中反复炙,令焦黄为度,或烧灰存性用。他有炮制,各依本方。
蛇蜕 凡使︰先须炙过方可用,或烧成灰,入药用。各依本方炮制。
乌蛇、白花蛇 凡使︰先以酒浸三日夜,慢火上反复炙,令黄赤干燥,去皮,骨,取肉入药用。
地龙 凡使︰先搓去土,微炒过方用。
蜈蚣 凡使︰先要炙过,方可入药用。
斑蝥 凡使︰先去足、翼,用糯米同炒熟,方可入药用,生即吐泻人。
天浆子 凡使︰须微炒过用之。
蜣螂 凡使︰先去头、翅、足,炙过用之。
五灵脂 凡使︰先以酒研飞,炼,淘去沙石,晒干,方入药用。
果菜部草豆蔻 凡使︰须去皮,取仁,焙干用。或只和皮灰中炮熟,去皮用亦得。
陈皮、青皮 凡使︰先以汤浸,磨去瓤,曝干,麸炒入药用。或急用,只焙干亦得。
乌梅 凡使︰先洗,捶,去核,取肉,微炒过用之。
木瓜 凡使︰先去瓤并硬子,锉碎,焙干,入药用。
杏仁、桃仁 凡使︰先以汤浸,去皮、尖及双仁者,控干,用面炒,令黄赤色为度。
胡桃 凡使︰去壳,以汤浸,去皮,却研,入药用之。
韭子 凡使︰先须微炒过用之,亦有生用者。
胡麻 即黑油麻也。凡使︰先炒过用,或九蒸九曝用亦得。
黑豆、赤小豆、大豆黄卷、麦 、神曲、白扁豆、绿豆等 凡使︰并用炒过,方入药用凡有修合,依法炮制,分两无亏,胜也。
中风总论 夫风为天地浩荡之气,正顺则能生长万物,偏邪则伤害品类。人或中邪,固鲜有不致毙者,故入脏则难愈。如其经络空虚而中伤者,为半身不遂,手脚瘫痪,涎潮昏塞,口眼喎斜,肌肤不仁,痹瘁挛僻。随其脏气,所为不同,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反急,正气引邪, 僻不遂。盖风性紧暴,善行数变,其中人也卒,其眩人也晕,激人涎浮,昏人神乱,故推为百病长,圣人先此以示教,太医编集,所以首轮中风也。
论诸风之由 夫中风者,皆因阴阳不调,脏腑气偏,荣卫失度,血气错乱,喜怒过伤,饮食无度,嗜欲恣情,致于经道,或虚或塞,体虚而腠理不密。风邪之气中于人也,其状奄忽,不省人事,涎潮昏塞,舌强不能言者,可先与通关散搐鼻,次服至宝丹,此药性凉,稍壮人可与,气虚及年高人不可与服,只与后药。
卒中风筋急头眩者,可与七宝丹。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筋挛骨痛者,可与小续命汤、追风应痛丸。中风邪气入脏,狂言恍惚,与排风汤。中风手足瘫痪,多与青州白丸子。中风项背拘强,牙关紧急者,可与三五七散。中风手足战掉,腰脚缓弱,可与活络丹、七宝丹。年高脚弱者,可与黄 丸。
论诸风气中 此病多生于骄贵之人,因事激挫,忿怒而不得宣泄,逆气上行,忽然仆倒,昏迷不省人事,牙关紧急,手足拘挛。其状与中风无异,但口内无涎声,此证只是中气,不可妄投取涎,发汗等药,反生他病。但可与七气汤,分解其气,散其壅结,其气自止。七气汤连进效速,更可与苏合香丸。
论中风半身不遂 皆因风邪中于经络,气血行迟,机关纵缓,故手足不遂,口眼喎斜,可与七宝丹。偏风语言謇涩,可与小续命汤。偏风走注疼痛,身体麻木,可与活络丹。偏风恍惚不定,可与排风汤。偏风痰涎盛者,可与青州白丸子。拘急脚弱口噤者,可与龙虎丹。
瘫痪手足不遂,可与透冰丹。偏风筋脉挛急,可与驱风丸、乳香趁痛散、乳香丸、七宝丹。
论诸风骨节疼痛 皆因风气入于筋络及骨节疼痛,或攻注脚手痛,或拘挛伸屈不得者,可与乳香趁痛散、追风应痛丸、活络丹、乳香丸、没药丸、太岳活血丹皆可服。宜先与五香散淋渫,次用活血丹涂之。
论风湿证候 皆因腠理虚,风与寒湿气伤之。每遇夜间,或三、四更以来,腰背倦痛,转侧不得,或身体倦痛者,为有寒湿也,与小续命汤。大便秘,小便多,身疼痛者,可与朮附汤。若骨节烦疼者,可与乳香趁痛散。或身体麻木,足胫弱者,可与追风应痛丸、黄 丸。腰痛甚者,可与青娥丸。
论诸风大便不通 皆因风邪热滞,肠胃津液干燥秘涩,可与麻仁丸、三和散。不通,即与皂荚丸,如通即止之,不可久服。如气虚及老人,不可与皂荚丸,只与麻仁丸、三和散、四物汤加去白青皮等分同煎。秘甚者,可与神功丸,不可与虚、老人服。
论诸风小便不通 皆因小肠积热,膀胱壅滞不利,可与导赤散、鸡苏丸、三黄丸、三和散。秘甚者,与神功丸、五苓散。
论风湿脚气候 皆因风湿毒气入于脚膝之间,其状或赤肿,或冷痛,或麻木不仁,或脚软而缓,或憎寒壮热作渴,筋脉拘急,可与俞山人降气汤、排风汤、小续命汤、小降气汤。
痛者,与石南丸、追风应痛丸、乳香趁痛散。脚软不能行者,与黄 丸、木瓜丸。小便秘涩,与导赤丸、五淋散、三和散。大便秘者,与麻仁丸。秘甚者,与神功丸。冲心闷者,与三和散。抢腰痛者,可与大乌沉汤。不以轻重,皆用五香散淋渫。若脚肿生疮者,透冰丹。
论诸风头目昏眩 皆因痰壅上盛,可与青州白丸子。头目昏眩多痰者,可与辰砂化痰丸。痰盛昏眩,可与半夏丸、天南星丸。心肺有热,与龙脑芎犀丸。痰盛项强,急与金沸草散。痰多膈热者,可与川芎丸。心胸不利,口苦舌干,可与透冰丹、羌活丸、防风丸。痰甚心忪浮者,可与牛黄清心丸。痰盛渴呕者,可与天南星丸。
论诸风瘙痒瘾疹 皆因血气不顺,面如虫行 动。血气凝滞者,可与排风汤、胡麻散、消风散、四生丸。甚者,多服皂荚煎丸、何首乌丸。
论诸风头痛目晕 皆因风虚气上攻头目,可与太阳丹、白龙丸、茶调散、川芎丸。太阳穴痛,与急风散涂痛处。眼昏头痛者,可与消风散、追风散。痰热头痛者,可与防风丸。年高骨痛,牵引两眼昏暗者,可与遇仙散。
论诸风热上攻面生热疮者 可与驱风丸、龙虎丹、排风汤、胡麻散、何首乌散、羌活丸、川芎丸、白龙丸、芎犀丸。或如虫行,可与追风散。
论诸风恍惚惊悸 皆因体虚受风邪,心气不足,入于心经者,与定志丸、降心丹、平补镇心丹、辰砂妙香散。热者,牛黄清心丸。
论诸风挫枕转筋 皆因气虚,项筋转侧不得,筋络不顺疼痛,与通关散、消风散、大三五七散或追风散。痰涎盛,与白丸子。
论诸风痰逆呕吐 诸风初发时,痰逆呕吐者,可与温中化痰丸、橘皮半夏汤、藿香汤、半夏散。呕吐者立止,可常服。
论诸风脚膝缓弱 皆因夙虚,气血衰弱,行止无力,可与黄 丸、木瓜丸、俞山人降气汤。不赤不肿而痛者,可与洗风汤淋沃洗之。
论破伤风证 皆因打扑伤破,风入发肿者,可与上员散,生姜自然汁调药贴患处。内损者,与太岳活血丹。血不止者,与花蕊石散。
论缠喉风证 皆因积热痰涎上攻咽喉,口开不得,水浆不下,与碧雪,竹管子吹入喉中。甚者,与雄黄解毒丸、玉屑无忧散。
论伤寒证候伤寒总论 《活人书》云︰“伤寒正名有一十六条︰伤寒、伤风、伤寒见风、伤风见寒、风湿、中湿、风温、湿温、温毒、中 、热病、温病、 病、温疟、晚发、疫疠,外证一十六条。外有六证相似︰中暑、伤痰、食积、虚劳、瘴疟、脚气,与伤寒相似,而实非伤寒,此证人不晓,皆言即伤寒也。”若不仔细分辨证候虚实用药,则误人性命在反掌之间,不可不知也。
论伤寒得病之由 凡伤寒初得病,便不进饮食,发热一向不止,头痛或浑身痛,或自汗恶风,憎寒壮热者,乃是伤风伤寒证也。便须问病得几日,有汗无汗,恶风不恶风,或渴或不渴,或呕逆或不呕逆,小便通或不通,得几日,须用仔细审问,方可用药。伤寒证与杂病不同,若不对证,妄投药饵,罪犯非轻,误人多矣。
论伤寒伤风证候 凡伤风者,皆因脱衣感冒,被风吹霎着,则洒然骨寒毛起,恶风自汗者,乃是伤风证也。凡风吹则体自寒,恶风无汗者,是伤寒证也。
论伤寒表证 伤寒初得病一、二日。头痛身体痛,恶寒或微喘者,体虚及老人,可与五积散、圣散子。此二药,病多日及不恶风者,不可服,并夏、秋之间,亦不可轻服。缘中暑似伤寒,若中暑人误服此二药,如抱薪救火,其害非轻,切宜审实仔细用药。少壮者,夏、秋宜用金沸草散、来苏散、人参轻骨散、葱白散、和解散、神朮散之类可服也。初得病一、二日,头痛发热,身体痛,恶寒无汗者,可与葱白散、八解散、金沸草散、人参轻骨散。初得病一、二日或三日,自汗头痛,恶风或呕者,可与升麻葛根汤、败毒散、香苏散、葱白散、人参轻骨散、和解散、神朮散之类皆可用。若发汗后热已退了,可与和气药嘉禾散、正气散。
论伤寒重证 病患四、五日至六、七日,不恶风寒,及发热烦渴呕逆,手掌中及腋下微有汗出,大便不通,小便赤,得三、四日,腹中满,微喘,狂言谵语者,切不可妄投热药,只可与小柴胡汤一贴,先进一服。如人行十余里未通,候半日久,可又进一服,以大便通出燥粪则愈,此里证也。烦渴者,与五苓散。或手足冷,吐泻,不可与小柴胡汤,只服参苓白朮散、四君子汤之属。如调理通后,恐虚、老人须用平补药,可与嘉禾散、四君子汤、参苓白朮散。
论和解证候 伤寒伤风,往来寒热,胸胁间痛,干呕及大便秘者,可用小柴胡汤一贴,病重者再服半贴方效。或言渴者,或小便涩,兼服五苓散。伤风四、五日,身发热,恶寒项强,而手足温,及大便不通者,多用小柴胡汤、败毒散、秦艽鳖甲散之类。妇人伤寒三、五日至七、八日,月经当行,或经水才去,作寒热,忽然谵语,如见鬼神状,日可夜甚,此乃热入血室也,用四物汤等分,加柴胡煎服。如不退,用小柴胡汤,兼入生地黄捶碎煎。伤寒阳证呕逆发热,兼参苓白朮散、和解散辈,乃和解证也。
论伤寒阳证 伤寒阳证,面赤作热发渴,至五、六日不止,或服热药过多,热甚发狂烦躁,或泻赤汁脓血者,可服三黄丸、四顺饮、洗心散。或大便秘结,与小柴胡汤之类。
论伤寒阴证 伤寒三、二日,五、七日,身体疼痛不可转侧,自汗四肢厥冷,泻而不渴,或吐逆泄泻,脐腹痛,或有咽喉痛者,可与理中丸、理中汤。
四肢冷甚,腹痛气急者,与姜附汤,多加甘草煎,及附子理中丸并服。更重者,用法炼黑锡丹、金液丹、二气丹之类,随轻重而用之。
泻止四肢暖,有寒热,却用五积散、圣散子、十华散之类,微汗则解,不然则毒气再复,便难治也。
论伤寒阴阳二证 有阴厥,有阳厥,最宜仔细审问。伤寒阳证,热气深则反厥,若只认四肢厥冷,便投热药,此害人性命在顷刻间。发药者极用仔细审问,如是自疑,宁不发药,教他更请医者看视,不可乱发药也。
论伤寒阴厥证 若初得病,四肢厥冷,身上起粟,大便不调,或泻或呕,此寒厥也,可与理中丸、理中汤之类。
论伤寒阳厥证 若初得病,身便热,头痛,大便不通。至六、七日,渴甚狂言,揭衣被,不定迭,脚手厥冷。此乃热极而发厥冷,必竟少时又却温热,切不可便投热药,且与小柴胡汤之类。
昔有国医孙用和一法探之,须仔细察审外证,方可用药。凡伤寒四肢厥冷,当察问病之因,若证不明,未辨阴阳者,且与四味理中丸加甘草再和匀,作四顺理中丸服,探之。若是阴厥,则服药了,形静不热,定迭,当渐加前件理中汤等。若是服四顺理中丸了,如烦论伤寒潮热 伤寒五、七日至十日以上,早晨稍惺惺,至申、酉前后发热不恶寒,微有汗,大便不通三、二日,或谵语而渴者,与小柴胡汤三、五服,重者五、七服,以大便微利,热须退。有渴者,可与五苓散。犹有烦躁及热未退者,宜加七宝洗心散,或与秦艽鳖甲散调理也。
论伤寒头痛 伤寒虽退,而头痛不止者,诸阳所聚,热毒气上攻,头痛不止者,可与龙脑芎犀丸、太阳丹、白龙丸、川芎丸之类。
论伤寒发渴 伤寒至五、七日,渴甚,或发热不恶寒,大便如常,小便赤,是胃中虚躁,可与五苓散,甚者与竹叶汤。发热渴者,与柴胡汤,仍加栝蒌煎。
论伤寒呕逆 伤寒呕逆有三证︰胃中有寒而呕逆者,可与参苓白朮散、五苓散、四君子汤;胃中亦有热,或发渴口干,或小便赤涩,与小柴胡汤或五苓散,其小柴胡汤极止热呕,或少气吐逆者,用竹叶汤立效。
论伤寒吐逆 伤寒吐逆者,胃寒。吐而身冷,或服冷药太多,而不渴,大便如常,或自利,或吐蛔虫者,此胃中寒也,可与人参丁香散、参苓白朮散、四君子汤、理中丸、人参丸、嘉禾散。
论伤寒发喘 伤寒喘急者,皆因风寒,邪乘于肺,经气上盛发喘,可与麻黄汤、华盖散、款冬花散、人参润肺丸、养肺丸或润金散、款肺皆可服也。
论伤寒咳嗽 伤寒咳嗽者,由寒邪乘虚入于肺经,或饮水过多,停饮咳嗽微喘,发热而渴青胡论伤寒吐血发衄 伤寒五、七日,发鼻衄或吐血者,热盛气壅则衄血或吐血,切不可妄投热药,可与鸡苏丸、薄荷煎,煎茅根汤或茅花汁冷送下,甚者可与三黄丸。如渴,兼服五苓散、清心散加真蒲黄煎服。
论伤寒咽喉疼痛 伤寒咽喉痛,皆因内热气秘,阳毒上熏,则咽喉痛。痰盛者,可与如圣汤。甚者,可与四顺饮、犀角饮、洗心散皆可服之。
论伤寒腹痛 伤寒有热腹痛者,三、四日大便不通,绕脐腹痛,或发热不恶寒,或渴者,此乃胃中有燥粪,故发痛也。切不可用热药,且如正气散、理中汤及诸推积性热药,皆不可用,误人性命。只可与小柴胡汤加芍药少许同煎,一、二服如未效,可至三、四服,取大便通为度。伤寒腹痛有寒证,因服冷药过多,大便自利,腹中痛,手足冷者,可与理中丸,甚者与附子理中丸、理中汤。未效,用姜附汤多加甘草煎,用诸热药即止。气虚及老人伤寒后腹痛,大便如常,无热,只是腹痛者,与黄耆建中汤,多服取效。
论伤寒大小便秘 伤寒大便秘者,可与麻仁丸。未通者,与神功丸、三黄丸。有热者,与四顺清凉饮。后以参苓白朮散、嘉禾散补之。小便秘结者,与五苓散、导赤散、五淋散皆可与之。
论伤寒后自汗 伤寒后自汗者,可服牡蛎散、止汗散,兼嘉禾散、黄耆建中汤加人参煎服,又人参当归散加小麦同煎。
论伤寒后自利 伤寒后腹痛,大便自利,手足冷者,可服理中丸之类,见腹痛条内。
论伤寒后黄胆 伤寒眼睛及遍身发黄胆,小便不利,或头上汗出者,可与五苓散。以山茵陈、山栀子各少许,锉碎,二钱,煎汤调,多服效。
论伤寒后腹满 伤寒后腹满者,不思饮食,或食后不消化,腹胁胀满者,可与匀气散、沉香降气汤、蓬煎丸、思食丸、参苓白朮散。甚者,与青木香丸,兼嘉禾散、四君子汤、木香分气丸、木香散、木香流气饮,看虚实用之。
论伤寒后患痢 伤寒后患痢,多是热证,或下纯脓,或下纯血,可与黄连阿胶丸、驻车丸。血多者,与地榆散、胃风汤兼服。
论伤寒中湿证 伤寒一身尽痛,转侧不得,骨节烦疼,小便不利,大便反快,额上汗出,此中湿气也,可多服五苓散利小便,次用朮附汤兼服之。
论伤寒后调理 伤寒本无补法,不可用太温药补之。若补甚,则再发热。但可用微温药调理,只可与参苓白朮散。虚弱、老人,用嘉禾散之类调理。
论伤暑证候 夏月伤暑,亦云伏暑,谓其人从热中来,便从凉处坐卧,不知被外凉冷之气闭,暑热气伏在腠理中,不能发泄,故曰伏暑。其证自汗恶寒,或背恶寒而渴,或面垢如未洗面人,或板齿燥,当门二齿干,是伏暑也。呕逆而渴者,及卧不及席,也是伤暑也,可与五苓散、桂花丸、大顺散、香薷散。发热甚者,可与香薷散、竹叶汤、枇杷叶散、小柴胡汤冷服,立效。
论伤暑吐泻 中暑呕吐,发热闷乱,或霍乱吐泻,可与消暑丸、五苓散、桂苓丸、香薷散之类。
论停痰证候 有痰在胸膈之间,亦能憎寒壮热,恶风自汗,咽喉不利,只是头不痛,身体不疼者,可与金沸草散、消饮丸、辰砂化痰丸、倍朮丸之类皆可与。
论伤食证候 病有头痛发热恶寒,或腹满吐逆,身体不痛,只是四肢倦怠,其证非伤寒也。此是伤食,在肠胃之间,可与感应丸、独圣丸、蓬煎丸、嘉禾散、思食丸,诸伤食药皆可服。气虚、老人,可服五积散,吞下青木香丸、顺气散之类。
论寒热瘴疟证 凡瘴疟病,虽是时行之疾,然老少虚实,受病有浅深,大率不同。有发热不寒,浑身似火,头痛烦渴谵语者;有发寒不热,嘿嘿昏倦,四肢厥冷,脐腹疼痛;有外寒内热;有外热内寒;有寒热相半;有哑不能言者;有吐、有泻、有吐泻俱作,当随证用药。若只言瘴病,一概治之,万一不能取效也。
若发时热多寒少,或内热外寒,但热不寒,浑身如火,头痛烦渴,心胸躁闷,谵语乱言,大小便秘涩,发作无时者,可与小柴胡汤、败毒散、升麻葛根汤、来苏散、葱白散、神朮散。
烦渴者,与五苓散、竹叶汤。谵语心闷者,与五苓散,入辰砂细研和匀,冷热水调服,兼与大至宝丹,及小儿金箔丸两、三丸作一服。
头痛者,与太阳丹、白龙丸、茶调散之类。或热少寒多,或内寒外热,或寒热相半,或骨节酸痛,脐腹作痛者,可与不换金正气散、人参轻骨散、正气散、圣散子、五积散、香苏散、建中散、草果饮、嘉禾散或来苏散之类。
或不热,只是寒,或吐、或泻、或吐泻俱作,四肢厥冷,汗出如雨,嘿嘿昏倦者,可与朮附汤、四柱散、嘉禾散或鹿茸丸、二姜丸、十华散。
若服前药吐泻不止,四肢厥冷,自汗如雨,小便频数者,与参苓白朮散吞来复丹三十丸至五十丸,甚者姜附汤合和五苓散同煎服。
渴者,与参苓白朮散。此一证,二广及漳州界上多有之,余处无。此证发药,须用仔细询问的实,不可轻用,误人性命。切记不可轻发热药。
若发作有时,或连日,或隔日,或三、五日一发,发则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者,于未发前,先与小柴胡汤、败毒散之类。至发日,却服露天饮或圣饮子、胜金丸。呕逆有痰涎者,常山饮、消暑丸之类,有效如神。
若热少寒多,或只寒不热,或寒热相半者,于未发前,可多与不换金正气散、建中汤、正气散、平胃散、和脾散、嘉禾散之类。至发日五更初,却服常山饮、草果饮。发久者,克效饼、灵疟丹。
老者及怯弱者,不可服,自宜斟酌。孕妇患疟疾,难为用药,但只可与草果饮,兼用平胃散,入盐少许,用温酒调服。瘴疟瘥后,吃粥或烂饮。
更常调和脾胃,可与黄耆建中汤、四君子汤、嘉禾散、参苓白朮散、曹脾散、挝脾散、健脾汤、平胃散、和气散、思食丸、大、小养脾丸。切忌生冷、酒、果、房色,洗浴半月。
一 伤寒头疼又身热,便是阳证,不可服热药。
伤寒传三阴、三阳共六经。内太阴病头不疼身不热,少阴病有反发热而无头疼,厥阴病有头疼而无发热,即是阳证,若医者妄投热药,决致死亡。
一 伤寒当直攻毒气,不可补益。
邪气在经络中,若随证攻之,三、四日痊安。医者必谓生须正气,却行补益,使毒气流炽,必多致杀人。
一 伤寒不思饮食,不可服温脾胃药。
伤寒不思饮食,自是常事,终无饿死之理。如理中丸之类,不可轻服。若阳病服之,致热气增重,或至不救。
一 伤寒腹痛亦有热证,不可轻服温暖药。
《难经》云︰“痛为实。”故仲景论腹满时痛之证,有曰痛甚者加大黄。夫痛甚而反加大黄,意可见也。唯身冷厥逆而腹痛者,是阴证,须消息。每见医者,多缘腹痛便投热药而杀人。
一 伤寒自利,当看阴、阳证,不可例服补药及止泻药。
自利,惟身不热手足温者属太阴,身冷四逆者属少阴、厥阴外,其余身热下利,皆是阳证,当随证依仲景法治之。每见医者,多缘下利便投暖药及止泻药而杀人。
一 伤寒胸胁痛及腹痛,不可妄用艾灸。
常见村落间有此证,无药便用艾灸,多致毒气随火而盛,膨胀发喘而死。不知胸胁痛自属少阳,腹胀满自属太阴,此外惟阴证可灸。
一 伤寒手足厥冷,当看阴阳,不可一例作阴证。
治有阳厥,有阴厥,医者少能分辨。阳厥而投热药,杀人速于用刃。盖阳病不至于极热,不能发厥,仲景所谓︰“热深则厥深”是也。热深而更与热药,宁有复活之理?但看初得病而身热,至三、四日后,热气已深,大便秘,小便赤,或谵语昏愦,及别有热证,而反发厥者,必是阳厥也,宜急用承气汤下之。若初得病,身不热,大便不秘,自引衣盖身,或下利,或小便数,不见热证而厥逆者,即是阴厥也,方可用四逆汤之类。二厥所以使人疑者,缘其脉皆沉,然阳厥脉沉而弱,又阳厥脉时复,指爪却温,阴厥常冷,此为可别。
一 伤寒病已在里,即不可用药发汗。
伤寒病须看表里,如发热恶寒,则是在表,正宜发汗。如不恶寒反恶热,即是里证,若医者一例发汗,则所出之汗,不是邪气,皆是真气。邪气未除而真气先涸,死者多矣。又有半在表、半在里之证,及无表里之证,不惟皆不可下,仍不可汗,当随证治而消息之。
一 伤寒饮水为欲愈,不可令病患姿饮过度。
病患大渴,当为之水,以消热气,故仲景以饮水为欲愈。人见如此说,遂令病者纵饮,因而为呕、为喘、为咳逆、为下利、为肿、为悸、为水结、为小便不利者,多矣。且如病患欲饮一碗,只可与半碗饮之,常令不足为喜矣。
一 伤寒病初瘥,不可过饱及劳动,或食羊肉,行房事,与食诸骨汁及饮酒。
病方愈,脾胃尚弱,食而过饱,不能消化,病即再来,谓之食复。病方愈,血气尚虚,劳动太早,病即再来,谓之劳复。又,伤寒食羊肉、行房事者,并死。食诸骨汁、饮酒者,再病。
(附脾胃积聚)论一切气证 皆由忧戚中或盛怒中,动伤真气,致阴阳不和,结气于胸膈之间,壅滞不快,饮食不下,遂成膈噎之疾,可与匀气散、五膈宽中散、膈气散、沉香降气汤、分气紫苏饮、七气汤、嘉禾散、丁香煮散、分心气饮、小降气汤之类。
论气虚肿满 气虚肿满者,因脾气停滞,脾经受湿,气不流行,致头面虚浮,四肢肿满,腹肚膨胀如鼓。上喘气急者,可与茯苓散、五苓散、三和散、分气紫苏饮、木香分气丸、俞山人降气汤、小降气汤、苏子降气汤、曹脾散、嘉禾散。喘甚者,可与润金散、款肺散。大便秘者,与三和散。小便不通,五苓散。
论 干湿脚气 脚气有数种,痛不可忍者谓之寒;烦闷发渴者谓之热;肿而重者谓之湿。用随证治之,不可一概论也。湿肿者,可与黄耆建中汤、小续命汤。风湿者,可与朮附汤。
热而发渴者,可与紫雪。冲心闷者,可与三和散、麻仁丸、降气汤。抢腰痛者,可与大乌沉 汤。
论小肠气疾 小肠气、膀胱奔豚、疝气等疾,皆因肾气虚弱,膀胱久冷,风湿乘之,伤于肾经,气滞不散,小腹刺痛,肾经偏吊,未可骤服补药,先用疏导发散,可与苏子降气汤、五苓散、蟠葱散、盐煎散、川楝散、大沉香丸,茴香丸,仍炒茴香烧盐细嚼,热酒送下,或五香散、正元散、荜澄茄散之类。小便不通者,与鸡舌香散或五苓散。如痛稍退,只用平胃散送下茴香丸调理。
论症积气块 症积气块,皆因气虚,及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内结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用药渐渐消磨,不能宣利,可与七气汤、丁香丸、青木香丸、木香推气丸、挨积丸、蓬煎丸。积气不散,腹胁膨胀,可与积气丸、三棱煎丸。心下坚硬,结块冲心,可与温白丸。胀满不思食者,与养脾丸、消食丸、嘉禾散、四君子汤。
论脾胃诸疾 久病脾泄,肠滑不禁,日久无度,虚羸者,可与平胃散,空心送下茴香汤,兼服诃黎勒丸、丁香豆蔻散。服诸药不效者,可多与人参豆蔻散,有验。更有一种大便如故,只是每日早晨水泻一、二行,日间都无事,可服金锁正元丹,泻止即住服。
论心脾疼证 妇人心脾疼,及血气刺痛者,可与蓬煎丸、拈痛丸。其拈痛丸性热,不可轻用,如得见沉寒痼冷端的,方可用之。蟠葱散、鸡舌香散、盐煎散、如意丸皆可选用。若痛连腰背,或小肠气刺痛,及虚弱老人,宜大沉香丸,两丸作一服立效,丈夫热酒下,妇人醋汤下,如不吃酒,姜汤下。更可与和气散,调和脾胃。
论脾痛呕逆 脾胃痛甚,呕逆不纳食者,或加喘急者,可与七气汤。加吐者,与人参藿香汤。泻者,与大沉香丸、人参豆蔻散、建中汤。忽暴心痛者,与苏合香丸、撞气沉香丸。
论心脾腹痛 心脾腹痛多有积。或有寒积者,可与温白丸或保安丸。虚、老人不可多服此二药,只与木香推气丸或感应丸、小独圣丸、理痛丸,洗消去积,次与正气散、嘉禾散、曹脾散、人参煮散、荜澄茄散、蟠葱散、盐煎散、鸡舌香散、挝脾散、建中散。有寒者,与大沉香丸,两丸作一服,次与蓬煎丸、温中良姜丸、丁香煮散、四柱散。
论胸膈不快 胸膈不快,气滞者,可与沉香降气汤、乌沉汤、青木香丸、七气汤、和气散,或人参丸、红丸子、小理中丸、撞气沉香丸、丁沉丸、顺气丸、三棱散、如意丸、蓬煎丸。若烦闷甚,大便秘者,与青木香丸。脾痛者,可与蓬煎丸之类。
论脾虚翻胃 脾虚翻胃,不纳食及汤药不下者,可与膈气散、人参木香散、参苓白朮散、五膈宽中散。噫气吞酸,脾痛者,可与如意丸、思食丸之类。
论宿患心腹痛 有积块、气块、症癖日久,发歇不常者,不可取转,宜渐次消磨,可与感应丸、温白丸、挨积丸、蓬煎丸、小理中丸少吃数丸,常服渐渐消磨,更与和脾散、嘉禾散、参苓白朮散、四君子汤、思食丸、健脾汤、建中散、平胃散之类,助其脾胃,久而能去其根。
若痛有休止,或往来上下,胸中 闷,时吐冷沫,中脘不快,呕逆恶心者,恐是虫痛,可与集效丸或九痛丸。其九痛丸有利性,不可多服。
若卒然心腹暴痛,膨急不得息,往来攻冲,闷绝恶心者,恐是疰忤鬼气,可与苏合香丸。若虚弱脏寒人,可将苏合香丸捏作饼子,用火熨斗盖之,将药饼安熨斗上爆,令药极热,以去其脑子性,依法服之。
若痛而不休,胸膈塞闷,呕吐不定,粥药不下者,可与顺气散送下青木香丸,如无顺气散,五积散送下亦得,及九痛丸、三棱散、大沉香丸。
论腹胀心膨 腹胀者,若因伤寒,或寒热瘴疟,或泻痢大病之后,只是吃食后便腹胀心膨,不美饮食,噫醋吞酸,纵食些小,亦觉膨胀者,切不可用消食克化之药,若用药动下,转加困重,去生便远也。但可与正气散、嘉禾散、参苓白朮散、四君子汤、曹脾散、人参煮散、大、小养脾丸、荜澄茄散、思食丸、蓬煎丸、如意丸。泻者,与人参豆蔻散、丁香散。
但得气壮,自能饮食加倍,膨胀自愈。
论痰饮证候 诸痰饮不化,留滞胸脘,令头目昏眩,呕恶不快,腹中漉漉有声,可与消饮丸、倍朮丸、五苓散。有寒者,与理中丸、青州白丸子、俞山人降气汤。
中酒渴及停饮呕逆恶心者,及头痛或饮酒过多,背痛连腰痛,不思饮食,与新法半夏汤、消饮丸、倍朮丸、辰砂化痰丸、生气汤、快气汤、半夏丸、天南星丸、大养气丸、橘皮半夏汤、小降气汤。
论咳嗽喘急 大抵咳嗽皆从肺出,医家细论发药,大略有三︰有因寒者,有风者,有热者。风、寒则从外至,热则从内起。风、寒则诸经自受其邪,热则诸经腑脏或熏乘而为病。
风则散之,寒则温之,热则调之。泻是泻肺经,非泻腑脏也,当用葶苈、桑白皮之类是也。
因风者,遇风则嗽甚;因寒者,值寒则嗽剧;因热者,过热则嗽即发。更有一验甚的,但问遇夜饮酒时夜间如何?若吃酒后嗽甚,则有热也;吃酒了嗽减,则有寒也。涎青白者有寒,稠黄者有热,随证发药。
凡感风寒暴嗽,咳唾稠粘,胸膈不利,可与金沸草散、半夏丸、款花膏、华盖散、五嗽丸、润肺丸、款肺散、青金丸、小儿润肺散、款冬花散。
论寒嗽,反复冷嗽,或吐青痰,遇夜嗽甚者,可与细辛五味子汤、养中汤、五嗽丸、俞山人降气汤、人参藿香汤、胡椒理中丸、温肺细辛汤、钟乳补肺汤、消饮丸、倍朮丸、丁香半夏丸、分心气饮、参苓白朮散。
恶风有寒者,与小青龙丸,兼服款肺散、人参款花膏。论热嗽,胸膈不快,气壅上盛,脸赤口舌干者,可与金沸草散、大阿胶丸、人参养肺丸、清心饮子、人参款花膏、半夏丸、华盖散、人参润肺丸。
风痰,上膈壅热,咽干及吐血者,可与辰砂化痰丸、大阿胶丸、蜡煎丸、人参养肺丸、金沸草散、青州白丸子、川芎丸、鸡苏丸。久病嗽,及虚、老人,宜与温肺丸、人参补肺汤、丁香半夏丸,人参藿香汤、化痰丸。寒热相交,秋、冬之间多有此证,可与款冬花散、半夏丸、华盖散、人参款花膏、人参润肺丸、小儿润肺丸、青金丸、润金散,一贴作二服,老人尤宜服。
喘急气促,睡卧不得者,与定喘汤、瑞应丸、蜡煎散、降气汤、款花散、润金散、人参养肺丸、华盖散之类。唾脓血者,与款冬花散、九仙散。
(附痼冷)论诸虚不足 皆因肾气虚惫,下元积冷,腰背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无光,精神不爽,唇口干燥,眼暗耳鸣,小便滑数,夜多异梦,盗汗失精,不思饮食,日渐羸瘦,可与菟丝子丸、安肾丸、八味丸、无比山药丸、黄耆建中汤、茴香丸。
脾胃虚弱者,兼服壮胃药。虚损甚者,可与麝香鹿茸丸、沉香鹿茸丸、法炼黑锡丹、金锁正元丸、张走马玉霜丸、正元散、沉香鳖甲散、椒附丸、四柱散。下虚洞泄者,四柱散、正元散、丁香豆蔻散。
治心气不足,神思恍惚,言语错谬,惊悸不定,夜多异梦,可与定志丸、降气丹、镇心丸、人参黄耆散、妙香散、乌沉汤、参苓白朮散。治小便白浊,梦泄遗精,可与平补镇心丹、降心丹、威喜丸、定志丸。冷惫虚损甚,精冷滑不固者,与金锁正元丹。腰股痛者,与青娥丸。甚者,与神应丸、黄 丸、乳香丸、活络丹、安肾丸、返风应痛丸。如耳鸣者,黄耆丸立效。虚劳发热,至午后热甚者,空心服安肾丸、八味丸、山药丸、沉香鳖甲散、参苓白朮散、嘉禾散,食后服人参当归散。若嗽涎黄或有血者,临卧服人参养肺丸。
因虚劳用力太过,吐血不止者,与秘传降气汤或小降气汤,多加人参煎服。前状发热甚者,与逍遥散。骨中热者,与人参黄耆散。
虚弱、老人,可与黄耆建中汤常服。虚汗、盗汗,心忪气短者,可与牡蛎散、止汗散、黄耆建中汤、大山药丸、人参当归散加小麦煎服。自汗不止者,朮附汤、正元散。心热盗汗,可与辰砂妙香散。
论沉寒痼冷 皆因元气虚损,下冷上盛,致水火不交,阴阳失序,手足厥冷,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下痢久泻,脉候沉微者,与黑锡丹、来复丹、金液丹、附子理中丸、金锁正元丹、四神丹。
(附咽喉、口齿、眼目)论积热咽喉痛 上焦壅热,心经烦渴,腮颔结核者,可与玉屑无忧散、牛黄凉膈丸、消毒犀角饮、四顺饮、解毒丸、积热三黄丸。口舌生疮,可与碧雪、龙脑饮、玉屑无忧散、甘露饮、硼砂丸。咽喉肿痛,咽物有碍者,可与如圣汤、八正散、四顺饮、龙脑饮、甘露饮、洗心散、牛黄凉膈丸、犀角饮、薄荷煎、石龙散。积热小便不利者,可与导赤丸、五淋散。
大便不通,服清心饮、三黄丸、洗心散。
论喉闭、喉风证 自其风邪客于喉间,气郁而热,则壅遏而为喉疼。自其热气生于肺胃,风毒蕴隆,则肿结而为喉痹。其证若悬痈生于上,虽不关于咽喉,所以暴肿者,抑亦热气使然也。咽喉悬痈,关要所系,病不急疗,皆能杀人也。喉闭、缠喉风者,可与解毒丸、洗心散、玉屑无忧散、碧雪,甚者解毒雄黄丸。
论牙齿疼痛 牙齿疼痛,其证不一。有热痛者,满口齿浮,因上膈有热而痛者。有虚痛者,皆因肾经虚惫,虚热之气上攻而痛。有风 牙痛者。须用仔细详证,方可服药。齿龈浮肿,口内气热,满口齿浮而动,此热证也,可与四顺饮、甘露饮、洗心散、龙脑饮、清心饮子、八正散,次煎升麻葛根汤灌漱吐去,兼吃些小不妨。肾经虚惫,虚热之气上攻齿痛,及老、弱人齿痛者,可与黄 丸、安肾丸、鹿茸丸、八味丸,次用赴筵散擦之,以升麻葛根汤灌漱。风注牙齿疼痛,后生壮实者,可与细辛散、赴筵散揩擦,去风吐出痰,良久以升麻葛根汤灌漱即吐,次与黑神丸、乳香丸、白龙丸。饮酒齿痛者,以井花水洗漱,或百药煎泡汤冷含咽,或缩砂嚼敷通用。
论眼目诸证候 眼目昏暗,视物不明,不肿不痛不赤,亦无翳膜,此内障证候也。或见黑花,或有冷泪者,是脾肾俱虚,不可便服凉药,只可与明眼地黄丸、菊睛丸、驻景丸、还睛丸、绵鸠丸、决明丸。寻常肝有风热,眼痒涩,昏暗有泪,视物不见,只可与菩萨散、决明散、还睛丸、拨云丸、菊花散、密蒙花散。肾风眼痒,四生散、秦皮散、汤泡散,紫金膏洗,春雪膏点。外障翳膜侵睛, 肉久病者,空心可与驻景丸、菊睛丸,食后服决明丸、拨 .. 云 .. 涩 .. 饮 .. 痛 .. 菊 ..
论诸血热妄行 凡吐血、衄血不止,昏眩目黄者,可与龙脑鸡苏丸、薄荷煎、四物汤加荆芥煎。
论泻疾证候 暴泻水泻,此二证秋、夏间多有之,皆因饮食所伤,及食生冷之物,暴泻不住,须用仔细询问。若噫气吞酸,干呕气臭者,此是伤食也,可先与感应丸一、二服,次与理中丸、人参豆蔻散、守中金丸、来复丹、温胃丸(以上药性皆温),甚者与附子理中丸、理中丸、四柱散、已寒丸、温中良姜丸、二姜丸、火轮散、朝真丹、正元散、金液丹、二气丹(以上药性皆热)、丁香豆蔻散(微热涩固)。须用仔细审实,无伤食者,不可与感应丸,便用止泻药。吐泻有腹痛者,可与服木香推气丸、沉香丸、丁香丸、感应丸。久病虚弱、年高及气弱人,脏腑泄泻久不止者,可与人参豆蔻散、浓肠丸、参苓白朮散、不换金正气散、四君子汤之类。
论霍乱吐泻证 霍乱吐泻,有冷热二证。寒多不渴者,可与理中丸、姜附汤、来复丹。
霍乱吐泻,有热烦躁而渴者,可服香薷散、五苓散、嘉禾散、参苓白朮散、四君子汤。霍乱吐泻后,调理脾胃,可与参苓白朮散、嘉禾散、五苓散、四君子汤、调气散之类。渴者,与参苓白朮散止之,多服尤佳。出冷汗,手足软者,加金液丹、二气丹、朝真丹。未效者,灸气海。若吐泻定,热药皆止,只用温药理脾。
论痢疾证候 皆因饮食失调,动伤脾胃,水谷相拌,运化失宜,留而不利,冷热相搏,遂成痢疾。冷气相搏其色白,热气相搏其色赤,治之法,皆用温药调和脾胃,次随证治之。
大抵人说证,须用仔细询问,有里急后重者,腹痛者或不痛者,频频登厕,一日三、五次至五、七次无物者。又说大便不通,既里急后重,脐腹痛不止,不问老少、孕妇,皆是痢也。非无物出,不识此证,只言大便不通,可仔细辨之。病患登厕,才有三、两点物,或赤或白,或如鱼脑者,此皆痢证也。
凡痢下赤白,或纯脓,或 溏,若先脐腹撮痛,遇痛即痢下,下后痛止者,此为积痢,可与木香推气丸、感应丸,各进两、三服,次随痢颜色治之。
下痢赤白,可与驻车丸、黄连阿胶丸、浓肠丸、胃风汤。下痢白多赤少者,与浓肠丸、驻车丸、人参豆蔻散。
下痢白少赤多者,与黄连阿胶丸、万金丸、金屑丸。
下痢纯赤或鲜血者,可与服黄连阿胶丸、地榆散、万金饮,加麦门冬子煎。
纯血痢,须是审问仔细,若下鲜血者,是有热,遇下痢时,微觉后重者,是有热也。
下痢纯白滑泄者,此是冷证,可与丁香豆蔻散、诃黎勒丸、驻车丸。
若下瘀血或紫黑色者,此是虚冷之甚,遇痢下时微滑,当与驻车丸、浓肠丸、丁香豆蔻散。
痢下赤白,连绵日久,愈而复发,腹中时痛,诸药不瘥者,可与木香推气丸、不二丸、驻车丸、浓肠丸、感应丸。
下痢日夜频并虚滑者,可与丁香豆蔻散、四柱散相兼服。
更有一种脾毒下血,与热毒痢一般证候,但不心烦,口不干渴,不喜冷,余者相似,可与《王氏博济方》内败毒散,以槐花、枯矾二味为末,乌梅煎服。若只下痢,脐腹不撮痛者,乃无积滞,不须先服感应丸。
论肠风、痔 证 肠风下血,脏毒下血,或秘有热者,可与三黄丸、黄连阿胶丸,浓煎木香汤吞下。有热者,与鸡苏丸、肠风黑散、金屑丹、万应丸、四物汤,加荆芥并防风煎。
诸痔发作,与钓肠丸。未破者,驱毒散,更用猪胆汁涂之。
(附疮癣)论痈疽发背 诸赤肿毒,不问四肢、手、足、头面,初发便可与漏芦汤、三仙散、托里散、保安膏、乳香内消膏、导赤丸,四顺饮、通气散。
痈疽发,大便不通,可与麻仁丸、三黄丸,壮实者,与神功丸,须用通利三、五行,方得毒气退也。已破,脓血出不快者,可与三仙散、漏芦汤、托里散、保安膏、乳香内消膏贴之。
疮口久不合者,可与桃仁散、麒麟散论恶疮、疥癣 一切无名恶疮,漏疮、 疮、冷疮,久年不愈者,可与桃仁散、麒麟散、保安膏贴之。
风毒热疮,一名肾脏风,疮汁脓胞湿烂浸淫者,可与何首乌散、四生丸、胡麻散、四顺饮。
大便秘者,与皂荚煎丸、桃仁散,以滑肌散敷之。
遍身生疮瘙痒,或生瘾疹者,先服通大便药,可与皂荚煎丸、神功丸、麻仁丸、何首乌散、四顺饮、四生丸、消风散、胡麻散、滑肌散、黄 丸、白龙丸。
疮干痛者,与玉龙摩风膏。汤火烧成疮者,与佛手散。
疥疽顽癣,与摩风膏、白龙丸、滑肌散、清心丸。
论月经诸疾 皆因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淋沥不止,或闭塞不通,肢体倦怠,困乏少力,饮食无味。常服补者,可服四物汤、熟干地黄丸、内补当归丸、琥珀丸、当归建中汤、沉香鳖甲散、活血丹、泽兰丸、益阴丹。血海冷惫者,可与暖宫丸、茴香丸、大圣散、小白薇丸、黑锡丹、麝香鹿茸丸,内补当归丸。经血过多,淋漓不止者,与胶艾汤、温经汤、小白薇丸、乌金散、益阴丹、泽兰丸、内补当归丸、熟干地黄丸。
赤白带下,服诸药不瘥者,可服泽兰丸,兼服平补镇心丹、速效大圣散、温经汤、泽兰散、小白薇丸、紫石英丸。白带不止,腹常冷痛者,可与暖宫丸、麝香鹿茸丸、法炼黑锡丹、茴香丸、威喜丸、泽兰丸、正元散、来复丹。带下五色者,可与益阴丹、滋血汤、伏龙肝散。
崩漏下血过多,头目昏眩,举头欲倒者,可与芎 汤、胶艾汤、乌金散、琥珀丸、暖宫丸、大圣散、内补当归丸。崩中败血,连日不止,与滋血汤。
血气虚惫久冷,崩漏下赤白,五色不定,或如豉汁,可与温经汤、伏龙肝散、四物汤。月经不通,及室女月脉不行者,可与蒲黄散、逍遥散、大圣散、黑神散、琥珀泽兰煎、通真丸、活血丹、四物汤、地黄丸。血风劳,胸膈不利,经脉涩,四肢烦痛,心悸者,可与人参荆芥散、熟干地黄丸、逍遥散。
血风气虚头旋,及产前、产后头旋者,可与保生丸、四物汤、胶艾汤。虚劳发热,及寒热俱发者,可与黄耆鳖甲散、逍遥散、地黄丸、泽兰丸、荆芥散、嘉禾散、参苓白朮散。
热未退者,与人参当归散极妙。气壮者,可与逍遥散。痰嗽或有血者,临卧服人参养脾丸。气壮年少女人,骨中作热者,可与熟干地黄丸食前服,食后服人参黄耆散。疝瘕,阴中冷痛,或头风入脑,寒痹筋挛,血闭无子,漏下赤白者,可与熟干地黄丸、钟乳泽兰丸、牡丹煎丸。
妇人无子,或诸虚上热下冷,百病皆生者,可与小白薇丸、禹余粮丸、阳起石丸。先有寒冷,心腹刺痛,或肿或寒,下痢不止,及少气者,可与吴茱萸汤、活血汤。血风攻注,五心烦热,遍身瘙痒,或生瘾疹,或发赤肿,可与人参荆芥散、人参当归散、消风散、四物汤加荆芥煎逍遥散,甚者,可与服皂荚煎丸。血气凝滞者,可服青木香丸疏通开导。
论产前药忌 产前所忌损动胎气药物,卢医《周鼎集》为歌曰︰ 蟹水蛭地胆虫,乌头附子及天雄。踯躅野葛蝼蛄类,乌喙侧子与虻虫。牛黄水银并巴豆,大戟蛇蜕及蜈蚣。牛膝藜芦加薏苡,金石锡粉对雌雄。牙朴芒硝牡丹煎,蜥蜴飞生更 虫。代赭蚱蝉胡脑麝,芫花薇蘅草三棱。槐子牵牛并皂角,桃子蛴螬和茅根。 根 砂与干漆,亭长溲流莽草中。蘧麦茼茹蟹爪甲, 皮鬼箭赤头红。马刀石蚕衣鱼等,半夏南星通草同。干姜蒜鸡及鸭子,驴马兔肉不须供。切忌妇人产前用,此时宜记在心中。
论产前诸疾 妊娠三、两月,日心中烦愦,头目眩重,颠倒不安,呕吐烦闷,此恶阻病,只可与人参丁香散、半夏茯苓汤、茯苓丸、小七香丸、药丁香。妊娠下血,胎动不安,名曰漏胎,可与安胎饮、四物汤、胶艾汤、保生丸、琥珀丸、泽兰丸。临产月,常服滑胎散、安胎饮、保生丸。
产难或横或逆,或三、二日不产者,及胎死腹中,或胞衣不下,可与花蕊石散,或用保安膏,一贴作一服,丸如梧桐子大,温酒吞下,如未下,再服。产妇生理不顺,横生、逆生者,可与服兔髓丸。产儿已出,但胞衣不下,脐腹坚胀急痛者,可与服牛膝汤。
论产后诸疾 皆因新产去血过多,津液燥少,阴阳俱虚,脏腑怯弱,切不可发汗,及转积令吐、泻药,亦不可服太燥热药补之,只可用温和药,渐次加减调理,不可取目前之急,乱投汤药,反生他疾,罪福非轻,切宜戒之。新产血气俱虚,不可太补,恐增寒热,当令恶露去尽为佳,可与黑神散、大圣散、泽兰散、蒲黄散。
产后去血过多,昏迷晕闷,精神错乱,皆因去血过多,气血无所主,可与芎 汤、大圣散饭饮调下。不效者,与花蕊石散、保安膏。产妇常用闻醋炭气为佳。产后忽然发热,浑身拘急者,可与四物汤,兼用人参当归散、逍遥散。产后腹中块上下作痛者,皆由恶露未尽,新血与败血相搏,可与黑神散、蒲黄散依前煎,兼与蓬煎丸、琥珀丸。
产后恶露方下,忽然断绝,寒热往来,昼静暮剧,语言狂乱,如见鬼神状,此因热入血室,可与琥珀丸、四物汤净加柴胡一钱重煎服。如不退者,用小柴胡汤加生地黄三、两茎,捶碎同煎服。
产后去血多,津液少,阴阳皆虚,凡有伤寒、时气之疾,虽当发汗者,切不可太过,但可与轻骨散、五积散、败毒散、神朮散、和解散、大圣散之类。
产后六、七日,忽然脐腹作痛,皆因呼吸之间,冷气乘虚而入,可与当归建中汤、理中丸、通真丸、温经汤、大沉香丸、盐煎散。不退者,与服平胃散吞下茴香丸。
产后腹痛甚者,可与花蕊石散、太岳活血丹。产后烦渴欲饮冷者,皆因去血过多,阴气衰少,客阳乘之,当助其内,可与四物汤,每服加乌梅两个同煎。渴不止,与五苓散,熟汤调服。产后惊风,狂言乱语,如对神鬼,精神不定者,可与龙虎丹,三丸作一服,研好朱砂,温酒调下,兼服琥珀丸。
产后血风频增,昏沉不省,身如针刺,发随梳落,或遍身虚肿者,可与龙虎丹,三丸作一服,用当归煎酒嚼下。如瘙痒者,兼服人参荆芥散。产后乳汁不行者,不可服诸行血药,致生他病,只可服滋养血气药,自然血脉旺盛,乳汁自调,可与四物汤、熟干地黄丸、白薇丸、内补当归丸、益阴丹、大顺散、泽兰散之类。
产后大便不通,或秘涩者,缘内无津液,肠胃干燥,切不可用猛烈药下之,恐生他疾,可与四物汤,加青皮去白,每服入半钱,拌匀同煎服。更不通者,可与麻仁丸、三和散。
论小儿疹痘证 小儿患疮疹,其证乍热乍凉,呵欠烦闷,咳嗽喷嚏,耳鼻冷及脚冷,但只恶热,不恶风,浑身热甚者,或发搐或不搐,一向发热者,此乃痘疹也。可与升麻葛根汤、惺惺散、消毒犀角饮。已泻者,不可与他药,只服惺惺散。
论小儿疮癣证 浑身疥疮及湿奶癣、可与清心饮、头疮等疾,消毒饮、化毒丹通用之,次用论小儿雀目证 雀目,日间都无事,遇夜不见物者,是雀目也。可时常与五福化毒丹,临卧用粟米饮调下。